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07063U -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07063U
CN205707063U CN201620529976.2U CN201620529976U CN205707063U CN 205707063 U CN205707063 U CN 205707063U CN 201620529976 U CN201620529976 U CN 201620529976U CN 205707063 U CN205707063 U CN 205707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eam
front support
support pipe
frame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299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志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Beiha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Beiha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Beiha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Beiha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299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07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07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07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属于摩托车框架技术领域。包括转向管(1)、主横梁(2)和前支撑管(3),转向管(1)一侧上部连接主横梁(2)一端,下部连接前支撑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管(3)上部设有三角棱状的空腔(12),主横梁(2)为倾斜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主横梁(2)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空腔(12)的两侧,所述空腔(12)与转向管(1)及主横梁(2)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本实用新型同时在空腔与转向管及主横梁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进一步加强转向管、前支撑管及主横梁三者中的两两之间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增加车架本身的抗扭力,防止车架发生扭转变形,充分保证能够承受的扭转力度。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属于摩托车框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主要的承载部件,其强度和疲劳寿命对摩托车整车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摩托车强度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用于竞技类的赛车,不但要求摩托车轻便灵活,还要求摩托车车架具备较大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扭转力矩。这就车架要求车架具有足够的刚度,所谓刚度就指抵抗变形的能力,若车架刚度不够,当车辆受到冲击时车架容易变形。尤其是,竞技类的摩托赛车,在比赛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多种障碍或特殊的跑道,摩托车车架的前端车头及把手部分要经过频繁及较大的瞬时扭转,因此,车架前端机构的强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摩托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如果强度不够,车架前端就容易发生车架断裂的问题。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重量增加、车架前端强度不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保证车架前端足够强度的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包括转向管、主横梁和前支撑管,转向管一侧上部连接主横梁一端,下部连接前支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管上部设有三角棱状的空腔,主横梁为倾斜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主横梁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空腔的两侧,所述空腔与转向管及主横梁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
改变车架的构成管体,下摇篮采用中空的圆管,同时采用双横梁的结构,主横梁为倾斜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主横梁一端共同固定连接在转向管上,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减轻车架的重量,增加车架本身的抗扭力,防止车架发生扭转变形。同时,在前支撑管上部设有三角棱状的空腔,可利用该空腔形成功能腔体,如作为油路的输送空间,保证前支撑管的刚度的同时又能减轻重量;再者,在空腔与转向管及主横梁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进一步加强转向管、前支撑管及主横梁三者中的两两之间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充分保证能够承受的扭转力度。
所述的主横梁下方设有拱形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弧形固定连接前支撑管上部,支撑架的两条支腿分别连接两组主横梁下部,支撑架与主横梁和前支撑管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后连接筋板和前连接筋板。
所述的主横梁及前支撑管均为中空的扁管,所述的扁管为两组挤压成型的板材拼接对焊而成的组合管体,一组板材为带有弧形面的板材,一组板材为截面呈U型面的板材,管体壁厚为1.6~1.8mm。扁管的截面外侧为弧形面、内侧为平面设置,改变以往管体为规则的圆管或者方管的模式,采用异型管型,扁管采用两组挤压成型的板材拼接对焊而成的组合管体,组合对焊的方式形成扁管结构,增大了扁管的刚度和强度。
所述的扁管的截面外侧为弧形面、内侧为平面设置。
所述的转向管下端向前倾斜设置,转向管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7.2~27.8度。
所述的转向管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7.5度。
所述的前支撑管上设有一组横置的中空管,中空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前支撑管两侧的管壁,通过中空管在前支撑管上形成减少内部应力的应力孔。
通过中空管在前支撑管上形成一个通孔,通过该通孔改变前支撑管内部的应力方向,减少前支撑管与其他管体的连接点的受力方向,增强前支撑管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发生扭转变形或扭断的情况。
