CN212186206U -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6206U
CN212186206U CN202020655745.2U CN202020655745U CN212186206U CN 212186206 U CN212186206 U CN 212186206U CN 202020655745 U CN202020655745 U CN 202020655745U CN 212186206 U CN212186206 U CN 212186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eating
mating surface
hea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557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秀宝
黄杰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557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6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6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6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包括:盘主体,所述盘主体具有配合面;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发热段、与所述发热段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与所述发热段的第二端相连的第二连接段,所述发热段与所述配合面相配合以对所述盘主体进行加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发热段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具有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煎烤类烹饪器具,一般通过烤盘对食物进行煎烤烹饪,烤盘则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但是,由于加热管上各处的发热量并不均匀,例如发热管上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位置并不发热,导致烤盘会出现明显的低温区,烤盘上各处的温度均匀性较差,影响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该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具有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包括:盘主体,所述盘主体具有配合面;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发热段、与所述发热段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与所述发热段的第二端相连的第二连接段,所述发热段与所述配合面相配合以对所述盘主体进行加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发热段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具有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配合面贴合设置,所述发热段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配合面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段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发热段的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到所述中部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段的正对所述配合面的一侧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配合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平面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夹角为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段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发热段之间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用于限定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发热段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筋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发热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多个所述限位筋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限位筋的高度在所述发热段的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到所述中部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筋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筋包括支撑于所述中部的第一限位筋、支撑于所述中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二限位筋和支撑于所述中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三限位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盘主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发热段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形成所述配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段设置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管,所述安装槽形成为与所述发热段适配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远离所述盘主体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深度由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至所述中部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盘主体设有第一围筋和第二围筋,所述第一围筋和所述第二围筋之间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加热管通过对所述第一围筋和所述第二围筋进行铆接加工而固定于所述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的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加热盘组件1、盘主体100、配合面101、安装槽110、第一围筋120、第二围筋130、加热管200、发热段210、第一端211、第二端212、第一连接段220、第二连接段230、限位筋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包括盘主体100和加热管200。
盘主体100具有配合面101。加热管200包括发热段210、与发热段210的第一端211相连的第一连接段220以及与发热段210的第二端212相连的第二连接段230,发热段210与配合面101相配合以对盘主体100进行加热,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其中,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中的至少一个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中的至少一个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包括仅第一端211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仅第二端212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均小于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三种情况。
具体而言,加热管200的发热段210具有发热元件,即发热段210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加热盘主体100,加热管200的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连接段不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可以近似认为连接段是不发热的。发热段210与盘主体100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包括热传导和热辐射等形式。发热段210可以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同样可以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等形式向盘主体100传递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通过设置加热管200,可以利用加热管200与配合面101相配合以对盘主体100进行加热,以便于对放置在盘主体100上的食物进行煎烤烹饪。加热管200通过设置成发热段210、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不仅便于对盘主体100进行加热,而且便于加热管200与外部电源相连,便于加热管200的安装设置。
