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0001A - 一种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0001A
CN109250001A CN201811010304.0A CN201811010304A CN109250001A CN 109250001 A CN109250001 A CN 109250001A CN 201811010304 A CN201811010304 A CN 201811010304A CN 109250001 A CN109250001 A CN 109250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plate
vehicle body
lip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03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泽霖
吴承祺
黄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zhi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03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0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0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包括底部具有第一凹腔的车身、安装在车身前端的前保险杠、安装于车身底部以遮挡第一凹腔的前底护板、安装于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以及安装于车身尾部上方边缘并用于增加车身尾部上方之下压力的尾翼,前保险杠上设有用于将气流导引至前底护板上的导流缝。本发明通过将空气动力学套件安装于车身上以对气流进行引导,在增加适当阻力下产生较多的下压力,这些下压力会以额外法向力的形式通过轮胎施加到地面上,增加轮胎的摩擦力,提高车辆过弯时的向心加速度,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动力学套件包括安装在车身前端的前保险杠、安装于车身底部的前底护板、安装于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以及安装于车身尾部上方的尾翼。
在高端赛车领域中,空气动力学套件是需要定制研发,其对工程师技术以及验证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民用市场中,各种空气动力学套件鱼龙混杂,质量差,其效果往往被夸大而且虚假性居多,不能很好地提升汽车轮胎的抓地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操控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其解决了现有民用市场中,各种空气动力学套件质量差,使得汽车在过弯时操控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底部具有第一凹腔的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前端的前保险杠、安装于所述车身底部以遮挡所述第一凹腔的前底护板、安装于所述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身尾部上方边缘并用于增加所述车身尾部上方之下压力的尾翼,所述前保险杠上设有用于将气流导引至所述前底护板上的导流缝。
进一步地,所述前保险杠包括前下格栅下框体、盖体和前唇,所述前唇间隔设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的下方并与所述车身前端的底部连接,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顶端连接的顶板部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两侧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唇两端与所述顶板部两端之间的侧板部,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所述前唇与两所述侧板部之间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导流缝。
进一步地,所述前唇具有朝向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的唇顶面和背对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并与所述唇顶面连接的唇底面,两所述侧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唇顶面的两端,所述唇顶面和所述唇底面都为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保险杠还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唇的两端,两个所述侧板部分别位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且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底护板包括安装于车身底部并用于遮住车身底部所述第一凹腔的平板体及从所述平板体一端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板体,所述弯曲板体设于所述平板体之靠近车身前端的端部,所述平板体的底部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板体包括第一曲面部及第二曲面部,所述第一曲面部从所述平板体的端部以背对所述平板体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所述第二曲面部从所述第一曲面部的端部以朝向远离所述平板体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器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本体,所述扩散器本体之背对所述车身的底部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前方的进风端、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后方的出风端和连通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的导流槽,所述第二凹腔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延伸至所述出风端。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器本体包括顶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两侧向下弧形弯曲延伸,所述顶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凹腔。