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9309U -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9309U
CN207209309U CN201721275240.8U CN201721275240U CN207209309U CN 207209309 U CN207209309 U CN 207209309U CN 201721275240 U CN201721275240 U CN 201721275240U CN 207209309 U CN207209309 U CN 207209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streamline
correction apparatus
position correc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52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207209309U8 (zh
Inventor
谢佳彬
洪在林
洪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Xiamen BO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Xiamen BO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52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9309U8/zh
Priority to US15/933,456 priority patent/US1071344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9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9309U/zh
Publication of CN207209309U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9309U8/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 G06K1/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 G06K1/1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by printing code ma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8Mechanisms for rendering the print visible to the operator
    • B41J29/19Mechanisms for rendering the print visible to the operator with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6Means for paper feeding or form fee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喷码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该装置包括流水线以及调齐机构;流水线用于带动背光源直线运动;调齐机构用于调整背面朝上的多个背光源使其处于同一直线上,调齐机构包括固定板以及运动组件;固定板设于流水线一侧;运动组件设于流水线的与固定板相对的一侧,用于推动背光源的一侧,使背光源的相对一侧抵靠固定板。通过该校正装置能够自动调整背光源在流水线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喷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源从组膜机生产完成后进入喷码工序,喷码工序对背光源产品进行标记生产信息。从组膜机生产完成后背光源为正面朝上状态,而生产信息需要喷在背光源的背面,因此,在进行喷码工序前需要将背光源翻转为背面朝上状态。再者,在进行喷码工序前需要对背光源进行校正,以使喷码机在背光源上喷的生产信息的位置一致。
目前,在背光源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流水线上的背光源从正面朝上翻转成背面朝上,以便喷码机自上而下对背光源的背面进行喷码标记。现在主要利用人工对背光源进行翻转并对齐,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翻转对位,造成人力浪费;而且人工翻转背光源容易造成不良。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整背光源在流水线上的位置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包括:
流水线;
调齐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背光源在所述流水线上的位置;
所述调齐机构包括:
固定板,设于所述流水线一侧;
运动组件,设于所述流水线的与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用于推动所述背光源的一侧,使所述背光源抵靠所述固定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与所述背光源侧面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背光源侧面的面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校正装置还包括:
翻转机构,设于所述流水线一侧,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所述背光源从第一状态翻转为第二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流水线一侧;
旋转板组件,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
吸附块,设于所述旋转板组件上,用于将所述背光源吸附在旋转板组件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板组件包括:
连接板,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连接;
多个伸出杆,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伸出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板组件的旋转轴垂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流水线包括:
多个条形承载件,多个所述承载件平行设置并且多个承载件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承载件为皮筋。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伸出杆的位置与所述间隙对应并且能够穿过所述间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移动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以及所述旋转板组件远离或靠近所述流水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背光源是否到达翻转位置,所述翻转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翻转所述背光源。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齐机构还包括:
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背光源是否到达调齐位置,所述运动组件响应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推动所述背光源。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包括:
支撑组件,设置有移动轴;
