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48817U -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 Google Patents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48817U
CN208148817U CN201820301024.4U CN201820301024U CN208148817U CN 208148817 U CN208148817 U CN 208148817U CN 201820301024 U CN201820301024 U CN 201820301024U CN 208148817 U CN208148817 U CN 208148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quid
printer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n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10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岛巧
尾关洋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48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4881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安装机构的技术。容器具备:主体,其具有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下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两个侧面;液体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液体供给口,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与打印机的液体导入部连接而供给被容纳于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容器侧电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从端子部受到作用力,并与打印机的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以及锁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限制处于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的移动。

Description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以下也简称为“打印机”。)中存在从所安装的容器接收作为液体的墨水的供给的喷墨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安装有容器时,确立与容器之间的墨水的供给路径、电通信路径(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3等)。
通常为了维持安装有容器时的连接状态,在打印机设置有固定容器的固定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相当于容器的墨罐在被施力部件沿着从墨罐容纳部推出的方向施力了的状态下,被棘轮部件卡止,从而被固定于墨罐容纳部。在专利文献2、3中,容器在被施力部件沿着从容器安装部推出的方向施力的状态下,使利用弹簧的力旋转的装置侧卡合结构卡合于容器的底面上设置的凹槽部,从而容器被固定于容器安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64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964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2401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将容器与打印机之间的供墨路径的连接状态、电连接状态保持良好,期望容器被更可靠地固定于打印机。然而,若如专利文献1~3那样将容器的固定结构设置于使用者看不到的位置,则存在使用者难以对容器是否被正常地安装、固定进行把握的可能性。另外,在容器倾斜了的状态下插入打印机等而容器被固定连接了时,也存在使用者难以接近固定结构、其维护变得困难的可能性。容器的固定结构越是复杂化,这样的问题就越显著。此外,还对容器提出了相对于打印机的拆装操作能变得更容易的结构的要求。
这样,针对用于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安装的机构,依然存在改良的余地。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喷墨打印机,也是供容器安装的各种类型的打印机共通的问题。另外,并不限于这样的打印机,也是供容器安装、向打印机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单元共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成的,能够通过设置成以下的方式而实现。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容器。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时,该方式的容器向所述+Y方向插入打印机,并从所述-Y方向侧与液体导入部和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该打印机具备:所述液体导入部,其沿着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其具有被向所述-Y方向施力的端子部。所述容器具备:主体,其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打印机的安装状态下具有:前表面,其朝向所述+Y方向;后表面,其在所述Y方向上与所述前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Y方向;下表面,其朝向所述+Z方向;上表面,其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下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Z方向;以及两个侧面,其在所述X方向上相对;液体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液体供给口,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而供给被容纳于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容器侧电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端子部受到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并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以及锁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限制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打印机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容器侧电连接部被从端子部向-Y方向施力而与装置侧电连接部紧密地连接,因此,容器侧电连接部与装置侧电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变得良好。另外,通过锁定机构,以克服从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式而限制容器的移动,因此,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连接状态被维持在紧密的状态。此外,该锁定机构设置于使用者易于接近的容器的后表面,因此,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拆装被容易化。
[2]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打印机具备:装置侧固定结构,其对固定对象施加所述-Z方向的作用力而进行固定,该固定对象从所述打印机的外部插入对所述容器进行容纳的容器容纳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所述固定对象施加朝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所述容器构成为,所述主体不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施力部件分别受到作用力就被安装于所述打印机。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在向容器容纳部插入之际,容器作为固定对象从装置侧固定结构、施力部件受到多余的作用力的情况被抑制,因此,使用者能够以更小的力使容器安装于打印机。因而,容器的安装操作被容易化。
[3]在上述方式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构成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前表面位于比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施力部件靠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施力部件与容器的主体接触的情况被抑制。因而,在容器相对于打印机安装之际,容器从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施力部件受到施力的情况被进一步抑制。
[4]在上述方式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前表面向所述+Y方向侧突出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能够使液体供给口和容器侧电连接部比主体先到达作为其连接对象的液体导入部和装置侧电连接部的位置。因此,在容器安装之际,液体导入部和装置侧电连接部误与容器的主体接触而导致液体导入部和装置侧电连接部劣化的情况被抑制。此外,在打印机具备上述的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施力部件的情况下,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实现避免与它们接触且时能够与打印机连接的容器。
[5]在上述方式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Y方向侧和所述+Z方向侧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的所述端子部接触,并从所述端子部受到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和向所述+Z方向的作用力。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容器侧电连接部相对于打印机侧的装置侧电连接部的连接状态变得更良好。
[6]在上述方式的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后表面设置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使用者利用把持部易于取回容器,因此,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拆装操作被容易化。
[7]在上述方式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容纳部由容纳于所述主体中的袋状部件构成,该袋状部件具有挠性。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可以抑制液体从容器泄漏、蒸发等,从而容器中的液体的保存性被提高。
[8]在上述方式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容纳部由构成所述主体的箱体的内部空间构成。
