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7368U - 锅具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7368U
CN208017368U CN201720778534.6U CN201720778534U CN208017368U CN 208017368 U CN208017368 U CN 208017368U CN 201720778534 U CN201720778534 U CN 201720778534U CN 208017368 U CN208017368 U CN 208017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layer
surrounding layer
pot body
wave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85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永健
吴培洪
雷大法
徐腾飞
刘化勇
邢凤雷
程志喜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85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7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7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7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设备,锅具包括:锅体;外包层,外包层的导热系数与锅体的导热系数不同,或外包层为发热结构,其中,外包层覆于锅体下部的外表面上,且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本方案提供的锅具,其在受热时,锅内对应于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此处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设备中,利用发热盘或电磁线圈对锅具供能进行烹煮,但经实践发现,发热盘或电磁线圈对锅具供热的模式相对平稳、单一,整个烹煮过程中锅内沸腾现象不明显,存在锅内热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使得所烹制米饭的口感难以达到传统明火的烹煮效果,针对此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电磁线圈盘的绕线方式以企图促进锅内的热对流进程,实现使锅内食材均匀受热的目的,但经实践发现,这种方式成本高且绕线工艺复杂,不利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且往往投入了较高的制作成本,但在实现促进锅内的热对流进程方面却收效甚微,降低了产品的性价比。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意一种锅具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外包层,其导热系数与所述锅体的导热系数不同,所述外包层覆于所述锅体下部的外表面上,且所述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以使得在外包层边缘线的附近,锅体上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与其上未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呈交替排布的形式,其中,由于外包层的导热系数与锅体的导热系数不同,在锅具受热时,可使得锅内对应于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这时,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包层为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导热系数的导热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包层为导热层,例如,对于304不锈钢材质的锅体而言,导热层可具体为铝层、铜层或银层,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锅体的导热系数,这样,导热层在受热时可急速将热量均化并向锅体上受其覆盖的部位进行高效传导,这时,在外包层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明显高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此处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具还包括:包底片,设于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包底片对导热层的外表面进行覆盖,这样可以防止导热层表面受到摩擦、腐蚀等损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包底片的形状与导热层的形状适配,且包底片的边缘线的形状与导热层的边缘线的形状大致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包底片为导磁质体。
在本方案中,设置包底片为导磁质体,例如为430不锈钢材质的包底片,由于导磁质体可以在交变磁场中直接感应产热,这样,利用包底片与导热层的对应关系,可相应使锅体上覆有导热层的部位成为直接加热区,而未覆有导热层的部位成为未受加热区,这可利于提升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进一步提升温差推动作用,促使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包层为导热系数小于所述锅体导热系数的保温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包层为保温层,例如为涂布在锅体外表面上的保温涂层,由于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小于锅体的导热系数,这样,锅具在受热时,锅体上未受保温层覆盖的部位由于外侧热阻小而形成高温区,锅体上受保温层覆盖的部位由于保温层的热阻作用而形成相对低温区,这时,在外包层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保温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明显低于未受保温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这时,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外包层,为发热结构,所述外包层覆于所述锅体下部的外表面上,且所述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以使得在外包层边缘线的附近,锅体上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与其上未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呈交替排布的形式,其中,由于外包层为发热结构,在外包层发热时,锅内对应于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可使外包层对锅体进行类似于火焰加热时的加热效果,这时,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饪口感。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包层为电热膜层或为导磁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包层为电热膜层,利用电热膜层通电发热以对锅体供热,其中,由于电热膜层的边缘线呈波形,这样,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可使电热膜层对锅体进行类似于火焰加热时的加热效果,具体地,当电热膜层发热时,在电热膜层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电热膜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电热膜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饪口感;或设置外包层为导磁层,例如为430不锈钢层,可以理解的是,导磁层可以在交变磁场中直接感应产热,其中,由于导磁层的边缘线呈波形,这样,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可使导磁层对锅体进行类似于火焰加热时的加热效果,具体地,当导磁层感应产热时,在导磁层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导磁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导磁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饪口感。