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7387U -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 Google Patents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7387U
CN209777387U CN201920174273.6U CN201920174273U CN209777387U CN 209777387 U CN209777387 U CN 209777387U CN 201920174273 U CN201920174273 U CN 201920174273U CN 209777387 U CN209777387 U CN 209777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vehicle
hinged
locking
botto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42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建新
周振华
金巍
张力
李晓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ji Easy R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Shenzhen Zhong Ji Logistics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Shenzhen Zhong Ji Logistics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Shenzhen Zhong Ji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42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7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7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7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运输母车包括母车主体、挡板操作机构和固定件;母车主体包括底部框架和挡板,挡板通过其底边铰接于底部框架,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底部框架,挡板操作机构包括挡板操作杆、连杆和锁紧机构;挡板操作杆的末端铰接于固定件,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挡板操作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挡板;锁紧机构用于通过固定挡板操作杆固定挡板的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杆可以快速地打开或关闭运输母车的挡板,从而节约装载和卸载子车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将挡板操作杆锁紧固定在固定件上,实现对运输母车的挡板的关闭锁紧,在保证挡板的关闭锁紧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效避免伤到手臂等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输母车。
背景技术
生产线在运作中需要不断的进行零部件物料的配送和相关产品的运输,由于生产需求,适应生产节拍,提高零件上线速度,厂内零部件周转运输的效率急需提高。按传统方式单台托盘车运输物料数量和种类少,且单人运送托盘车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从而导致运输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现在研发了子母车,子母车作为一种物流配送工具广泛用于机场、快递、工厂等场合的物料配送,由电动牵引车带动具有运输效率高,人工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
但现在的子母车设计方案中还存在着子车装载进入母车以及从母车中卸下不方便的问题,往往在装载子车和卸载子车的过程中耗费较长的时间,导致车间工作效率降低。另外现有的子母车设计方案,只能单侧卸载子车完成线边的单侧上料,若工作流水线的线边布置为上线位置左右均有时,而使用现有的子母车上料导致取放料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运输母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子车装载进入母车以及从母车中卸下不方便、耗费时间长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输母车,包括:母车主体、挡板、挡板操作机构和锁紧机构;挡板,铰接于所述母车主体侧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母车主体向外转动至第一位置以供子车进入所述母车主体,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母车主体向内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将所述子车止挡在所述母车主体上;挡板操作机构,包括挡板操作杆和连杆,所述挡板操作杆铰接于所述母车主体,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板操作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板;通过所述挡板操作杆和所述连杆,能够控制所述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锁紧机构,用于在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将挡板操作杆与母车主体锁定,从而使挡板保持在第二位置。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母车主体包括底部框架和固定竖立于底部框架上的立柱,所述挡板操作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挡板铰接于所述底部框架。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操作杆、卡勾和卡环,所述卡环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挡板操作杆,所述卡勾固定于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通过所述卡勾和所述卡环的卡合将所述挡板操作杆可解除地固定于所述立柱。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锁紧操作杆与所述挡板操作杆之间设有压力弹性部件,所述压力弹性部件设于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上方,通过压力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使所述卡勾和所述卡环保持卡合状态。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卡勾由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一体弯折而成。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底部框架的前部或后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板的对应侧边上。