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59337U -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59337U
CN209259337U CN201821981166.6U CN201821981166U CN209259337U CN 209259337 U CN209259337 U CN 209259337U CN 201821981166 U CN201821981166 U CN 201821981166U CN 209259337 U CN209259337 U CN 209259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uze
roll
folding
conveying device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811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恒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Zhongjian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Zhongjian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Zhongjian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Zhongjian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811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59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59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59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机架及由前至后依次设于其上的折叠包边装置、储布装置、前输送装置、分切包边装置、后输送装置、翻板折叠装置、卸料输送装置、翻板卸料装置和卸料平台;折叠包边装置包括沿纱布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布结构、V形折布板、带折布杆的包边导辊和辊压结构;分切包边装置包括间歇抽吸结构、左右向设置的下切刀、上切刀、两块折边板、两块吸边板和两块压块;翻板折叠装置包括折叠轴和折叠齿板;翻板卸料装置包括卸料轴和卸料齿板。自动化程度高,能明显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使产品规格统一,进而提升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可自动化地实现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
背景技术
人体在手术过程中,医用需要用腹部垫来擦拭手术刀口和手术器械上的血液以方便看清人体相关部位,精确进行手术。现有腹垫的生产采用半自动化生产,首先将整卷的纱布切成块,然后通过腹部垫折叠机折叠为四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折叠,不但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另外,由于人工折叠并不能保证各产品规格统一,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明显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使产品规格统一,进而提升产品质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架1及由前至后依次设于其上的折叠包边装置、储布装置、前输送装置、分切包边装置、后输送装置、翻板折叠装置、卸料输送装置、翻板卸料装置和卸料平台16。
其中,前输送装置、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均沿前后向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包括多根左右并排设置的传送带2;所述前输送装置前部的第一主动辊19处设有刹车结构。
其中,折叠包边装置包括沿纱布17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布结构、V形折布板3、带折布杆4的包边导辊5和辊压结构6。
其中,分切包边装置包括间歇抽吸结构、左右向设置的下切刀7、下切刀7正上方且可上下运动的上切刀8、下切刀7相邻前后两侧的两块折边板9、折边板9相邻外侧的两块吸边板10和两块吸边板10正上方且可上下运动的两块压块11,所述前输送装置、后输送装置、折边板9和吸边板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吸边板10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上侧设有吸孔并通过管路与间歇抽吸结构连接;两块折边板9向内翻转时将下切刀7露出,此时所述下切刀7与吸边板10平齐或位于吸边板10相邻下方,同时上切刀8向下运动实现分切;两块折边板9向外翻转将纱布17一端折翻至对应侧的吸边板10上,于此同时间歇抽吸结构抽吸,然后压块11向下运动将折边顶压在吸边板10上实现包边。
其中,翻板折叠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于后输送装置与卸料输送装置之间的折叠轴12和折叠轴12上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折叠齿板13,多根折叠齿板13与后输送装置上的多根传送带2交错设置;折叠前,所述折叠轴12与后输送装置平齐,多根折叠齿板13嵌入后输送装置中,当纱布片的中线位于折叠轴12处时,所述折叠轴12向后旋转使折叠齿板13至卸料输送装置上方将纱布片折叠。
