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6159U - 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6159U
CN206036159U CN201590000270.0U CN201590000270U CN206036159U CN 206036159 U CN206036159 U CN 206036159U CN 201590000270 U CN201590000270 U CN 201590000270U CN 206036159 U CN206036159 U CN 206036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axle center
connection shaft
electro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02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盐崎太郎
山崎彰
山崎彰一
山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6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61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8/00Electrically-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1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 F16H21/1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1/18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the members having helical, herringbone, or like teet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运动转换装置(3)具备将电动马达(1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可动部件(9)的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12)。转换机构(12)具有连杆(15)和能够被驱动而绕支承轴(18)旋转的旋转部件(14)。连杆(15)具有:第一连结部(15a),其经由第一连结轴(19)与旋转部件(14)连结;以及第二连结部(15b),其经由第二连结轴(20)与可动部件(9)连结。在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的情况下,连杆(15)位于限制位置来限制可动部件(9)的直线运动。限制位置包括: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当支承轴(18)的轴心(18a)、第一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以及第二连结轴(20)的轴心(20a)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连杆的位置。

Description

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使离合器的分离部件动作的离合器致动器(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种离合器致动器中,由于在离合器完全接合状态(离合器ON)下按压膜片弹簧,来自分离部件(可动部件)的反向驱动力会产生作用。作为为了与来自分离部件的反向驱动力抗衡以保持分离部件的位置的结构,已知有一种对电动马达通电使其产生能与反向驱动力相抵消的动力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4101号公报
然而,在对电动马达通电来保持分离部件的位置的结构中,存在耗电量增大的问题。因此,这种离合器致动器需要一种不使用电力就能够保持分离部件的位置的新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实施方式的运动转换装置包括:电动马达;以及转换机构,其将上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可动部件的直线运动,上述转换机构具有:旋转部件,其被上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驱动而绕支承轴旋转;第一连结轴,其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的与上述支承轴不同的位置,且其轴向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第二连结轴,其轴向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以及连杆,上述连杆具有:第一连结部,其经由上述第一连结轴与上述旋转部件连结,能够绕上述第一连结轴旋转;以及第二连结部,其经由上述第二连结轴与上述可动部件连结,能够绕上述第二连结轴旋转,在对上述电动马达停止通电的情况下,上述连杆位于限制位置来限制上述可动部件的直线运动,上述限制位置包括: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上述支承轴的轴心、上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上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上述连杆的位置。因此,根据该运动转换装置,能够得到不使用电力就能够保持可动部件的位置的新结构。
上述运动转换装置包括:止挡部,其与上述旋转部件抵接来限制上述旋转部件的移动,上述移动是指与朝向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上述支承轴 的轴心、上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上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上述旋转部件的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上述限制位置包括在上述旋转部件与上述止挡部抵接的状态下的上述连杆的位置。因此,根据该运动转换装置,通过止挡部与旋转部件相抵接,不使用电力就能够保持可动部件的位置。
在上述运动转换装置中,上述转换机构具有与上述电动马达连结的齿轮,上述旋转部件是经由上述齿轮被传递了上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平面齿轮。因此,根据该运动转换装置,与通过蜗轮蜗杆副和蜗轮来传递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情况相比,更容易高效率地传递电动马达的动力。因此,根据该运动转换装置,容易使电动马达小型化和减小转换机构的齿轮比。