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挡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挡板操作机构对应所述挡板设置两个,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挡板。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立柱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底部框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母车主体还包括纵梁和至少一个分隔框;所述纵梁纵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框横向固定于所述纵梁,将所述底部框架上方隔离成纵向并列的多个储物空间。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接触地面,且与所述地面成 12°至18°夹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运输子母车,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输母车和至少一个所述子车;所述运输母车,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子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杆通过连杆可带动挡板的打开和关闭,从而通过操作杆就可以快速地打开或关闭运输母车的挡板,从而节约装载和卸载子车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锁紧机构的设置,通过将挡板操作杆锁紧固定在固定部件上,进而实现对运输母车的挡板的关闭锁紧,在保证挡板的关闭锁紧的安全性的同时,无需费力且繁琐地将多个锁扣锁紧,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效避免伤到手臂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输母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挡板操作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挡板打开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输母车挡板打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设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的卡勾和卡环相卡合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的卡勾和卡环相脱离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子车沿挡板进入运输母车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输母车中装载一个子车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输母车中装载多个子车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子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牵引板压至水平状态的子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个子车通过牵引板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个子车装货后连接成列车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母车主体;11、底部框架;12、底板;13、立柱; 14、纵梁;15、分隔框;2、挡板;21、底边;22、顶边;3、挡板操作机构; 31、挡板操作杆;311、操作手柄;32、连杆;4、锁紧机构;41、锁紧操作杆;42、卡勾;43、卡环;44、压力弹性部件;5、子车;51、牵引板;511、转轴;512、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母车,用于作为子车的装载和运输工具。
运输母车包括母车主体1、挡板2、挡板操作机构3和锁紧机构4。挡板 2,铰接于母车主体1侧部,能够相对于母车主体1向外转动至第一位置以供子车进入母车主体1,并能够相对于母车主体1向内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将子车止挡在母车主体上。其中,挡板2位于第一位置时,处于打开状态,挡板 2位于第二位置时,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母车主体1包括底部框架11、铺设在底部框架11上的底板12、固定竖立于底部框架11前部和后部的两个立柱13、固定连接在两立柱13之间的纵梁14以及横向固定在纵梁14上的至少一个分隔框15。底部框架11前部还设有牵引机构,底部框架11底部设有行走机构,如行走轮等。
横向固定于纵梁14的至少一个分隔框15,将底部框架11上方隔离成纵向并列的多个储物空间,例如,通过设置一个分隔框15,则可以将底部框架 11上方隔离成纵向并列的两个储物空间;设置两个分隔框15,则可以将底部框架11上方隔离成纵向并列的三个储物空间。立柱13、横梁14以及分隔框 15均可由型材如方管等构成,从而简化结构节约制造成本。每个储物空间可容纳一个子车,通过被分隔框15分割成的多个储物空间可以容纳多个子车,从而避免多个子车相互碰撞,也更便于对子车的固定,若每个子车盛装的零件或工具不同,还可以起到便于分类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避免子车及内部盛装的零件受到挤压或磕碰损伤,可以在分隔框15易于接触子车的部位设置柔性缓冲材料。
挡板2通过其底边21铰接于底部框架11,从而实现挡板2与母车主体1 侧部的铰接。挡板2绕其底边21与底部框架11的铰接轴向外翻转一定角度,到达打开状态的第一位置;向内翻转一定角度,到达关闭状态的第二位置。
挡板操作机构3包括挡板操作杆31和连杆32,挡板操作杆31铰接于母车主体1,连杆32的一端铰接于挡板操作杆31,连杆32的另一端铰接于挡板2。通过挡板操作杆31和连杆32,能够控制挡板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即通过操作杆31控制挡板2的打开和关闭。
具体地,挡板操作杆31的末端铰接于立柱13上,呈摇臂状。立柱13 用于为关闭后的挡板2以及挡板操作机构3提供固定基础/支持。连杆32的一端铰接于挡板操作杆31上且远离挡板操作杆31的末端第一预设距离,即连杆32与挡板操作杆31的铰接点不能与挡板操作杆31与立柱13的铰接点重合,从而发挥挡板操作杆31的杠杆作用。其中,第一预设距离是根据实际需要,在设计机构过程中预先设定的。连杆32的另一端铰接于挡板2且远离挡板2的底边21第二预设距离,即连杆32与挡板2的铰接点不能与挡板2 与底部框架11的铰接点/铰接轴重合,从而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对挡板2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其中,第二预设距离也是根据实际需要,在设计机构过程中预先设定的。