其中,翻板卸料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于卸料输送装置后侧的卸料轴14和卸料轴14上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卸料齿板15,多根卸料齿板15与卸料输送装置上的多根传送带2交错设置;卸料前,多根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当纱布片至预定位置时,所述卸料轴14向后旋转使卸料齿板15将纱布片带至卸料平台16进行层叠。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布结构设于机架1左侧或右侧正对V形折布板3设置,所述V形折布板3、包边导辊5和辊压结构6由前至后依次设于机架1上;所述V形折布板3沿纱布17的输送方向斜向下设置且其底部下方设有折布导辊18将纱布17牵引至包边导辊5,所述V形折布板3和折布导辊18均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所述包边导辊5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所述纱布17绕过包边导辊5后侧;所述折布杆4斜向后上设于包边导辊5后侧,其外端固定在机架1上或包边导辊5的转轴上,其内侧顶压在纱布17的左端或右端的上侧将纱布17包边;所述辊压结构6包括第一主动辊19、第一压布辊20和将第一压布辊20顶压在第一主动辊19上侧的辊压气缸,所述纱布17由第一主动辊19与第一压布辊20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主动辊19和第一压布辊20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压布辊20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辊压气缸,所述辊压气缸沿竖直方向设于机架1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布装置包括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旋转架21、旋转架21上的升降导布辊22和前后并排设于机架1上的前牵引辊23与后牵引辊24,所述前牵引辊23、升降导布辊22和后牵引辊24均沿左右向设置,所述升降导布辊22位于前牵引辊23与后牵引辊24下方,所述纱布17依次绕过前牵引辊23上侧、升降导布辊22下侧和后牵引辊24上侧,所述升降导布辊22能绕旋转架21的转轴上下运动。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主动辊25、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传送带2、第二主动辊25后方的从动辊26和第二主动辊25相邻后方的贴合辊27,所述从动辊26位于下切刀7前方的吸边板10的相邻前方,所述传送带2沿前后向设于第二主动辊25与从动辊26上,所述第二主动辊25、从动辊26和贴合辊27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所述刹车结构包括第二压布辊28、压杆29和驱动压杆29旋转的顶压气缸30,所述第二压布辊28沿左右向设置且能由顶压气缸30驱动同时顶压在第二主动辊25上侧与贴合辊27上侧将纱布17与传送带2辊压在第二主动辊25与贴合辊27上;所述压杆29沿前后向设置,其中部转动设于机架1上,其前端与顶压气缸30的伸缩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压布辊28设于压杆29的后端,所述顶压气缸30位于压杆29的下方且其缸体转动设于机架1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输送装置上设有润湿结构;所述润湿结构包括机架1上的接水盘31、围绕接水盘31设置的围边32和至少一个将纱布17喷湿的喷头33,所述接水盘31位于传送带2下方,所述喷头33位于传送带2上方且位于接水盘31上方,所述喷头33设于机架1或围边32上,所述围边32设于机架1或接水盘31上且其前后两侧设有供纱布17与传送带2通过的开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同步驱动结构34,两块折边板9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设于两个同步驱动结构34上,所述折边板9前后向的宽度大于2cm且其转轴位于其外侧,所述同步驱动结构34能使两块折边板9同步旋转;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根导向柱35,所述导向柱35上滑动设有分切升降架36和包边升降架37,所述上切刀8沿左右向设于分切升降架36上,两块压块11分别设于上切刀8的前后两侧且均设于包边升降架37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边板10为矩形腔体式结构,其上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吸孔,其前后向的宽度大于2cm;所述间歇抽吸结构包括真空泵38、真空腔39、抽吸气缸40和分气头41,所述真空腔39的一侧设有出气口且其上滑动设有滑板42,所述滑板42能由抽吸气缸40驱动将出气口遮蔽与敞开分别构成真空与破坏真空,所述真空泵38通过软管43与滑板42对应出气口处连接,所述分气头41设于真空腔39另一侧的进气口上且其通过多根管路与两块吸边板10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折叠齿板13和卸料齿板15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其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所述卸料输送装置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所述后输送装置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2纱布片的长度;所述折叠轴12的转轴位于其后侧,所述翻板折叠装置在折叠纱布片时,所述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停止,多根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且同时位于纱布片后半部分下方;折叠完成后,所述折叠轴12向前旋转,所述卸料轴14向后旋转实现卸料。