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161698A1 -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161698A1
WO2018161698A1 PCT/CN2017/119061 CN2017119061W WO2018161698A1 WO 2018161698 A1 WO2018161698 A1 WO 2018161698A1 CN 2017119061 W CN2017119061 W CN 2017119061W WO 2018161698 A1 WO2018161698 A1 WO 201816169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lumn
curved
nacelle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190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孙彦明
段兴中
罗杰
Original Assignee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816169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16169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舱框架(100)和具有其的车辆,发动机舱框架(100)包括前部框架(101)、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上部框架(102)的前端与前部框架(101)的上端连接且上部框架(102)位于前部框架(101)的后侧,下部框架(103)的前端与前部框架(101)的下端连接且下部框架(103)位于前部框架(101)的后侧,下部框架(103)位于上部框架(102)的下方。发动机舱框架的结构模块化,减少了发动机舱框架装配时所需的零件数量。

Description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7日提交的、实用新型名称为“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217956.6”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发动机舱框架是由多个冲压成型的钣金件拼焊而成,发动机舱框架需要制造的零件众多,进而增加了发动机舱框架的装配难度,且发动机舱框架的制造成本较高。另外,该技术方案下的发动机舱框架的重量较大,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装配难度的发动机舱框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舱框架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包括前部框架、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的前端与所述前部框架的上端连接且所述上部框架位于所述前部框架的后侧,所述下部框架的前端与所述前部框架的下端连接且所述下部框架位于所述前部框架的后侧,所述下部框架位于所述上部框架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使发动机舱框架的结构模块化,减少了发动机舱框架装配时所需的零件数量,发动机舱框架的装配更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发动机舱框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前部框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和多个连接横梁,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左右间隔开布置,所述多个连接横梁连接在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连接横梁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中间横梁,所述上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以及所述右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以及所述右立柱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间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相连且位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立柱的下部与所述右立柱的下部均为直梁且互相平行,所述左立柱的上部与所述右立柱的上部均为弧形梁,且所述左立柱的所述弧形梁与所述右立柱的所述弧形梁之间的距离从下向上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横梁连接在所述左立柱的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以及所述右立柱的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横梁与所述上横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中间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框架包括左边梁、右边梁和后横梁,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左右间隔开布置,所述左边梁的前端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相连,所述 右边梁的前端与所述右立柱的上端相连,所述后横梁连接所述左边梁的后部与所述右边梁的后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两个减震器安装板,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左边梁与所述后横梁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右边梁与所述后横梁的连接处,且两个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的相对内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之间的距离从前向后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左上加强杆和右上加强杆,所述左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左边梁相连且后端与所述后横梁相连,所述右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右边梁相连且后端与所述后横梁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所述前弧形段和所述后弧形段中的一个为内凹弧形段且另一个为外凸弧形段,所述左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左边梁的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相连,所述右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右边梁的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框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和纵梁连接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左右间隔开布置,所述左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相连,所述右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右立柱的下端相连,所述纵梁连接梁连接所述左纵梁的前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前部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框架还包括中间连接梁,所述中间连接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个连接横梁中位于最下面的一个连接横梁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梁与所述纵梁连接梁互相垂直交叉形成十字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纵梁的后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后部均为直梁且互相平行,所述左纵梁的前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前部均为弧形梁,且所述左纵梁的所述弧形梁与所述右纵梁的所述弧形梁之间的距离从后向前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舱框架为轻质合金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舱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降低了整车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车辆的装配节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舱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发动机舱框架100,前部框架101,左立柱1011,右立柱1012,上横梁1013,中间横梁1014,下横梁1015,吸能盒1016,上部框架102,左边梁1021,右边梁1022,后横梁1023,减震器安装板1024,左上加强杆1025,右上加强杆1026,下部框架103,左纵梁1031,右纵梁1032,中间连接梁1033,纵梁连接梁10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 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首先结合图1-图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舱框架100。