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7970U - 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97970U CN215097970U CN202121479952.8U CN202121479952U CN215097970U CN 215097970 U CN215097970 U CN 215097970U CN 202121479952 U CN202121479952 U CN 202121479952U CN 215097970 U CN215097970 U CN 215097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pivoting
- seat tube
- seat
- set for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包含有座管、连杆组件、头座与缓冲组件;其中,座管包含有管体与设于管体顶端的凸部,连杆组件包含有至少一个内连杆与至少一个外连杆,内连杆与外连杆的上、下两端是分别枢接于凸部的上端与下端,内连杆实质上没有叠合于外连杆上。头座包含有座弓夹持部与枢接部,枢接部具有上枢接端与下枢接端以分别枢接内、外连杆的上端。缓冲组件是设于管体内且连接头座以提供缓冲力量至头座。通过上述避震座管装置的结构设计,能有效避免骑乘者的手被连杆组件夹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特别涉及一种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骑乘自行车的过程中,特别是骑乘登山车时,为了避免骑乘者在行经颠簸路面时感到不适,部分登山车会采用悬吊式避震座管来提供避震的效果。悬吊式避震座管的上端底座垫,其须支撑骑乘者的大部份的重量,因此,如果悬吊式避震座管的结构强度不足,长时间使用下,可能会导致悬吊式避震座管的零件磨损的问题,可见,如何增加悬吊式避震座管的结构强度是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然而,传统的悬吊式避震座管其连杆结构内部存有空隙,骑乘者在骑乘自行车的过程中,手指也许会不小心伸入连杆结构之间的空隙内,造成骑乘者受伤,可见现有的悬吊式避震座管的设计并不完善,因此尚有可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使用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包含有座管、连杆组件、头座与缓冲组件。其中,座管包含有一体连接的管体与凸部,上述凸部设于管体的顶端且向上地延伸,凸部具有上端与下端。连杆组件包含有至少一个内连杆与至少一个外连杆,内连杆的下端是枢接于凸部的上端,外连杆的下端是枢接于凸部的下端。头座包含有座弓夹持部与枢接部,枢接部具有上枢接端与下枢接端,内连杆的上端枢接于枢接部的上枢接端,外连杆的上端枢接于枢接部的下枢接端。缓冲组件是设于管体内且连接上述头座或连杆组件以提供缓冲力量至上述头座,其中内连杆在头座前后方向上实质上没有叠合于外连杆上。
因此,通过上述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的结构设计,由于连杆组件中的内连杆实质上没有叠合于外连杆上,因此骑乘者的手不容易被内连杆与外连杆所同时夹住,因此使用上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有关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以下的实施例予以说明,然而,应能理解的是,以下将说明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仅只作为示例性地说明,其不应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与图4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分别用以说明悬吊式避震座管机构处于自由状态与压缩状态;
图5是图1的前视图,其省略座垫;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管装置
1’:座管装置
10:座管
11:管体
12:凸部
121:上端
122:下端
13:阶部
14:缓冲橡胶
20:连杆组件
21:内连杆
211:下枢接耳
212:上枢接耳
22:外连杆
30:头座
31:座弓夹持部
32:枢接部
321:上枢接端
322:下枢接端
33:小凸块
34:大凸块
40:连接杆
50:缓冲组件
51:下压杆
52:压缩弹簧
53:上挡件
54:下挡件
55:作动缸
551:缸体
552:伸缩杆
A:转轴
B:座弓
H:通孔
S: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特征不限于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结构、用途以及其应用。说明内容使用的用语皆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语,本说明书内容所提及的“前”、“上”、“下”、“后”、“左”、“右”、“顶”、“底”、“内”,以及“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语,也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例示性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主张保护范围的用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在,现列举以下两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
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1,其包含有座管10、连杆组件20、头座30与缓冲组件50,其中:
座管10包含有一体连接的管体11与凸部12,凸部12设于管体11的前侧的顶端,凸部12是向上地且向前地延伸,凸部12具有上端121与下端122,上端121与下端122都设有通孔H与枢转轴A,枢转轴A是可转动地设于通孔H内。另外,管体11的顶端还设有一体连接的两个阶部13,阶部13上设有缓冲橡胶14,用以加强避震效果。