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上且位于折叠轴12前方和卸料轴14前方分别设有用于对折叠齿板13和卸料齿板15进行缓冲的缓冲块46,所述缓冲块46沿左右向设于传送带2相邻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明显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使产品规格统一,进而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折叠包边装置、储布装置和前输送装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输送装置、分切包边装置、后输送装置、翻板折叠装置、卸料输送装置、翻板卸料装置和卸料平台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切刀和压块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切包边装置在折边板水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切包边装置在折边板向内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切包边装置在折边板向外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输送装置、翻板折叠装置、卸料输送装置、翻板卸料装置和卸料平台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输送装置和润湿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包边导辊和折布杆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间歇抽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机架、2传送带、3 V形折布板、4折布杆、5包边导辊、6辊压结构、7下切刀、8上切刀、9折边板、10吸边板、11压块、12折叠轴、13折叠齿板、14卸料轴、15卸料齿板、16卸料平台、17纱布、18折布导辊、19第一主动辊、20第一压布辊、21旋转架、22升降导布辊、23前牵引辊、24后牵引辊、25第二主动辊、26从动辊、27贴合辊、28第二压布辊、29压杆、30顶压气缸、31接水盘、32围边、33喷头、34同步驱动结构、35导向柱、36分切升降架、37包边升降架、38真空泵、39真空腔、40抽吸气缸、41分气头、42滑板、43软管、44牵引辊、45第一光电传感器、46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10,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架1及由前至后依次设于其上的折叠包边装置、储布装置、前输送装置、分切包边装置、后输送装置、翻板折叠装置、卸料输送装置、翻板卸料装置和卸料平台16等,卸料平台16设于卸料输送装置后下方能叠放腹部垫。
其中,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前输送装置、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均沿前后向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包括多根左右并排设置的传送带2,传送带2左右向的宽度较小,通常2-4cm。前输送装置前部的第一主动辊19处设有刹车结构,不但能将纱布17和传送带2贴合,还能在升降导布辊22下降时防止纱布17向前滑动。
其中,参见图1和9,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包边装置包括沿纱布17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布结构、V形折布板3、带折布杆4的包边导辊5和辊压结构6等。其中,上布结构将纱布卷输出,与常规的上布结构相同;V形折布板3、带折布杆4的包边导辊5和辊压结构6与常见的折布包边装置类似。
其中,参见图2-7,本实施例中的分切包边装置包括间歇抽吸结构、左右向设置的下切刀7、下切刀7正上方且可上下运动的上切刀8、下切刀7相邻前后两侧的两块折边板9、折边板9相邻外侧的两块吸边板10和两块吸边板10正上方且可上下运动的两块压块11等。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上切刀8和下切刀7均为条形刀片。两块折边板9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宽度稍大于下切刀7的宽度,如0.5-1.0cm),下切刀7位于间隙中。折边板9(水平时)和吸边板10表面光滑以便于输送纱布17且其宽度最好能大于包边宽度(通常包边宽度为2-3.5cm),两块压块11均为左右向设置的矩形块。前输送装置、后输送装置、折边板9(水平时)和吸边板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吸边板10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上侧设有吸孔并通过管路与间歇抽吸结构连接用于将包边吸附在吸边板10上。参见图4和5,两块折边板9同时向内翻转时将下切刀7露出(折边板9翻转时不影响纱布17),通常旋转角度为30-60°。下切刀7可向上(则下切刀7可上下运动)或不向上运动(下切刀7不可上下运动)至与吸边板10平齐或位于吸边板10相邻下方(优选与吸边板10平齐),同时上切刀8向下至下切刀7实现分切。参见图4和6,两块折边板9同时向外翻转将纱布17一端(靠近下切刀7的一端)折翻至对应侧的吸边板10上,通常旋转角度大于90°即可,为了保险起见旋转角度在105-130°较好。于此同时间歇抽吸结构抽吸,两块折边板9向内翻转至水平,抽吸结束,然后压块11向下运动至对应侧的吸边板10将折边顶压在吸边板10上实现包边。进一步地,两块折边板9以下切刀7前后对称设置,两块吸边板10以下切刀7前后对称设置,折边板9相邻吸边板10设置,吸边板10相邻对应侧的输送装置(前输送装置和后输送装置)设置。
