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4787U -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4787U
CN206394787U CN201720063775.2U CN201720063775U CN206394787U CN 206394787 U CN206394787 U CN 206394787U CN 201720063775 U CN201720063775 U CN 201720063775U CN 206394787 U CN206394787 U CN 206394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 bar
front fork
vertical tube
diaphragm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637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WEIXI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WEIXI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WEIXI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WEIXI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637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4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4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47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属于自行车领域,包括:竖管,左前叉,右前叉,前叉肩盖,所述的左前叉、右前叉与前叉肩盖一体成型,所述的竖管与前叉肩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前叉和右前叉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左脚和右脚,所述的左脚和右脚之间设置有与左脚和右脚固定连接的拱形梁;所述的竖管有顶盖和底盖,顶盖下部设有第一固定连杆,下盖上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的第二固定杆滑插穿过竖管底盖固定在所述的拱形梁上;所述的竖管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连接,所述的竖管下部设有锁死装置,其用于锁死第二固定杆。本实用新型可以自由控制减震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并且在不断的研究发展,减震技术可以减缓自行车的震动,提高骑行的舒适感,备受青睐,然而减震也是有缺点的,其在缓冲震动的同时也将动力缓冲掉,尤其在爬坡路面,带有减震系统将会使骑行倍感吃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其可以自由控制是否将减震锁死,操作简便,有助于爬坡路面的骑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包括:
竖管,左前叉,右前叉,前叉肩盖,所述的左前叉、右前叉与前叉肩盖一体成型,所述的竖管与前叉肩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前叉和右前叉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左脚和右脚,所述的左脚和右脚之间设置有与左脚和右脚固定连接的拱形梁;
所述的竖管有顶盖和底盖,顶盖下部设有第一固定连杆,下盖上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的第二固定杆滑插穿过竖管底盖固定在所述的拱形梁上;所述的竖管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连接,所述的竖管下部设有锁死装置,其用于锁死第二固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死装置为在所述的竖管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限位槽配合使用的限位栓,通过转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来实现限位栓与限位槽的位置关系,控制第二固定杆的锁死与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上部固定有六角螺母,其用于旋转所述的第一固定杆,并通过弹簧带动第二固定杆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前叉可以自由控制是否采取减震,从而可以使骑行者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采取减震措施,从而使自行车能适应更多的骑行环境,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了理解,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较佳实施例是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作为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前叉,包括:
竖管1,左前叉,右前叉,前叉肩盖2,所述的左前叉、右前叉与前叉肩盖2一体成型,所述的竖管1与前叉肩盖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前叉和右前叉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左脚4和右脚3,所述的左脚4和右脚3之间设置有与左脚4和右脚3固定连接的拱形梁;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竖管1余前叉肩盖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六角螺母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这里的拱形梁5使前叉更加牢固。
这里左脚4和右脚3的滑动连接不做具体限定,可实现左脚4和右脚3相对于竖管1的上下移动即可。
所述的竖管1有顶盖和底盖,顶盖下部设有第一固定连杆6,下盖上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杆7,所述的第二固定杆滑插穿过竖管底盖固定在所述的拱形梁5上;所述的竖管内设有减震弹簧8,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于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连接,所述的竖管下部设有锁死装置,其用于锁死第二固定杆。
这里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与减震弹簧8焊接固定,且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与弹簧接触的一端均设有接头,接头外径略小于弹簧内径,保证焊接牢固,一旦开焊,仍能保证弹簧不脱离固定杆。
这里对锁死装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第二固定杆的上移不让其向弹簧施加压力即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的竖管内壁设置有限位槽10,第二固定杆7上设置有限位栓11,通过转动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来实现限位栓11与限位槽10的位置关系,从而防止第二固定杆的上移控制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锁死与解锁。
因为第一固定杆6、减震弹簧8和第二固定杆7固定连接,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固定杆6的旋转来控制第二固定杆7的旋转,进而控制限位栓11与限位槽10的接触与分离,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杆6上部固定有六角螺母9,其用于旋转所述的第一固定杆6,并通过弹簧带动第二固定杆7转动。
这里要说明的是,处于上方的第一固定杆6方便控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固定杆6来实现锁死与解锁,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前叉可以自由的控制减震系统,方便自行车适应各种路面的骑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管,左前叉,右前叉,前叉肩盖,所述的左前叉、右前叉与前叉肩盖一体成型,所述的竖管与前叉肩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前叉和右前叉上分别滑动连接有左脚和右脚,所述的左脚和右脚之间设置有与左脚和右脚固定连接的拱形梁;
所述的竖管有顶盖和底盖,顶盖下部设有第一固定连杆,下盖上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的第二固定杆滑插穿过竖管底盖固定在所述的拱形梁上;所述的竖管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连接,所述的竖管下部设有锁死装置,其用于锁死第二固定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死装置为在所述的竖管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限位槽配合使用的限位栓,通过转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来实现限位栓与限位槽的位置关系,控制第二固定杆的锁死与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上部固定有六角螺母,其用于旋转所述的第一固定杆,并通过弹簧带动第二固定杆转动。
CN201720063775.2U 2017-01-17 2017-01-17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4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3775.2U CN206394787U (zh) 2017-01-17 2017-01-17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3775.2U CN206394787U (zh) 2017-01-17 2017-01-17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4787U true CN206394787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9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6377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4787U (zh) 2017-01-17 2017-01-17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4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2581B2 (en) Steering and lean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7031769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臂结构及前轮摇摆倾斜结构
CN206394787U (zh)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CN207433723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车把
CN101746301B (zh) 车辆座椅减震系统
CN103332085B (zh) 一种全地形越野车底盘
CN206856904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CN105416487A (zh) 一种可减震的自行车架
CN206107412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两级减震自行车坐垫
CN202987396U (zh) 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
CN202165511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液压减震器
CN214356492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6749424U (zh) 含有惯容器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isd悬架
CN201659906U (zh) 车辆座椅悬浮机构
CN206394789U (zh) 自行车前叉
CN206394788U (zh) 具有刹车功能电自行车前叉
CN207496865U (zh) 减震车把和自行车
CN207129078U (zh) 一种复古电动自行车一体式减震前叉
CN205098394U (zh)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滑板车
CN209096406U (zh) 车辆平衡悬挂系统及车辆
CN106864656B (zh) 山地自行车
CN206590046U (zh) 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架
CN206231509U (zh) 防摔倒电动扭扭车
CN209757410U (zh) 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的可摇摆减震后桥
CN206528579U (zh) 一种可前后调整车把的新型避震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