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7621A -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57621A CN115257621A CN202210909499.2A CN202210909499A CN115257621A CN 115257621 A CN115257621 A CN 115257621A CN 202210909499 A CN202210909499 A CN 202210909499A CN 115257621 A CN115257621 A CN 1152576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absorbing
- connecting plate
- mounting panel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包括前横梁、左吸能盒、右吸能盒、左安装板以及右安装板,所述左吸能盒的前部与所述前横梁的左部连接,所述右吸能盒的前部与所述前横梁的右部连接,所述左吸能盒的后部与所述左安装板连接,所述右吸能盒的后部与所述右安装板连接,所述左吸能盒和所述右吸能盒均包括两个U型片件,两个所述U型片件相向设置并且两个所述U型片件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左安装板包括左安装板主体以及安装板卡钩,所述安装板卡钩包括弯折部以及卡板部,所述弯折部的上端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连接,所述卡板部的下端悬空。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生产时需要的冲压模具数量少,生产成本低,并且装配和拆卸都比较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是设置在汽车前副车架纵梁的前侧的重要结构,能够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缓冲吸能,降低对行人的碰撞冲击力,降低碰撞后行人发生骨折的概率,从而对行人进行保护。现有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时需要使用大量冲压模具,生产成本较高,并且装配和拆卸比较困难。
CN203854596U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联接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前端,包括前防撞梁主体,分别固联于前防撞梁主体两端并向后延伸的两个吸能盒,每一吸能盒为前后开口的筒状结构,且自前向后其径向截面的面积渐大,侧壁设有沿竖向平面内延伸的溃缩导向槽。该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效果,重量轻,低速碰撞时拆卸方便、维修成本低,且不影响水箱散热。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结构简单,生产时需要的冲压模具数量少,生产成本低,并且装配和拆卸都比较简单。
本发明中的一种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包括前横梁、左吸能盒、右吸能盒、左安装板以及右安装板,所述左吸能盒的前部与所述前横梁的左部连接,所述右吸能盒的前部与所述前横梁的右部连接,所述左吸能盒的后部与所述左安装板连接,所述右吸能盒的后部与所述右安装板连接,所述左吸能盒和所述右吸能盒均包括两个U型片件,两个所述U型片件相向设置并且两个所述U型片件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左安装板包括左安装板主体以及安装板卡钩,所述安装板卡钩具有弯折部以及卡板部,所述弯折部的上端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连接,所述弯折部从上至下向后倾斜,所述弯折部的下端与所述卡板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卡板部的下端悬空。
进一步,所述左安装板主体上设置有辅助定位孔和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辅助定位孔为长度沿左右方向的腰形孔。
进一步,所述左安装板通过冲压成型,所述安装板卡钩位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的右下角,所述辅助定位孔位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的左上角。
进一步,所述右安装板上设置有主定位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两个所述U型片件均包括中部吸能构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吸能构件的左侧的左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吸能构件的右侧的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的前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横梁的外壁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槽。
进一步,所述中部吸能构件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倾斜板、第一诱导槽、第一平板、第二诱导槽、第二倾斜板、第三诱导槽以及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均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均从前至后向上倾斜。
进一步,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第一平板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第二平板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所述右连接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a,所述左连接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b;其中一所述U型片件的左连接板与另一所述U型片件的右连接板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重合长度为c;其中一所述U型片件的所述右连接板与另一所述U型片件的左连接板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重合长度为c。
进一步,所述中部吸能构件上设置有焊接定位工艺孔,所述焊接定位工艺孔的轴线与所述左连接板的左端面之间的间距为d,所述焊接定位工艺孔的轴线与所述右连接板的右端面之间的间距为e,所述U型片件的壁厚为f,其中d=e+f。