根据该方式的容器,能够使容器中的液体的容纳量增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向打印机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单元。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所述打印机在内部设置有容器容纳部。所述打印机具备:液体导入部,其沿着所述Y方向延伸;装置侧电连接部,其具有被向所述-Y方向施力的端子部;装置侧固定结构,其对固定对象施加所述-Z方向的作用力而进行固定,该固定对象从所述打印机的外部插入所述容器容纳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所述固定对象施加朝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具备:容器,其向所述+Y方向插入所述容器容纳部,并从所述-Y方向侧与所述液体导入部和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锁定部,其限制处于安装到所述打印机的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打印机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所述容器具备:主体,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具有:前表面,其朝向所述+Y方向;后表面,其在所述Y方向上与所述前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Y方向;下表面,其朝向所述+Z方向;上表面,其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下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Z方向;以及两个侧面,其在所述X方向上相对;液体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液体供给口,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而供给被容纳于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以及容器侧电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端子部受到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并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所述容器构成为,所述主体不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施力部件分别受到作用力就被安装于所述打印机。所述锁定部设置于比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的所述后表面靠-Y方向侧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容器侧电连接部被从端子部向-Y方向施力而与装置侧电连接部紧密地连接,因此,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电连接状态变得良好。另外,通过锁定部,以克服从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式而限制容器的移动,因此,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紧密的连接状态被维持。此外,该锁定部设置于使用者易于接近的容器的后表面侧,因此,容器相对于液体供给单元的拆装被容易化。在该液体供给单元中,在向容器容纳部插入之际,容器作为固定对象从装置侧固定结构、施力部件受到多余的作用力的情况被抑制,因此,使用者能够以更小的力使容器安装于打印机。因而,容器相对于液体供给单元的安装操作被容易化。
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方式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不全部是必须的,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针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其变更、删除、与新的其他构成要素之间的替换、限定内容的局部删除。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也能够将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的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独立的一方式。
本实用新型也能够以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打印机、液体供给单元中的容器的拆装方法和拆装结构等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的外观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容器容纳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是抽取液体接纳部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抽取液体接纳部所具备的连接接纳部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容器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容器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容器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液体导出部和容器侧电连接部的连接状态的概略图。
图10A是表示处于解除状态时的锁定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锁定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安装状态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结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标号说明]
10:打印机;10B:打印机;10D:打印机;11:外壳;12:前表面部;13:操作部;13b:操作按钮;13i:显示部;14:介质排出口;15:介质接收部;16:介质容纳口;17:介质容纳部;18:覆盖部件;20:控制部;30:喷射执行部;31:打印头部;32:管;32r:弯曲部位;33:喷嘴;34:托架;35:介质输送部;36:输送辊;40:液体接纳部;42:供给配管;43:连接部;45:变动压力产生部;46:压力传递配管;50:连接接纳部;50a:第一连接接纳部;50b:第二连接接纳部;51:液体导入部;51o:液体导入口;52:装置侧电连接部;52t:端子部;54:装置侧固定结构;54p:突起部;54t:前端部;56:液体接收部;57:施力部件;57e:弹性部件;57p:通孔;60:容器容纳部;62:开口部件;63:通孔;65:低壁部;66:凹部;68:锁定部;70:液体供给单元;70B:液体供给单元;70D:液体供给单元;100:容器;100B:容器;100C:容器;100a:第一容器;100b:第二容器;101:主体;102:前表面;103:后表面;104:下表面;105:上表面;106:第一侧面;107:第二侧面;108:后表面壁部;110:液体容纳部;110C:液体容纳部;111:第一片状部件;112:第二片状部件;113:外周端部;115:托盘;116:盖部件;120:液体导出部;121:液体供给口;123:膜部件;130:容器侧电连接部;131:凹部(基板配置部);131s:倾斜面;132:基板;133:电极板;135:底面;136:侧壁部;140:锁定机构;141:操作部;142:卡合部;143:连结部;150:把持部;LA:配置区域;LQ:液体;MP:介质;RX:旋转轴;SP: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图5,对供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图6、图8)安装的打印机10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且,参照图6~图8,对容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9、图10A、图10B,对容器100相对于打印机10的安装机构进行说明。
A1.打印机的结构:
[打印机的外观结构]
图1是表示打印机10的外观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中,图示有表示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的箭头X、Y、Z。此外,箭头X、Y、Z在本说明书中所参照的其他各图中也以与图1相对应的方式被适当地图示。
箭头X、Y、Z所示的方向与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的打印机10的配置姿态相对应。打印机10的通常的使用状态是指打印机10配置于水平面而使用时的状态。以下,将箭头X、Y、Z所表示的方向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各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将另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针对Y、Z方向,也同样地,将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和“+Z方向”,将另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和“-Z方向”。
针对X、Y、Z方向,以Z方向、Y方向、X方向的顺序进行说明。Z方向表示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Z方向是重力方向,-Z方向是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Z方向与打印机1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一致。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打印机10,在称为“上”或者“下”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指以箭头Z的方向为基准的上下方向,“上”是指-Z方向,“下”是指+Z方向。Y方向表示与打印机10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从打印机10的前表面侧朝向背面侧的方向,相反地,-Y方向是从打印机10的背面侧朝向前面侧的方向。X方向表示与打印机1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X方向与在正对着打印机10的前表面时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一致,相反地,-X方向与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一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容器100的说明中的X、Y、Z方向均以被恰当地安装到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的打印机10的安装状态下的姿态为基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是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将作为液体的墨水朝向介质喷出而在该介质上记录墨水点而形成图像。所述的介质是例如印刷用纸。打印机10具备作为构成打印机10的外部的树脂制的空心箱体的外壳11。外壳1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外壳11具有前表面部12,该前表面部12朝向-Y方向侧,并假定使用者对打印机10进行操作时正对该前表面部。在前表面部12设置有操作部13、介质排出口14、介质接收部15、介质容纳口16、介质容纳部17、以及覆盖部件18。
操作部13具有:显示部13i,其显示针对使用者的信息;多个操作按钮13b,其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介质排出口14是从打印机10的内部送出的介质的出口。介质排出口14沿着X方向形成为宽度较宽的狭缝状的开口部,向-Y方向开口。介质接收部15在介质排出口14的下侧向-Y方向呈檐形伸出,接住从介质排出口14排出的介质。
介质容纳口16是用于使用者向打印机10补充介质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容纳口16在介质接收部15的下方朝-Y方向开口,具有宽度沿着X方向较宽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形状。介质容纳部17是容纳介质的存放的托盘状的部件。介质容纳部17在其前表面经由介质容纳口16从打印机10的外部能够看见的状态下容纳于打印机10。使用者将介质容纳于经由介质容纳口16从打印机10向-Y方向拉出的介质容纳部17中,然后从介质容纳口16将介质容纳部17装填于打印机10,从而能够向打印机10补充介质。
