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3505U - 便携用包装体 - Google Patents

便携用包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3505U
CN208453505U CN201690001269.4U CN201690001269U CN208453505U CN 208453505 U CN208453505 U CN 208453505U CN 201690001269 U CN201690001269 U CN 201690001269U CN 208453505 U CN208453505 U CN 208453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packaging bag
individual packaging
package
absorbent c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12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3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3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16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65D33/25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内置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变形的便携用的包装体。便携用包装体包括独立包装体以及内置独立包装体的便携用包装袋。独立包装体包括: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具有吸收芯的吸收体;以及包装片,其用于包装吸收性物品。吸收芯未弯折。便携用包装袋包括:底面部;筒状的侧面部,其自底面部的周缘竖立设置;以及扣合件,其设于比侧面部的与底面部相反一侧的上端部低预定距离的位置。底面部具有使便携用包装袋能维持自立姿态的底面积。独立包装体以独立包装体的厚度方向相对于便携用包装袋的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内。位于独立包装体内的吸收芯的扣合件侧的端部自独立包装体的扣合件侧的第1端部分离。

Description

便携用包装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有多个独立包装体的便携用包装体。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多片纸尿布包装成便携用的便携用纸尿布包装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便携用纸尿布包装体,该便携用纸尿布包装体是在非透气性片材制成的包装袋内收纳少量纸尿布而成的便携用纸尿布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包装袋是具有在直立状态下能够维持自立姿态的底面积的袋,并且在该包装袋的开口部设有能够进行再次密封的卡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16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包装体的情况下,在卡扣闭合时,难以确保包装袋的卡扣附近的部分的厚度,该部分容易因外力而变形。其结果,导致包装袋内的纸尿布的在卡扣附近的部分有变形的风险。此处,对于生理用卫生巾、轻度失禁护垫那样的吸收性物品而言,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中的特别需要确保吸收力的吸收芯不发生变形是重要的。这是因为,若吸收芯变形,则导致吸收芯的吸收力降低,从而存在不能确保所期望的吸收力的风险、液体自吸收性物品渗漏的风险。另外,若弯折吸收芯,则在被弯折的部分产生折痕而厚度减小从而成为变形的状态,因此不弯折吸收芯也是重要的。因此,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包装体作为生理用卫生巾、轻度失禁护垫那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情况下,需要以不弯折吸收芯的姿态将吸收性物品配置于包装袋内。即,需要以吸收芯相对于包装体的底面部竖立的状态或吸收芯相对于包装体的底面部平放的状态将吸收性物品配置于包装袋内,从防止包装体的底面部的面积过大的观点和便于取出的观点来看,优选竖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吸收性物品以其相对于包装体的底面部竖立的状态被配置于包装体内。然而这样一来,由于在包装袋内,吸收性物品的上侧的端部位于卡扣附近,因此存在该上侧的端部变形,从而导致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变形的风险。
像上述专利文献1的纸尿布那样,也想到使被认为是吸收芯的部分自包装袋内的卡扣附近的部分远离,而使其位于包装袋的底部附近的部分。然而,由于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对被认为是吸收芯的部分进行了弯折,因此这种方法不能适用于生理用卫生巾、轻度失禁护垫那样的吸收性物品。另外,若增大包装体以使内部空间具有富余,则虽能够防止包装袋的卡扣附近的部分变形、吸收芯产生折痕,但其不符合放入包等来携带这样的便携用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内置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变形的便携用的包装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下的便携用包装体,便携用包装体包括多个独立包装体以及内置所述多个独立包装体的便携用包装袋,所述独立包装体包括: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具有吸收芯的吸收体;以及包装片,其用于包装所述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芯未弯折,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包括:底面部;筒状的侧面部,其自所述底面部的周缘竖立设置;以及可开闭的扣合件,其设于比所述侧面部的与所述底面部相反一侧的上端部低预定距离的位置,所述底面部具有使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在直立状态下能够维持自立姿态的底面积,所述独立包装体以所述独立包装体的厚度方向相对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的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在配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的状态下朝向所述扣合件的第1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并朝向所述底面部的第2端部,位于所述独立包装体内的所述吸收芯的所述扣合件侧的端部自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扣合件侧的所述第1端部向所述底面部侧分离。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在便携用包装袋中,若扣合件闭合,则难以确保便携用包装袋的扣合件附近的部分的厚度,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以独立包装体的第1端部朝向扣合件的方式将独立包装体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内,并且使位于独立包装体内的吸收芯的扣合件侧的端部自该第1端部分离。由此,能够使吸收芯的扣合件侧的端部自扣合件附近分离,即使便携用包装袋的扣合件附近的部分变形,也能够抑制吸收芯变形。而且,由于使吸收芯的扣合件侧的端部自扣合件附近分离,因此在将手指伸入扣合件的开口部,用指尖夹住独立包装体的第1端部并将其取出时,不会存在连吸收芯一起夹住的风险。