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3043U - 连杆避震座管 - Google Patents

连杆避震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3043U
CN218543043U CN202222825358.0U CN202222825358U CN218543043U CN 218543043 U CN218543043 U CN 218543043U CN 202222825358 U CN202222825358 U CN 202222825358U CN 218543043 U CN218543043 U CN 218543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base
tube
pivoted
set fo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53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学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253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3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3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3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一座管、一主支架、一底座、至少一第一连杆、至少一第二连杆及一缓冲组件,该主支架套设于一座管上,该主支架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与该座管的一管体相通,底座用以枢接自行车的座垫,第一连杆位于座管的一侧,且枢接主支架与底座之间,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相对且位于该座管的另一侧,缓冲组件设于该穿孔内,该缓冲组件的上端突出于该穿孔并位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缓冲组件的上端连接该第一连杆,以提供一缓冲力量经由该第一连杆传递至该底座,可产生良好的缓冲及避震效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可更为舒适。

Description

连杆避震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避震座管,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避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
以目前路况环境,很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当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之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为解决此问题,一般自行车大多会装设有避震装置来吸收震动力,让使用者在骑乘时能感到较为舒适。
避震装置大多会装设在自行车的把手、前叉、后叉及座垫下方的座管,而就目前避震座管来说,其包含有一内管、一外管及一弹簧;内管顶端底座垫;外管套设内管,且外管底端连接车体;弹簧穿设外管,且两端分别抵靠内管及外管,由此提供内管缓冲力;其中外管及内管之间具有细微的间隙,由此既可使外管限制内管轴向移动,又可降低两者间的摩擦。
然而自行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震动,并不会皆为轴向力,而难免会产生一些前后方向的分力,而该等分力便可能使内管抵靠到外管,并因内、外管的摩擦阻力而造成缓冲避震效果不佳;此外,使用久了后更会造成管壁磨耗,而内管及外管的间隙加大,便导致外管无法有效限制内管轴向移动,而使内管可能在外管中前后晃动,进而在未作缓冲避震时,便可导致座垫的晃动,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杆避震座管,尤其是提供具良好且顺畅的缓冲及避震效果,且可有效降低座垫晃动,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可更为舒适之连杆避震座管,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杆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一座管、一主支架、一底座、至少一第一连杆、至少一第二连杆及一缓冲组件;该座管,具有一管体;该主支架,套设于该座管上,该主支架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与该管体相通;该底座,用以枢接自行车的座垫;该至少一第一连杆,其位于该座管的前端,且枢接该主支架与该底座之间;该至少一第二连杆,其位于该座管的后端,且枢接该主支架与该底座之间;该缓冲组件,其设于该穿孔内,该缓冲组件的上端突出于该穿孔并位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缓冲组件的上端连接该第一连杆,以提供一缓冲力量至该底座。
优选的,该底座具有一上枢接端与一下枢接端,该至少一第一连杆的上端枢接于该上枢接端,该至少一第二连杆的上端枢接于该下枢接端;该主支架具有一上端与一下端,该至少一第一连杆的下端枢接于该主支架的该上端,该至少一第二连杆的下端枢接于该主支架的该下端。
优选的,该至少一第一连杆及该至少一第二连杆透过一轴件分别连接该主支架与该底座,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则可活动性地通过该轴件为轴心相对该主支架与该底座进行转动。
优选的,进一步增设有轴承,该轴承分别设置于该轴件穿设于该主支架的两侧,以及分别设置于该轴件穿设于该底座的两侧。
优选的,该缓冲组件包含有一芯杆、一压缩弹簧以及下挡件,该芯杆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该穿孔,该下挡件是固设于该管体内,该压缩弹簧是设于该芯杆与该下挡件之间。
优选的,该缓冲组件还包含有一压抵件,用以构成该缓冲组件的上端与该第一连杆的连接。
