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6822U -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06822U
CN206106822U CN201620948841.XU CN201620948841U CN206106822U CN 206106822 U CN206106822 U CN 206106822U CN 201620948841 U CN201620948841 U CN 201620948841U CN 206106822 U CN206106822 U CN 206106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ngle
tire
side wall
vii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88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uanxing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uanxing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uanxing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uanxing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488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06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06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068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轮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胎面花纹的布置能够抵消胎面带复合物的流动性,从而确保针对在路面上行驶期间引起的振动和胎面带的耐磨损性的稳定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花纹结构也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胎面凹槽的轴向外端部处的不规则磨损的形成。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背景技术
图1a和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轮胎的胎面部分的测向延伸试图,该轮胎以商标RacetecTM在市场上销售,并且主要适用于运动的大马力摩托车上。特别地,图1a示出了适于安装在摩托车后轮上的RacetecTM轮胎的胎面花纹,而图1b则示出了适于安装在摩托车前轮上的RacetecTM轮胎的花纹。
参照图1a和1b,胎面具有这样的胎面花纹,即,胎面花纹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整体在所述胎面带上限定4%和10%之间的实/空比(solid/void ratio)。
特别地,胎面花纹包括:多个大致纵向的第一凹槽118、119,第一凹槽118、119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X-X彼此相对地倾斜;和多个大致纵向的第二凹槽115、116,第二凹槽115、116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X-X彼此相对地倾斜。每个第一纵向凹槽118、119都与一个第二纵向凹槽115、116交替。
在要安装在后轮上的轮胎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个曲线段120、121和125、126,所述曲线段120、121和125、126(沿着轴向远离赤道面X-X的方向)是沿着圆周连续的,在图1a中的箭头F1所指示的轮胎滚动方向上,第一曲线段120、125具有凹形,而第二段121、126具有凸形。
另一方面,在要安装在后轮上的轮胎中(图1b),每一个第一纵向凹槽都相对于轮胎滚动方向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段,所述至少一个曲线段远离赤道面X-X朝向胎肩轴向地延伸。
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胎面花纹形成在轮胎的胎面上,该胎面具有径向胎体,在所述径向胎体的顶部上布置有带束结构,所述带束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基本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帘线。
因为RacetecTM轮胎即使在高速下也在转向、抓地力、操控以及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异特性,所以RacetecTM轮胎极大地收到骑摩托车的人的欢迎。特别地,它的胎面花纹帮助确保在不同的骑行条件下(沿着直道和/或绕弯道)获得合适的接触表面,并且确保当轮胎在场外的潮湿泊油路面行驶时获得适当的排水。
为了满足摩托车的高性能特征,安装在摩托车的车轮上的轮胎必须具有极好的抓地性能,以便能够在沿着直道行驶期间和在加速离开弯道时将高驱动转矩有效地传递到地面,并且还确保有效的制动作用。当轮胎在潮湿的路面上行驶时,抓地力变成非常关键的因素。
为了以完全安全的方式保证骑摩托车的人这些性能特征以最佳的抓地性能,轮胎还必须在沿直道行驶期间和(或尤其是)绕弯道行驶期间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加速度的情况下)确保性能稳定性。实际上,轮胎的稳定性能是其有效地阻尼在行驶期间由于路面的不平面传递的振动从而使得这些振动不会由于传递到摩托车而不利地影响该摩托车的驾驶稳定性的能力的指示。
在胎面带中使用较软的复合物在理论上应当满足设计成安装在具有大功率摩托车上的轮胎的抓地力要求,其中较软既能够更好地适应由路面的不平产生的轮廓和/或透入这些不平中,其以较低的弹性模量和/或较高的迟滞性为特征。然而,在利用上述RacetecTM轮胎进行测试期间,在这些轮胎中使用复合物将在胎肩区域中产生不规则磨损,从而在凹槽的轴向外端部产生最初的磨损吉象,并由此降低了性能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用轮胎,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轮胎即使在使用软的复合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摩托车的基本任何行驶条件下,尤其是在临界条件下,确保在性能稳定性和磨损均匀性方面具有充分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种胎面花纹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的胎面花纹的布置能够抵消胎面带复合物的流动性,从而确保针对在路面上行驶期间引起的振动和胎面带的耐磨损性的稳定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花纹结构也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胎面凹槽的轴向外端部处的不规则磨损的形成。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所述胎面带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所述两个花纹结构相对于胎面带的赤道面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包括凹槽Ⅰ、凹槽Ⅱ、凹槽Ⅲ、凹槽Ⅳ、凹槽Ⅴ、凹槽Ⅵ、凹槽Ⅶ、凹槽Ⅷ、凹槽Ⅸ、凹槽Ⅹ、凹槽Ⅺ和凹槽Ⅻ;
凹槽Ⅰ、凹槽Ⅱ和凹槽Ⅲ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处;凹槽Ⅲ、凹槽Ⅳ和凹槽Ⅴ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与凹槽Ⅴ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一端;凹槽Ⅳ、凹槽Ⅶ和凹槽Ⅷ相互连通,凹槽Ⅸ设置在凹槽Ⅶ和凹槽Ⅷ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的一侧;凹槽Ⅹ与凹槽Ⅷ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花纹结构的凹槽Ⅰ与上一模块的凹槽Ⅷ和凹槽Ⅹ相互连通;
