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8844U - 自行车座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8844U
CN206968844U CN201720802185.7U CN201720802185U CN206968844U CN 206968844 U CN206968844 U CN 206968844U CN 201720802185 U CN201720802185 U CN 201720802185U CN 206968844 U CN206968844 U CN 206968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pan
rib
cushion
flang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021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anxin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anxin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anxin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anxin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021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8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8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88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座,包括坐垫、底壳、弹性弓和压边,坐垫包括支撑部、翻边及由支撑部和翻边围合形成的容置腔,底壳收容于容置腔内,翻边包覆底壳的周边,弹性弓卡固于底壳两端,压边固定于坐垫的翻边,并将坐垫、底壳压合固定一体。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能有效避免弹性弓的固定位置发生松动,不会出现安全隐患,且组装工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

Description

自行车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座。
背景技术
在交通工具中,自行车以其便捷、环保、价格低廉等优点成为现代人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
现有的自行车座包括坐垫、底壳、后把和弹性弓等部件组成。坐垫包括皮面和发泡层,皮面通过胶水固定在发泡层上。坐垫固定在底壳上,后把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壳上,弹性弓的一端连接在底壳上,弹性弓的另一端连接在后把上。
由于作业人员操作因素,将后把上的螺丝孔与底壳上的螺丝孔对位时无法百分之百对准,一旦锁固螺丝打偏,容易造成假性固定,使后把和弹性弓发生脱落,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组装后把、底壳、弹性弓的工序多,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此外,坐垫的皮面是通过人工包覆在发泡层上,工序冗长,效率低下,也不环保;同时现有的自行车座环境适应能力差,坐垫的皮面容易破裂,雨水会从皮面的破损处进入发泡层,影响骑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座,能有效避免弹性弓的固定位置发生松动,不会出现安全隐患,且组装工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座,包括坐垫、底壳、弹性弓和压边,坐垫包括支撑部、翻边及由支撑部和翻边围合形成的容置腔,底壳收容于容置腔内,翻边包覆底壳的周边,弹性弓卡固于底壳两端,压边固定于坐垫的翻边,并将坐垫、底壳压合固定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容置腔设置于支撑部的底部,翻边围绕容置腔设置,且翻边的一侧连接在支撑部上,底壳的周侧位于翻边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壳的一端设有卡槽,底壳的另一端设有两定位孔,弹性弓的一端设置在卡槽内,弹性弓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在两定位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壳包括底板、壳壁、定位块和卡板,壳壁连接在底板上,定位块连接在底板上,两定位孔设置在定位块上,卡板与底板相对设置,卡板的两侧与壳壁连接,卡板、底板和壳壁之间形成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壳的壳壁位于坐垫的翻边下方,压边、翻边、壳壁上设有多个螺孔,压边、坐垫和底壳通过螺栓与螺孔配合实现压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壳上设有多条第一筋条和多条第二筋条,各第一筋条相互间隔地连接在底板上,且各第一筋条的两端连接在壳壁上,各第二筋条相互间隔地连接在底板上,并与各第一筋条交叉连接,各第二筋条的两端连接在壳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壳上设有多条第一筋条和多条第二筋条,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位于靠近坐垫的一侧,相邻两第一筋条与相邻两第二筋条之间形成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的容置腔底部一体成型有多个缓冲槽。