由此,能够容易地夹住独立包装体,并且能够抑制因夹住吸收芯而导致其变形。根据以上所述,能够确保吸收芯的厚度、吸收力,能够降低在吸收性物品变形时穿着者感受到的不适感,并且能够防止液体自吸收性物品渗漏。另外,在厕所中使用吸收性物品时,能够使便携用包装体在例如卫生纸的盖子这样的狭小的区域上自立。由此,即使在不卫生的环境下,也不需要一直手持便携用包装体,能够容易地进行吸收性物品的替换。另外,在贩卖便携用包装体等情况下,能够使便携用包装体以一个一个地自立的姿态陈列在货架上。由此,与陈列其他同种商品时的陈列姿态相比,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外观更好,从而能够易于引人注目。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的所述侧面部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第1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以及第1侧缘部和第2侧缘部,该第1侧缘部和该第2侧缘部是由所述第1侧面部的相对的两边与所述第2侧面部的相对的两边接合而形成的,自所述底面部延伸至所述上端部,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在配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的状态下朝向所述第1侧缘部的第3端部和朝向所述第2侧缘部的第4端部,所述吸收芯的所述第1侧缘部侧的端部和所述第2侧缘部侧的端部分别自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第3端部和所述第4端部分离。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在便携用包装袋中,难以确保第1侧缘部、第2侧缘部的附近的部分的厚度,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以独立包装体的第3端部、第4端部分别朝向第1侧缘部、第2 侧缘部的方式将独立包装体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内,并且使吸收芯的第1侧缘部、第2侧缘部侧的端部分别自第3端部、第4端部分离。由此,吸收芯的第1侧缘部、第2侧缘部侧的端部能够自第1侧缘部、第2侧缘部附近分离,即使便携用包装袋的侧缘部附近的部分变形,也能够抑制吸收芯变形。由此,能够确保吸收芯的厚度、吸收力,能够降低在吸收性物品变形时穿着者感受到的不适感,并且能够防止液体自吸收性物品渗漏。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吸收芯的所述底面部侧的端部自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底面部侧的所述第2端部向所述扣合件侧分离。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即使便携用包装袋的扣合件附近的部分被压迫从而使独立包装体被压向底面部侧,由于通过独立包装体的底面部侧的第2端部变形能够吸收、缓和施加在独立包装体的力,因此也能够抑制吸收芯的底面部侧的部分因被按压在底面部而变形。由此,能够确保吸收芯的厚度、吸收力。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在层叠且折叠的状态下内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具有在展开状态下,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吸收芯的两端部的外侧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第1折痕,在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沿所述第1折痕折叠的状态下,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由与所述第1折痕对应的部分形成。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由于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沿设于吸收芯的两外侧的第1折痕折叠,因此能够使吸收芯的扣合件侧的端部自独立包装体的扣合件侧的第1端部分离,能够使吸收芯的底面部侧的端部自独立包装体的底面部侧的第2端部分离。由此,在用指尖夹住独立包装体的第1端部并将其取出时,不会存在连吸收芯一起夹住的风险,从而能够确保吸收芯的厚度、吸收力。另外,由于第1折痕沿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延伸,因此即使自便携用包装体的横向(宽度方向)施加外力,也能够防止吸收芯变形。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在层叠且折叠的状态下内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具有在展开的状态下,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吸收芯的两端部的外侧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第2折痕,在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沿所述第2折痕折叠的状态下,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第3端部和所述第4端部由与所述第2折痕对应的部分形成。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由于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沿设于吸收芯的两外侧的第2折痕折叠,因此能够使吸收芯的第1侧面部、第2侧面部侧的端部分别自独立包装体的第1侧面部、第2侧面部侧的第3端部、第4端部分离。由此,能够使吸收芯难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从而能够确保吸收芯的厚度、吸收力。另外,由于第2折痕沿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即使自便携用包装体的纵向(高度方向)施加外力,也能够防止吸收芯变形。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的所述侧面部具有不与所述包装片内的所述包装片和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直接接触的部分。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通过在便携用包装袋的侧面部设置不与包装片内的包装片和吸收芯重叠的区域直接接触的部分,在使用者将便携用包装体放入包等中来携带时,即使便携用包装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也会是在独立包装体变形前首先便携用包装袋变形。即,由于便携用包装袋发挥缓冲材料的作用,因此独立包装体难以变形,褶皱难以产生。由此,能够确保吸收性物品的吸收力,降低不适感,防止液体渗漏。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由具有阻气性的片材形成。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由于便携用包装袋具有阻气性,因此便携用包装袋内部的气体不会向外部漏出。由此,能够防止在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包在包装片并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来携带时散出异味。另外,由于即使便携用包装体受到外力,便携用包装袋内部的气体也不会向外部漏出,因此能通过便携用包装袋的变形、与之伴随的便携用包装袋内部的气体的移动、压缩等使外力的能量分散,能够利用便携用包装袋整体将其吸收,由此,能够缓和施加在独立包装体的外力,抑制变形,能够确保吸收性物品的吸收力,降低不适感,防止液体渗漏。