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3346U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73346U CN205973346U CN201620731737.5U CN201620731737U CN205973346U CN 205973346 U CN205973346 U CN 205973346U CN 201620731737 U CN201620731737 U CN 201620731737U CN 205973346 U CN205973346 U CN 205973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oller
- guide rail
- guiding mechanism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采用低成本且简单的结构、并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坐轿厢的晃动的电梯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具有纵向配置于乘坐轿厢的两侧的左右一对的导轨。设于乘坐轿厢的引导机构具有与导轨的引导部接触而滚动的辊,将该辊支承为能够沿与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并且利用加压弹簧将该辊朝向导轨进行按压。设于引导机构的减振驱动部具有沿辊的移动方向一体地设置在引导机构的基部的齿条、以及构成为能够与辊一起移动、且通过与齿条的啮合而水平移动的小齿轮,利用电动机使该小齿轮向与检测出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相对应的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有主动地抑制施加于乘坐轿厢的晃动的引导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梯装置中,设于乘坐轿厢上的引导机构与立设于井道的侧壁的导轨接触,由此沿导轨引导乘坐轿厢。但是,在该导轨上,存在由于安装时的误差、乘坐轿厢的负载而带来的挠曲、或由于经年变化而带来的微小的台阶、弯曲。乘坐轿厢在升降时因这样的导轨的台阶、弯曲产生晃动,给乘客带来不快感。
近年来,伴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电梯的行程被延长,电梯的超高速化成为重要的要素。在这样的超高速电梯中,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因为配重、与相邻的电梯乘坐轿厢错开时的风压等,导致乘坐轿厢产生晃动。
以往,对于这样的振动、晃动,通过夹设弹簧材料来进行抑制,但在超高速电梯中,采用这样的结构进行抑制是存在界限的,给乘车舒适度带来影响。
因此,从外部施加用于抑制晃动的力的主动式振动减少法被关注。在该方法中,利用电磁的驱动机构,向抑制乘坐轿厢晃动的方向驱动与导轨接触而滚动的辊。
作为电梯装置以及电梯的引导装置的现有技术文献,有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22555A。
设于乘坐轿厢的引导机构通常以包围一根导轨的方式使3个辊从3个方向接触于该一根导轨。因此,在采用了主动的振动减少法的情况下,在1个引导机构中,与3个辊相对应地设有3个上述的驱动机构。由于在乘坐轿厢的上下左右至少共设有4个引导机构,因此辊的总数需要很多,达到12。
驱动机构通常是电磁式,因此较高价。另外,为了向对应的辊传递该作用力,需要复杂的传递机构。使用这种高价且复杂的机构的驱动机构,会导致装置整体的成本上升以及构造的复杂化,并不优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采用低成本且简单的结构、并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坐轿厢的晃动的电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所示的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的特征。
(技术方案1)
一种电梯装置,具备:左右一对的导轨,纵向配置于井道内的乘坐轿厢的两侧;引导机构,构造为,与该左右一对的导轨相对应地设于上述乘坐轿厢,具有与上述导轨的引导部接触而滚动的辊,将该辊支承为能够向与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并且利用加压弹簧将该辊朝向导轨进行按压;以及减振驱动部,设于该引导机构,在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被输入时,使上述辊向抑制该摇摆的方向移动;上述减振驱动部具有:齿条,沿上述辊的移动方向一体地设于上述引导机构的基部;小齿轮,具有与上述辊共同的旋转中心轴,构成为相对于上述辊旋转自如,并与上述齿条啮合;以及电动机,使该小齿轮向与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相对应的方向旋转。
(技术方案2)
