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7855U -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7855U
CN208867855U CN201821502287.8U CN201821502287U CN208867855U CN 208867855 U CN208867855 U CN 208867855U CN 201821502287 U CN201821502287 U CN 201821502287U CN 208867855 U CN208867855 U CN 208867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quarter bend
frame connecting
support quarter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22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文
王传应
付朋
马开
熊赵康
周为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022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7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7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78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支撑矩管、第二支撑矩管、主安装板、牛腿、第一车架连接板、第二车架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分别垂直安装在主安装板的两侧;所述牛腿的侧面与客车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矩管的上部位于牛腿内部,并通过一连接板与牛腿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安装在牛腿的顶部,第二车架连接板安装在第二支撑矩管的顶部,第一车架连接板与第二车架连接板均与客车车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既能够增大该装置与车体以及车架与车身的强度及稳固性,又能够满足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在整车有限空间内的布置要求。

Description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客车排放水平的提高以及新能源客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客车对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运用各种增大冷却能力的技术都不能满足整车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必然会加大冷却系统的外扩尺寸,使得冷却系统的体积也越来越大,受整车安装空间的限制,冷却系统的安装越来越困难。但是,满足整车的冷却性能是整车安全、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目前,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市场上多采用电机及控制器水冷方式,电机后置驱动,这就要求在车架后侧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冷却散热器、风扇、冷却水泵、冷却液滤清器等主要部件。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固有效、便于装配维护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能够满足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在整车有限空间内的布置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支撑矩管、第二支撑矩管、主安装板、牛腿、第一车架连接板、第二车架连接板;
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分别垂直安装在主安装板的两侧;
所述牛腿为U型板,侧面与客车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矩管的上部位于牛腿内部,并通过一连接板与牛腿内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安装在牛腿的顶部,第二车架连接板安装在第二支撑矩管的顶部,第一车架连接板与第二车架连接板均与客车车架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的下部均开有一腰型孔、且底部具有斜切面,用于装配散热器及风扇总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矩管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矩管的长度,以保证第一车架连接板与第二车架连接板位于同一安装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均为40×30×2型矩管,取材容易、成本低、重量轻、强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安装板为U型板,表面均开有适于安装冷却液滤清器及水泵的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与第二车架连接板上均开有若干个用于与客车车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板与第二支撑矩管顶部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增强了整个装置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板为L型板,增大了第二车架连接板与客车支架的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通过牛腿与车身的固定连接以及车架连接板与车架的固定连接,增大了该装置与车体以及车架与车身的强度及稳固性,同时该装置可集中装配主要冷却系部件,简化相关零部件数量,便于后期维修,在不影响整车通用型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安装空间,实现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在整车有限空间内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所述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支撑矩管,2、第二支撑矩管,3、主安装板,4、牛腿,5、第一车架连接板,6、第二车架连接板,7、安装孔,8、腰型孔,9、连接板,10、加强筋,11、散热器,12、冷却液滤清器,13、水泵,14、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支撑矩管1、第二支撑矩管2、主安装板3、牛腿4、第一车架连接板5、第二车架连接板6。所述第一支撑矩管1与第二支撑矩管2分别垂直安装在主安装板3的两侧。所述牛腿4为U型板,侧面与客车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矩管1的上部位于牛腿4内部,并通过一连接板9与牛腿4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5安装在牛腿4的顶部,第二车架连接板6安装在第二支撑矩管2的顶部,第一车架连接板5与第二车架连接板6均与客车车架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矩管1与第二支撑矩管2均为40×30×2型矩管,取材容易、成本低、重量轻。结合图2,所述第二支撑矩管2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矩管1的长度,以保证第一车架连接板5与第二车架连接板6位于同一安装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矩管1与第二支撑矩管2的下部均开有一腰型孔8、且底部具有斜切面,用于装配散热器11。
