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6904U -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6904U
CN206856904U CN201621377162.8U CN201621377162U CN206856904U CN 206856904 U CN206856904 U CN 206856904U CN 201621377162 U CN201621377162 U CN 201621377162U CN 206856904 U CN206856904 U CN 206856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positioning seat
hundle
absorbing component
vertical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71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学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 Letter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 Letter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 Letter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 Letter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771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6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6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6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由一立管座及一把手座连结于一前叉竖管,立管座设有一对夹耳部供枢接于把手座的一枢接部;其中,立管座与枢接部之间设有至少一吸震组件,而把手座并设有至少一压抵部,压抵部可相对位于吸震组件的上方或下方,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不平整的道路产生震动而使得前叉竖管上下动作时,可通过压抵部压抵于吸震组件来缓冲并吸收上述震动力,以达到提高自行车行驶舒适性与安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且由于自行车兼具有免能源及运动的效果,所以现代人愈来愈多人以自行车来作为代步的工具,而一般自行车以把手来控制其行进的方向,而手把则通过一把手立管来与自行车的前叉管相连结,如此自行车骑士可透过转动把手来控制前叉管转动,进而来控制改变自行车的行进方向。
然而一般悉知的自行车把手立管大都仅具有连结把手与前叉管的功能而已,但以目前的环境来说,鲜少有完全平坦的路面存在,使得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的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而前轮所受到的震动很容易会经由前叉管及把手立管传递到把手上,轻者会因此一震动而影响到自行车骑士握住把手时的舒适感,长时间骑乘下来容易引起双手发麻的不适症状,重者则会妨碍到骑士对自行车的操控性,而影响到自行车行进时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可实现具有吸震功能且提升骑乘舒适性的功能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该把手由一立管座及一把手座连结于一前叉竖管,该立管座设有一对夹耳部供枢接于该把手座的一枢接部,该立管座与该枢接部之间设有至少一吸震组件,而该把手座并设有至少一压抵部,该压抵部可相对位于该吸震组件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该把手座设有二个压抵部,分别位于该吸震组件的上方及下方。
所述该立管座设有一定位结构以供容置固定该吸震组件。
所述该定位结构设有上定位座及下定位座,而该吸震组件容置于该上、下定位座之间。
所述该压抵部则位于该吸震组件与该上定位座之间,而该压抵部与该上定位座间进一步设有一吸震体。
所述该压抵部位于该吸震组件与该下定位座之间,而该压抵部与该下定位座间进一步设有一吸震体。
所述该把手座设有二个压抵部,分别位于该吸震组件与该上定位座之间,以及该吸震组件与该下定位座之间,而该二个压抵部分别与该上、下定位座间进一步设有吸震体。
所述该上定位座由该立管座朝该枢接部一体延伸,而该下定位座则由至少一固定件固定于该立管座。
所述该下定位座由该立管座朝该枢接部一体延伸,而该上定位座则由至少一固定件固定于该立管座。
所述该吸震组件为弹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不平整的道路产生震动,而使得前叉竖管上下动作时,可通过压抵部压抵于吸震组件来缓冲并吸收上述震动力,减少使用者手部因自行车晃动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以达到提高自行车行驶舒适性与安全性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的详细构成,如图1所示,首先,本创作中自行车把手1是由一立管座2及一把手座3连结于一前叉竖管4,前叉竖管4下方则连接自行车的前轮(图未示),立管座2一体设有一对夹耳部21以及一套管部22,套管部22套设于前叉竖管4顶端,把手座3一体设有一枢接部31及一套接部32,套接部32套接自行车的把手1,而一对夹耳部21通过枢接件7供枢接于枢接部31,以构成把手1与前叉竖管4的连结。
本案重点在于:立管座2与枢接部31之间设有至少一吸震组件5,如图2和图3所示,而把手座3并设有至少一压抵部33,压抵部33可相对位于吸震组件5的上方或下方。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创作具有一吸震组件5且容置固定于立管座2所设置的定位结构内;其中,定位结构设有上定位座61及下定位座62,而吸震组件5容置于上、下定位座61、62之间,上定位座61由立管座2朝枢接部31一体延伸而成,而下定位座62则由至少一固定件63(例如螺锁件)固定于立管座2,下定位座62并设有一凹槽621可供容置固定一吸震体64,而压抵部33则相对位于吸震组件5的下方,亦即位于吸震组件5与下定位座62之间,且压抵部33分别与其上方的吸震组件5以及与下定位座间的吸震体64相互接触。
当使用者骑乘自行车行驶至不平整的道路,使得自行车产生晃动时,立管座2的套管部22所套合的前叉竖管4将会上下动作,此时把手座3随之晃动时,压抵部33会压抵于吸震组件5,由吸震组件5吸收前叉竖管4上下震动的力道,降低把手座3晃动的程度,让套设于把手座3的把手1不会产生震动或仅会产生些许震动,可有效降低因车身震动而产生的不舒适感。另外,立管座的夹耳部与把手座枢接部于结合时,可进一步设置垫片,可减少两个硬质组件动作时的磨擦,避免铝屑咬死的情形发生。
另外,该压抵部33亦可相对位于吸震组件5的上方,亦即压抵部33位于吸震组件与该上定位座之间,而压抵部33与上定位座间同样设有一吸震体;亦或者,把手座可设有二个压抵部,分别位于该吸震组件5的上方及下方,亦即二个压抵部分别位于吸震组件与上定位座61之间,以及吸震组件5与下定位座62之间,而二个压抵部分别与上、下定位座间进一步设有吸震体,同样利用压抵部33压抵于吸震组件5,由吸震组件5吸收震动的力量;而上述实施例中的吸震组件5或吸震体可以为弹性材质,例如可以为塑料、橡胶等软质材料所制成。
