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6624U -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6624U
CN208006624U CN201820277987.5U CN201820277987U CN208006624U CN 208006624 U CN208006624 U CN 208006624U CN 201820277987 U CN201820277987 U CN 201820277987U CN 208006624 U CN208006624 U CN 208006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punching hole
side plate
suspension system
external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79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79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6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6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6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和衬套,控制臂本体上形成有第一冲压孔和第二冲压孔,第一冲压孔和第二冲压孔相对设置,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侧板、顶部连接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顶部连接板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冲压孔形成在第一侧板,第二冲压孔形成在第二侧板;衬套压装在第一冲压孔和第二冲压孔。由此,通过控制臂本体和衬套配合,能够取消焊接套管的开发,可以取消焊接工作,从而可以使生产工艺更为简单,并且,减少了一个零部件,可以降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重量,也可以降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具有该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衬套是悬架系统重要的零部件,属于悬架的柔性元件,主要起到缓冲、减振、悬架性能调节等作用,衬套是影响整车舒适性和操控性关键的部件,衬套与控制臂本体的装配要求结构简单、生产便利,并能满足整车的强度要求。
相关技术中,先将控制臂本体与焊接套管进行焊接,然后把衬套压装到焊接套管中,这样的设计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增加了焊接工艺,二是需要增加一个焊接套管部件,对于产品重量和成本都有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架系统的控制臂,该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可以使生产工艺更为简单,也可以降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和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上形成有第一冲压孔和第二冲压孔,所述第一冲压孔和所述第二冲压孔相对设置,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侧板、顶部连接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部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冲压孔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冲压孔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衬套压装在所述第一冲压孔和所述第二冲压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通过控制臂本体和衬套配合,能够取消焊接套管的开发,可以取消焊接工作,从而可以使生产工艺更为简单,并且,减少了一个零部件,可以降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重量,也可以降低悬架系统的控制臂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冲压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冲压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包括第一外径段和第二外径段,所述第一外径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径段的外径,所述第一外径段压装在所述第一冲压孔,所述第二外径段压装在所述第二冲压孔。
具体地,所述第一外径段的外径为d1,所述第二外径段的外径为d2,其中,0.1mm≤d1-d2≤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径段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外径段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径段和所述第二外径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
具体地,所述过渡段呈锥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控制臂10;
控制臂本体1;第一冲压孔11;第二冲压孔12;第一侧板13;顶部连接板14;第二侧板15;
衬套2;第一外径段21;第二外径段22;过渡段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1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臂10包括:控制臂本体1和衬套2,控制臂本体1上形成有第一冲压孔11和第二冲压孔12,第一冲压孔11和第二冲压孔12相对设置,衬套2压装在第一冲压孔11和第二冲压孔12内,可以实现控制臂本体1与衬套2的装配工作。
可选地,如图1所示,控制臂本体1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3、顶部连接板14和第二侧板15,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5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5平行设置,顶部连接板14连接在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5之间,第一冲压孔11形成在第一侧板13上,第二冲压孔12形成在第二侧板15上,如此设置能够提升控制臂本体1的结构强度,可以保证控制臂本体1的工作可靠性。
其中,控制臂本体1为冲压结构,衬套2为变径结构,控制臂10的生产过程为:控制臂本体1冲压完成,然后把衬套2压装装配到第一冲压孔11和第二冲压孔12内,就完成了控制臂10的生产,这样取消了焊接套管的开发,可以取消焊接工作,从而可以使生产工艺更为简单,也可以使控制臂10的生产更加方便,并且,减少了一个零部件,可以降低控制臂10的重量,也可以降低控制臂10的生产成本。
由此,通过控制臂本体1和衬套2配合,能够取消焊接套管的开发,可以取消焊接工作,从而可以使生产工艺更为简单,并且,减少了一个零部件,可以降低控制臂10的重量,也可以降低控制臂1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冲压孔11的内径大于第二冲压孔12的内径,由于衬套2为变径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把衬套2顺利地压装到第一冲压孔11和第二冲压孔12内,从而可以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衬套2可以包括第一外径段21和第二外径段22,第一外径段21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径段22的外径,第一外径段21压装在第一冲压孔11内,第二外径段22压装在第二冲压孔12内,也就是说,衬套2的大径部分与控制臂本体1的大孔配合,衬套2的小径部分与控制臂本体1的小孔配合,这样设置可以方便把控制臂本体1和衬套2装配在一起。
