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5377U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5377U
CN208285377U CN201820296717.9U CN201820296717U CN208285377U CN 208285377 U CN208285377 U CN 208285377U CN 201820296717 U CN201820296717 U CN 201820296717U CN 208285377 U CN208285377 U CN 208285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riginal copy
pressing piece
image forming
st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67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山芳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5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5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5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stacked 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60Coupling, adapter or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2Parts to be handled by user
    • B65H2405/121Lock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6Aligning or positioning related to hand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63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原稿按压件、和锁定机构。第一壳体容纳图像形成部。第二壳体具有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原稿支撑面、和图像读取部。第二壳体能够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第一位置和开放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原稿按压件能够在覆盖原稿支撑面的第三位置和开放原稿支撑面的第四位置之间转动。锁定机构具有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固定卡止件和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可动卡止件。在第二壳体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原稿按压件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可动卡止件卡止于固定卡止件。在第二壳体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原稿按压件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可动卡止件解除与所述固定卡止件的卡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这样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上部具备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部。作为其中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在容纳图像形成部的第一壳体的上部,经由片材排出空间而配置有容纳图像读取部的第二壳体,在第二壳体的上部配置原稿按压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以一铰链连接。第二壳体与原稿按压件以另一的铰链连接。第二壳体可从第一壳体向上方打开,原稿按压件可从第二壳体向上方打开。
但是,如果在打开第二壳体的状态下打开原稿按压件,则原稿按压件会向第一壳体后侧倾倒,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重心向后方移动,第一壳体容易向后侧翻倒。特别是,在原稿按压件上配备有ADF(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情况下,如果在打开第二壳体的状态下打开原稿按压件,则包含ADF的原稿按压件的重量更大,因而第一壳体更容易向后侧翻倒。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打开原稿按压件的状态下,具有将第二壳体锁定在第一壳体上的锁定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一般,在连接原稿按压件和第二壳体的铰链中,为容易开闭原稿按压件设有游隙。因此,每次关闭原稿按压件时,原稿按压件不一定能闭合在第二壳体上的相同位置。如果在关闭状态下的原稿按压件的位置每次相对于第二壳体改变铰链中游隙的量,则原稿按压件看上去未固定好而不美观。
在原稿按压件上配备有ADF的情况下,每次关闭原稿按压件时,原稿按压件一侧的ADF的位置也会相对于第二壳体一侧的原稿读取装置而改变铰链中游隙的量。通过每次相对于原稿读取装置改变其位置的ADF来输送原稿时,因该原稿倾斜或歪扭,被原稿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有发生倾斜或歪扭等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定位原稿按压件和第二壳体,通过追加由凸部和凹部构成的定位部,可以使原稿按压件在关闭时的位置不变。