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9611B -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9611B
CN105459611B CN201510634133.9A CN201510634133A CN105459611B CN 105459611 B CN105459611 B CN 105459611B CN 201510634133 A CN201510634133 A CN 201510634133A CN 105459611 B CN105459611 B CN 105459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liquid
supply passageway
feed system
bag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41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9611A (zh
Inventor
岩濑文良
森园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D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D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DG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D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9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9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6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可使用的墨液量并且设有检测墨液量的检测机构的墨液容器难以劣化的墨液供给系统。第一供给通路的上游端部与第一墨液容器连接,下游端部与墨液头连接。第二供给通路的上游端部与第二墨液容器连接,下游端部与第一供给通路的中途部连接。第二墨液容器的墨液经由第二供给通路的上游端部、下游端部、第一供给通路的中途部及下游端部向墨液头供给。墨液量检测装置检测第一墨液容器的墨液量为比第一墨液容器的容量小的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通知装置在第一墨液容器的墨液量为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下,进行通知。

Description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 统的使用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4年9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4-198919的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的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为了增加能够使用的墨液量,除了向墨液头供给墨液的墨盒之外,还追加有其他的墨液容器的喷墨打印机。
在日本国特开2010-9484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与墨液头连接的中继盒和与中继盒连接的追加墨液容器的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当中继盒的墨液向墨液头输送时,从追加墨液容器向中继盒补充墨液。追加墨液容器的容量大于中继盒的容量。根据上述喷墨打印机,能够增加可使用的墨液量。
当追加墨液容器变空时,更换为填充有墨液的其他的追加墨液容器。然而,当检测墨液是否变空的检测机构内置于追加墨液容器时,每当追加墨液容器的形状或容量被变更时,不得不制造检测机构,存在设计及制造花费极大的成本这样的课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技术:将检测墨液量的检测机构设于中继盒,当检测到中继盒的墨液量减少了规定量以上的情况时,判断为追加墨液容器变为空。由此,无需在追加墨液容器中内置检测机构。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墨液从追加墨液容器经由中继盒向墨液头供给。在印刷时,在具备检测机构的中继盒内,墨液成为始终流动的状态。而且,在中继盒中,流通有该中继盒的容量以上的量的墨液。因此,由于长期的使用而存在中继盒容易劣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方面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可使用的墨液量并且设有检测墨液量的检测机构的墨液容器难以劣化的墨液供给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墨液供给系统具备:具有喷出墨液的喷嘴的;积存墨液的第一墨液容器;积存墨液的第二墨液容器;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第二墨液供给通路。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具有与所述第一墨液容器连接的第一上游端部、与所述墨液头连接的第一下游端部、位于所述第一上游端部与所述第一下游端部之间的中途部。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具有与所述第二墨液容器连接的第二上游端部、与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中途部连接的第二下游端部。在从所述墨液头喷出墨液时,所述第二墨液容器的墨液经由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第二上游端部、所述第二下游端部、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中途部及所述第一下游端部而向所述墨液头供给。所述墨液供给系统具备:墨液量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墨液容器的墨液的量为比所述第一墨液容器的容量小的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及通知装置,当由所述墨液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墨液容器的墨液的量为所述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时,进行通知。
根据所述墨液供给系统,在通过墨液量检测装置检测墨液量的第一墨液容器以外,也可以使用第二墨液容器。由此,能够增加可使用的墨液的量。在第二墨液容器成为空之前,第一墨液容器的墨液不向墨液头供给,而第二墨液容器的墨液向墨液头供给。由此,不会出现第一墨液容器的容量以上的量的墨液在第一墨液容器中流通的情况。因此,第一墨液容器难以劣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可使用的墨液量并且设有检测墨液量的检测机构的墨液容器难以劣化的墨液供给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一部分剖开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墨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袋的墨液的量与第二袋的墨液的量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4是墨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是表示墨液的流动的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袋为空的状态下,向第一袋、第一墨液供给通路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填充墨液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墨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墨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墨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墨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向第一袋补充墨液的情况的、向第一墨液供给通路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填充墨液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20 墨液头
20a 喷嘴
30A、30B 墨液供给系统
32 第一袋(第一墨液容器)
33 第二袋(第二墨液容器)
34 第一墨液供给通路
34a 第一上游端部
