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83806U - 座椅靠背框架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83806U
CN206983806U CN201720567781.1U CN201720567781U CN206983806U CN 206983806 U CN206983806 U CN 206983806U CN 201720567781 U CN201720567781 U CN 201720567781U CN 206983806 U CN206983806 U CN 206983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ramework
backrest
frame
body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677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川公恭
本井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83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83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靠背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上框架,该上框架形成座椅靠背的上骨架,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侧框架,该侧框架形成座椅靠背的侧骨架,并且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其中,侧框架的上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直至上框架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并且其中,侧框架包括:一般表面部,该一般表面部在其表面面向座椅宽度方向的情况下从下方与上框架接触;以及凸缘部,该凸缘部在其表面面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从一般表面部突出,并且从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与上框架接触,并且被焊接到上框架。

Description

座椅靠背框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5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0022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座椅靠背框架。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沿着座椅靠背的外周部形成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
背景技术
作为交通工具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已知一种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沿着座椅靠背的外周部以在前视图中大致倒置的U形形状组装(JP-A-2002-337585)。具体而言,座椅靠背框架通过由在竖直方向上细长的钢板材制成的一对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和由圆钢管制成的上管以及在各侧框架的上端部之间的桥以在前视图中大致倒置的U形形状组装。上管被构造成在前视图中以大致倒置的U形形状折弯。上管的在两侧上的折弯端部从内侧装配到在各侧框架的上端部处形成且变窄成半圆形的装配部,并且被焊接到装配部。
在上述技术中,上管的向下折弯的端部从横向侧与各侧框架的上端部接触。因此,在上管和各侧框架之间的在高度方向上的重叠裕度是大的,因此,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已经被做出以便解决以上问题,并且由本公开的该方面要解决的目的是减小座椅靠背框架的上框架和侧框架之间的接头结构的重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形成沿着座椅靠背的外周部的骨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骨架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侧框架,所述侧框架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侧骨架并且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侧框架的上端在所述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直至所述上框架的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并且其中,所述侧框架包括:一般表面部,所述一般表面部在所述一般表面部的表面面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的情况下从下方与所述上框架接触;以及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的表面面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从所述一般表面部突出,从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与所述上框架接触,并且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
根据第一方面,由于侧框架从下方与上框架接触并且被焊接到上框架,所以侧框架和上框架的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彼此不重叠。因此,侧框架和上框架能够在具有较小的重叠量的情况下被组装到彼此。此外,就上框架而言的焊接长度能够通过凸缘部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更长。利用这些构造,能够减小在上框架和侧框架之前的接头结构的重量。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凸缘部包括: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与所述上框架重叠并且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以及非焊接部,所述非焊接部从所述焊接部向下延伸并且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上框架重叠,并且其中,所述焊接部的宽度比所述非焊接部的宽度宽。
根据第二方面,被焊接到上框架的凸缘部的形状被形成为在被焊接到上框架的焊接部处局部地突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增加两个框架之间的结合强度而不伴随重量的大程度增加。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一般表面部的从下方与所述上框架接触的部分包括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的焊接部。
根据第三方面,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增加上框架和侧框架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结构强部,而不伴随两个框架的重量的增加。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一般表面部的从下方与所述上框架接触的部分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接收所述上框架,以便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包围所述上框架。