一种电梯装置,具有:左右一对的导轨,纵向配置于井道内的乘坐轿厢的两侧;引导机构,构造为,与该左右一对的导轨相对应地设于上述乘坐轿厢,具有与上述导轨的引导部接触而滚动的辊,将该辊支承为能够向与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并且利用加压弹簧将该辊朝向导轨进行按压;以及减振驱动部,设于该引导机构,在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被输入时,使上述辊向抑制该摇摆的方向移动;上述减振驱动部具有:齿条,沿上述辊的移动方向配设,并构成为能够与上述辊一起移动;小齿轮,安装于上述引导机构的基部,并与上述齿条啮合;以及电动机,使该小齿轮向与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相对应的方向旋转。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上述引导机构具有与上述导轨的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某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和与导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另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仅对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上述引导机构具有与上述导轨的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和与导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上述引导机构具有与上述导轨的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某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另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导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用廉价的减振驱动机构形成低成本且简单的结构,并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坐轿厢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1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减振驱动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振驱动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与引导机构的减振驱动部连结的辊的配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电梯装置,11…井道,12…导轨,12a…引导部,20…乘坐轿厢,22…轿厢室,23…轿厢架,31…引导机构,32…辊,33…基部,37…加压弹簧,43…减振驱动部,44…齿条,45…小齿轮,46…电动机,54…齿条,55…小齿轮,56…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电梯装置1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具有:左右一对的导轨12,沿井道11向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乘坐轿厢20,沿该导轨12向上下方向移动。乘坐轿厢20包括长方体状的轿厢室22以及沿其周围设置的轿厢架23。在轿厢室22的正面设有开闭自如的门22a。轿厢架23包括沿着轿厢室22的两侧面的左右一对的立框24和沿着轿厢室22的上下面的上梁25以及下梁26,并支承轿厢室22。
另外,在构成乘坐轿厢20的轿厢架23的左右以及上下,与左右一对的导轨相对应地设有共计4个沿导轨12引导乘坐轿厢20的引导机构31。
这里,在井道11内,在乘坐轿厢20的两侧纵向地左右配置有一对导轨12,导轨12具有沿着该乘坐轿厢的20的宽度方向(门22a的面方向)的引导部12a。
引导机构31相对于导轨12的引导部12a共计具有3个辊32。即,具有与引导部12a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32以及与引导部12a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32。这些各辊32被支承为能够在水平方向、即与导轨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别位移。另外,这些各辊32在后述的加压弹簧37的作用下,受到始终与导轨12接触的方向上的按压力。以下,参照图2详细地说明该引导机构31对于辊32的支承以及加压结构。
在图2中,引导机构31具有平板状的基部33以及立设在该基部33上的支柱34。辊32的旋转中心轴3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杆36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杆36具有嵌装于水平方向的引导孔中的多个线性衬套38。这些线性衬套38与沿水平方向一体地安装于支柱34的多个轴39以能够沿其轴向进退的方式嵌合。因此,杆36以及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杆36上的辊32能够沿水平方向平行地移动。
上述加压弹簧37设于柱头螺栓41的一端部(图示左侧)与杆36之间。柱头螺栓41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通杆36,其另一端侧(图示右侧)一体地安装于支柱34。因此,杆36以及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杆36的辊32受到向图示右方的按压力,辊32构成为始终与导轨12接触。
在引导机构31设有减振驱动部43。该减振驱动部43设于图2的面前一侧,在检测出乘坐轿厢20的摇摆的信号被输入时,该减振驱动部43使辊32主动地向抑制该摇摆的方向移动。以下,通过图3说明其结构。
在图3中,减振驱动部43具有齿条44、与其啮合的小齿轮45、使该小齿轮45可逆地旋转的电动机46、以及按压齿轮47。
齿条44隔着支承台沿辊32的移动方向(图示水平方向)一体地设置在引导机构31的基部33上。
与该齿条44啮合的小齿轮45安装于与图2所示的辊32共同的旋转中心轴35。其中,该小齿轮45构成为相对于辊32旋转自如。例如,将小齿轮45安装为与旋转中心轴35一体地旋转,辊32构成为,经由未图示的轴承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旋转中心轴35的外周。