进一步,所述前横梁包括中部管、左过渡管、左安装管、右过渡管以及右安装管,所述左过渡管的左端与所述左安装管连接,所述左过渡管的右端与所述中部管连接,所述左安装管的轴线均位于所述中部管的轴线的后侧,所述右过渡管与所述左过渡管互相对称,所述右安装管与所述右过渡管互相对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均是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U型片件加工而成,而U型片件是通过冲压成型,只需要使用一个冲压模具,能够简化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的结构,减少冲压模具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本发明的左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板卡钩,在将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连接时,工人将安装板卡钩卡入汽车前副车架纵梁上的U形卡孔内,能够实现将左安装板挂在汽车前副车架纵梁上,能够对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的左侧进行一个初步的固定,此时工人扶住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的右侧,就能够进行后续的装配工作,从而能够简化装配工作;
3、本发明的安装板卡钩位于左安装板主体的右下角能够降低冲压难度,防止因冲压导致安装板卡钩附近的左安装板主体形变;
4、本发明的第一诱导槽、第二诱导槽以及第三诱导槽能够在碰撞行人后溃缩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可以有效减轻对碰撞壁障的侵入量,能够减少对汽车本身和被碰撞行人或物品的伤害;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能够在组装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时作为定位基准面,便于焊接定位;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使得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形成前小后大的结构,有利于溃缩变形以及吸收冲击能量;
5、本发明的左吸能盒或右吸能盒的上方的U型片件旋转180°后就与下方的U型片件重合,左吸能盒或右吸能盒的左右两侧的焊缝位置高度相同,在对左吸能盒或右吸能盒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焊接平台上的焊接臂的高度位置不变,焊接路径也不变,就能够对左吸能盒或右吸能盒的左右两侧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吸能盒或右吸能盒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U型片件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前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右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汽车前副车架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以及汽车主防撞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前横梁、11-中部管、12-左过渡管、13-左安装管、14-右过渡管、15-右安装管;
2-左吸能盒;
3-右吸能盒;
4-左安装板、41-左安装板主体、42-安装板卡钩、421-弯折部、422-卡板部、43-辅助定位孔、44-第一安装孔;
5-右安装板、51-主定位孔、52-第二安装孔;
6-U型片件、61-中部吸能构件、611-第一倾斜板、612-第一诱导槽、613-第一平板、614-第二诱导槽、615-第二倾斜板、616-第三诱导槽、617-第二平板、618-焊接定位工艺孔、62-左连接板、63-右连接板,631-弧形槽;
7-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71-U形卡孔;
8-汽车主防撞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包括前横梁1、左吸能盒2、右吸能盒3、左安装板4以及右安装板5,左吸能盒2的前部与前横梁1的左部连接,右吸能盒3的前部与前横梁1的右部连接,左吸能盒2的后部与左安装板4连接,右吸能盒3的后部与右安装板5连接,左吸能盒2和右吸能盒3均包括两个U型片件6,两个U型片件6相向设置并且两个U型片件6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左安装板4包括左安装板主体41以及安装板卡钩42,安装板卡钩42具有弯折部421以及卡板部422,弯折部421的上端与左安装板主体41连接,弯折部421从上至下向后倾斜,弯折部421的下端与卡板部422的上端连接,卡板部422的下端悬空。
左吸能盒2和右吸能盒3均是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U型片件6加工而成,而U型片件6是通过冲压成型,只需要使用一个冲压模具,能够简化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的结构,减少冲压模具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左安装板4上设置有安装板卡钩42,如图9所示,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上设置有U形卡孔71,在将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连接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工人将安装板卡钩42卡入U形卡孔71内,能够实现将左安装板4挂在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上,能够对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的左侧进行一个初步的固定,此时工人扶住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的右侧,就能够进行后续的装配工作,从而能够简化装配工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7所示,左安装板主体41上设置有辅助定位孔43和多个第一安装孔44,辅助定位孔43为长度沿左右方向的腰形孔;在本实施例中,右安装板5上设置有主定位孔51和多个第二安装孔52。