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0309U -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0309U
CN206560309U CN201620840769.9U CN201620840769U CN206560309U CN 206560309 U CN206560309 U CN 206560309U CN 201620840769 U CN201620840769 U CN 201620840769U CN 206560309 U CN206560309 U CN 206560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pot
electric pressure
cooking saucepan
pressure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07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延平
魏俊波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07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0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0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0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所述电压力锅包括:外锅;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在所述外锅内;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内锅在所述支撑件的支撑下其外底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间隔开,所述内锅的底壁为平板状;用于对所述内锅加热的电磁加热盘,所述电磁加热盘设在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具有热惯性低、可控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压力锅,通过在外锅上设置具有发热管的电热盘对内锅进行加热,采用此种加热方式具有很高的热惯性,对温度和压力的可控性差,导致压力锅的压力控制精度低,影响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压力锅,该电压力锅具有热惯性低、可控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压力锅,所述电压力锅包括:外锅;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支撑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内锅在所述支撑件的支撑下其外底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间隔开,所述内锅的底壁为平板状;用于对所述内锅加热的电磁加热盘,所述电磁加热盘设在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具有热惯性低、可控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压力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盘大体成平板状且所述电磁加热盘与所述内锅的底壁平行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盘包括:线圈盘;线圈,所述线圈设在所述线圈盘上且与所述内锅的底壁平行设置;磁条,所述磁条设在所述线圈盘上且与所述内锅的底壁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的底壁与所述线圈盘之间的距离为3-1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壁为平板状;
复合板,所述复合板覆盖在所述本体的外底面上且所述复合板的底壁与所述本体的底壁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板的外周沿设有上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为多个且围绕所述电磁加热盘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下表面高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的底壁与周壁圆弧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底壁为平板状且与所述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盘平行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具有加工和清洗方便、加热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电压力锅1、外锅100、支撑件210、内锅300、本体310、复合板320、上翻边321、电磁加热盘410、线圈盘411、线圈412、内锅的底壁与电磁加热盘之间的距离d。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其内锅为保证承压性能,需要将底壁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这样在对内锅进行加热时,易导致内锅受热不均匀,影响对内锅内食物的加热效果。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包括外锅100、支撑件210、内锅300和电磁加热盘410。
支撑件210设在外锅100内且支撑在外锅100的底壁上。内锅300设在外锅100内且支撑在支撑件210上,内锅300在支撑件210的支撑下其外底面与外锅100的内底面间隔开(上下方向如图1-图3中的箭头A所示),内锅300的底壁为平板状。电磁加热盘410用于对内锅300加热,电磁加热盘410设在内锅300和外锅100之间,电磁加热盘410为平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通过设置电磁加热盘410,可以利用电磁加热盘410对内锅300进行电磁加热,相比相关技术中采用电加热盘进行加热的方式,采用电磁加热可以降低热惯性,便于对温度进行控制,提高对温度和压力的控制精度,从而提高电压力锅1的烹饪效果。
此外,通过将内锅300的底壁设置为平板状,相比相关技术中底壁为弧形面的内锅,不仅可以使内锅300底部结构更加简洁,便于内锅300的加工和清洗,提高内锅300的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使内锅300的底壁适用于平板状的电磁加热盘,使内锅300的底壁受热更加均匀,提高电磁加热盘410对内锅300的加热性能,保证对内锅300内食物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支撑件210,使支撑件210支撑在外锅100的底壁上。内锅300设在外锅100内且支撑在支撑件210上,内锅300在支撑件210的支撑下其外底面与外锅100的内底面间隔开。这样可以利用支撑件210支撑内锅300,在内锅300内的压力升高时,可以将压力传递到支撑件210上,并进一步通过支撑件210将压力传递到外锅100上,从而保证内锅300的承压能力。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具有热惯性低、可控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包括外锅100、支撑件210、内锅300和电磁加热盘410。
电磁加热盘410大体成平板状。通过将电磁加热盘410设置为平板状,相比将电磁加热盘410设置为弧形的方式,可以便于电磁加热盘410的制造,降低电磁加热盘410在上下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以便于控制电压力锅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电磁加热盘410与内锅300的底壁平行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电磁加热盘410与内锅300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使电磁加热盘410对内锅300的加热效果更加均匀,提高对内锅300的加热性能。
具体而言,通过对内锅300和相关技术中的弧形面锅底的内锅在水量相同情况下进行加热实验,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内锅300较弧形面锅底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6%-8%。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电压力锅1。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加热盘410包括线圈盘411、线圈412和磁条(图中未示出)。线圈412设在线圈盘411上且与内锅300的底壁平行设置。所述磁条设在线圈盘411上且与内锅300的底壁平行设置。这样可以保证电磁加热盘410的线圈412和所述磁条均平行于内锅300的底壁设置,使内锅300的底壁受热更加均匀,保证对内锅300的加热性能。