凹槽Ⅺ设置在凹槽Ⅰ、凹槽Ⅲ、凹槽Ⅴ、凹槽Ⅵ和轮胎赤道面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设置在凹槽Ⅳ、凹槽Ⅴ、凹槽Ⅵ、凹槽Ⅷ、凹槽Ⅹ和轮胎赤道面所围成的区域内。
凹槽Ⅰ、凹槽Ⅱ和凹槽Ⅲ相互之间的连通处均采用圆弧过度,凹槽Ⅰ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Ⅰ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为33º,凹槽Ⅱ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Ⅰ与凹槽Ⅱ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Ⅲ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方向倾斜,凹槽Ⅲ与凹槽Ⅰ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凹槽Ⅲ与凹槽Ⅱ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9º。
凹槽Ⅳ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Ⅳ与凹槽Ⅲ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Ⅴ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方向倾斜,凹槽Ⅴ与凹槽Ⅲ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8º;凹槽Ⅳ与凹槽Ⅴ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Ⅵ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方向倾斜,凹槽Ⅵ与凹槽Ⅴ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53º,另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9º。
凹槽Ⅶ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 凹槽Ⅶ与凹槽Ⅳ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87º,凹槽Ⅷ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方向倾斜, 凹槽Ⅷ与凹槽Ⅶ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7º,凹槽Ⅷ与凹槽Ⅳ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Ⅹ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方向倾斜,凹槽Ⅹ与凹槽Ⅷ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4º;凹槽Ⅹ与下一模块的凹槽Ⅰ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05º,凹槽Ⅷ与下一模块的凹槽Ⅰ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
凹槽Ⅸ沿凹槽Ⅳ的方向设置在在凹槽Ⅶ和凹槽Ⅷ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的一侧。
凹槽Ⅺ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Ⅻ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设置。
凹槽Ⅵ和凹槽Ⅹ内分别设置有磨损标记块。
凹槽Ⅱ、凹槽Ⅲ、凹槽Ⅳ、凹槽Ⅶ和胎肩围拢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装饰花;上一模块的凹槽Ⅶ、凹槽Ⅷ和下一模块的凹槽Ⅰ、凹槽Ⅱ以及胎肩围拢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装饰花。
凹槽Ⅱ和凹槽Ⅶ外侧均连通有胎肩槽,所述胎肩槽设置在胎肩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胎面花纹具有特殊的曲线设计变化,凹槽的分布以及各个凹槽之间的连通方式,可以抵消胎面带复合物的流动性,从而确保针对在路面上行驶期间引起的震动和胎面带的耐磨损性的稳定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花纹凹槽延伸分布较广,相互交错分布,在行驶过程中,根据受压力不同,凹槽可以实现特定曲线变化,可以削弱凹槽的轴向外部端部处的不规则磨损。
2、在胎面上设置装饰花,且装饰花距离胎肩较近,这种设置,可以显著的改善轮胎的绕弯道性能,特别是安装在摩托车后轮上的轮胎,更特别地是当以轮胎/摩托车单元容许的最大倾角高速绕弯道时和/或全加速离开弯道期间。
3、本实用新型各个凹槽之间的连通,各个凹槽之间连接是所形成的夹角特殊限定,能够在潮湿表面上行驶期间获得非常有效的排水。实际上,在潮湿表面上行驶期间,为了确保充分的骑行安全余量,不能达到最大外倾角状态,而本实用新型多个凹槽之间连通,且分布的角度特殊限定,即使在高速行驶期间,也始终能在潮湿表面上获得最佳的车辆行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后轮轮胎和前轮轮胎的胎面的圆周延伸不的一部分;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胎面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胎面带,2、模块,3、花纹结构,4、赤道面,5、凹槽Ⅰ,6、凹槽Ⅱ,7、凹槽Ⅲ,8、凹槽Ⅳ,9、凹槽Ⅴ,10、凹槽Ⅵ,11、凹槽Ⅶ,12、凹槽Ⅷ,13、凹槽Ⅸ,14、凹槽Ⅹ,15、凹槽Ⅺ,16、凹槽Ⅻ,17、胎肩,18、装饰花,19、磨损标记块,20、胎肩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1,所述胎面带1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2,所述模块2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3,所述两个花纹结构3相对于胎面带1的赤道面4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3包括凹槽Ⅰ5、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Ⅶ11、凹槽Ⅷ12、凹槽Ⅸ13、凹槽Ⅹ14、凹槽Ⅺ15和凹槽Ⅻ16;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6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17处;凹槽Ⅲ7、凹槽Ⅳ8和凹槽Ⅴ9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10与凹槽Ⅴ9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9一端;凹槽Ⅳ8、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相互连通,凹槽Ⅸ13设置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2花纹结构3的凹槽Ⅰ5与上一模块2的凹槽Ⅷ12和凹槽Ⅹ14相互连通;