但如果在与锁定机构不同的位置设置定位部,则需要增大在第二壳体和原稿按压件中设置定位部的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5214号公报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节省空间、锁定机构动作可靠、并且改善外观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原稿按压件;和锁定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容纳所述图像形成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原稿支撑面;和图像读取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第一位置和开放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原稿按压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原稿按压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而在覆盖所述原稿支撑面的第三位置和开放所述原稿支撑面的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固定卡止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可动卡止件;向所述原稿支撑面的上方突出并与所述可动卡止件联动的解锁部件;和设于所述原稿按压件的解锁部,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卡止件卡止于所述固定卡止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解锁部与所述解锁部件抵接,所述可动卡止件解除与所述固定卡止件的卡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打开原稿按压件的状态下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而不能打开第二壳体,从而防止图像形成装置的翻倒。另一方面,在关闭原稿按压件的状态下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而可以打开第二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位凸部的容纳部容纳解锁部件,定位凸部和解锁部件在外观上一体化,从而可以实现节省空间和改善外观。容纳部还起到防止用户不小心用手或原稿按压解锁部件从而保护解锁部件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因定位凸部和解锁部件配置在相同位置,在关闭原稿按压件时,定位凹部与定位凸部相嵌合的同时,解锁凸部能可靠地按压解锁部件,与解锁部件联动的可动卡止件能可靠地解除与固定卡止件的卡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A~图2C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左侧示意图,图2A表示第二壳体和原稿按压件关闭的状态;图2B表示第二壳体打开的状态;图2C表示原稿按压件打开的状态。
图3是图2A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图2B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图2C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作为可动卡止件的具体例的可动钩的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原稿按压件处于第四位置(图2C的状态)时的定位凸部周围的具体例的图,图7A是其立体图;图7B是其俯视图。
图8是定位凹部周围的具体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在可使用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基准,规定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图2A~图2C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侧示意图,图2A表示第二壳体和原稿按压件关闭的状态;图2B表示第二壳体打开的状态;图2C表示原稿按压件打开的状态。另外,图2A还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原稿按压件4、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下记作ADF)5、以及锁定机构6。
第一壳体2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如图2A所示,在第一壳体2中,容纳有片材盒21、输送机构22、图像形成部23、以及排出机构24。片材盒21容纳片材S。输送机构22从片材盒21输送片材S。图像形成部23在由输送机构22输送过来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排出机构24将从图像形成部23输送来的片材S向第一壳体2外排出。对图像形成部23的结构没有作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电子照相方式、喷墨方式、或热转印方式等结构。
在第一壳体2的上部形成有排出托盘25。排出托盘25的底面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凹下,并以向上方倾斜的方式从后侧向前侧弯曲。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前部与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前部之间,形成有片材取出口26。排出机构24从后侧向前侧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向排出托盘25排出。
第二壳体3的水平投影面积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的水平投影面积大致相同。第二壳体3设置为,位于第一壳体2的上方,并覆盖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通过铰链7连接第二壳体3的后端部与第一壳体2的后端部,铰链7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第二壳体3能够以铰链7为中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如图2A所示,第二壳体3在第一位置覆盖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如图2B所示,第二壳体3在第二位置开放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
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3在倾斜的前上部,具备触摸面板及操作按钮等操作部31。如图2C所示,第二壳体3具有原稿支撑面32和定位凸部33。在第二壳体3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二壳体3的上表面为原稿支撑面32。原稿支撑面32为透明玻璃板。定位凸部33向原稿支撑面32的上方突出。在第二壳体3中,容纳有从原稿支撑面32支撑的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未图示)。
图像读取部包括读取图像的图像传感器和使图像传感器移动的驱动机构。图像传感器可以使用例如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多个光电二极管的传感器阵列。驱动机构由电动机和多个齿轮构成,使图像传感器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图像传感器一边沿由原稿支撑面32支撑的原稿移动一边读取原稿。