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坐垫包括支撑部、翻边及由支撑部和翻边围合形成的容置腔,底壳收容于容置腔内,翻边包覆底壳的周边,弹性弓卡固于底壳两端,压边固定于坐垫的翻边,并将坐垫、底壳压合固定一体。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底壳无需螺丝即可卡固弹性弓,能有效避免弹性弓的固定位置发生松动,不会出现安全隐患。而且,无需额外增加用于固定弹性弓的螺丝等部件,减少了组装工序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坐垫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坐垫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边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座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自行车座10包括坐垫12、底壳13、弹性弓14和压边15。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坐垫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坐垫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坐垫12的一端窄,坐垫12的另一端宽,适合骑行者的臀型,方便骑行。坐垫12包括支撑部122、翻边123及由支撑部122和翻边123围合形成的容置腔101;支撑部122的正面用于支撑骑行者的臀部,支撑部122的底部设有容置腔101;翻边123围绕容置腔101设置,且翻边123的一侧连接在支撑部122上,所述缓冲槽102能增加坐垫12的缓冲高度,增加舒适性。容置腔101的形状大致与坐垫12的形状相同,容置腔101的底部设有多个缓冲槽102,各缓冲槽102均匀的分布在支撑部122上。翻边123上设有多个螺孔106,各螺孔106围绕容置腔101分布在翻边123上。在本实施例中,坐垫12是采用发泡成型工艺一次出射成型,坐垫12是由耐热性的复合材料制成,例如采用EVA、TPE、POE或者这些材料的混合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坐垫12是采用发泡成型工艺一次出射形成,无须再使用胶水连接外皮,使坐垫12更能适应严酷的户外使用环境,不易被人为破坏,即使坐垫12的局部表层被破坏也不会吸进雨水而影响骑行,大幅提升了坐垫12的耐久性与方便性。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b、图3a和图3b所示,底壳13的形状与坐垫12的形状大致相同,底壳13设置在坐垫12的容置腔101内,即坐垫12包覆底壳13,底壳13的周侧位于翻边123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3包括底板132、壳壁133、定位块134和卡板135。底板132的形状与坐垫12的形状大致相同,壳壁133围绕底板132的周侧设置,并连接在底板132上。定位块134连接在底板132上,定位块134的两端连接在壳壁133上;定位块134上设有两个定位孔103,两个定位孔103相互间隔设置,定位孔103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于缓冲槽102的轴线方向。卡板135与底板132相对设置,卡板135的两侧与壳壁133连接;卡板135、底板132和壳壁133之间形成卡槽104,卡槽104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于定位孔103的轴线方向。
如图3a所示,底壳13的底板132上设有多条第一筋条136和多条第二筋条137,各第一筋条136相互间隔地连接在底板132上,且各第一筋条136的两端连接在壳壁133上;各第二筋条137相互间隔地连接在底板132上,并与各第一筋条136交叉连接,各第二筋条137的两端连接在壳壁133上。底板132上的第一筋条136和第二筋条137位于靠近坐垫12的一侧,相邻两第一筋条136与相邻两第二筋条137之间形成凹槽105,且该凹槽105与坐垫12上的缓冲槽102相对设置。第一筋条136与第二筋条137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设计,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筋条136与第二筋条137之间的夹角为90°,即第一筋条136与第二筋条137垂直交叉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3是采用发泡成型工艺一次出射形成,底壳13是由尼龙塑料制成,例如采用PP、PC、PA或者这些材料的混合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卡板135和定位块134是一体形成在底板132和壳壁133上,因此无需再使用螺丝固定卡板135和定位块134,能有效防止定位块134和卡板135从底壳13上脱落下来,不会出现安全隐患,减少了组装工序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底壳13上设置的第一筋条136和第二筋条137不仅增强了底壳13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同时第一筋条136和第二筋条137形成的凹槽105能增加坐垫12与底壳13的缓冲高度,不用只靠坐垫12的厚度即可增加其舒适性。