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包括从所述车身尾部上方边缘往所述车身后方延伸的第三曲面部,所述第三曲面部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以中部拱起的方式从所述车身尾部的左侧延伸到所述车身尾部的右侧,所述第二弧形面以上扬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弧形面往远离所述车身的方向光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面从所述车身的左侧到所述车身的右侧依次由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第四弧形部以及第五弧形部光滑连接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五弧形部相对于第三弧形部呈对称设置且朝向所述车身下方弯曲延伸,第二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相对于第三弧形部呈对称设置且朝向所述车身下方弯曲延伸。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空气动力学套件安装于车身上以对气流进行引导,在前保险杠上设置一导流缝,通过导流缝进而释放部分堆积在前保险杠上的多余气流,降低汽车行进过程中的部分阻力,将气流导引至前底护板上,前底护板遮住车身底部的第一凹腔,降低前底护板底部表面上之气流产生乱流的几率,在增加适当阻力下产生较多的下压力,这些下压力会以额外法向力的形式通过轮胎施加到地面上,增加轮胎的摩擦力,提高车辆过弯时的向心加速度,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保险杠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前保险杠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前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扩散器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D剖视图;
图10为扩散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尾翼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示E方向的机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所示F方向的示意图;
图14为尾翼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车身;20、前保险杠;21、前下格栅下框体;22、盖体;221、顶板部;222、侧板部;23、前唇;231、唇顶面;2311、中间面体部分;2312、第六曲面部;2313、第七曲面部;2314、旁侧面体部分;232、唇底面;2321、第四曲面部;2322、第五曲面部;233、第一安装孔;234、涡流发生板;2341、第二安装孔;24、导流缝;25、端板;30、前底护板;31、平板体;311、第一缺口;312、第二缺口;313、第三安装孔;32、弯曲板体;321、第一曲面部;322、第二曲面部;323、卡槽;40、扩散器;41、扩散器本体;411、第二凹腔;4111、进风端;4112、出风端;4113、导流槽;412、顶板;413、曲面板体;4131、第一圆弧板;4132、第二圆弧板;4133、第三圆弧板;4134、第四圆弧板;4135、第五圆弧板;4136、第六圆弧板;4137、第七圆弧板;4138、第八圆弧板;414、竖向延伸板体;4141、第四安装孔;415、第一连接板;416、第二连接板;42、安装座;421、第五安装孔;43、第一侧翼;431、第一弧形顶板;4311、第一延伸部;4312、第二延伸部;432、第三连接板;44、第二侧翼;441、第二弧形顶板;4411、第三延伸部;4412、第四延伸部;442、第四连接板;50、尾翼;51、第三曲面部;511、第一弧形面;5111、第一弧形部;5112、第二弧形部;5113、第三弧形部;5114、第四弧形部;5115、第五弧形部;512、第二弧形面;513、第一弧形段;514、第二弧形段;515、第三弧形段;516、第四弧形段;517、第五弧形段;518、第六弧形段;519、第七弧形段;52、第一切面;53、第二切面;54、安装槽;541、第六安装孔;55、第八曲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底部具有第一凹腔的车身10、安装在车身10前端并具有一个导流缝24的前保险杠20、安装于车身10的底部以遮挡第一凹腔并承接由导流缝24导出之气流的前底护板30、安装于车身10尾部下方并承接由前底护板30导出之气流的扩散器40以及安装于车身10尾部上方边缘并用于增加车身10尾部上方之下压力的尾翼50,前保险杠20利用空气动力学中翼型原理,有效下压气流并一直贴合其表面,产生了强大的低压区,降低了车身10前端的部分阻力,并且为安装在车身10上的前底护板30以及后部扩散器40带去更多具有足够能量的气流,帮助后部套件提升性能,车身10的底部第一凹腔是为了安装汽车排气管而设计的多个凹陷腔体,前底护板30具有平整前保险杠20过来的气流并同时产生一定的气流下压力的作用,扩散器40能够在车身10底部形成大量的低压区,使得汽车尾部下方获得较好的下压力,尾翼50具有从整体上改变了整车的流体造型,达到增加汽车尾部上方下压力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
如图1-6所示,前保险杠20包括前下格栅下框体21、盖体22和前唇23,前唇23间隔设于前下格栅下框体21的下方并与车身10前端的底部连接,盖体22包括顶板部221和两个侧板部222,顶板部221与前下格栅下框体21的顶端连接,两个侧板部222分别位于前下格栅下框体21两侧并分别连接于前唇23两端与顶板部221两端之间,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汽车前端的气流会在前唇23处汇聚并生成较大的下压力,前下格栅下框体21、前唇23与两侧板部222之间共同围合形成一个狭长的导流缝24,通过导流缝24进而释放部分堆积在前唇23上的多余气流,降低了汽车行进过程中汽车前端的部分阻力。
本实施例中,前唇23具有唇顶面231和唇底面232,唇顶面231朝向前下格栅下框体21,唇底面232背对前下格栅下框体21并与唇顶面231连接,两侧板部222分别连接于唇顶面231的两端,唇顶面231和唇底面232都为曲面,以使汽车前端的气流会分别汇聚于前唇23上的唇顶面231和唇底面232,使汽车在运行时在唇顶面231产生高压,唇底面232产生低压,从而在前唇23上产生下压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唇23采用翼型结构设计,前保险杠20通过带翼型的前唇23改变气流流向,具体地,唇底面232包括第四曲面部2321和第五曲面部2322,第四曲面部2321一端与唇顶面231连接,第五曲面部2322一端与第四曲面部2321另一端连接,第四曲面部2321以相对唇顶面231之距离逐渐增大的形式从远离第五曲面部2322的一端朝向第五曲面部2322延伸,第五曲面部2322以相对唇顶面231之距离逐渐减小的形式从靠近第四曲面部2321的一端朝远离第四曲面部2321的方向延伸,使汽车运行时气流能通过文氏管效应在唇底面232产生低压。
