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2230U - 吸盘式轮胎 - Google Patents
吸盘式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12230U CN206012230U CN201620799222.9U CN201620799222U CN206012230U CN 206012230 U CN206012230 U CN 206012230U CN 201620799222 U CN201620799222 U CN 201620799222U CN 206012230 U CN206012230 U CN 2060122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ker
- hole
- sucked type
- chamber
- type t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盘式轮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吸盘式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吸盘、气管和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轮胎主体的内部,所述轮胎主体上沿其外周面开设有多个吸盘腔,每一所述吸盘腔的底面开设有连通到所述吸气装置的通孔,每一所述吸盘腔内设置一个所述吸盘,所述吸盘的表面向所述吸盘腔的底面凹陷,所述气管沿所述通孔延伸将所述吸盘与所述吸气装置连通。该吸盘式轮胎在与路面的接触过程中,吸盘与路面之间产生强烈吸附力,能够达到防滑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盘式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使用的轮胎为起到防滑的效果,在轮胎的外周面上设置不同形状,如水波纹、横纹、竖纹、斜方块、网纹等。这种结构的主要不足之处是:随着外胎层的逐渐磨损,制动效果“与日俱减”,防侧滑及滑移性能亦不令人满意。
而且,汽车或其他机动车在有冰雪道路上行驶时很容易打滑,影响运输通畅,甚至造成交通运输中断。如果车速稍快、刹车不慎,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现有的防滑措施是在轮胎上安装金属防滑链,但是会造成振动大、噪音大、损害路面、携带不方便、装卸费力、防滑效果不理想等缺陷。其他的防滑手段还包括使用防滑钉、防滑角钢等;另外,也有在道路上撒防滑剂防滑,但这种方法污染环境。
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良好防滑效果、且副作用较少的轮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盘式轮胎,其旨在解决现有的轮胎防滑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吸盘式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吸盘、气管和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轮胎主体的内部,所述轮胎主体上沿其外周面开设有多个吸盘腔,每一所述吸盘腔的底面开设有连通到所述吸气装置的通孔,每一所述吸盘腔内设置一个所述吸盘,所述吸盘的表面向所述吸盘腔的底面凹陷,所述气管沿所述通孔延伸将所述吸盘与所述吸气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腔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外周面至少开设一圈,每一圈上的所述吸盘腔间隔均匀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腔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外周面开设两至五圈,一圈上的所述吸盘腔对应另一圈上的所述吸盘腔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直形通孔,所述气管为直形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括弯折孔和直线孔,相邻两个所述吸盘腔通过所述弯折孔连通,所述弯折孔的中部通过所述直线孔与所述吸气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括弯折孔和直线孔,相邻三个所述吸盘腔中,位于中间的所述吸盘腔通过所述直线孔与所述吸气装置连通,位于两侧的所述吸盘腔通过所述弯折孔与所述直线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装置的触动开关用于设置在车辆的刹车板的下方,所述刹车板下移触发所述触动开关使所述吸气装置吸气。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吸盘腔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外周面的延伸长度为3cm至8cm。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的边缘形状与所述吸盘腔的边缘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腔的边缘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菱形、正六边形中的任一种。
相比现有的防滑轮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通过在轮胎主体上沿其外周面开设有多个吸盘腔,每一吸盘腔内设置一个吸盘,每一吸盘通过气管与轮胎主体内部的吸气装置连通,吸气装置能够控制吸盘吸气和吹起,当轮胎转动到吸盘与地面接触时,吸气装置吸气使吸盘吸附在路面上,增大轮胎对地面的抓地力,增大车辆的制动能力,防止车辆侧滑或打滑;当吸气装置吹气时,气管和吸盘内部的杂质,例如泥沙、碎石、水渍,就会被便捷地清除,使吸盘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不仅结构简单、防滑效果良好,而且振动小、噪音小、不会损坏路面、更不会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全剖正视图;
图2为图1中吸盘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全剖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全剖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吸盘式轮胎100;轮胎主体110;外周面1101;
吸盘腔111;底面1111;
通孔113;弯折孔1131;直线孔1133;
吸盘130;气管150;吸气装置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全剖正视图,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盘式轮胎100,吸盘式轮胎100包括轮胎主体110、吸盘130、气管150和吸气装置170,吸气装置170设置在轮胎主体110的内部,轮胎主体110上沿其外周面1101开设有多个吸盘腔111,每一吸盘腔111的开设有连通到吸气装置170的通孔113,每一吸盘腔111内设置一个吸盘130,气管150沿通孔113延伸将吸盘130与吸气装置170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孔113为直形通孔,通孔113的两端分别指向吸盘130和吸气装置170,相应的,气管150为直形气管,气管150沿通孔113延伸、并伸出通孔113,使吸盘130与吸气装置170连通。
