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2520U -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2520U
CN206012520U CN201620908269.4U CN201620908269U CN206012520U CN 206012520 U CN206012520 U CN 206012520U CN 201620908269 U CN201620908269 U CN 201620908269U CN 206012520 U CN206012520 U CN 206012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bumper
mask assembly
vehicle
squab panel
lug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082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hina Lian She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hina Lian She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hina Lian She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hina Lian She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082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2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2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25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后保险杠面罩总成通过后保险杠横梁固定在车辆上,所述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包括侧围板和后围板,所述后围板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后围板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向车辆两侧弯曲围绕车体形成侧围板,所述后围板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所述行李箱盖承接面的内沿向上隆起形成行李箱盖限位面。

Description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注塑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背景技术
之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以金属材料为主,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形槽钢,表面处理镀铬,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像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看上去十分不美观。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塑料保险杠使用的塑料,大体上使用聚酯系和聚丙烯系两种材料,采用注射成型法制成。目前汽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本后保险杠面罩总成设计合理,耐化学试剂性、拖车钩拔出力、下护板拔出力、耐气候性、耐寒性(冲击)、保持刚性、抗压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后保险杠面罩总成通过后保险杠横梁固定在车辆上,
所述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包括侧围板和后围板,所述后围板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后围板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向车辆两侧弯曲围绕车体形成侧围板,所述后围板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所述行李箱盖承接面的内沿向上隆起形成行李箱盖限位面;
所述后围板上设有定位孔、组合灯安装结构、拖车钩盖、下护板、和线束固定支架,所述定位孔位于后围板上方,左右对称设置了两个;所述组合灯安装结构左、右对称位于下护板的两端;所述拖车钩盖位于后围板右侧组合灯安装结构处;所述下护板位于后围板下方,所述下护板包括若干个卡扣,所述卡扣沿下护板上方、左侧和右侧排列分布,所述下护板下方设有两个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支架有六个,3个为一组;
所述侧围板上设有安装孔、卡扣座、所述侧围板包括侧边檐和上边檐,所述安装孔排列在侧边檐上,所述卡扣座排列在上边檐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后围板上方设有与行李箱盖总成相配合使用的锁扣,所述锁扣位于行李箱盖承接面上,所述锁扣包括支撑座和位于支撑座上方的弹性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组合灯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托盘、倾斜安装支架和限位孔,所述倾斜安装支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作为优选地,六个线束固定支架分成两组,两组相对称设置,一组中的三个线束固定支架的高度不相同,三个线束固定支架的高度从后保险杠面罩中心向两端依次降低。
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为梯形结构,与水平面相平行固定在后保险杠面罩总成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圆台型固定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侧围板通过簧片螺母与后轮防护罩相固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侧围板通过支架固定在车辆上,所述支架与车辆通过自攻螺钉相固定,所述支架上设有开槽,所述自攻螺钉位于开槽内,所述支架在与车辆的固定处设有凸起。
作为优选地,所述拖车钩盖内设有拖车钩座,所述拖车钩座固定在后保险杠横梁中,拖车钩可通过拖车钩座与车辆实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下护板,且下护板下侧边向车辆方向弯曲,下护板两侧边向内收缩,该结构的设置,疏导了车辆后方空气流的流通方向,减少了彼此之间的干涉程度,使得空气在车辆后方的流动性提高,不会增加车辆背面的负压,降低了车辆整体的行驶阻力。