唇顶面231包括中间面体部分2311和两个旁侧面体部分2314,中间面体部分2311间隔设于前下格栅下框体21的下方,两个旁侧面体部分2314分别位于中间面体部分2311两侧并分别与两侧板部222连接,中间面体部分2311包括第六曲面部2312和第七曲面部2313,第六曲面部2312一端与第四曲面部2321连接,第七曲面部2313一端与第六曲面部2312的另一端连接,第六曲面部2312以相对唇底面232之距离逐渐增大的形式从远离第七曲面部2313的一端朝向第七曲面部2313延伸,第七曲面部2313以相对唇底面232之距离逐渐减小的形式从靠近第六曲面部2312的一端朝远离第六曲面部2312的方向延伸,第七曲面部2313的另一端与第五曲面部2322连接,使汽车运行时气流能在唇顶面231产生高压,高压作用于唇顶面231,低压作用于唇底面232,从而使气流在前唇23上产生下压力。
前唇23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33,各第一安装孔233都从第七曲面部2313朝向第五曲面部2322贯穿设置,前唇23通过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其上的第一安装孔233,进而将前保险杠20的底部固定在汽车前端底部骨架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保险杠20还包括两个端板25,两个端板25分别连接于前唇23的两端,两个侧板部222分别位于前下格栅下框体21与两个端板25之间,且两个端板25分别与两个侧板部222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端板25分别用以阻止分散到唇顶面231两侧上的气流,防止气流翻到唇底面232而造成高压丢失。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唇23的底部两端还分别凸设有涡流发生板234,两个端板25都具有延伸于前唇23下方的下延伸板部,两个涡流发生板234间隔位于两个下延伸板部之间,涡流发生板234可将气流顺势顶开避免在前轮造成高压,且两个涡流发生板234分别与两个下延伸板部围合形成用于降低前轮阻力的空腔,气流在空腔处由于中间低压区的吸引产生顺时针转动,封锁更多气流向里走的同时消耗了气流的大量能量,使前轮前面的气流不再生成高压,有效的减少了作用在前轮上的高压气流,进而达到降低前轮阻力的目的。
涡流发生板234上还贯穿设有第二安装孔2341,前保险杠20上的前唇23两端分别通过一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234后紧固在汽车车轮罩内的保护板上。
两个侧板部222之远离前唇23的一侧设有卡持部,卡持部为设置在侧板部222上表面边缘的缺口,两个卡持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汽车大灯骨架卡扣连接的。
如图7所示,前底护板30包括平板体31及弯曲板体32,平板体31安装于车身10底部并用于遮住车身10底部的第一凹腔,弯曲板体32从平板体31一端向上弯曲延伸,弯曲板体32设于平板体31之靠近车身10前端的端部,汽车前端的前保险杠20过来的气流撞到前底护板30上的弯曲板体32时,由于平板体31与车身10的底部之间并不是紧密贴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气流会顺着弯曲板体32往平板体31的顶部表面移动,大部分气流将顺着平板体31的底部表面往后移动,弯曲板体32能有效避免此处气流的分离,同时,平板体31的底部表面为平面,能有效减少作用于平板体31上气流能量的散失,为车身10后方的扩散器40带去干净的气流,同时在车身10后方产生下压力,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过弯速度。
本实施例中,弯曲板体32包括第一曲面部321及第二曲面部322,第一曲面部321从平板体31的端部以背对平板体31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第二曲面部322从第一曲面部321的端部以朝向远离平板体31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以便于承接由前保险杠20过来的气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曲面部321和第二曲面部322都为弧形板体,第一曲面部321从平板体31的端部以相对平板体31顶面距离逐渐增大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第二曲面部322从第一曲面部321的端部以相对平板体31顶面距离逐渐增大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避免从前保险杠20过来的气流在弯曲板体32上时出现气流分离。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弯曲板体32之远离平板体31的端部凹设有卡槽323,该卡槽323用于避让汽车发动机机脚,以便于前底护板30与汽车发动机机脚相卡持。
本实施例中,平板体31之远离弯曲板体32的一端贯穿设有第一缺口311,第一缺口311用于避让汽车排气管上之三元催化器;平板体31之靠近弯曲板体32的一端两侧贯穿设有第二缺口312,第二缺口312用于避让汽车车身10上之悬挂系统。
平板体31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三安装孔313,若干个第三安装孔313用于与车身10连接,以便于将前底护板30安装于车身10上。
如图8-10所示,扩散器40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10尾部下方的扩散器本体41,扩散器本体41之背对车身10的底部设有第二凹腔411,第二凹腔411具有朝向车身10前方的进风端4111、具有朝向车身10后方的出风端4112和连通进风端4111与出风端4112的导流槽4113,第二凹腔411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4111延伸至出风端4112。
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扩散器本体41背对车身10的底部设有第二凹腔411,第二凹腔411包括朝向车身10前方的进风端4111、朝向车身10后方的出风端4112以及两端分别连通进风端4111和出风端4112的导流槽4113,并通过设置第二凹腔411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4111延伸至出风端4112。这样气流从进风端4111进入第二凹腔411后先经过挤压然后在靠近出风端4112处由于第二凹腔411横截面积增大被释放出来,形成大量的低压区,使得汽车获得较好的下压力,从而获得较好的加速性能和极速性能。优选地,第二凹腔411之凹设深度以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进风端4111延伸至出风端411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扩散器本体41包括顶板412、第一连接板415和第二连接板416,第一连接板415和第二连接板416分别从顶板412的两侧向下弧形弯曲延伸,顶板412、第一连接板415以及第二连接板416围合形成第二凹腔411。