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香料。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在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收纳于包装片来携带时,能够利用香料防止异味自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扩散,由此不需要介意周围。另外,由于便携用包装袋具有阻气性,因此在便携用包装袋内若香料挥发,则便携用包装袋内的压力比捆包时的压力升高与香料的蒸气压对应的量。因此,即使便携用包装体受到外力,也能够通过便携用包装袋的变形、与之伴随的便携用包装袋内部的气体的移动、压缩等使外力的能量进一步分散,利用便携用包装袋整体将其进一步吸收,由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施加在独立包装体的外力,进一步抑制变形。另外,由于便携用包装袋具有阻气性,因此在因贩卖等而将其陈列时,能够防止吸收性物品的香料向外逸出。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的压力比标准气压高。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由于便携用包装袋内的压力比标准气压(101325Pa)高,因此即使便携用包装体受到外力,也能够通过便携用包装袋的变形、与之伴随的便携用包装袋内部的气体的移动、压缩等使外力的能量进一步分散,利用便携用包装袋整体将其进一步吸收,由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施加在独立包装体的外力,进一步抑制变形。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包括阻气层和熔接层,所述熔接层的厚度比所述阻气层的厚度厚。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由于熔接层较厚,因此能够使在便携用包装袋内的剥离难以发生。另外,由于阻气层较薄,因此其刚度不高,在便携用包装袋内的独立包装体的数量减少时易于折叠便携用包装袋,从而更易于携带。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在所述阻气层和所述熔接层之间包含印刷层。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由于印刷层不露出在表面,因此在用包等携带便携用包装体时也不会转印到包内的其他物品上。另外,即使将熔接层彼此热熔接,印刷层的外观也不会被破坏。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粘附于所述包装片的引导带,所述引导带的抓持部朝向与所述扣合件相反的一侧。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在自便携用包装袋取出独立包装体时,由于引导带等不会在侧面部、扣合件的内侧卡住并卷缩,因此能够容易地自便携用包装袋取出独立包装体。
在上述便携用包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吸收芯与所述吸收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厚度更大或单位面积重量更大。
在这种便携用包装体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抑制厚度较大或单位面积重量较大且吸收性能较强的吸收芯变形,因此能够维持吸收性物品的性能。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内置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变形的便携用的包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便携用包装体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便携用包装体的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便携用包装体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便携用包装体的便携用包装袋的片材的结构例的局部剖面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便携用包装体的独立包装体的结构例的展开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便携用包装体的独立包装体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便携用包装体的独立包装体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开放了便携用包装袋的扣合件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自便携用包装袋取出独立包装体的情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独立包装体、2T1第1端部、3便携用包装袋、11底面部、12侧面部、 14扣合件、19上端部、24吸收芯、24T1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便携用包装体1的结构例的立体图、主视图和剖视图。便携用包装体1是收纳有多个包含吸收性物品的独立包装体的、易于携带的便携用的包装体。便携用包装体1包括多个独立包装体2以及内置多个独立包装体2的便携用包装袋3。
便携用包装袋3形成为能够收纳多个独立包装体2的袋状,具有彼此垂直相交的高度方向L0、宽度方向W0和厚度方向D0。便携用包装袋3具有易于携带的大小,例如在独立包装体2为4个的情况下,能够将高度方向L0的长度设为160mm左右,将宽度方向W0的长度设为110mm左右。
便携用包装袋3包括:底面部11;筒状的侧面部12,其自底面部11的周缘竖立设置;以及扣合件14,其设于比侧面部12的与底面部11相反一侧的上端部19低预定距离的位置。
底面部11具有大致楕圆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底面部11具有与长轴的两端对应的部分尖锐的形状。底面部11具有使便携用包装袋3在直立状态下能够维持自立姿态的底面积,由此便携用包装袋3形成为被称为所谓的自立袋的能够自立的形态。若便携用包装体1能够维持自立姿态,则能够使便携用包装体1在例如卫生纸的盖子这样的狭小的区域上自立,即使在不卫生的环境下也不需要一直手持便携用包装体。另外,在商店将其陈列于货架时,相比于其他同种商品,能够改善其陈列姿态的外观,从而能够实现差别化。
侧面部12包括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第1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该侧面部12是由第1侧面部12a的在宽度方向W0上相对的两边和第2侧面部12b的在宽度方向W0上相对的两边彼此接合而形成的。此时,作为第1侧面部12a 的两边与第2侧面部12b的两边接合而成的部分,形成自高度方向L0的下端部延伸至上端部19的第1侧缘部12p1和第2侧缘部12p2。
对于便携用包装袋3而言,通过使底面部11用的片材的周缘部分与第1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用的各片材的下端部热熔接,并且使第1侧面部12a 用的片材的两边与第2侧面部12b用的片材的两边热熔接,整体成形为袋状。
扣合件14能够进行便携用包装袋3的开闭,即开放和密封,其设于比侧面部12的上端部19低预定距离的位置。预定距离例如在独立包装体2为4个的情况下能够设为20mm~40mm的程度。扣合件14是在第1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各自的内表面安装一组扣合构件而构成的。该扣合构件是使横跨第1 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的整个宽度方向W0范围的线状的凹构件与凸构件彼此嵌合的构件,能够反复地进行开放、密封。
在便携用包装袋3的侧面部12的扣合件14的上方,设有熔接部16,以使通过打开扣合件14形成的开口部不开放。熔接部16是第1侧面部12a与第2侧面部12b在整个宽度方向W0范围内以线状热熔接而形成的。由此,即使在扣合件14无意间开口的情况下,熔接部16也能够维持便携用包装袋3内处于密封状态。
