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1923U - 排气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排气消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1923U
CN209011923U CN201821661259.0U CN201821661259U CN209011923U CN 209011923 U CN209011923 U CN 209011923U CN 201821661259 U CN201821661259 U CN 201821661259U CN 209011923 U CN209011923 U CN 209011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connecting tube
cavity
muffl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12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燕飞
杨涛
陶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neco FAWSN Changch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neco FAWSN Changch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neco FAWSN Changch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neco FAWSN Changchu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612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1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1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1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排气消音器,其包括壳体、进气管以及第一管体组件与第二管体组件。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若干挡板。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以及第四挡板。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管体组件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上的第一连接管、架设在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上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平行的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U形管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出气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称的第一管体组件与第二管体组件,提高了消音能力。

Description

排气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消音器,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气消音器是汽车排气系统的重要部件。随着某些汽车发动机排量的增大,对排气消音器的消音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音能力较强的排气消音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消音器,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进气管、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管体组件与第二管体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前端面、后端面、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进气管自所述前端面进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若干挡板,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以及第四挡板,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的第三腔体、位于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之间的第四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挡板的一侧的第五腔体,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管体组件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第一连接管、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平行的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U形管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出气管,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U形管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二连接管比所述第一连接管长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一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设有若干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挡板设有若干第二穿孔,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若干第一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消音器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一调音管,所述第一调音管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若干第一调音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出气管设有平行于所述进气管的第一尾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上的第三连接管、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上的且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相平行的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第二U形管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的第二出气管,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五腔体内,所述第二U形管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四连接管比所述第三连接管长且所述第四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挡板设有若干第三穿孔,所述第四挡板设有若干第四穿孔,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的若干第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消音器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上且连通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五腔体的第二调音管,所述第二调音管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的若干第二调音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出气管设有平行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尾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消音器设有焊接在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的加强板,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加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焊接在所述加强板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称的第一管体组件与第二管体组件,提高了消音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消音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去除图1中上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管体组件、第二管体组件、进气管以及加强板相互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排气消音器100,用以处理发动机的排气。所述排气消音器100包括壳体1、与所述壳体1相连接的进气管2、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管体组件3与第二管体组件4。
所述壳体1设有前端面11、后端面12、第一侧面13以及第二侧面14。所述进气管2自所述前端面11进入所述壳体1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5、下壳体16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15与所述下壳体16之间的若干挡板。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171、第二挡板172、第三挡板173以及第四挡板174。所述壳体 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71的一侧的第一腔体10、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71与所述第二挡板172之间的第二腔体20、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72与所述第三挡板 173之间的第三腔体30、位于所述第三挡板173与所述第四挡板174之间的第四腔体40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挡板174的一侧的第五腔体50。
所述第一挡板171设有若干第一穿孔1711,所述第二挡板172设有若干第二穿孔1721,所述第三挡板173设有若干第三穿孔1731,所述第四挡板174 设有若干第四穿孔1741。
所述排气消音器100设有焊接在所述第二挡板172与所述第三挡板173之间的加强板175,所述进气管2穿过所述加强板175。优选地,所述进气管2 焊接在所述加强板175上。
所述第一管体组件3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4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1中,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消音性能。所述第一管体组件3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171与所述第二挡板172上的第一连接管31、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171 与所述第二挡板172上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1相平行的第二连接管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3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2的第一U形管33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2相连的第一出气管3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31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内,所述第一U形管33位于所述第三腔体30内,所述第二连接管 32比所述第一连接管31长且所述第二连接管32穿过所述第一侧面13。
