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1027U -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1027U
CN206031027U CN201621011112.8U CN201621011112U CN206031027U CN 206031027 U CN206031027 U CN 206031027U CN 201621011112 U CN201621011112 U CN 201621011112U CN 206031027 U CN206031027 U CN 206031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kirtboard
preformed hole
inner panel
pane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11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尚文
张莉娜
黄崇邦
李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erospace M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111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1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1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1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注塑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和设置在内板本体两侧的侧板,所述内板本体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玻璃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四周设置有裙板,所述裙板与其外侧的侧板连接形成U形截面的结构,所述预留孔两侧裙板分别与其外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内板本体、侧板、裙板和连接板为整体注塑成型,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预留孔两侧裙板的下端。本实用新型将预留孔两侧裙边与侧板设置为U形连接结构,同时在预留孔两侧裙边的下端设置与侧板相连接的连接板,增强该处的结构强度,有效减少了塑料背门开启时发生的扭转变形,达到了塑料背门扭转变形的设计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注塑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而全塑背门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以塑代钢不是简单地用塑料代替金属,需要从零件的功能和成型工艺入手,在不降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优化结构,减重或减少零件数量,才能达到轻量化的作用。汽车塑料背门的结构设计要求,塑料背门在开启状态下,其外侧端部的扭转变形量要求小于1.5mm,为保证塑料背门的上述结构强度要求,同时满足塑料背门的注塑成型要求及轻量化要求,需要对塑料背门的内板结构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可减小汽车背门在开启时所发生的扭转变形,同时保证塑料背门内板的注塑成型及轻量化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和设置在内板本体两侧的侧板,所述内板本体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玻璃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四周设置有裙板,所述裙板与其外侧的侧板连接形成U形截面的结构,所述预留孔两侧裙板分别与其外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内板本体、侧板、裙板和连接板为整体注塑成型,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预留孔两侧裙板的下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分别连接在裙板和侧板上且两端位于U形开口处的竖向板和与竖向板垂直设置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沿由竖向板、裙板及侧板所组成的轮廓面设置,水平板分别连接裙板、侧板和水平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位于竖向板的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与裙板连接的一侧与该处裙板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线束过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裙板与其两侧的侧板之间沿侧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板宽度为15~25mm,厚度为1.5~2.5mm;所述水平板厚度为1.5~2.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塑料背门中内板的结构及塑料背门发生的扭转变形进行分析,对塑料背门内板结构进行优化,将预留孔两侧裙边与侧板设置为U形连接结构,同时在预留孔两侧裙边的下端设置与侧板相连接的连接板,增强该处的结构强度,有效减少了塑料背门开启时发生的扭转变形,将扭转变形量控制在1.2mm内,达到了塑料背门扭转变形的设计使用要求,同时满足了内板注塑成型及轻量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裙板、侧板和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板本体,2、侧板,3、预留孔,4、裙板,5、连接板,51、竖向板,52、水平板,6、线束过孔,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汽车背门以往采用的是钣金件,在钣金背门中为保证其结构强度往往通过设置钣金加强件来实现,钣金加强件与钣金背门之间焊接连接。汽车背门采用塑料结构后,需要对汽车背门的结构进行重新的设计,内板作为汽车背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背门的结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汽车背门扭转变形的影响,为了将汽车塑料背门的扭转变形量控制在要求范围内,需要对内板进行优化设计。
如图1和3,本实施例中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本体1和设置在内板本体1两侧的侧板2,内板本体1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玻璃的预留孔3,预留孔3四周设置有裙板4,裙板4与其外侧的侧板2连接形成U形截面的结构,当然这里的U形截面只是对裙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大致的限定,主要为了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凹槽形的空间,用于增加整体的抗变形性能,根据具体的注塑要求及结构功能性要求并不局限于规则的U形截面结构。
预留孔3两侧裙板4分别与其外侧的侧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5,内板本体1、侧板2、裙板4和连接板5为整体注塑成型,连接板5分别位于预留孔3两侧裙板4的下端。根据对内板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在预留孔两侧裙边的下端处为内板结构的薄弱位置,汽车背门开启时该处结构的强度对背门扭转变形量的影响最大,因此本实施例中在该处设置连接板结构,对内板结构进行加强。
