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4841U - 一种货车自卸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车自卸车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34841U CN209534841U CN201920206341.2U CN201920206341U CN209534841U CN 209534841 U CN209534841 U CN 209534841U CN 201920206341 U CN201920206341 U CN 201920206341U CN 209534841 U CN209534841 U CN 2095348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artment
- driving
- self
- translation
- bottom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包括车厢、驱动组件和平移卸料机构,所述平移卸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的车底板上方,用于将所述车厢内装载的物料水平向车厢尾部推送,使物料排出所述车厢;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上,用于驱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动作,从而完成卸料。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车厢尾部设置一根主动轴,驱动刮板移动卸料,从而简化平移卸料机构结构,减轻车厢尾部重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载货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车自卸车厢。
背景技术
载货汽车通常设置有车厢,在载货时,将货物存放在车厢内。现有的载货汽车在卸货时,同时是通过液压缸将车厢头部向上顶起,使车厢呈倾斜状态,从而使车厢内装载的物料从车厢内滑落出去,而在卸货过程中,车厢容易发生侧翻,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提高载货汽车卸货时的安全性,我公司研发了平移自卸货车,实现车厢在水平状态下,将车厢内物料快速卸出。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早期载货汽车的车厢较大,为了保证车厢内物料的完全卸出,车厢内用于卸料的轴共有三段,且三段轴在卸料时,中间轴先动作,两侧的轴后动作,因此致使驱动这三段轴动作的驱动结构不仅复杂,且尺寸较大,质量重,而随着国家对货车载重量标准的调整,货车的核准载货量大大降低,而设置在车厢尾部的三段式卸料装置,由于较重,容易造成车辆在爬坡时,车头悬空的危险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货车自卸车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尾部的卸货装置结构复杂,质量重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对卸货装置进行简化,使车厢尾部重量大大减轻,从而保证车厢行驶的安全性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包括车厢、驱动组件和平移卸料机构,所述平移卸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的车底板上方,用于将所述车厢内装载的物料水平向车厢尾部推送,使物料排出所述车厢;
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上,用于驱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动作,从而完成卸料;
所述平移卸料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链条和链轮,所述主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车厢尾部,所述从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车厢头部,且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均固定安装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链轮,每组包括两个链轮,且所述主动轴上的链轮和所述从动轴上的链轮前后对应,两个前后对应的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每组链轮上的两根所述链条中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刮板,且若干所述刮板沿所述链条的传动方向均匀排布。
采用上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主动轴旋转,从而使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刮板沿所述车底板向后水平移动,将所述车厢内的物料向车厢尾部水平推移,从而使物料从车厢尾部卸出。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底板、外罩壳和传动组件,所述固定底板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所述外罩壳扣在所述固定底板外侧,并与所述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外罩壳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为齿轮组,且该齿轮组为多级减速齿轮组。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为三级减速齿轮组。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安装有所述驱动组件,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车厢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驱动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车厢为上大下小的斗状车厢,所述车厢的车底板下方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共有两根,分别设置在车厢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梁上。
作为优选,所述车厢为上下同宽的长方体车厢,所述车厢的两侧板尾部设置有立柱,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上。
作为优选,所述车厢为上下同宽的长方体车厢,所述车厢的车底板下方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共有两根,且两根所述纵梁靠近车厢的底部中间,所述驱动中间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梁上。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厢尾部设置一根主动轴,驱动刮板移动卸料,从而简化平移卸料机构结构,减轻车厢尾部重量;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载货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间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移卸料机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车厢结构安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车厢结构安装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车厢;101、车底板;102、纵梁;103、侧板;104、立柱;200、驱动组件;201、固定底板;202、外罩壳;203、液压马达;204、传动组件;2041、输入端;2042、输出端;300、平移卸料机构;301、主动轴;302、链轮;303、链条;304、刮板;305、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包括车厢100、驱动组件200和平移卸料机构300,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设置在所述车厢100的车底板101上方,用于将所述车厢100内装载的物料水平向车厢尾部推送,使物料排出所述车厢100;
所述驱动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上,用于驱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动作,从而完成卸料;
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包括主动轴301、从动轴305、链条303和链轮302,所述主动轴301转动安装在所述车厢100尾部,所述从动轴305转动安装在所述车厢100头部,且所述主动轴301和所述从动轴305上均固定安装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链轮302,链轮302可根据车厢的承载重量设置一组、两组或三组,每组包括两个链轮302,且所述主动轴301上的链轮302和所述从动轴305上的链轮302前后对应,两个前后对应的所述链轮302之间通过链条303传动,每组链轮上的两根所述链条303中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刮板304,且若干所述刮板304沿所述链条303的传动方向均匀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固定底板201、外罩壳202和传动组件204,所述固定底板201与所述车厢100固定连接,所述外罩壳202扣在所述固定底板201外侧,并与所述固定底板201固定连接,所述外罩壳202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204,所述传动组件204的输入端2041设置有液压马达203,所述传动组件204的输出端2042与所述主动轴30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使液压马达203通过传动组件204将旋转驱动力传送给主动轴301,从而使主动轴301旋转。
