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5441U - 內藏式吸震立管 - Google Patents

內藏式吸震立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5441U
TWM625441U TW110212407U TW110212407U TWM625441U TW M625441 U TWM625441 U TW M625441U TW 110212407 U TW110212407 U TW 110212407U TW 110212407 U TW110212407 U TW 110212407U TW M625441 U TWM625441 U TW M62544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pivot
riser
absorbing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2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學森
Original Assignee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2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5441U/zh
Publication of TWM625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5441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中自行車之把手係由一立管連結於一前叉豎管,而該立管係設有一立管座及一把手座,該把手座設有一對夾耳部以藉由一樞接組件供樞接於該立管座之一樞接部;其中,該把手座之內部設置有一第一容置槽以供容置一吸震裝置,該吸震裝置設有一調整體、一吸震體、一推抵塊以及一樞接體,該調整體係配置於該第一容置槽一側且以螺鎖方式固定於該把手座,該吸震體配置於該調整體與該推抵塊之間,該樞接體之一端樞接於該立管座,另端則樞接於該推抵塊,讓使用者在騎乘自行車遇到不平整之道路產生震動而使得前叉豎管上下動作時,可藉由樞接體帶動推抵塊而壓抵於吸震體來緩衝並吸收上述震動力,以達到較佳吸震效果,且利用調整體可調整吸震體之應變程度,以達到不同吸震效果。