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扳动挡板操作杆31,使挡板操作杆31绕其与立柱13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连杆32与挡板操作杆 31的铰接点推动连杆32伸出。连杆32的伸出,又通过连杆32与挡板2的铰接点推动挡板2绕挡板2与底部框架11的铰接点/轴向下翻转,从而实现通过操纵挡板操作杆31控制挡板2打开的功能。同理,在挡板2打开的状态下,扳动挡板操作杆31,使挡板操作杆31绕其与立柱13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可实现关闭挡板2的功能。可以在挡板操作杆31的上端固定设置操作手柄311,从而便于对挡板操作杆31的把持抓握。通过操作杆就可以快速地打开或关闭运输母车的挡板,从而节约装载和卸载子车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如图1和图4,连杆32的另一端铰接于挡板2的对应侧边上,对应侧边是指挡板2靠近立柱13的一个侧边。通过这种设置,将挡板操作机构3 布置在底部框架11的前部或后部,避免从运输母车的侧面装载或卸载子车时,造成阻碍等不便,也更便于对挡板2的打开和关闭等操作。
为了解决线边双侧上料的问题,在优选方案中,挡板2有两个,两个挡板分别设置在底部框架11的左右两侧。挡板操作机构3对应挡板2设置两个,分别用于控制(打开和关闭)左右两侧的挡板。通过这种设置,使运输母车左右两侧都可以装载和卸载子车,不仅解决了线边双侧上料时子车的卸载便利性问题,而且也使方便了子车的装载。
锁紧机构4用于将挡板操作杆31固定在立柱13上,进而达到固定挡板保持在第二位置即关闭状态的目的。具体地,锁紧机构4可以是设置在挡板操作杆31或立柱13上的单一机构,例如,可以是设置在立柱13上的能够锁住挡板操作杆31的锁扣,或者是设置在挡板操作杆31上的能够锁住立柱13 的锁扣,通过锁扣的方式将挡板操作杆31锁紧在立柱13上,从而完成挡板操作杆31与立柱13的固定锁紧;也可以是设置在立柱13上的能够吸住挡板操作杆31的磁性吸附装置,或者是设置在挡板操作杆31上的能够吸附住立柱13的磁性吸附装置,从而通过吸附的方式将挡板操作杆31固定于立柱13 上。锁紧机构4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在挡板操作杆31和立柱13上的组合机构,例如,锁紧机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挡板操作杆31和立柱13上的卡勾和能够与卡勾相卡合的卡槽或卡环,通过卡勾和卡槽/卡环的相互卡合达到挡板操作杆31与立柱13的相对固定目的;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在挡板操作杆31和立柱 13上的磁性吸附装置和能够被吸附装置吸附的吸附块,通过被吸附装置和吸附块的相互吸合达到挡板操作杆31与立柱13的相对固定目的。以上挡板操作杆31相对于立柱13的固定方式都是可解除/可解锁的。通过将挡板操作杆锁紧固定在固定件上,进而实现对运输母车的挡板的关闭锁紧,在保证挡板的关闭锁紧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伤到手臂等安全隐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锁紧机构4包括锁紧操作杆41、卡勾42和卡环43,卡环43固定于立柱13,锁紧操作杆41的末端铰接于挡板操作杆31,卡勾42固定于锁紧操作杆41的末端,从而通过扳动锁紧操作杆41带动卡勾42勾住卡环43或从卡环43中脱离,通过卡勾42和卡环43 的卡合将挡板操作杆31可解除地固定于立柱13上。如图6和图7所示,挡板操作杆31被推动到竖直状态时,挡板2呈关闭状态,而这时也是卡勾42 离卡环43最近的时候。这种状态下,顺时针拉动锁紧操作杆41,则固定于锁紧操作杆41下端的卡勾42会绕锁紧操作杆41与挡板操作杆31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而勾住卡环43,从而完成卡勾42与卡环43的卡合过程,也即完成了挡板操作杆31的锁紧固定工作。可以通过锁紧操作杆41向下的重力或者锁紧操作杆41与挡板操作杆31的铰接点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卡勾42与卡环 43的摩擦力,使卡勾42与卡环43保持卡合状态,避免发生脱落。当需要解除锁紧固定时,逆时针推动锁紧操作杆41,则卡勾42会绕锁紧操作杆41与挡板操作杆31的铰接点逆时针旋转而从卡环43中脱落,从而完成解除锁定,为打开挡板2卸载子车做准备。通过将挡板操作杆31锁紧固定在立柱13上,进而实现对运输母车的挡板2的关闭锁紧,在保证挡板2的关闭锁紧的安全性的同时,无需费力且繁琐地将多个锁扣锁紧,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效避免伤到手臂等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保证锁紧固定的可靠性和操作的便利性,在优选方案中,在锁紧操作杆41与挡板操作杆31之间设有压力弹性部件44,压力弹性部件44 具体可以是压力弹簧,压力弹性部件44设于锁紧操作杆41的末端上方,从而通过压力弹性部件44的弹性恢复力,使锁紧操作杆41在其与挡板操作杆 31的铰接点上方保持顺时针远离挡板操作杆31的状态,进而使卡勾42和卡环43保持卡合状态,进而保证锁紧固定的可靠性。通过该压力弹性部件44 的设置,在对挡板操作杆31的锁紧固定时,无需再手动拉动锁紧操作杆41,在压力弹性部件44的弹性推力下,锁紧操作杆41与卡勾42自然顺时针旋转,而自动完成锁紧固定的工作,操作更加方便。同样,通过逆时针推动锁紧操作杆41,可完成解除锁定。为了提高卡勾42与锁紧操作杆41的连接强度,可将卡勾42与锁紧操作杆41一体成型,具体可以是由锁紧操作杆41的末端弯折成卡勾42。
现有的运输母车,在装载子车时,需要在地面与运输母车之间放置斜坡,从而才能将子车经过斜坡推到运输母车上来,甚至由人工搬到运输母车上来,使用不太方便。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优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将挡板2设计成,在完全打开(正常打开,即挡板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挡板2 的顶边22接触到地面且与地面呈12°至18°夹角,优选呈15°夹角,这里的地面是理想的平坦状态。从而形成从地面到运输母车车厢的过渡斜坡,如图8所示,可以将子车通过挡板2打开后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过渡斜坡推送到运输母车的车厢中,从而避免另外放置斜坡,省时省力。如图9所示子车装载完毕后,向上翻转挡板2,即可收起挡板2完成挡板的关闭。卸载子车时,仍可以放下挡板2作为车厢与地面之间的过渡斜坡,供子车通过。挡板2可选用由Q235钢板制成,保证其强度,另外,为进一步保证子车及内部盛装的零件避免受到磕碰损伤,可以在挡板2设置柔性缓冲材料。
本方案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输子母车,如图8至图10所示,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运输母车和至少一子车5,运输母车用于承载至少一子车5。如图11至图14所示,子车5设有牵引板51,牵引板51通过转轴511可上下翻转地设于子车5前端。牵引板51上设有能与其他子车尾部相连接的连接模块,从而可将多个子车连接成列车,便于将多个小车集中转移到运输母车。在将子车5转移到运输母车上后,可以将牵引板51向上翻转至竖直状态,从而节约在运输母车内的占用空间。
转轴511上设有扭力弹簧512,在不受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扭力弹簧512 的扭转恢复力可以推动牵引板51自动向上翻转并最终维持竖直状态,无需通过人力完成牵引板51的翻转收起,而且能够保证牵引板51不会自动落下而造成人身或物品损伤。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车主体;
挡板,铰接于所述母车主体侧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母车主体向外转动至第一位置以供子车进入所述母车主体,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母车主体向内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将所述子车止挡在所述母车主体上;
