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0592U -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0592U
CN209700592U CN201821898554.8U CN201821898554U CN209700592U CN 209700592 U CN209700592 U CN 209700592U CN 201821898554 U CN201821898554 U CN 201821898554U CN 209700592 U CN209700592 U CN 209700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energy
absorption box
buffer beam
back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985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朱成科
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985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0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0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0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吸能盒以及包括该吸能盒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该吸能盒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汽车的车身高度方向上排布、并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由后防撞梁连接端向车身骨架连接端递增,从而,基于上述结构,可以提升吸能盒溃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防撞结构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部分,一般地,汽车的车尾都装设有后防撞梁总成,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后防撞梁总成可以降低汽车碰撞损害,进而保证汽车碰撞性能。
目前,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包括有吸能结构(如吸能盒),吸能结构可以在后防撞梁受到撞击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现有的吸能盒多为长方体的型材,水平连接在汽车车身与后防撞梁之间,在受到撞击时,吸能盒的侧壁较易发生折断而不能实现较好溃缩性能,吸能缓冲的效果较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可以提升吸能盒溃缩性能,该吸能盒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汽车的车身高度方向上排布、并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由后防撞梁连接端向车身骨架连接端递增。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溃缩筋。
可选地,所述溃缩筋沿所述吸能盒的溃缩方向朝向所述汽车的车身弯曲。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进一步包括后防撞梁连接部,所述后防撞梁连接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自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后防撞梁连接端、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自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后防撞梁连接端、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衔接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衔接处。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进一步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车身骨架连接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车身骨架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该后防撞梁总成包括:
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沿汽车的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布置;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所述吸能盒成对固定于所述后防撞梁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后防撞梁具有与所述吸能盒插接固定的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汽车的吸能盒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布置连接在车身骨架和后防撞梁之间、并且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倾斜设置而形成了一个近似梯形的截面或者近似喇叭形状的截面,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较小的一端是与后防撞梁相连的,在发生碰撞时,与现有的吸能盒的形状(如长方体状)相比较,该梯形状或者喇叭形状截面的结构较易实现溃缩形变,可以提升吸能盒溃缩吸能的性能。此外,该吸能盒与现有的吸能盒相比结构更加简单,重量也较轻,可以兼顾到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吸能盒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侧视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标号说明
10 吸能盒
11 主体
111 第一侧壁
111a 后防撞梁连接端
111b 车身骨架连接端
112 第二侧壁
112a 后防撞梁连接端
112b 车身骨架连接端
113 溃缩筋
12 后防撞梁连接部
121 第一连接板
122 第二连接板
123 加强筋
13 安装板
20 后防撞梁总成
21 后防撞梁
211 开口
212 后侧壁
213 上侧壁
213a 上翻边
214 下侧壁
214a 下翻边
F 溃缩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后提等。
请参见图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吸能盒10的示意性结构图,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的吸能盒10,该吸能盒10包括:
主体11,该主体11可以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在汽车的车身高度方向上排布、并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的间距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由后防撞梁连接端111a、112a向车身骨架连接端111b、112b递增。
基于上述结构,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汽车的吸能盒10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相对布置连接在车身骨架和后防撞梁21之间、并且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倾斜设置而形成了一个近似梯形的截面或者近似喇叭形状的截面,其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的间距较小的一端是与后防撞梁21相连的,在发生碰撞时,与现有的吸能盒10的形状(如长方体状)相比较,该梯形状或者喇叭形状截面的结构较易实现溃缩形变,可以提升吸能盒10溃缩吸能的性能。此外,该吸能盒10与现有的吸能盒10相比结构更加简单,重量也较轻,可以兼顾到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吸能盒10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可以设置有溃缩筋113,以引导该吸能盒10在预定位置形成溃缩。
具体地,该溃缩筋113可以沿吸能盒10的溃缩方向F朝向汽车的车身弯曲,以更好的引导该吸能盒10在预定位置形成溃缩,该预定位置可以是溃缩筋113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连接处,由于溃缩筋113具有了一定的弯曲弧度,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吸能盒10在溃缩筋113所在的位置优选溃缩。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溃缩筋113可以使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一体成型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吸能盒10进一步可以包括有后防撞梁连接部12,该后防撞梁连接部1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其中,第一连接板121自第一侧壁111的后防撞梁连接端111a、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第二连接板122自第二侧壁112的后防撞梁连接端112a、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
如上述结构,该后防撞梁连接部12的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可以分别与后防撞梁连接,以使吸能盒10可以较稳固的固定于后防撞梁21。
进一步地,该后防撞梁连接部12的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可以设置有加强筋123,以加强对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的支撑。
具体地,该加强筋123在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布置。