电动机46与旋转中心轴35直接连结,小齿轮45与检测出乘坐轿厢20的摇摆的信号相对应地向正反方向旋转。
按压齿轮47形成为圆板状,其上部的旋转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从基部33立起的支承臂51上。在该按压齿轮47的下表面的圆周边缘形成有与小齿轮45啮合的齿轮部47a。该齿轮部47a与小齿轮45啮合,由此允许小齿轮45的旋转,并进行按压以使该小齿轮45与齿条44啮合。
如上述那样,电动机46在被输入检测出乘坐轿厢20的摇摆的信号时,与晃动方向相对应地进行正反旋转,使与固定在基部33上的齿条44啮合的小齿轮45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使具有与该小齿轮45共同的旋转中心轴35的辊32沿相同方向移动。即,减振驱动部43向抑制乘坐轿厢20的摇摆的方向主动地驱动辊32。
乘坐轿厢20的摇摆由未图示的、设于乘坐轿厢20上的加速度计进行检测。即,加速度计的测量值被未图示的控制器转换成辊32的动作位移。将该转换值作为动作信号赋予给减振驱动部43,由减振驱动部43将辊32向减振方向驱动。即,通过使辊32主动地动作,能够抑制乘坐轿厢20的晃动。
这里,减振驱动部43的驱动源是旋转型的电动机46,能够廉价地购入。另外,驱动系统是通过由该电动机46旋转驱动的小齿轮45与齿条44的组合而使辊32的旋转中心轴35水平移动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不使用复杂的传递机构而简单地构成。即,减振驱动部43与使用了直线式的驱动源的驱动部相比更廉价,并能够简单地构成。
上述减振驱动部43通过固定在基部33上的齿条44与小齿轮45的啮合,使具有与小齿轮45共同的旋转中心轴35的辊32沿水平方向移动,但也可以相反地构成该关系。以下,通过图4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以能够沿辊32的移动方向(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齿条54,辊32的旋转中心轴35安装于该齿条5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即,齿条54构成为能够与辊32一起移动。
该齿条54的上表面齿轮部54a与小齿轮55啮合。小齿轮55通过电动机56而旋转驱动,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从基部33立起的三角形状的支承板57的上部。与齿条54的下表面齿轮部54b啮合的2个小齿轮58、59也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板57。
电动机56在被输入检测出乘坐轿厢20的摇摆的信号时,与晃动方向相对应地进行正反旋转,使与小齿轮55啮合的齿条54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具有安装于该齿条54的旋转中心轴35的辊32也沿相同方向移动。即,减振驱动部43将辊32向抑制乘坐轿厢20的摇摆的方向驱动。
此外,2个小齿轮58、59通过与齿条54的下表面齿轮部54b啮合,由此伴随着上述齿条54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而进行旋转,对齿条54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和支承。
即使如此构成,减振驱动部43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坐轿厢20的摇摆。另外,旋转型的电动机56能够廉价地购入,驱动系统是通过由该电动机56旋转驱动的小齿轮55与齿条54的组合而使辊32水平移动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不使用复杂的传递机构而简单地构成。即,减振驱动部43与使用了直线式的驱动源的驱动部相比更廉价,并能够简单地构成。
这里,如上述那样,在乘坐轿厢20的上下左右共计设有4个引导机构31,辊32的总数达到12个,但由于减振驱动部43能够如上述那样廉价地构成,因此即使对这些辊32的每一个独立地设置减振驱动部43,也能够比使用了直线式的驱动部的情况更低成本地构成。
另外,如上述那样,也可以对4个引导机构31的所有辊32(12个)设置减振驱动部43,但发现即使减少减振驱动部43的数量,也能够根据其安装位置而充分地抑制乘坐轿厢的摇摆。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建议针对与左右一对的导轨12相对应地配置于乘坐轿厢20的、左右的引导机构31上设置的共6个辊32,如图5的(a)那样,对涂黑的3个辊32设置减振驱动部43。
在图5的(a)中,在左右的某一方(设为图示右侧)的引导机构31,对与导轨12的引导部12a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32中的某1个辊设置减振驱动部43。另外,对与导轨12的引导部12a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32也设置减振驱动部43。
与此相对,在另一方(图示左侧)的引导机构31,仅对与导轨12的引导部12a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32中的某1个辊32设置减振驱动部43。
关于上述结构,说明了在乘坐轿厢20的上下配置的左右的引导机构31、31中的、例如配置于上部的引导机构,但配置于下部的、左右的引导机构31、31也相同地构成。因此,对于上下左右的共4个引导机构31的共计12个辊32,减振驱动部43在上下各设有3个,共设有6个即可。
