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8359U - 防撞梁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防撞梁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8359U
CN207328359U CN201721236582.9U CN201721236582U CN207328359U CN 207328359 U CN207328359 U CN 207328359U CN 201721236582 U CN201721236582 U CN 201721236582U CN 207328359 U CN207328359 U CN 207328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prevention
prevention girders
girder
baffle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65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栋梁
徐晓宇
杨建国
许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365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8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8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8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为解决防撞梁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防撞梁包括:主梁和吸能盒,所述主梁与吸能盒相连,所述吸能盒与车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钩,所述主梁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所述防撞梁应用于汽车,提高了防撞梁的装配效率,减轻了防撞梁的重量。

Description

防撞梁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梁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逐渐普及,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因此,安全性能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防撞梁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的装置,从而保护位于车厢内的人员。
目前,防撞梁通常包括主梁和吸能盒,主梁多采用钣金钢材料经由除料、冲孔、拉伸等多个工序制造而成,主梁与吸能盒连接,吸能盒与车架连接。
当将防撞梁安装到车架上时,由于主梁较长,因此在将与主梁连接的吸能盒安装到车架上时对位较为困难,从而影响防撞梁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撞梁的装配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梁,包括:主梁和吸能盒,所述主梁与吸能盒相连,所述吸能盒与车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钩。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背离所述主梁的一侧设置有车架固定板,所述定位钩设置于所述车架固定板的一侧边缘。
较佳地,所述车架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定位钩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主梁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连接板和加强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加强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梁的截面为“日”字型。
优选地,所述主梁与拖车钩连接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拖车钩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连接且向背离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侧延伸,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主梁与所述吸能盒连接的一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撞梁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撞梁在装配到车架上的过程中,先将定位钩勾到车架上,使得防撞梁与车架有个预定位,同时可以保持主梁的平衡,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抬着主梁以保持其平衡;然后将吸能盒安装到车架上。
与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装配过程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梁在装配过程中使用定位钩进行预定位,从而便于保持主梁的平衡以及便于调节安装位置,进而可以提高防撞梁的装配效率及装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的防撞梁的装配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和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中的吸能盒与所述车架连接。
所述汽车与上述防撞梁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中主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剖视图。
图中: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连接板;14-加强板;20-吸能盒;21-定位钩;22-车架固定板;221-安装孔;31-安装板;32-连接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中主梁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剖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包括:主梁和吸能盒20,主梁与吸能盒20相连,吸能盒20与车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钩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在装配到车架上的过程中,先将定位钩21勾到车架上,使得防撞梁与车架有个预定位,同时可以保持主梁的平衡,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抬着主梁以保持其平衡;然后将吸能盒20安装到车架上。