覆盖部件18是构成打印机10的外壳11的一部分的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18具有宽度沿着X方向较宽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并配置于介质容纳口16之下。覆盖部件18通过相对于外壳11以下端部侧的旋转轴(省略图示)为中心旋转而进行开闭。覆盖部件18将容纳容器100的容器容纳部60包覆而进行保护。在图1中,容器容纳部60被覆盖部件18覆盖而看不见,因此,以虚线将标号标注于容器容纳部60的位置。在将容器100(图6、图8)向容器容纳部60容纳时,成为覆盖部件18被打开了的状态。
[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以下将依次参照图2~图5而对打印机10的内部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图2是将外壳11和覆盖部件18去除而向+Y方向观察打印机10时的概略图。在图2中,抽取打印机10的主要构成要素中的、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介质输送部35、液体接纳部40、容器容纳部60而进行图示。另外,在图2中图示了在容器容纳部60安装有多个容器100的状态。图3是表示容器容纳部60的结构的概略图,是将外壳11和覆盖部件18去除而向+Z方向观察打印机10时的概略图。在图3中,省略了在图2中图示的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以及介质输送部35的图示。在图3中,以单点划线图示有作为多个容器100被正常地安装时的配置位置的配置区域LA。
打印机10具备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介质输送部35、液体接纳部40以及容器容纳部60(图2)。在打印机10中,液体经由液体接纳部40的供给配管42从容纳于容器容纳部60中的容器100向喷射执行部30供给。然后,喷射执行部30将液体向着介质输送部35从介质容纳部17送出并输送的介质MP上喷出,从而在介质MP上形成印刷图像。依次对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介质输送部35、液体接纳部40和容器容纳部60进行说明。
[控制部]
控制部20对打印机10中的各构成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部2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该微型计算机至少具备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控制部20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将各种程序向主存储装置读入并执行,从而发挥各种功能。关于控制部20的功能将依次进行说明。
[喷射执行部]
喷射执行部30具备打印头部31和多个管32(图2)。打印头部31经由多个管32从液体接纳部40接收液体的供给。随后论述来自液体接纳部40的液体的供给机构。打印头部31具备容纳从液体接纳部40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室(省略图示)。在该液体室的底面设置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喷嘴33。打印头部31在控制部20的控制下利用例如由压电元件对墨水施加压力等公知的方法而使液体室的液体从喷嘴33喷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头部31搭载于托架34,且构成为在控制部20的控制下沿着X方向直线状进行往复移动。在图2中图示有表示打印头部31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的双箭头PS。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的主扫描方向与X方向一致。喷射执行部30作为用于使打印头部31移动的驱动机构,具备:引导轴,其用于供托架34移动;马达,其产生驱动力;以及带轮,其传递该驱动力。此外,省略对它们的图示和详细的说明。
连接于打印头部31的多个管32具有挠性。多个管32沿着Y方向并列地排列。多个管32从连接部43起沿着打印头部31的扫描路径向+X方向呈大致直线状配置,并朝向上方弯曲而向-X方向折回并与打印头部31连接,该连接部43是与随后论述的作为与液体接纳部40的供给配管42之间的连接部位。多个管32的弯曲部位32r随着打印头部31的移动而沿着X方向进行位置变化。由此,打印头部31的主扫描被多个管32阻碍的情况被抑制,使打印头部31的移动动作顺畅化。
[介质输送部]
介质输送部35在控制部20的控制下输送作为处理对象的介质MP(图2)。介质输送部35具备在打印头部31的下方沿着X方向架设的输送辊36。在输送辊36的下方配置有上述介质容纳部17。介质输送部35具备从介质容纳部17向输送辊36的外周侧面上将介质MP不断地逐张排出的排出机构(省略图示)。介质输送部35利用驱动马达(省略图示)使输送辊36旋转,并利用其旋转驱动力,使介质MP在打印头部31的下方向-Y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的副扫描方向与-Y方向一致。通过了打印头部31的下方区域的介质MP经由介质排出口14(图1)向打印机10的外部排出。
在执行打印机10的印刷处理时,控制部20利用介质输送部35将介质MP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输送。并且,在输送辊36的上方,使打印头部31沿着输送辊36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从打印头部31使墨水滴在基于印刷数据决定的时间朝向介质MP的印刷面喷出。由此,在介质MP上,在基于印刷数据决定的位置记录墨水点,并形成基于印刷数据的图像。
[液体接纳部]
以下将在参照图2和图3的同时参照图4,对液体接纳部40进行说明。图4是抽取液体接纳部40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液体接纳部40除了具备上述的多个供给配管42和连接部43之外,还具备多个连接接纳部50、变动压力产生部45以及压力传递配管46(图3、图4)。首先,对多个连接接纳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接着,对供给配管42和连接部43进行说明。并且,对构成液体的吸引/送出机构的变动压力产生部45和压力传递配管46进行说明。
[连接接纳部]
液体接纳部40借助多个连接接纳部50与容纳于容器容纳部60的多个容器100(图2)分别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如下所述那样,安装有与各色墨水对应的四个容器10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接纳部40以与四个容器100分别相对应的方式具备四个连接接纳部50(图3、图4)。
多个容器100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容量较小的第一容器100a;能够容纳液体的容量较大的第二容器100b(图2)。多个连接接纳部50包括与第一容器100a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与第二容器100b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接纳部50b(图3、图4)。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安装有三个第一容器100a和一个第二容器100b。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接纳部40具备三个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一个第二连接接纳部50b。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无需特别区分第一容器100a和第二容器100b,就统称为“容器100”。对于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第二连接接纳部50b,也同样地只要无需特别区分,就统称为“连接接纳部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第二连接接纳部50b关于用于与容器100之间的连接的结构,几乎没有结构上的实质的不同。
多个连接接纳部50设置于容器容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图3)。在打印机10的背面侧的最里侧的位置的最下层中,各连接接纳部50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各连接接纳部50接纳所对应的容器100的来自-Y方向侧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第一连接接纳部50a从右侧起以大致等间隔三个并列地设置,第二连接接纳部50b设置于最左侧。
以下将参照图5对各连接接纳部5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抽取多个连接接纳部50中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一部分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以下说明通用于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第二连接接纳部50b。连接接纳部50构成为液体导入部51、装置侧电连接部52、装置侧固定结构54以及施力部件57一体化而成的一个部件。
液体从容器100向液体导入部51流入。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入部51在X方向上的连接接纳部50的大致中央向-Y方向突出。液体导入部51由管状的部件构成,该管状的部件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液体导入部51的-Y方向侧的前端部设置有供液体流入的液体导入口51o。液体导入部51通过该前端部的液体导入口51o插入容器100的液体供给口(随后论述)而与容器100连接。
液体导入部51的+Y方向侧的后端部与设置于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泵室(省略图示)连通。流入到液体导入部51的液体向泵室流入。此外,在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抑制流入到泵室的液体再次向液体导入部51倒流的单向阀结构(省略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接纳部50中,在液体导入部51之下设置有液体接收部56。液体接收部56沿着液体导入部51向-Y方向延伸出。液体接收部56作为接住从液体导入部51与容器100之间的连接部位泄漏出的液体的托盘发挥功能。液体接收部56也可以省略。
装置侧电连接部52是与容器100电连接的连接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侧电连接部52以其表面的法线矢量具有-Y方向的矢量分量和+Z方向的矢量分量的方式朝向斜下方地配置。装置侧电连接部52向-Y方向和+Z方向与容器100的容器侧电连接部接触(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装置侧电连接部52具有沿着X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部52t。各端子部52t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表面突出,与容器100的容器侧电连接部(随后论述)接触而被电连接。各端子部52t被板簧等弹性部件(省略图示)向-Y方向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端子部52t除了被向-Y方向施力之外,也被向+Z方向施力。装置侧电连接部52通过各端子部52t而向-Y方向和+Z方向对容器100的容器侧电连接部施加作用力。
装置侧电连接部52经由配线(省略图示)与控制部20(图2)连接。配线由例如挠性扁平电缆构成。通过装置侧电连接部52和容器侧电连接部电连接,控制部20与容器100之间交换电信号。由此,控制部20取得与容纳于容器100的液体有关的信息。“与液体有关的信息”包括例如墨水的颜色、墨水的种类、表示容器100中的液体的容纳量的参数等。另外,控制部20通过与容器100之间的电信号的交换而对容器100的连接状态进行电检测。
装置侧固定结构54在具备有被卡合部的容器插入容器容纳部60时,将该容器作为固定对象而施加-Z方向的作用力而将该容器固定。不过,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与作为该固定对象的容器相调换而被安装于打印机10,不具有被卡合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构成为,不从装置侧固定结构54受到作用力,就能够安装于打印机10(详细情况随后论述)。在本说明书中,将针对作为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固定对象的容器的说明予以省略。