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415和第二连接板416,气流可以在第一连接板415内侧和第二连接板416的内侧处形成气涡,从而在扩散器本体41的两侧产生大量的低压,使得汽车获得较好的下压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顶板412包括曲面板体413和竖向延伸板体414,第一连接板415和第二连接板416分别设于曲面板体413的两侧并与曲面板体413的底面围合形成第二凹腔411,竖向延伸板体414从曲面板体413之靠近进风端4111的端部竖直向上延伸,曲面板体413由若干个圆弧板依次光滑连接形成。该竖向延伸板体414用于和汽车备胎坑紧固连接,具体地,竖向延伸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四安装孔4141,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将竖向延伸板体414紧固安装于汽车的备胎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曲面板体413从进风端4111到出风端4112依次由第一圆弧板4131、第二圆弧板4132、第三圆弧板4133、第四圆弧板4134、第五圆弧板4135、第六圆弧板4136、第七圆弧板4137以及第八圆弧板4138光滑连接形成,且第一圆弧板4131、第二圆弧板4132、第三圆弧板4133、第四圆弧板4134、第五圆弧板4135、第六圆弧板4136、第七圆弧板4137以及第八圆弧板4138在竖直方向上以先下凹后上扬的方式从进风端4111往出风端4112延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扩散器40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扩散器本体41两侧以用于将扩散器本体41固定在车身10上的安装座42,每个安装座42上贯穿开设有第五安装孔421。具体地,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通过安装座42上的第五安装孔421将扩散器本体41固定于汽车备胎坑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扩散器40还包括设置于扩散器本体41一侧的第一侧翼43以及设置于扩散器本体41另一侧的第二侧翼44,第一侧翼43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415,第二侧翼4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板416。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侧翼43包括第一弧形顶板431和第三连接板432,第一弧形顶板431从第一连接板415之靠近进风端4111的一端弧形延伸至第一连接板415之靠近出风端4112一端,第三连接板432从第一弧形顶板431之远离扩散器本体41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第二侧翼44包括第二弧形顶板441和第四连接板442,第二弧形顶板441从第二连接板416之靠近进风端4111的一端弧形延伸至第二连接板416之靠近出风端4112一端,第四连接板442从第二弧形顶板441之远离扩散器本体41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弧形顶板431包括从第一连接板415之靠近进风端4111的一端往第一连接板415之靠近出风端4112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311以及与第一延伸部4311连接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板415之靠近出风端4112一端的第二延伸部4312,第一延伸部4311的宽度小于第二延伸部4312的宽度,第三连接板432从第二延伸部4312之远离扩散器本体41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第二弧形顶板441包括从第二连接板416之靠近进风端4111的一端往第二连接板416之靠近出风端4112一端延伸的第三延伸部4411以及与第三延伸部4411连接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板416之靠近出风端4112一端的第四延伸部4412,第三延伸部4411的宽度小于第四延伸部4412的宽度,第四连接板442从第四延伸部4412之远离扩散器本体41的一侧向下弧形弯曲。
如图11-14所示,尾翼50包括从车身10尾部上方边缘往车身10后方延伸的第三曲面部51,第三曲面部51包括第一弧形面511和第二弧形面512,第一弧形面511以中部拱起的方式从车身10尾部的左侧延伸到车身10尾部的右侧,第二弧形面512以上扬的方式从第一弧形面511往远离车身10的方向光滑延伸。
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尾翼50包括从车身10尾部上方的边缘往车身10后方延伸的第三曲面部51,并通过设置第三曲面部51包括第一弧形面511第二弧形面512,第一弧形面511以中部拱起的方式从车身10尾部的左侧延伸到车身10尾部的右侧,第二弧形面512以上扬的方式从第一弧形面511往远离车身10的方向光滑延伸。这样,汽车尾部的气流在流到所述第三曲面部51时,气流被顶高,产生压在尾翼50上的压力的同时,在尾翼50的下表面形成抽吸效果,也即在尾翼50的下表面形成低压区,从而整体上改变了整车的流体造型,达到增加下压力的效果,使的汽车的加速性能和极速性能较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定义第一弧形面511之与第二弧形面512连接处的切面为第一切面52,定义第二弧形面512之远离第一弧形面511的端部的切面为第二切面53,第一切面52与第二切面53的夹角α为25.2°±0.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弧形面511从车身10的左侧到车身10的右侧依次由第一弧形部5111、第二弧形部5112、第三弧形部5113、第四弧形部5114以及第五弧形部5115光滑连接形成,其中,第一弧形部5111和第五弧形部5115相对于第三弧形部5113呈对称设置且朝向车身10下方弯曲延伸,第二弧形部5112和第四弧形部5114相对于第三弧形部5113呈对称设置且朝向车身10下方弯曲延伸,第一弧形部5111的半径R1和第五弧形部5115的半径R5都为66±1mm,第二弧形部5112的半径R2和第四弧形部5114的半径R4都为241±1mm,第三弧形部5113的半径R3为3176±1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曲面部51之远离车身10的边缘包括从车身10左侧到车身10右侧依次光滑连接的第一弧形段513、第二弧形段514、第三弧形段515、第四弧形段516、第五弧形段517、第六弧形段518以及第七弧形段519,其中,第三弧形段515从第四弧形段516的一端朝向车身10方向弯曲延伸,第二弧形段514从第三弧形段515之远离第四弧形段516的一端朝向车身10方向弯曲延伸,第一弧形段513从第二弧形段514之远离第三弧形段515的一端朝向车身10方向弯曲延伸,第五弧形段517从第四弧形段516的另一端朝向车身10方向弯曲延伸,第六弧形段518从第五弧形段517之远离第四弧形段516的一端朝向车身10方向弯曲延伸,第七弧形段519从第六弧形段518之远离第五弧形段517的一端朝向车身10方向弯曲延伸,第一弧形段513的半径M1和第七弧形段519的半径M7都为351±1mm,第二弧形段514的半径M2和第六弧形段518的半径M6都为1740±1mm,第三弧形段515的半径M3和第五弧形段517的半径M5都为117±1mm,第四弧形段516的半径M4为1034±1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尾翼50之靠近车身10的一端设置有一安装槽54,安装槽54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尾翼50安装在车身10尾部的第六安装孔541。