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9344U - 锅具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9344U
CN208709344U CN201820703058.6U CN201820703058U CN208709344U CN 208709344 U CN208709344 U CN 208709344U CN 201820703058 U CN201820703058 U CN 201820703058U CN 208709344 U CN208709344 U CN 208709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okware
wall
pot body
magnet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030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胜华
刘化勇
羊小亮
吴慧民
梁志佳
罗飞龙
黄韦铭
马利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030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9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9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9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设备,锅具包括:非金属锅体层;导磁层,位于非金属锅体层的内侧;反射层,非金属锅体层与导磁层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反射层,反射层的内表面为能够反光的反射面。本方案提供的锅具,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布置的非金属锅体层、反射层和导磁层,利用锅具的该三层结构可实现将锅具向外散热的热传递路径强制引导为从外向内单向传递的形式,减少锅具的热损失,并促进锅具热回收,实现锅具有效保温,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如电饭煲等烹饪设备普遍存在能效偏低的情况,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烹饪设备的烹饪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热量因为保温效果差而流失,更具体而言,烹饪设备中的锅具用于传递热量和储存食物,最理想的状态是锅具把热量只传递给食物而没有任何散失,所以,对锅具的保温隔热措施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大多电饭煲等烹饪设备产品几乎没有针对锅具保温采取任何措施,锅具散热较为严重,尤其IH电饭煲,具有散热风扇,工作过程中,底座中的散热风扇强大的风力会通过线圈盘和温控器之间的缝隙掠过锅具外表面,造成锅具存在极大地热量损失,致使领域内现有的烹饪设备能效很难再获得突破性地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非金属锅体层;导磁层,位于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内侧;反射层,所述非金属锅体层与所述导磁层之间的位置处设有所述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内表面为能够反光的反射面。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布置的非金属锅体层、反射层和导磁层,导磁层位于最内侧,导磁层在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后,其大部分热量能直接传导给锅具内的食物,实现高效加热,而对于导磁层通过辐射方式向外传递的热量,可被反射层反射回锅内,实现减少导磁层的热辐射损失,且利于锅具热回收,对于导磁层通过传导或对流方式向外传递的热量,可利用非金属锅体层导热效率低的特性将该部分向外传导或向外对流的热量困在锅具内,实现减少导磁层的热损失,总体来说,本设计中利用锅具的该三层结构可实现将锅具向外散热的热传递路径强制引导为从外向内单向传递的形式,减少锅具的热损失,并促进锅具热回收,实现锅具有效保温,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射层为银粉反射层。
本方案中,设计反射层为银粉反射层,更具体如,银粉反射层可为镀银层,其中,银粉反射层对热量的反射效率高,可利于进一步降低导磁层通过热辐射方式的热损失量,且银粉反射层可通过银镜反应进行附设固定,相对于其他材质的反射层结构而言,可实现将银粉反射层做得极薄,这不仅有利于锅具减薄,且也利于减少反射层内的贮热量,进一步减少锅具的热损失,实现锅具有效保温,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磁层为导磁金属材质体;和/或所述非金属锅体层为玻璃材质体或陶瓷材质体。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磁层为导磁金属材质体(如含铁金属材质体),导磁金属材质体导磁效率高,有利于提升导磁层在交变磁场中的感应产热效率,可通过提升产热效率、缩短烹饪时长的方式实现提升烹饪设备能效;设置非金属锅体层为玻璃材质体或陶瓷材质体,玻璃材质体和陶瓷材质体的导热效率低,保温性好,可进一步优化锅具的保温性,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磁层为不锈钢层或铁质层。
在本方案中,导磁层为不锈钢层,不锈钢层能实现电磁感应产热,且不锈钢层可直接与食物接触,利于提升锅具的使用安全性,更优选地,导磁层为食品级的304不锈钢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可设计导磁层为铁质层等。