在将左安装板4挂在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上时,通过一个螺栓穿过辅助定位孔43并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连接,能够对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进行一个初步的定位,然后工人扶住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的右侧,通过一个螺栓穿过主定位孔51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连接,能够使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和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的相对位置准确,然后通过多个螺栓与第一安装孔44以及第二安装孔52的配合,完成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的固定;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能够便于拆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左安装板4通过冲压成型,安装板卡钩42位于左安装板主体41的右下角,辅助定位孔43位于左安装板主体41的左上角。左安装板4直接冲压出安装板卡钩42,安装板卡钩42位于左安装板主体41的右下角能够降低冲压难度,防止因冲压导致安装板卡钩42附近的左安装板主体41形变。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两个U型片件6均包括中部吸能构件61、设置在中部吸能构件61的左侧的左连接板62以及设置在中部吸能构件61的右侧的右连接板63,左连接板62和右连接板63的前部设置有用于与前横梁1的外壁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槽631。弧形槽631贴合于前横梁1上通过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中部吸能构件61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倾斜板611、第一诱导槽612、第一平板613、第二诱导槽614、第二倾斜板615、第三诱导槽616以及第二平板617,第一平板613和第二平板617均平行于水平面,第一倾斜板611和第二倾斜板615均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第一诱导槽612、第二诱导槽614以及第三诱导槽616能够在碰撞行人后溃缩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可以有效减轻对碰撞壁障的侵入量,能够减少对汽车本身和被碰撞行人或物品的伤害。值得说明的是,水平面是指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第一平板613和第二平板617能够在组装左吸能盒2和右吸能盒3时作为定位基准面,便于焊接定位,第一倾斜板611和第二倾斜板615使得左吸能盒2和右吸能盒3形成前小后大的结构,有利于溃缩变形以及吸收冲击能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板611与第一平板613之间的夹角为4°-5°,优选为4.2°,第二倾斜板615与第二平板617之间的夹角为4°-5°,优选为4.2°。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右连接板6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a,左连接板6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b;其中一U型片件6的左连接板62与另一U型片件6的右连接板63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重合长度为c;其中一U型片件6的右连接板63与另一U型片件6的左连接板62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重合长度为c。这种设计使得位于上方的U型片件6旋转180°后就与下方的U型片件6重合,左吸能盒2或右吸能盒3的左右两侧的焊缝位置高度相同,在装配左吸能盒2或右吸能盒3时,将待焊接的两个U型片件6相向设置,其中一U型片件6的第一平板613和第二平板617置于焊接平台上,对一侧的右连接板63以及左连接板62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将这两个U型片件6组成的工件旋转180°,使另一U型片件6的第一平板613和第二平板617置于焊接平台上,对另一侧的右连接板63以及左连接板62进行焊接,由于左吸能盒2或右吸能盒3的左右两侧的焊缝位置高度相同,因此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焊接平台上的焊接臂的高度位置不变,焊接路径也不变,就能够对左吸能盒2或右吸能盒3的左右两侧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中部吸能构件61上设置有焊接定位工艺孔618,焊接定位工艺孔618的轴线与左连接板62的左端面之间的间距为d,焊接定位工艺孔618的轴线与右连接板63的右端面之间的间距为e,U型片件6的壁厚为f,其中d=e+f。两个U型片件6相向设置,由于两者通过搭接焊接在一起,因此为了保证两个U型片件6上的焊接定位工艺孔618同轴,焊接定位工艺孔618不能位于中部吸能构件61的正中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前横梁1包括中部管11、左过渡管12、左安装管13、右过渡管14以及右安装管15,左过渡管12的左端与左安装管13连接,左过渡管12的右端与中部管11连接,左安装管13的轴线均位于中部管11的轴线的后侧,右过渡管14与左过渡管12互相对称,右安装管15与右过渡管14互相对称。前横梁1组成一个类似于弓形的结构,通过对一根管进行弯管加工形成中部管11、左过渡管12、左安装管13、右过渡管14以及右安装管15。如图12所示,前横梁1位于汽车主防撞梁8的下方,同时又因为左安装管13的轴线以及右安装管15的轴线均与中部管11的轴线之间相距93mm,使得中部管11的位置相对于汽车主防撞梁8更加靠前,发生碰撞时,前横梁1与汽车前副车架纵梁7能够形成一条传力通道,分散汽车主防撞梁8受力,减少对汽车本身和被碰撞行人或物品的伤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包括前横梁(1)、左吸能盒(2)、右吸能盒(3)、左安装板(4)以及右安装板(5),所述左吸能盒(2)的前部与所述前横梁(1)的左部连接,所述右吸能盒(3)的前部与所述前横梁(1)的右部连接,所述左吸能盒(2)的后部与所述左安装板(4)连接,所述右吸能盒(3)的后部与所述右安装板(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吸能盒(2)和所述右吸能盒(3)均包括两个U型片件(6),两个所述U型片件(6)相向设置并且两个所述U型片件(6)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左安装板(4)包括左安装板主体(41)以及安装板卡钩(42),所述安装板卡钩(42)具有弯折部(421)以及卡板部(422),所述弯折部(421)的上端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41)连接,所述弯折部(421)从上至下向后倾斜,所述弯折部(421)的下端与所述卡板部(422)的上端连接,所述卡板部(422)的下端悬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41)上设置有辅助定位孔(43)和多个第一安装孔(44),所述辅助定位孔(43)为长度沿左右方向的腰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