移动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移动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通过流水线带动背光源直线运动,通过运动组件推动背光源的一侧,使背光源抵靠固定板从而将多个背光源校正在同一直线上。一方面,通过运动组件与固定板配合校正背光源,不需要人工参与,减少人力浪费;另一方面,运动组件与固定板之间没有固定的宽度,可以适用于种类繁多的背光源的校正;再一方面,不需要人工参与,效率提高而且不容易造成背光源不良。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侧边没有凸耳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侧边有凸耳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背光源校正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调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背光源;11、凸耳;2、皮筋式流水线;21、皮筋;3、翻转机构;31、旋转驱动组件;32、连接板;33、伸出杆;34、吸附块;35、移动驱动组件;4、调齐机构;41、固定板;42、支撑组件;43、移动板;44、第二位置传感器;5、整流板;6、喷码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现在,主要的背光源1校正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背光源1生产完后,作业员把背光源1收集起来,接着将背光源1一片一片的人工放置在流水线上并利用背光源1的其中一边来对位,流水线带动背光源1做匀速运动,喷码机6对处于匀速运动中的背光源1进行喷码。这种方式可适用于任何种类的背光源1,但是,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翻转对位,造成人力浪费;而且人工翻转背光源1容易造成不良。参照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背光源校正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另一种方法是:在流水线两边加上两块固定的整流板5,在背光源1的入口处组成一个喇叭口,背光源1通过喇叭口自动校正,但是这种方法对背光源1的外形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背光源1左右两边必须要光滑无其他凸起,如图1所示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没办法应对种类繁多的背光源,特别是无法用于侧面有凸耳11背光源1的校正,如图2所示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可以包括流水线、翻转机构3以及调齐机构4等等。翻转机构3以及调齐机构均安装在流水线上。调齐机构4用于调整背光源1在流水线上的位置,调齐机构4可以包括固定板41以及运动组件等等。固定板41设于流水线一侧;运动组件设于流水线的与固定板41相对的一侧,用于推动背光源1的一侧,使背光源1抵靠固定板41。翻转机构3用于将背光源1从第一状态翻转为第二状态。
运动组件与背光源1侧面的接触面积小于背光源1侧面的面积,固定板41与背光源1侧面的接触面积小于背光源侧面的面积。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移动板43的长度可以小于背光源1的长度,而且固定板41的长度也可以小于背光源1的长度;如此设计,就可以能够适用于侧面带有凸耳11的背光源1的校正。当然,移动板43的长度大于背光源1的长度时,也能够对侧面带有凸耳11的背光源1进行校正,只是需要控制系统计算好移动板43伸出的时间,避免移动板43与凸耳11触碰即可。
流水线可以带动背光源1直线运动。流水线又称为装配线,一种工业上的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流水线可以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张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承件等。
可选地,流水线可以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条形承载件,多个承载件之间设置有间隙。
参照图5所示的翻转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源1生产完成后需要先进行翻转再进行校正,因为翻转工序会造成背光源1的不整齐,先翻转再校正就可以将翻转造成的不整齐调节整齐。翻转机构3可以设于流水线一侧,翻转机构3可以用于将所述背光源1从第一状态翻转为第二状态。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可以为正面朝上状态,第二状态可以为背面朝上状态,因为,背光源1生产完成后一般为正面朝上状态,但是喷码需要在背光源1的背面喷码,当然,根据情况的不同,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互换。
翻转机构3可以包括旋转驱动组件31、旋转板组件以及吸附块34等等;旋转板组件可以包括连接板32和伸出杆33。旋转驱动组件31可以采用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具有旋转轴;在旋转轴上可以固定连接连接板32,连接板32与旋转轴可以同中心轴设置。连接板32可以设置为长方形,在连接板32的侧面可以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伸出杆33,伸出杆33的延伸方向与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垂直;而且伸出杆33之间的间隙与皮筋式流水线2上的皮筋21相配合,同理,伸出杆33与皮筋21之间的间隙相配合,使伸出杆33可以插入皮筋21之间的间隙能够将背光源1吸附起来。伸出杆33可以起到吸附作用,即伸出杆33相当于吸附块利用负压将背光源吸附。当然,也可以在伸出杆33上设置吸附块34,吸附块34利用负压将背光源1吸附在旋转板组件上使其能够与旋转板组件一起旋转。通过翻转机构3可以实现背光源1的自动翻转,不需要人工参与,减少人力浪费,也能够减少不良率。另外,翻转机构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描述,例如,旋转驱动组件31可以采用电机代替;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板32,而是直接将伸出杆33设置在电机或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伸出杆33的个数也可以设置为三个或更多个。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采用皮筋式流水线2,即流水线的承载构件为多个平行设置的皮筋21,而且相邻两条皮筋21的间距可以任意调整。相比传统的皮带式流水线,皮筋式流水线2可以防止灰尘停留在流水线上,同时背光源1在上面运动时,由于流水线上的镂空部分较多,方便作业员从皮筋式流水线2上拿取背光源1;也可以方便伸出杆33插入间隙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流水线可以不采用皮筋式流水线2,可以采用皮条式流水线,也可以采用皮带式流水线,只要多个皮带之间设置有间隙即可。
进一步的,翻转机构3还可以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感测所述背光源1是否到达翻转位置,以使翻转机构3响应于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翻转背光源1。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安装在伸出杆33上,也可以安装在流水线的支架上。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采用光纤传感器,也可以采用接近传感器等等,此处不作特殊限定。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准确感测背光源1是否到达翻转位置,提高整个装置的智能化。
进一步的,该校正装置还可以包括移动驱动组件35;移动驱动组件35可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机构3远离或靠近所述流水线。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移动驱动组件35可以采用直线气缸,直线气缸可以竖直安装也可以倾斜安装。直线气缸具有伸缩轴,旋转气缸安装在伸缩轴上,伸缩轴可以带动旋转气缸运动,进而使旋转气缸以及旋转板组件和吸附块34远离或靠近所述流水线。旋转气缸以及旋转板组件和吸附块34可能会干涉背光源1的运动,在不需要翻转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移动驱动组件35将翻转机构3带离流水线。翻转机构3安装的高低或左右位置可能存在偏差,通过移动驱动组件35可以调节翻转机构3的高低或左右位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直线电机代替直线气缸。
翻转机构3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一种方法:在初始位置,伸出杆33不插入皮筋21之间的间隙,伸出杆33位于皮筋式流水线2的上方,第一位置传感器感测到有背光源1到达翻转位置需要翻转时,吸附块34可以先向下旋转至背光源1的上顶面从上顶面吸附背光源1,然后向上旋转,直至背光源1与皮筋21接触,流水线通过皮筋21与背光源1之间的摩擦力将背光源1带动向前运动,旋转轴带动伸出杆33向下旋转再向上旋转到初始位置进行下一个背光源1的翻转。