根据第四方面,侧框架能够在从前侧和后侧被更有力地支撑的状态下被组装到上框架。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凸缘部包括前焊接部和后焊接部,所述前焊接部和所述后焊接部分别地从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与所述上框架接触,并且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
根据第五方面,侧框架能够被更牢固地结合到上框架。同时,在用于软化边缘的折弯部形成在侧框架的前侧和后侧处的构造中,能够通过使用该构造容易地并且合理地形成凸缘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在图1中的部分II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2的前视图;
图5是图2的侧视图;
图6是图2的后视图;并且
图7是图2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至7描述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此后,称作“靠背框架”)10的座椅1(交通工具座椅)的构造。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座椅1的基本结构。同时,在以下描述中,在描述添加有词语“座椅”的各种方向的情形中,诸如“座椅宽度方向”和“座椅高度方向”,假设相对于座椅1来指示各种方向。本实施例的座椅1被构造成在汽车的后侧上的单个座椅。座椅1被构造成包括:用作就座乘员的靠背部的座椅靠背2;用作就座乘员的就座部的座垫3;以及用作就座乘员的头部支撑部的头枕4。
上述座椅靠背2以使得靠背角度能够经由一对左和右倾角调节器5进行调节的状态被连接到座垫3的后端部。具体而言,上述倾角调节器5中的每个倾角调节器通常被保持在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中,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是固定的。此外,每个倾角调节器5均被构造成被切换到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通过拉起倾角调节杆的操作,每个锁定状态被同时释放,由此能够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调节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该倾角调节杆被设置在面向入口门侧的、座垫3的在交通工具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未示出)。此外,在倾角调节杆(未示出)返回的操作时,每个倾角调节器5均被偏置由此再次返回到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固定的锁定状态。
这里,将省略上述每个倾角调节器5的具体构造的详细描述,这是因为其基本构造与在诸如JP-A-2015-029635的文献中公开的已知构造相同。头枕4处于从上方插入并且安装到座椅靠背2的上表面部的状态。
上述座椅靠背2被构造成使得形成座椅靠背2的内部的主要骨架的金属靠背框架10沿着座椅靠背2的外周形状以在前视图中的大致倒置的U形形状组装。具体而言,上述靠背框架10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细长的钢板材制成的一对左和右侧框架11以及圆钢管制成的上管12以在前视图中的大致倒置的U形形状组装。上管12被整体地桥接在各侧框架11的上端部之间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以直线形式延伸。上述头枕4装配到的矩形管支撑架12A被整体地焊接并且联接到在上述上管12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两个前部位置。此外,在各侧框架11的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之间,由圆钢管制成的加强管13以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穿透的状态被插入并且通过焊接牢固地并且整体地联接。这里,上管12与本公开的“上框架”对应。
上述侧框架11中的每个侧框架分别通过单个挤压成型的钢板材料形成为具有形成座椅靠背2的整个侧骨架的高度。具体而言,如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每个侧框架11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细长的一般表面部11A,其中该一般表面部11A的表面面向座椅宽度方向;前凸缘部11B,该前凸缘部11B从一般表面部11A的前边缘部折弯以便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以及后凸缘部11C,该后凸缘部11C从一般表面部11A的后边缘部折弯以便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这里,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分别与本公开的“凸缘部”对应。
如在图1中示出的,上述一般表面部11A被形成为使得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宽度L以从下端侧朝向上端侧渐缩的方式呈直线地变窄。此外,如在图3和图5中示出的,下半圆凹部11A1以在一般表面部11A的上边缘部上被挖空的形状形成。上述上管12的连接侧端部能够被设定成处于从上方被轻柔地装配在凹部11A1上的状态。在上管12的连接侧端部从上方被设定在凹部11A1的内部时,以下半圆形状弯曲的凹部11A的内周面与上管12的下半部的外周面接触,使得凹部11A1从前侧和后侧包围上管12的下半部。具体而言,如在图2、4、6和7中示出的,凹部11A1处于在从上管12的在其轴向方向(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端稍微向内的位置处从下方与上管12接触的状态。
此外,如在图3、5和7中示出的,在上管12的下半部被设定在上述凹部11A1内时,从上述一般表面部11A的相应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前凸缘部11B的上端部和后凸缘部11C的上端部也被设定成处于分别从前侧和后侧与上管12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侧框架11中的每个侧框架均被构造成使得被定位成处于与上管12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的前凸缘部11B的上端部、后凸缘部11C的上端部和凹部11A1的周部通过电弧焊被分别焊接到上管12的外周面,由此被稳固且整体地联接于此(焊接部11A2、11B1、11C1)。
如在图1中示出的,上述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分别以从上述一般表面部11A的相应的前边缘部和后边缘部朝向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大致垂直地折弯的形状形成。此外,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折弯的每个边缘部进一步朝向面对彼此的一侧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斜对地折弯,由此形成折弯两次的形状。通过该构造,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中的每个中,在侧框架11的前侧和后侧上的相应的边缘部及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折弯的相应的边缘部以没有边缘的圆形形状形成。