其中,如图1所示,优选地,该加强筋123可以竖直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并且,该加强筋123的一端可以连接在第一侧壁111和第一连接板121衔接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第二侧壁112和第二连接板122衔接处,以使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撑。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后防撞梁连接部12可以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为一体成型,加强筋123也可以与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吸能盒10进一步可以包括安装板13,该安装板13可以连接第一侧壁111的车身骨架连接端111b和第二侧壁112的车身骨架连接端112b,该安装板13可以用于和汽车的车身连接固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安装板13的上边缘可沿车身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而安装板13的下边缘可以沿车身高度方向向下延伸,即安装板13的上边缘可以高于第一侧壁111的车身骨架连接端,安装板13的下边缘可以高于第二侧壁112的车身骨架连接端。
如上,该安装板13可以具有较大的面积,以使安装板13可以更加稳固的固定于汽车的车身骨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板13可以与第一侧壁111的车身骨架连接端和第二侧壁112的车身骨架连接端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吸能盒1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吸能盒10的材质可以是铝型材,以满足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请参见图2和图3,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20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20侧视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20,该后防撞梁总成20可以包括:后防撞梁21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吸能盒10。
具体地,该后防撞梁21可沿汽车的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布置,并且该后防撞梁21可以具有一定向车身后侧弯曲的弧度,以便于后防撞梁21和汽车的车身后部配装;
该吸能盒10可以成对固定于后防撞梁21的前侧,具体地两个吸能盒10可以分别布置在后防撞梁21的两端。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后防撞梁21的前侧可以具有与吸能盒10插接固定的开口211,并且该开口211可以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即后防撞梁21可以仅具有上侧壁213、下侧壁214和后侧壁212,这样的结构可以满足车身轻量化的需求。
具体地,该吸能盒10的后防撞梁连接部12的可以插入开口211中,第一连接板121可以与后防撞梁21的上侧壁21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22可以与后防撞梁21的下侧壁214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该后防撞梁21的上侧壁213可以具有上翻边213a、下侧壁214可以具有下翻边214a,以便于后防撞梁21和吸能盒10的固定连接、并可以加强后防撞梁21对吸能盒10的夹持。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0)包括:
主体(11),所述主体(11)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在所述汽车的车身高度方向上排布、并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之间的间距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由第一和第二后防撞梁连接端(111a、112a)向第一和第二车身骨架连接端(111b、112b)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设置有溃缩筋(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筋(113)沿所述吸能盒(10)的溃缩方向朝向所述汽车的车身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0)进一步包括后防撞梁(21)连接部(12),所述后防撞梁(21)连接部(1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21)自所述第一侧壁(111)的所述第一后防撞梁连接端(111a)、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122)自所述第二侧壁(112)的所述第二后防撞梁连接端(112a)、沿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向后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23)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一连接板(121)衔接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2)衔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0)进一步包括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1)的所述第一车身骨架连接端(111b)和所述第二侧壁(112)的所述第二车身骨架连接端(112b)。
9.一种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20)包括:
后防撞梁(21),所述后防撞梁(21)沿汽车的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布置;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吸能盒(10),所述吸能盒(10)成对固定于所述后防撞梁(21)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21)具有与所述吸能盒(10)插接固定的开口(211),所述开口(211)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
CN201821898554.8U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Active CN209700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8554.8U CN209700592U (zh)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8554.8U CN209700592U (zh)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0592U true CN209700592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36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98554.8U Active CN209700592U (zh)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05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9422A (zh) * 2020-09-01 2020-11-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防撞梁及其总成
CN115257621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9422A (zh) * 2020-09-01 2020-11-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防撞梁及其总成
CN115257621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CN115257621B (zh) * 2022-07-29 2023-09-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0338U (zh) 一种吸能盒和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EP2599668B1 (en) Crash box for a vehicle
CN101767555B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09700592U (zh)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JP599432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5829196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撞击吸收结构
CN204452340U (zh)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JP2013256171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1442500U (zh) 发动机盖及汽车
CN208947258U (zh) 一种皮卡防撞梁总成
CN104477240B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CN106347264A (zh) 一种四轮车正面防撞结构
CN103522968B (zh) 前防撞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630536U (zh) 一种吸能盒组件及汽车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JP613920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2660052A (zh) 一种具有碰撞兼容性的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920784Y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吸能盒
CN217705731U (zh) 一种铰链式吸能结构及汽车
CN206954173U (zh) 汽车行人保护结构
CN219382403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3167959U (zh) 汽车前端防撞结构及汽车车身结构
CN2830167Y (zh) 微型轿车后碰撞横梁总成结构
CN217455912U (zh) 前防撞梁总成
CN110816463B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格栅固定支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