装置侧固定结构54朝向-Y方向侧延伸出,以进入作为上述固定对象的容器的下侧。装置侧固定结构54构成为臂状的部件部。装置侧固定结构54位于比液体导入部51靠-X方向侧的位置,并位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下方。
装置侧固定结构54被配置于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弹性部件(省略图示)向-Z方向施力。当-Y方向侧的前端部54t在Z方向上受到外力时,装置侧固定结构54以+Y方向侧的后端部为支点而如箭头EZ所示那样沿着Z方向弹性地旋转。另外,当前端部54t在X方向上受到外力时,装置侧固定结构54以+Y方向侧的后端部为支点而如箭头EX所示那样沿着X方向弹性地旋转。
在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前端部54t设置有突起部54p。突起部54p在前端部54t的中央向-Z方向突出。突起部54p在成为固定对象的容器安装到容器容纳部60时与设置于该容器的下表面的被卡合部接触,从而施加朝向-Z方向的作用力并进行卡合。利用突起部54p的卡合,成为固定对象的容器的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本说明书中,装置侧固定结构54相对于作为固定对象的容器的被卡合部的卡合机理的说明省略。
施力部件57设置于液体导入部51和液体接收部56的+Y方向侧的后端部。为了提高作为上述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固定对象的容器的固定性,施力部件57向-Y方向与该容器接触而施加朝向-Y方向的作用力。不过,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构成为,不从施力部件57受到作用力,就被安装于打印机10。
施力部件57是具有供液体导入部51插入并穿过的通孔57p的树脂部件。施力部件57安装成,能够沿着Y方向移动。在施力部件57的背面侧,作为弹性部件57e的螺旋弹簧以包围液体导入部5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对施力部件57施加-Y方向的作用力。由此,施力部件57在被向+Y方向按压了时如箭头SD所示那样沿着Y方向弹性地移动。
[供给配管和连接部]
多个供给配管42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管部件构成(图4)。各供给配管42逐个地分别与设置于各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上述的泵室(省略图示)连接。各供给配管42从连接接纳部50起,穿过对容器100进行容纳的区域的上方而汇集到-X方向侧的端部之后,朝着-Y方向并列地引绕(图3、图4)。并且,在打印机10的前方侧的端部向-Z方向引绕而与设置于比介质输送部35高的位置处的连接部43连接(图2、图4)。如上述那样,各供给配管42经由连接部43与喷射执行部30的多个管32中的对应的一根连接。
[液体接纳部中的液体的吸引/送出机构]
变动压力产生部45是使用于液体的吸引/送出的压力变动产生的产生源,由例如泵构成(图2、图3)。变动压力产生部45在靠近打印机10的前表面部12的位置处设置于比容器容纳部60靠上方的位置。变动压力产生部45位于第二容器100b的安装位置之上。压力传递配管46与变动压力产生部45连接,传递变动压力产生部45所产生的压力变动。压力传递配管46与设置于各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压力室(省略图示)连接。
各连接接纳部50的压力室隔着挠性膜与供液体从容器100流入的上述的泵室相邻。因此,在变动压力产生部45使压力室的压力降低了时,挠性膜向压力室侧挠曲,泵室的容积增加而容器100的液体经由液体导入部51向泵室吸引。另一方面,在变动压力产生部45使压力室的压力上升了时,挠性膜向泵室侧挠曲,泵室的容积减小而将流入到泵室的液体向供给配管42挤出。这样,在液体接纳部40中,变动压力产生部45通过反复使压力室中的压力的上升和下降,从而实现来自容器100的液体的吸入以及液体向喷射执行部30的供给。
[容器容纳部/液体供给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容器容纳部60设置于最下层(图1~图3)。多个容器100向+Y方向插入容器容纳部60(图2、图3)。在容器容纳部60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对容器100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沿着Y方向的轨道、沿着Y方向旋转的辊(省略图示)。多个容器100在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状态下容纳于容器容纳部60。在打印机10中,容器容纳部60和多个容器100构成了经由液体接纳部40向喷射执行部30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单元70。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容纳部60中,第二容器100b被容纳于+X方向侧的端部,三个第一容器100a被容纳于其-X方向侧(图2)。在各容器100的配置区域LA的+Y方向侧各设置有一个对应的连接接纳部50(图3)。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100中分别容纳有不同颜色的墨水。容纳于各容器100的颜色墨水的组合不会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例如,在三个第一容器100a分别容纳青色、品红色、黄色,在第二容器100b容纳消耗量估计最多的黑色。此外,容器10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容纳相同的颜色墨水。容器100相对于打印机10的拆装的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在容器容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开口部件62(图2)。开口部件62是具有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板状部件,设置有作为供容器100插入的插入口的多个通孔63。开口部件62在其厚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其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状态下被固定地设置。各通孔63具有与沿着Y方向观察所插入的对应的容器100时的外周轮廓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形状。容器100相对于打印机10的插入/拉出被开口部件62引导。另外,可以抑制使用者将第一容器100a和第二容器100b插入错误的位置的情况。开口部件62也可以被省略。
在容器容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在比开口部件62靠+Y方向侧的位置,在X方向上形成有低壁部65(图3)。低壁部65位于比处于安装到容器容纳部60的安装状态的容器100低的位置。另外,低壁部65位于比处于安装状态的容器100的后表面(随后论述)靠-Y方向侧的位置。在低壁部65的+Y方向侧形成有向+Z方向凹陷的凹部66。该凹部66作为供容器100的锁定机构140(图2)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而发挥功能(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容器的结构]
以下将参照图6和图7,对第一容器100a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参照图8,对第二容器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容器]
图6是表示第一容器100a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沿图6所示的7-7线剖切时的第一容器100a的概略截面图。第一容器100a具有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101。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01是构成为在内部容纳液体容纳部110(图7)的空心的箱体的壳体。主体101由例如聚丙烯等树脂部件制作。第一容器100a具有主体101,从而耐冲击性被提高。
主体101具有前表面102、后表面103、下表面104、上表面105、以及两个侧面106、107。前表面102位于第一容器100a的安装方向(+Y方向)上的前端侧,在安装到打印机10的安装状态下朝向+Y方向(图6、图7)。后表面103位于第一容器100a的安装方向上的后端侧。后表面103在Y方向上位于与前表面102相对的位置,朝向-Y方向(图6、图7)。
下表面104与前表面102和后表面103相交,并朝向+Z方向(图6、图7)。上表面105与前表面102和后表面103相交,在Z方向上位于与下表面104相对的位置,朝向-Z方向(图6、图7)。
第一侧面106与前表面102、后表面103、下表面104以及上表面105相交,并朝向+X方向(图6)。在与后表面103正对时,第一侧面106位于左侧。第二侧面107在X方向上位于与第一侧面106相对的位置(图6)。第二侧面107与前表面102、后表面103、下表面104以及上表面105相交,并朝向-X方向。在与后表面103正对时,第二侧面107位于右侧。
主体101的各面102~107无需是平面,既可以整体弯曲,也可以形成有凹部、凸部、通孔等。上述的各面102~107所朝向的方向是指在整体上观察各面102~107时实质上特定的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两个面“相交”是指两个面相互地实际上相交的状态、一个面的延长面与另一个面部相交的状态、两个面的延长面彼此相交的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因而,例如,在彼此相交的两个面之间,在该两个面相交的角部处,可以存在有构成曲面、斜面的倒角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01的Z方向上的宽度比X方向上的宽度和Y方向上的宽度小。该“宽度”是指在各方向上位于主体101的最外侧的部位彼此之间的该方向上的距离。第一容器100a具有厚度较薄的平板的形状,从而安装到打印机10时的配置姿态的稳定性被提高。
如上述那样,在主体101的内部空间SP容纳有上述液体容纳部110(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110由具有挠性的袋状部件构成。液体容纳部110是通过将两张片状部件111、112沿着Z方向重叠并将它们的外周端部113熔接而制作的,该片状部件111、112具有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周轮廓。第一片状部件111配置于-Z方向侧,第二片状部件112配置于+Z方向侧。各片状部件111、112由具有挠性、阻气性、不透液性的原材料形成。各片状部件111、112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膜部件构成。通过液体容纳部110具有阻气性,从而液体容纳部110的气密性被提高,由液体的蒸发导致的液体的浓度变化等液体的劣化被抑制。
第一容器100a在前表面102具有液体导出部120和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图6、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出部120构成为在前表面102的大致中央向+Y方向突出的管状的部位(图6)。液体导出部120的-Y方向侧的后端与液体容纳部110连接(图7)。液体导出部120与液体导入部51(图5)连接,向液体导入部51供给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
在液体导出部120的+Y方向侧的前端,开口有用于将液体容纳部110的液体向液体导入部51供给的液体供给口121(图6)。打印机10的液体导入部51(图5)的前端向+Y方向插入液体供给口121(随后论述)。在图6和图7中,液体供给口121由熔接的膜部件123密封。膜部件123也可以被省略。液体供给口121设置于从前表面102突出的位置处,从而液体对前表面102的污损被抑制。另外,对附着于液体供给口121的周缘部的液体的目视确认性得以提高,因此,可以抑制液体误附着于使用者的手指的情况。
容器侧电连接部130设置于沿着X方向与液体导出部120相邻的位置(图6)。容器侧电连接部130设置为从前表面102向+Y方向突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凸结构。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图5)电连接。