但是,为了在将便携用包装体1开封时能够容易地去掉扣合件14的上方的包含熔接部16的部分,在例如第2侧缘部12p2的扣合件14和熔接部16之间的部分设有缺口部17。在使用独立包装体2时,沿通过缺口部17的宽度方向 W0的假想线CL从缺口部17撕开,从而去掉便携用包装袋3的上部,通过开放扣合件14,使独立包装体2成为能被取出的状态。而且,通过调整缺口部17 的缺口位置以使第1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在扣合件14的上部保留至某程度,从而能够容易地捏住第1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的在扣合件14的上方的端部。
在便携用包装袋3的侧面部12的熔接部16的上方设有握持孔15。握持孔 15是对第1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各自的片材的上部进行冲裁而形成的。由于握持孔15形成于扣合件14的上方,因此不会对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密闭功能造成任何影响。
对于握持孔15而言,在使用便携用包装体1时,能够通过将手指插入该握持孔15来携带便携用包装体1。由此,即使在不卫生的外出地点、厕所内使用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容易地抓住便携用包装体1,因此能够抑制落到地面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在贩卖便携用包装体1等的情况下,能够以将握持孔15挂在陈列用钩的方式陈列便携用包装体1。由此,即使在空间有限的柜台中也能够节省空间地陈列,并且能够使顾客容易注意到。
在便携用包装袋3的侧面部12的比扣合件14稍向下方的位置设有能够局部地透视便携用包装袋3内部的透明部18。透明部18设于能够看见便携用包装袋3内部的独立包装体2的端部(折端)的位置。透明部18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不能透视便携用包装袋3内部的不透明的部分。
通过如此形成透明部18,即使不打开扣合件14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容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的吸收性物品的剩余的片数、品质、颜色、形状、构造、状态等。由此,由于可以不打开扣合件14,因此是卫生的,而且能够防止因用光随身的吸收性物品而产生不便。另外,在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来携带时,能够使便携用包装袋3的内装物难以被看到,能够防止被污染的部分被大范围地看到。由此,不需要介意他人的视线,不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便携用包装袋3是包含例如聚乙烯树脂片材这样的具有防漏性的片材而形成的。便携用包装袋3的片材优选具有气体、液体难以透过的性质,即具有阻气性。此处的阻气性是表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这样的气体难以透过的性质,此处若使用氧气作为气体的代表例,用透氧系数来表示,则为1000[cc·20μm/(m2·day·atm)]以下,优选为100[cc·20μm/ (m2·day·atm)]以下。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便携用包装袋3的片材40的结构例的局部剖面的图。构成便携用包装袋3的片材40包含阻气层41和熔接层42。此处,对于阻气层 41的材料而言,能够举出从包括例如乙基乙烯醇树脂、镀铝膜和铝箔、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二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利用挥发性不透过性漆进行了涂布的聚合物膜以及这些材料的组合的组中选择的材料。对于熔接层42的材料而言,能够举出从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以及这些材料的组合的组中选择的材料。
在便携用包装袋3中,阻气层41构成便携用包装袋3的外侧面,熔接层42 构成便携用包装袋3的内侧面。由于便携用包装袋3是由阻气层41和熔接层42 层叠而成的具有阻气性的片材40形成的,因此能够防止便携用包装袋3内部的物质暴露在外部环境,例如能够防止臭气、液体向外部泄漏。另外,由于片材40具有热熔接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片材40彼此通过热熔接来接合等加工。
对于便携用包装袋3(片材40)的厚度而言,能举出例如20μm~100μm 的程度,优选为30μm~60μm的程度。另外,优选的是,阻气层41的厚度比熔接层42的厚度薄。这是为了维持便携用包装袋3的阻气性,并且使便携用包装袋3不会过硬而使其触感较好。另外,由于熔接层42较厚,因此能够使在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剥离难以发生。对于阻气层41的厚度而言,能够举出例如2μm~25μm的程度,优选为5μm~20μm的程度。对于熔接层42的厚度而言,能够举出例如15μm~75μm的程度,优选为20μm~50μm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气层41的厚度形成为例如12μm,熔接层的厚度形成为40μm。
由于便携用包装袋3具有阻气性,因此便携用包装袋3内部的气体不会向外部漏出。由此,能够防止在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包在包装片并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来携带时散出异味。另外,由于即使便携用包装体1受到外力,便携用包装袋3内部的气体也不会向外部漏出,因此能够通过便携用包装袋3 的变形、与之相伴的便携用包装袋3内部的气体的移动、压缩等使外力的能量分散,利用便携用包装袋整体将其吸收,由此能够抑制独立包装体发生变形。
便携用包装袋3还包含配设于阻气层41和熔接层42之间的印刷层43。对于印刷层43而言,可以使用进行过印刷的另一片材,也可以通过在阻气层41 的熔接层42侧的面、熔接层42的阻气层41侧的面进行印刷而形成。通过使印刷层43形成于阻气层41和熔接层42之间,能够使印刷面不露出在便携用包装袋3的表面,在携带便携用包装体1时,能够防止在包等中因摩擦而使颜色转移到其他物品,能够防止因印刷被破坏而导致外观变差。另外,在欲将熔接层42(粘接部)彼此熔接时,印刷层43不会对其产生妨碍,即使熔接层42彼此无意间熔接,印刷层43的外观也不会遭到破坏。此外,在便携用包装袋3 是单层片材的情况下,通过将印刷层设于单层片材的内侧,能够不需要担心在携带时因与包摩擦而使颜色转移。
独立包装体2包括: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具有吸收芯24的吸收体;以及包装片,其用于包装吸收性物品。独立包装体2具有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层叠并折叠而成的形状,即大致平坦的薄板那样的形状,独立包装体2以利用其较薄的侧面竖立于底面部11的方式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因此,独立包装体2以独立包装体2的厚度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L0交叉的方式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此时,由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独立包装体2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与便携用包装袋3的高度方向L0、宽度方向W0和厚度方向D0大致重合,因此以下关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独立包装体2,也使用高度方向L0、宽度方向W0和厚度方向D0作为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独立包装体2在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状态下,具有朝向扣合件14的第1端部2T1以及位于第1端部2T1的相反侧并朝向底面部11的第2端部2T2。