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舱框架100可以包括前部框架101、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上部框架102的前端可以与前部框架101的上端连接,且上部框架102可以位于前部框架101的后侧,下部框架103的前端可以与前部框架101的下端连接,且下部框架103可以位于前部框架101的后侧。
可以理解的是,下部框架103可以位于上部框架102的下方,由此,下部框架103、前部框架101与上部框架102可以共同形成开口向后的容纳空间,车辆的发动机等零部件可以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由此,发动机舱框架100可以分为下部框架103、前部框架101与上部框架102三个模块,人员在装配发动机舱框架100前,可以预先将不同截面的型材通过焊接或铆接制成前部框架101、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
人员在装配发动机舱框架100时,可以直接将下部框架103、前部框架101与上部框架102焊接或铆接在一起,进而完成发动机舱框架100的装配。相对于传统的发动机舱框架100,减少了发动机舱框架100装配时所需的零件数量,节约了发动机舱框架100的装配时间,发动机舱框架100的装配更容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舱框架100,通过设置下部框架103、前部框 架101与上部框架102,使发动机舱结构模块化,减少了发动机舱框架100装配时所需的零件数量,节约了发动机舱框架100的装配时间,降低发动机舱框架100的开发成本,发动机舱框架100的装配更容易。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前部框架101可以包括左立柱1011、右立柱1012和多个连接横梁,左立柱1011可以和右立柱1012左右间隔开布置,左立柱1011可以沿上下方向设置且构成前部框架101的左侧边,右立柱1012可以沿上下方向设置且构成前部框架101的右侧边,多个连接横梁可以连接在左立柱1011和右立柱1012之间,从而多个连接横梁可以支撑左立柱1011和右立柱101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连接横梁可以包括上横梁1013、下横梁1015和中间横梁1014,上横梁1013可以分别与左立柱1011的上端以及右立柱1012的上端连接,下横梁1015可以分别与左立柱1011的下端以及右立柱1012的下端连接,由此,上横梁1013、左立柱1011、上横梁1013和右立柱1012的端点可以依次连接构成四边形。
如图2所示,中间横梁1014可以分别与左立柱1011和右立柱1012相连且位于上横梁1013和下横梁1015之间,中间横梁1014可以增加前部框架101整体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前部框架101还可以包括两个吸能盒1016,两个吸能盒1016可以分别位于下横梁1015与左立柱1011的连接处的前表面以及下横梁1015与右立柱1012的连接处的前表面,即两个吸能盒1016可以分别位于前部框架101的左下角和右下角。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横梁1013、下横梁1015可以与中间横梁1014互相平行,从而使前部框架101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左立柱1011的下部与右立柱1012的下部均可以为直梁,左立柱1011的直梁部分可以与右立柱1012的直梁部分互相平行,左立柱1011的上部与右立柱1012的上部均可以为弧形梁,且左立柱1011的弧形梁部分与右立柱1012的弧形梁部分之间的距离从下向上可以逐渐增大,即左立柱1011的弧形梁部分与右立柱1012的弧形梁部分从下向上逐渐相对背离。
由此,当前部框架101下方的吸能盒1016受到撞击时,左立柱1011和右立柱1012可以进而向上分散受到的撞击力,减少发动机舱框架100的变形程度。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于在左立柱1011与右立柱1012中,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的强度较低,中间横梁1014可以连接在左立柱1011的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以及右立柱1012的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之间,由此中间横梁1014具有支撑作用,即中间横梁1014增加了左立柱1011与右立柱1012中的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左立柱1011与右立柱1012的弧形梁部分可以位于中间横梁1014与上横梁1013之间,左立柱1011与右立柱1012的直梁部分可以位于中间横梁1014与下横梁1015之间。
由此,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间横梁1014与上横梁1013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中间横梁1014与下横梁1015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增加连接横梁对左立柱1011与右立柱1012的弧形梁部分的支撑,提高左立柱1011与右立柱1012的弧形梁部分的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部框架102可以包括左边梁1021、右边梁1022和后横梁1023,左边梁1021和右边梁1022左右可以间隔开布置, 左边梁1021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构成上部框架102的左侧边,右边梁1022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构成上部框架102的右侧边,左边梁1021的后端与右边梁1022的后端可以分别与车辆的驾驶舱框架连接。
如图3所示,左边梁1021的前端可以与左立柱1011的上端相连,右边梁1022的前端可以与右立柱1012的上端相连,后横梁1023连接左边梁1021的后部与右边梁1022的后部,即后横梁1023可以支撑在左边梁1021与右边梁1022之间以增加上部框架102整体的结构强度。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部框架102还可以包括两个减震器安装板1024,减震器安装板1024可以安装车辆的减震器,减震器安装板1024可以分别位于左边梁1021与后横梁1023的连接处以及右边梁1022与后横梁1023的连接处,且两个减震器安装板1024可以分别位于左边梁1021和右边梁1022的相对内侧。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左边梁1021和右边梁1022之间的距离从前向后可以逐渐增大,即左边梁1021的弧形梁部分与右边梁1022的弧形梁部分从下向上逐渐相对背离,由此车辆的前方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能通过左边梁1021和右边梁1022分散后传递给驾驶舱,从而减少了车辆的受损程度。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部框架102还包括左上加强杆1025和右上加强杆1026,左上加强杆1025的前端与左边梁1021相连且后端与后横梁1023相连,右上加强杆1026的前端与右边梁1022相连且后端与后横梁1023相连。左上加强杆1025可以增加左边梁1021与后横梁1023的连接强度,右上加强杆1026可以增加右边梁1022与后横梁1023的连接强度,由此上部框架102整体更加牢固。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位于上部框架102左侧的减震器安装板1024 可以安装在左上加强杆1025、左边梁1021以及后横梁1023形成的区域之内,位于上部框架102右侧的减震器安装板1024可以安装在右上加强杆1026、右边梁1022以及后横梁1023形成的区域之内。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左边梁1021和右边梁102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由此,车辆的前方受到撞击时,弧形的左边梁1021与右边梁1022能在传递撞击力的过程中进行缓冲,从而减少车辆的受损程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左边梁1021和右边梁1022中的前弧形段可以为内凹弧形段,后弧形段可以为外凸弧形段,内凹弧形段的圆心位于边梁的外侧,外凸弧形段的圆心位于边梁的内侧。