另一种方法:在初始位置,伸出杆33可以插入到皮筋21之间的间隙,第一位置传感器感测到有背光源1到达翻转位置需要翻转时,吸附块34从背光源1的下底面吸附背光源1,然后向上旋转,直至背光源1与皮筋21接触,流水线通过皮筋21与背光源1之间的摩擦力将背光源1带动向前运动,旋转轴带动伸出杆33再向上旋转至初始位置进行下一个背光源1的翻转。
参照图6所示的调齐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调齐机构4设置在翻转机构3的后侧,此处的前后以背光源1先后经过的位置来确定,即背光源1先经过的一侧为前,背光源1后经过的一侧为后。调齐机构4可以将多个背面朝上的背光源1调整处于同一直线上。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调齐机构4可以包括固定板41以及运动组件。运动组件可以包括支撑组件42以及移动板43。固定板41设置在流水线一侧;支撑组件42设置在流水线的另一侧,且支撑组件42与固定板41相对设置。支撑组件42可以采用直线气缸,支撑组件42设置有移动轴,在移动轴上连接移动板43,移动板43与移动轴垂直设置,且移动板43与固定板41相对设置,直线气缸能够带动移动板43进行直线移动。在有背光源1经过的时候,直线气缸带动移动板43进行直线移动挤压背光源1的一侧,使背光源1的另一侧抵靠固定板41,从而将所有经过调齐机构4的背光源1调节在同一直线上,以方便喷码机6构将生产信息喷在多个背光源1的一致位置。通过调齐机构4可以自动将背光源1调节在同一直线上,不需要人工参与,减少人力浪费,效率提高,不容易造成背光源1不良;而且运动组件与固定板41之间没有固定的宽度,可以适用于种类繁多的背光源1的校正。运动组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描述,例如,支撑组件42可以采用电动缸、油缸等等,还可以采用齿轮齿条、蜗轮蜗杆结构等等。
进一步的,调齐机构4还可以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44,第二位置传感器44可以用于感测所述背光源1是否到达调齐位置,以使运动组件响应于第二位置传感器44的感测信号推动背光源1。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二位置传感器44可以安装在固定板41上,也可以安装在流水线的支架上,还可以安装在移动板43上。第二位置传感器44可以采用光纤传感器,也可以采用接近传感器等等,此处不作特殊限定。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44可以准确感测背光源1是否到达校正位置,进行对背光源1的校正,提高整个装置的智能化。
调齐机构4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44感测背光源1到达校正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直线气缸动作推动移动板43伸出,移动板43将背光源1推向固定板41使背光源1的一侧与固定板41抵靠,达到对背光源1校正的目的,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直线气缸动作拉动移动板43缩回,为下一个背光源1的校正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通过流水线带动背光源1直线运动,通过翻转机构3将背光源1从正面朝上状态翻转为背面朝上状态;通过运动组件推动背光源1的一侧,使背光源1的相对一侧抵靠固定板41从而将多个背光源1校正在同一直线上。一方面,通过运动组件与固定板41配合校正背光源1,不需要人工参与,减少人力浪费;另一方面,运动组件与固定板41之间没有固定的宽度,可以适用于种类繁多的背光源1的校正;再一方面,不需要人工参与,效率提高而且不容易造成背光源1不良。
上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如有可能,各实施例中所讨论的特征是可互换的。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本说明书中,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水线;
调齐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背光源在所述流水线上的位置;
所述调齐机构包括:
固定板,设于所述流水线一侧;
运动组件,设于所述流水线的与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用于推动所述背光源的一侧,使所述背光源抵靠所述固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与所述背光源侧面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背光源侧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校正装置还包括:
翻转机构,设于所述流水线一侧,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所述背光源从第一状态翻转为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流水线一侧;
旋转板组件,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
吸附块,设于所述旋转板组件上,用于将所述背光源吸附在旋转板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组件包括:
连接板,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连接;
多个伸出杆,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伸出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板组件的旋转轴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包括:
多个条形承载件,多个所述承载件平行设置并且多个承载件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承载件为皮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杆的位置与所述间隙对应并且能够穿过所述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移动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以及所述旋转板组件远离或靠近所述流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背光源是否到达翻转位置,所述翻转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翻转所述背光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齐机构还包括:
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背光源是否到达调齐位置,所述运动组件响应于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推动所述背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包括:
支撑组件,设置有移动轴;
移动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移动轴。
CN201721275240.8U 2017-08-29 2017-09-29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Active CN207209309U8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5240.8U CN207209309U8 (zh) 2017-09-29 2017-09-29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US15/933,456 US10713447B2 (en) 2017-08-29 2018-03-23 Backlight position correc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5240.8U CN207209309U8 (zh) 2017-09-29 2017-09-29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9309U true CN207209309U (zh) 2018-04-10
CN207209309U8 CN207209309U8 (zh) 2018-09-07