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射层附设在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内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将反射层附设在非金属锅体层的内表面上,反射层在非金属锅体层表面的附着性高,且由于非金属锅体层温度低于导磁层,反射层附着在其上时不容易出现起翘、剥落等问题,利于延长产品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非金属锅体层包括锅底部位和侧壁部位,所述锅底部位的内侧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或所述锅底部位的内侧及所述侧壁部位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非金属锅体层包括锅底部位和侧壁部位,可以理解的是,锅底部位为锅具的主要加热部位,利用热量能自发上升的特性,在锅底部位的内侧对应布置导磁层可利于锅具内食物均匀加热,当然,根据需求也可设计锅底部位的内侧及侧壁部位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导磁层,这样可提升锅具的加热面积,同时也利于提升锅具的电磁屏蔽效果,使用上更为高效和安全,且在锅底部位的内侧及侧壁部位的内侧均对应布置导磁层,可利于导磁层在锅具内表面连续分布,这可便于产品加工和生产,且锅具的内应力小,可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底部位包括锅底壁和弧形过渡壁,所述弧形过渡壁衔接在所述锅底壁与所述侧壁部位之间,其中,所述锅底壁的内侧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或所述锅底壁的内侧及所述弧形过渡壁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
在本方案中,设计锅底部位包括锅底壁和弧形过渡壁,可以理解的是,锅底壁为锅具的主要加热部位,利用热量能自发上升的特性,在锅底壁的内侧对应布置导磁层可利于锅具内食物均匀加热,当然,根据需求也可设计锅底壁的内侧及弧形过渡壁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导磁层,这样可提升锅具的加热面积,也利于提升锅具的电磁屏蔽效果,使用上更为高效和安全,且在锅底壁的内侧及弧形过渡壁的内侧均对应布置导磁层,弧形过渡壁处的导磁层的加热作用可利于促进锅底壁边沿部位的汽泡上升,利于促进锅具内表面处的食物沸腾,利于促进锅具内表面处和锅具中心部位热量均匀,提升烹饪效果,且弧形过渡壁与导磁层之间的反射层在反光时可形成聚光效果,利于提升对反射热量回收率,进一步提升烹饪能效,且弧形过渡壁处的反射层的聚光作用可实现对锅具中心部位补热,这样,锅具内表面补热及锅具中心补热并行,可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磁层上设有延伸壁,所述延伸壁被构造成包边造型,并以包边形式包覆在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锅口外沿上。
在本方案中,在导磁层上设置延伸壁,且延伸壁以包边形式包覆在非金属锅体层的锅口外沿上,可以使非金属锅体层更加坚固,提升产品耐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整体或局部被构造为呈外凸状的外凸壁,所述反射层对应所述外凸壁的部位呈与所述外凸壁相适配的外凸状。
在本方案中,设置反射层对应外凸壁的部位呈与外凸壁相适配的外凸状,外凸状的反射层可形成聚光效果,利于提升对反射热量回收率,进一步提升烹饪能效,且外凸状的反射层的聚光作用可实现对锅具中心部位补热,这样,外凸壁内侧导磁层对锅具内表面的补热作用及反射层的聚光作用对锅具中心的补热作用并行,可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电磁加热件,被设置为用于对所述锅具加热。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IH电饭煲、IH电压力锅、IH电炖锅、电磁炉组件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述锅具剖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非金属锅体层,11锅底部位,111锅底壁,112弧形过渡壁,12侧壁部位,13锅口外沿,14外凸壁,20导磁层,21延伸壁,30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非金属锅体层10、导磁层20和反射层30。
具体地,导磁层20位于非金属锅体层10的内侧;非金属锅体层10与导磁层20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反射层30,反射层30的内表面为能够反光的反射面,反射层30与导磁层20之间可连接并接触,或者,反射层30与导磁层20之间形成有隔热间隙。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布置的非金属锅体层10、反射层30和导磁层20,导磁层20位于最内侧,导磁层20在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后,其大部分热量能直接传导给锅具内的食物,实现高效加热,而对于导磁层20通过辐射方式向外传递的热量,可被反射层30反射回锅内,实现减少导磁层20的热辐射损失,且利于锅具热回收,对于导磁层20通过传导或对流方式向外传递的热量,可利用非金属锅体层10导热效率低的特性将该部分向外传导或向外对流的热量困在锅具内,实现减少导磁层20的热损失,总体来说,本设计中利用锅具的该三层结构可实现将锅具向外散热的热传递路径强制引导为从外向内单向传递的形式,减少锅具的热损失,并促进锅具热回收,实现锅具有效保温,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反射层30为银粉反射层,更具体如,银粉反射层可为镀银层,其中,银粉反射层对热量的反射效率高,可利于进一步降低导磁层20通过热辐射方式的热损失量,且银粉反射层可通过银镜反应进行附设固定,相对于其他材质的反射层30结构而言,可实现将银粉反射层做得极薄,这不仅有利于锅具减薄,且也利于减少反射层30内的贮热量,进一步减少锅具的热损失,实现锅具有效保温,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磁层20为导磁金属材质体(如含铁金属材质体),导磁金属材质体的导磁效率高,有利于提升导磁层20在交变磁场中的感应产热效率,可通过提升产热效率、缩短烹饪时长的方式实现提升烹饪设备能效。