所述排气消音器100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171与所述第二挡板172上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与所述第三腔体30的第一调音管35,所述第一调音管 35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腔体20中的若干第一调音孔351。
所述第一出气管34设有平行于所述进气管2的第一尾管341。
所述第二管体组件4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173与所述第四挡板174上的第三连接管41、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173与所述第四挡板174上的且与所述第三连接管41相平行的第四连接管4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41与所述第四连接管42的第二U形管43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管42相连的第二出气管44,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管41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五腔体50内,所述第二U形管43 位于所述第三腔体30内,所述第四连接管42比所述第三连接管41长且所述第四连接管42穿过所述第二侧面14。
所述第三连接管41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腔体40中的若干第三通孔411。
所述排气消音器100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173与所述第四挡板174上且连通所述第三腔体30与所述第五腔体50的第二调音管45,所述第二调音管 45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腔体40中的若干第二调音孔451。
所述第二出气管44设有平行于所述进气管2的第二尾管441。所述第一尾管341与所述第二尾管441均延伸超出所述后端面12。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气消音器,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进气管、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管体组件与第二管体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前端面、后端面、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进气管自所述前端面进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若干挡板,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以及第四挡板,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的第三腔体、位于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之间的第四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挡板的一侧的第五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管体组件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第一连接管、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平行的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U形管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出气管,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U形管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二连接管比所述第一连接管长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一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设有若干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挡板设有若干第二穿孔,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若干第一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音器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一调音管,所述第一调音管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若干第一调音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设有平行于所述进气管的第一尾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上的第三连接管、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上的且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相平行的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第二U形管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的第二出气管,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五腔体内,所述第二U形管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四连接管比所述第三连接管长且所述第四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设有若干第三穿孔,所述第四挡板设有若干第四穿孔,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的若干第三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音器包括架设在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上且连通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五腔体的第二调音管,所述第二调音管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的若干第二调音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管设有平行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尾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音器设有焊接在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的加强板,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加强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焊接在所述加强板上。
CN201821661259.0U 2018-10-12 2018-10-12 排气消音器 Active CN209011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1259.0U CN209011923U (zh) 2018-10-12 2018-10-12 排气消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1259.0U CN209011923U (zh) 2018-10-12 2018-10-12 排气消音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1923U true CN209011923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3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1259.0U Active CN209011923U (zh) 2018-10-12 2018-10-12 排气消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19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1274A (zh) * 2020-03-27 2020-11-10 金华欧仑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主消声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1274A (zh) * 2020-03-27 2020-11-10 金华欧仑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主消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11923U (zh) 排气消音器
CN202081937U (zh) 用于车辆的消音器
CN103321716B (zh) 一种穿孔管与窄缝共振腔组合的抗性消声器结构
CN201173143Y (zh) 一种低噪声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3321650U (zh) 一种具有阻流隔栅的横流穿孔管消声器结构
CN109630250A (zh) 一种消声器、排气设备及具有动感声的排气系统
CN204783176U (zh) 轻型卡车消音器
CN201635802U (zh) 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8918659U (zh) 排气消音器总成
CN208310886U (zh) 双尾桥式消声器
CN208803888U (zh) 消音器
CN203321631U (zh) 一种穿孔管与窄缝共振腔组合的抗性消声器结构
CN207406399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
CN204877600U (zh) 汽车消声器
CN218030330U (zh) 一种装有阀与阻力片的消声器
CN205744055U (zh) 低气流噪声消声器
CN216691215U (zh) 一种降低低频段噪声的汽车消声器
CN202900389U (zh) 用于工程机械的抗性消声器结构
CN201546787U (zh) 发动机排气消声器
CN110425367A (zh) 一种柱形消声器
CN215292627U (zh) 一种双通道、低阻力消声器
CN217206614U (zh) 一种新型泄压结构的锥形消声器
CN217327461U (zh) 一种汽车排气消声装置及汽车
CN218669523U (zh) 排气消声器
CN208918652U (zh) 排气消音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30000 Changchun high tech Zone, the main street, No. 2616 plant

Patentee after: TENNECO FAWSN(CHANGCHUN) AUTOMOBILE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Factory Building 2616 Yuejie, Suzhou High-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ENNECO FAWSN(CHANGCHUN) AUTOMOBILE PART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