其中,参见图2和7,本实施例中的翻板折叠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于后输送装置与卸料输送装置之间的折叠轴12和折叠轴12上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折叠齿板13等,多根折叠齿板13与折叠轴12的上表面共面构成折叠面,多根折叠齿板13与后输送装置上的多根传送带2交错设置。折叠前,折叠轴12(上表面,此时水平)与后输送装置平齐以便于输送纱布片,多根折叠齿板13嵌入后输送装置的多根传送带2之间,当纱布片的(前后向)中线位于折叠轴12后端处时,折叠轴12向后旋转使折叠齿板13至卸料输送装置上方将纱布片折叠,旋转角度通常为120-170°。
其中,参见图2和7,本实施例中的翻板卸料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于卸料输送装置后侧的卸料轴14和卸料轴14上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卸料齿板15等,多根卸料齿板15共面,多根卸料齿板15与卸料输送装置上的多根传送带2交错设置。卸料前,多根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的多根传送带2之间,当纱布片至预定位置(折叠后向后或不向后输送,位于卸料齿板15正上方)时,卸料轴14向后旋转使卸料齿板15将纱布片带至卸料平台16进行层叠,旋转角度通常为180°。
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布结构设于机架1左侧或右侧正对V形折布板3设置,V形折布板3、包边导辊5和辊压结构6由前至后依次设于机架1上。V形折布板3沿纱布17的输送方向斜向下设置且其底部下方设有折布导辊18将纱布17牵引至包边导辊5,V形折布板3(机架1左侧或右侧)和折布导辊18(机架1底部)均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包边导辊5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纱布17绕过包边导辊5后侧;折布杆4斜向后上设于包边导辊5后侧,其外端固定在机架1上或包边导辊5的转轴上,其内侧顶压在纱布17的左端或右端的上侧将纱布17包边。包边时,纱布17包边的一端靠在包边导辊5对应侧的端面上,再由折布杆4压在纱布17上侧进行包边。进一步地,包边导辊5为胶辊,具体可以为四氟乙烯辊。辊压结构6包括第一主动辊19、第一压布辊20和将第一压布辊20顶压在第一主动辊19上侧的辊压气缸等,第一主动辊19由相应的电机驱动,纱布17由第一主动辊19与第一压布辊20之间通过,第一主动辊19和第一压布辊20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第一压布辊20的左右两端(可通过转轴固定座,与辊压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上方各设有一个辊压气缸(图未示)用于顶压第一压布辊20,辊压气缸沿竖直方向设于机架1上。具体地,包边导辊5设于折布导辊18后上方,第一主动辊19设于包边导辊5后上方且其为金属辊(其上可设置防滑纹);第一压布辊20为橡胶辊。
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布装置包括转动(通过转轴)设于机架1上的旋转架21、旋转架21上的升降导布辊22和前后并排设于机架1上的前牵引辊23与后牵引辊24等,旋转架21为矩形框架式结构,前牵引辊23设于第一主动辊19后下方,前牵引辊23、升降导布辊22和后牵引辊24均沿左右向设置。升降导布辊22位于前牵引辊23与后牵引辊24下方,纱布17(S形绕过)依次绕过前牵引辊23上侧、升降导布辊22下侧和后牵引辊24上侧,升降导布辊22兜在纱布17上,升降导布辊22能绕旋转架21的转轴上下(弧形)运动。优选地,旋转架21前端下侧设有支腿用于防止升降导布辊22掉落在地面上。进一步地,旋转架21的左侧或右侧设有至少一个检测其旋转位置的第一光电传感器45,实现对第二主动辊25的控制(信号送至电控箱,电控箱控制第二主动辊25的驱动电机),同时与分切步骤同步。
进一步地,机架1上根据需要沿左右向可设置牵引辊44用于牵引纱布17。
其中,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主动辊25、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传送带2、第二主动辊25后方的从动辊26(与第二主动辊25平齐)和第二主动辊25相邻后方的贴合辊27等,第二主动辊25由相应的电机驱动,第二主动辊25位于后牵引辊24的后下方。第二主动辊25为表面粗糙的金属辊,第二压布辊28为橡胶辊,贴合辊27为表面光滑的金属辊,从动辊26为表面粗糙的金属辊,机架1上根据需要可沿左右向设置用于牵引传送带2的支持辊。从动辊26位于下切刀7前方的吸边板10的相邻前方,传送带2沿前后向设于第二主动辊25与从动辊26上,第二主动辊25、从动辊26和贴合辊27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其中,刹车结构包括第二压布辊28、压杆29和驱动压杆29旋转的顶压气缸30等,第二压布辊28沿左右向设置且能由顶压气缸30驱动同时顶压在第二主动辊25上侧与贴合辊27上侧将纱布17与传送带2辊压在第二主动辊25与贴合辊27上;第二主动辊25、第二压布辊28和贴合辊27呈三角形分布,贴合辊27位于传送带2构成的环形结构内,第二主动辊25和贴合辊27的直径相同且比第二压布辊28的直径大。压杆29沿前后向设置,其中部转动设于机架1上,其前端与顶压气缸30的伸缩杆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压布辊28设于压杆29的后端,顶压气缸30位于压杆29的下方且其缸体转动设于机架1上,顶压气缸30的伸缩杆向上顶可使第二压布辊28同时顶压在第二主动辊25上侧与贴合辊27上侧。前述结构,不但提供纱布17与传送带2的动力,还使纱布17层与层之间贴合,同时也可防止第二主动辊25停止转动后纱布17由升降导布辊22带动向前滑动。