原稿按压件4的水平投影面积与第二壳体3的上表面的水平投影面积大致相同。原稿按压件4设置为,位于第二壳体3的上方,并覆盖第二壳体3的上表面。通过铰链8连接原稿按压件4的后端部与第二壳体3的后端部,铰链8具有沿平行于铰链7的转动轴延伸的转动轴。原稿按压件4能够以铰链8为中心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如图2A所示,原稿按压件4在第三位置覆盖原稿支撑面32。如图2C所示,原稿按压件4在第四位置开放原稿支撑面32。
原稿按压件4具有定位凹部41。如图2A所示,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定位凹部41为设于原稿按压件4的下表面且朝向上方凹入的凹部。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定位凹部41与第二壳体3的定位凸部33相嵌合。
也可以使定位凹部4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比定位凸部33更长的槽状,使定位凸部33成为具有与定位凹部4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相同的直径的圆柱状。
在原稿按压件4的上部具备ADF5。ADF5包括原稿供应托盘51和输送机构(未图示)。输送机构输送载置于原稿供应托盘51上的原稿,原稿经过图像传感器的上方而被排出到原稿按压件4的上表面的原稿排出托盘52上。ADF5将多张原稿逐张地自动输送,图像读取部读取各原稿的图像。
如图2A所示,锁定机构6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前部以遍及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以及原稿按压件4的方式而构成。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四位置时,锁定机构6为锁定状态而将第二壳体3固定在第一壳体2上。另一方面,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时解除上述固定。
在如上所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果用户抬起原稿按压件4的前端部而使原稿按压件4从第三位置转动到第四位置,则用户可以在原稿支撑面32上载置原稿。用户通过使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的同时,使第二壳体3位于第一位置,可以在ADF5的原稿供应托盘51上载置原稿,并且使多张原稿被逐张地自动读取。
用户通过将第二壳体3抬起并移动到第二位置,可更容易地接近片材取出口26,这样即使在从排出托盘25排出很小的片材时也能轻易地取出片材。
(锁定机构的详细结构)
图3是图2A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图2B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图2C的局部剖面图。锁定机构6包括固定卡止件61、可动钩62、施力部件63、容纳部64、以及解锁凸部65。
如图3所示,固定卡止件61固定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在第二壳体3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固定卡止件61位于定位凸部33的下方。固定卡止件61为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大致L字形的钩,由棒状基部611和钩部612构成。基部611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钩部612从基部611的上端向前方突出。在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形成有贯通孔35。在第二壳体3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固定卡止件61穿过贯通孔35而位于第二壳体3的内部。
在第二壳体3中,可动钩62配置在定位凸部33和贯通孔35之间。可动钩62相对于第二壳体3可动,且可在上下方向上卡止于固定卡止件61。图6表示可动钩62的立体图。在图6中的各方向以可动钩62位于图5的位置时为基准。
如图6所示,可动钩62为由卡止部621(对应于可动卡止件)、解锁部件622、以及转动轴部623一体成形的部件。卡止部621包括第一基部621A、钩部621B、以及第二基部621C。第一基部621A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部。钩部621B从第一基部621A的下端向后方突出。第二基部621C从第一基部621A的上端向后方延伸后向左方弯曲。
解锁部件622为从第二基部621C的左端向上方延伸的棒状部。转动轴部623为从第一基部621A的上端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并且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二壳体3。可动钩62能够以转动轴部623为中心而在如图6所示的卡止位置和如图3、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在可动钩62位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其卡止部621卡止于固定卡止件61,在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下,解除卡止部621与固定卡止件61的卡止。
施力部件63为向卡止位置对可动钩62施力的部件,本实施例中,施力部件63为扭簧。如图6所示,可动钩62的转动轴部623位于扭簧的线圈部631内。扭簧的下端部632与第一基部621A卡合,扭簧的前端部633固定于第二壳体3。
容纳部64为将圆柱状定位凸部33的后侧切出缺口而形成的空间,通过形成容纳部64而使定位凸部33的后侧向后方敞开。另外,所述空间与第二壳体3的内部空间在上下方向上相连。容纳部64的俯视平面形状可为一边具有缺口而敞开的矩形或半圆形等任意形状。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解锁部件622容纳在容纳部64中,解锁部件622的上端与容纳部64的上端、即定位凸部33的上表面接近。
如图3、图5及图8所示,解锁凸部65设于定位凹部41内。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解锁凸部65与解锁部件622抵接而使解锁部件622移动。图8表示定位凹部41周围的具体例的立体图。在图8中的各方向以原稿按压件4位于图3的位置时为基准。
定位凹部41为具有如下形状的凹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定位凸部33的直径更长、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与定位凸部33的直径相同、深度比定位凸部33的高度更长。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时,定位凸部33的左右端部与定位凹部41嵌合,原稿按压件4相对于第二壳体3在左右方向上定位。
另外,定位凹部41与原稿按压件4的下表面的边界部分为锥形面411。在原稿按压件4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因定位凸部33沿锥形面411引导至定位凹部41,定位凸部33更容易与定位凹部41嵌合。