与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装配过程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在装配过程中使用定位钩21进行预定位,从而便于保持主梁的平衡以及便于调节安装位置,进而可以提高防撞梁的装配效率及装配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中,主梁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主梁重量较轻,从而可以满足汽车的轻量化需求,由于主梁为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因此主梁的制造工艺流程简单,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主梁包括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连接板13和加强板14,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连接板13和加强板14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连接板13和加强板14均设置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之间,连接板13分别与第一挡板11与第二挡板12连接,加强板14分别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连接。具体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连接板13围成具有空腔的壳体,加强板14位于该壳体的空腔内。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板13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相对设置,两个连接板13相对设置,第一挡板11、其中一个连接板13、第二挡板12和另一个连接板13的侧面首尾相连,从而围成一个具有空腔的壳体,加强板14设置于该空腔内。
加强板14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连接,在空腔内,加强板14可相对于连接板13倾斜设置,也可以与连接板13平行。当汽车的前面产生撞击时,第一挡板11经受撞击后,冲击力后传递,由于加强板14和连接板13位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之间,加强板14和连接板13发生形变会吸收部分冲击力及震动,剩余的冲击力经由第二挡板12传递到吸能盒20时,冲击力被吸能盒20吸收掉一部分,从而进一步减小车厢内部乘客可能受到的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防护性能。
在图1和图3所示的主梁中,连接板13的数量为两个,加强板14的数量为一个且与连接板13平行设置,加强板14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挡板11的中部区域及第二挡板12的中部区域连接,此时,主梁的截面近似为“日”字型。由于加强板14与连接板13平行设置,因此,当汽车的前面产生撞击时,第一挡板11经受撞击后,冲击力后传递,由于加强板14和连接板13位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之间,因此加强板14和连接板13会吸收部分冲击力,由于加强板14与连接板13平行,因此加强板14可以承受更大的正面冲击力。
除此之外,加强板14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加强板14均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连接,各加强板14平行且间隔设置。
为了便于将吸能盒20安装到车架上,如图1所示,吸能盒20背离主梁的一侧设置有车架固定板22,定位钩21设置于车架固定板22的一侧边缘。吸能盒20与车架固定板22的中部区域连接,在车架固定板22上,位于吸能盒20连接区域的上部分区域和下部分区域分别设置有安装孔221,定位钩21设置于车架固定板22的上部边缘,且向车架固定板22远离吸能盒20的一侧弯折。
车架固定板22与定位钩21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车架固定板22与定位钩21焊接连接,或者,车架固定板22与定位钩21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位钩21与车架固定板22为一体结构,例如,定位钩21可由车架固定板22的上部区域弯折形成。
在同一个车架固定板22的上部边缘,定位钩2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定位钩2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定位钩21在车架固定板22的上部边缘均匀设置。
具体地,吸能盒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主梁的同一侧,且两个吸能盒20与主梁上相近的一端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4所示,定位钩21为弧形结构,且其对应的圆心角为180度,即定位钩21为半圆环形。
当定位钩21与车架固定板22为可拆卸连接时,定位钩21可为S型结构,两端均设置有钩体,车架固定板22上设置有圆孔,定位钩21的底部的钩体穿过车架固定板22上的圆孔以勾住车架固定板22,定位钩21上部的钩体勾住车架。
除此之外,定位钩2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倒L型、倒凹型等。定位钩21的具体形状需与车架上与其对应的区域的结构形状相匹配,如此设计,将定位钩21勾挂到车架上与其对应处时,由于定位钩21的结构形状与车架的对应处形状匹配,因此可以减少定位钩21与车架之间的晃动,增强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在定位钩21与车架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层,从而可以增加定位钩21勾挂在车架上时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连接拖车钩,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主梁与拖车钩连接件相连。当需要拖车时,将拖车钩与拖车钩连接件连接,从而进行拖车操作。
拖车钩连接件可以为多种结构形式,例如,拖车钩连接件为环形结构,拖车钩连接件的顶部与主梁连接。拖车时,使得拖车钩穿过环形的拖车钩连接件的内孔,从而与拖车钩连接件相连。
或者,为了增加拖车钩连接件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2所示,在拖车钩连接件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形式中,拖车钩连接件包括安装板31和连接件本体32,图2中的连接件本体32为六棱柱形状,连接件本体32上设置有连接孔,安装板31与连接件本体32的一端连接且向背离连接件本体32的一侧延伸,安装板31连接于主梁与吸能盒20连接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防撞梁包括主梁和吸能盒20,主梁包括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两个连接板13和一个加强板14,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连接板13和加强板14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连接板13和加强板14均设置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之间,两个连接板13均分别与第一挡板11与第二挡板12连接,加强板14分别与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连接。具体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两个连接板13围成具有空腔的壳体,加强板14位于该壳体的空腔内,加强板14与连接板13平行,且加强板14与两个连接板13之间的距离相等。
吸能盒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主梁的第二挡板12背离第一挡板11一侧,两个吸能盒20的安装处距离第二挡板12的边缘区域的距离相等或相近。
两个吸能盒20的结构相同,在吸能盒20远离主梁的一侧连接有车架固定板22,车架固定板22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分别设置有安装孔221,车架固定板22的上部边缘设置有定位钩21,定位钩21为弧形且其对应的圆心角为180度,即定位钩21的形状为半环形。定位钩21向车架固定板22远离吸能盒20的一侧弯折。
主梁的底部安装有拖车钩连接件,拖车钩连接件包括安装板31和连接件本体32,连接件本体32上设置有连接孔,安装板31与连接件本体32的一端连接且向背离连接件本体32的一侧延伸,安装板31连接于主梁与吸能盒20连接的一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和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防撞梁,防撞梁中的吸能盒与车架连接,防撞梁中的主梁由铝合金材料一次成型制成。