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中的储布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辊压结构6匀速持续向后输送纱布17,第一主动辊19的送布速度小于第二主动辊25的送布速度,如果第二主动辊25停止转动(此时进行分切),传送带2停止,其后的纱布17停止,升降导布辊22下降进行储布;分切完成后,第二主动辊25转动,传送带2向后运动,同时纱布17向后运动,升降导布辊22上升。以此类推,通过第二主动辊25的停止与运行,使升降导布辊22下降和上升实现储布。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均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和多条传送带2等,传送带2(水平)设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上,主动辊由相应的电机驱动旋转。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由于没有设置压布辊,则在主动辊或从动辊处设置防止传送带2滑动的定位结构(矩形槽引导结构)。
优选地,参见图1和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输送装置上设有润湿结构用于将纱布润湿;润湿结构包括机架1上的接水盘31、围绕接水盘31设置的围边32和至少一个将纱布17喷湿的喷头33等。接水盘31用于接收喷头33喷出的水和纱布17上落下的水,喷头33要求一定的雾化效果,可通过多个喷头33将纱布17整个布面润湿。接水盘31位于传送带2下方,喷头33位于传送带2上方且位于接水盘31上方,喷头33设于机架1或围边32上,围边32设于机架1或接水盘31上且其前后两侧设有供纱布17与传送带2通过的开口。
进一步地,参见图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同步驱动结构34,两块折边板9的左端(通过转轴,转轴沿左右向设置)均设于左侧的同步驱动结构34上,两块折边板9的右端(通过转轴,转轴沿左右向设置)均设于右侧的同步驱动结构34上。一块折边板9可通过相应的电机或气缸等驱动结构驱动,两块折边板9可通过齿轮同步。折边板9前后向的宽度大于2cm且其转轴位于其外侧(靠近对应侧的吸边板10设置),折边板9的前后两端优选为弧形结构以便于旋转。同步驱动结构34能使两块折边板9同步旋转。机架1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根导向柱35,具体地,机架1左侧设有2-4根导向柱35,机架1右侧设有2-4根导向柱35;导向柱35上滑动设有分切升降架36(滑动设于部分导向柱35上)和包边升降架37(滑动设于部分导向柱35上),分切升降架36和包边升降架37分别由相应的升降驱动结构(由电机、链条和链轮等结构)使其上下运动。上切刀8沿左右向设于分切升降架36底部,两块压块11分别设于上切刀8的前后两侧且均设于包边升降架37底部,包边升降架37可围绕分切升降架36设置。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边板10为矩形腔体式结构,其上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吸孔,其前后向的宽度大于2cm。其中,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的间歇抽吸结构包括真空泵38、真空腔39、抽吸气缸40和分气头41等,真空腔39的一侧设有出气口且其上滑动设有滑板42,真空腔39具体可以为矩形腔;具体地,真空腔39的上侧板与下侧板的内壁上对应设有与滑板42配合的滑槽。滑板42能由抽吸气缸40驱动将出气口遮蔽与敞开分别构成真空与破坏真空,真空泵38通过软管43与滑板42对应出气口处连接,分气头41设于真空腔39另一侧的进气口上且其通过多根管路与两块吸边板10连接。
其中,参见图2和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折叠齿板13(水平时)和卸料齿板15(水平时)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其前后向的长度大于(稍大于)或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前后向,后同),具体可以约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卸料输送装置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保证二次对折和卸料能良好的进行,不考虑纱布片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具体可以约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后输送装置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2纱布片的长度保证分切与对折不互相干扰,不考虑纱布片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具体可以约等于3/2纱布片的长度。折叠齿板13和卸料齿板15的宽度小于相邻传送带2之间的距离,相邻折叠齿板13和相邻卸料齿板15的距离均大于传送带2的宽度。折叠轴12要求具有一定的宽度(前后向,通常为3-5cm)以保证折叠效果,其上表面光滑,其转轴(左右向设置)位于其后侧。翻板折叠装置在折叠纱布片时,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停止,多根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且同时位于纱布片后半部分下方,折叠轴12向后旋转将纱布片前半部分向后折叠;折叠完成后,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仍然停止,折叠轴12向前旋转,卸料轴14向后旋转实现卸料;卸料完成后卸料轴14向前旋转至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以此类推实现纱布的不停折叠与卸料。进一步地,后输送装置上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与下切刀7之间的距离约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以便于对分切情况进行控制。