在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前端侧形成有向+Y方向和-Z方向开口的凹部131。在凹部131内形成有朝向+Y方向与-Z方向之间的斜上方的倾斜面131s,在该倾斜面131s上配置有基板132。以下,也将凹部131称为“基板配置部131”。
在基板132的表面配置有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图5)电接触的多个电极板133。多个电极板133配置在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相对应的位置。基板132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配置在倾斜面131s上,各电极板133的表面的法线矢量具有+Y方向的矢量分量和-Z方向的矢量分量。由此,能够进行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间的良好的电连接(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朝向+Z方向侧的底面135(图7)借助高低差而位于比主体101的下表面104靠-Z方向侧的位置。在向容器容纳部60安装第一容器100a时,在底面135的下方的区域,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图5)不与该底面135接触地配置(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132的背侧,存储与液体有关的信息的存储装置、用于对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连接进行检测的电路等埋设于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内部(图示和详细的说明省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32设置于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里面的位置,并在X方向上的两侧,被相对于基板132向-Z方向和+Y方向突出的两个侧壁部136夹持。这些侧壁部136作为保护基板132的保护部发挥功能,因此,因使用者误接触基板132、第一容器100a不小心落下时等而损伤基板132的情况等被抑制。
在第一容器100a的后表面103设置有锁定机构140(图6、图7)。锁定机构140具有操作部141、卡合部142以及连结部143(图7)。操作部141在后表面103的靠近-Z方向的位置处向-Y方向突出,以供使用者能够操作。卡合部142在后表面103的靠近+Z方向的位置处向+Z方向延伸出而相对于下表面104向下方突出。连结部143配置于构成后表面103的后表面壁部108的背侧。连结部143沿着Z方向延伸,将操作部141的+Y方向侧的端部和卡合部142的-Z方向侧的端部连结。
锁定机构140如箭头SD所示那样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主体101沿着Z方向进行位置变化(图7)。若使用者使手指把着操作部141而使操作部141滑动,则与此相应地,卡合部142的+Z方向侧的下端的位置将沿着Z方向进行位置变化。操作部141位于+Z方向侧的规定的下限位置的状态是锁定机构140的“锁定状态”,操作部141位于-Z方向侧的规定的上限位置的状态是锁定机构140的“解除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图2、图3)中,在第一容器100a被插入到容器容纳部60之后,使用者压下操作部141而使锁定机构140成为锁定状态,从而卡合部142与打印机10卡合。由此,第一容器100a相对于打印机10的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而第一容器100a被固定于打印机10。锁定机构140对第一容器100a的固定机理随后论述。
在第一容器100a的后表面103设置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150(图6、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150由以X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框状部件构成为手柄(图6)。如箭头R所示那样,把持部150安装成以设置于+Y方向侧的端部的旋转轴RX为中心而能够相对于后表面103旋转(图7)。使用者能够把持着把持部150而搬运向打印机10安装之前的第一容器100a。另外,使用者能够把持着把持部150而将插入到容器容纳部60的第一容器100a拉出(图2)。
[第二容器]
图8是表示第二容器100b的上表面侧的概略立体图。在图8和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容器100a的各种构成部相同的或对应的构成部使用相同的标号。标注有这样的对应的标号的构成部在第二容器100b中起到与第一容器100a中的对应的构成部同样的功能。因而,在上述第一容器100a中说明的各种效果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对应的结构而在第二容器100b中获得。
第二容器100b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以外,具有与第一容器100a大致相同的结构。第二容器100b的主体101、容纳于主体101中的液体容纳部110(省略图示)以及把持部150各自的X方向上的宽度构成为大于第一容器100a的主体101的宽度。第二容器100b通过X方向上的宽度被扩大,能够容纳的液体的量比第一容器100a的能够容纳的液体的量多。
[容器的安装机构]
依次参照图9、图10A和图10B,对容器100相对于打印机10的安装机构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容器100的液体导出部120和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相对于打印机10的液体导入部51和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连接状态的概略图。在图9中,抽取容器100与连接接纳部50连接了时的图3所示的区域A而表示。以下的说明对于第一容器100a和第二容器100b这两者通用。
容器100朝着容器容纳部60中的规定的配置区域LA向+Y方向插入。于是,设置于容器100的前表面102上的液体导出部120与打印机10的连接接纳部50所具有的液体导入部51连接。另外,同样地设置于前表面102的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与打印机10的连接接纳部50所具有的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液体导出部120的液体供给口121和容器侧电连接部130设置于相对于前表面102向+Y方向侧突出了的位置。因此,主体101误与液体导入部51、装置侧电连接部52接触的情况被抑制。因而,可以抑制因主体101的接触而导致液体导入部51、装置侧电连接部52破损等劣化的情况。另外,可以抑制主体101因与液体导入部51接触而被附着在液体导入部51上的液体污损的情况。
在容器100的液体导出部120与打印机10的液体导入部51之间的连接中,液体导入部51的前端贯通膜部件123而被插入位于液体导出部120的前端的液体供给口121中。由此,容器100的液体导出部120与打印机10的液体导入部51连接,容纳于液体容纳部110(图7)的液体经由液体导出部120的液体供给口121向液体导入部51供给。
在容器100的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与打印机10的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间的连接中,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两个侧壁部136嵌入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X方向上的两侧。并且,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对应的端子部52t(图5)与基板132的各电极板133(图6、图8)电接触。由此,能够在容器100与打印机10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交换。此外,在图9中,基板132被隐藏于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下而几乎看不到,因此,以虚线在其配置位置标注标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极板133从所对应的端子部52t受到与安装容器100时的向+Y方向推入的力相反的-Y方向的作用力而与该对应的端子部52t接触。由此,能够使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和装置侧电连接部52紧密地接触,从而与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变得良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基板132以其表面朝向-Z方向侧的方式朝向斜上方地配置(图6、图8)。另外,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各端子部52t(图5)也被向+Z方向施力。因此,在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和装置侧电连接部52电连接时,基板132的各电极板133(图6、图8)除了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对应的端子部52t受到上述的-Y方向的作用力之外,还受到+Z方向的作用力。在该施力的作用下,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和装置侧电连接部52能够更紧密地接触,从而相对于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电连接性被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之际,在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的前端一边滑动摩擦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各电极板133的接触面,一边移动的基础上,该连接完成。利用该端子部52t的滑动,附着在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各电极板133的接触面上的油脂成分、粉尘等异物被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去除。因而,由这样的异物的附着所引起的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间的接触阻力的增大被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容器100从容器容纳部60取出而解除随后论述的锁定机构140的卡止时,通过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的-Y方向的作用力,从而辅助容器100向-Y方向的移动。因而,容器100从容器容纳部60的取出操作被容易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100处于安装状态时,连接接纳部50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和施力部件57位于比容器100的前表面102靠+Y方向侧的位置。虽然向-Y方向延伸的臂状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进入比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底面135靠下的间隙,但未到达容器100的主体101。另外,施力部件57设置于液体导出部120的前端没有到达的液体导入部51的后端,位于不与容器100的主体101直接接触的位置。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以其主体101不从装置侧固定结构54和施力部件57分别受到作用力的方式安装于打印机10。由此,使用者能够在受到除了来自上述的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作用力以外的多余的作用力的情况被抑制了的状态下将容器100安装于打印机10。与将作为受到装置侧固定结构54和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而被固定的固定对象的容器向打印机10安装时相比,使用者能够以更小的力将容器100安装于打印机10。因而,通过使用者而进行的容器100相对于打印机10的安装操作被容易化。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锁定机构140对容器100的锁定动作的概略图。