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1702U -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1702U
CN205971702U CN201620758475.1U CN201620758475U CN205971702U CN 205971702 U CN205971702 U CN 205971702U CN 201620758475 U CN201620758475 U CN 201620758475U CN 205971702 U CN205971702 U CN 205971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connecting plate
pedestal
plat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584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成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7584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1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1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17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上述车用减震机构包括基座、弹性减震件、压力杆和连接板,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座、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弹性减震件内置于所述基座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压力杆和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压力杆位于所述弹性减震件上方;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基座为转动连接。上述滑板车采用了上述车用减震机构来实现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减震机构结构简单,主要利用了杠杆原理实现减震效果,并且可与滑板车的踏板固定在一起共同构成兼具踩踏和减震功能的多功能踏板,使滑板车减震效果好,骑行舒适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滑板车速度可以达到20公里/时,如今已成为青少年新一代的潮流运动产品。滑板车风靡欧美及东南亚地区,源于它的简便易学,只要一分钟就能学会,十分钟就能作出一些花样动作。所以,滑板车的热浪逐渐登陆国内市场。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滑板车,踏板基本上都是一体的,不具备减震缓冲机构,由于路面难免存在不平整现象,因此在骑行的过程中,路面的颠簸马上会通过车身传递到骑行者的身上,时间一长,会引起骑行者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踏板不具有减震功能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包括基座、弹性减震件、压力杆和连接板,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座、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弹性减震件内置于所述基座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所述压力杆和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压力杆位于所述弹性减震件上方;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基座为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震件设置为两个,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两个所述弹性减震件分隔开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隔板顶端设有能够将所述压力杆容纳其中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震件为弹簧或减震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弹簧能够套设于所述定位台阶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基座底座连接有螺栓,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套设有轴承,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底座包括基座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基座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所述连接板两侧均设置有定位衬套,所述定位衬套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还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底座为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控制组件、踏板、折叠机构、所述车用减震机构、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和鞍管鞍座机构;
所述车用减震机构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踏板固定连接;
所述折叠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前轮组件相连,所述鞍管鞍座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上,所述后轮组件与所述踏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减震机构主要利用了杠杆原理来实现减震的效果,当遇到突出路面的障碍时,该路面障碍对车辆产生的向上分力通过车轮传递到连接板上,此时连接板与车轮相近的一端向上运动,而连接板与基座为转动连接,进而连接板将以连接板与基座的连接处作为支点转动,连接板与弹性减震件相近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压力杆向下压弹性减震件,弹性减震件被压后自身产生向上的恢复力,该恢复力迫使压力杆向上运动,连接板与车轮相近一端向下运动,连接板带动车轮向下运动,因此实现减震;由于弹性减震件位于基座底座、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包围而成的空间中,因而能够保证在车辆运动过程中,弹性减震件的位置不会随意移动,因此才能实现减震效果。
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的定位台阶上用于放置弹性减震件,该弹性减震件只需套放在定位台阶上即可,非常方便;压力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的作用是一体化程度高,结构更加稳固;连接板上与基座底座为螺栓连接,并且连接板上设有轴承孔,因此通过轴承、定位衬套和螺栓,将连接板与基座底座连接起来,定位准确、转动灵活;基座上的顶盖与基座底座连接到一起后,弹性减震件和压力杆全部位于上述基座内部,减震机构不仅更加稳定,还更为美观,顶盖与基座底座为活动连接,因此便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板车采用了上述车用减震机构,该车用减震机构的连接板直接与后轮组件相连,基座与踏板通过螺栓相互联接在一起共同构成兼具踩踏和减震功能的多功能踏板,上述滑板车减震效果好,骑行舒适度高,美观,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减震机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减震机构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 2-弹性减震件
3-压力杆 4-连接板
101-基座底座 102-第一隔板
103-第二隔板 104-第三隔板
105-连接孔 5-控制组件
6-踏板 7-折叠机构
8-前轮组件 9-后轮组件
10-鞍管鞍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包括基座1、弹性减震件2、压力杆3和连接板4,基座1包括基座底座101、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
弹性减震件2内置于基座底座101上,并位于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之间;
压力杆3和连接板4相连,压力杆3位于弹性减震件2上方;
连接板4与基座1为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减震机构主要利用了杠杆原理来实现减震的效果,当遇到突出路面的障碍时,该路面障碍对车辆产生的向上分力通过车轮传递到连接板4上,此时连接板4与车轮相近的一端向上运动,而连接板4与基座1为转动连接,进而连接板4将以连接板4与基座1的连接处作为支点转动,连接板4与弹性减震件2相近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压力杆3向下压弹性减震件2,弹性减震件2被压后自身产生向上的恢复力,该恢复力迫使压力杆3向上运动,连接板4与车轮相近一端向下运动,连接板4带动车轮向下运动,因此实现减震;由于弹性减震件2位于基座底座101、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包围而成的空间中,因而能够保证在车辆运动过程中,弹性减震件2的位置不会随意移动,因此才能实现减震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包括基座1、弹性减震件2、压力杆3和连接板4,基座1包括基座底座101、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
弹性减震件2内置于基座底座101上,并位于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之间;
压力杆3和连接板4相连,压力杆3位于弹性减震件2上方;