如图1b和图3b所示,底壳13的壳壁133位于坐垫12的翻边123下方,且壳壁133的端面与翻边123接触。壳壁133上设有多个螺孔106,壳壁133上的各螺孔106与翻边123上的各螺孔106的轴线重合。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b和图4所示,弹性弓14的一端设置在卡槽104内,弹性弓14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在两定位孔103内。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弓14包括大致呈U形的回折部142以及自回折部142向两侧延伸的两根支臂143,回折部142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两根支臂143连接。弹性弓14的回折部142卡在底壳13的卡槽104内,弹性弓14的两支臂143分别插在底壳13的定位孔103内。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边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b和图5所示,压边15的形状与坐垫12的形状大致相同,压边15固定于坐垫12的翻边123,并将坐垫12、底壳13压合固定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压边15上设有多个螺孔106,压边15设置在翻边123上,压边15上的螺孔106与翻边123上的螺孔106轴线重合,压边15、坐垫12和底壳13通过螺栓与螺孔106配合实现压合固定。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a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的自行车座10,该制作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通过发泡成型工艺一次形成坐垫12,其中坐垫12包括支撑部122、翻边123及由支撑部122和翻边123围合形成的容置腔101;具体地,支撑部122的底部形成有容置腔101;翻边123围绕容置腔101设置,且翻边123的一侧连接在支撑部122上。坐垫12是由耐热性的复合材料制成,例如采用EVA、TPE、POE或者这些材料的混合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步骤S2,通过发泡成型工艺一次形成底壳13,将底壳13收容在容置腔101内,并使翻边123包覆底壳13的周边;具体地,底壳13包括底板132、壳壁133、定位块134和卡板135。底板132的形状与坐垫12的形状大致相同,壳壁133围绕底板132的周侧设置,并形成在底板132上。定位块134形成在底板132上,定位块134的两端连接在壳壁133上;定位块134上形成有两个定位孔103。卡板135与底板132相对设置,卡板135的两侧形成在壳壁133上,卡板135、底板132和壳壁133之间形成卡槽104。底板132上形成有多条第一筋条136和多条第二筋条137,各第一筋条136相互间隔地形成在底板132上,且各第一筋条136的两端连接在壳壁133上;各第二筋条137相互间隔地形成在底板132上,并与各第一筋条136交叉连接,各第二筋条137的两端连接在壳壁133上。底板132上的第一筋条136和第二筋条137位于靠近坐垫12的一侧,相邻两第一筋条136与相邻两第二筋条137之间形成凹槽105,且该凹槽105与坐垫12上的缓冲槽102相对设置。底壳13是由尼龙塑料制成,例如采用PP、PC、PA或者这些材料的混合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步骤S3,制作弹性弓14,将弹性弓14卡固于底壳13两端;具体地,弹性弓14包括大致呈U形的回折部142以及自回折部142向两侧延伸的两根支臂143,回折部142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两根支臂143连接。弹性弓14的回折部142卡在底壳13的卡槽104内,弹性弓14的两支臂143分别插在底壳13的定位孔103内。
步骤S4,制作压边15,将压边15固定于坐垫12的翻边123,并将该坐垫12、底壳13压合固定一体。具体地,压边15、翻边123、壳壁133上形成有多个螺孔106,压边15、坐垫12和底壳13通过螺栓与螺孔106配合实现压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10的坐垫12包括支撑部122、翻边123及由支撑部122和翻边123围合形成的容置腔101,底壳13收容于容置腔101内,弹性弓14卡固于底壳13的两端,压边15固定于坐垫12的翻边123,并将坐垫12、底壳13压合固定一体。。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10的底壳13无需螺丝即可卡固弹性弓14,能有效避免弹性弓14的固定位置发生松动,不会出现安全隐患。而且,无需额外增加用于固定弹性弓14的螺丝等部件,减少了组装工序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8)

1.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12)、底壳(13)、弹性弓(14)和压边(15),该坐垫(12)包括支撑部(122)、翻边(123)及由支撑部(122)和翻边(123)围合形成的容置腔(101),该底壳(13)收容于该容置腔(101)内,该翻边(123)包覆该底壳(13)的周边,该弹性弓(14)卡固于该底壳(13)两端,该压边(15)固定于该坐垫(12)的翻边(123),并将该坐垫(12)、底壳(13)压合固定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该容置腔(101)设置于该支撑部(122)的底部,该翻边(123)围绕该容置腔(101)设置,且该翻边(123)的一侧连接在该支撑部(122)上,该底壳(13)的周侧位于该翻边(123)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壳(13)的一端设有卡槽(104),该底壳(13)的另一端设有两定位孔(103),该弹性弓(14)的一端设置在该卡槽(104)内,该弹性弓(14)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在两该定位孔(103)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