在上述运动转换装置中,上述转换机构具有与上述电动马达连结的齿轮,上述旋转部件是经由上述齿轮被传递了上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螺旋齿轮。因此,根据该运动转换装置,与通过蜗轮蜗杆副和蜗轮来传递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情况相比,更容易高效率地传递电动马达的动力。因此,根据该运动转换装置,容易使电动马达小型化和减小转换机构的齿轮比。
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致动器包括:电动马达;以及转换机构,其将上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分离部件的直线运动,上述转换机构具有:旋转部件,其被上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驱动而绕支承轴旋转;第一连结轴,其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的与上述支承轴不同的位置,且其轴向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第二连结轴,其轴向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以及连杆,上述连杆具有:第一连结部,其经由上述第一连结轴与上述旋转部件连结,能够绕上述第一连结轴旋转;以及第二连结部,其经由上述第二连结轴与上述分离部件连结,能够绕上述第二连结轴旋转,在对上述电动马达停止通电的情况下,上述连杆位于限制位置来限制上述分离部件的直线运动,上述限制位置包括: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上述支承轴的轴心、上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上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上述连杆的位置。因此,根据该离合器致动器,不使用电力就能够保持分离部件的位置。
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上述支承轴的轴心、上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上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上述连杆的上述位置,是上述支承轴的轴心位于上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与上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之间的止点位置。
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上述旋转部件在与止挡部抵接而被上述止挡部限制 旋转的第一位置与远离上述止挡部的第二位置之间被旋转驱动,当对上述电动马达停止通电时,上述旋转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维持由设置有上述分离部件的离合器来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
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对上述电动马达通电,上述旋转部件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而上述连杆移动,从而上述离合器成为切断动力传递的状态。
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当在上述旋转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上述离合器侧对上述连杆输入载荷时,上述旋转部件被上述连杆旋转驱动,上述连杆则在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上述支承轴的轴心、上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上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上述连杆的上述位置停止。
在上述连杆位于下述范围的情况下,上述离合器成为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其中,上述范围是指:从在上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上述支承轴的轴心、上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上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上述连杆的所述位置开始,到上述旋转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连杆的位置为止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截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截面图,并且是与图2的III-III线对应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平面齿轮位于抵接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截面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螺旋齿轮位于抵接位置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另外,在下面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包含同样的结构要素。因此,在下面,对于这些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共同的符号,同时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离合器装置1具有离合器2(离合部,离合 机构)和驱动离合器2的离合器致动器3(运动转换装置)。作为一个示例,离合器装置1被设置于车辆。另外,离合器装置1也可以被设置于船舶或发电装置等。
离合器2设置于未图示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2构成为干式、单片、膜片弹簧式的摩擦式离合器。详细而言,离合器2具有飞轮4、离合器盖5、离合器片6、压板7、膜片弹簧8以及分离轴承9。另外,离合器2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离合器。
飞轮4固定于发动机的曲轴(输出轴,未图示)上,与曲轴一体地旋转。