再者,定位结构之下定位座62亦可由该立管座朝该枢接部一体延伸,而上定位座61则由至少一固定件(例如螺锁件)固定于立管座,以将吸震组件容置固定于立管座所设置的定位结构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该把手由一立管座及一把手座连结于一前叉竖管,该立管座设有一对夹耳部供枢接于该把手座的一枢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立管座与该枢接部之间设有至少一吸震组件,而该把手座并设有至少一压抵部,该压抵部可相对位于该吸震组件的上方或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座设有二个压抵部,分别位于该吸震组件的上方及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立管座设有一定位结构以供容置固定该吸震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设有上定位座及下定位座,而该吸震组件容置于该上、下定位座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压抵部则位于该吸震组件与该上定位座之间,而该压抵部与该上定位座间进一步设有一吸震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压抵部位于该吸震组件与该下定位座之间,而该压抵部与该下定位座间进一步设有一吸震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座设有二个压抵部,分别位于该吸震组件与该上定位座之间,以及该吸震组件与该下定位座之间,而该二个压抵部分别与该上、下定位座间进一步设有吸震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上定位座由该立管座朝该枢接部一体延伸,而该下定位座则由至少一固定件固定于该立管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下定位座由该立管座朝该枢接部一体延伸,而该上定位座则由至少一固定件固定于该立管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吸震组件为弹性材质。
CN201621377162.8U 2016-12-10 2016-12-10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Active CN206856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7162.8U CN206856904U (zh) 2016-12-10 2016-12-10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7162.8U CN206856904U (zh) 2016-12-10 2016-12-10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6904U true CN206856904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15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7162.8U Active CN206856904U (zh) 2016-12-10 2016-12-10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69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97519A1 (en) * 2018-07-16 2020-01-22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WO2024013659A1 (en) * 2022-07-15 2024-01-18 Agazzini & C. S.N.C. Stem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ibration dissip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97519A1 (en) * 2018-07-16 2020-01-22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CN110723249A (zh) * 2018-07-16 2020-01-24 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避震装置
WO2024013659A1 (en) * 2022-07-15 2024-01-18 Agazzini & C. S.N.C. Stem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ibration dissip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56904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JPH0737880U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のダンパー機構
CN205131314U (zh)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多功能滑板车
WO2014114064A1 (zh) 滑板车后避震结构
CN214356492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5469606U (zh) 电动滑板车后减震机构
CN105416487A (zh) 一种可减震的自行车架
CN207466878U (zh) 把手避震结构
CN209581744U (zh) 一种滑板车的两轮组合悬挂结构
CN208842567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装置
TWM535681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結構改良
CN206394787U (zh)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CN207129078U (zh) 一种复古电动自行车一体式减震前叉
CN206926774U (zh) 一种防滑减震的自行车把套
CN207433729U (zh) 减震自行车车把套
CN206171678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架
CN211107838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
CN218543043U (zh) 连杆避震座管
CN2447021Y (zh) 减震滑板车
TWM625441U (zh) 內藏式吸震立管
TWM650534U (zh) 電動滑板車後擺臂構造
CN205098394U (zh)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滑板车
CN221049845U (zh) 连杆避震座管
CN203958499U (zh) 运动自行车
CN203268244U (zh) 一种带有前双减震装置的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