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对于乘坐轿厢20的前后方向的晃动,在左右配置的引导机构31、31中,通过与导轨12的引导部12a的前面接触的辊32上设置的减振驱动部43的动作,将辊32向减振方向主动地驱动。虽然没有对与引导部12a的后面接触的辊32设置减振驱动部43,但由于与后面接触的辊32b隔着加压弹簧37设置于乘坐轿厢20侧,因此通过加压弹簧37的缓冲作用而向减振方向进行跟随动作。通过它们的作用,乘坐轿厢20的前后方向的晃动被主动地减振。
此外,对与引导部12a的后面接触的辊32侧也设置减振驱动部43的情况下,需要与前面的辊32侧的减振驱动部43完全取得同步地进行减振动作,导致为此的控制复杂化。但是,在如上述那样没有对与后面接触的辊32侧设置减振驱动部43的情况下,前面的辊32侧的减振驱动部43无需如上述那样取得完全的同步,因此能够简化控制。
对于乘坐轿厢20的左右方向的晃动,配置于左右的引导机构31中的一个引导机构31(图示右侧)的、与引导部12a的顶端边接触的辊32通过对应设置的减振驱动部43的动作,向减振方向驱动。虽然没有对另一个引导机构31(图示左侧)的、与引导部12a的顶端边接触的辊32设置减振驱动部43,但由于该辊32隔着加压弹簧37设置于乘坐轿厢20侧,因此该辊32通过该加压弹簧37的缓冲作用而向减振方向进行跟随动作。通过它们的作用,乘坐轿厢20的左右方向的晃动被主动地减振。
这样,对于乘坐轿厢20的前后左右的晃动,在配置于乘坐轿厢20的左右的引导机构31中,针对共计6个辊32,仅设置3个减振驱动部43,就可进行有效的减振作用。由于在上下也配置了引导机构31,因此若着眼于配置于上下左右4个位置的引导机构31,则针对共计12个辊32,仅设置6个减振驱动部43,就可进行有效的减振作用,能够大幅度减少减振驱动部43。因此,能够大幅度抑制电梯装置10的成本,并且实现构造的简化、以及轻量化。
减振驱动部43的配置数并不限定于图5的(a)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图5的(b)所示那样对左右双方的引导机构31的涂黑的2个辊32分别设有减振驱动部43的构造。
或者,也可以如图5的(c)所示,采用如下构造:左右配置的引导机构31的一方(图示左方)中,对涂黑的2个辊32分别设有减振驱动部43,另一方(图示右方)的引导机构31中,对全部3个辊32分别设有减振驱动部43。
在这些例子中,虽然减振驱动部43的减少数量存在差异,但与上下左右4个引导机构31中分别对全部3个辊32设有减振驱动部43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梯装置10的成本上升、实现构造的简化以及轻量化这点上没有区别。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示出的,并非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与其等价的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左右一对的导轨,纵向配置于井道内的乘坐轿厢的两侧;引导机构,构造为,与该左右一对的导轨相对应地设于上述乘坐轿厢,具有与上述导轨的引导部接触而滚动的辊,将该辊支承为能够向与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并且利用加压弹簧将该辊朝向导轨进行按压;以及减振驱动部,设于该引导机构,在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被输入时,使上述辊向抑制该摇摆的方向移动;
上述减振驱动部具有:齿条,沿上述辊的移动方向一体地设于上述引导机构的基部;小齿轮,具有与上述辊共同的旋转中心轴,构成为相对于上述辊旋转自如,并与上述齿条啮合;以及电动机,使该小齿轮向与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相对应的方向旋转。
2.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左右一对的导轨,纵向配置于井道内的乘坐轿厢的两侧;引导机构,构造为,与该左右一对的导轨相对应地设于上述乘坐轿厢,具有与上述导轨的引导部接触而滚动的辊,将该辊支承为能够向与上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并且利用加压弹簧将该辊朝向导轨进行按压;以及减振驱动部,设于该引导机构,在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被输入时,使上述辊向抑制该摇摆的方向移动;
上述减振驱动部具有:齿条,沿上述辊的移动方向配设,并构成为能够与上述辊一起移动;小齿轮,安装于上述引导机构的基部,并与上述齿条啮合;以及电动机,使该小齿轮向与检测出上述乘坐轿厢的摇摆的信号相对应的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机构具有与上述导轨的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
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某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和与导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另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仅对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机构具有与上述导轨的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
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和与导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机构具有与上述导轨的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