离合器盖5覆盖飞轮4的与发动机相反一侧的面,并被固定于飞轮4的外周部,与飞轮4以及曲轴一体地旋转。
离合器片6是在其两面都具有摩擦部件6a的摩擦板,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离合器片6位于飞轮4与压板7之间。离合器片6在该离合器片6的中央部与变速器的输入轴连结。离合器片6不能与变速器的输入轴进行相对旋转。此外,离合器片6能够相对于变速器的输入轴沿着轴向移动。
压板7将离合器片6压向飞轮4侧。由此,压板7与飞轮4一起夹紧离合器片6。由此,离合器片6与飞轮4摩擦接合。通过该摩擦接合,离合器片6与飞轮4一体地旋转。压板7通过带部件(strap)(未图示)与离合器盖5连结,从而伴随着离合器盖5的旋转而旋转。带部件具有层叠的多块板簧。带部件的一个端部固定于离合器盖5。带部件的另一个端部固定于压板7。带部件沿着使压板7从飞轮4分离的方向对压板7施力。
膜片弹簧8具备具有弹性并放射状地配置的多个板部件。此外,膜片弹簧8,其外端部被离合器盖5的支承部(未图示)支承,并能够摆动。此外,膜片弹簧8的中间部能够将压板7向飞轮4侧按压。此外,膜片弹簧8的内端部将分离轴承9向与飞轮4相反的一侧按压。膜片弹簧8的内端部由于分离轴承9而向飞轮4侧被按压,由此膜片弹簧8的中间部将压板7压向飞轮4侧。此外,8由于分离轴承9解除对膜片弹簧8的内端部的按压,从而膜片弹簧8解除其中间部对压板7的按压。通过上面的动作,离合器装置1能够进行离合器片6与飞轮4的摩擦接合及其解除的操作。
分离轴承9(可动部件,分离部件)由滚珠轴承构成。分离轴承9沿着轴向以能够做直线运动(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详细而言,分离轴承9的内圈以能够沿着轴向直线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套筒,其中,上述套筒在包围变速器的输入轴的外周的状态下支承于变速器的箱体。另一方面,分离轴承9的外圈与膜片弹簧8的内周部抵接,从而与膜片弹簧8一体地旋转。这种结构的分离轴承 9将膜片弹簧8的内周部向飞轮4侧按压,从而使离合器2变为接合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离合器致动器3具备壳体10、电动马达11、以及将电动马达1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分离轴承9(可动部件)的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12(曲柄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壳体10具有安装有电动马达11的马达安装部10a。此外,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收纳转换机构12的至少一部分的收纳部10b。此外,在收纳部10b中,设置有止挡部10c。此外,壳体10由多个部件(分割体)组合而构成。壳体10固定于车体。
电动马达11是直流马达。电动马达11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供电,其输出轴11a(输出轴)相应地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旋转运动)。输出轴11a的前端部位于壳体10的收纳部10b内。
如图1、图2所示,转换机构12具有输入齿轮13(齿轮)、平面齿轮14(齿轮,旋转部件)、连杆15以及分离叉16。
输入齿轮13是具有扭转成螺纹状的齿部13a的棒状(轴状)螺旋齿轮。输入齿轮13在位于与电动马达11的输出轴11a同轴上的状态下,收纳于壳体10的收纳部10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齿轮13的结构为在棒状部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齿部13a。输入齿轮13的两端部被轴承1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其一个端部与输出轴11a结合,从而与输出轴11a一体地旋转。即,输入齿轮13被电动马达11旋转驱动。
如图2、图3所示,平面齿轮14具有大致呈扇状的板状外形。在此,图3是与图2的III-III线对应的截面图。平面齿轮14以能够绕支承轴18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18。支承轴18的轴向(轴向)与电动马达11的输出轴11a的轴向正交。此外,平面齿轮14具有绕支承轴18设置的扇状部14a,在该扇状部14a的一个面上设置有齿部14b。平面齿轮14与输入齿轮13啮合。平面齿轮14被经由输入齿轮13传递来的电动马达11的驱动力驱动而绕支承轴18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绕支承轴18的方向上的扇状部14a的端部14c(抵接部)能够与壳体10的止挡部10c接合和分离。平面齿轮14与输入齿轮13一起构成减速机构。
如图2、图3所示,连杆15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位于壳体10的收纳部10b的内部,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位于收纳部10b的外部。此外,连杆15相对于平面齿轮14位于与输入齿轮13相反的一侧。连杆15在两端部具有连结部15a、15b。连结轴19(第一连结轴,轴)贯穿连结部15a(第一连结部), 连结部15a经由连结轴19与平面齿轮14连结。连结部15a能够绕连结轴19旋转。连结轴19在与支承轴18不同的位置处与平面齿轮14连结。详细而言,连结轴19在平面齿轮14的齿部14b与支承轴18之间贯穿扇状部14a,从平面齿轮14向与输入齿轮13相反的一侧突出。连结轴19以固定或者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平面齿轮14。连结轴19的轴向与支承轴18的轴向平行。另一方面,连结部15b(第二连结部)经由连结轴20(第二连结轴)以及分离叉16与分离轴承9连结。
如图1所示,分离叉16(连结部件)具有大致棒状的外形。分离叉16在壳体10的外部且介于连杆15与分离轴承9之间。分离叉16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连结部16a、16b。连结轴20贯穿连结部16a(第三连结部),连结部16a经由连结轴20与连杆15的连结部15b连结。连结轴20的轴向与支承轴18的轴向平行。连结部16a以及连杆15的连结部15b能够绕连结轴20旋转。另一方面,连结部16b与分离轴承9连结。具体而言,连结部16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设置在分离轴承9上的凹状的连结部9a中。此外,分离叉16在连结部16a与连结部16b之间的部分(中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21。支承轴21的轴向与支承轴18的轴向平行。支承轴21支承于变速器的箱体。分离叉16作为杠杆来进行动作,其中,上述杠杆以连结部16a(连结轴20)为动力作用点,以支承轴21为支点,以连结部16b(连结部9a)为阻力作用点。