优选的,该压抵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该压抵件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优选的,该压抵件的另一端透过一轴件枢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优选的,该压抵件的另一端透过一万向接头枢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优选的,该压抵件的一端一体设置于该第一连杆,该压抵件的另一端则抵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通过座垫以及第一连杆并透过压抵件而下压缓冲组件,进而造成芯杆的向下位移并下压压缩弹簧,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来抵销与减缓振动,达到避震的效果。而由于座管与底座间以第一、第二连杆连接,并且该等第一、第二连杆仅能向上或向下转动,因此不论是向下的重力或是前后方向的分力,皆会使底座相对座管向上或向下转动,且透过压抵件于缓冲组件的上端进行压抵,亦可确保芯杆被限制在穿孔的轴向方向垂直上下移动,由此避免座管与缓冲组件磨擦而产生阻力,而让缓冲避震更为顺畅;此外,由于缓冲组件被限制在轴向上移动,而芯杆在轴向上又抵靠于压缩弹簧,因此在未缓冲避震时,可有效避免芯杆产生任何动作,进而各第一、第二连杆连带底座及座垫亦不会轻易晃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连杆避震座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创作连杆避震座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创作连杆避震座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创作连杆避震座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创作连杆避震座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创作之连杆避震座管至少包含:座管10、主支架20、底座30、至少一第一连杆40、至少一第二连杆50以及缓冲组件60。
该座管10具有一管体11;该主支架20套设于该座管10的管体11上,该主支架20具有一穿孔21,该穿孔21与该管体11相通。且该主支架20外露于该管体11处具有一上端22与一下端23,该上端22与下端23都设有通孔。
该底座30用以枢接自行车的座垫(图未示)。该底座30具有30包含有一座弓夹持部31与一枢接部32。座弓夹持部31位于枢接部32的上方,其用于夹持一座垫的一组座弓。该底座30的枢接部32具有一上枢接端321与一下枢接端322,该上枢接端321与下枢接端322都设有通孔。
该第一连杆40位于该座管10的前端,且枢接该主支架20与该底座30之间;该第二连杆50位于该座管10的后端,且枢接该主支架20与该底座30之间;其中,该第一连杆40的上端枢接于该上枢接端321,该第二连杆50的上端枢接于该下枢接端322,该第一连杆40的下端枢接于该主支架20的该上端22,该第二连杆50的下端枢接于该主支架20的该下端23。
请同时参阅如图3所示,该第一、第二连杆40、50分别透过轴件71穿过通孔,以连接该主支架20与该底座30,另有轴承(图未示)分别设置于该轴件71穿设于该主支架20的两侧,以及分别设置于该轴件71穿设于该底座30的两侧,让该第一、第二连杆40、50可活动性地通过该轴件71为轴心相对该主支架20与该底座30进行转动。
该缓冲组件60设于该穿孔21内,该缓冲组件60的上端突出于该穿孔21并位于该第一连杆40与该第二连杆50之间,且该缓冲组件60连接上述第一连杆40,通过提供一缓冲力量至底座30以达到避震效果。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缓冲组件60包含有一芯杆61、一压缩弹簧62以及下挡件63,该芯杆61是可垂直上下移动地设于该穿孔21,且该芯杆61的上端突出于该穿孔21并位于该第一连杆40与该第二连杆50之间,该下挡件63是固设于该管体11内,该压缩弹簧62是设于该芯杆61与该下挡件62之间。且该芯杆61的上端与该第一连杆40之间并利用一压抵件81构成连接,如第一实施例中,该压抵件81的一端一体设置于该第一连杆40,该压抵件81的另一端直接抵接于该缓冲组件的该芯杆61的上端。
因此当骑乘者行经颠簸的路段时,自行车将上下振动,骑乘者的自身的重量会通过座垫以及第一连杆40并透过压抵件81而下压缓冲组件60,进而造成芯杆61的向下位移并下压压缩弹簧62,利用压缩弹簧62的弹力来抵销与减缓振动,达到避震的效果。而由于座管10与底座30间以第一、第二连杆40、50连接,并且该等第一、第二连杆40、50仅能向上或向下转动,因此不论是向下的重力或是前后方向的分力,皆会使底座30相对座管10向上或向下转动,且透过压抵件81于缓冲组件60的上端进行压抵,亦可确保芯杆61被限制在穿孔21的轴向方向垂直上下移动,由此避免座管10与缓冲组件60磨擦而产生阻力,而让缓冲避震更为顺畅;此外,由于缓冲组件60被限制在轴向上移动,而芯杆61在轴向上又抵靠于压缩弹簧62,因此在未缓冲避震时,可有效避免芯杆61产生任何动作,进而各第一、第二连杆40、50连带底座30及座垫亦不会轻易晃动。
如图4所示之第二实施例,该压抵件81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40,该压抵件81的另一端则透过一轴件枢接于该芯杆61的上端,该第一连杆40另设有一枢接端41,可供与该该压抵件81的一端枢接。
另外,如图5所示之第三实施例,该压抵件81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40,该压抵件81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缓冲组件中芯杆61的上端,该压抵件81的另一端透过一万向接头82枢接于该芯杆61的上端,如此缓冲组件也同样能提供缓冲力量至底座以达到避震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连杆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一座管、一主支架、一底座、至少一第一连杆、至少一第二连杆及一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座管,具有一管体;该主支架,套设于该座管上,该主支架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