解锁凸部65为,从定位凹部41的上端面向下方延伸,并从定位凹部41的后端面向前方延伸而突出的凸部。解锁凸部65形成于在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时可嵌入容纳部64的位置,并具有在此时可嵌入容纳部64的大小。另外,解锁凸部65的下端部位于锥形面411的上方。在原稿按压件4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锥形面411与定位凸部33抵接后,因解锁凸部65与解锁部件622抵接,从而解锁凸部65不与定位凸部33发生干涉而与解锁部件622抵接。
在原稿按压件4被打开而位于第四位置时,与定位凸部33相邻的容纳部64容纳解锁部件622。这样,定位凸部33和解锁部件622在外观上一体化,从而可以同时实现节省空间和改善外观。容纳部64容纳解锁部件622,可防止用户用手或原稿按压解锁部件622。
定位凸部33和解锁部件622相邻配置。当用户使原稿按压件4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而将其关闭时,在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41嵌合的同时,解锁凸部65与解锁部件622抵接。此时,如图3所示,可动钩62以转动轴部623为中心逆时针转动,解除卡止部621与固定卡止件61的卡止。
通过将可动钩62的转动轴部623配置成平行于原稿按压件4的转动轴,在关闭原稿按压件4时,解锁凸部65能可靠地按压可动钩62的解锁部件622,使可动钩62能顺利转动。
由于容纳部64向原稿按压件4转动轴所在方向敞开,当原稿按压件4从第四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时,呈现圆弧状轨迹的解锁凸部65不与定位凸部33发生干涉,解锁凸部65能可靠地按压解锁部件622。
在解锁凸部65从解锁部件622离开时,施力部件63使可动钩62从解锁位置向卡止位置移动。
锁定机构6的位置不限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前部。与位于铰链8附近时相比,锁定机构6远离铰链8时,通过定位凸部33与定位凹部41实现的定位精度更高。
(锁定机构的动作)
参照图3至图5对锁定机构6的动作加以说明。如图3所示,在第二壳体3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定位凹部41与定位凸部33嵌合使原稿按压件4定位于第二壳体3。解锁凸部65位于容纳部64内,并与解锁部件622抵接,使可动钩62抵抗施力部件63的施力而转动,从而解除固定卡止件61的钩部612与可动钩62的钩部621B的卡止。此时可动钩62位于解锁位置。
在可动钩62位于解锁位置的图3所示的状态下,如果抬起第二壳体3的前部,则第二壳体3与原稿按压件4同时以铰链7为转动中心向上方转动。第二壳体3转动到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如果从图4所示的状态按下第二壳体3的前部,则第二壳体3与原稿按压件4同时以铰链7为转动中心向下方转动,回到图3所示的状态。
如图5所示,如果从图3所示的状态抬起原稿按压件4的前部,则原稿按压件4以铰链8为中心向上方转动,成为第二壳体3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原稿按压件4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如果原稿按压件4向上方转动,则定位凹部41离开定位凸部33,解锁凸部65离开解锁部件622。可动钩62通过施力部件63的施力而转动,使固定卡止件61的钩部612与可动钩62的钩部621B卡止。此时可动钩62位于卡止位置,锁定机构6成为锁定状态。在图5所示的状态,锁定机构6为锁定状态,即使试图抬起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也不转动。如果从图5所示的状态按下原稿按压件4的前部,则原稿按压件4向下方转动,回到图3所示的状态。
在打开原稿按压件4的状态下,锁定机构6为锁定状态,第二壳体3不转动,因而可以减轻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重心向后方移动、造成图像形成装置1向后侧翻倒的危险。特别是在原稿按压件4具备ADF5因而原稿按压件4的重量更大时,具备锁定机构6能更有效地减轻图像形成装置1翻倒的危险。在关闭原稿按压件4的状态下,锁定机构6为解锁状态,而可以打开第二壳体3。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具备ADF5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变形例中,也可以不具备ADF5。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具备施力部件63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施力部件63并非是必须的。例如,在变形例中,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如果对可动钩62的重心位置进行设计而使得可动钩62能够以自身重量旋转到卡止位置,则不需要施力部件63。
在变形例中,卡止部621和解锁部件622可为相互联动的不同部件。此时,解锁部件622的下端部与卡止部621的第二基部621C的左端部的上表面相抵接。解锁凸部65按下解锁部件622,与解锁部件622联动的卡止部621的第二基部621C也被按下,从而使卡止部621以转动轴部623为中心转动。另一方面,卡止部621通过施力部件63的施力转动,从而经由第二基部621C而抬起解锁部件622。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锁部是设于定位凹部内的解锁凸部,但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并非是必须的。例如在变形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由原稿按压件的下表面自身构成解锁部,解锁部件从第二壳体的开口部向上方突出,当关闭原稿按压件时,原稿按压件的下表面将解锁部件压下,从而解除可动卡止件与固定卡止件的卡止。
总结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卡止部621设置于第二壳体3,可在上下方向上卡止于固定卡止件61。卡止部621以例如与原稿按压件4的转动轴8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解锁部件622与卡止部621联动即可。解锁部件622的一部分容纳在容纳部64中。解锁部件622与卡止部621也可由不同部件构成,通过配置成两者相互接触,使解锁部件622与卡止部621联动。
根据以上公开的结构,在打开原稿按压件4的状态下,因锁定机构6处于锁定状态而将第二壳体3保持成无法打开的状态,由此可防止图像形成装置1的翻倒。在关闭原稿按压件4的状态下,锁定机构6处于解锁状态而允许第二壳体3被打开。定位凸部33的容纳部64容纳解锁部件622,可使定位凸部33和解锁部件622在外观上一体化,从而同时实现节省空间和改善外观。容纳部64还有防止用户用手或原稿按压解锁部件622的作用。在关闭原稿按压件4时,在定位凹部41与定位凸部33相嵌合的同时,解锁凸部65能可靠地按压解锁部件622,与解锁部件622联动的卡止部621能可靠地解除与固定卡止件61的卡止。