具体地,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将该尾翼50安装到汽车尾部上方边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尾翼50还包括设于第三曲面部51下方且从车身10尾部上方边缘往车身10后方延伸的第八曲面部55,第八曲面部55之远离车身10的边缘与第三曲面部51之远离车身10的边缘连接,第八曲面部55之靠近车身10的边缘与第三曲面部51之靠近车身10的边缘间隔设置,安装槽54设置于第八曲面部55之靠近车身10的边缘以及第三曲面部51之靠近车身10的边缘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汽车优选为赛车。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空气动力学套件安装于车身10上以对气流进行引导,在增加适当阻力下产生较多的下压力,这些下压力会以额外法向力的形式通过轮胎施加到地面上,增加轮胎的摩擦力,提高车辆过弯时的向心加速度,从而提升了汽车轮胎抓地的极限,使得汽车在过弯时能获得较好的操控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具有第一凹腔的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前端的前保险杠、安装于所述车身底部以遮挡所述第一凹腔的前底护板、安装于所述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身尾部上方边缘并用于增加所述车身尾部上方之下压力的尾翼,所述前保险杠上设有用于将气流导引至所述前底护板上的导流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包括前下格栅下框体、盖体和前唇,所述前唇间隔设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的下方并与所述车身前端的底部连接,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顶端连接的顶板部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两侧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唇两端与所述顶板部两端之间的侧板部,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所述前唇与两所述侧板部之间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导流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唇具有朝向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的唇顶面和背对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并与所述唇顶面连接的唇底面,两所述侧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唇顶面的两端,所述唇顶面和所述唇底面都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还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唇的两端,两个所述侧板部分别位于所述前下格栅下框体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且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部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护板包括安装于车身底部并用于遮住车身底部所述第一凹腔的平板体及从所述平板体一端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板体,所述弯曲板体设于所述平板体之靠近车身前端的端部,所述平板体的底部表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板体包括第一曲面部及第二曲面部,所述第一曲面部从所述平板体的端部以背对所述平板体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所述第二曲面部从所述第一曲面部的端部以朝向远离所述平板体的形式向上弯曲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尾部下方的扩散器本体,所述扩散器本体之背对所述车身的底部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前方的进风端、具有朝向所述车身后方的出风端和连通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的导流槽,所述第二凹腔以横截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方式从所述进风端延伸至所述出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本体包括顶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从所述顶板的两侧向下弧形弯曲延伸,所述顶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凹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包括从所述车身尾部上方边缘往所述车身后方延伸的第三曲面部,所述第三曲面部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以中部拱起的方式从所述车身尾部的左侧延伸到所述车身尾部的右侧,所述第二弧形面以上扬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弧形面往远离所述车身的方向光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从所述车身的左侧到所述车身的右侧依次由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第四弧形部以及第五弧形部光滑连接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五弧形部相对于第三弧形部呈对称设置且朝向所述车身下方弯曲延伸,第二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相对于第三弧形部呈对称设置且朝向所述车身下方弯曲延伸。