当然,左边梁1021与右边梁1022的形状可以不止于此,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左边梁1021和右边梁1022中的前弧形段可以为外凸弧形段,后弧形段可以为内凹弧形段。
如图3所示,由于在左边梁1021与右边梁1022中,前弧形段与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的强度较低,左上加强杆1025的前端可以与左边梁1021的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相连,右上加强杆1026的前端可以与右边梁1022的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相连。由此可以增加了左边梁1021与右边梁1022在前弧形段与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的强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下部框架103可以包括左纵梁1031、右纵梁1032和纵梁连接梁1034,左纵梁1031和右纵梁1032左右可以间隔开布置,左纵梁1031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构成下部框架103的左侧边,右纵梁1032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构成下部框架103的右侧边,左纵梁1031的后端与右纵梁1032的后端可以分别与车辆的驾驶舱框架连接。
如图3所示,左纵梁1031的前端可以与左立柱1011的下端相连,右纵梁1032的前端可以与右立柱1012的下端相连,纵梁连接梁1034连接左纵梁1031的前部与右纵梁1032的前部,即纵梁连接梁1034可以支撑在左纵梁1031与右纵梁1032之间以增加下部框架103整体的结构强度。
更加具体地,如图4所示,下部框架103还可以包括中间连接梁1033,中间连接梁1033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中间连接梁1033的前端可以与多个连接横梁中位于最下面的一个连接横梁(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下横梁1015)相连,中间连接梁1033的后端可以与车辆的驾驶舱框架相连,中间连接梁1033可以增加发动机舱框架100与驾驶舱框架的连接强度。
更加具体地,如图4所示,中间连接梁1033与纵梁连接梁1034互相垂直交叉形成十字形,即中间连接梁1033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纵梁连接梁1034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可以使下部框架103整体更加牢固。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左纵梁1031的后部与右纵梁1032的后部均可以为直梁,左纵梁1031的直梁部分可以与右纵梁1032的直梁部分互相平行,左纵梁1031的前部与右纵梁1032的前部均可以为弧形梁,且左纵梁1031的弧形梁部分与右纵梁1032的弧形梁部分之间的距离从后向前可以逐渐增大,即左纵梁1031的弧形梁部分与右纵梁1032的弧形梁部分从后向前逐渐相对背离。
由此,当前部框架101受到撞击时,左纵梁1031和右纵梁1032可以进而分散受到的撞击力,减少发动机舱框架100的变形程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动机舱框架100可以为轻质合金框架,即前部框架101、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均可以为轻质合金框架,由此可以在车辆保持较强的刚度和防撞性能下减轻发动机舱框架100的重量,进而减轻了 整车重量。
进一步地,发动机舱框架100可以为铝合金框架,即前部框架101、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均可以为铝合金框架,从而前部框架101、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均可以经不同截面的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后,再通过焊接或铆接制成。由此发动机舱框架100造价便宜,成型简单,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发明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发动机舱框架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发动机舱框架100,降低了整车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车辆的装配节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 一种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部框架;
    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的前端与所述前部框架的上端连接且所述上部框架位于所述前部框架的后侧;
    下部框架,所述下部框架的前端与所述前部框架的下端连接且所述下部框架位于所述前部框架的后侧,所述下部框架位于所述上部框架的下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框架包括:
    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左右间隔开布置;
    多个连接横梁,所述多个连接横梁连接在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横梁包括:
    上横梁,所述上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以及所述右立柱的上端连接;
    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以及所述右立柱的下端连接;
    中间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相连且位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的下部与所述右立柱的下部均为直梁且互相平行,所述左立柱的上部与所述右立柱 的上部均为弧形梁,且所述左立柱的所述弧形梁与所述右立柱的所述弧形梁之间的距离从下向上逐渐增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梁连接在所述左立柱的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以及所述右立柱的直梁与弧形梁的交界处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梁与所述上横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中间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距离。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包括:
    左边梁和右边梁,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左右间隔开布置,所述左边梁的前端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相连,所述右边梁的前端与所述右立柱的上端相连;
    后横梁,所述后横梁连接所述左边梁的后部与所述右边梁的后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
    两个减震器安装板,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左边梁与所述后横梁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右边梁与所述后横梁的连接处,且两个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的相对内侧。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之间的距离从前向后逐渐增大。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
    左上加强杆和右上加强杆,所述左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左边梁相连且后 端与所述后横梁相连,所述右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右边梁相连且后端与所述后横梁相连。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所述前弧形段和所述后弧形段中的一个为内凹弧形段且另一个为外凸弧形段,所述左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左边梁的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相连,所述右上加强杆的前端与所述右边梁的前弧形段和后弧形段的交界处相连。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框架包括:
    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左右间隔开布置,所述左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相连,所述右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右立柱的下端相连;
    纵梁连接梁,所述纵梁连接梁连接所述左纵梁的前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前部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框架还包括:
    中间连接梁,所述中间连接梁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个连接横梁中位于最下面的一个连接横梁相连。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梁与所述纵梁连接梁互相垂直交叉形成十字形。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的后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后部均为直梁且互相平行,所述左纵梁的前部与所述右纵梁的前部均为弧形梁,且所述左纵梁的所述弧形梁与所述右纵梁的所述弧形梁 之间的距离从后向前逐渐增大。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框架为轻质合金框架。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18.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框架。
PCT/CN2017/119061 2017-03-07 2017-12-27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1816169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7956.6 2017-03-07
CN201720217956.6U CN206544545U (zh) 2017-03-07 2017-03-07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61698A1 true WO2018161698A1 (zh) 2018-09-13

Family

ID=59995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119061 WO2018161698A1 (zh) 2017-03-07 2017-12-27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44545U (zh)
WO (1) WO2018161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44545U (zh) * 2017-03-07 2017-10-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976456B (zh) * 2020-09-01 2022-01-18 昆山弗思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连接结构
CN112550472A (zh) * 2020-12-11 2021-03-26 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y字型支撑的汽车前端框架
US11964697B2 (en) * 2022-06-22 2024-04-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ody on frame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360A (zh) * 2000-04-24 2003-06-25 科西马国际公司 模块式空间构架
JP2013095209A (ja) * 2011-10-30 2013-05-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CN203996444U (zh) * 2014-08-07 2014-12-10 北京北方鸿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承载桁架式车身框架结构
CN106364562A (zh) * 2016-10-18 2017-02-01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车车架
CN206544545U (zh) * 2017-03-07 2017-10-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634069U (zh) * 2017-03-07 2017-11-1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360A (zh) * 2000-04-24 2003-06-25 科西马国际公司 模块式空间构架
JP2013095209A (ja) * 2011-10-30 2013-05-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CN203996444U (zh) * 2014-08-07 2014-12-10 北京北方鸿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承载桁架式车身框架结构
CN106364562A (zh) * 2016-10-18 2017-02-01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车车架
CN206544545U (zh) * 2017-03-07 2017-10-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634069U (zh) * 2017-03-07 2017-11-1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44545U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61698A1 (zh)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US10272759B2 (en) Structural enhancement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EP4067210A1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rear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WO2020043186A1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WO2018161699A1 (zh)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19176792A1 (ja) フロア構造
WO2018161696A1 (zh) 驾驶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5539587B (zh) 一种客车模块化后悬梁结构
US11142249B2 (en) Subframe for vehicle
CN215883806U (zh) 车身前端碰撞吸能结构
CN214564778U (zh) 一种前排座椅安装总成及车辆
KR101856240B1 (ko) 쇽업쇼버 하우징 및 그의 체결구조
CN211107693U (zh) 一种分段式车架及车辆
CN210149420U (zh) 一种轻量化后扭梁
WO2018161694A1 (zh) 行李舱框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15904271U (zh) 车身前部结构、汽车
CN211731563U (zh) 一种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07257779U (zh) 一种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副车架后纵梁
CN205836946U (zh)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CN209972577U (zh)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1114371B1 (ko) 자동차의 서스펜션 프레임
CN213974191U (zh) 用于车辆的顶盖后立梁和车辆
CN220842705U (zh) 前机舱稳定横梁、车辆的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04821203U (zh) 汽车的座椅横梁总成及其汽车
CN218021847U (zh) 敞篷车前机舱总成及敞篷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9000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9000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