34b 第一下游端部
34c 第一中途部(中途部)
35 第二墨液供给通路
35a 第二上游端部
35b 第二下游端部
35c 第二中途部
36 墨液量检测装置
37 通知装置
41 阻流阀(第一阀)
42 解吸阀(第二阀)
46 盖
47 吸引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墨液供给系统及具备墨液供给系统的喷墨打印机(以下,仅称为打印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一部分剖开表示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向记录介质5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记录介质5例如是记录纸。但是,记录介质5没有限定为记录纸。例如,记录介质5也可以是片状的记录介质、例如树脂制的片材等。而且,记录介质5的挠性、厚度可以任意。即,记录介质5可以是玻璃基板等的硬的物质,也可以是瓦楞纸等的具有厚度的物质。
在图1中,符号F、Rr、L及R分别表示前、后、左及右。后述的墨液头20能够向左方及右方移动,记录介质5能够向前方及后方搬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墨液头20的移动方向及记录介质5的搬运方向分别称为主扫描方向Y及副扫描方向X。在此,主扫描方向Y对应于左右方向,副扫描方向X对应于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Y与副扫描方向X正交。但是,主扫描方向Y及副扫描方向X并没有特别限定,根据打印机1的形态等能够适当设定。而且,作为搬运装置,也可以具备使载置有记录介质的工作台自身向前后左右移动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具备支承记录介质5的压印平板12。在压印平板12设有圆筒状的压印滚筒13。压印滚筒13以使其上面部露出的状态埋设于压印平板12。压印滚筒13由未图示的进给电动机驱动。
在压印平板12的上方配置有导轨16。导轨16与压印平板12平行地配置,且向左右延伸。在导轨16的下方,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夹送辊17。夹送辊17与压印滚筒13相对。夹送辊17对应于记录介质5的厚度而能够设定上下方向的位置,在夹送辊17与压印滚筒13之间夹入记录介质5。压印滚筒13及夹送辊17夹持记录介质5并能够前后搬运。导轨16具有向前方突出的卡合部18。
接下来,说明墨液供给系统30A。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具备墨液供给系统30A。图2是表示墨液供给系统30A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墨液供给系统30A具备墨液头20、第一袋32、第二袋33、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墨液量检测装置36、通知装置37。
墨液头20将墨液向记录介质5喷出。墨液头20具备喷出墨液的喷嘴20a。在此,如图1所示,墨液头20收纳于壳体21。在壳体21的背面设有滑架22。在滑架22的后侧部分形成有向前凹陷的凹部。导轨16的卡合部18与该凹部卡合。滑架22沿着导轨16能够滑动,且沿主扫描方向Y能够移动。墨液头20经由滑架22而由导轨16沿主扫描方向Y引导。
在此,在壳体21的背面上部固定有向左右延伸的驱动带19的一部分。驱动带19与未图示的扫描电动机连接,且由该扫描电动机驱动。墨液头20经由驱动带19而由该扫描电动机驱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液供给系统30A具备盖46和吸引泵47。盖46是防止附着于墨液头20的喷嘴20a的墨液固化而喷嘴20a堵塞的结构。盖46在印刷时以外,以覆盖墨液头20的喷嘴20a的方式装配于墨液头20。吸引泵47吸引盖46内的空气。在此,吸引泵47与盖46连接。在吸引泵47上连接有驱动电动机48。在盖46装配于墨液头20的状态下,驱动电动机48被驱动而吸引泵47工作,由此吸引盖46、墨液头20、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及第一袋32内的空气。
第一袋32积存墨液。在此,将能够积存于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称为第一容量。第一袋32固定于打印机1的主体。但是,第一袋32也可以固定于墨液头20。而且,第一袋32也可以设置在与打印机1分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袋32是本发明的“第一墨液容器”的一例。
第二袋33积存墨液。在此,将能够积存于第二袋33的墨液的量称为第二容量。第二容量大于第一袋32的第一容量。即,第二袋33能够积存比第一袋32多的墨液。但是,第二容量也可以小于第一容量,还可以与第一容量相同。第二袋33固定于打印机1的主体。但是,第二袋33也可以设置在与打印机1分离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此,第二袋33配置在比第一袋32高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袋33是本发明的“第二墨液容器”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积存在第一袋32及第二袋33中的墨液优选为脱气后的墨液。
如图2所示,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是将第一袋32或第二袋33的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的通路。在此,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由具有挠性的管形成。然而,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具备第一上游端部34a、第一下游端部34b、第一中途部34c。第一上游端部34a构成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上游部。第一上游端部34a与第一袋3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但是,第一上游端部34a也可以与第一袋32以不能拆装的方式连接。第一上游端部34a与第一袋32以不能拆装的方式连接,由此能够防止墨液从第一上游端部34a与第一袋32的连接部位泄漏的情况。第一下游端部34b构成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下游部。第一下游端部34b与墨液头20连接。第一中途部34c构成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中途部。在此,第一中途部34c位于第一上游端部34a与第一下游端部34b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液供给系统30A具备阻流阀41。阻流阀41是对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进行开闭的阀。阻流阀41设置在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与第一下游端部34b之间。在此,阻流阀41对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与第一下游端部34b之间的部分进行开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流阀41是本发明的“第一阀”的一例。
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是将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供给的通路。在此,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由具有挠性的管形成。然而,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具备第二上游端部35a、第二下游端部35b、第二中途部35c。第二上游端部35a构成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上游部。在第二上游端部35a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袋33。第二下游端部35b构成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下游部。在第二下游端部35b上连接有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第二中途部35c构成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中途部。