图10A表示处于解除状态时的锁定机构140,图10B表示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锁定机构140。如上述那样,容器100在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至少向-Y方向的作用力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打印机10。因此,期望容器100在处于安装状态时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中,使用者对设置于后表面103的锁定机构140进行操作而成为锁定状态,从而容器100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容器100在锁定机构140的操作部141位于-Z方向侧的上限位置的解除状态下,被相对于容器容纳部60向+Y方向推入直到后表面103到达容器容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图10A)。此时,若使用者将操作部141压下到下限位置而使锁定机构140成为锁定状态,则卡合部142的下端向+Z方向进行位置变化(图10B)。由此,卡合部142的下端进入低壁部65的位于+Y方向侧的凹部66,卡合部142与该凹部66卡合,容器100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而,容器100的配置位置被固定,容器100相对于连接接纳部50的连接状态被维持。此外,在从容器容纳部60取出容器100的情况下,只要使用者使操作部141移动到上限位置而使锁定机构140成为解除状态,就能够把持着把持部150而将容器100向-Y方向拉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中,锁定机构140设置于使用者易于接近的容器100的后表面103上。因此,使得使用者对容器100的固定操作容易化。锁定机构140是由单一部件构成的比较简易的结构,因此,与将多个部件组合而构成的情况相比,锁定机构140难以产生不良情况。因而,由锁定机构140的不良情况引起的难以进行容器100的拆装操作的情况被抑制。另外,即使锁定机构140产生了不良情况,由于锁定机构140设置于从容器容纳部60露出的、使用者看得见的位置,因此,该不良情况的消除较容易。
在此,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在处于安装状态时,在前表面102侧的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处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Z方向的作用力。与此相对,锁定机构140设置在远离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后表面103上。因此,锁定机构140的动作受到由于该+Z方向的作用力而产生的转矩的影响的情况被抑制。
[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和供其安装的液体供给单元70,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受到-Y方向的作用力而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由此,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和装置侧电连接部52被紧密地连接,其电连接状态变得良好。另外,容器100受到来自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作用力、同时其移动被锁定机构140限制,因此容器100相对于打印机10的连接状态被更紧密地维持。另外,在容器100向打印机10安装之际,容器100不受到来自装置侧固定结构54、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相应地其安装是容易的。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和供其安装的液体供给单元70,能够获得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B.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和图12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容器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向+Z方向观察安装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容器容纳部60时的概略图。此外,在图12中,出于方便,将设置于容器容纳部60内的除连接接纳部50以外的构成部的图示予以省略。
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结构除了主体101的X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的主体101的X方向上的宽度扩大这点以外,与在第一实施形中进行了说明的容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图11)。在容器100B中,主体101的X方向上的宽度比Y方向上的宽度大。在容器100B中,设置于主体101的内部的液体容纳部110(省略图示)也与主体101相应地X方向上的宽度被扩大。由此,容器100B能够容纳的液体量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能够容纳的液体量多。
安装有容器100B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B(图12)是执行单色印刷的喷墨打印机,除了这点以外,其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打印机10(图1~图5)大致相同。在打印机10B所具备的液体供给单元70B中的容器容纳部60安装有一个容器100B(图12)。供容器100B连接的连接接纳部50在容器容纳部60的+Y方向侧的区域中在X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设置有一个。
容器100B的液体导出部120和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同样地,与连接接纳部50的液体导入部51和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另外,容器100B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容器100同样地,通过设置于后表面103的锁定机构140,对安装后的向-Y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容器100B也以不受到来自打印机10B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和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的方式被安装于打印机10B。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能够使液体的容纳量增大。另外,由于X方向的宽度被扩大,从而打印机10B中的容器100B的配置姿态的稳定性被提高。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B,能够起到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同样的各种作用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容器100C的结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13表示从第一容器100C的托盘115拆卸掉盖部件116后的状态。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容器100C(以下也简称为“容器100C”。)的结构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以外,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第一容器100a的结构大致相同。此外,以下说明的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也可以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容器100b、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
容器100C的主体101具备托盘115和盖部件116。托盘115是向-Z方向开口的箱状部件,具备构成前表面102、后表面103、下表面104以及两个侧面106、107各面的壁部。盖部件116以封闭托盘115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构成主体101的上表面105。
容器100C的液体容纳部110C不由具有挠性的袋状的部件构成,而具有在托盘115的开口部被盖部件116密封了时所形成的主体101的内部空间SP中直接容纳液体LQ的结构。也就是说,液体容纳部110C由内部空间SP构成。
在托盘115与盖部件116之间的边界设置有密封部(省略图示),该密封部用于防止液体LQ从内部空间SP泄漏。另外,在盖部件116设置有用于随着液体LQ的消耗而向内部空间SP导入空气的大气开放口、用于抑制液体LQ从大气开放口泄漏、蒸发的液体流路(省略图示)。也可以在内部空间SP中配置:将液体LQ向内部吸收而保持的液体保持部件、将液体导出部120和内部空间SP连通的配管部件。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100C,能够将作为箱体的主体101的内部空间SP的大致整体都用作液体容纳部110C,因此,能够使能够容纳的液体LQ的量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容器100a的能够容纳的液体的量增大。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100C,能够起到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同样的各种作用效果。
D.第四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D所具备的液体供给单元70D的结构的概略图。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D的结构除了具备液体供给单元70D来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的结构大致相同。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D的结构除了容器100的锁定机构140被省略而在开口部件62设置有锁定部68这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的结构大致相同。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D中,限制处于安装状态的容器100向-Y方向的移动的锁定部68设置于开口部件62的各通孔63的周缘部。锁定部68设置于比处于安装状态的容器100的后表面103靠-Y方向侧的位置,从-Y方向侧与后表面103抵接而限制容器100的移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锁定部68由跨越开口部件62的各通孔63的周缘部和容器100的后表面103的方式粘贴的带部件构成。
使用者在将容器100从开口部件62的通孔63向+Y方向插入到容器容纳部60之后,通过粘贴作为锁定部68的带部件,从而限制容器100向-Y方向的移动。使用者通过拆下锁定部68,能够将容器100从容器容纳部60取出。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D中,锁定部68与锁定机构140同样地,设置于使用者易于接近的位置。因此,利用锁定部68,能够起到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锁定机构140获得的各种作用效果同样的各种作用效果。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D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同样地,容器100以不受到来自连接接纳部50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的方式被安装(省略图示)。因此,在安装容器100时,能够使使用者施加于容器100的力减少,使得容器100的安装操作容易化。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D,容器100、容器容纳部60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容器100、容器容纳部60同样的结构,从而能够起到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各种作用效果同样的各种作用效果。