板(4)通过冲压成型,所述安装板卡钩(42)位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41)的右下角,所述辅助定位孔(43)位于所述左安装板主体(41)的左上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安装板(5)上设置有主定位孔(51)和多个第二安装孔(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U型片件(6)均包括中部吸能构件(61)、设置在所述中部吸能构件(61)的左侧的左连接板(62)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吸能构件(61)的右侧的右连接板(63),所述左连接板(62)和所述右连接板(63)的前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横梁(1)的外壁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槽(6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吸能构件(61)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倾斜板(611)、第一诱导槽(612)、第一平板(613)、第二诱导槽(614)、第二倾斜板(615)、第三诱导槽(616)以及第二平板(617),所述第一平板(613)和所述第二平板(617)均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倾斜板(611)和所述第二倾斜板(615)均从前至后向上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板(611)与所述第一平板(613)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倾斜板(615)与所述第二平板(617)之间的夹角为4°-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板(6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a,所述左连接板(6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b;其中一所述U型片件(6)的左连接板(62)与另一所述U型片件(6)的右连接板(63)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重合长度为c;其中一所述U型片件(6)的所述右连接板(63)与另一所述U型片件(6)的左连接板(62)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重合长度为c。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吸能构件(61)上设置有焊接定位工艺孔(618),所述焊接定位工艺孔(618)的轴线与所述左连接板(62)的左端面之间的间距为d,所述焊接定位工艺孔(618)的轴线与所述右连接板(63)的右端面之间的间距为e,所述U型片件(6)的壁厚为f,其中d=e+f。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包括中部管(11)、左过渡管(12)、左安装管(13)、右过渡管(14)以及右安装管(15),所述左过渡管(12)的左端与所述左安装管(13)连接,所述左过渡管(12)的右端与所述中部管(11)连接,所述左安装管(13)的轴线均位于所述中部管(11)的轴线的后侧,所述右过渡管(14)与所述左过渡管(12)互相对称,所述右安装管(15)与所述右过渡管(14)互相对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09499.2A CN115257621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09499.2A CN115257621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57621A true CN115257621A (zh) | 2022-11-01 |
CN115257621B CN115257621B (zh) | 2023-09-08 |
Family
ID=83747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09499.2A Active CN115257621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57621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40514Y (zh) * | 2007-06-01 | 2008-03-26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防撞吸能装置 |
JP2009061845A (ja) * | 2007-09-05 | 2009-03-26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構造 |
JP2010070038A (ja) * | 2008-09-18 | 2010-04-02 | Mazda Motor Corp | 車体構造 |
CN202847619U (zh) * | 2012-10-16 | 2013-04-03 | 东风汽车公司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
KR101359966B1 (ko) * | 2012-11-05 | 2014-02-12 |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
KR101433357B1 (ko) * | 2013-04-25 | 2014-08-22 | 프로텍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차량 범퍼용 크래쉬 박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204264083U (zh) * | 2014-11-28 | 2015-04-1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吸能盒、吸能机构、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CN205930602U (zh) * | 2016-08-26 | 2017-02-0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前防撞梁总成 |
CN207328359U (zh) * | 2017-09-25 | 2018-05-08 |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 防撞梁及汽车 |
CN207902358U (zh) * | 2018-01-11 | 2018-09-25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防撞梁结构 |
CN209700592U (zh) * | 2018-11-19 | 2019-11-29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