2、所述支架在与车辆的固定处设有凸起,凸起有两个,分别位于开槽的两侧,使得支架与车辆通过凸起相接触,在通过簧片螺母固定支架和车辆时,增加了弹性的固定力,使得两者的结合更加紧实。
3、该后保险杠面罩总成的耐化学试剂性、拖车钩拔出力、下护板拔出力、耐气候性、耐寒性(冲击)、保持刚性、抗压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半部分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图2在A-A处示意图。
图5为图3在B-B处示意图。
图6为图3在C-C处示意图。
图7为图3在D-D处示意图。
图8为图2在E-E处示意图(未装拖车钩的状态)。
图9为图2在E-E处示意图(装拖车钩的状态)。
其中:1、后保险杠横梁 2、车辆 3、侧围板 4、后围板
5、行李箱盖承接面 6、行李箱盖限位面 7、定位孔 8、拖车钩盖
9、下护板 10、线束固定支架 11、安装托盘
12、倾斜安装支架 13、限位孔 14、拖车钩座 15、拖车钩
16、卡扣 17、固定座 18、圆台型固定孔 19、行李箱盖总成
20、锁扣 21、支撑座 22、弹性件 23、簧片螺母
24、后轮防护罩 25、支架 26、自攻螺钉 27、开槽
28、凸起 29、安装孔 30、卡扣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该后保险杠面罩总成通过后保险杠横梁1固定在车辆2上。
所述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包括侧围板3和后围板4,所述后围板4沿车辆2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后围板4沿车辆2宽度方向延伸向车辆2两侧弯曲围绕车体形成侧围板3,所述后围板4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5,所述行李箱盖承接面5的内沿向上隆起形成行李箱盖限位面6,李箱盖承接面和行李箱盖限位面的配合可以限制行李箱盖的关闭位置;
所述后围板4上设有定位孔7、组合灯安装结构、拖车钩盖8、下护板9和线束固定支架10,所述定位孔7位于后围板4上方,左右对称设置了两个,两个定位孔与车辆相匹配,安装本后保险杠面罩总成的第一步就是通过两个定位孔将其固定在车辆上;所述组合灯安装结构左、右对称位于下护板9的两端,所述组合灯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托盘11、倾斜安装支架12和限位孔13,所述倾斜安装支架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组合灯安装结构为后灯的安装提供了基座,倾斜安装支架减少了灯深入安装结构的程度,限位孔为灯的安装提供了位置指引;所述拖车钩盖8位于后围板4右侧组合灯安装结构处,所述拖车钩盖8内设有拖车钩座14,所述拖车钩座14固定在后保险杠横梁1中,拖车钩座与后保险杠横梁焊接在一起,保证了拖车钩座的强度,拖车钩15可通过拖车钩座14与车辆2实现固定连接;所述下护板9位于后围板4下方,下护板下侧边向车辆方向弯曲,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空气从车辆的两侧向车辆的后方中央流动,在车辆的后方形成侧向的气流,与此同时,流经车辆的底部的空气在到达车辆后方时被卷起,在车辆后方形成由下至上的上升气流;这样,各自朝向不同方向流动的气流彼此发生干涉,产生紊流,使空气在车辆后方的流动变差。若空气在车辆后方的流动变差,则作用于车辆背面的负压增大,车辆整体的行驶阻力增加,导致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等降低。而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下护板,且下护板下侧边向车辆方向弯曲,下护板两侧边向内收缩,该结构的设置,疏导了车辆后方空气流的流通方向,减少了彼此之间的干涉程度,使得空气在车辆后方的流动性提高,不会增加车辆背面的负压,降低了车辆整体的行驶阻力。
所述下护板9包括若干个卡扣16,所述卡扣16沿下护板9上方、左侧和右侧排列分布,所述下护板9下方设有两个固定座17,所述固定座17为梯形结构,与水平面相平行固定在后保险杠面罩总成上,所述固定座17上设有圆台型固定孔18,卡扣保证了下护板与面罩总成的安装牢固度。
所述线束固定支架10有六个,3个为一组,六个线束固定支架10分成两组,两组相对称设置,一组中的三个线束固定支架的高度不相同,三个线束固定支架的高度从后保险杠面罩中心向两端依次降低;线束固定支架使得车辆后方内的引线等电线有条理的排列。
所述后围板4上方设有与行李箱盖总成19相配合使用的锁扣20,所述锁扣20位于行李箱盖承接面5上,所述锁扣20包括支撑座21和位于支撑座21上方的弹性件22。
所述侧围板3通过簧片螺母23与后轮防护罩24相固定,所述侧围板3通过支架25固定在车辆2上,所述支架25与车辆2通过自攻螺钉26相固定,所述支架25上设有开槽27,所述自攻螺钉26位于开槽27内,所述支架25在与车辆2的固定处设有凸起28,凸起有两个,分别位于开槽的两侧,使得支架与车辆通过凸起相接触,在通过簧片螺母固定支架和车辆时,增加了弹性的固定力,使得两者的结合更加紧实。
所述侧围板3上设有安装孔29、卡扣座30,所述侧围板3包括侧边檐和上边檐,所述安装孔29排列在侧边檐上,所述卡扣座30排列在上边檐上。
实施例2
对本实用新型后保险杠面罩总成进行检测,检测环境为:环境温度(23±2)℃,环境湿度(50±5)%RH。
(1)耐化学试剂性
检测条件:试剂:白汽油;风挡洗涤剂;白煤油
测试方法:用棉绒沾上述化学品涂在样品表面,擦涂速度100mm/s,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连续8次,放置1h。
测试数量 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 结论
3PCS 外观无异常 无异常 符合
(2)拖车钩插拔力
(3)下护板拔出力
检测条件:在零件表面最凸出的位置,零件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100N力。
(4)耐气候性
检测条件:淋雨周期12/108min;黑板温度(65±2)℃,干燥阶段试验箱温度(35-45)℃;干燥阶段湿度60-80%RH,辐照强度0.5W/m 2 @340mm,试验时间1600h。
(5)耐寒性(冲击)
检测条件:温度-30℃,时间4h,冲击高度1000mm,冲击重量1500g±50g。
测试数量 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 结论
3PCS 外观无异常 无异常 符合
(6)保持刚性
检测条件用φ50mm的压盘在指定区域施加30千克的力。
(7)抗压强度
检测条件用50*10*8的压块在后保险杠指定位置施加75千克的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后保险杠面罩总成通过后保险杠横梁固定在车辆上,