连杆组件20包含有内连杆21与两个外连杆22,内连杆21具有两个下枢接耳211与两个上枢接耳212,两个下枢接耳211衔含凸部12,内连杆21通过两个下枢接耳211并通过枢转轴A而枢接于凸部12的上端121。两个上枢接耳212与两个下枢接耳211也都设有通孔H与枢转轴A。两个外连杆22的下端都枢接于凸部12的下端122,并且两个外连杆22分别位于凸部12的左、右两侧。如图5所示,内连杆21是枢接于凸部12的中央,两个外连杆22是枢接于凸部12的左、右两侧,因此内连杆21在头座30的前后方向上实质上没有叠合于任何一个外连杆22上。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内连杆21在头座30的前后方向上实质上没有叠合于外连杆22上”是指内连杆21在头座30的前后方向上完全没有叠合于外连杆22上,或者是内连杆21只有叠合一小部分的外连杆22,如此都能避免骑乘者的手同时被内连杆21与外连杆22夹到。
请回到图1与图2。头座30包含有座弓夹持部31与枢接部32。座弓夹持部31位于枢接部32的上方,其用于夹持座垫S的一组座弓B。枢接部32具有一体连接的小凸块33与大凸块34,小凸块33的宽度小于大凸块34,枢接部32的小凸块33具有上枢接端321且大凸块34具有下枢接端322,上枢接端321与下枢接端322都设有通孔H与枢转轴A(参见附图1)。内连杆21的两个上枢接耳212衔含小凸块33,并且内连杆21是通过两个上枢接耳212与枢转轴A而枢接于上枢接端321。两个外连杆22的上端都是枢接于下枢接端322,并且两个外连杆22是分别位于大凸块34的左、右两侧。
缓冲组件50是设于管体11内且连接上述头座30,从而提供缓冲力量至头座30以达到避震效果。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缓冲组件50包含有下压杆51、压缩弹簧52、上挡件53与下挡件54。下压杆51是局部地凸出于管体11之外,连接杆40的上端枢接于头座30的下端且连接杆40的下端枢接于下压杆51的顶端。下压杆51是可垂直移动地设于管体11,上挡件53套接于下压杆51的下端,下挡件54是固设于管体11内,压缩弹簧52是位于管体11内,并且压缩弹簧52的相对两端是分别连接于下压杆51下方的上挡件53以及下挡件54之间。因此当骑乘者行经颠簸的路段时,自行车将上下振动,骑乘者的自身的重量会通过座垫S以及头座30而下压缓冲组件50,进而造成下压杆51的向下位移并下压压缩弹簧52(如图3至图4),利用压缩弹簧52的弹力来抵销与减缓振动,达到避震的效果。须说明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让缓冲组件50连接连杆组件20,如此缓冲组件50也同样能提供缓冲力量至头座30以达到避震的效果。
通过上述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1的结构设计,由于连杆组件20中的内连杆21在头座30的前后方向上实质上没有叠合于外连杆22上,因此骑乘者的手不容易同时被内连杆21与外连杆22所夹住,因此使用上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也由于内连杆21在头座30的前后方向上实质上没有叠合于外连杆22上,因此在内、外连杆21,22在避震行程中的前后旋转移动不会彼此相互碰撞干涉,并可形成更大的内部空间供弹性避震件设置,达成更佳的避震效果,也可让内、外连杆21,22更紧靠甚至是交错设置。此外,通过单一的凸部12来枢接内连杆21与两个外连杆22,让内连杆21与外连杆22所传递的应力都能集中于凸部12上,让整个避震座管装置1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降低避震座管装置1的各个零件的磨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请参见图6。第二实施例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1’的结构大致和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中一个差异在于,缓冲组件50没有设置压缩弹簧52而改为使用作动缸55,作动缸55可为气压缸或油压缸,并且作动缸55包含有缸体551与伸缩杆552,伸缩杆552是可移动地设于缸体551,缸体551的下端是通过下挡件54而固接于管体11内,伸缩杆552的末端(即上端)是直接连接至下压杆51,再通过连接杆40而连接至头座30。作动缸55同样也能有效地提供缓冲力量至头座30,达到良好的避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法及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未超脱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简易结构润饰或变化,或与其他等效组件的更替,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保护范围涵盖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座管,包含有一体连接的管体与凸部,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管体的顶端且向上地延伸,所述凸部具有上端与下端;
连杆组件,包含有至少一个内连杆与至少一个外连杆,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杆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凸部的所述上端,所述至少一个外连杆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凸部的所述下端;
头座,包含有座弓夹持部与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具有上枢接端与下枢接端,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杆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部的所述上枢接端,所述至少一个外连杆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部的所述下枢接端;