在此,第二中途部35c位于第二上游端部35a与第二下游端部35b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的流路阻力和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分别大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中途部35c的流路阻力和第二下游端部35b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在此,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的内径及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分别小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中途部35c的内径及第二下游端部35b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但是,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第二中途部35c及第二下游端部35b的各自的流路阻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整体的流路阻力也可以小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的流路阻力及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在此,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第二中途部35c及第二下游端部35b的各自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内径也可以大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的内径及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液供给系统30A具备解吸阀42。解吸阀42设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解吸阀42对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进行开闭,调节使积存于第二袋33的墨液流向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量。在此,解吸阀42设置在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的上游端。解吸阀42与第二袋33向第二上游端部35a的拆装连动,对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进行开闭。具体而言,第二袋33与第二上游端部35a连接,由此解吸阀42打开,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开放。另一方面,第二袋33从第二上游端部35a被拆卸,由此解吸阀42关闭,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被关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解吸阀42是本发明的“第二阀”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墨液头20喷出墨液时,第二袋33的墨液经由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第二中途部35c、第二下游端部35b、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及第一下游端部34b,向墨液头20供给。
墨液量检测装置36设于第一袋32。墨液量检测装置36检测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为比第一容量小的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该规定容量预先保存于后述的控制装置38的存储部(未图示)。墨液量检测装置36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以往公知的结构即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液量检测装置36具备:一部分与第一袋32接触,在上下方向上以夹持第一袋32的方式相对的上板及下板;在俯视观察下,设置在从第一袋32偏离的位置且安装于下板的光电传感器;设置于与光电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处的上板,通过第一袋32收缩而能够与光电传感器接触的检测片。在墨液量检测装置36中,第一袋32收缩,检测片与光电传感器接触,由此光电传感器检测出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为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
通知装置37当通过墨液检测装置36检测到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为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时,进行通知。该通知装置37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知装置37也可以具备设置在打印机1的右部表面上的操作面板39(参照图1)。通知装置37当通过墨液检测装置36检测到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为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时,也可以在操作面板39上进行基于文字或光的显示。而且,通知装置37当通过墨液检测装置36检测到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为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或振动等向利用者通知。通知装置37可以设于打印机1,也可以设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还可以是便携型的终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液供给系统30A具备控制装置38。控制装置38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控制装置38可以是计算机且具备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以下,称为CPU)、存储有CPU执行的程序等的ROM、RAM等。控制装置38与阻流阀41、连接于吸引泵47的驱动电动机48、墨液量检测装置36及通知装置37连接。控制装置38控制由阻流阀41进行的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开闭。控制装置38通过使驱动电动机48驱动而使吸引泵47工作。在墨液量检测装置36检测到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为比第一容量小的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8进行通过通知装置37向利用者通知的控制。
接下来,说明将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的动作。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第二袋33配置在比第一袋32高的位置。并且,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大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下游端部35b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图3是表示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与第二袋33的墨液的量的关系的坐标图。图4是墨液供给系统30A的示意图,是表示墨液的流动的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袋32及第二袋33内分别残留有墨液的情况下(在图3中,范围R1的情况下),第二袋33的墨液经由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第二中途部35c、第二下游端部35b、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及第一下游端部34b,向墨液头20供给。如图2的箭头A那样,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此时,第二袋33的墨液不向第一袋32流通。第一袋32的墨液不向墨液头20供给。第一袋32的墨液的量大致不减少。
在此,在第二袋33的墨液的剩余量减少的情况下(在图3中,范围R2的情况下),第一袋32的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具体而言,在第二袋33的墨液的剩余量减少的情况下,第一袋32的墨液经由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第一中途部34c及第一下游端部34b,向墨液头20供给。如图4的箭头B那样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第二袋33的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在第二袋33的墨液的剩余量减少的情况下,第一袋32的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