凹槽Ⅺ15设置在凹槽Ⅰ5、凹槽Ⅲ7、凹槽Ⅴ9、凹槽Ⅵ10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16设置在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Ⅷ12、凹槽Ⅹ14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1,所述胎面带1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2,所述模块2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3,所述两个花纹结构3相对于胎面带1的赤道面4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3包括凹槽Ⅰ5、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Ⅶ11、凹槽Ⅷ12、凹槽Ⅸ13、凹槽Ⅹ14、凹槽Ⅺ15和凹槽Ⅻ16;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6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17处;凹槽Ⅲ7、凹槽Ⅳ8和凹槽Ⅴ9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10与凹槽Ⅴ9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9一端;凹槽Ⅳ8、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相互连通,凹槽Ⅸ13设置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2花纹结构3的凹槽Ⅰ5与上一模块2的凹槽Ⅷ12和凹槽Ⅹ14相互连通;
凹槽Ⅺ15设置在凹槽Ⅰ5、凹槽Ⅲ7、凹槽Ⅴ9、凹槽Ⅵ10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16设置在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Ⅷ12、凹槽Ⅹ14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相互之间的连通处均采用圆弧过度,凹槽Ⅰ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Ⅰ5与赤道面4之间的夹角为33º,凹槽Ⅱ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Ⅰ5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Ⅲ7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Ⅲ7与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凹槽Ⅲ7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9º。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1,所述胎面带1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2,所述模块2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3,所述两个花纹结构3相对于胎面带1的赤道面4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3包括凹槽Ⅰ5、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Ⅶ11、凹槽Ⅷ12、凹槽Ⅸ13、凹槽Ⅹ14、凹槽Ⅺ15和凹槽Ⅻ16;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6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17处;凹槽Ⅲ7、凹槽Ⅳ8和凹槽Ⅴ9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10与凹槽Ⅴ9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9一端;凹槽Ⅳ8、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相互连通,凹槽Ⅸ13设置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2花纹结构3的凹槽Ⅰ5与上一模块2的凹槽Ⅷ12和凹槽Ⅹ14相互连通;
凹槽Ⅺ15设置在凹槽Ⅰ5、凹槽Ⅲ7、凹槽Ⅴ9、凹槽Ⅵ10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16设置在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Ⅷ12、凹槽Ⅹ14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相互之间的连通处均采用圆弧过度,凹槽Ⅰ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Ⅰ5与赤道面4之间的夹角为33º,凹槽Ⅱ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Ⅰ5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Ⅲ7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Ⅲ7与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凹槽Ⅲ7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9º;
凹槽Ⅳ8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Ⅳ8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Ⅴ9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Ⅴ9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8º;凹槽Ⅳ8与凹槽Ⅴ9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Ⅵ10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Ⅵ10与凹槽Ⅴ9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53º,另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9º。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1,所述胎面带1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2,所述模块2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3,所述两个花纹结构3相对于胎面带1的赤道面4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3包括凹槽Ⅰ5、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Ⅶ11、凹槽Ⅷ12、凹槽Ⅸ13、凹槽Ⅹ14、凹槽Ⅺ15和凹槽Ⅻ16;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6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17处;凹槽Ⅲ7、凹槽Ⅳ8和凹槽Ⅴ9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10与凹槽Ⅴ9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9一端;凹槽Ⅳ8、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相互连通,凹槽Ⅸ13设置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2花纹结构3的凹槽Ⅰ5与上一模块2的凹槽Ⅷ12和凹槽Ⅹ14相互连通;