在上述结构的离合器致动器3中,平面齿轮14能够在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抵接位置)和图1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摆动)。平面齿轮1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被旋转驱动。第一位置是平面齿轮14与止挡部10c抵接而被止挡部10c限制旋转的位置。第二位置是远离止挡部10c的位置。此外,连杆15以及分离叉16能够在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1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往复运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包括止点位置(止点)(图1的实线位置,图2的位置)。止点位置是当支承轴18的轴心18a、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以及连结轴20的轴心20a,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位于同一直线L上时的转换机构12(平面齿轮14、连杆15以及分离叉16)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止点位置是指,支承轴18的轴心18a位于连结轴19的轴心19a与连结轴20的轴心20a之间时即下止点位置(下止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当支承轴18的轴心18a、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以及连结轴20的轴心20a位于同一直线L上时的转换机构12(平面齿轮14、连杆15以及分离叉16)的位置,是支承轴18的轴心18a位于连结轴19的轴心19a与连结轴20 的轴心20a之间的止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不会移动到连结轴19的轴心19a位于支承轴18的轴心18a与连结轴20的轴心20a之间时即上止点位置(上止点)。第一位置是平面齿轮14的端部14c与止挡部10c抵接的位置,并且是离合器2成为完全接合状态的位置。在完全接合状态下,作为动力传递部件的飞轮4和作为动力传递部件的离合器片6摩擦接合,从而在飞轮4与离合器片6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在连杆15以及分离叉16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位于直线L的一侧(在图1、4中为下侧)。另一方面,第二位置是离合器2成为断开状态的位置。在断开状态下,由于飞轮4不会与离合器片6摩擦接合,因此在飞轮4和离合器片6之间不进行动力传递。平面齿轮14从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开始,向离开止挡部10c的方向旋转,从而移动到第二位置。在连杆15以及分离叉16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平面齿轮14的端部14c与止挡部10c是分开的。此外,在连杆15以及分离叉16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位于直线L的另一侧(图1、4中的上侧)。此外,在连杆15位于从止点位置(图2)开始到第一位置(图4)为止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离合器2中飞轮4和离合器片6之间不产生滑动,即维持完全接合状态。即,离合器2维持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在连杆15位于从止点位置(图2)开始到第一位置(图4)为止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位于直线L上,或者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位于直线L的一侧(在图1、4中为下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在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的状态下位于包含止点位置的范围内。包含止点位置的范围是从止点位置开始到第一位置为止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时的初始位置,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位于第一位置(图4的位置)。从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位于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的状态开始,若以电动马达11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正转)的方式对电动马达11通电,则通过输入齿轮13被传递了电动马达11的动力的平面齿轮14向第二位置(图1的双点划线的位置)移动。而且,该平面齿轮14的动作经由连杆15传递到分离叉16。分离叉16将分离轴承9向与飞轮4相反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按压(移动)。由此,离合器片6和飞轮4的摩擦接合被解除,离合器2成为断开状态。即,对电动马达11通电,平面齿轮14向第二位置移动而连杆15移动,由此离合器2成为切断动力传递的状态。此外,如果从离合器2的断开状态开始对电动马达11通电以使其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反转),则通过输入齿轮13被传递了电动马达11的动力的平面齿轮14就 会向初始位置(图4的位置)复位。该平面齿轮14的动作经由连杆15传递到分离叉16。分离叉16将分离轴承9向飞轮4侧(图1中的左侧)按压(移动)。由此,离合器片6和飞轮4通过膜片弹簧8的按压力而摩擦接合,离合器2变为完全接合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连杆15位于从止点位置开始到第一位置为止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离合器2成为完全接合状态。即,离合器2维持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在此,连杆15的第一位置是平面齿轮14位于平面齿轮14的第一位置时的连杆15的位置。