优选地,参见图2和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上且位于折叠轴12前方设有一块用于对折叠齿板13进行缓冲的缓冲块46(对应折叠齿板13的中部),卸料轴14前方设有一块用于对卸料齿板15进行缓冲的缓冲块46(对卸料齿板15的中部)。缓冲块46具体为条形橡胶块,缓冲块46沿左右向设于传送带2相邻下方。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通过一台设备即可实现一次对折、一次包边、分切、二次包边、二次折叠、卸料和层叠等工序,自动化程度高,且产品符合要求。
实施例2
参见图1-11,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系统生产腹部垫,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上布:采用上布结构向V形折布板3输出纱布17,采用专用的织机得到带X跟踪线的坯布(卷状)。
S102一次对折:采用V形折布板3将纱布17沿宽度方向折叠,折叠时,一层的宽度比另一层宽2-4cm(包边宽度)。
S103一次包边:采用折布杆4和包边导辊5对纱布17进行包边,将一层多出的2-4cm向内折叠包覆在另一层上实现包边。
S104辊压牵引:采用辊压结构6将对折后的纱布17辊压并向后输送。
S105储布:采用储布装置对纱布进行储布,第二主动辊25的停止与转动配合可上下运动的升降导布辊22实现储布,储布过程要求与分切对应配合。
S106润湿:在前输送装置上采用润湿结构将纱布17润湿,采用喷头33将经过的纱布17润湿。
S107分切:采用前输送装置将纱布17向后输送预定长度(腹部垫前后向的长度加上其前后两端包边的长度)后停止(后输送装置也同步停止),两块折边板9向内翻转将下切刀7露出,下切刀7上升至与吸边板10平齐,同时上切刀8向下运动实现分切得到纱布片;分切完成后,上切刀8向上运动。
S108二次包边:两块折边板9向外翻转将纱布17一端折翻至对应侧的吸边板10上,于此同时间歇抽吸结构抽吸;两块折边板9向内翻转至水平,然后压块11向下运动将折边顶压在吸边板10上实现包边;包边完成后,间歇抽吸结构停止抽吸,压块11向上运动。
在步骤S107和S108中,折叠齿板13嵌入后输送装置中,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
S109二次对折:采用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将纱布片向后输送至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位于折叠轴12处时停止(此时后续处理的纱布片正在进行分切和包边处理),折叠轴12向后旋转使折叠齿板13(带动纱布片前半部分)至卸料输送装置上方将纱布片沿长度方向对折,此时多根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且位于对折后的纱布片的正下方。通过控制各传送带2的长度可以使S107与S108和S109同步进行。
S110卸料:二次对折完成后,折叠轴12向前旋转至嵌入后输送装置,卸料轴14向后旋转将纱布片带至卸料平台16进行层叠,卸料完成后,卸料轴14向前旋转至卸料输送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基本无需人工干预,仅在上布结构换卷和卸料平台层叠至一定厚度时才需要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效率高。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及由前至后依次设于其上的折叠包边装置、储布装置、前输送装置、分切包边装置、后输送装置、翻板折叠装置、卸料输送装置、翻板卸料装置和卸料平台(16);
所述前输送装置、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均沿前后向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包括多根左右并排设置的传送带(2);所述前输送装置前部的第一主动辊(19)处设有刹车结构;
所述折叠包边装置包括沿纱布(17)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布结构、V形折布板(3)、带折布杆(4)的包边导辊(5)和辊压结构(6);
所述分切包边装置包括间歇抽吸结构、左右向设置的下切刀(7)、下切刀(7)正上方且可上下运动的上切刀(8)、下切刀(7)相邻前后两侧的两块折边板(9)、折边板(9)相邻外侧的两块吸边板(10)和两块吸边板(10)正上方且可上下运动的两块压块(11),所述前输送装置、后输送装置、折边板(9)和吸边板(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吸边板(10)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上侧设有吸孔并通过管路与间歇抽吸结构连接;两块折边板(9)向内翻转时将下切刀(7)露出,此时所述下切刀(7)与吸边板(10)平齐或位于吸边板(10)相邻下方,同时上切刀(8)向下运动实现分切;两块折边板(9)向外翻转将纱布(17)一端折翻至对应侧的吸边板(10)上,于此同时间歇抽吸结构抽吸,然后压块(11)向下运动将折边顶压在吸边板(10)上实现包边;
所述翻板折叠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于后输送装置与卸料输送装置之间的折叠轴(12)和折叠轴(12)上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折叠齿板(13),多根折叠齿板(13)与后输送装置上的多根传送带(2)交错设置;折叠前,所述折叠轴(12)与后输送装置平齐,多根折叠齿板(13)嵌入后输送装置中,当纱布片的中线位于折叠轴(12)处时,所述折叠轴(12)向后旋转使折叠齿板(13)至卸料输送装置上方将纱布片折叠;