E.变形例:
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变形例均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定位为用于实施实用新型的方式的一个例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需特别区分所参照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省略为了区别各实施方式而标注到各构成部的标号的末尾的字母。
E1.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容器100相对于容器容纳部60的安装方向的+Y方向与从打印机10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一致。与此相对,作为容器100相对于容器容纳部60的安装方向的+Y方向也可以不与从打印机10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一致。容器100相对于容器容纳部60的安装方向也可以例如是打印机10的横向。也就是说,容器100的安装口也可以设置于打印机10的右侧或左侧的侧面。
E2.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给单元70安装有四个容器10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给单元70安装有一个容器100B。与此相对,安装于液体供给单元70的容器100的个数并不会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个数。例如,既可以构成为能够在液体供给单元70安装仅一个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容器100a或第二容器100b,也可以分别安装两个以上。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给单元70安装有两种容器100a、100b。与此相对,也可以在液体供给单元70安装结构不同的三种以上的容器。另外,供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安装的液体供给单元70B也可以具有将多个容器100B沿着Z方向层叠而并列地安装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B也可以构成为执行彩色印刷的喷墨打印机。
E3.变形例3: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容器100的主体101构成为,在安装状态下,前表面102位于比装置侧固定结构54、施力部件57靠-Y方向侧的位置。由此,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不从装置侧固定结构54、施力部件57受到作用力,就被安装于打印机10。与此相对,容器100也可以通过主体101具有其他结构,从而不从装置侧固定结构54、施力部件57受到作用力就被安装于打印机10。也可以是,例如,在主体101的前表面102上设置有构成用于容纳装置侧固定结构54、施力部件57的空间的凹部。在该情况下,液体供给口121、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也可以不形成于从前表面102向+Y方向侧突出的位置。液体供给口121也可以在前表面102、比前表面102向-Y方向靠内的位置开口。另外,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也同样地既可以设置于前表面102,也可以设置于比前表面102向-Y方向靠内的位置。
E4.变形例4: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容器侧电连接部130在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Y方向的作用力和+Z方向的作用力的状态下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与此相对,容器侧电连接部130也可以不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Z方向的作用力,就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在该情况下,容器侧电连接部130的基板132也可以以其表面的法线矢量与Y方向大致平行的角度配置。
E5.变形例5: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140由具有操作部141、卡合部142以及连结部143且沿着Z方向滑动的部件构成。与此相对,锁定机构140也可以由其他结构实现。例如,锁定机构140也可以由在后表面103上沿着后表面103的表面旋转而与打印机10的壁部卡合的固定件构成。另外,锁定机构140也可以由伸出部构成,该伸出部从后表面103沿着Z方向或X方向伸出而从-Y方向侧与开口部件62的通孔63周缘接触并被粘贴于开口部件62的通孔63周缘。
E6.变形例6: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锁定部68由粘贴于容器100的后表面103和开口部件62的带部件构成。与此相对,锁定部68也可以由其他结构实现。例如,锁定部68也可以由如下部件构成:配置于容器100的后表面103与开口部件62之间,与容器100的后表面103抵接而限制容器100的后表面103从开口部件62的通孔63向-Y方向突出的部件。该部件既可以由具有板状、矩形形状等形状的坚硬的部件构成,也可以由粘度部件、纤维部件等能够变形的柔软的部件构成。另外,锁定部68也可以是以通过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锁定机构140同样的滑动操作而能够对锁定状态和解除状态进行切换的结构而设置于开口部件62。此外,锁定部68也可以由封闭开口部件62的通孔63的盖状的部件构成。
E7.变形例7: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把持部150由大致长方形的框状部件构成。与此相对,把持部150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例如,把持部150也可以由带子状的部件构成。另外,既可以构成为向-Y方向突出的凸部,也可以构成为使用者能够放入手指的凹部。在上的各实施方式中,把持部150也可以被省略。
E8.变形例8: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70中,也可以适用从容器容纳部60的外部经由管等配管部件向所安装的各容器100的液体容纳部110补充液体的结构。
E9.变形例9:
供容器100连接的连接接纳部50不会限定于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连接接纳部50也可以不构成为单一的部件,而具有液体导入部51、装置侧电连接部52分别独立地分离配置为不同的部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在实用新型内容的栏中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能够被适当替换、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并不限于说明为也可以省略的技术特征,只要该技术特征不是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为必须的技术特征,就能够适当进行删除。

Claims (9)

1.一种容器,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时,
该容器向所述+Y方向插入打印机,并从所述-Y方向侧与液体导入部和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该打印机具备:所述液体导入部,其沿着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其具有被向所述-Y方向施力的端子部,其中,
该容器具备:
主体,其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打印机的安装状态下具有:前表面,其朝向所述+Y方向;后表面,其在所述Y方向上与所述前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Y方向;下表面,其朝向所述+Z方向;上表面,其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下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Z方向;以及两个侧面,其在所述X方向上相对;
液体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
液体供给口,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而供给被容纳于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
容器侧电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端子部受到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并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以及
锁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限制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打印机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打印机具备:装置侧固定结构,其对固定对象施加所述-Z方向的作用力而进行固定,该固定对象从所述打印机的外部插入对所述容器进行容纳的容器容纳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所述固定对象施加朝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
所述容器构成为,所述主体不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施力部件分别受到作用力就被安装于所述打印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主体构成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前表面位于比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施力部件靠所述-Y方向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前表面向所述+Y方向侧突出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Y方向侧和所述+Z方向侧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的所述端子部接触,并从所述端子部受到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和向所述+Z方向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
在所述后表面设置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部由容纳于所述主体中的袋状部件构成,该袋状部件具有挠性。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部由构成所述主体的箱体的内部空间构成。
9.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当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时,
该液体供给单元向在内部设置有容器容纳部的打印机供给液体,该打印机具备:液体导入部,其沿着所述Y方向延伸;装置侧电连接部,其具有被向所述-Y方向施力的端子部;装置侧固定结构,其对固定对象施加所述-Z方向的作用力而进行固定,该固定对象从所述打印机的外部插入所述容器容纳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所述固定对象施加朝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
该液体供给单元具备:
容器,其向所述+Y方向插入所述容器容纳部,并从所述-Y方向侧与所述液体导入部和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
锁定部,其限制处于安装到所述打印机的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打印机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