Description

內藏式吸震立管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適用於自行車,尤指一種具有吸震功能且提升騎乘舒適性之內藏式吸震立管。
自行車是一種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為其動力來源,無需使用電力或汽油,極具環保概念,非常適合作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閒運動裝置來使用。且由於自行車兼具有免能源及運動的效果,所以現代人愈來愈多人以自行車來作為代步的工具,又一般自行車係以把手來控制其行進的方向,而手把則係藉由一把手立管來與自行車之前叉管相連結,如此自行車騎士可透過轉動把手來控制前叉管轉動,進而來控制改變自行車的行進方向。
然而一般習用的自行車把手立管大都僅具有連結把手與前叉管的功能而已,但以目前的環境來說,鮮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存在,使得使用者在騎乘自行車,遇到崎嶇凹凸不平之道路,或於登山行駛於石頭路、有落差地勢等路面時,自行車將會因為地面的不平穩而產生震動,而前輪所受到的震動很容易會經由前叉管及把手立管傳遞到把手上,輕者會因此一震動而影響到自行車騎士握住把手時的舒適感,長時間騎乘下來容易引起雙手發麻之不適症狀,重者則會妨礙到騎士對自行車的操控性,而影響到自行車行進時的安全。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供一種適用於自行車,尤指一種具有吸震功能且提升騎乘舒適性之內藏式吸震立管,為其主要目的者。
本創作中自行車之把手係由一立管連結於一前叉豎管,而該立管係設有一立管座及一把手座,該把手座設有一對夾耳部以藉由一樞接組件供樞接於該立管座之一樞接部;其中,該把手座之內部設置有一第一容置槽以供容置一吸震裝置,該吸震裝置設有一調整體、一吸震體、一推抵塊以及一樞接體,該調整體係配置於該第一容置槽一側且以螺鎖方式固定於該把手座,該吸震體配置於該調整體與該推抵塊之間,該樞接體之一端樞接於該立管座,另端則樞接於該推抵塊。
讓使用者在騎乘自行車遇到不平整之道路產生震動,而使得前叉豎管上下動作時,可藉由樞接體帶動推抵塊而壓抵於吸震體來緩衝並吸收上述震動力,減少使用者手部因自行車晃動而產生之不舒適感,以達到提高自行車行駛舒適性與安全性之效果;並可利用調整體可調整吸震體之應變程度,以達到不同吸震效果。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立管座之該樞接部具有第一軸孔以及第二軸孔,且該第一軸孔之下方具有一套管部以供套設於該前叉豎管之頂端,該第一軸孔供該樞接組件穿設以供樞接該對夾耳部,而該第二軸孔則供一第一桿體穿設以供樞接該樞接體之一端。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第一軸孔與該套管部係上下配置於同一縱向軸線方向,而該第二軸孔與該第一軸孔並非位於同一縱向軸線方向。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樞接體之另端與該推抵塊間分別設有相對之第三軸孔,可供一第二桿體穿設以將該樞接體之另端樞接於該推抵塊。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把手座設有一套接部以供套接該把手,而該把手座之內部設有一螺孔,該螺孔可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與該套接部。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樞接部之內部設置有一第二容置槽以供容置該樞接體之一側。
依據上述技術特徵,所述吸震體係為彈性材質。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請參閱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中吸震立管的結構立體圖,以及第2圖所示為本創作中吸震立管的結構分解圖。首先,本創作中自行車之把手1係由一立管連結於一前叉豎管4,而該立管係設有一立管座2及一把手座3,前叉豎管4下方則連接自行車之前輪(圖未示),立管座2一體設有一樞接部21及一套管部22,套管部22係套設於前叉豎管4頂端,把手座3一體設有一對夾耳部31以及一套接部32,套接部32係套接自行車之把手1,而一對夾耳部31藉由樞接組件5供樞接於樞接部21,以構成把手1與前叉豎管4之連結。
本案之重點在於:該把手座3之內部設置有一第一容置槽33以供容置一吸震裝置6,該吸震裝置6設有一調整體61、一吸震體62、一推抵塊63以及一樞接體64,該調整體61係配置於該第一容置槽33一側且以螺鎖方式固定於該把手座3,該吸震體62配置於該調整體61與該推抵塊63之間,該吸震體62係為彈性材質,例如可以為塑膠、橡膠等軟質材料所製成,或者可以為彈簧,該樞接體64之一端樞接於該立管座2,另端則樞接於該推抵塊63。
請同時參閱第3圖所示,該立管座2之該樞接部21具有第一軸孔23以及第二軸孔24,且該套管部22係位於該第一軸孔23之下方,該第一軸孔23與該套管部22係上下配置且位於同一縱向軸線方向X,該縱向軸線方向X係沿著該前叉豎管4之延伸方向,而該第二軸孔位於該套管部22與該第一軸孔23之間,但與該第一軸孔23並非位於同一縱向軸線方向X,該第一軸孔23供該樞接組件5穿設以供樞接該對夾耳部31,而該第二軸孔24則供一第一桿體65穿設以供樞接該樞接體64之一端;另外,該樞接體64之另端與該推抵塊63間分別設有相對之第三軸孔66,可供一第二桿體67穿設以將該樞接體64之另端樞接於該推抵塊63。
再者,該把手座3之內部設有一螺孔34,而該套接部32具有一弧狀槽321,該螺孔34可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33與該套接部32之該弧狀槽321,有利於將該調整體61螺接於該螺孔34,利用相對應之螺紋,可調整該調整體61於螺孔34內之相對位置,且該弧狀槽321相對讓該調整體61一端外露,便於讓使用者進行調整使用。另外,該樞接部21之內部設置有一第二容置槽25以供容置該樞接體64之一側,且該第二容置槽25係與該第二軸孔24相通。
本創作利用樞接組件5將把手座3樞設於立管座2上,並將吸震裝置6之調整體61螺設於把手座3之螺孔34處,且令吸震體62抵頂於調整體61,又於吸震體62另端配置推抵塊63以及樞接於該推抵塊63與該立管座2之樞接體64,藉此構成一具吸震效果之立管,如第一圖所示即為本創作組成後之外觀態樣,該吸震裝置6係埋藏於立管內部,讓整體立管外觀簡單,且因為該第一軸孔23與該套管部22係上下配置且位於同一縱向軸線方向X,更降低了整體立管的體積。
當使用者騎乘自行車行駛至不平整之道路,使得自行車產生晃動時,立管座2之套管部22所套合之前叉豎管4將會上下動作,把手座3會隨之晃動,此時前叉豎管4上下動作將帶動該樞接體64以該第一桿體65為軸心而作動,並藉由該樞接體64帶動該推抵塊63作動,使得該推抵塊63與該調整體61間之間距縮短,進而壓縮吸震體62產生緩衝作用以吸收上述震動力,降低把手座3晃動之程度,讓套設於把手座3之把手1不會產生震動或僅會產生些許震動,可有效降低因車身震動而產生之不舒適感,同時,由於前叉豎管所承受之震動可由彈性體所吸收,故把手及前叉豎管不易損壞,而可延長其使用壽命。而使用者亦可透過弧狀槽321以及螺孔34以手工具調整該調整體61於螺孔34內之相對位置,調整該推抵塊63與該調整體61間之間距,藉以調整吸震體62被該推抵塊63擠壓的程度,用以調整該吸震體62之應變程度,以達到不同吸震效果。
再者,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所示,樞接組件5具有可相互對組固定之第一、第二迫緊件51、52以及二墊片53,該第一、第二迫緊件51、52的外端部配合該對夾耳部31形成一蓋板54,利用該第一、第二迫緊件51、52相互對接,藉以構成把手1與前叉豎管4之連結。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自行車把手一較佳可行之吸震立管,爰依法提呈新型專利之申請;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巳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能基於本創作之揭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案創作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創作之替換及修飾,並為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x:縱向軸線方向
1:把手
2:立管座
21:樞接部
22:套管部
23:第一軸孔
24:第二軸孔
25:第二容置槽
3:把手座
31:夾耳部
32:套接部
321:弧狀槽
33:第一容置槽
34:螺孔
4:前叉豎管
5:樞接組件
51:第一迫緊件
52:第二迫緊件
53:墊片
54:蓋板
6:吸震裝置
61:調整體
62:吸震體
63:推抵塊
64:樞接體
65:第一桿體
66:第三軸孔
67:第二桿體
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中吸震立管的結構立體圖。 第2圖所示為本創作中吸震立管的結構分解圖。 第3圖所示為本創作中吸震立管的結構示意圖。
X:縱向軸線方向
2:立管座
21:樞接部
22:套管部
23:第一軸孔
25:第二容置槽
3:把手座
32:套接部
321:弧狀槽
33:第一容置槽
34:螺孔
61:調整體
62:吸震體
63:推抵塊
64:樞接體