凹槽Ⅺ15设置在凹槽Ⅰ5、凹槽Ⅲ7、凹槽Ⅴ9、凹槽Ⅵ10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16设置在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Ⅷ12、凹槽Ⅹ14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相互之间的连通处均采用圆弧过度,凹槽Ⅰ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Ⅰ5与赤道面4之间的夹角为33º,凹槽Ⅱ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Ⅰ5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Ⅲ7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Ⅲ7与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凹槽Ⅲ7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9º;
凹槽Ⅳ8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Ⅳ8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Ⅴ9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Ⅴ9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8º;凹槽Ⅳ8与凹槽Ⅴ9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Ⅵ10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Ⅵ10与凹槽Ⅴ9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53º,另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9º;
凹槽Ⅶ11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 凹槽Ⅶ11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87º, 凹槽Ⅷ12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 凹槽Ⅷ12与凹槽Ⅶ11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7º,凹槽Ⅷ12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Ⅹ14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4º;凹槽Ⅹ14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05º,凹槽Ⅷ12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
实施例5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1,所述胎面带1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2,所述模块2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3,所述两个花纹结构3相对于胎面带1的赤道面4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3包括凹槽Ⅰ5、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Ⅶ11、凹槽Ⅷ12、凹槽Ⅸ13、凹槽Ⅹ14、凹槽Ⅺ15和凹槽Ⅻ16;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6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17处;凹槽Ⅲ7、凹槽Ⅳ8和凹槽Ⅴ9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10与凹槽Ⅴ9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9一端;凹槽Ⅳ8、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相互连通,凹槽Ⅸ13设置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2花纹结构3的凹槽Ⅰ5与上一模块2的凹槽Ⅷ12和凹槽Ⅹ14相互连通;
凹槽Ⅺ15设置在凹槽Ⅰ5、凹槽Ⅲ7、凹槽Ⅴ9、凹槽Ⅵ10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16设置在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Ⅷ12、凹槽Ⅹ14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相互之间的连通处均采用圆弧过度,凹槽Ⅰ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Ⅰ5与赤道面4之间的夹角为33º,凹槽Ⅱ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Ⅰ5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Ⅲ7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Ⅲ7与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凹槽Ⅲ7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9º;
凹槽Ⅳ8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Ⅳ8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Ⅴ9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Ⅴ9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8º;凹槽Ⅳ8与凹槽Ⅴ9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Ⅵ10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Ⅵ10与凹槽Ⅴ9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53º,另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9º;
凹槽Ⅶ11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 凹槽Ⅶ11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87º, 凹槽Ⅷ12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 凹槽Ⅷ12与凹槽Ⅶ11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7º,凹槽Ⅷ12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Ⅹ14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4º;凹槽Ⅹ14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05º,凹槽Ⅷ12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
凹槽Ⅸ13沿凹槽Ⅳ8的方向设置在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Ⅺ1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Ⅻ1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设置。