接下来,说明第一袋32为空的状态下的、向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的顺序。图5是表示向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的顺序的流程图。图6~图9是表示墨液供给系统30A的示意图,是表示向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的顺序的图。
如图6所示,在向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之前,将第一袋32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拆卸。将第二袋33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拆卸。阻流阀41及解吸阀42关闭。在此,如上所述,第一袋32未被填充墨液,为空的状态。第二袋33是填充有墨液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进行本发明的第一墨液容器连接工序的一例,即,将第一袋32连接的工序(步骤S 101)。在此,如图7所示,首先,将设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阻流阀41打开。此时,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开放。由于第二袋33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被拆卸,因此设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解吸阀42关闭。接着,将空的第一袋32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连接。
接下来,在图5的步骤S102中,进行空气排出工序。在此,如图7所示,首先,向墨液头20的喷嘴20a装配盖46。然后,通过控制装置38使电动机48驱动,由此使与盖46连接的吸引泵47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02中,阻流阀41为打开的状态。由此,将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2的工序结束之后,进行步骤S103的墨液填充工序。在此,如图8所示,首先,通过控制装置38,使电动机48停止,由此吸引泵47停止。接着,将第二袋33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连接。此时,解吸阀42成为打开的状态。当将第二袋33与第二上游端部35a连接时,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一袋32填充。如图8的箭头A那样墨液流动。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3的工序结束之后,进行步骤S104的减压工序。在此,如图7所示,首先,将第二袋33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再次拆卸。由此,解吸阀42成为关闭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04中,阻流阀41是打开的状态。并且,通过控制装置38,使电动机48驱动,由此使吸引泵47再次工作。由此,能够对第一袋32进行减压。在此,在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内残留有空气的情况下,通过吸引泵47能够抽出该空气。
接下来,如图5所示,进行步骤S105的墨液再填充工序。在此,如图9所示,首先,使吸引泵47停止。此时,阻流阀41为打开的状态,但也可以关闭阻流阀41。并且,将第二袋33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再次连接。此时,解吸阀42成为打开的状态。由此,通过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及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能够将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一袋32再次填充由减压工序减压了的量。墨液如图9的箭头A那样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3及步骤S105这两个阶段,向第一袋32填充墨液。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05之后,从墨液头20的喷嘴20a可能会泄漏少量的墨液。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38,使电动机48驱动,由此使吸引泵47工作。由此,能够通过吸引泵47吸引从喷嘴20a泄漏的墨液。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袋32内填充有墨液的状态下将第一袋32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拆卸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如图6所示,首先,关闭阻流阀41。接着,关闭解吸阀4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袋33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拆卸,由此成为解吸阀42关闭的状态。然后,将第一袋32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拆卸。
接下来,说明事先向第一袋32补充墨液的情况的、向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的顺序。图10是表示向第一袋32补充墨液的情况的、向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的顺序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01的工序中,进行将第一袋32连接的工序。如图6所示,首先,关闭阻流阀41。将第二袋33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拆卸,因此设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解吸阀42关闭。接下来,如图7所示,将填充了墨液的第一袋32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连接。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02的工序中,与图5的步骤S102同样,进行空气排出工序。如图7所示,首先,将阻流阀41打开,并向墨液头20的喷嘴20a装配盖46。然后,使吸引泵47工作。由此,将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03的工序中,与图5的步骤S103同样,进行墨液填充工序。如图8所示,首先,使吸引泵47停止。接着,将第二袋33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连接,关闭解吸阀42。由此,将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填充,并且在第一袋32的墨液的容量存在空余的情况下,向第一袋32填充墨液。通过以上所述,事先向第一袋32补充墨液的情况的、向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的顺序结束。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除了通过墨液量检测装置36检测墨液的量的第一袋32以外,还可以使用第二袋33。由此,能够增加可使用的墨液的量。在第二袋33为空之前,第一袋32的墨液不向墨液头20供给,第二袋33的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由此,第一袋32的容量以上的量的墨液不向第一袋32流通。因此,第一袋32难以劣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第一袋32难以劣化的墨液供给系统30A的打印机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中继盒设置在墨液头与追加墨液容器之间。因此,在中继盒劣化而拆卸中继盒时,从墨液头及追加墨液容器拆卸,因此难以拆卸中继盒。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袋32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连接。由此,在将第一袋32拆卸的情况下,只要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拆卸第一袋32即可,因此容易拆卸第一袋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第一袋32内的墨液由容易沉淀的墨液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袋32拆卸并摆动,由此能够搅拌墨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是一定程度的时间,则第一袋32内的墨液不向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a流动。因此,在利用者将收容有颜色不同的墨液的第一袋32弄错而连接的情况下,若在一定程度的时间内,则可以更换为收容有正确的颜色的第一袋32。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内未流通不同的墨液,因此无需更换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内的墨液。由此,能够减少墨液的浪费。