更优选地,导磁层20为不锈钢层,不锈钢层能实现电磁感应产热,且不锈钢层可直接与食物接触,利于提升锅具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优选地,导磁层20为食品级的304不锈钢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可设计导磁层20为铁质层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非金属锅体层10为玻璃材质体或陶瓷材质体,玻璃材质体和陶瓷材质体的导热效率低,保温性好,可进一步优化锅具的保温性,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反射层30附设在非金属锅体层10的内表面上,例如,反射层30为通过银镜反应镀在非金属锅体层10内表面上的镀银层,其中,反射层30在非金属锅体层10表面的附着性高,且由于非金属锅体层10温度低于导磁层20,反射层30附着在其上时不容易出现起翘、剥落等问题,利于延长产品寿命,提升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非金属锅体层10包括锅底部位11和侧壁部位12,锅底部位11的内侧及侧壁部位12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导磁层20,这样可提升锅具的加热面积,同时也利于提升锅具的电磁屏蔽效果,使用上更为高效和安全,且在锅底部位11的内侧及侧壁部位12的内侧均对应布置导磁层20,可利于导磁层20在锅具内表面连续分布,这可便于产品加工和生产,且锅具的内应力小,可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非金属锅体层10包括锅底部位11和侧壁部位12,锅底部位11的内侧对应布置有导磁层20,侧壁部位12的内侧未布置导磁层20。更具体地,导磁层20镶嵌在非金属锅体层10的锅底部位11,整个锅具的内表面包括两部分,位于底部的部分由导磁层20的内表面限定出,另一部分由非金属锅体层10的侧壁部位12的内表面限定出,其中,优选整个锅具内表面的该两部分在衔接处平滑过渡。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锅底部位11为锅具的主要加热部位,利用热量能自发上升的特性,在锅底部位11的内侧对应布置导磁层20可利于锅具内食物均匀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锅底部位11包括锅底壁111和弧形过渡壁112,弧形过渡壁112衔接在锅底壁111与侧壁部位12之间,其中,锅底壁111的内侧及弧形过渡壁112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导磁层20,这样可提升锅具的加热面积,也利于提升锅具的电磁屏蔽效果,使用上更为高效和安全,且在锅底壁111的内侧及弧形过渡壁112的内侧均对应布置导磁层20,弧形过渡壁112处的导磁层20的加热作用可利于促进锅底壁111边沿部位的汽泡上升,利于促进锅具内表面处的食物沸腾,利于促进锅具内表面处和锅具中心部位热量均匀,提升烹饪效果,且弧形过渡壁112与导磁层20之间的反射层30在反光时可形成聚光效果,利于提升对反射热量回收率,进一步提升烹饪能效,且弧形过渡壁112处的反射层30的聚光作用可实现对锅具中心部位补热,这样,锅具内表面补热及锅具中心补热并行,可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锅底壁111的内侧对应布置有导磁层20,而在弧形过渡壁112的内侧未布置导磁层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导磁层20上设有延伸壁21,延伸壁21被构造成包边造型,并以包边形式包覆在非金属锅体层10的锅口外沿13上,可以使非金属锅体层10更加坚固,提升产品耐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非金属锅体层10的整体或局部被构造为呈外凸状的外凸壁14,反射层30对应外凸壁14的部位呈与外凸壁14相适配的外凸状。
在本方案中,设置反射层30对应外凸壁14的部位呈与外凸壁14相适配的外凸状,外凸状的反射层30可形成聚光效果,利于提升对反射热量回收率,进一步提升烹饪能效,且外凸状的反射层30的聚光作用可实现对锅具中心部位补热,这样,外凸壁14内侧导磁层20对锅具内表面的补热作用及反射层30的聚光作用对锅具中心的补热作用并行,可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
更具体地,非金属锅体层10的侧壁部位12的整体或局部设为外凸壁14,和/或非金属锅体层10的锅底部位11的整体或局部设为外凸壁14,或者,非金属锅体层10构造为球形内锅状,外凸壁14为球形内锅上呈外凸状的部位,这样,磁力线穿透反射层30对内层的导磁层20加热,反射层30对应外凸壁14的部位将热量反射到锅内中心部位的米饭上,避免锅内中心部位的米饭受热不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锅具为电饭煲的内锅,内锅为多层结构,包括金属层(也即导磁层20)、玻璃层(也即非金属锅体层10)、反射层30,优选地,金属层为铁质层,可以使用电磁IH加热,玻璃层是热量的不良导体,反射层30可以反射热量,都有助于减少内锅热量的散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内锅内层为金属层,外层为玻璃层,金属层和玻璃层之间具有反射层30,金属层为加热层,将热量直接传递给被烹饪食物,反射层30可以反射内锅向外辐射的热量,类似暖水瓶的保温原理,将热量锁住,其中,金属层通过包边的方式固定在玻璃层上,让玻璃层部位更加坚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内锅外层为玻璃层,内层为金属层,金属层只分布于内锅底部,金属层和玻璃层之间具有反射层30,金属层为加热层,直接将热量传递给食物,反射层30将热量反射给食物,将热量锁住,其中,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也有助于锁住热量不散失,同时也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锅具;电磁加热件,被设置为用于对所述锅具加热。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IH电饭煲、IH电压力锅、IH电炖锅、电磁炉组件等。
更具体地,例如,烹饪设备为IH电饭煲、IH电压力锅或IH电炖锅,电磁加热件设于IH电饭煲、IH电压力锅或IH电炖锅的煲体中;又如,烹饪设备为电磁炉组件,电磁炉组件包括电磁炉,电磁加热件设于电磁炉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及烹饪设备,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布置的非金属锅体层、反射层和导磁层,导磁层位于最内侧,导磁层在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后,其大部分热量能直接传导给锅具内的食物,实现高效加热,而对于导磁层通过辐射方式向外传递的热量,可被反射层反射回锅内,实现减少导磁层的热辐射损失,且利于锅具热回收,对于导磁层通过传导或对流方式向外传递的热量,可利用非金属锅体层导热效率低的特性将该部分向外传导或向外对流的热量困在锅具内,实现减少导磁层的热损失,总体来说,本设计中利用锅具的该三层结构可实现将锅具向外散热的热传递路径强制引导为从外向内单向传递的形式,减少锅具的热损失,并促进锅具热回收,实现锅具有效保温,解决因锅具保温性差而导致烹饪设备在能效提升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有助于烹饪设备实现一级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非金属锅体层;