另外,因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按压件的重量较大。因此,锁定机构6能更有效地防止图像形成装置1的翻倒。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因卡止部621的转动轴配置成平行于原稿按压件4的转动轴,因此,在关闭原稿按压件4时,解锁凸部65能可靠地按压解锁部件622,使卡止部621能顺利转动。
另外,因卡止部621和解锁部件622为同一部件,可削减部件数量。
另外,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有的施力部件63,在解锁凸部65从解锁部件622离开时,使卡止部621从解锁位置向卡止位置移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定位凸部3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即在原稿按压件4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定位凹部4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因此,原稿按压件4相对于第二壳体3、定位在原稿按压件4的转动轴方向上。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定位凸部33为圆柱状,容纳部64具有向原稿按压件4的转动轴敞开的缺口。
由于容纳部64向原稿按压件4的转动轴敞开,在关闭原稿按压件4时,解锁凸部65不与定位凸部33发生干涉,解锁凸部65能够容易地与解锁部件622接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在不脱离其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原稿按压件;和锁定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容纳所述图像形成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
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的原稿支撑面;和
图像读取部,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第一位置和开放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上表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其中,所述原稿按压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原稿按压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而在覆盖所述原稿支撑面的第三位置和开放所述原稿支撑面的第四位置之间转动;
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
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固定卡止件;
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可动卡止件;
向所述原稿支撑面的上方突出并与所述可动卡止件联动的解锁部件;和
设于所述原稿按压件的解锁部,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卡止件卡止于所述固定卡止件;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解锁部与所述解锁部件抵接,所述可动卡止件解除与所述固定卡止件的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向所述原稿支撑面的上方突出的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解锁部件的容纳部,
其中,所述原稿按压件具有定位凹部,在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原稿按压件的所述定位凹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定位凸部相嵌合,所述解锁部是设于所述定位凹部内的解锁凸部,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解锁部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可动卡止件卡止于所述固定卡止件,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凹部与所述定位凸部嵌合,所述解锁凸部与所述解锁部件抵接,所述可动卡止件解除与所述固定卡止件的卡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可动卡止件能够以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转动轴部为中心而在卡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卡止件处于一端与所述固定卡止件卡止的所述卡止位置,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解锁部与所述解锁部件抵接并按压所述解锁部件,从而所述可动卡止件的另一端由所述解锁部件带动而绕所述转动轴部转动,由此,所述可动卡止件转动到所述一端与所述固定卡止件的卡止解除的所述解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原稿按压件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可动卡止件以与所述转动轴相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可动卡止件与所述解锁部件为一体成形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可动卡止件施力的施力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可动卡止件施力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卡止件卡止于所述固定卡止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由所述可动卡止件与所述解锁部件一体成形的部件具有如下的重心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原稿按压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状态下,该部件能够以自身重量旋转到所述可动卡止件与所述固定卡止件卡止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定位凸部和所述定位凹部构成为,所述定位凸部的与所述定位凹部嵌合的部位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定位凹部的与所述定位凸部嵌合的部位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定位凸部为圆柱状,并且所述容纳部具有向所述转动轴侧敞开的缺口。