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包括围壁、底壁及过渡连接在所述围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弧形壁,所述外包层的边缘线处于所述弧形壁或所述围壁的外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包括围壁、底壁及过渡连接在所述围壁与底壁之间的弧形壁,外包层的边缘线上延至弧形壁或围壁的外表面上,以此升高外包层在锅体上的位置,可以在加热场合中实现对锅体进行三维加热,提高烹饪效率和锅内的热分布均匀性,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外包层的边缘线呈波形并位于锅体侧身的外表面上,如位于弧形壁或围壁的外表面上,利用温差的推动作用,可同时对单向向上传递的热量及对单向向内传递的热量形成扰动,这可进一步加强锅内的热对流进程,更利于锅内各处热分布均匀,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波形为正弦波形、矩形波形、三角波形、截断正弦波或脉冲波形。
在本方案中,设置波形为正弦波形、矩形波形或三角波形,该结构简单,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且在波形为正弦波形、矩形波形或三角波形时,在导热层边沿的附近,锅体上受导热层覆盖的区域与其上未受导热层覆盖的区域在面积上大致均匀,这样可提升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确保形成明显的温差推动作用,促使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设计波形为异形波形,例如为截断正弦波形或脉冲波形等,在波长设计得当时,同样可以达到促进锅内形成热对流以促进锅内沸腾的目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波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Y为 5mm~30mm;和/或所述波形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X为10mm~60mm。
在本方案中,设计波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Y为5mm~30mm,这样可以明显提升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确保形成明显的温差推动作用,促使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设置波形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X为10mm~60mm,这样可以避免波长过长,以防止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热力过于分散而导致温差推动效果被削弱,同时,避免波长过短,以防止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过小,而导致温差推动力过小、对锅内热对流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炖锅、电压力锅或电磁炉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锅具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锅体,20外包层,30包底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10和外包层20,具体地,外包层20的导热系数与锅体10的导热系数不同,外包层20覆于锅体10下部的外表面上,且外包层20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外包层20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以使得在外包层20边缘线的附近,锅体10上受外包层20覆盖的区域与其上未受外包层20覆盖的区域呈交替排布的形式,其中,由于外包层20的导热系数与锅体10的导热系数不同,在锅具受热时,可使得锅内对应于受外包层 20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外包层20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10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这时,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且相对于通过改变电磁线圈盘的绕线方式以促进锅内的热对流进程的方案而言,本结构在无需增加线圈、无需改变线圈盘绕线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微波流产生,可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更适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外包层20为导热系数大于锅体10导热系数的导热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包层20为导热层,例如,对于304不锈钢材质的锅体10而言,导热层可具体为铝层、铜层或银层,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锅体10的导热系数,这样,导热层在受热时可急速将热量均化并向锅体10上受其覆盖的部位进行高效传导,这时,在外包层20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明显高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10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此处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设置锅具还包括包底片30,具体地,包底片30设于导热层的外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包底片30对导热层的外表面进行覆盖,这样可以防止导热层表面受到摩擦、腐蚀等损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包底片30的形状与导热层的形状适配,且包底片30的边缘线的形状与导热层的边缘线的形状大致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包底片30为导磁质体。
在本方案中,设置包底片30为导磁质体,例如为430不锈钢材质的包底片30,由于导磁质体可以在交变磁场中直接感应产热,这样,利用包底片30与导热层的对应关系,可相应使锅体10上覆有导热层的部位成为直接加热区,而未覆有导热层的部位成为未受加热区,这可利于提升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进一步提升温差推动作用,促使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锅体10为不锈钢质体;和/或外包层20为铝层、铜层或银层。其中,不锈钢质体的导热系数大致为16.2W/m·k,而铝层的导热系数大致为237W/m·k、铜层的导热系数大致为398W/m·k、银层的导热系数大致为411W/m·k,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不锈钢质体而言,铝层、铜层或银层的导热系数明显更高,具有吸热导热快、对外散热慢的优点,那么锅内在对应于覆有外包层20的区域与未覆有外包层20的区域存在一个明显的温度梯度差,即覆有外包层20的区域形成高温区,而未覆有外包层20的区域形成相对低温区,高温区与低温区发生热传递时就形成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材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温度的一致性,使食材受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底片30及中间外包层20(此处优选为导热层)边沿为波浪形的高位复底锅,该方案在不增加线圈,不改变线圈盘绕线的方式而实现微波流,增强锅体10内热对流的效果。