如图2所示,第二袋33配置在比第一袋32高的位置。由此,通过水位差,能够不将第一袋32的墨液而将第二袋33的墨液向墨液头20供给。
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大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下游端部35b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在此,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下游端部35b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由此,第二袋33的墨液比第一袋32的墨液更容易朝向墨液头20流动。由此,第一袋32的墨液的使用频度降低,因此第一袋32难以劣化。
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下游端部35b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的第一上游端部34a侧连接。由此,第二下游端部35b配置在从墨液头20分离的位置。由此,在墨液头20沿主扫描方向Y移动时,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难以伴随着墨液头20移动。由此,不会引起由于墨液头20移动而产生的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压力的变化。
在将第一袋32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连接时,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下游端部34b内的墨液可能会向第一上游端部34a逆流。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流阀41设置在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与第一下游端部34b之间。由此,通过阻流阀41将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关闭,从而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内的墨液难以逆流。
在将第一袋32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连接时,第二袋33的墨液可能会向第一上游端部34a逆流。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解吸阀42设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由此,通过解吸阀42将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关闭,从而能够防止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一上游端部34a逆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液供给系统30A具备以覆盖墨液头20的喷嘴20a的方式装配于墨液头20的盖46和对盖46内的空气进行吸引的吸引泵47。由此,将第一袋32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连接,打开阻流阀41,关闭解吸阀42。在此状态下,向墨液头20装配盖46,使吸引泵47工作,由此能够将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由此,在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内,墨液难以与空气掺混。
如图5所示,在空气排出工序(步骤S102)中,通过使吸引泵47工作,而将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空气排出之后,在墨液填充工序(步骤S103)中,将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由此,在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内残留有空气的状态下,能够难以填充墨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液填充工序(步骤S103)之后,通过减压工序(步骤S104)对第一袋32进行减压,然后,通过墨液再填充工序(步骤S105)而将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一袋32填充。由此,通过对第一袋32进行减压,能够将墨液向第一袋32进而填充减压了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关闭了阻流阀41及解吸阀42之后,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拆卸第一袋32。由此,阻流阀41及解吸阀42关闭,因此在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拆卸第一袋32时,能够使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内的墨液难以向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逆流。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墨液供给系统30A及具备墨液供给系统30A的喷墨打印机1。然而,本发明的墨液供给系统及喷墨打印机分别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墨液供给系统30A及喷墨打印机1,可以通过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液供给系统30B。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阻流阀41设置在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与第一下游端部34b之间。然而,阻流阀41的位置没有限定为第一中途部34c与第一下游端部34b之间。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液供给系统30B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阻流阀4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与第一中途部34c之间。在此,阻流阀41设置在比连接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下游端部35b的第一中途部34c的位置靠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上游侧处。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向空的第一袋32、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及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填充墨液的顺序。