Family

ID=6182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5240.8U Active CN207209309U8 (zh) 2017-08-29 2017-09-29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3447B2 (zh)
CN (1) CN207209309U8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752A (zh) * 2019-05-14 2019-07-16 珠海晨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自动喷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05385A (zh) * 2021-10-13 2021-12-17 深圳市云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定位机构及定位方法
CN115008909A (zh) * 2022-05-31 2022-09-06 东莞市石开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称重喷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3710B (zh) * 2020-07-16 2022-06-17 宁波复洋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背光模组生产用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05533A5 (zh) * 1970-09-10 1972-04-28 Chambon Automation
US5870203A (en) * 1996-03-15 1999-02-09 Sony Corporation Adaptive light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illuminating a variable-speed web for inspection
KR101166828B1 (ko) * 2005-12-29 2012-07-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용 검사장비 및 검사 방법
US8405831B2 (en) * 2007-06-19 2013-03-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a web
CN101688794B (zh) * 2007-06-19 2012-12-12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位移刻度尺的系统和方法
KR101476849B1 (ko) * 2008-07-18 2014-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박리 및 안착 통합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의제조방법
KR101257933B1 (ko) * 2008-11-11 2013-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조립장치
CN103568593A (zh) 2012-07-20 2014-02-12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喷码机
CN104960341B (zh) 2015-07-09 2017-02-01 佛山汉格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喷码装置
US10507677B2 (en) * 2017-05-09 2019-12-17 Entrust Datacard Corporation Dual card transport in a card processing system
CN207861402U (zh) * 2017-09-28 2018-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料设备及背光源生产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752A (zh) * 2019-05-14 2019-07-16 珠海晨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自动喷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05385A (zh) * 2021-10-13 2021-12-17 深圳市云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定位机构及定位方法
CN115008909A (zh) * 2022-05-31 2022-09-06 东莞市石开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称重喷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13447B2 (en) 2020-07-14
CN207209309U8 (zh) 2018-09-07
US20190102579A1 (en)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9309U (zh) 背光源位置校正装置
CN105297390B (zh) 数控面料切割机床及其使用方法
CN203945097U (zh) 背光源自动压胶框装置
CN203977090U (zh) 模板缝纫机
CN207448277U (zh) 一种用于机械零部件加工与安装的辅助装置
CN205832019U (zh) 一种导向机构、往复运动装置及橡筋牵引装置
CN205684909U (zh) 激光打标设备及其打标工作台
CN205661711U (zh) 纸塑包装机的移拖装置
CN208514669U (zh) 一种胶合板用涂胶装置
CN207389640U (zh) 一种亚克力板表面覆膜装置
CN208097217U (zh) 一种健身用动感单车
KR20130114373A (ko) 연속무늬를 갖는 합성목재판의 제조장치
CN207090263U (zh) 自动化物流仓储设备
CN115179374A (zh) 一种新型装饰原纸铺设装置和方法
CN205818767U (zh) 数控激光雕花机
CN203843120U (zh) 造型机的砂箱输送装置
CN203854117U (zh) 一种手套机
CN113334399A (zh) 一种儿童英语对话学习智能教育机器人
CN209715994U (zh) 清洁装置
CN207142425U (zh) 可伸缩磁力皮带导板台
CN206871494U (zh) 一种面膜折叠机构
CN207792251U (zh) 一种布料生产用的压布辊动力机构
CN206691988U (zh) 一种输送线及物料位置调整定位装置
CN208898470U (zh) 一种直线式旋盖机
CN217915782U (zh) 一种用于装饰原纸铺设装置的吹气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8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Co-patentee before: Xiamen BO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Address|Patentee

Correc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100015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Fals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100015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Xiamen BOE Co., Ltd.

Number: 15-01

Volume: 34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Address|Patentee

Correc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100015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Fals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100015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Xiamen BOE Co., Ltd.

Number: 15-01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4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