所述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包括侧围板和后围板,所述后围板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向车辆两侧弯曲围绕车体形成侧围板,所述后围板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所述行李箱盖承接面的内沿向上隆起形成行李箱盖限位面;
所述后围板上设有定位孔、组合灯安装结构、拖车钩盖、下护板、和线束固定支架,所述定位孔位于后围板上方,左右对称设置了两个;所述组合灯安装结构左、右对称位于下护板的两端;所述拖车钩盖位于后围板右侧组合灯安装结构处;所述下护板位于后围板下方,所述下护板包括若干个卡扣,所述卡扣沿下护板上方、左侧和右侧排列分布,所述下护板下方设有两个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支架有六个,3个为一组;
所述侧围板上设有安装孔、卡扣座、所述侧围板包括侧边檐和上边檐,所述安装孔排列在侧边檐上,所述卡扣座排列在上边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上方设有与行李箱盖总成相配合使用的锁扣,所述锁扣位于行李箱盖承接面上,所述锁扣包括支撑座和位于支撑座上方的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灯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托盘、倾斜安装支架和限位孔,所述倾斜安装支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六个线束固定支架分成两组,两组相对称设置,一组中的三个线束固定支架的高度不相同,三个线束固定支架的高度从后保险杠面罩中心向两端依次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梯形结构,与水平面相平行固定在后保险杠面罩总成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圆台型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通过簧片螺母与后轮防护罩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通过支架固定在车辆上,所述支架与车辆通过自攻螺钉相固定,所述支架上设有开槽,所述自攻螺钉位于开槽内,所述支架在与车辆的固定处设有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钩盖内设有拖车钩座,所述拖车钩座固定在后保险杠横梁中,拖车钩可通过拖车钩座与车辆实现固定连接。
CN201620908269.4U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2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8269.4U CN206012520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8269.4U CN206012520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2520U true CN206012520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4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0826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2520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25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463A (zh) * 2016-08-18 2016-11-09 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CN107554458A (zh) * 2017-09-21 2018-01-09 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463A (zh) * 2016-08-18 2016-11-09 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CN107554458A (zh) * 2017-09-21 2018-01-09 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
CN107554458B (zh) * 2017-09-21 2024-02-27 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12520U (zh)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CN104114414B (zh) 具有三件式水箱的机动车辆安排
CN104443077A (zh) 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
CN108313131B (zh) 一种汽车降温轮罩
CN106080463A (zh) 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
CN204123916U (zh) 一种前拖钩装置
CN110920550B (zh) 发动机舱骨架
CN104723982B (zh) 用于阻挡车辆后门的分割槽道处的噪声的装置
CN109250001A (zh) 一种汽车
CN109080715A (zh) 一种新型节能卡车导流罩
CN107618469B (zh) 一种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JP2000033886A (ja) 箱形自動車等の空気抵抗低減装置
CN209852443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全封闭底护板布置结构
CN220518047U (zh) 一种高原全地形车司机室副座椅挂架外形结构
CN207141006U (zh) 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装置及汽车
CN205440239U (zh) 一种具有发动机保护装置的前保险杠
CN207644280U (zh) 一种轻量化多功能杂物盒
CN212637357U (zh) 一种尾门车标安装装置及汽车
CN209467216U (zh) 一种前罩铰链加强件
CN207207706U (zh) 一种车身遮阳板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14942U (zh) 车辆
CN220974354U (zh) 车厢结构和车辆
CN220053475U (zh) 一种观光车挡雨装置
CN219277654U (zh) 一种前轮气坝及汽车
CN205396322U (zh) 三轮车轻便车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