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9499U - 座椅头枕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座椅头枕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9499U
CN209479499U CN201821955755.7U CN201821955755U CN209479499U CN 209479499 U CN209479499 U CN 209479499U CN 201821955755 U CN201821955755 U CN 201821955755U CN 209479499 U CN209479499 U CN 209479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ntology
chair headrest
interconnecting piece
reinforcement par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57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胜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Li W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57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9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9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9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和汽车;座椅头枕与座椅相连接,座椅头枕包括:本体、通孔、加强部、连接部和连接杆;通孔呈方形,且通孔穿过本体;加强部设置在本体的背面,且加强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连接部与设置在本体的背面,连接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且连接部与加强部连接;两个连接杆插接在连接部上,且两个连接杆与座椅相连接;其中,本体、加强部和连接部为发泡体。由于本体、加强部和连接部为发泡体,因此座椅头枕可吸收来至汽车的振动,从而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同时,由于发泡体质地软,因此在驾驶员或乘客枕靠座椅头枕时,可提升驾驶员或乘客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座椅头枕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头枕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座椅头枕不是发泡体,因此现有的座椅头枕无法吸收汽车所产生的振动,这就降低了驾驶员和乘客的驾驶及乘坐体验,同时,降低了驾驶员或乘客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座椅头枕。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汽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与座椅相连接,座椅头枕包括:本体、通孔、加强部、连接部和连接杆;通孔呈方形,且通孔穿过本体;加强部设置在本体的背面,且加强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连接部与设置在本体的背面,连接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且连接部与加强部连接;两个连接杆插接在连接部上,且两个连接杆与座椅相连接;其中,本体、加强部和连接部为发泡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使通孔呈方形,并将通孔穿过本体,以实现当驾驶员或乘客枕靠座椅头枕时,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嵌入通孔中,以缓解颈部的压力,从而降低疲劳,提高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性;其次,通过将加强部设置在本体的背面,并使加强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以实现提高座椅头枕的强度;再次,通过将连接部设置在本体的背面,连接部向背离本体方向凸出,并使连接部与加强部相连接,同时,将两个连接杆插接在连接部上,并使两个连接杆与座椅相连接,以实现使承载能力高的加强部承受来至座椅的作用力,从而避免座椅头枕发生损坏,延长座椅头枕的使用年限。由于本体、加强部和连接部为发泡体,因此座椅头枕可吸收来至汽车的振动,从而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同时,由于发泡体质地软,因此在驾驶员或乘客枕靠座椅头枕时,可提升驾驶员或乘客的舒适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座椅头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座椅头枕还包括:加强槽;加强槽设置在本体的正面,且加强槽向本体方向凹陷。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加强槽设置在本体的正面,并使加强槽向本体方向凹陷,以避免本体的表面呈一平面,从而提高本体的强度,避免座椅头枕发生损坏,从而延长座椅头枕的使用年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强槽绕设在本体正面的顶部和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加强槽绕设在本体正面的顶部和两侧,以提高本体承受来至顶部及两侧的最大压力载荷,进一步提高本体的强度,避免座椅头枕发生损坏,从而延长座椅头枕的使用年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孔与本体的连接处呈光滑过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通孔与本体的连接处呈光滑过度,以避免当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嵌入通孔中时,连接处对驾驶员或乘客产生伤害;同时,通过使通孔与本体的连接处呈光滑过度,以实现当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嵌入通孔中时,缓解颈部的压力,从而降低疲劳,提高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个连接杆沿本体的中线对称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连接杆沿本体的中线对称分布,可实现当座椅头枕与座椅连接时,座椅头枕的受力更加均匀,以避免因座椅头枕受力不均而发生转动,从而提高驾驶员或乘客枕靠座椅头枕的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杆为金属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杆设置为金属体,以提高连接杆的强度,并提高座椅头枕与座椅连接的牢固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座椅头枕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座椅头枕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不仅可实现提高座椅头枕块强度,还可以提高连接杆与连接部连接的牢固性,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头枕,因此,该汽车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头枕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本体,20通孔,30加强部,40连接部,50连接杆,60加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头枕和汽车。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与座椅相连接,座椅头枕包括:本体10、通孔20、加强部30、连接部和连接杆50;通孔20呈方形,且通孔20穿过本体10;加强部30设置在本体10的背面,且加强部30向背离本体10方向凸出;连接部与设置在本体10的背面,连接部向背离本体10方向凸出,且连接部与加强部30连接;两个连接杆50插接在连接部上,且两个连接杆50与座椅相连接;其中,本体10、加强部30和连接部为发泡体。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使通孔20呈方形,并将通孔20穿过本体10,以实现当驾驶员或乘客枕靠座椅头枕时,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嵌入通孔20中,以缓解颈部的压力,从而降低疲劳,提高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性;其次,通过将加强部30设置在本体10的背面,并使加强部30向背离本体10方向凸出,以实现提高座椅头枕的强度;再次,通过将连接部设置在本体10的背面,连接部向背离本体10方向凸出,并使连接部与加强部30相连接,同时,将两个连接杆50插接在连接部上,并使两个连接杆50与座椅相连接,以实现使承载能力高的加强部30承受来至座椅的作用力,从而避免座椅头枕发生损坏,延长座椅头枕的使用年限。由于本体10、加强部30和连接部为发泡体,因此座椅头枕可吸收来至汽车的振动,从而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同时,由于发泡体质地软,因此在驾驶员或乘客枕靠座椅头枕时,可提升驾驶员或乘客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座椅头枕还包括:加强槽60;加强槽60设置在本体10的正面,且加强槽60向本体10方向凹陷。