并且,通过将加热管200设置为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中的至少一个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加热管200工作过程中可以减小发热量较少的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附近区域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便于加热管200对与该区域对应的盘主体100进行传热,同时可以增大发热量较多的发热段210中部的区域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避免该区域对盘主体100的传热过于集中。由此,可以使加热管200与盘主体100之间的热量传递更加地均匀平衡,避免盘主体100出现局部高温区或局部低温区,便于提高盘主体100上各处温度的均匀性,提高加热盘组件1的加热效果,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可靠性,避免食物出现部分位置烤焦和部分位置夹生未熟的现在。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具有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包括盘主体100和加热管200。
具体地,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中的至少一个与配合面101贴合设置,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间隔设置。这样便于在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将加热管200上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盘主体100,同时可以避免发热段210的中部传热过于集中而使盘主体100在对应区域出现过热现象。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分别与配合面101贴合设置,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间隔设置。
可选地,发热段210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在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到中部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使加热管200的各处与配合面101之间均具有合理的距离,不仅便于加热管200对盘主体100各处均匀地进行加热,而且便于加热管200的安装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热段210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在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一端211到中部逐渐增大,发热段210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在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二端212到中部逐渐增大,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邻近设置,第一连接段220平行于第二连接段230。
可选地,发热段210的正对配合面101的一侧所在的平面相对于配合面101倾斜设置,且该平面与配合面101之间的夹角为α,α与加热管200的功率相关。这样可以通过加热管200的功率大小选择合适的夹角范围,便于合理控制该平面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提高加热管200的设置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便于提高加热盘组件1的加热均匀性。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发热段210的正对配合面101的一侧的最外端边沿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相对于配合面101倾斜设置。举例而言,盘主体具有用于加热食物的煎烤平面,煎烤平面与配合面101平行设置,发热段210的正对配合面101的一侧的最外端边沿所在的平面与煎烤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进一步地,该平面与配合面101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与加热管200的功率正相关。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α与加热管200的功率正相关”是指若加热管200的功率增大,则α也对应增大,这样可以保证加热盘组件1具有良好的加热均匀性。
具体地,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毫米。具体而言,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3毫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加热管200对盘主体100的加热均匀性,使盘主体100上各处的受热更加地均匀,而且可以避免对加热管200的发热量产生损耗,便于保证加热盘组件1的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配合面101与发热段210之间设有限位筋300,限位筋300用于限定配合面101与发热段210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利用限位筋300对加热管200的发热段210进行限位,便于实现发热段210与配合面101的间隔设置,提高加热管200的设置可靠性和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限位筋300为多个,多个限位筋300沿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多个限位筋300中的至少一部分限位筋300的高度在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到中部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使加热管200的受力更加地均匀,进一步便于提高加热管200的设置稳定性和限位可靠性。
更为具体地,每个限位筋300具有与配合面101相连的第一端和与发热段210配合的第二端,多个限位筋300的第二端的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便加热管200的牢固固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限位筋300为多个,多个限位筋300包括支撑于中部的第一限位筋、支撑于中部与第一端211之间的第二限位筋和支撑于中部与第二端212之间的第三限位筋。第一限位筋的第二端的端面、第二限位筋的第二端的端面和第三限位筋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便于对加热管200进行固定,可以实现加热管200的稳定设置。
可选地,如图4所示,盘主体100设有安装槽110,发热段210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安装槽110内,安装槽110的底面形成配合面101。这样便于实现盘主体100与加热管200的配合安装,进一步便于加热管200的安装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发热段210设置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管,安装槽110形成为与发热段210适配的环形槽,第一连接段220和/或第二连接段230朝向远离盘主体100的方向倾斜延伸。这样便于将加热管200顺畅地安装到安装槽110内,不仅便于加热管200均匀地加热盘主体100,而且便于加热管200与外部电源相连。同时,可以增大第一连接段220和/或第二连接段230与盘主体100之间的距离,避免因存在加工误差而使第一连接段220和/或第二连接段230与盘主体100接触而出现漏电的现象,从而可以防止用户误触带电的盘主体100而发生危险,便于提高加热盘组件1的使用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分别朝向远离盘主体100的方向倾斜延伸。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朝向远离盘主体100的方向翘起。
具体地,安装槽110的深度由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至中部逐渐增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配合面101与加热管200之间的对应配合要求,而且便于安装完成后加热管200平行于盘主体100的安装槽110所在的表面,便于烹饪器具内部其他结构的布局和设置。
具体而言,安装槽110的深度由第一端211至中部逐渐增大,安装槽110的深度由第二端212至中部逐渐增大,安装槽110凸出于盘主体100设置,发热段210的背向配合面101的一侧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盘主体100的安装槽110的开口所在的表面平行设置。限位筋300形成在安装槽110内,发热段210止抵在限位筋300上。
具体地,如图3所示,盘主体100设有第一围筋120和第二围筋130,第一围筋120和第二围筋130之间限定出安装槽110,加热管200通过对第一围筋120和第二围筋130进行铆接加工而固定于安装槽110,安装槽110的槽底面设有多个限位筋300,每个限位筋300具有与安装槽110的槽底面相连的第一端和与发热段210配合的第二端,多个限位筋300的第二端的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发热段210分别止抵在多个限位筋300上,以利用多个限位筋300限定安装槽110的槽底面与发热段210之间的间隙距离。
也就是说,安装槽110的槽底面形成配合面101,多个限位筋300设在配合面101上,多个限位筋300的第二端的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发热段210止抵在多个限位筋300上,以利用多个限位筋300限定配合面101与发热段210之间的间隙距离。
具体而言,第一围筋120和第二围筋130分别凸出于盘主体100的表面。这样便于安装槽110的形成,便于安装槽110可以具有足够的加热管200设置空间,同时可以避免盘主体100的厚度对安装槽110的加工产生影响。同时,便于对安装在安装槽110内的加热管200进行定位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盘主体100的一侧表面具有烹饪区域,配合面101形成在盘主体100背向烹饪区域的另一侧表面。这样便于将热量快速地传递给食物,便于对食物进行烹饪操作,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段210的正对配合面101的一侧所在的平面相对于配合面101倾斜设置,且该平面与配合面101之间的夹角为α,α设计为多大的角度与加热盘组件1的加热功率有关。一般情况下,当发热段210的功率较大时,α可以选择相对较大的角度,α角度越大则加热盘组件1的加热均匀性越好。当发热段210的功率较小时,加热管200的传热速度会相对慢一些,α可以选择相对较小的角度,同样可以达到均匀加热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包括盘主体100和加热管200。盘主体100具有配合面101。加热管200包括发热段210、与发热段210的第一端211相连的第一连接段220以及与发热段210的第二端212相连的第二连接段230,发热段210与配合面101相配合以对盘主体100进行加热,第一连接段220和第二连接段230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其中,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中的至少一个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