CN201820296717.9U 2017-03-08 2018-03-02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082853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4154 2017-03-08
JP2017044154A JP6841094B2 (ja) 2017-03-08 2017-03-0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5377U true CN208285377U (zh) 2018-12-25

Family

ID=63446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6717.9U Active CN208285377U (zh) 2017-03-08 2018-03-0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7896B2 (zh)
JP (1) JP6841094B2 (zh)
CN (1) CN20828537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2619B2 (ja) * 2017-12-06 2021-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9200252A (ja) * 2018-05-15 2019-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207B2 (ja) * 2019-04-01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0400A (ja) 1996-01-17 1997-07-31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84983A (ja) 1997-09-12 1999-03-30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42457A (ja) 2001-07-31 2003-02-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US8237995B2 (en) * 2006-02-22 2012-08-07 Oki Data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JP2008053883A (ja) * 2006-08-23 2008-03-0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4577295B2 (ja) * 2006-10-25 2010-11-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KR101155666B1 (ko) * 2007-06-15 2012-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기기
JP2009092828A (ja) 2007-10-05 2009-04-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3538B2 (ja) * 2009-09-28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N102209166B (zh) 2010-03-31 2014-04-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TWI527510B (zh) * 2012-11-15 2016-03-21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事務機
JP6119977B2 (ja) * 2013-03-26 2017-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899157B2 (ja) 2013-05-31 2016-04-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065946B2 (en) 2013-05-31 2015-06-2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46890A (ja) 2018-09-20
US10427896B2 (en) 2019-10-01
JP6841094B2 (ja) 2021-03-10
US20180257883A1 (en)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85377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35971B (zh) 具有图像读取单元的多功能装置
CN101437432B (zh) 具有用于饮料桶接纳件的打开/关闭机构的饮料形成装置
JP5852290B2 (ja) ヘッドレスト移動装置
CN100423967C (zh) 车辆用容器保持装置
JP5721657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US6435633B2 (en) Article holder with lift mechanism
CN104717853B (zh) 具可掀式盖体的组合件及其可移动的转轴模块
CN105438861B (zh) 片状物传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US20110154993A1 (en) Automatic machine for producing beverages
CN111823991B (zh) 旋转式托架装置
KR101735878B1 (ko) 정제 카세터
CN102753050A (zh) 安全带锁扣装置
JP2021167192A (ja) 飲料容器保持装置
EP1986166B1 (en) Article dispens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vending machine
JP2001039458A5 (zh)
CN110871729B (zh) 汽车用杯架
TW201309935A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KR20170102939A (ko) 음료 용기 보유 장치
JP4016809B2 (ja) カップホルダー構造
US20130126658A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JP4923653B2 (ja) カップ式自動販売機
KR102261428B1 (ko) 차량용 컵홀더
JPH08238985A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のリッド構造
JP4796672B2 (ja) 粉粒体の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