此时,位于独立包装体2内的吸收芯24的扣合件14侧的端部24T1自独立包装体2 的第1端部2T1向底面部11侧分离。另一方面,吸收芯24的底面部11侧的端部 24T2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2端部2T2向扣合件14侧分离。因此,在独立包装体2 中,在吸收芯24的端部24T1、24T2的外侧分别存在不具有吸收芯24的外缘部2a、2b。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24的扣合件14侧的端部24T1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1端部2T1分离。由此,即使便携用包装袋3的扣合件14附近的部分变形,独立包装体2的第1端部2T1附近的外缘部2a变形,也能够抑制吸收芯24变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24的底面部11侧的端部24T2自独立包装体2 的第2端部2T2分离。由此,即使便携用包装袋3的扣合件14附近的部分被外力压迫从而使独立包装体2被压向底面部11侧,由于通过第2端部2T2附近的外缘部2b变形能够吸收、缓和外力,因此也能够抑制吸收芯24的底面部11侧的部分因被按压在底面部11而变形。
另外,独立包装体2在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状态下,具有朝向第1 侧缘部12p1的第3端部2T3以及位于第3端部2T3的相反侧并朝向第2侧缘部 12p2的第4端部2T4。此时,位于独立包装体2内的吸收芯24的第1侧缘部12p1 侧的端部24T3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3端部2T3分离。另一方面,吸收芯24的第2 侧缘部12p2侧的端部24T4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4端部2T4分离。因此,在独立包装体2中,在吸收芯24的端部24T3、24T4的外侧分别存在不具有吸收芯24 的外缘部2c、2d。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24的第1侧缘部12p1、第2侧缘部12p2侧的端部 24T3、24T4分别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3端部2T3、第4端部2T4分离。由此,即使便携用包装袋3的第1侧缘部12p1、第2侧缘部12p2附近的部分变形,独立包装体2的第3端部2T3、第4端部2T4附近的外缘部2c、2d变形,也能够抑制吸收芯24变形。
独立包装体2具有香料。香料可以施加于独立包装体2的包装片,也可以施加于独立包装体2内的吸收性物品。对于香料而言,能够不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所公知的液态的香料。作为在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物质,能够使用适当的物质,例如像苯甲醚、苯甲醛那样的沸点为约250℃以下的高挥发性物质,或者是,像戊基肉桂醛、二氢茉莉酮酸甲酯那样的沸点为约250℃~约 300℃的中挥发性物质,或者是,具有所谓的绿色草本植物样香气的物质等。
通过使用具有香料的独立包装体2,在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收纳于包装片来携带时,能够利用香料将自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扩散的异味消除。另外,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压力比捆包时的压力升高与在便携用包装袋3内挥发的香料的蒸气压对应的量。因此,即使便携用包装体1受到外力,也能够使外力的能量进一步分散,利用便携用包装袋3整体将其进一步吸收,由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施加在独立包装体的外力,进一步抑制变形。而且,由于便携用包装袋具有阻气性,因此在因贩卖等而将其陈列时,能够防止吸收性物品的香料向外逸出。
优选的是,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压力比标准气压高。由于便携用包装袋3 内的压力比标准气压(101325Pa)高,因此即使便携用包装体1受到外力,也能够使外力的能量进一步分散,利用便携用包装袋3整体将其进一步吸收,由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施加在独立包装体2的外力,进一步抑制变形。对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压力而言,能够举出将连接于压力计的探头自扣合件14 插入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图5~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便携用包装体的独立包装体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展开图和剖视图。图5表示独立包装体2展开的状态。独立包装体2包括吸收性物品20以及内置吸收性物品20的包装片30。吸收性物品20和包装片30 能够使用以往已知的材料。另外,吸收性物品20只要是生理用卫生巾、轻度失禁护垫等能够由包装片30独立包装的各种吸收性物品,就能够任意地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吸收性物品20为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包装片30而言,能够使用例如无纺布片材、聚乙烯片材。
吸收性物品20具有长度方向L1和宽度方向W1。此处,由于吸收性物品 20处于层叠在包装片30的状态,因此将长度方向L1和宽度方向W1也作为包装片3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包装片30是具有矩形形状的片材,在俯视时具有比吸收性物品20大一圈的大小。在包装片30的长度方向L1的一侧的端部30a的宽度方向W1的中央部粘附有引导带25。引导带25的一半利用粘合剂粘附于包装片30的端部30a,剩下的一半附着有粘合剂,在折叠独立包装体2时粘附于包装片30的端部30b 附近。在该剩下的一半的顶端形成有未附着有粘合剂的抓持部25a,以便能够用指尖容易地夹住。
吸收性物品20包括:层叠在包装片30上的不透液性的背片22;层叠在背片22上的透液性的顶片21;以及夹设于背片22和顶片21之间的具有吸液性的吸收体23。顶片21具有在长度方向L1的中央部的两侧沿宽度方向W1延伸的翼部21WL、21WR。
吸收体23包含:芯包层23a;以及吸收芯24,其位于吸收体23的长度方向L1和宽度方向W1的大致中央部,且具有比芯包层23a更高的吸液性。对于吸收芯24而言,其形成为与芯包层23a独立的构件,能够举出配设于芯包层 23a的内部或表面的构件。或者是,对于吸收芯24而言,能够举出芯包层23a 内的局部地厚度增加的区域,或者是,局部地单位面积重量增加的区域。
吸收性物品20和包装片30具有在展开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L1上的吸收芯24的端部24T1、24T2的外侧沿宽度方向W1设置的一对第1折痕P1T、P1B。此时,吸收芯24的端部24T1和第1折痕P1T分离ΔLa(>0)的距离,同样地,吸收芯24的端部24T2和第1折痕P1B分离ΔLa的距离。但是,也可以是,端部 24T1和第1折痕P1T的距离与端部24T2和第1折痕P1B的距离不相等。
另一方面,吸收性物品20和包装片30还具有在展开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W1上的吸收芯24的端部24T3、24T4的外侧沿长度方向L1设置的一对第2 折痕P2L、P2R。此时,吸收芯24的端部24T3和第2折痕P2L分离ΔLb(>0) 的距离,同样地,吸收芯24的端部24T4和第2折痕P2R分离ΔLb的距离。但是,也可以是,端部24T3和第2折痕P2L的距离与端部24T4和第2折痕P2R的距离不相等。