吸气装置170能够吸气和吹起,当吸盘式轮胎100转动到吸盘130与地面接触时,吸气装置170吸气使吸盘130吸附在路面上,增大吸盘式轮胎100对地面的抓地力,从而增大车辆的制动能力,防止车辆侧滑或打滑;当吸气装置170吹气时,气管150和吸盘130内部的杂质,例如泥沙、碎石、水渍,就会被便捷地清除,使吸盘130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吸气装置170还包括触动开关,触动开关用于设置在车辆的刹车板的下方,刹车板下移触发触动开关使吸气装置170吸气。也就是说,车辆驾驶员在紧急刹车时,用脚踩下刹车板,车辆的刹车系统在制动车辆的同时,刹车板下移触发触动开关使吸气装置170吸气,与路面接触的吸盘130吸附在路面上,增强车辆的制动能力。
图2为图1中吸盘130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
吸盘130的表面向吸盘腔111的底面1111凹陷,使吸盘130形成一个空腔,吸盘130的中心位置连接气管150,气管150的一端与吸盘130的空腔连通,气管150的另一端与吸气装置170连通。
轮胎主体110和吸盘130都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吸盘式轮胎100压在路面上时,接触路面的吸盘腔111将发生弹性形变,使吸盘腔111的深度变浅,吸盘130将贴合到路面上,此时,吸气装置170吸气、对吸盘130抽真空,使吸盘130对路面产生较大的吸附力,从而提高吸盘式轮胎100的抓地力。
每一吸盘腔111沿轮胎主体110的外周面1101的延伸长度为3cm至8cm,使吸盘腔111在不影响轮胎主体110的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尺寸,相应的,吸盘130设置在吸盘腔111内,吸盘130也能够具有较大的尺寸,提高对路面的吸附能力。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局部俯视图,请参阅图3。
吸盘腔111沿轮胎主体110的外周面1101开设一圈,吸盘腔111间隔均匀排布。吸盘130设置在吸盘腔111内,气管150连接在吸盘130的中心位置。
吸盘130的边缘形状与吸盘腔111的边缘形状相同。吸盘腔111的边缘形状为圆形。
容易理解的是,吸盘腔111的边缘形状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例如:椭圆形、菱形、正六边形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在与路面的接触过程中,轮胎主体110受到挤压,吸盘腔111开始变形,吸盘130贴附至路面,吸气装置170吸气,吸盘130与路面围成的空间内真空度增大,吸盘130与路面之间产生强烈吸附力,从而达到防滑的效果。随着吸盘式轮胎100受到的驱动转矩增大,吸盘130发生倾覆、脱离路面,吸盘式轮胎100继续转动,下一个吸盘130与路面又发生贴附、脱离的过程,如此循环,能够显著提高车辆的制动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盘式轮胎,其与实施例1的吸盘式轮胎的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通孔包括弯折孔和直线孔,相邻两个吸盘腔共用一个通孔。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全剖正视图,请参阅图4。
通孔113包括弯折孔1131和直线孔1133,相邻两个吸盘腔111通过弯折孔1131连通,弯折孔1131的中部通过直线孔1133与吸气装置170连通。
具体的,弯折孔1131呈U型形状开设在轮胎主体110的内部,U型形状的两端分别连通一个吸盘腔111;U型形状的中部,即U型形状的连接段的中部,与直线孔1133连通。
每一吸盘腔111内设置一个吸盘130,通孔113内布置有气管150,从而使每一个吸盘130均与吸气装置170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的其他结构特点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通过将通孔113设计成直线孔1133与U型形状的弯折孔1131的组合,相比实施例1,在吸盘腔111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轮胎主体110开设通孔的数量,也减少了气管的数量,使吸盘式轮胎100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盘式轮胎,其与实施例1的吸盘式轮胎的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通孔包括弯折孔和直线孔,相邻三个吸盘腔共用一个通孔。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全剖正视图,请参阅图5。
通孔113包括弯折孔1131和直线孔1133,相邻三个吸盘腔111中,位于中间的吸盘腔111通过直线孔1133与吸气装置170连通,位于两侧的吸盘腔111通过弯折孔1131与直线孔1133连通。
本实施例的弯折孔1131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弯折孔1131为U型形状,其两端分别连通一个吸盘腔111;U型形状的中部与直线孔1133连通,同时,直线孔1133贯穿弯折孔1131、并与一个吸盘腔111连通。这样,相邻三个吸盘腔111通过弯折孔1131和直线孔1133一并与吸气装置170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的其他结构特点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相比实施例1或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结构更简单,所需气管的数量更少;对于尺寸较大的轮胎,需要布置较多的吸盘腔,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盘式轮胎,其与实施例1的吸盘式轮胎的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开设有两圈吸盘腔。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的局部俯视图,请参阅图6。