所述主安装板3为U型板,表面均开有适于安装冷却液滤清器12及水泵13的安装孔7,所述安装孔7考虑通用化安装孔位,适用多种型号水泵。在安装孔7的附近还开有若干减重孔14。优选的,主安装板3可采用U型折弯钢板,取材容易、成本低、重量轻、强度高。
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5与第二车架连接板6上均开有若干个用于与客车车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孔7。结合图3,为装配容易及通用性,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5上开有三个圆孔,用螺栓装配至车架上,第二车架连接板6为折弯钢板,呈L型,与第二支撑矩管2焊接,增大了第二车架连接板6与客车支架的安装强度。在第二车架连接板6上开有三个腰型孔8,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板6与第二支撑矩管2顶部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0,该加强筋可采用第二支撑矩管2下端底部斜切料,增强了整个装置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5,使用时,所述第一支撑矩管1与第二支撑矩管2之间安装散热器11,主安装板3上安装冷却液滤清器12及水泵13,散热器11与冷却液滤清器12的连接管道由第一支撑矩管1支撑。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5与第二车架连接板6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牛腿4装配至车架后与车身焊接,起到连接车架与车身并承托第一支撑矩管1的双重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通过牛腿与车身的固定连接以及车架连接板与车架的固定连接,增大了该装置与车体以及车架与车身的强度及稳固性,同时该装置可集中装配主要冷却系部件,简化相关零部件数量,便于后期维修,在不影响整车通用型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安装空间,实现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在整车有限空间内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第一支撑矩管、第二支撑矩管、主安装板、牛腿、第一车架连接板、第二车架连接板;
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分别垂直安装在主安装板的两侧;
所述牛腿为U型板,侧面与客车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矩管的上部位于牛腿内部,并通过一连接板与牛腿内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安装在牛腿的顶部,第二车架连接板安装在第二支撑矩管的顶部,第一车架连接板与第二车架连接板均与客车车架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的下部均开有一腰型孔、且底部具有斜切面,用于装配散热器及风扇总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矩管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矩管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矩管与第二支撑矩管均为40×30×2型矩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板为U型板,表面均开有适于安装冷却液滤清器及水泵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板与第二车架连接板上均开有若干个用于与客车车架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板与第二支撑矩管顶部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任一项所述的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板为L型板。
CN201821502287.8U 2018-09-12 2018-09-12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67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2287.8U CN208867855U (zh) 2018-09-12 2018-09-12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2287.8U CN208867855U (zh) 2018-09-12 2018-09-12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7855U true CN208867855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7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22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67855U (zh) 2018-09-12 2018-09-12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7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055400A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08867855U (zh) 轻型半承载电动客车冷却系固定装置
CN206124722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安装结构
CN201092295Y (zh) 一种汽车电瓶盒安装支架总成
CN208290950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JP2014151736A (ja) 樹脂フロントエンドの車体保持構造
CN110789321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辆的多功能承载装置
CN206336231U (zh) 一种固定线束的起动电容支架及汽车
CN203515740U (zh) 后处理系统装置集成
CN202209227U (zh) 车用碳罐固定支架
CN205674857U (zh) 一种集成变速箱支架总成
CN201367059Y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前装饰板的安装装置
CN201633723U (zh) 一种汽车用制动软管支架
CN204222973U (zh) 一种整车诊断接口安装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04250154U (zh) 动力转向油壶的固定支架
CN104786827A (zh) 一种排气管与副车架连接的隔振吊耳装置
CN208615862U (zh) 一种重型汽车多功能组合支架
CN208515679U (zh) 一种重型汽车及其多功用第二横梁总成
CN203186407U (zh) 动力转向储油壶支架带包箍总成
CN212171909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支撑结构
CN208615860U (zh) 一种用于横跨叉车车身的固定管路和线束的固定安装装置
CN106740033B (zh) 一种车用油滤组合支架
CN207737372U (zh) 一种用于装手电分体泵的挡泥板支架
CN209192070U (zh) 一种安装支架
CN208585081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