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中的至少一个与配合面101贴合设置,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间隔设置。发热段210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在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到中部逐渐增大。
发热段210的正对配合面101的一侧所在的平面相对于配合面101倾斜设置,且该平面与配合面101之间的夹角为α,α与加热管200的功率相关。发热段2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配合面10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毫米。
配合面101与发热段210之间设有限位筋300,限位筋300用于限定配合面101与发热段210之间的距离。限位筋300为多个,多个限位筋300沿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多个限位筋300中的至少一部分限位筋300的高度在发热段210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到中部逐渐增大。
具体而言,多个限位筋300可以包括支撑于中部的第一限位筋、支撑于中部与第一端211之间的第二限位筋和支撑于中部与第二端212之间的第三限位筋。
盘主体100设有安装槽110,发热段210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安装槽110内,安装槽110的底面形成配合面101。发热段210设置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管,安装槽110形成为与发热段210适配的环形槽,第一连接段220和/或第二连接段230朝向远离盘主体100的方向倾斜延伸。安装槽110的深度由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至中部逐渐增大。
盘主体100设有第一围筋120和第二围筋130,第一围筋120和第二围筋130之间限定出安装槽110,加热管200通过对第一围筋120和第二围筋130进行铆接加工而固定于安装槽110。盘主体100的一侧表面具有烹饪区域,配合面101形成在盘主体100背向烹饪区域的另一侧表面。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
具体地,烹饪器具为煎烤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具有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主体,所述盘主体具有配合面;
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发热段、与所述发热段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与所述发热段的第二端相连的第二连接段,所述发热段与所述配合面相配合以对所述盘主体进行加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适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发热段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配合面贴合设置,所述发热段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配合面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段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发热段的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到所述中部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段的正对所述配合面的一侧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配合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平面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夹角为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段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发热段之间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用于限定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发热段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发热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其中,多个所述限位筋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限位筋的高度在所述发热段的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到所述中部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筋包括支撑于所述中部的第一限位筋、支撑于所述中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二限位筋和支撑于所述中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三限位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主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发热段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形成所述配合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段设置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管,所述安装槽形成为与所述发热段适配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远离所述盘主体的方向倾斜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由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至所述中部逐渐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主体设有第一围筋和第二围筋,所述第一围筋和所述第二围筋之间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加热管通过对所述第一围筋和所述第二围筋进行铆接加工而固定于所述安装槽。
CN202020655745.2U 2020-04-24 2020-04-24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Active CN212186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5745.2U CN212186206U (zh) 2020-04-24 2020-04-24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5745.2U CN212186206U (zh) 2020-04-24 2020-04-24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6206U true CN212186206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7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55745.2U Active CN212186206U (zh) 2020-04-24 2020-04-24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62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0649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0649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86206U (zh)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JP7272963B2 (ja) 蒸気発生器を備えた調理器
CN109907663A (zh) 电烤箱
CN206560309U (zh)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N208113006U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12037240U (zh) 烤箱
CN212186219U (zh) 一种烘烤效果好的烤箱
WO2014047706A1 (en) Gas flow directing device for burners of cooking appliances
CN221511558U (zh) 一种双加热系统的电热锅
CN203501256U (zh) 用于微波炉的烤盘组件
CN213605920U (zh) 一种电烤炉
JP5595174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7696159U (zh) 一种新型烤炉
CN218626968U (zh) 加热炉具
CN220275417U (zh) 烤盘组件及烤箱
CN220256321U (zh) 烹饪箱体和烹饪器具
CN212186203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8449816A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US11406215B2 (en) Electric cooking pot
CN218915035U (zh) 一种加热盘和应用该加热盘的功能箱以及集成灶
CN220119434U (zh) 烹饪器具
KR200464740Y1 (ko) 조리팬
CN214855981U (zh) 发热盘组件与液体加热容器
US20240306847A1 (en) Fryer plate, fryer basket assembly, and air fryer
CN220045644U (zh)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