具体地,如图2所示,连接板5包括分别连接在裙板4和侧板2上且两端分别位于U形开口处的竖向板51和与竖向板51垂直设置的水平板52,水平板52沿由竖向板51、裙板4及侧板2所组成的轮廓面设置,水平板52分别连接裙板4、侧板2和水平板52。竖向板51相当于在裙板和侧板的自由端进行搭桥式连接,水平板52则将裙板4、侧板2和竖向板51进一步连接成一个整体,加强该处抗扭转变形的能力。
优选地,对连接板5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使连接板5上水平板52位于竖向板51的上端,两者形成折板结构。水平板52与裙板4连接的一侧与该处裙板4垂直设置。
同时,为保证内板的使用性能,在水平板52上设置有线束过孔6,便于在内板上布置线束总成。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裙板4与其两侧的侧板4之间沿侧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板7,进一步加强内板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竖向板宽度为15~25mm,厚度为1.5~2.5mm;水平板厚度为1.5~2.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塑料背门中内板的结构及塑料背门发生的扭转变形进行分析,对塑料背门内板结构进行优化,将预留孔两侧裙边与侧板设置为U形连接结构,同时在预留孔两侧裙边的下端设置与侧板相连接的连接板,增强该处的结构强度,有效减少了塑料背门开启时发生的扭转变形,将扭转变形量控制在1.2mm内,达到了塑料背门扭转变形的设计使用要求,同时满足了内板注塑成型及轻量化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和设置在内板本体两侧的侧板,所述内板本体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玻璃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四周设置有裙板,所述裙板与其外侧的侧板连接形成U形截面的结构,所述预留孔两侧裙板分别与其外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内板本体、侧板、裙板和连接板为整体注塑成型,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预留孔两侧裙板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分别连接在裙板和侧板上且两端位于U形开口处的竖向板和与竖向板垂直设置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沿由竖向板、裙板及侧板所组成的轮廓面设置,水平板分别连接裙板、侧板和水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位于竖向板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与裙板连接的一侧与该处裙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线束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板与其两侧的侧板之间沿侧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板宽度为15~25mm,厚度为1.5~2.5mm;所述水平板厚度为1.5~2.5mm。
CN201621011112.8U 2016-08-30 2016-08-30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Active CN206031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1112.8U CN206031027U (zh) 2016-08-30 2016-08-30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1112.8U CN206031027U (zh) 2016-08-30 2016-08-30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1027U true CN206031027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0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1112.8U Active CN206031027U (zh) 2016-08-30 2016-08-30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1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881A (zh) * 2017-12-04 2018-06-15 常州浩瀚万康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板装饰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881A (zh) * 2017-12-04 2018-06-15 常州浩瀚万康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板装饰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9177B2 (en) Structural component for motor vehicle part and motor vehicle part including the component
JP6411149B2 (ja) 車両のアッパーボディフレームシステム
CN105644325B (zh) 车辆后尾门结构
JP6594701B2 (ja) 車体後部の補強構造
CN206031027U (zh)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CN206031502U (zh) D柱接头结构及具有该d柱接头结构的汽车车体
CN203601389U (zh) 一种侧围a柱结构
CN107776373A (zh) 汽车塑料背门内板结构
CN107042844A (zh) 一种汽车门槛结构
KR102429065B1 (ko) 차량의 루프 패널 어셈블리
CN106741201A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锁扣安装板结构
CN205524500U (zh) 一种汽车前罩内板
CN208698902U (zh) 一种汽车中滑门门槛安装结构
CN203806014U (zh) 实现新旧车型前地板总成共用的边梁结构
CN203472478U (zh) 天窗安装加强板及汽车
CN209426860U (zh) 一种汽车侧围加强板及汽车
CN207631343U (zh) 一种车身后部骨架加强结构
CN206317892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锁扣安装板结构
CN104669993A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总成及汽车
CN209096442U (zh) 一种塑料尾门内板结构
CN204526696U (zh) 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
CN204782437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罩的铰链加强板及前罩总成
CN206653905U (zh) 汽车车前门窗框外加强板
CN203394218U (zh) 汽车后车门铰链加强结构
JP7349799B2 (ja) 車両用樹脂製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0100 Aerospace North Road, Longquanyi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Chengdu Aerospace M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100 Aerospace North Road, Longquanyi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SPACE MOULD AND PLAST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