具体地,防撞梁包括主梁和吸能盒,主梁与吸能盒相连,吸能盒与车架相连。在吸能盒上设置有定位钩,在将防撞梁安装到汽车的车架中时,先使用定位钩勾到车架上,使得防撞梁与车架有个预定位,同时可以保持主梁的平衡,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抬着主梁以保持其平衡;然后将防撞梁与车架固定。
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防撞梁与车架装配过程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防撞梁在装配过程中使用定位钩进行预定位,从而便于保持主梁的平衡以及便于调节安装位置,进而可以提高防撞梁的装配效率及装配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和吸能盒,所述主梁与吸能盒相连,所述吸能盒与车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由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背离所述主梁的一侧设置有车架固定板,所述定位钩设置于所述车架固定板的一侧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钩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连接板和加强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加强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截面为“日”字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与拖车钩连接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钩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连接且向背离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侧延伸,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主梁与所述吸能盒连接的一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中的吸能盒与所述车架连接。
CN201721236582.9U 2017-09-25 2017-09-25 防撞梁及汽车 Active CN207328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6582.9U CN207328359U (zh) 2017-09-25 2017-09-25 防撞梁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6582.9U CN207328359U (zh) 2017-09-25 2017-09-25 防撞梁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8359U true CN207328359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6582.9U Active CN207328359U (zh) 2017-09-25 2017-09-25 防撞梁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83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036A (zh) * 2018-07-26 2018-11-23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汽车防撞梁用可调阻尼式液压吸能机构
CN109823292A (zh) * 2019-03-07 2019-05-3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防撞梁装置
CN115257621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036A (zh) * 2018-07-26 2018-11-23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汽车防撞梁用可调阻尼式液压吸能机构
CN108860036B (zh) * 2018-07-26 2023-08-29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汽车防撞梁用可调阻尼式液压吸能机构
CN109823292A (zh) * 2019-03-07 2019-05-3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防撞梁装置
CN115257621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CN115257621B (zh) * 2022-07-29 2023-09-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行人保护前吸能防撞梁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28359U (zh) 防撞梁及汽车
EP3233608B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small offset impact forces
CN208498623U (zh) 门槛组件及加强件
CN102753418A (zh) 铁道车辆用转向构架
CN207860276U (zh) 前减震塔以及汽车
WO2018161698A1 (zh)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1923216U (zh) 汽车吸能盒
CN104827926B (zh) 电动车及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箱固定组件
CN207345723U (zh) 防撞梁及汽车
CN206155351U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盒安装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WO2022061625A1 (zh) 一种后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09305514U (zh) 一种行人保护装置
CN208498603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安装板结构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04399285U (zh) 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02966433U (zh) 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
CN103847794A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208978792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
CN205906045U (zh) 一种电动车后车架组件
KR20210039675A (ko) 전기차용 샤시 플랫폼 모듈
CN219172161U (zh) 一种设有加强加固结构的左悬置支架
KR20210039674A (ko) 전기차용 샤시 플랫폼 모듈
CN202965874U (zh) 汽车前舱加强装置
CN208484644U (zh) 前保护梁结构及汽车
CN209987879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2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500 Fengjing town Industrial Park,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