导磁层,位于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内侧;
反射层,所述非金属锅体层与所述导磁层之间的位置处设有所述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内表面为能够反光的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为银粉反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层为导磁金属材质体;和/或
所述非金属锅体层为玻璃材质体或陶瓷材质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层为不锈钢层或铁质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附设在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内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金属锅体层包括锅底部位和侧壁部位,所述锅底部位的内侧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或所述锅底部位的内侧及所述侧壁部位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底部位包括锅底壁和弧形过渡壁,所述弧形过渡壁衔接在所述锅底壁与所述侧壁部位之间,其中,所述锅底壁的内侧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或所述锅底壁的内侧及所述弧形过渡壁的内侧均对应布置有所述导磁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层上设有延伸壁,所述延伸壁被构造成包边造型,并以包边形式包覆在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锅口外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金属锅体层的整体或局部被构造为呈外凸状的外凸壁,所述反射层对应所述外凸壁的部位呈与所述外凸壁相适配的外凸状。
10.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电磁加热件,被设置为用于对所述锅具加热。
CN201820703058.6U 2018-05-11 2018-05-11 锅具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08709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3058.6U CN208709344U (zh) 2018-05-11 2018-05-11 锅具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3058.6U CN208709344U (zh) 2018-05-11 2018-05-11 锅具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9344U true CN208709344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0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03058.6U Active CN208709344U (zh) 2018-05-11 2018-05-11 锅具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93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6120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113116175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6120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113116175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09344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103099535A (zh) 复合锅
CN108618583A (zh) 一种电磁加热专用双层真空保温锅的结构
CN211408584U (zh) 一种传热效率高的电饭锅
CN104026991B (zh) 厨房电热器具的加热容器及设有该加热容器的食品加工机
CN202723634U (zh) 电烤炉
CN103750733B (zh) 多功能电饭锅
CN205994250U (zh) 锅具及烹饪组件
CN208784367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106993940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323268U (zh) 一种变频回旋式智能电饭锅
CN206761518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8017368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7612432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0249495U (zh) 一种具有双层真空保温锅套的电饭煲
KR102118502B1 (ko) 솥, 솥 어셈블리 및 주방 기구
CN205338595U (zh) 一种多用锅
CN201911855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安全煮具
CN208029106U (zh) 加热组件及加热器具
CN106993931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638912U (zh) 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
CN20946386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的全玻璃烤盘
CN215226912U (zh) 一种烤鱼器具
CN208192817U (zh) 一种改善加热效果的电烹饪锅具
CN110464219A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