吸盘腔111沿轮胎主体110的外周面1101开设有两圈,一圈上的吸盘腔111对应另一圈上的吸盘腔111之间的间隙,即两圈吸盘腔111错位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设置通孔和气管的方式可以选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的其他结构特点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相比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式轮胎100排布吸盘腔111的密度更大,使吸盘式轮胎100对路面的吸附力更强,具有更好的防滑和制动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主体、吸盘、气管和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轮胎主体的内部,所述轮胎主体上沿其外周面开设有多个吸盘腔,每一所述吸盘腔的底面开设有连通到所述吸气装置的通孔,每一所述吸盘腔内设置一个所述吸盘,所述吸盘的表面向所述吸盘腔的底面凹陷,所述气管沿所述通孔延伸将所述吸盘与所述吸气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腔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外周面至少开设一圈,每一圈上的所述吸盘腔间隔均匀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腔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外周面开设两至五圈,一圈上的所述吸盘腔对应另一圈上的所述吸盘腔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直形通孔,所述气管为直形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弯折孔和直线孔,相邻两个所述吸盘腔通过所述弯折孔连通,所述弯折孔的中部通过所述直线孔与所述吸气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弯折孔和直线孔,相邻三个所述吸盘腔中,位于中间的所述吸盘腔通过所述直线孔与所述吸气装置连通,位于两侧的所述吸盘腔通过所述弯折孔与所述直线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装置的触动开关用于设置在车辆的刹车板的下方,所述刹车板下移触发所述触动开关使所述吸气装置吸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吸盘腔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外周面的延伸长度为3cm至8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的边缘形状与所述吸盘腔的边缘形状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盘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腔的边缘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菱形、正六边形中的任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99222.9U CN206012230U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吸盘式轮胎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99222.9U CN206012230U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吸盘式轮胎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12230U true CN206012230U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8246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9922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2230U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吸盘式轮胎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1223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73534A (zh) * | 2018-07-20 | 2018-12-11 | 滁州市玉林聚氨酯有限公司 | 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20286A (zh) * | 2019-03-08 | 2019-06-21 | 石狮市晶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幼童用可移动防倾倒的故事学习机 |
-
2016
- 2016-07-27 CN CN201620799222.9U patent/CN2060122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73534A (zh) * | 2018-07-20 | 2018-12-11 | 滁州市玉林聚氨酯有限公司 | 一种吸地防滑聚氨酯轮胎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20286A (zh) * | 2019-03-08 | 2019-06-21 | 石狮市晶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幼童用可移动防倾倒的故事学习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34372B (zh) | 充气轮胎 | |
JP2008195100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7504525A (ja) | ヒンジ型タイヤパンク緊急支持手段 | |
CN103717413A (zh) | 轮胎 | |
CN206012230U (zh) | 吸盘式轮胎 | |
CN205498509U (zh) | 一种防刺型轮胎 | |
AU2017255556B2 (en) | Tire with unique tread block and up sidewall designs | |
CN206217510U (zh) | 无气轮胎及汽车 | |
CN206242796U (zh) | 无气轮胎及汽车 | |
CN204172875U (zh) | 汽车车轮打滑助力装置 | |
CN207241320U (zh) | 一种不怕扎的轮胎 | |
JP2003063213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006456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1941422B (zh) | 机动车全路况伸缩制动器 | |
CN203019966U (zh) | 汽车轮胎防滑装置 | |
CN207224992U (zh) | 一种吸气抓地式轮胎和车辆 | |
CN206884614U (zh) | 一种防滑越野轮胎 | |
CN206254715U (zh) | 一种重型车用轮胎 | |
CN204149777U (zh) | 高速低阻低速高阻型轮胎 | |
TWM466034U (zh) | 防爆輪胎 | |
CN203697879U (zh) | 一种易安装轮胎防滑带 | |
CN208343838U (zh) | 一种汽车用防爆胎侧滑装置 | |
CN207902049U (zh) | 轮胎防滑装置 | |
CN206703831U (zh) | 一种新型汽车轮胎 | |
CN206900101U (zh) | 一种安全型汽车轮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