与该管体相通;该底座,用以枢接自行车的座垫;该至少一第一连杆,其位于该座管的前端,且枢接该主支架与该底座之间;该至少一第二连杆,其位于该座管的后端,且枢接该主支架与该底座之间;该缓冲组件,其设于该穿孔内,该缓冲组件的上端突出于该穿孔并位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缓冲组件的上端连接该第一连杆,以提供一缓冲力量至该底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一上枢接端与一下枢接端,该至少一第一连杆的上端枢接于该上枢接端,该至少一第二连杆的上端枢接于该下枢接端;该主支架具有一上端与一下端,该至少一第一连杆的下端枢接于该主支架的该上端,该至少一第二连杆的下端枢接于该主支架的该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连杆及该至少一第二连杆透过一轴件分别连接该主支架与该底座,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则可活动性地通过该轴件为轴心相对该主支架与该底座进行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增设有轴承,该轴承分别设置于该轴件穿设于该主支架的两侧,以及分别设置于该轴件穿设于该底座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组件包含有一芯杆、一压缩弹簧以及下挡件,该芯杆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该穿孔,该下挡件是固设于该管体内,该压缩弹簧是设于该芯杆与该下挡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组件还包含有一压抵件,用以构成该缓冲组件的上端与该第一连杆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压抵件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该压抵件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压抵件的另一端透过一轴件枢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压抵件的另一端透过一万向接头枢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压抵件的一端一体设置于该第一连杆,该压抵件的另一端则抵接于该缓冲组件的上端。
CN202222825358.0U 2022-10-16 2022-10-16 连杆避震座管 Active CN218543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5358.0U CN218543043U (zh) 2022-10-16 2022-10-16 连杆避震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5358.0U CN218543043U (zh) 2022-10-16 2022-10-16 连杆避震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3043U true CN218543043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8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5358.0U Active CN218543043U (zh) 2022-10-16 2022-10-16 连杆避震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30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4107B2 (en) Four-bar linkage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wheeled vehicle
US5244224A (en) Rocker arm rear suspension bicycle
US6170845B1 (en) Bicycle frame
EP2100807A1 (en) Shock-absorbing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wheeled vehicle
JP2000072077A (ja) 二輪車のハンドル支持構造
CN218543043U (zh) 连杆避震座管
US20080203699A1 (en) Handlebar mount shock absorber structure
CN218858590U (zh) 连杆避震座管结构
CN214356492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6856904U (zh) 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改良
US20050066766A1 (en) Handlebar mount shock absorber structure
CN211076219U (zh) 滑板车的减震结构
CN212861712U (zh) 连杆式避震座管
CN220096550U (zh) 一种自行车减震把立结构及自行车
TWM638256U (zh) 連桿避震座管
TWM636794U (zh) 連桿避震座管之改良
CN217435962U (zh) 连杆式避震前叉车架结构
TWM638255U (zh) 連桿避震座管
CN215944798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减震组件及电动三轮车
CN219237268U (zh) 具有减震及自适应平衡的双后轮车
KR200496483Y1 (ko) 이륜차량의 완충구조
CN215097970U (zh) 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CN220809688U (zh) 一种悬臂前叉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CN214296293U (zh) 一种车架总成及两轮车
CN215514004U (zh) 减震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