缓冲组件,设于所述管体内且连接所述头座或所述连杆组件以提供缓冲力量至所述头座;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杆在所述头座前后方向上没有叠合于所述至少一个外连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外连杆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所述两个外连杆是设于所述凸部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杆具有两个下枢接耳,所述两个下枢接耳衔含所述凸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杆是通过所述两个下枢接耳而枢接于所述凸部的所述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杆包含有两个上枢接耳,所述两个上枢接耳衔含所述枢接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杆是通过所述两个上枢接耳而枢接于所述枢接部的所述上枢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具有一体连接的小凸块与大凸块,所述上枢接端是位于所述小凸块,且所述下枢接端是位于所述大凸块,所述两个上枢接耳是衔含所述小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枢接所述头座且下端枢接所述缓冲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含有下压杆、压缩弹簧与下挡件,所述下压杆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管体,所述下挡件是固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压缩弹簧是设于所述下压杆与所述下挡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还具有上挡件,所述上挡件套接所述下压杆,所述压缩弹簧的相对两端是分别连接所述上挡件与所述下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含有下压杆与作动缸,所述下压杆是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管体,所述作动缸包含有缸体与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缸体,所述缸体是固接于所述管体内,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连接所述下压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顶端还设有一体连接的阶部,并且所述阶部上设有缓冲橡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79952.8U CN215097970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79952.8U CN215097970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97970U true CN215097970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1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7995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97970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97970U (zh)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21479952.8U patent/CN2150979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44107B2 (en) | Four-bar linkage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wheeled vehicle | |
US6170845B1 (en) | Bicycle frame | |
EP2100807A1 (en) | Shock-absorbing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wheeled vehicle | |
US20010030404A1 (en) | Shock absorber for a scooter | |
CN103153771A (zh) | 用于自行车车架和部件的减震系统 | |
CN215097970U (zh) | 悬吊式避震座管装置 | |
EP4101750A1 (en) | Tilting two wheel front for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CN214165208U (zh) | 一种可拆卸更换的平衡车前叉 | |
JP3484671B2 (ja) | 緩衝装置付き折りたたみ自転車フレーム | |
TWM621366U (zh) | 懸吊式避震座管機構 | |
CN218543043U (zh) | 连杆避震座管 | |
CN210083446U (zh) | 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 | |
CN218858590U (zh) | 连杆避震座管结构 | |
CN221049845U (zh) | 连杆避震座管 | |
CN212861712U (zh) | 连杆式避震座管 | |
US20030057669A1 (en) | Stroller with shock absorbing units | |
CN220096550U (zh) | 一种自行车减震把立结构及自行车 | |
US20240278863A1 (en) | Shock-absorbing tube structure for a bicycle seat | |
CN115071873B (zh) | 减震结构及滑板车 | |
CN214296293U (zh) | 一种车架总成及两轮车 | |
CN206813217U (zh) | 自行车避震装置 | |
CN220842846U (zh) | 刹车机构、可折叠滑板车 | |
JPH068872A (ja) |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 |
CN218085896U (zh) | 全地形滑板车用后避震机构 | |
TWI449647B (zh) | locomotiv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