在连杆15位于从止点位置开始到第一位置为止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位于直线L上,或者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位于直线L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的情况下,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位于初始位置(图4的位置)。下面,也将该情况下的离合器致动器3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而且,在离合器致动器3的初始状态下,从离合器2经由分离叉16向连杆15输入载荷时,会产生通过连杆15使平面齿轮14摆动的力矩。例如,在从连结部15b朝向连结部15a的方向(图4中的大致右方向)对连杆15输入载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使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朝向止点位置的方向动作的力矩。由此,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朝向止点位置移动。在止点位置,由于不会产生通过连杆15使平面齿轮14摆动的力矩,因此到达了止点位置的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不再动作,在止点位置停止动作。由此,分离轴承9的移动受到限制。即,在平面齿轮14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离合器2侧对连杆15输入载荷,平面齿轮14就会被连杆15旋转驱动,连杆15在止点位置停止动作。此外,在离合器致动器3的初始状态下,例如在从连结部15a朝向连结部15b的方向(图4中的大致左方向)对连杆15输入载荷的情况下,产生通过连杆15使平面齿轮14摆动的力矩。该情况下的力矩是朝向平面齿轮14按压止挡部10c的方向的力矩。在该情况下,由于平面齿轮14的端部14c与止挡部10c抵接,因此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朝向与从第一位置向止点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分离轴承9的移动受到限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的情况下,连杆15通过位于止点位置或者第一位置来限制分离轴承9的直线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止点位置以及第一位置相当于限制位置。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中,转换机构12具有平面齿轮14、连结轴19、20以及连杆15。平面齿轮14被电动马达11的驱动力驱动而绕支承轴18旋转。连结轴19设置于平面齿轮14的与支承轴18不同的位置。连结轴19、20的轴向与 支承轴18的轴向平行。连杆15具有连结部15a、15b。连结部15a经由连结轴19与平面齿轮14连结。连结部15a能够绕连结轴19旋转。连结部15b经由连结轴20与分离轴承9连结。连结部15b能够绕连结轴20旋转。而且,在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的情况下,连杆15通过位于限制位置,来限制分离轴承9的直线运动。限制位置包括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当支承轴18的轴心18a、连结轴19的轴心19a、连结轴20的轴心20a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连杆15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使用电力就能够保持分离轴承9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车辆油耗的降低和控制装置发热的抑制。此外,在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的状态下,由于能够限制分离轴承9的移动,因此作为传递电动马达11的动力的齿轮,能够采用动力传递效率高的齿轮(平面齿轮14),进而容易实现电动马达11的小型化和减小转换机构12的齿轮比,同时能够实现离合器致动器3的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机构12包括止挡部10c。止挡部10c与平面齿轮14抵接来限制平面齿轮14的移动,上述移动是指与朝向从支承轴18的轴向观察,当支承轴18的轴心18a、连结轴19的轴心19a以及连结轴20的轴心20a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平面齿轮14的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限制位置包括平面齿轮14与止挡部10c抵接的状态下的连杆15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止挡部10c和平面齿轮14相抵接,不使用电力就能够保持分离轴承9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机构12具有与电动马达11连结的输入齿轮13,平面齿轮14经由输入齿轮13被传递了电动马达11的驱动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电动马达11的驱动力被蜗轮蜗杆副和蜗轮传递的情况相比,更容易高效传递电动马达11的动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实现电动马达11的小型化和减小转换机构12的减速比。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齿轮13和平面齿轮14的动力传递效率高于上述蜗轮蜗杆副和蜗轮的动力传递效率。在此,蜗轮蜗杆副和蜗轮的动力传递效率是40%至50%左右,在通过蜗轮蜗杆副和蜗轮来传递电动马达11的动力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大输出的电动马达或者需要增大转换机构的减速比,结果会导致离合器致动器的大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离合器2处于完全接合状态时停止对电动马达11的通电。离合器2在变速器换档时,为断开状态。这样,完全接合状态的时间比断开状态的时间长(频率较高),因此在离合器2处于完全接合状态时停止通电,能够进一步实现车辆油耗的降低。
第一变形例