所述翻板卸料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于卸料输送装置后侧的卸料轴(14)和卸料轴(14)上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卸料齿板(15),多根卸料齿板(15)与卸料输送装置上的多根传送带(2)交错设置;卸料前,多根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当纱布片至预定位置时,所述卸料轴(14)向后旋转使卸料齿板(15)将纱布片带至卸料平台(16)进行层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结构设于机架(1)左侧或右侧正对V形折布板(3)设置,所述V形折布板(3)、包边导辊(5)和辊压结构(6)由前至后依次设于机架(1)上;
所述V形折布板(3)沿纱布(17)的输送方向斜向下设置且其底部下方设有折布导辊(18)将纱布(17)牵引至包边导辊(5),所述V形折布板(3)和折布导辊(18)均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
所述包边导辊(5)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所述纱布(17)绕过包边导辊(5)后侧;所述折布杆(4)斜向后上设于包边导辊(5)后侧,其外端固定在机架(1)上或包边导辊(5)的转轴上,其内侧顶压在纱布(17)的左端或右端的上侧将纱布(17)包边;
所述辊压结构(6)包括第一主动辊(19)、第一压布辊(20)和将第一压布辊(20)顶压在第一主动辊(19)上侧的辊压气缸,所述纱布(17)由第一主动辊(19)与第一压布辊(20)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主动辊(19)和第一压布辊(20)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压布辊(20)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辊压气缸,所述辊压气缸沿竖直方向设于机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布装置包括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旋转架(21)、旋转架(21)上的升降导布辊(22)和前后并排设于机架(1)上的前牵引辊(23)与后牵引辊(24),所述前牵引辊(23)、升降导布辊(22)和后牵引辊(24)均沿左右向设置,所述升降导布辊(22)位于前牵引辊(23)与后牵引辊(24)下方,所述纱布(17)依次绕过前牵引辊(23)上侧、升降导布辊(22)下侧和后牵引辊(24)上侧,所述升降导布辊(22)能绕旋转架(21)的转轴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主动辊(25)、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传送带(2)、第二主动辊(25)后方的从动辊(26)和第二主动辊(25)相邻后方的贴合辊(27),所述从动辊(26)位于下切刀(7)前方的吸边板(10)的相邻前方,所述传送带(2)沿前后向设于第二主动辊(25)与从动辊(26)上,所述第二主动辊(25)、从动辊(26)和贴合辊(27)沿左右向设于机架(1)上;
所述刹车结构包括第二压布辊(28)、压杆(29)和驱动压杆(29)旋转的顶压气缸(30),所述第二压布辊(28)沿左右向设置且能由顶压气缸(30)驱动同时顶压在第二主动辊(25)上侧与贴合辊(27)上侧将纱布(17)与传送带(2)辊压在第二主动辊(25)与贴合辊(27)上;所述压杆(29)沿前后向设置,其中部转动设于机架(1)上,其前端与顶压气缸(30)的伸缩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压布辊(28)设于压杆(29)的后端,所述顶压气缸(30)位于压杆(29)的下方且其缸体转动设于机架(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输送装置上设有润湿结构;所述润湿结构包括机架(1)上的接水盘(31)、围绕接水盘(31)设置的围边(32)和至少一个将纱布(17)喷湿的喷头(33),所述接水盘(31)位于传送带(2)下方,所述喷头(33)位于传送带(2)上方且位于接水盘(31)上方,所述喷头(33)设于机架(1)或围边(32)上,所述围边(32)设于机架(1)或接水盘(31)上且其前后两侧设有供纱布(17)与传送带(2)通过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同步驱动结构(34),两块折边板(9)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设于两个同步驱动结构(34)上,所述折边板(9)前后向的宽度大于2cm且其转轴位于其外侧,所述同步驱动结构(34)能使两块折边板(9)同步旋转;
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根导向柱(35),所述导向柱(35)上滑动设有分切升降架(36)和包边升降架(37),所述上切刀(8)沿左右向设于分切升降架(36)上,两块压块(11)分别设于上切刀(8)的前后两侧且均设于包边升降架(3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边板(10)为矩形腔体式结构,其上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吸孔,其前后向的宽度大于2cm;所述间歇抽吸结构包括真空泵(38)、真空腔(39)、抽吸气缸(40)和分气头(41),所述真空腔(39)的一侧设有出气口且其上滑动设有滑板(42),所述滑板(42)能由抽吸气缸(40)驱动将出气口遮蔽与敞开分别构成真空与破坏真空,所述真空泵(38)通过软管(43)与滑板(42)对应出气口处连接,所述分气头(41)设于真空腔(39)另一侧的进气口上且其通过多根管路与两块吸边板(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齿板(13)和卸料齿板(15)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其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所述卸料输送装置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2纱布片的长度,所述后输送装置前后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2纱布片的长度;