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某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中的某1个辊和与上述引导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在与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的另一方相对应的引导机构,对应于与上述引导部的前后面分别接触而滚动的2个辊和与导轨的顶端边接触而滚动的1个辊地设有上述减振驱动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45872A JP6158381B1 (ja) | 2016-03-09 | 2016-03-09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16-045872 | 2016-03-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73346U true CN205973346U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802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31737.5U Active CN205973346U (zh) | 2016-03-09 | 2016-07-12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58381B1 (zh) |
CN (1) | CN2059733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91707A (zh) * | 2018-05-22 | 2018-09-28 | 王维 | 一种多功能工业机械底座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26945B (zh) * | 2017-10-06 | 2019-07-30 | 廖忠民 | 一种具有横向移动能力的自行式升降设备 |
CN108238526A (zh) * | 2018-03-12 | 2018-07-03 | 界首市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改善电梯轿厢运行平稳度的辅助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59606928D1 (de) * | 1995-03-10 | 2001-06-28 | Inventio Ag |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chwingungsdämpfung an einer Aufzugskabine |
JP3996664B2 (ja) * | 1997-03-10 | 2007-10-24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昇降機の案内装置 |
-
2016
- 2016-03-09 JP JP2016045872A patent/JP6158381B1/ja active Active
- 2016-07-12 CN CN201620731737.5U patent/CN2059733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91707A (zh) * | 2018-05-22 | 2018-09-28 | 王维 | 一种多功能工业机械底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58381B1 (ja) | 2017-07-05 |
JP2017160004A (ja) | 2017-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73346U (zh) | 电梯装置 | |
CN103144615B (zh) | 电动商用车电池箱单程更换机器人 | |
CN207078877U (zh) | 一个无缆电梯系统 | |
CN205132256U (zh) | 一种立体仓库堆垛机及自动化立体仓库 | |
CN104110149B (zh) | 立体车库及其存取车方法 | |
CN201003301Y (zh) | 立体车库横移机构 | |
CN105064742A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 | |
CN103628721A (zh) | 一种梳齿式汽车回转盘 | |
CN104011310A (zh) | 车辆用窗升降器及具备车辆用窗升降器的车辆用门结构 | |
CN102561768A (zh) | 采用齿轮抬升装置的无轨梳体小车 | |
CN102535918B (zh) | 一种天地轨型升降旋移二层立体停车设备 | |
CN104343916A (zh) | 一种二自由度并联机构 | |
CN206014149U (zh) | 电梯装置 | |
CN103883145B (zh) | 一种垂直升降停车设备 | |
JP2017087820A (ja) | 引戸開閉装置 | |
CN206155440U (zh) |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乘车安全保护装置 | |
CN104925622A (zh) | 可调式双层电梯 | |
CN203729640U (zh) | 一种驱动梳齿式汽车回转盘 | |
JP5757923B2 (ja) | 昇降装置 | |
JP2005113662A (ja) | ターンレールの構造 | |
CN103058037B (zh) | 一种双向开门电梯 | |
CN206457754U (zh) | 超宽通道的智能平移闸 | |
CN202622351U (zh) | 一种并联驱动双向移动平台 | |
JP2002060166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CN203033605U (zh) | 升降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