本变形例中,在对电动马达11停止通电的情况下,连杆15位于止点位置(图2的位置)与第一位置(抵接位置,图4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未图示),将该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即,在离合器致动器3处于初始状态时,连杆15位于止点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而且,在离合器致动器3处于初始状态时,若从离合器2经由分离叉16对连杆15输入载荷,则产生通过连杆15使平面齿轮14摆动的力矩。例如,在从连结部15b朝向连结部15a的方向(图4中的大致右方向)对连杆15输入载荷的情况下,会产生使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朝向止点位置的方向的力矩。由此,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朝向止点位置移动。在止点位置,由于不会产生通过连杆15使平面齿轮14摆动的力矩,因此到达了止点位置的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不再动作,在止点位置停止动作。因此,能够保持分离轴承9的位置。此外,在离合器致动器3处于初始状态时,在从连结部15a朝向连结部15b的方向对连杆15输入载荷的情况下,产生通过连杆15使平面齿轮14摆动的力矩。该情况下的力矩是使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朝向第一位置(图4的位置)的方向的力矩。由此,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朝向第一位置移动。而且,在第一位置,平面齿轮14的端部14c与止挡部10c抵接,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保持分离轴承9的位置。
第二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平面齿轮14以及连杆15位于止点位置,将该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即,在离合器致动器3处于初始状态时,连杆15位于止点位置。在离合器致动器3处于初始状态时,即便沿着从连结部15b朝向连结部15a的方向或者朝向其反方向对连杆15输入载荷,连杆15也不会产生力矩。因此,连杆15以及平面齿轮14不会移动。因此,能够保持分离轴承9的位置。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检测平面齿轮14的位置的传感器,在通电停止时,平面齿轮14不在初始位置停止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使平面齿轮14返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说明的是通过分离轴承9将膜片弹簧8的内端部向飞轮4侧按压来使离合器2变为完全接合状态的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分离轴承9将膜片弹簧8的内端部向飞轮4侧按压来使离合器2变为断开状态的结构(未图示)。该情况下,膜片弹簧8,其外端部和内端部的中间部被离合器盖5的支承部(未图示)支承,能够以离合器盖5的支承部为支点摆动,用外端部将压板7向飞轮4侧按压。此外,该情况下,分离叉16也可以调换连结部16b和支承轴21的位置,从而以连结部16a(连结轴20)为动力作用点、以连结部16b(连结部9a)为支点、以支承轴21为阻力作用点。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离合器致动器3A中,与电动马达11连结的输入齿轮13A是在圆盘(环轮)的外周部具有齿部13aA的螺旋齿轮(第一螺旋齿轮),以及与输入齿轮13A啮合的齿轮是在圆盘(环轮)的外周部具有齿部14bA的螺旋齿轮14A(第二螺旋齿轮)。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与电动马达11的驱动力通过蜗轮蜗杆副和蜗轮传递的情况相比,更容易高效传递电动马达的动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实现电动马达11的小型化和减小转换机构12的齿轮比。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齿轮13和平面齿轮14的动力传递效率高于上述蜗轮蜗杆副和蜗轮的动力传递效率。
以上举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不过是示例,并不是以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为目的。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在其他各种方式下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以及变更。此外,能够适当地变更各个结构、形状、显示要素等规格(构造、种类、方向、形状、大小、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数量、配置、位置、以及材质等)来加以实施。例如,可以采用在对电动马达停止通电的状态下连杆位于包含下止点位置的范围来限制可动部件移动的结构。此外,例如也可以将运动转换装置应用于驱动车辆的滑动门的致动器中。此外,离合器致动器也可以驱动多个离合器。
符号说明
2…离合器;3、3A…离合器致动器(运动转换装置);9…分离轴承(可动部件,分离部件);10c…止挡部;11…电动马达;12…转换机构;13、13A…输入齿轮(齿轮);14…平面齿轮(旋转部件);14A…螺旋齿轮;15…连杆;15a…连结部(第一连结部);15b…连结部(第二连结部);18…支承轴;18a…轴心;19…连结轴(第一连结轴);19a…轴心;20…连结轴(第二连结轴);20a…轴心;L…直线。

Claims (10)

1.一种运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马达;以及
转换机构,其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可动部件的直线运动,
所述转换机构具有:
旋转部件,其被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驱动而绕支承轴旋转;
第一连结轴,其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的与所述支承轴不同的位置,且其轴向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
第二连结轴,其轴向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以及
连杆,
所述连杆具有:
第一连结部,其经由所述第一连结轴与所述旋转部件连结,能够绕所述第一连结轴旋转;以及
第二连结部,其经由所述第二连结轴与所述可动部件连结,能够绕所述第二连结轴旋转,
在对所述电动马达停止通电的情况下,所述连杆位于限制位置来限制所述可动部件的直线运动,
所述限制位置包括: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所述支承轴的轴心、所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所述连杆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止挡部,其与所述旋转部件抵接来限制所述旋转部件的移动,所述移动是指与朝向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所述支承轴的轴心、所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所述旋转部件的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