所述折叠轴(12)的转轴位于其后侧,所述翻板折叠装置在折叠纱布片时,所述后输送装置和卸料输送装置停止,多根卸料齿板(15)嵌入卸料输送装置中且同时位于纱布片后半部分下方;折叠完成后,所述折叠轴(12)向前旋转,所述卸料轴(14)向后旋转实现卸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折叠轴(12)前方和卸料轴(14)前方分别设有用于对折叠齿板(13)和卸料齿板(15)进行缓冲的缓冲块(46),所述缓冲块(46)沿左右向设于传送带(2)相邻下方。
CN201821981166.6U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Active CN209259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81166.6U CN209259337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81166.6U CN209259337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59337U true CN209259337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4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81166.6U Active CN209259337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593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9437A (zh) * 2018-11-29 2019-01-29 湖北中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
CN113174704A (zh) * 2021-04-26 2021-07-27 苏州琼派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面料的缝制方法及腹部垫制备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9437A (zh) * 2018-11-29 2019-01-29 湖北中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
CN109279437B (zh) * 2018-11-29 2024-05-17 湖北中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
CN113174704A (zh) * 2021-04-26 2021-07-27 苏州琼派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面料的缝制方法及腹部垫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9437A (zh)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
CN209259337U (zh) 一种带x跟踪线的腹部垫的生产系统
CN106087270B (zh) 一种医用纱布自动生产线
CN111377100B (zh) 医疗用品打包自动化工艺
CN108527933B (zh) 一种包装盒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06892170A (zh) 面膜折叠输送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面膜折叠设备
CN105586668B (zh) 精梳机的棉卷接合设备
CN111377101B (zh) 医疗用品打包自动化流水线
CN113734487A (zh) 一种美白面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10004701A (zh) 一种羽绒被生产用布料裁边装置
CN209078890U (zh) 一种片材成型装置
CN108455239B (zh) 一次性裤型卫生用品的成型输送方法及设备
CN209259313U (zh) 一种手术巾的分切包边装置
CN109625463A (zh) 一种板材计数及收板系统及其方法
CN115321233A (zh) 一种涂布机薄膜连续生产自动在线对接机
CN210939664U (zh) 全自动透析贴机
CN211390199U (zh) 一种汽车门内饰板平面包皮覆合装置
CN209665038U (zh) 一种多孔砖用的简易打磨装置
CN206704692U (zh) 面膜折叠输送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面膜折叠设备
CN209631496U (zh) 一种给手术单覆胶装置
CN207824954U (zh) 医用切片机
CN113247675A (zh) 一种微针贴片转帖装置
CN203327564U (zh) 麦冬摘果机
CN106335685A (zh) 一种能够自动化贴标的着贴机
CN206107750U (zh) 一种着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roduction system for abdominal pads with X-tracking li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Xianning branch

Pledgor: HUBEI ZHONGJIAN MEDICAL PRODUC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