CN216684365U (zh) * | 2021-12-17 | 2022-06-0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CN216709236U (zh) * | 2021-12-20 | 2022-06-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防撞梁总成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10909499.2A patent/CN1152576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40514Y (zh) * | 2007-06-01 | 2008-03-26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防撞吸能装置 |
JP2009061845A (ja) * | 2007-09-05 | 2009-03-26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構造 |
JP2010070038A (ja) * | 2008-09-18 | 2010-04-02 | Mazda Motor Corp | 車体構造 |
CN202847619U (zh) * | 2012-10-16 | 2013-04-03 | 东风汽车公司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
KR101359966B1 (ko) * | 2012-11-05 | 2014-02-12 |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
KR101433357B1 (ko) * | 2013-04-25 | 2014-08-22 | 프로텍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차량 범퍼용 크래쉬 박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204264083U (zh) * | 2014-11-28 | 2015-04-1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吸能盒、吸能机构、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CN205930602U (zh) * | 2016-08-26 | 2017-02-0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前防撞梁总成 |
CN207328359U (zh) * | 2017-09-25 | 2018-05-08 |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 防撞梁及汽车 |
CN207902358U (zh) * | 2018-01-11 | 2018-09-25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防撞梁结构 |
CN209700592U (zh) * | 2018-11-19 | 2019-11-29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的吸能盒和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 |
CN216684365U (zh) * | 2021-12-17 | 2022-06-0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CN216709236U (zh) * | 2021-12-20 | 2022-06-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防撞梁总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57621B (zh) | 2023-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49273U (zh) | 一种小重叠偏置碰撞车身前端组合结构 | |
KR101588752B1 (ko) | 스몰 오버랩 충돌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 |
CN101005983B (zh) | 车身构造 | |
GB2114068A (en) | Base structure for passenger automobile | |
JP2012521922A (ja) | 側面衝撃保護用の変形可能クロスカービーム | |
US20150274208A1 (en) |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 |
EP4003792A1 (en) | Vehicle bumper extension with crush can bracing | |
KR20160148217A (ko) |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및 그 조립방법 | |
CN104442641B (zh) | 一种适用于多种汽车的后防撞横梁总成 | |
CN113665683B (zh) | 一种提升非承载式车身侧面柱形碰撞性能的车身结构 | |
US11814100B2 (en) | Vehicle cradle assembly with impact detachment script | |
WO2024028099A1 (en) | Side extension for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5257621A (zh) |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 |
CN105691461B (zh) | 一种四轮车车架防撞结构 | |
CN214775740U (zh) | 低成本高精度的汽车前碰撞横梁 | |
CN109094655B (zh) |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 |
CN212796772U (zh) |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2738285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03713775U (zh) | 非公路自卸车前端碰撞防护装置 | |
CN113276792A (zh) | 一种车辆防撞组件 | |
CN108202684B (zh) |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 |
CN115320660B (zh) | 一种整体式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 |
CN215851105U (zh) | 一种副吸能盒装置及车辆 | |
CN211519659U (zh) | 一种汽车侧围柱碰电池保护加强结构 | |
CN220924296U (zh) | 前门洞总成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