实施例6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1,所述胎面带1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2,所述模块2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3,所述两个花纹结构3相对于胎面带1的赤道面4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3包括凹槽Ⅰ5、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Ⅶ11、凹槽Ⅷ12、凹槽Ⅸ13、凹槽Ⅹ14、凹槽Ⅺ15和凹槽Ⅻ16;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6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17处;凹槽Ⅲ7、凹槽Ⅳ8和凹槽Ⅴ9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10与凹槽Ⅴ9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9一端;凹槽Ⅳ8、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相互连通,凹槽Ⅸ13设置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2花纹结构3的凹槽Ⅰ5与上一模块2的凹槽Ⅷ12和凹槽Ⅹ14相互连通;
凹槽Ⅺ15设置在凹槽Ⅰ5、凹槽Ⅲ7、凹槽Ⅴ9、凹槽Ⅵ10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16设置在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Ⅷ12、凹槽Ⅹ14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相互之间的连通处均采用圆弧过度,凹槽Ⅰ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Ⅰ5与赤道面4之间的夹角为33º,凹槽Ⅱ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Ⅰ5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Ⅲ7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Ⅲ7与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凹槽Ⅲ7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9º;
凹槽Ⅳ8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Ⅳ8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Ⅴ9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Ⅴ9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8º;凹槽Ⅳ8与凹槽Ⅴ9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Ⅵ10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Ⅵ10与凹槽Ⅴ9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53º,另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9º;
凹槽Ⅶ11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 凹槽Ⅶ11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87º, 凹槽Ⅷ12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 凹槽Ⅷ12与凹槽Ⅶ11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7º,凹槽Ⅷ12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Ⅹ14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4º;凹槽Ⅹ14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05º,凹槽Ⅷ12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
凹槽Ⅸ13沿凹槽Ⅳ8的方向设置在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Ⅺ1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Ⅻ1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设置;
凹槽Ⅵ10和凹槽Ⅹ14内分别设置有磨损标记块19;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Ⅶ11和胎肩17围拢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装饰花18;上一模块2的凹槽Ⅶ11、凹槽Ⅷ12和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凹槽Ⅱ6以及胎肩17围拢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装饰花18。
凹槽Ⅱ6和凹槽Ⅶ11外侧均连通有胎肩槽20,所述胎肩槽20设置在胎肩17上。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包括胎面带(1),所述胎面带(1)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2)包括:
两个纵向设置的花纹结构(3),所述两个花纹结构(3)相对于胎面带(1)的赤道面(4)相对设置,且沿轮胎滚动方向交错设置;
所述花纹结构(3)包括凹槽Ⅰ(5)、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Ⅶ(11)、凹槽Ⅷ(12)、凹槽Ⅸ(13)、凹槽Ⅹ(14)、凹槽Ⅺ(15)和凹槽Ⅻ(16);
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Ⅱ(6)的一端延伸至轮胎的胎肩(17)处;凹槽Ⅲ(7)、凹槽Ⅳ(8)和凹槽Ⅴ(9)呈“Y”字形分布,且相互连通,凹槽Ⅵ(10)与凹槽Ⅴ(9)连通且设置在凹槽Ⅴ(9)一端;凹槽Ⅳ(8)、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相互连通,凹槽Ⅸ(13)设置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连通;沿轮胎圆周方向,同侧的一模块(2)花纹结构(3)的凹槽Ⅰ(5)与上一模块(2)的凹槽Ⅷ(12)和凹槽Ⅹ(14)相互连通;
凹槽Ⅺ(15)设置在凹槽Ⅰ(5)、凹槽Ⅲ(7)、凹槽Ⅴ(9)、凹槽Ⅵ(10)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凹槽Ⅻ(16)设置在凹槽Ⅳ(8)、凹槽Ⅴ(9)、凹槽Ⅵ(10)、凹槽Ⅷ(12)、凹槽Ⅹ(14)和轮胎赤道面(4)所围成的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Ⅰ(5)、凹槽Ⅱ(6)和凹槽Ⅲ(7)相互之间的连通处均采用圆弧过度,凹槽Ⅰ(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Ⅰ(5)与赤道面(4)之间的夹角为33º,凹槽Ⅱ(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Ⅰ(5)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Ⅲ(7)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Ⅲ(7)与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凹槽Ⅲ(7)与凹槽Ⅱ(6)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9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Ⅳ(8)