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9787U -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9787U
CN209479787U CN201821955789.6U CN201821955789U CN209479787U CN 209479787 U CN209479787 U CN 209479787U CN 201821955789 U CN201821955789 U CN 201821955789U CN 209479787 U CN209479787 U CN 209479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ection
cushion block
fender
ontology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57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胜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57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9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9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9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翼子板垫块和汽车;汽车翼子板垫块嵌入汽车翼子板组件内,汽车翼子板垫块包括:本体、连接部、第一限位部、第一开口、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开口;连接部与本体的底部相连接,且本体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边沿;第一限位部与连接部连接,且第一限位部向背离连接部方向凸出,第一限位部围成第一限位槽;至少两个第一开口贯通于第一限位部,以使第一限位槽与外部连通;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本体的顶部,且第二限位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第二限位部围成第二限位槽;至少两个第二开口贯通于第二限位部,以使第二限位槽与外部连通;其中,本体、连接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发泡体。

Description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翼子板垫块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有的汽车翼子板组件中未设置汽车翼子板垫块块,汽车所发生的振动和噪音,无法被吸收,因此汽车所发生的振动和噪音对驾驶员及乘客产生了干扰,从而降低了乘坐及驾驶汽车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汽车翼子板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汽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翼子板垫块,嵌入汽车翼子板组件内,汽车翼子板垫块包括:本体、连接部、第一限位部、第一开口、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开口;连接部与本体的底部相连接,且本体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边沿;第一限位部与连接部连接,且第一限位部向背离连接部方向凸出,第一限位部围成第一限位槽;至少两个第一开口贯通于第一限位部,以使第一限位槽与外部连通;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本体的顶部,且第二限位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第二限位部围成第二限位槽;至少两个第二开口贯通于第二限位部,以使第二限位槽与外部连通;其中,本体、连接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发泡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本体与连接部相连接,并使本体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边沿,以扩大本体底部的连接面积;其次,通过将第一限位部与连接部连接,并使第一限位部向背离连接部方向凸出,以实现第一限位部围成第一限位槽,并使至少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一限位槽中,从而实现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定位,同时,通过第一限位部也可限制部分汽车翼子板发生移动,避免汽车翼子板与汽车翼子板垫块发生相对位移;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开口贯通于第一限位部,以实现第一限位槽与外部连通,从而降低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一限位槽的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再次,通过将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本体的顶部,并使第二限位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以实现第二限位部围成第二限位槽,并使至少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二限位槽中,从而实现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定位,并实现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固定,进而使汽车翼子板垫块承受汽车的振动,同时,通过第二限位部也可限制部分汽车翼子板发生移动,进一步避免汽车翼子板与汽车翼子板垫块发生相对位移;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开口贯通于第二限位部,以实现使第二限位槽与外部连通,从而降低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二限位槽的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由于本体、连接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发泡体,且由于汽车翼子板垫块承受汽车的振动,因此汽车翼子板垫块可吸收汽车的振动,并可降低因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实现降低汽车振动及噪音的目的,进而提升乘坐及驾驶汽车的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汽车翼子板垫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开口为两个;第二开口为两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开口设置为两个,并将第二开口设置为两个,以实现降低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难度的同时,还可实现汽车翼子板组件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多点定位,从而提高汽车翼子板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第二限位部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一限位部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并使第二限位部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不仅可实现操作者在移动汽车翼子板垫块时,避免第一凸起对操作者产生伤害,从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还可实现在装配汽车翼子板垫块时,避免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受力集中,从而至少汽车翼子板垫块发生损坏,进而延长汽车翼子板垫块的使用年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汽车翼子板垫块还包括:加强部;至少两个加强部设置在本体的侧壁,加强部向背离本体的方向凸出,且加强部与边沿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加强部设置在本体的侧壁上,并使加强部向背离本体的方向凸出,同时将加强部与边沿连接,以实现提高汽车翼子板垫块的整体强度,避免汽车翼子板垫块因受力而损坏,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强部为四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加强部设置为四个,进一步提高汽车翼子板垫块的整体强度,避免汽车翼子板垫块因受力而损坏,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强部为发泡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加强部设置为发泡体,以提升汽车翼子板垫块吸收汽车振动的效果,同时降低因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实现降低汽车振动及噪音的目的,进而提升乘坐及驾驶汽车的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汽车翼子板垫块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汽车翼子板垫块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以实现在提高汽车翼子板垫块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前舱垫块,因此,该汽车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前舱垫块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本体,14连接部,16第一限位部,18第一限位槽,20第一开口,22第二限位部,24第二限位槽,26第二开口,28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翼子板垫块和汽车。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翼子板垫块,嵌入汽车翼子板组件内,汽车翼子板垫块包括:本体12、连接部14、第一限位部16、第一开口20、第二限位部22和第二开口26;连接部14与本体12的底部相连接,且本体12与连接部14的连接处形成边沿;第一限位部16与连接部14连接,且第一限位部16向背离连接部14方向凸出,第一限位部16围成第一限位槽18;至少两个第一开口20贯通于第一限位部16,以使第一限位槽18与外部连通;第二限位部22设置在本体12的顶部,且第二限位部22向背离本体12方向凸出,第二限位部22围成第二限位槽24;至少两个第二开口26贯通于第二限位部22,以使第二限位槽24与外部连通;其中,本体12、连接部14、第一限位部16和第二限位部22为发泡体。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本体12与连接部14相连接,并使本体12与连接部14的连接处形成边沿,以扩大本体12底部的连接面积;其次,通过将第一限位部16与连接部14连接,并使第一限位部16向背离连接部14方向凸出,以实现第一限位部16围成第一限位槽18,并使至少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一限位槽18中,从而实现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定位,同时,通过第一限位部16也可限制部分汽车翼子板发生移动,避免汽车翼子板与汽车翼子板垫块发生相对位移;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开口20贯通于第一限位部16,以实现第一限位槽18与外部连通,从而降低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一限位槽18的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再次,通过将第二限位部22设置在本体12的顶部,并使第二限位部22向背离本体12方向凸出,以实现第二限位部22围成第二限位槽24,并使至少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二限位槽24中,从而实现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定位,并实现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固定,进而使汽车翼子板垫块承受汽车的振动,同时,通过第二限位部22也可限制部分汽车翼子板发生移动,进一步避免汽车翼子板与汽车翼子板垫块发生相对位移;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开口26贯通于第二限位部22,以实现使第二限位槽24与外部连通,从而降低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二限位槽24的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由于本体12、连接部14、第一限位部16和第二限位部22为发泡体,且由于汽车翼子板垫块承受汽车的振动,因此汽车翼子板垫块可吸收汽车的振动,并可降低因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实现降低汽车振动及噪音的目的,进而提升乘坐及驾驶汽车的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开口20为两个;第二开口26为两个。