CN201811010304.0A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 Pending CN109250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0304.0A CN109250001A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0304.0A CN109250001A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0001A true CN109250001A (zh) 2019-01-22

Family

ID=65049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0304.0A Pending CN109250001A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5000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337A (zh) * 2020-05-09 2020-09-08 东南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汽车主动空气动力学套件
CN112937702A (zh) * 2021-03-30 2021-06-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护板结构
CN115195888A (zh) * 2021-04-13 2022-10-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15923950A (zh) * 2022-12-16 2023-04-07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空气动力学套件控制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7946A (zh) * 2012-10-09 2014-04-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主动空气扩散器
CN205819355U (zh) * 2015-06-29 2016-12-21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气翼组件、前护板组件和可调气翼组件
CN107618471A (zh) * 2017-10-10 2018-01-23 浙江安吉铭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保险杠
CN207931821U (zh) * 2018-03-01 2018-10-02 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降低车辆风阻的结构以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7946A (zh) * 2012-10-09 2014-04-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主动空气扩散器
CN205819355U (zh) * 2015-06-29 2016-12-21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气翼组件、前护板组件和可调气翼组件
CN107618471A (zh) * 2017-10-10 2018-01-23 浙江安吉铭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保险杠
CN207931821U (zh) * 2018-03-01 2018-10-02 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降低车辆风阻的结构以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337A (zh) * 2020-05-09 2020-09-08 东南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汽车主动空气动力学套件
CN112937702A (zh) * 2021-03-30 2021-06-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护板结构
CN115195888A (zh) * 2021-04-13 2022-10-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15195888B (zh) * 2021-04-13 2023-07-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15923950A (zh) * 2022-12-16 2023-04-07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空气动力学套件控制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0001A (zh) 一种汽车
CN104443077B (zh) 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
JPS62283075A (ja) 自動車特に乗用車
EP2195227A1 (en) Vehicle and vehicle substructure
WO2011145404A1 (ja) 車両用リアアウトレット構造
EP2511162B1 (en) Aerodynamic vehicle rear side body structure
CN109018033A (zh) 带空气动力学形状翼型截面的汽车行李箱盖扰流板
CN209126838U (zh) 一种汽车
JP4161201B2 (ja) 自動車の空気抵抗低減装置
CN204488985U (zh) 一种赛车变截面尾翼
CN218316988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风道系统及其车辆
CN203753255U (zh) 一种汽车后扰流板
CN218907422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风道系统及其车辆
JP2019177848A (ja) 整流フィン
WO2014129376A1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ガード
CN209142052U (zh) 一种汽车前底护板及汽车
JP4955927B2 (ja) 車両用整流装置
CN214875188U (zh) 一种汽车
CN208715311U (zh) 一种汽车前端导流板
CN209634588U (zh) 一种双色分体式汽车扰流板
CN217835559U (zh) 前保险杠结构和车辆
CN202358205U (zh) 下置式汽车尾翼
CN113022463A (zh) A柱外饰板及车辆
KR100916448B1 (ko) 자동차 하부의 공력 성능 개선장치
CN214112712U (zh) 一种非光滑表面汽车扩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