Claims (7)

  1. 一種內藏式吸震立管,一把手係由一立管連結於一前叉豎管,而該立管係設有一立管座及一把手座,該把手座設有一對夾耳部以藉由一樞接組件供樞接於該立管座之一樞接部;其特徵在於:該把手座之內部設置有一第一容置槽以供容置一吸震裝置,該吸震裝置設有一調整體、一吸震體、一推抵塊以及一樞接體,該調整體係配置於該第一容置槽一側且以螺鎖方式固定於該把手座,該吸震體配置於該調整體與該推抵塊之間,該樞接體之一端樞接於該立管座,另端則樞接於該推抵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內藏式吸震立管,其中,該立管座之該樞接部具有第一軸孔以及第二軸孔,且該第一軸孔之下方具有一套管部以供套設於該前叉豎管之頂端,該第一軸孔供該樞接組件穿設以供樞接該對夾耳部,而該第二軸孔則供一第一桿體穿設以供樞接該樞接體之一端。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內藏式吸震立管,其中,該第一軸孔與該套管部係上下配置於同一縱向軸線方向,而該第二軸孔與該第一軸孔並非位於同一縱向軸線方向。
  4.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內藏式吸震立管,其中,該樞接體之另端與該推抵塊間分別設有相對之第三軸孔,可供一第二桿體穿設以將該樞接體之另端樞接於該推抵塊。
  5.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內藏式吸震立管,其中,該把手座設有一套接部以供套接該把手,而該把手座之內部設有一螺孔,該螺孔可連通於該第一容置槽與該套接部。
  6.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內藏式吸震立管,其中,該樞接部之內部設置有一第二容置槽以供容置該樞接體之一側。
  7.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內藏式吸震立管,其中,該吸震體係為彈性材質。
TW110212407U 2021-10-21 2021-10-21 內藏式吸震立管 TWM625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407U TWM625441U (zh) 2021-10-21 2021-10-21 內藏式吸震立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407U TWM625441U (zh) 2021-10-21 2021-10-21 內藏式吸震立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5441U true TWM625441U (zh) 2022-04-11

Family

ID=8219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2407U TWM625441U (zh) 2021-10-21 2021-10-21 內藏式吸震立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5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70845B1 (en) Bicycle frame
US8226104B2 (en) Energy efficient tricycle
US20010030404A1 (en) Shock absorber for a scooter
TWM454971U (zh) 分叉避震豎管
JPH0737880U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のダンパー機構
TWM452911U (zh) 自行車後上叉避震結構
US6837504B2 (en) Scooter stabiliz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6808187B1 (en) Tandem scooter
TWM625441U (zh) 內藏式吸震立管
TWM455670U (zh) 自行車後上叉避震結構
CN206856904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TWM625502U (zh) 吸震立管改良
TWM472651U (zh) 用於自行車之吸震座桿
US6634661B1 (en) Kick scooter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TWM535681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結構改良
TWM646828U (zh) 吸震立管
KR200440704Y1 (ko) 자전거 핸들의 충격 흡수장치
TWM598259U (zh) 連桿式避震座管
TWM568812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裝置
CN106864656B (zh) 山地自行车
TWM586230U (zh) 自行車把手避震結構改良
US8235397B2 (en) Exercise bicycle with an eccentric wheel
CN211107838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
CN220786027U (zh) 吸震立管
CN2447021Y (zh) 减震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