具体实现方式为:如图3和图4所示,锅具包括不锈钢材质的锅体10、纯铝材质的导热层及导磁不锈钢材质的包底片30,包底片30波浪形的边沿在落料时形成,然后料片被冲压成包底片30形状,例如成型为一端开口的凹形,以使包底片30的边沿可延伸至锅体10的围壁或弧形壁表面,锅具成品中的导热层与包底片30适配且两者边缘线的形状大致相同,其中,包底片30、导热层还有锅体10在夹具中通过点焊把位置固定,再经过加热设备加热,然后三者由摩擦螺旋压力机在模具上一次复合成型。原理:纯铝的导热系数为237W/m·k,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为16.2W/m·k;所以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异比较大,那么在锅体10内对应于锅体10表面覆铝与对应于锅体10表面未覆铝的位置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度梯度差,覆铝的位置形成高温区,而未覆铝的地方形成相对低温区,高温区与低温区发生热传递时就形成热对流,达到容器内液体或食材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一致性,使得食材受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包层20为导热系数小于锅体10导热系数的保温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包层20为保温层,例如为涂布在锅体10外表面上的保温涂层,由于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小于锅体10的导热系数,这样,锅具在受热时,锅体10上未受保温层覆盖的部位由于外侧热阻小而形成高温区,锅体10上受保温层覆盖的部位由于保温层的热阻作用而形成相对低温区,这时,在外包层20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保温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明显低于未受保温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10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这时,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10和外包层20,具体地,外包层20为发热结构,外包层20覆于锅体10下部的外表面上,且外包层20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外包层20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以使得在外包层20边缘线的附近,锅体10上受外包层20覆盖的区域与其上未受外包层20覆盖的区域呈交替排布的形式,其中,由于外包层20为发热结构,在外包层20发热时,锅内对应于受外包层20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外包层20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可使外包层20对锅体10进行类似于火焰加热时的加热效果,这时,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饪口感,且相对于通过改变电磁线圈盘的绕线方式以促进锅内的热对流进程的方案而言,本结构在无需增加线圈、无需改变线圈盘绕线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微波流产生,可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更适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外包层20为电热膜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包层20为电热膜层,利用电热膜层通电发热以对锅体10供热,其中,由于电热膜层的边缘线呈波形,这样,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可使电热膜层对锅体10进行类似于火焰加热时的加热效果,具体地,当电热膜层发热时,在电热膜层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电热膜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电热膜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饪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外包层20为导磁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包层20为导磁层,例如为430不锈钢层,可以理解的是,导磁层可以在交变磁场中直接感应产热,其中,由于导磁层的边缘线呈波形,这样,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可使导磁层对锅体10进行类似于火焰加热时的加热效果,具体地,当导磁层感应产热时,在导磁层的边缘线附近,锅内对应于受导磁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导磁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饪口感,且相对于通过改变电磁线圈盘的绕线方式以促进锅内的热对流进程的方案而言,本结构在无需增加线圈、无需改变线圈盘绕线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微波流产生,可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更适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锅体10包括围壁、底壁及过渡连接在围壁与底壁之间的弧形壁,外包层20的边缘线处于弧形壁或围壁的外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10包括围壁、底壁及过渡连接在所述围壁与底壁之间的弧形壁,外包层20的边缘线上延至弧形壁或围壁的外表面上,以此升高外包层20在锅体10上的位置,可以在加热场合中实现对锅体10进行三维加热,提高烹饪效率和锅内的热分布均匀性,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外包层 20的边缘线呈波形并位于锅体10侧身的外表面上,如位于弧形壁或围壁的外表面上,利用温差的推动作用,可同时对单向向上传递的热量及对单向向内传递的热量形成扰动,这可进一步加强锅内的热对流进程,更利于锅内各处热分布均匀,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波形为正弦波形,该结构简单,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且在波形为正弦波形时,在导热层边沿的附近,锅体10上受导热层覆盖的区域与其上未受导热层覆盖的区域在面积上大致均匀,这样可提升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确保形成明显的温差推动作用,促使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当然,为实现与上述相同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设计所述的波形为矩形波形、三角波形或异形波形(例如异形波形可具体为截断正弦波形或脉冲波形等)。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波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Y为 5mm~30mm。