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开口20设置为两个,并将第二开口26设置为两个,以实现降低部分汽车翼子板组件嵌入第一限位槽18和第二限位槽24难度的同时,还可实现汽车翼子板组件对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多点定位,从而提高汽车翼子板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6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第二限位部22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限位部16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并使第二限位部22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不仅可实现操作者在移动汽车翼子板垫块时,避免第一凸起对操作者产生伤害,从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还可实现在装配汽车翼子板垫块时,避免汽车翼子板垫块的受力集中,从而至少汽车翼子板垫块发生损坏,进而延长汽车翼子板垫块的使用年限。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汽车翼子板垫块还包括:加强部28;至少两个加强部28设置在本体12的侧壁,加强部28向背离本体12的方向凸出,且加强部28与边沿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加强部28设置在本体12的侧壁上,并使加强部28向背离本体12的方向凸出,同时将加强部28与边沿连接,以实现提高汽车翼子板垫块的整体强度,避免汽车翼子板垫块因受力而损坏,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加强部28为四个。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强部28设置为四个,进一步提高汽车翼子板垫块的整体强度,避免汽车翼子板垫块因受力而损坏,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加强部28为发泡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强部28设置为发泡体,以提升汽车翼子板垫块吸收汽车振动的效果,同时降低因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实现降低汽车振动及噪音的目的,进而提升乘坐及驾驶汽车的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汽车翼子板垫块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汽车翼子板垫块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以实现在提高汽车翼子板垫块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前舱垫块,因此,该汽车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前舱垫块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翼子板垫块,嵌入汽车翼子板组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翼子板垫块包括:
本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底部相连接,且所述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边沿;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向背离所述连接部方向凸出,所述第一限位部围成第一限位槽;
第一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开口贯通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槽与外部连通;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向背离所述本体方向凸出,所述第二限位部围成第二限位槽;
第二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开口贯通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槽与外部连通;
其中,所述本体、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发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垫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为两个;
所述第二开口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垫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
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表面呈光滑过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翼子板垫块还包括:
加强部,至少两个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所述加强部向背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凸出,且所述加强部与所述边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垫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垫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为发泡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垫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翼子板垫块为一体式结构。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垫块。
CN201821955789.6U 2018-11-26 2018-11-26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Active CN209479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5789.6U CN209479787U (zh) 2018-11-26 2018-11-26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5789.6U CN209479787U (zh) 2018-11-26 2018-11-26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9787U true CN209479787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6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5789.6U Active CN209479787U (zh) 2018-11-26 2018-11-26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9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712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KR20050109785A (ko) 자동차의 프런트엔드모듈(FEM;front endmodule)상부판넬의 수평래치 결합구조
KR20110054941A (ko) 자동차 프런트 차체 프레임의 결합구조
KR20120059294A (ko) 차량용 롤로드
CN202987290U (zh) 空气室板、前围总成及汽车
CN102372032A (zh) 一种汽车前罩锁环安装板
CN209479787U (zh) 汽车翼子板垫块及汽车
CN203306108U (zh) 汽车流水槽以及具有其的汽车
KR101703620B1 (ko) 차체 멤버 체결구조
CN201769672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支架
KR102394573B1 (ko) 차량의 배터리 마운팅 구조
KR101583840B1 (ko) 대쉬로워멤버 구조
KR101282651B1 (ko) Fem캐리어의 장착구조
KR101664505B1 (ko) 충돌 성능 개선을 위한 파단형 티엠 마운트 브라켓
CN205395726U (zh) 中门内蒙皮上加强件
KR100916456B1 (ko) 프런트 필라부의 디자인 자유도를 높인 카울 컴플리트의후장착 구조
CN110001783B (zh) 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
CN204341224U (zh) 翼子密封板及翼子密封板总成
CN203344748U (zh) 一种汽车用连接卡扣及车辆
CN202624098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03402278U (zh) 一种车身前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103738152B (zh) 一种汽车用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
KR102048937B1 (ko) 자동차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CN207129006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室盖板以及车辆
KR20190113221A (ko) 자동차용 필러트림과 루프 접합부의 보강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iaoning Jianyun Guangyi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300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utomobile fender cushion blocks and automobi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0

Assignee: Liaoning Corinthman New Materials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299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utomobile fender cushion blocks and automobi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0

Assignee: Jinyu (Shenyang)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298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utomobile fender cushion blocks and automobi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Tongwen Lixin (Shenyang) Intelligent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3380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utomobile fender cushion blocks and automobi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