上述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中的每个均具有被折弯以在从上述一般表面部11A的相应的前边缘部和后边缘部中在从上端边缘到下端边缘的附近的宽范围内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形状。具体地,如在图3、4和6中示出的,在上述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中,位于上管12下方的非焊接部11B2、11C2被构造成使得如上所述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折弯的相应的边缘部进一步朝向彼此面对的一侧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斜对地折弯,由此形成折弯两次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与上管12重叠并且被焊接到上管12的、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的上端侧上的焊接部11B1、11C1中的每个焊接部具有平板形状,该平板形状从上述一般表面部11A朝向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大致垂直地折弯一次。利用该构造,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的上端侧上的焊接部11B1、11C1中的每个焊接部被形成为使得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横向宽度W1、W2中的每个横向宽度局部地长于位于焊接部的下方的非焊接部11B2、11C2中的每个非焊接部。
利用以上构造,在焊接部11B1、11C1中的每个焊接部中,确保就上管12而言的焊接长度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是长的,由此,就上管12而言的焊接强度增加。在焊接部11B1、11C1中的每个焊接部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与上管12重叠的区域中以及该区域附近是局部细长的。因此,由于该突出部导致的异物感难以被传递到就座乘员,从而不扰乱乘坐舒适性。在焊接部11B1、11C1中的每个焊接部中,突出宽度从非焊接部11B2、11C2中的每个非焊接部以倾斜方式轻缓地加宽,由此,几乎不出现由于截面形状的突然改变导致的应力集中。
此外,上述侧框架11中的每个侧框架在上管12的下半部由形成在侧框架11的上端部处的凹部11A1中的每个凹部接收的状态下被焊接到上管12。由此,几乎不出现连接到上管12的部分的截面形状的突然改变,由此,几乎不在连接部中造成应力集中。如在图1中示出的,在具有以上构造的靠背框架10中,上述倾角调节器5中的每个倾角调节器被连接到在每个侧框架11的一般表面部11A的下端侧上的外表面部。靠背框架12经由这些倾角调节器5被连接到相应的倾角调节板3A的内表面部,该倾角调节板被联接到在座垫3的左侧和右侧两者上的后端位置。
总结以上内容,本实施例的靠背框架10具有以下构造。即,形成沿着座椅靠背(座椅靠背2)的外周部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靠背框架10)包括:上框架(上管12),该上框架形成座椅靠背(座椅靠背2)的上骨架,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侧框架(侧框架11),该侧框架形成座椅靠背(座椅靠背2)的侧骨架,并且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侧框架(侧框架11)的上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直至上框架(上管12)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侧框架(侧框架11)包括:一般表面部(一般表面部11A),该一般表面部在其表面面向座椅宽度方向的情况下从下方与上框架(上管12)接触;以及凸缘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该凸缘部在其表面面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从一般表面部(一般表面部11A)突出,并且该凸缘部从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与上框架(上管12)接触,并且该凸缘部被焊接到上框架(上管12)。
以该方式,由于侧框架(侧框架11)从下方与上框架(上管12)接触并且被焊接到上框架(上管12),侧框架(侧侧框架11)和上框架(上管12)的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彼此不重叠。因此,侧框架(侧框架11)和上框架(上管12)能够在具有较少的重叠量的情况下被组装到彼此。此外,通过凸缘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能够使就上框架(上管12)而言的焊接长度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更长。利用这些构造,可以减小在两个框架之间的接头结构的重量。此外,当该结构被设置到通过单个部件形成座椅靠背(座椅靠背2)的整个侧骨架的侧框架(侧框架11)时,能够有效地减小整个座椅靠背框架(靠背框架10)的重量。
此外,凸缘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包括:焊接部(焊接部11B1、11C1),该焊接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与上框架(上管12)重叠,并且被焊接到上框架(上管12);以及非焊接部(非焊接部11C2、11C2),该非焊接部从焊接部(焊接部11B1、11C1)向下延伸,并且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与上框架(上管12)不重叠,并且焊接部(焊接部11B1、11C1)的宽度(横向宽度W1、W2)宽于非焊接部(非焊接部11C2、11C2)的宽度。以该方式,被焊接到上框架(上管12)的凸缘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的形状形成为在被焊接到上框架(上管12)的焊接部(焊接部11B1、11C1)处局部地突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增加在两个框架之间的结合强度而不伴随重量的大程度增加。
此外,一般表面部(一般表面部11A)的从下方与上框架(上管12)接触的部分包括焊接到上框架(上管12)的焊接部(焊接部11A2)。利用该构造,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上框架(上管12)和侧框架(侧框架11)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结构强度,而不伴随两个框架的重量的增加。
此外,一般表面部(一般表面部11A)的从下方与上框架(上管12)接触的部分包括凹部(凹部11A1),该凹部接收上框架(上管12)以便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包围上框架(上管12)。利用该构造,侧框架(侧框架11)能够在从前侧和后侧上被更有力地支撑的状态下被组装到上框架(上侧12)。
此外,凸缘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包括前焊接部(焊接部11B1)和后焊接部(焊接部11C1),该前焊接部和后焊接部分别从前侧和后侧与上框架(上管12)接触,并且被焊接到上框架(上管12)。利用该构造,侧框架(侧框架11)能够被更牢固地结合到上框架(上管12)。同时,如在本实施例中,在用于软化边缘的折弯部(前凸缘部11B和后凸缘部11C)被形成在侧框架(侧框架11)的前边缘部和后边缘部处的构造中,通过使用这些构造能够容易并且合理地形成凸缘部。
<其它实施例>