换言之,吸收芯24形成于由第1折痕P1T、P1B和第2折痕P2L、P2R划定的区域的内侧的自区域的外缘(各折痕)分离的位置。
在吸收性物品20和包装片30层叠的状态下,首先沿第2折痕P2L折叠,接着沿第2折痕P2R进一步折叠。接下来沿第1折痕P1B折叠,之后沿第1折痕P1T 折叠。然后,将粘附于包装片30的长度方向L1的一侧的端部30a的引导带25 的一半粘附于包装片30的长度方向L1的另一侧的端部30b附近,从而完成折叠的独立包装体2。此时,由于第1折痕P1T、P1B和第2折痕P2L、P2B位于吸收芯24的外侧,因此吸收芯24保持大致平面的状态而不弯折,不存在中途以大角度弯曲的部位。换言之,对于吸收芯24而言,若从其厚度方向观察,则吸收芯24的各部分均不与吸收芯24的其他部分重叠。
图6和图7表示独立包装体2折叠着的状态。
在独立包装体2中,第1端部2T1和第2端部2T2是通过将吸收性物品20和包装片30沿第1折痕P1T和第1折痕P1B折叠而形成的,第3端部2T3和第4端部 2T4是通过将吸收性物品20和包装片30沿第2折痕P2L和第2折痕P2R折叠而形成的。因此,能够将第1端部2T1和第2端部2T2称为与独立包装体2的第1 折痕P1T和第1折痕P1B对应的部分,能够将第3端部2T3和第4端部2T4称为与独立包装体2的第2折痕P2L和第2折痕P2R对应的部分。
位于独立包装体2内的吸收芯24的第1端部2T1侧的端部24T1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1端部2T1分离ΔLa+α(α=顶片21的厚度+背片22的厚度+芯包层23a 的厚度,以下相同)的距离。同样地,位于独立包装体2内的吸收芯24的第2 端部2T2侧的端部24T2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2端部2T2分离ΔLa+α的距离。在独立包装体2的距离ΔLa的部分,即在外缘部2a,不存在吸收芯24。因此,在吸收性物品20内形成为相对较薄的、能够用指尖容易地夹住的形状。另外,在独立包装体2的距离ΔLa的部分,即在外缘部2b,不存在吸收芯24,在吸收性物品20内虽然相对较薄,但具有在自第1端部2T1向第2端部2T2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将该外力推回的弹性力。此处,芯包层23a沿第1折痕P1B折回,越过第1折痕P1B进一步延伸。因而,增强了芯包层23a将外力推回的弹性力。
另一方面,位于独立包装体2内的吸收芯24的第3端部2T3侧的端部24T3 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3端部2T3分离ΔLb+α的距离。同样地,位于独立包装体2 内的吸收芯24的第4端部2T4侧的端部24T4自独立包装体2的第4端部2T4分离ΔLb+α的距离。在独立包装体2的距离ΔLb的部分,即在外缘部2c、2d,不存在吸收芯24,在吸收性物品20内虽然相对较薄,但具有在自第3端部2T3 和第4端部2T4中的任一侧向另一侧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将该外力推回的弹性力。
因此,在独立包装体2以折叠状态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时,如图2、图3所示,独立包装体2以与第1折痕P1T对应的第1端部2T1朝向扣合件14,与第1折痕P1B对应的第2端部2T2朝向底面部11,并且,与第2折痕P2L对应的第3端部2T3朝向第1侧缘部12p1,与第2折痕P2R对应的第4端部2T4朝向第2 侧缘部12p2的方式配置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具有吸收芯24 的吸收性物品20在折叠、重叠的状态下由单一的包装片30一体包装,形成为独立包装体2。因此,在便携用包装体1中形成为,在折叠状态的折端,即在第1端部2T1~第4端部2T4附近,不存在吸收芯24,从而在扣合件14附近不存在吸收芯24。
此外,也可以是,利用单一的包装材料将多个独立包装体2一体包装。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多个独立包装体2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时的操作。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用例如透明的膜作为该包装材料,以便能够经由透明部18自外部对独立包装体2进行观察确认。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独立包装体2的第1折痕 P1T、P1B沿宽度方向W0延伸,因此独立包装体2的第1折痕P1T、P1B部分相比于独立包装体2的其他部分难以变形,即刚度较高。因此,即使自宽度方向W0向便携用包装体1施加外力,独立包装体2也难以变形,因此吸收芯24 难以变形。同样地,由于独立包装体2的第2折痕P2L、P2R沿高度方向L0延伸,因此独立包装体2的第2折痕P2L、P2R部分相比于独立包装体2的其他部分难以变形,即刚度较高。因此,即使自高度方向L0向便携用包装体1施加外力,独立包装体2也难以变形,因此吸收芯24难以变形。
另外,如图3所示,在独立包装体2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的状态下,在便携用包装袋3的侧面部12和独立包装体2之间局部地产生间隙5,产生侧面部12不与独立包装体2直接接触的部分。换言之,在独立包装体2的包装片 30内的包装片30和吸收芯24重叠的区域存在不与侧面部12直接接触的部分。
如上所述,通过在包装片30内的包装片30和吸收芯24重叠的区域设置不与侧面部12直接接触的部分,从而在使用者将便携用包装体放入包等中来携带时,即使便携用包装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由于便携用包装袋发挥了缓冲材料的作用,因此能够使独立包装体难以变形。
另外,如图1和图6所示,在独立包装体2以折叠状态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时,粘附于独立包装体2的包装片30的端部30b附近的引导带25的抓持部25a朝向与扣合件14侧相反一侧的底面部11侧。这样一来,在自便携用包装袋3取出独立包装体2时,由于引导带25、包装片30的端部30b不会在侧面部12、扣合件14的内侧卡住并卷缩,因此能够容易地自便携用包装袋3取出独立包装体2。
图8是表示开放了便携用包装袋3的扣合件14的情形的示意图。对于便携用包装体1的便携用包装袋3而言,即使开放扣合件14,将便携用包装袋3开口,也不一定能够扩大开口部的宽度Q。在这种状态下,在欲自便携用包装袋3取出独立包装体2时,需要自开口部伸入手指F,用指尖夹住独立包装体2 的跟前侧的第1端部2T1附近来将其取出。
图9是表示自便携用包装袋3取出独立包装体2的情形的示意图。在用指尖夹住独立包装体2的第1端部2T1附近,即独立包装体2的外缘部2a,从而自便携用包装袋3取出独立包装体2时,外缘部2a不包含吸收芯24。因此,不会存在在取出独立包装体2时连吸收芯24一起夹住的风险,从而能够抑制夹住吸收芯而导致其变形。另外,由于外缘部2a相对较薄,因此能够容易地在第 1端部2T1附近夹住独立包装体2,能够容易地进行取出的操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用包装体1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对于吸收性物品20的吸收体23中的吸收芯24的配置、吸收性物品20的折叠方法、独立包装体2中的吸收芯24的配置、便携用包装袋3中的独立包装体2的配置等加入各种特征,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被收纳于内部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变形的便携用的包装体。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用包装体1在独立包装体2收纳于便携用包装袋3内并且由扣合件14和熔接部16将便携用包装袋3的开口部密封的状态下出厂。而且,便携用包装体1例如以在商店的陈列架一个一个地自立的姿态陈列,或者以握持孔15挂在陈列用钩的姿态陈列。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用包装体1而言,例如,作为便携用物品而被使用者购买,使用者在外出时携带一天用量并在外出地点使用。在开始使用时,自缺口部17撕去便携用包装袋3的上端部19附近的部分来使用。