所述限制位置包括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止挡部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连杆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运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机构具有与所述电动马达连结的齿轮,
所述旋转部件是经由所述齿轮被传递了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平面齿轮。
4.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运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机构具有与所述电动马达连结的齿轮,
所述旋转部件是经由所述齿轮被传递了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螺旋齿轮。
5.一种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马达;以及
转换机构,其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分离部件的直线运动,
所述转换机构具有:
旋转部件,其被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驱动而绕支承轴旋转;
第一连结轴,其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的与所述支承轴不同的位置,且其轴向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
第二连结轴,其轴向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以及
连杆,
所述连杆具有:
第一连结部,其经由所述第一连结轴与所述旋转部件连结,能够绕所述第一连结轴旋转;以及
第二连结部,其经由所述第二连结轴与所述分离部件连结,能够绕所述第二连结轴旋转,
在对所述电动马达停止通电的情况下,所述连杆位于限制位置来限制所述分离部件的直线运动,
所述限制位置包括: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所述支承轴的轴心、所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所述连杆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所述支承轴的轴心、所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所述连杆的所述位置,是所述支承轴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与所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之间的止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在与止挡部抵接而被所述止挡部限制旋转的第一位置与远离所述止挡部的第二位置之间被旋转驱动,
当对所述电动马达停止通电时,所述旋转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维持由设置有所述分离部件的离合器来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电动马达通电,所述旋转部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而所述连杆移动,从而所述离合器成为切断动力传递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旋转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离合器侧对所述连杆输入载荷时,所述旋转部件被所述连杆旋转驱动,所述连杆则在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所述支承轴的轴心、所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所述连杆的所述位置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杆位于下述范围的情况下,所述离合器成为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其中,所述范围是指:从在所述支承轴的轴向观察,当所述支承轴的轴心、所述第一连结轴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所述连杆的所述位置开始,到所述旋转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连杆的位置为止的范围。
CN201590000270.0U 2014-02-05 2015-02-02 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361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0627A JP6221793B2 (ja) 2014-02-05 2014-02-05 運動変換装置および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4-020627 2014-02-05
PCT/JP2015/052836 WO2015119077A1 (ja) 2014-02-05 2015-02-02 運動変換装置および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6159U true CN206036159U (zh) 2017-03-22

Family

ID=5377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027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36159U (zh) 2014-02-05 2015-02-02 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04040A4 (zh)
JP (1) JP6221793B2 (zh)
CN (1) CN206036159U (zh)
WO (1) WO20151190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8911B (zh) 2015-09-24 2021-02-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齿轮传动装置