首先,将第一袋32从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拆卸。将第二袋33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拆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依次进行图5的步骤S101的将第一袋32连接的工序、步骤S102的空气排出工序、步骤S103的墨液填充工序、步骤S104的减压工序及步骤S105的墨液再填充工序。但是,在步骤S105的墨液再填充工序中,成为将阻流阀41打开的状态。由此,通过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及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上游端部34a,能够将第二袋33的墨液向第一袋32再次填充。其他的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阀是解吸阀42。解吸阀42与第二袋33向第二上游端部35a的拆装连动而对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进行开闭。然而,本发明的第二阀也可以是阻流阀。这种情况下,上述阻流阀的配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上游端部35a与第二中途部35c之间,也可以是第二中途部35c与第二下游端部35b之间。由此,不用拆装第二袋33,而能够通过上述阻流阀对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进行开闭。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下游端部35b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然而,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内径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内径也可以相同。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也可以设置节流部。由此,能够使第一墨液供给通路34的第一中途部34c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大于第二墨液供给通路35的第二下游端部35b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

Claims (12)

1.一种墨液供给系统,具备:
墨液头,具有喷出墨液的喷嘴;
第一墨液容器,积存墨液;及
第二墨液容器,积存墨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液供给系统具备:
第一墨液供给通路,具有与所述第一墨液容器连接的第一上游端部、与所述墨液头连接的第一下游端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上游端部与所述第一下游端部之间的中途部;及
第二墨液供给通路,具有与所述第二墨液容器连接的第二上游端部、及与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中途部连接的第二下游端部,在从所述墨液头喷出墨液时,所述第二墨液容器的墨液经由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第二上游端部、所述第二下游端部、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中途部及所述第一下游端部而向所述墨液头供给,
所述墨液供给系统具备:
墨液量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墨液容器的墨液的量为比所述第一墨液容器的容量小的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及
通知装置,当由所述墨液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墨液容器的墨液的量为所述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时,进行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墨液容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墨液容器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中途部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大于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第二下游端部的上游侧部分的流路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中途部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第二下游端部的上游侧部分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下游端部与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中途部的所述第一上游端部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墨液供给系统具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中途部与所述第一下游端部之间的第一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墨液供给系统具备设置于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的第二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墨液供给系统具备:
以覆盖所述喷嘴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墨液头的盖;及
吸引所述盖内的空气的吸引泵。
9.一种喷墨打印机,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
10.一种墨液的填充方法,是针对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的墨液的填充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第一墨液容器连接工序,打开所述第一阀,关闭所述第二阀,将空的所述第一墨液容器与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第一上游端部连接;
空气排出工序,向所述墨液头装配所述盖,使所述吸引泵工作,由此将所述第一墨液容器、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及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的空气排出;及
墨液填充工序,使所述吸引泵停止,在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第二上游端部连接有所述第二墨液容器的状态下打开所述第二阀,由此将所述第二墨液容器的墨液向所述第二墨液供给通路、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及所述第一墨液容器填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液的填充方法,还包括如下工序:
减压工序,在所述墨液填充工序之后,关闭所述第二阀,使所述吸引泵工作,由此对所述第一墨液容器进行减压;及
墨液再填充工序,使所述吸引泵停止,打开所述第二阀,由此将所述第二墨液容器的墨液向所述第一墨液容器填充。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中,
在关闭了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之后,从所述第一墨液供给通路的所述第一上游端部拆卸所述第一墨液容器。
CN201510634133.9A 2014-09-29 2015-09-29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9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8919 2014-09-29
JP2014198919A JP6400413B2 (ja) 2014-09-29 2014-09-29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の充填方法、および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9611A CN105459611A (zh) 2016-04-06
CN105459611B true CN105459611B (zh) 2018-06-29

Family

ID=5558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413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9611B (zh) 2014-09-29 2015-09-29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09409B2 (zh)
JP (1) JP6400413B2 (zh)