在本方案中,设计波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Y为5mm~30mm,这样可以明显提升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确保形成明显的温差推动作用,促使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效果。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波形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X 为10mm~6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波形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X为10mm~60mm,这样可以避免波长过长,以防止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热力过于分散而导致温差推动效果被削弱,同时,避免波长过短,以防止锅内对应于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与未受导热层覆盖区域处的温度之间的差值过小,而导致温差推动力过小、对锅内热对流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炖锅、电压力锅或电磁炉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以使得在外包层边缘线的附近,锅体上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与其上未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呈交替排布的形式,其中,由于外包层的导热系数与锅体的导热系数不同,在锅具受热时,可使得锅内对应于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与锅内对应于未受外包层覆盖的区域处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即利用呈波形的边缘线进行分界以形成类似于锅体受火焰加热时的受热效果,这时,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形成的推动作用可促进锅内形成明显的热对流,可达到促进锅内液体或食物沸腾翻滚的目的,有利于锅内食物受热均匀,提升烹煮口感,且相对于通过改变电磁线圈盘的绕线方式以促进锅内的热对流进程的方案而言,本结构在无需增加线圈、无需改变线圈盘绕线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微波流产生,可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更适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外包层,其导热系数与所述锅体的导热系数不同,所述外包层覆于所述锅体下部的外表面上,且所述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层为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导热系数的导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包底片,设于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底片为导磁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层为导热系数小于所述锅体导热系数的保温层。
6.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外包层,为发热结构,所述外包层覆于所述锅体下部的外表面上,且所述外包层的边缘线设置成波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层为电热膜层或为导磁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包括围壁、底壁及过渡连接在所述围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弧形壁,所述外包层的边缘线处于所述弧形壁或所述围壁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形为正弦波形、矩形波形、三角波形、截断正弦波形或脉冲波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Y为5mm~30mm;和/或
所述波形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X为10mm~60mm。
1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炖锅、电压力锅或电磁炉组件。
CN201720778534.6U 2017-06-30 2017-06-30 锅具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08017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8534.6U CN208017368U (zh) 2017-06-30 2017-06-30 锅具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8534.6U CN208017368U (zh) 2017-06-30 2017-06-30 锅具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7368U true CN208017368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89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8534.6U Active CN208017368U (zh) 2017-06-30 2017-06-30 锅具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73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2483A (zh) * 2019-11-05 2021-05-07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2483A (zh) * 2019-11-05 2021-05-07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2483B (zh) * 2019-11-05 2024-04-05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8436B2 (ja) 調理器具
WO2008068850A1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冷却装置
CN206284794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多功能电饭锅
CN108618583A (zh) 一种电磁加热专用双层真空保温锅的结构
CN208017368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105795887B (zh) 锅体及具有其的炊具
CN203914508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电压力锅
BR112015032231B1 (pt) Placa de cozinhar por indução
CN208784367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8709344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3723877U (zh) 一种节能电热锅
CN208808130U (zh) 烹饪器具
CN207323268U (zh) 一种变频回旋式智能电饭锅
CN205548298U (zh) 烹饪器具
CN201310957Y (zh) 高效节能电热炉
CN105708304A (zh) 煲体和电饭煲
CN204862601U (zh) 煲体和电饭煲
CN105982562B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7627013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07638912U (zh) 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
CN204970802U (zh) 一种可用于电磁炉的非金属容器
CN208463596U (zh) 一种具有多重导热加热结构的电饭锅
CN109875386A (zh) 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
CN110464219A (zh) 烹饪设备
CN208750781U (zh) 电磁炉导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