具体地,第一外径段21的外径可以为d1,第二外径段22的外径可以为d2,其中,0.1mm≤d1-d2≤5mm,如此设置能够使衬套2的设计更加合理,可以提升衬套2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衬套2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可以延长衬套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外径段21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外径段22的轴向长度,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衬套2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衬套2的工作性能,进而可以提升整车舒适性和操控性。
进一步地,第一外径段21和第二外径段22之间设置有过渡段23,过渡段23起到连接作用,过渡段23能够把第一外径段21和第二外径段22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可以进一步增强衬套2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具体地,过渡段23可以呈锥状,过渡段23的外径小的一端与第二外径段22相连,过渡段23的外径大的一端与第一外径段21相连,这样设置可以将第一外径段21和第二外径段22更好地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使衬套2的外部轮廓更加平缓,进而可以更加方便地把衬套2压装到控制臂本体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臂10,控制臂10设置安装在车辆上,这样设置能够取消焊接套管的开发,可以取消焊接工作,从而可以使生产工艺更为简单,并且,减少了一个零部件,可以降低控制臂10的重量,也可以降低控制臂10的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臂本体,所述控制臂本体上形成有第一冲压孔和第二冲压孔,所述第一冲压孔和所述第二冲压孔相对设置,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侧板、顶部连接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部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冲压孔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冲压孔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
衬套,所述衬套压装在所述第一冲压孔和所述第二冲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冲压孔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第一外径段和第二外径段,所述第一外径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径段的外径,所述第一外径段压装在所述第一冲压孔,所述第二外径段压装在所述第二冲压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径段的外径为d1,所述第二外径段的外径为d2,其中,0.1mm≤d1-d2≤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径段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外径段的轴向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径段和所述第二外径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呈锥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平行。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的控制臂。
CN201820277987.5U 2018-02-26 2018-02-26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Active CN208006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7987.5U CN208006624U (zh) 2018-02-26 2018-02-26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7987.5U CN208006624U (zh) 2018-02-26 2018-02-26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6624U true CN208006624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7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7987.5U Active CN208006624U (zh) 2018-02-26 2018-02-26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6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136A (zh) * 2022-01-11 2022-05-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拉杆装置、汽车悬架和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136A (zh) * 2022-01-11 2022-05-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拉杆装置、汽车悬架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98821A1 (en) Control ar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ntrol arm
US10272730B2 (en) Structural compon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8006624U (zh) 悬架系统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US20160167471A1 (en) Chassis control ar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hassis control arm
CN207931410U (zh) 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CN207644465U (zh) 一种后悬副车架前横梁加强板结构
CN206231176U (zh) 一种适合suv车型的控制臂
CN209955681U (zh) 一种轻量化单翻边摆臂焊接总成
CN208248302U (zh) D柱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3567496U (zh) 一种车用控制臂
CN201794902U (zh)
CN203142317U (zh) 多连杆后悬架用冲压上摆臂
CN206106859U (zh) 车身与悬架连接装置
CN205805105U (zh) 一种用于角钢塔收口横担与塔身变坡连接的连接板
CN208006691U (zh) 汽车发动机左下支架总成
CN207374123U (zh) 带有翻边结构的一体式连杆
CN206972527U (zh) 用于摇摆式旋转压缩机的摇摆机构及摇摆式旋转压缩机
CN207088880U (zh) 拖曳臂总成和车辆
CN107701575A (zh) 微调型连杆
CN202814089U (zh) 感应加热炉体的炉外壳结构
CN204124207U (zh) 前壁板下加强件
CN205825865U (zh) 一种用于管口尺寸控制的装置
CN207846869U (zh) 一种自动工具锚
CN211196333U (zh) 一种汽车转向柱支架端板连接结构
CN207972479U (zh) 一种卡车车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