所述容器具备:
主体,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具有:前表面,其朝向所述+Y方向;后表面,其在所述Y方向上与所述前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Y方向;下表面,其朝向所述+Z方向;上表面,其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下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Z方向;以及两个侧面,其在所述X方向上相对;
液体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
液体供给口,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而供给被容纳于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以及
容器侧电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端子部受到向所述-Y方向的作用力,并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连接,
所述容器构成为,所述主体不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施力部件分别受到作用力就被安装于所述打印机,
所述锁定部设置于比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的所述后表面靠-Y方向侧的位置。
CN201820301024.4U 2017-03-24 2018-03-05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488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8949A JP6930165B2 (ja) 2017-03-24 2017-03-24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7-058949 2017-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48817U true CN208148817U (zh) 2018-11-27

Family

ID=6358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102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48817U (zh) 2017-03-24 2018-03-05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CN201810180565.0A Active CN108621584B (zh) 2017-03-24 2018-03-05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0565.0A Active CN108621584B (zh) 2017-03-24 2018-03-05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6426B2 (zh)
JP (1) JP6930165B2 (zh)
CN (2) CN2081488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58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04665A (ja) * 2021-06-28 2023-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8444U (ja) * 1983-10-31 1985-05-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カ−トリツジの保持装置
DE3446998A1 (de) 1983-12-26 1985-07-04 Canon K.K., Tokio/Tokyo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aet
CA1304983C (en) * 1987-10-23 1992-07-14 David W. Pinkernell Printhead-carriage alignment and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lock-in mechanism
JPH0767806B2 (ja) * 1993-03-22 1995-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949459A (en) * 1997-06-04 1999-09-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n ink container
JP2000326522A (ja) * 1999-05-21 2000-11-28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
AR049674A1 (es)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JP4469686B2 (ja) * 2003-08-29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1117051A (zh) * 2006-08-04 2008-02-06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
CN101015990A (zh) * 2006-10-27 2007-08-15 珠海中润靖杰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转换装置
JP5927954B2 (ja) 2012-02-06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US8646889B2 (en) 2012-01-13 2014-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JP6136247B2 (ja) * 2012-12-25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保持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76551B2 (ja) 2013-05-15 2019-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DE112014004272T5 (de) * 2013-09-18 2016-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intenkartusche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KR101951528B1 (ko) * 2013-09-18 2019-05-09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WO2015093008A1 (ja) * 2013-12-18 2015-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6447299B2 (ja) * 2015-03-27 2019-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435957B2 (ja) * 2015-03-27 2018-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US9533510B2 (en) * 2015-05-15 2017-01-03 Ricoh Company, Ltd. Connector for supplying fluid to a print system
JP6930165B2 (ja) * 2017-03-24 2021-09-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58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CN108621584B (zh) * 2017-03-24 2021-01-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86426B2 (en) 2019-11-26
JP2018161760A (ja) 2018-10-18
CN108621584B (zh) 2021-01-12
JP6930165B2 (ja) 2021-09-01
US20180272726A1 (en) 2018-09-27
CN108621584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6237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calculation of ink amount consumed therein
JP6115041B2 (ja)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US7510251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circuit board for liquid container
EP2522514B1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liquid storage and dispensing
CN208148817U (zh)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JP2003103796A (ja)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該容器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90027465A1 (en) Wide format ink cartridge
US9493009B2 (en) Tank unit for supplying liquid to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jetting system including tank unit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US20100073442A1 (en) Detachable structure for ink cartridge
CN105459611B (zh)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EP2233306B1 (en) A protector for a printhead chip and a cartridge used with the protector
CN108297554A (zh) 废液收纳体及附件
JP2006035484A (ja)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TW200930576A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JP2019025794A (ja) 液体消費装置
CN105966073B (zh) 盒单元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10871634B (zh) 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JP2019171738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2009160783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2196956A (ja) インク袋、ケース、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JP3586206B2 (ja) インクタンク
CN217227078U (zh) 墨盒
JP2002361894A (ja) 記録装置
JP200134132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装着されるインクタンク
US20090273655A1 (en) Ink reservoir for inkjet pri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1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1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