在将使用过的吸收性物品20替换为新的吸收性物品20时,例如,开放便携用包装袋3的扣合件14来扩开第1侧面部12a和第2侧面部12b,自便携用包装袋3的开口部将内部的独立包装体2全部取出,换穿其中一个独立包装体2 的吸收性物品20,并且将使用过的被污染的吸收性物品20收纳于变空了的便携用包装袋3内,利用扣合件14将便携用包装袋3的开口部密封。
如上所述,若将被污染的吸收性物品20封入便携用包装袋3内,则由于来自污物的臭气(异味)不会向外部散出,因此是卫生的,并且不需要在带回家之前介意周围。此外,由于自便携用包装袋3取出的剩余的独立包装体2 的吸收性物品20(新品)仍保持干净,因此能够原封不动地将其收纳、保管在其他适宜的位置(例如袋内)。
但是,也可以仅取出一个独立包装体2来换穿,并将使用过的被污染的吸收性物品20丢弃到厕所等预定的位置。

Claims (13)

1.一种便携用包装体,其包括多个独立包装体以及内置所述多个独立包装体的便携用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独立包装体包括:
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具有吸收芯的吸收体;以及
包装片,其用于包装所述吸收性物品,
所述吸收芯未弯折,
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包括:
底面部;
筒状的侧面部,其自所述底面部的周缘竖立设置;以及
可开闭的扣合件,其设于比所述侧面部的与所述底面部相反一侧的上端部低预定距离的位置,
所述底面部具有使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在直立状态下能够维持自立姿态的底面积,
所述独立包装体以所述独立包装体的厚度方向相对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的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
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在配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的状态下朝向所述扣合件的第1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并朝向所述底面部的第2端部,
位于所述独立包装体内的所述吸收芯的所述扣合件侧的端部自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扣合件侧的所述第1端部向所述底面部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的所述侧面部包括:
具有矩形形状的第1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以及
第1侧缘部和第2侧缘部,该第1侧缘部和该第2侧缘部是由所述第1侧面部的相对的两边与所述第2侧面部的相对的两边接合而形成的,自所述底面部延伸至所述上端部,
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在配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的状态下朝向所述第1侧缘部的第3端部和朝向所述第2侧缘部的第4端部,
所述吸收芯的所述第1侧缘部侧的端部和所述第2侧缘部侧的端部分别自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第3端部和所述第4端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芯的所述底面部侧的端部自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底面部侧的所述第2端部向所述扣合件侧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在层叠且折叠的状态下内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
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具有在展开状态下,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吸收芯的两端部的外侧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第1折痕,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沿所述第1折痕折叠的状态下,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由与所述第1折痕对应的部分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在层叠且折叠的状态下内置于所述便携用包装袋,
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具有在展开的状态下,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吸收芯的两端部的外侧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第2折痕,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沿所述第2折痕折叠的状态下,所述独立包装体的所述第3端部和所述第4端部由与所述第2折痕对应的部分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的所述侧面部具有不与所述包装片内的所述包装片和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直接接触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用包装袋由具有阻气性的片材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香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的压力比标准气压高。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包括阻气层和熔接层,
所述熔接层的厚度比所述阻气层的厚度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用包装袋内在所述阻气层和所述熔接层之间包含印刷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独立包装体具有粘附于所述包装片的引导带,
所述引导带的抓持部朝向与所述扣合件相反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芯与所述吸收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厚度更大或单位面积重量更大。
CN201690001269.4U 2015-10-13 2016-07-20 便携用包装体 Active CN2084535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2334A JP6305385B2 (ja) 2015-10-13 2015-10-13 携帯用包装体
JP2015-202334 2015-10-13
PCT/JP2016/071315 WO2017064895A1 (ja) 2015-10-13 2016-07-20 携帯用包装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3505U true CN208453505U (zh) 2019-02-01

Family

ID=5851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1269.4U Active CN208453505U (zh) 2015-10-13 2016-07-20 便携用包装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05385B2 (zh)
CN (1) CN208453505U (zh)