JP6455387B2 (ja) * 2015-10-09 2019-01-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ギヤ伝動装置
CA3047909C (en) 2016-12-29 2021-08-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CA3047906C (en) 2016-12-29 2021-03-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EP3536999B1 (en) 2016-12-29 2022-04-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unit and vehicle
DE102017211802A1 (de) * 2017-07-11 2019-01-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Aktuator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17211804A1 (de) * 2017-07-11 2019-01-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Aktuator sowie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02B2 (ja) * 1981-07-08 1984-01-14 大同工業株式会社 長円クランク装置
DE3504708A1 (de) * 1984-02-13 1985-08-14 Valeo, Paris Verschleissnachstellvorrichtung fuer die betaetigung einer kupplungsvorrichtung
DE3706849A1 (de) * 1987-03-03 1988-09-15 Sachs Systemtechnik Gmbh Stell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eine kraftfahrzeugreibungskupplung
JPH11201188A (ja) * 1998-01-12 1999-07-27 Aichi Mach Ind Co Ltd 摩擦クラッチの自動断続装置
JP5041624B2 (ja) * 2000-11-21 2012-10-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JP3905504B2 (ja) * 2003-09-29 2007-04-18 株式会社ツバキエマソン 昇降用直線作動機
JP2006220191A (ja) * 2005-02-09 2006-08-24 Hino Motors Ltd クラ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JP2007225072A (ja) * 2006-02-27 2007-09-06 Hitachi Ltd 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DE102007054769A1 (de) * 2007-11-16 2009-05-20 Bosch Mahle Turbo Systems Gmbh & Co. Kg Stellantrieb für bidirektionales Stellglied
WO2009070795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Stoneridge Control Devices, Inc. Crank-type linear actuator
JP2009264512A (ja) * 2008-04-25 2009-11-12 Aisin Ai Co Ltd クラッチ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48258A (ja) 2015-08-20
EP3104040A4 (en) 2017-03-29
EP3104040A1 (en) 2016-12-14
WO2015119077A1 (ja) 2015-08-13
JP6221793B2 (ja)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36159U (zh) 运动转换装置以及离合器致动器
CN202182174U (zh) 汽车电动换挡机构
US9068606B2 (en) Clutch switching device and twin-clutch type transmission comprising clutch switching device
JP2011106613A5 (zh)
EP2738421A1 (en)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JP2009162278A5 (zh)
RU2018122512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мощност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009299738A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の操作装置
KR101017287B1 (ko) 자기강화원리를 이용한 디스크 마찰 클러치 장치
JP2016182850A (ja) 自転車の変速装置
CN105889425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204327809U (zh) 联动式双离合器
WO2019135331A1 (ja) 変速機構
JP2011106614A5 (zh)
CN104141708B (zh) 离合器执行机构
CN104421386A (zh) 新型锥环式无级变速器离合和倒档装置
KR101326599B1 (ko) 고응답성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
JP6504347B2 (ja)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KR20110097196A (ko) 차량용 무단변속기
RU2327070C1 (ru) Реверс-редуктор
CN202338582U (zh) 汽车传动系统中的行星离合换向机构
JP6052133B2 (ja) 変速機のシフト機構
CN105835694A (zh) 双离合后桥总成
JP2015143548A (ja) クラッチ切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変速装置
CN109915582A (zh) 联动式双离合变速差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