虽然已经通过使用一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能够以除了以上实施例以外的各种形式实施本公开。例如,本公开的座椅靠背框架可以被应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细长的座椅结构,诸如所谓的长条座椅,多人能够并排地坐在该长条座椅上,或者本公开的座椅靠背框架可以宽泛地应用于设置用于除汽车以外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座椅结构,诸如火车、飞行器或船的座椅结构。
此外,上框架可以由具有与圆管材的封闭截面形状不同的封闭截面形状的构件,诸如正方形管材或板材制成,或者由具有敞开截面形状的材料制成。类似地,侧框架可以由具有与板材的封闭截面形状不同的封闭截面形状的构件,诸如圆管材或正方形管材制成,或者可以由具有敞开的截面形状的材料制成。上框架和侧框架可以由除了铁以外的其它金属材料诸如铝或镁制成。
此外,在其表面面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从一般表面部突出的凸缘部从前侧或后侧与上框架接触,并且凸缘部被焊接到上框架,该凸缘部可以被形成为使得仅与上框架接触的部分被切割并且从一般表面部凸起,或者部分地从一般表面部延伸。此外,凸缘部可以与上框架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仅一个接触并且被焊接到上框架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该仅一个,或者可以与上框架的两侧接触并且被焊接到上框架的两侧。此外,一般表面部不必要被焊接到上框架。
此外,在一般表面部的从下方与上框架接触的部分处形成的凹部不必要具有沿着上框架的下半部的外周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诸如V形形状或有角U形形状的凹入形状,以在一些部位处与上框架局部地接触。

Claims (5)

1.一种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形成沿着座椅靠背的外周部的骨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特征在于包括: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骨架,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侧框架,所述侧框架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侧骨架,并且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侧框架的上端在所述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直至所述上框架的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侧框架包括:
一般表面部,所述一般表面部在所述一般表面部的表面面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的情况下从下方与所述上框架接触,以及
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的表面面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情况下从所述一般表面部突出,从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与所述上框架接触,并且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包括: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与所述上框架重叠,并且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以及非焊接部,所述非焊接部从所述焊接部向下延伸,并且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上框架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焊接部的宽度比所述非焊接部的宽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般表面部的从下方与所述上框架接触的部分包括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的焊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般表面部的从下方与所述上框架接触的部分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接收所述上框架,以便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包围所述上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包括前焊接部和后焊接部,所述前焊接部和所述后焊接部分别从前侧和后侧与所述上框架接触,并且被焊接到所述上框架。
CN201720567781.1U 2016-05-19 2017-05-19 座椅靠背框架 Active CN2069838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0225 2016-05-19
JP2016100225A JP6651981B2 (ja) 2016-05-19 2016-05-19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83806U true CN206983806U (zh) 2018-02-09

Family

ID=6032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67781.1U Active CN206983806U (zh) 2016-05-19 2017-05-19 座椅靠背框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2654B2 (zh)
JP (1) JP6651981B2 (zh)
CN (1) CN20698380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02174B1 (en) 2017-10-25 2023-05-1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al resin composite member for tires, and tire
JP7180546B2 (ja) * 2019-06-11 2022-11-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449U (ja) * 1984-07-25 1986-02-20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シ−トフレ−ム
US5868472A (en) * 1995-06-15 1999-02-09 Grilliot; Ronald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frame
JP3923122B2 (ja) * 1997-02-24 2007-05-30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補強構造
JP2002337585A (ja) 2001-05-21 2002-11-27 F Tech:Kk 自動車のシートフレーム構造
DE102004049359A1 (de) * 2004-10-08 2006-04-13 Johnson Controls Gmbh Lasergeschweißter Rahmen eines Sitzes sowie Recliner