WO (1) WO20170648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5586A (zh) * 2020-03-31 2022-09-3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收容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16927B1 (en) * 2017-12-01 2024-01-31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bsorbent article
JP7256520B2 (ja) * 2018-02-10 2023-04-12 福岡丸本株式会社 糊付き包装部材及び重ね束体
JP2021160795A (ja) * 2020-03-31 2021-10-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WO2021200656A1 (ja) * 2020-03-31 2021-10-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JP2021160797A (ja) * 2020-03-31 2021-10-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JP7309654B2 (ja) * 2020-03-31 2023-07-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EP4089033A4 (en) * 2020-03-31 2023-08-16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HOLDER
JP7275080B2 (ja) * 2020-06-30 2023-05-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JP7370942B2 (ja) * 2020-07-13 202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群、広告媒体、パッケージ群の陳列方法、及び、什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7457B2 (ja) * 2003-06-17 2008-03-2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携帯用紙おむつ包装体
JP2011006142A (ja) * 2009-05-29 2011-01-13 Kao Corp パンツ型着用物品の包装体
JP5400585B2 (ja) * 2009-11-27 2014-01-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JP5740923B2 (ja) * 2010-11-10 2015-07-0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袋に気体を封入する方法
JP5882094B2 (ja) * 2011-05-19 2016-03-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JP5904841B2 (ja) * 2012-03-30 2016-04-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JP5922969B2 (ja) * 2012-03-30 2016-05-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JP6012249B2 (ja) * 2012-05-08 2016-10-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物品
JP5950702B2 (ja) * 2012-06-11 2016-07-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包装体
WO2014071607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onvenient recloseable protective diaper package
JP2015036208A (ja) * 2013-08-12 2015-02-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体
JP2015127109A (ja) * 2013-12-27 2015-07-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用積層スティック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用スティック並びにレーザー印字体
JP2015174670A (ja) * 2014-03-14 2015-10-0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包装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5586A (zh) * 2020-03-31 2022-09-3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收容体
CN115135586B (zh) * 2020-03-31 2024-04-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收容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05385B2 (ja) 2018-04-04
JP2017074959A (ja) 2017-04-20
WO2017064895A1 (ja)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53505U (zh) 便携用包装体
US11596730B2 (en) Packaging for medical containers
ES2606315T3 (es) Una unidad de envase con propiedades de sellado mejoradas
BR202015025130U2 (pt) Embalagem exterior separável para artigos de cuidado pessoal absorventes.
KR20200035959A (ko) 반-강성 티슈 패키지
JP6339394B2 (ja) 収容体
EP3529163B1 (en) Package having a spout reservoir/retaining feature
TW200925066A (en) Package 043
CN214180801U (zh) 具有吸收性物品的收容物的包装体
CN109803903A (zh) 可重新闭合的包装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042586A (ko) 팩 시트 포장체
TW200930630A (en) Package 044
KR102422597B1 (ko) 착용 물품의 개별 포장체
JP2008239196A (ja) 包装体
CN108135747B (zh) 用于储存吸收性个人护理制品的带紧固式便利包装
JP4067457B2 (ja) 携帯用紙おむつ包装体
JP2019064734A (ja) 化粧用パックシートの包装体
WO2014157325A1 (ja)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JP6080530B2 (ja) パッケージ
JP7275080B2 (ja)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RU2286758C2 (ru) Упаковка для впитывающих изделий
JP2024007232A (ja)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JP3246808U (ja)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EP2704788A1 (en) Stick pack with applicator
AU2005229747B2 (en) Package for absorbent 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