可选地,如图2所示,内锅300的底壁与线圈盘411之间的距离d为3-15毫米。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线圈盘411指电磁加热盘410上用于设置线圈412的部分,在线圈盘411的上方还可以设有支架,此时距离d并非指支架与内锅30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而是指线圈盘411与内锅300的底壁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电磁加热盘410对内锅300的加热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内锅300的底壁与电磁加热盘410过近而导致电磁加热盘410受热损坏,避免内锅300在受压移动时挤压电磁加热盘410,保证电磁加热盘410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内锅300包括本体310和复合板320。本体310的底壁为平板状。复合板320覆盖在本体310的外底面上且复合板320的底壁与本体310的底壁平行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磁加热盘410对内锅300的加热效果,而且可以使本体310的底壁与复合板320的底壁均平行于电磁加热盘410,进一步确保内锅300受热均匀。
更为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复合板320的外周沿设有上翻边321。这样可以便于复合板320连接在本体310上,从而便于内锅300的制造。
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件210为多个且围绕电磁加热盘410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内锅300的底壁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保证内锅300的承压性能。
更为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加热盘410的下表面高于支撑件210的下表面。这样可以使电磁加热盘410与外锅100的底壁间隔开,减小电磁加热盘410对外锅100的影响,而且可以便于外锅100的散热,防止外锅100的底壁过热。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内锅300的底壁与周壁圆弧过渡。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便于内锅300的清洗和制造,而且可以使内锅300的受热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件210为刚性支撑件,外锅100可以为弹性件。通过设置支撑件210,可以利用支撑件210支撑内锅300。在施加在支撑件210上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外锅100的底壁发生形变以使内锅300下移,从而对电压力锅1进行泄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件210的下方设有弹性件,支撑件210支撑在弹性件上。在施加在弹性件上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弹性件发生形变以缩短内锅300与外锅100之间的距离,从而对电压力锅1进行泄压。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的底壁为平板状且与所述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盘平行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具有加工和清洗方便、加热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锅;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支撑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
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内锅在所述支撑件的支撑下其外底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底面间隔开,所述内锅的底壁为平板状;
用于对所述内锅加热的电磁加热盘,所述电磁加热盘设在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大体成平板状且所述电磁加热盘与所述内锅的底壁平行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包括:
线圈盘;
线圈,所述线圈设在所述线圈盘上且与所述内锅的底壁平行设置;
磁条,所述磁条设在所述线圈盘上且与所述内锅的底壁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底壁与所述线圈盘之间的距离为3-1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底壁为平板状;
复合板,所述复合板覆盖在所述本体的外底面上且所述复合板的底壁与所述本体的底壁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的外周沿设有上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多个且围绕所述电磁加热盘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下表面高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底壁与周壁圆弧过渡。
10.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底壁为平板状且与所述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盘平行间隔设置。
CN201620840769.9U 2016-08-03 2016-08-03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Active CN206560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0769.9U CN206560309U (zh) 2016-08-03 2016-08-03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0769.9U CN206560309U (zh) 2016-08-03 2016-08-03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0309U true CN206560309U (zh) 2017-10-17

Family

ID=6002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0769.9U Active CN206560309U (zh) 2016-08-03 2016-08-03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03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4341A (zh) * 2016-08-03 2018-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N109744863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464219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4341A (zh) * 2016-08-03 2018-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N109744863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464219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4341A (zh)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N107684338A (zh) 电压力锅
CN107684336A (zh)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支撑件
CN107296493A (zh) 电压力锅
CN206560309U (zh)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N107296494A (zh) 电压力锅
KR102027465B1 (ko) 다중 온도 자가조절형 면상발열체를 이용한 조리 용기
CN202426321U (zh) 组合式烤箱
CN202723634U (zh) 电烤炉
US20160150596A1 (en) Power saving induction cooking plate, cooking vessel and induction cooking arrangement
CN203723877U (zh) 一种节能电热锅
CN104706204A (zh) 一种超导锅
CN206197748U (zh)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支撑件
CN204665396U (zh) 一种具有保温作用的加热器
CN201948782U (zh) 锅盖带搅拌装置的煮汤且保温锅
CN212186206U (zh)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CN204862601U (zh) 煲体和电饭煲
CN206560308U (zh) 电压力锅
CN204006174U (zh) 电磁炉和锅具
CN206586809U (zh) 电压力锅
CN203099925U (zh) 一种碳纤维电加热盘
CN208973486U (zh) 电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8192759U (zh) 一种电热烹饪器具
CN208017368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6507740U (zh) 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