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凹槽Ⅳ(8)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Ⅴ(9)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Ⅴ(9)与凹槽Ⅲ(7)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8º;凹槽Ⅳ(8)与凹槽Ⅴ(9)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95º;凹槽Ⅵ(10)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Ⅵ(10)与凹槽Ⅴ(9)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53º,另一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9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Ⅶ(11)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 凹槽Ⅶ(11)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87º, 凹槽Ⅷ(12)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 凹槽Ⅷ(12)与凹槽Ⅶ(11)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37º,凹槽Ⅷ(12)与凹槽Ⅳ(8)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27º;凹槽Ⅹ(14)斜向下设置且向赤道面(4)方向倾斜,凹槽Ⅹ(14)与凹槽Ⅷ(12)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44º;凹槽Ⅹ(14)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05º,凹槽Ⅷ(12)与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相邻的侧壁的夹角为118º。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Ⅸ(13)沿凹槽Ⅳ(8)的方向设置在在凹槽Ⅶ(11)和凹槽Ⅷ(12)连通处的相对于凹槽Ⅳ(8)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Ⅺ(15)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上设置;凹槽Ⅻ(16)沿轮胎转动方向斜向下设置。
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Ⅵ(10)和凹槽Ⅹ(14)内分别设置有磨损标记块(19)。
8.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Ⅱ(6)、凹槽Ⅲ(7)、凹槽Ⅳ(8)、凹槽Ⅶ(11)和胎肩(17)围拢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装饰花(18);上一模块(2)的凹槽Ⅶ(11)、凹槽Ⅷ(12)和下一模块(2)的凹槽Ⅰ(5)、凹槽Ⅱ(6)以及胎肩(17)围拢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装饰花(18)。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凹槽Ⅱ(6)和凹槽Ⅶ(11)外侧均连通有胎肩槽(20),所述胎肩槽(20)设置在胎肩(17)上。
CN201620948841.XU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06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8841.XU CN206106822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8841.XU CN206106822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06822U true CN206106822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13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884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06822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068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924A (zh) * 2016-08-26 2016-11-30 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924A (zh) * 2016-08-26 2016-11-30 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CN106166924B (zh) * 2016-08-26 2023-10-27 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0709B2 (ja)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17746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377584B (zh) 汽车轮胎
CN102574427B (zh) 机动车轮胎
CN103987538B (zh) 冬季轮胎
JP4837969B2 (ja)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873775A (zh) 用于车辆车轮的具有改进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CN103826871B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355937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対
CN102470698A (zh) 越野摩托车轮胎
US9283813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015277B (zh) 摩托车用轮胎
CN206106822U (zh)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JP3569387B2 (ja) 非対称プロフィルに非対称トレッドパターンを具えた偏平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7039408A (ja) 自動車用タイヤ
JPH0891023A (ja) タクシー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2686414B (zh) 用于两轮式车辆的轮胎胎面
CN105579251B (zh) 摩托车用轮胎
JP4580312B2 (ja)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126424A (ja) タイヤ
CN106166924A (zh)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CN106240244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摩托车的轮胎
CN106314040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摩托车后轮的轮胎
CN106240240A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用防滑轮胎
JP4242954B2 (ja) 四輪車用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