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强槽60设置在本体10的正面,并使加强槽60向本体10方向凹陷,以避免本体10的表面呈一平面,从而提高本体10的强度,避免座椅头枕发生损坏,从而延长座椅头枕的使用年限。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加强槽60绕设在本体10正面的顶部和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加强槽60绕设在本体10正面的顶部和两侧,以提高本体10承受来至顶部及两侧的最大压力载荷,进一步提高本体10的强度,避免座椅头枕发生损坏,从而延长座椅头枕的使用年限。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通孔20与本体10的连接处呈光滑过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通孔20与本体10的连接处呈光滑过度,以避免当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嵌入通孔20中时,连接处对驾驶员或乘客产生伤害;同时,通过使通孔20与本体10的连接处呈光滑过度,以实现当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嵌入通孔20中时,缓解颈部的压力,从而降低疲劳,提高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两个连接杆50沿本体10的中线对称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连接杆50沿本体10的中线对称分布,可实现当座椅头枕与座椅连接时,座椅头枕的受力更加均匀,以避免因座椅头枕受力不均而发生转动,从而提高驾驶员或乘客枕靠座椅头枕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杆50为金属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杆50设置为金属体,以提高连接杆50的强度,并提高座椅头枕与座椅连接的牢固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座椅头枕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座椅头枕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不仅可实现提高座椅头枕块强度,还可以提高连接杆50与连接部连接的牢固性,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头枕,因此,该汽车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头枕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座椅头枕,与座椅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包括:
本体;
通孔,所述通孔呈方形,且所述通孔穿过所述本体;
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背面,且所述加强部向背离所述本体方向凸出;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背面,所述连接部向背离所述本体方向凸出,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加强部连接;
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插接在所述连接部上,且两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座椅相连接;
其中,所述本体、所述加强部和所述连接部为发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还包括:
加强槽,所述加强槽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正面,且所述加强槽向所述本体方向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槽绕设在所述本体正面的顶部和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与所述本体的连接处呈光滑过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本体的中线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为金属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头枕为一体式结构。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头枕。
CN201821955755.7U 2018-11-26 2018-11-26 座椅头枕及汽车 Active CN209479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5755.7U CN209479499U (zh) 2018-11-26 2018-11-26 座椅头枕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5755.7U CN209479499U (zh) 2018-11-26 2018-11-26 座椅头枕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9499U true CN209479499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5755.7U Active CN209479499U (zh) 2018-11-26 2018-11-26 座椅头枕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94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79499U (zh) 座椅头枕及汽车
CN205044589U (zh) 汽车后排座椅靠背骨架
CN201882161U (zh) 汽车后地板加强结构
CN206031486U (zh) 一种副车架
CN201769672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支架
CN207902155U (zh) 一种载货汽车动力悬置前支脚总成
CN202413950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03046981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支撑架
CN206012323U (zh) 一种车体
CN201882153U (zh) 汽车前减震器的加强结构
CN201721367U (zh) 一种自卸车车厢
CN208559551U (zh) 一种承载式铝合金客车底盘结构
CN204415119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
CN202727960U (zh) 汽车用动力前悬置右支架
CN208411869U (zh) 卡车车架及其承载横梁
CN208439184U (zh) 一种轻量化背门内饰板结构
CN202624098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00995707Y (zh) 一种兼顾舒适及运载和可搭载机电装置的小型多功能车辆
CN211731027U (zh) 一种拉杆组件、散热器总成及车辆
CN201714903U (zh) 汽车发动机左隔振垫总成
CN2427373Y (zh) 客车减震椅
CN204871239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左纵梁总成
CN219601020U (zh) 一种定位结构及汽车座椅机械腰托
CN207902173U (zh) 一种载货汽车动力悬置后支脚总成
CN204775468U (zh) 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iaoning Jianyun Guangyi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300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eat headrests and car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0

Assignee: Liaoning Corinthman New Materials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299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eat headrests and car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0

Assignee: Jinyu (Shenyang)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298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eat headrests and car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Tongwen Lixin (Shenyang) Intelligent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LIDENG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3380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eat headrests and car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