挡板操作机构,包括挡板操作杆和连杆,所述挡板操作杆铰接于所述母车主体,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板操作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板;通过所述挡板操作杆和所述连杆,能够控制所述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锁紧机构,用于在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将挡板操作杆与母车主体锁定,从而使挡板保持在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车主体包括底部框架和固定竖立于底部框架上的立柱,所述挡板操作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挡板铰接于所述底部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操作杆、卡勾和卡环,所述卡环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挡板操作杆,所述卡勾固定于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通过所述卡勾和所述卡环的卡合将所述挡板操作杆可解除地固定于所述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操作杆与所述挡板操作杆之间设有压力弹性部件,所述压力弹性部件设于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上方,通过压力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使所述卡勾和所述卡环保持卡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由所述锁紧操作杆的末端一体弯折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底部框架的前部或后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挡板的对应侧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挡板操作机构对应所述挡板设置两个,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底部框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母车主体还包括纵梁和至少一个分隔框;所述纵梁纵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分隔框横向固定于所述纵梁,将所述底部框架上方隔离成纵向并列的多个储物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接触地面,且与所述地面成12°至18°夹角。
10.一种运输子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输母车和至少一个所述子车;所述运输母车,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子车。
CN201920174273.6U 2019-01-31 2019-01-31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Active CN209777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4273.6U CN209777387U (zh) 2019-01-31 2019-01-31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4273.6U CN209777387U (zh) 2019-01-31 2019-01-31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7387U true CN209777387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4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4273.6U Active CN209777387U (zh) 2019-01-31 2019-01-31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7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918A (zh) * 2019-01-31 2019-04-19 深圳南方中集物流有限公司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918A (zh) * 2019-01-31 2019-04-19 深圳南方中集物流有限公司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4597U (zh) 运车架
US20140161555A1 (en) Collapsible Intermodal Flat Rack
CN209777387U (zh) 运输母车及运输子母车
CN111827805B (zh) 一种厢式货车后门锁机构
JP2020069836A (ja) 集配用運搬車
CN201924772U (zh) 货车及货车货箱门
JP5219175B1 (ja) 荷物運搬用台車の中の荷物を取り出すための装置
CN112249178A (zh) 一种仓栅式运输半挂车
CN201516835U (zh) 兼做踏板的厢式运输车的后防护装置
CN112373368A (zh) 货柜及货物运输车
CN215436651U (zh) 一种厢板隐藏式车厢
RU2646019C1 (ru) Ручная тележка и погрузоразгрузочный механизм
JP2002347883A (ja) 脱着式コンテナ
KR200406460Y1 (ko) 리프트 플레이트와 대차의 결합구조
CN202098338U (zh) 双开门仓栅售货车
CN218141605U (zh) 一种建筑材料转运保护装置
CN211075989U (zh) 一种自动翻转航弹尾舱转运车
JP3024085U (ja) 運搬用台車
CN219156392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储能装置
KR102545504B1 (ko) 탑차 적재함용 화물지지장치
CN109866811B (zh) 一种顶高装置及应用该顶高装置的笼车
CN211391410U (zh) 一种带刹车的机场行李车
CN215944559U (zh) 运输架组件及运输车
CN215439508U (zh) 一种新型助力转向减震电动叉车
CN217074210U (zh) 一种汽车尾箱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F, New Times Square, 1 Taizi Road, Shuiwan community, zhaoshang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ongji easy r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6th floor, CIMC R & D center, 2 Gangwan Avenue, Shekou Industrial Zon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OUTH CIMC LOGIST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