壳(13)包括底板(132)、壳壁(133)、定位块(134)和卡板(135),该壳壁(133)连接在该底板(132)上,该定位块(134)连接在底板(132)上,两该定位孔(103)设置在该定位块(134)上,该卡板(135)与该底板(132)相对设置,该卡板(135)的两侧与该壳壁(133)连接,该卡板(135)、底板(132)和壳壁(133)之间形成卡槽(10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壳(13)的壳壁(133)位于该坐垫(12)的翻边(123)下方,该压边(15)、翻边(123)、壳壁(133)上设有多个螺孔(106),该压边(15)、坐垫(12)和底壳(13)通过螺栓与螺孔(106)配合实现压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壳(13)上设有多条第一筋条(136)和多条第二筋条(137),各该第一筋条(136)相互间隔地连接在该底板(132)上,且各该第一筋条(136)的两端连接在该壳壁(133)上,各该第二筋条(137)相互间隔地连接在该底板(132)上,并与各该第一筋条(136)交叉连接,各该第二筋条(137)的两端连接在该壳壁(133)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壳(13)上设有多条第一筋条(136)和多条第二筋条(137),该第一筋条(136)和第二筋条(137)位于靠近该坐垫(12)的一侧,相邻两该第一筋条(136)与相邻两该第二筋条(137)之间形成凹槽(105)。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122)的容置腔(101)底部一体成型有多个缓冲槽(102)。
CN201720802185.7U 2017-07-04 2017-07-04 自行车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8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2185.7U CN206968844U (zh) 2017-07-04 2017-07-04 自行车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2185.7U CN206968844U (zh) 2017-07-04 2017-07-04 自行车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8844U true CN206968844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6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0218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8844U (zh) 2017-07-04 2017-07-04 自行车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88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6077A (zh) * 2017-07-04 2017-12-01 昆山市三信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自行车座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6077A (zh) * 2017-07-04 2017-12-01 昆山市三信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自行车座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68844U (zh) 自行车座
CN107416077A (zh) 自行车座及其制作方法
CN20532729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自行车
CN204871418U (zh) 一种一体式自行车车架
CN205399979U (zh) 一种透气型地脚线
CN204587184U (zh) 一种自行车车架
CN201169282Y (zh) 婴儿车把手及婴儿车
CN208470009U (zh) 固定安装防转向鞍座
CN205674921U (zh) 一种轻量化靠背餐桌板
CN202368717U (zh) 摩托车后扶手组件
CN204341310U (zh) 可调节的儿童自行车前叉结构
CN202379035U (zh) 车篮与车把为一体式的公共自行车
CN203473125U (zh) 一种方向把支撑座与上联板的连接结构
CN202657182U (zh) 自行车用车架
CN207078240U (zh) 一种鞍座
CN20458719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一体式车把
CN104260657B (zh) 微耕机扶手架与多功能面板总成
CN204527041U (zh) 拖车球式自行车架
DE202015002591U1 (de) Fahrrad Trinkflaschen Akku passend für alle Handelsüblichen Trinkflaschen halter für Fahrräder zum Umbau und Ergänzug von E-Bikes und Pedelecs und Fahrrädern
CN204726592U (zh) 城市自行车用的碳纤维车架
CN204674752U (zh) 一种带车头碗的碳纤维自行车车架
CN204355157U (zh) 基于单橡胶垫配合多支架的汽车塑料件固定装置
CN204137258U (zh) 能够调整车把手高度的自行车车架
CN217649570U (zh) 一种座垫杆、车座及车辆
CN206988871U (zh) 一种改良型led灯管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