US7866689B2 (en) * 2005-08-19 2011-01-11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fram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818284B (zh) * 2008-01-11 2016-03-2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枕支撑构造
US20120261963A1 (en) * 2009-06-10 2012-10-18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with a Pivotably Connected Linking Member
JP5490486B2 (ja) * 2009-10-19 2014-05-1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バック
JP5556478B2 (ja) * 2010-07-29 2014-07-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030633A (ja) * 2010-07-29 2012-02-16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5768356B2 (ja) 2010-11-05 2015-08-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EP2786905B1 (en) * 2011-11-29 2018-10-31 TS Tech Co., Ltd. Mounting member, and airbag module-equipped seat
JP2013132917A (ja) * 2011-12-26 2013-07-08 Namba Press Works Co Ltd 乗り物用シートのため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US9126516B2 (en) * 2012-06-22 2015-09-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mmetrically designed outer side member for a seat
JP6005163B2 (ja) * 2012-09-03 2016-10-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110637B2 (ja) * 2012-11-12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170139B2 (ja) * 2013-04-08 2017-07-2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189099B2 (ja) * 2013-06-20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191313B2 (ja) 2013-08-01 2017-09-0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ナ
DE102013015357A1 (de) * 2013-09-14 2015-03-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ahrzeugsitz mit modularem Fahrzeugsitzrahmen
JP6189269B2 (ja) * 2013-09-30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JP6218324B2 (ja) * 2014-01-29 2017-10-25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成形方法、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503700B2 (ja) 2014-11-21 2019-04-2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負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7140919A (ja) 2016-02-10 2017-08-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171098A (ja) 2016-03-23 2017-09-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13595B2 (ja) * 2016-03-31 2019-05-1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組付ユニット及びシートフレーム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206137A (ja) 2017-11-24
US20170334329A1 (en) 2017-11-23
US10252654B2 (en) 2019-04-09
JP6651981B2 (ja) 2020-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0409B2 (ja) 車両の座席のシートバック
CN102205809B (zh)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US20130093226A1 (en) Seat back frame
CN103991398A (zh) 车辆座椅的框架结构
JP548827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の支持構造
US9511698B2 (en)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upport members with integrated recliner heart
JPH10201561A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CA2361522C (en) Seat back frame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CN206983806U (zh) 座椅靠背框架
US9499080B2 (en) Vehicle seat back member
CN102343852A (zh) 车辆座椅
JP4457806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CN104349936A (zh) 车辆用座椅
JP2000350637A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JP201819936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8099721A (zh) 一种铝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CN207875454U (zh) 一种铝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CN114162011A (zh) 具有伸缩管接头的座椅组件及制造方法
CN207683378U (zh) 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
CN107009937B (zh) 交通工具座椅框架
CN208867900U (zh) 提高强度的靠背骨架
CN108688723B (zh) 一种后大梁与尾端梁接头结构
CN214215547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头枕骨架结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CN212386370U (zh) 框架式重型卡车座椅骨架总成
CN103661048B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