CN (1) CN105459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9336B2 (ja) * 2015-07-06 2019-09-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JP6737059B2 (ja) 2016-08-12 2020-08-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822004B2 (ja) 2016-08-12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000705B2 (ja) 2017-05-22 2022-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US10160225B2 (en) 2016-08-30 2018-12-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ing method
JP2018051868A (ja) 2016-09-28 2018-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580092B2 (ja) * 2017-07-07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5353A (zh) * 1999-03-01 2000-09-06 武藤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1117055A (zh) * 2007-09-12 2008-02-06 北京大学 墨水供给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821834T2 (de) * 1997-08-01 2005-01-13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JPH11286117A (ja) * 1998-04-02 1999-10-19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281916B1 (en) * 2000-03-21 2001-08-28 Fas-Co Coders Inc. Ink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2029041A (ja) * 2000-07-17 2002-01-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1234673B1 (en) * 2001-02-09 2008-07-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ontrol and ink replenishing method executed in the same, ink supply system incorporated in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aging ink amount supplied by the system
JP4051894B2 (ja) * 2001-05-09 2008-02-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70427B2 (ja) * 2003-09-24 2010-06-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845784B2 (en) * 2006-12-28 2010-1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supplying method
JP2009018567A (ja) * 2007-06-14 2009-01-29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吐出装置、及び、流体吐出方法
JP5003370B2 (ja) * 2007-09-11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Ij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171435B2 (ja) * 2008-06-30 2013-03-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記録装置のインク量算出方法
JP5552778B2 (ja) * 2009-09-02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方法
JP2012223971A (ja) * 2011-04-19 2012-11-15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020300B2 (ja) * 2012-03-30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補給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911067B2 (en) * 2013-02-11 2014-12-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liquid transfer and suppl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5353A (zh) * 1999-03-01 2000-09-06 武藤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1117055A (zh) * 2007-09-12 2008-02-06 北京大学 墨水供给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89895A1 (en) 2016-03-31
US9561660B2 (en) 2017-02-07
US9409409B2 (en) 2016-08-09
CN105459611A (zh) 2016-04-06
JP6400413B2 (ja) 2018-10-03
US20160311227A1 (en) 2016-10-27
JP2016068341A (ja)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9611B (zh) 墨液供给系统、喷墨打印机、墨液的填充方法、及墨液供给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00448675C (zh) 喷墨装置、压强调节机构及喷墨打印机
CN101130305B (zh) 液体供给系统和液体消耗装置
KR20190130114A (ko) 기록 장치
CN1318220C (zh) 液体供应系统
CN106476442B (zh) 液体供给系统及具备该液体供给系统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2009529B (zh) 喷墨记录设备
JP606996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装置
CN102529386A (zh)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墨盒填充系统及相应的墨盒填充方法
EP2522514A2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liquid storage and dispensing
CA2638283A1 (en) Wide format ink cartridge
US9469120B2 (en) Dummy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558956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200930576A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CN103419503A (zh) 盖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JP200726889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方法
US8025373B2 (en) Printer system, main printer and sub printer to be used therefor, and ink supply method
CN108621584A (zh)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CN106103108A (zh) 液体供给组件、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3358704A (zh) 墨盒及其墨水注入方法
CN106103109B (zh) 液体供给组件、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5291596B (zh) 墨罐和打印机
US7455381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management method for a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8079585A (ja) インクタンク
CN102825914B (zh) 灌墨装置及其重置单元的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