连接板4与基座1为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弹性减震件2设置为两个,基座1上还设置有第三隔板104,第三隔板104将两个所述弹性减震件2分隔开来。设置两个弹性减震件2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减震效果,采用第三隔板104将弹性减震件2分隔开可以使两个弹性减震件2的安放更加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三隔板104顶端设有能够将压力杆3容纳其中的开口,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压力过大时由于第三隔板104的阻挡而降低减震效果;同时,开口高度也可控制减震压缩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弹性减震件2为弹簧,弹簧的高弹性可以使减震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之间设置有定位台阶,弹簧能够套设于定位台阶上。定位台阶设置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且大小能够保证弹簧能够套设在定位台阶外侧,因此弹簧不需其他的固定,只需套放在定位台阶上即可,非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压力杆3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更加稳固,一体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压力杆3和连接板4的同步运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者固定铆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连接板4和基座底座101连接有螺栓,连接板4上设有轴承孔,上述轴承孔内套设有轴承,上述螺栓贯穿上述轴承。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座底座101包括基座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述基座底板分别与上述第一侧板和上述第二侧板垂直,上述第一侧板和上述第二侧板相互平行,上述连接板位于上述第一侧板和上述第二侧板之间;
上述连接板两侧均设置有定位衬套,上述定位衬套一端与上述连接板相连,另一端与上述第一侧板或上述第二侧板相连。
因此通过轴承、定位衬套和螺栓,将连接板4与基座底座101连接起来,定位准确、转动灵活,且连接板4与基座底板、连接板4与第一侧板、连接板4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隙,以及滚动轴承可以减小连接板4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增强减震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座1还设置有顶盖,上述顶盖与基座底座101为活动连接。基座1上的顶盖与基座底座101连接到一起后,弹性减震件2和压力杆3即全部位于基座1内部,减震机构不仅更加稳定,还更为美观,顶盖与基座底座101为活动连接,因此便于维修。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包括基座1、弹性减震件2、压力杆3和连接板4,基座1包括基座底座101、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
弹性减震件2内置于基座底座101上,并位于第一隔板102和第二隔板103之间;
压力杆3和连接板4相连,压力杆3位于弹性减震件2上方;
连接板4与基座1为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弹性减震件2为减震橡胶,减震橡胶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直接放置于第一隔板102、第二隔板103和第三隔板104之间即可,不再需要设置定位台阶。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在第二隔板103和第三隔板104相连接的部位还设置有连接孔105,连接孔105用来与顶盖相连,因此除了实施例1中所述的顶盖与基座底座101的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增加的连接孔105可以使顶盖与基座底座101的连接更加稳固。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控制组件5、踏板6、折叠机构7、上述车用减震机构、前轮组件8、后轮组件9和鞍管鞍座机构10;
上述车用减震机构的连接板4与后轮组件9相连接,基座1与踏板6固定连接;
折叠机构7安装于踏板6上,并分别与控制组件5和前轮组件8相连,鞍管鞍座机构10安装于踏板6上,后轮组件9与踏板6相连。
上述滑板车采用了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该车用减震机构的连接板4直接与后轮组件9相连,基座1与踏板6一体成型或者相互焊接在一起共同构成兼具踩踏和减震功能的多功能踏板,上述滑板车减震效果好,骑行舒适度高,美观,且成本较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弹性减震件、压力杆和连接板,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座、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弹性减震件内置于所述基座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所述压力杆和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压力杆位于所述弹性减震件上方;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基座为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设置为两个,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两个所述弹性减震件分隔开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顶端设有能够将所述压力杆容纳其中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为弹簧或减震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弹簧能够套设于所述定位台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基座底座连接有螺栓,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套设有轴承,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底座包括基座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基座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所述连接板两侧均设置有定位衬套,所述定位衬套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底座为活动连接。
10.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减震机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踏板、折叠机构、所述车用减震机构、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和鞍管鞍座机构;
所述车用减震机构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踏板固定连接;
所述折叠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上,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前轮组件相连,所述鞍管鞍座机构安装于所述踏板上,所述后轮组件与所述踏板相连。
CN201620758475.1U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71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58475.1U CN205971702U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58475.1U CN205971702U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1702U true CN205971702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5847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71702U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1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71702U (zh) 一种车用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CN209925510U (zh) 用于组合电器的减震结构
CN205769864U (zh) 一种带减振的双轮轮叉
CN214356492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8979052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及电池
CN205469525U (zh) 带有安装座的多功能电动自行车
CN201280191Y (zh) 具有内缩折叠结构的自行车把柱减震器
CN203511928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车架
CN210942047U (zh) 一种汽车底盘装配线同步行走装置
CN205440635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
CN204775775U (zh) Abs控制器支架
CN212243641U (zh) 自行车用坐垫避震结构
CN209381728U (zh) 一种差速驱动装置
CN212828896U (zh)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滑板车
CN203511935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车架
CN201808615U (zh) 自行车避震座垫
CN209159325U (zh) 一种越野机器人小车
CN207120641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3511929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车架
CN220996632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减震机构
CN21245529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
CN203158176U (zh) 三轮摩托车前悬挂装置
CN209176466U (zh) 一种减震抗压减震架
CN203332278U (zh) 减震自行车后座
CN214451607U (zh) 电动滑板车后轮减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