所述传动组件204为齿轮组,且该齿轮组为多级减速齿轮组,如此设置,便于降低主动轴301的转动,同时提高主动轴301旋转时的驱动力。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204为三级减速齿轮组。
所述主动轴301的一端安装有所述驱动组件200,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车厢100上,如此设置,便于使驱动组件200驱动主动轴301旋转,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车厢100上,能够使主动轴301自由旋转。
所述主动轴301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驱动组件200,如此设置,便于当车厢的核准载货量较大时,通过在在主动轴301两端设置驱动组件200,提高主动轴301旋转时的驱动力。
所述车厢100为上大下小的斗状车厢,所述车厢100的车底板101下方设置有纵梁102,所述纵梁102共有两根,分别设置在车厢100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梁102上。
所述车厢100为上下同宽的长方体车厢,所述车厢100的两侧板103尾部设置有立柱104,所述驱动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104上。
所述车厢100为上下同宽的长方体车厢,所述车厢100的车底板下方设置有纵梁102,所述纵梁102共有两根,且两根所述纵梁102靠近车厢100的底部中间,所述驱动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梁102上。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驱动组件200带动所述主动轴301旋转,从而使所述链条303带动所述刮板304沿所述车底板101向后水平移动,将所述车厢100内的物料向车厢100尾部水平推移,从而使物料从车厢100尾部卸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100)、驱动组件(200)和平移卸料机构(300),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设置在所述车厢(100)的车底板(101)上方,用于将所述车厢(100)内装载的物料水平向车厢尾部推送,使物料排出所述车厢(100);
所述驱动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上,用于驱动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动作,从而完成卸料;
所述平移卸料机构(300)包括主动轴(301)、从动轴(305)、链条(303)和链轮(302),所述主动轴(301)转动安装在所述车厢(100)尾部,所述从动轴(305)转动安装在所述车厢(100)头部,且所述主动轴(301)和所述从动轴(305)上均固定安装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链轮(302),每组包括两个链轮(302),且所述主动轴(301)上的链轮(302)和所述从动轴(305)上的链轮(302)前后对应,两个前后对应的所述链轮(302)之间通过链条(303)传动,每组链轮上的两根所述链条(303)中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刮板(304),且若干所述刮板(304)沿所述链条(303)的传动方向均匀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固定底板(201)、外罩壳(202)和传动组件(204),所述固定底板(201)与所述车厢(100)固定连接,所述外罩壳(202)扣在所述固定底板(201)外侧,并与所述固定底板(201)固定连接,所述外罩壳(202)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204),所述传动组件(204)的输入端(2041)设置有液压马达(203),所述传动组件(204)的输出端(2042)与所述主动轴(30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04)为齿轮组,且该齿轮组为多级减速齿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04)为三级减速齿轮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301)的一端安装有所述驱动组件(200),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车厢(1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301)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驱动组件(20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0)为上大下小的斗状车厢,所述车厢(100)的车底板(101)下方设置有纵梁(102),所述纵梁(102)共有两根,分别设置在车厢(100)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梁(102)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0)为上下同宽的长方体车厢,所述车厢(100)的两侧板(103)尾部设置有立柱(104),所述驱动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104)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货车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0)为上下同宽的长方体车厢,所述车厢(100)的车底板下方设置有纵梁(102),所述纵梁(102)共有两根,且两根所述纵梁(102)靠近车厢(100)的底部中间,所述驱动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梁(10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06341.2U CN209534841U (zh) | 2019-02-18 | 2019-02-18 | 一种货车自卸车厢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06341.2U CN209534841U (zh) | 2019-02-18 | 2019-02-18 | 一种货车自卸车厢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34841U true CN209534841U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827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06341.2U Active CN209534841U (zh) | 2019-02-18 | 2019-02-18 | 一种货车自卸车厢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3484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81048A (zh) * | 2021-08-13 | 2021-11-02 | 河南皇马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集装箱半挂车的传动装置 |
CN114030403A (zh) * | 2021-12-06 | 2022-02-11 | 成安县森阳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自卸车厢及自卸半挂车 |
-
2019
- 2019-02-18 CN CN201920206341.2U patent/CN2095348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81048A (zh) * | 2021-08-13 | 2021-11-02 | 河南皇马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集装箱半挂车的传动装置 |
CN114030403A (zh) * | 2021-12-06 | 2022-02-11 | 成安县森阳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自卸车厢及自卸半挂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34841U (zh) | 一种货车自卸车厢 | |
CN111619427A (zh) | 一种新型自卸半挂车 | |
CN101353028B (zh) | 活动承载面式汽车 | |
CN212332486U (zh) | 采用尾部卸货的无人车 | |
CN201148145Y (zh) | 货车的拉臂式自由装卸装置 | |
CN102935821B (zh) | 厢式救援车升降门 | |
CN202966063U (zh) | 厢式救援车升降门 | |
CN201321099Y (zh) | 货运自卸挂车 | |
CN218805433U (zh) | 一种具有分次卸货功能的侧翻式自卸车 | |
CN207973253U (zh) | 一种大型工程车辆用卸货装置 | |
CN201998874U (zh) | 颗粒状货物运输自卸车车厢 | |
CN215705896U (zh) | 一种一体化渣土车 | |
CN107444228A (zh) | 一种复推式自卸车 | |
CN212980004U (zh) | 一种中翻式无人驾驶自卸车货厢结构 | |
CN201089416Y (zh) | 一种车厢底部具有带式平移卸货通路的自卸车 | |
CN201012645Y (zh) | 重型加长挂车刮板式自卸装置 | |
CN212164379U (zh) | 一种气候舱集装箱的托运车起落架结构及气候舱 | |
CN108621733A (zh) | 车辆悬挂装置及包括其的车辆 | |
CN113246830A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翻斗机 | |
CN207190877U (zh) | 一种带有自卸功能的粮食运输车 | |
CN210208643U (zh) | 一种稳定运行的铁水转运系统 | |
CN212980011U (zh) | 一种载货汽车自卸车厢的平移卸料机构 | |
CN211391061U (zh) | 一种可升可降载重货车 | |
CN201080151Y (zh) | 货车载物装卸装置 | |
CN204915417U (zh) | 自卸车及其车厢和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