所述的加强筋组件包括空腔与主横梁之间设有的上连接筋板,及空腔与转向管之间设有的加强筋板,加强筋板在前支撑管上部的空腔的两侧还设有定位用的紧固螺丝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改变车架的构成管体,下摇篮采用中空的圆管,同时采用双横梁的结构,主横梁为倾斜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主横梁一端共同固定连接在转向管上,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减轻车架的重量,增加车架本身的抗扭力,防止车架发生扭转变形。同时,在前支撑管上部设有三角棱状的空腔,可利用该空腔形成功能腔体,如作为油路的输送空间,保证前支撑管的刚度的同时又能减轻重量;再者,在空腔与转向管及主横梁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进一步加强转向管、前支撑管及主横梁三者中的两两之间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充分保证能够承受的扭转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图示意图。
图2为摩托车车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向管 2、主横梁 3、前支撑管 4、下摇篮 5、加强筋板 6、支撑架7、前连接筋板 8、后连接筋板 9、应力孔 10、上连接筋板 11、紧固螺丝座 1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包括转向管1、主横梁2和前支撑管3,转向管1一侧上部连接主横梁2一端,下部连接前支撑管3,主横梁2及前支撑管3均为中空的扁管,前支撑管3上部设有三角棱状的空腔12,主横梁2为倾斜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主横梁2一端分别设置在空腔12的两侧,空腔12与转向管1及主横梁2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同时,可利用在前支撑管3上部设有的三角棱状的空腔12,形成功能腔体,如作为油路的输送空间,保证前支撑管3的刚度的同时又能减轻重量;再者,在空腔12与转向管1及主横梁2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空腔12与主横梁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上连接筋板10,空腔12与转向管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板5,加强筋板5在前支撑管3的空腔12上的连接处还设有定位用的紧固螺丝座11,进一步加强转向管1、前支撑管3及主横梁2三者中的两两之间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充分保证能够承受的扭转力度。
主横梁2下方设有拱形设置的支撑架6,支撑架6的弧形固定连接前支撑管3上部,支撑架6的两条支腿分别连接两组主横梁2下部,支撑架6与主横梁2和前支撑管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后连接筋板8和前连接筋板7。
扁管为两组挤压成型的板材拼接对焊而成的组合管体,一组管体为带有弧形面的板材,一组管体为截面呈U型面的板材,管体壁厚为1.6~1.8mm。扁管采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挤压成型,优选采用Q345e钢板或16Mn钢板。扁管的截面外侧为弧形面、内侧为平面设置。
转向管1向前倾斜设置,转向管1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7.2~27.8度。优选的,转向管1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7.5度。前支撑管3上设有一组横置的中空管,中空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前支撑管3两侧的管壁,通过中空管在前支撑管3上形成减少内部应力的应力孔9。通过中空管在前支撑管3上形成一个通孔,通过该通孔改变前支撑管3内部的应力方向,减少前支撑管3与其他管体的连接点的受力方向,增强前支撑管3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发生扭转变形或扭断的情况。
如图2所示,两组主横梁2、两组下摇篮4和前支撑管3均为向后倾斜设置的管体,两组下摇篮4下部设有弧度,两组主横梁2的下部分别连接两组竖直设置的中枢管,并通过中枢管底部与下摇篮4下部弧形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包括转向管(1)、主横梁(2)和前支撑管(3),转向管(1)一侧上部连接主横梁(2)一端,下部连接前支撑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管(3)上部设有三角棱状的空腔(12),主横梁(2)为倾斜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主横梁(2)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空腔(12)的两侧,所述空腔(12)与转向管(1)及主横梁(2)之间设有加强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横梁(2)下方设有拱形设置的支撑架(6),支撑架(6)的弧形固定连接前支撑管(3)上部,支撑架(6)的两条支腿分别连接两组主横梁(2)下部,支撑架(6)与主横梁(2)和前支撑管(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后连接筋板(8)和前连接筋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横梁(2)及前支撑管(3)均为中空的扁管,扁管为两组挤压成型的板材拼接对焊而成的组合管体,一组板材为带有弧形面的板材,一组板材为截面呈U型面的板材,管体壁厚为1.6~1.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管的截面外侧为弧形面、内侧为平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管(1)下端向前倾斜设置,转向管(1)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7.2~27.8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管(1)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7.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管(3)上设有一组横置的中空管,中空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前支撑管(3)两侧的管壁,通过中空管在前支撑管(3)上形成减少内部应力的应力孔(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组件包括空腔(12)与主横梁(2)之间设有的上连接筋板(10),及空腔(12)与转向管(1)之间设有的加强筋板(5),加强筋板(5)在前支撑管(3)上部空腔(12)的两侧还设有定位用的紧固螺丝座(11)。
CN201620529976.2U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Active CN205707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29976.2U CN205707063U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29976.2U CN205707063U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07063U true CN205707063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0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29976.2U Active CN205707063U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070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753A (zh) * 2021-02-26 2022-08-30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大容量电池的电动车车架及电动摩托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753A (zh) * 2021-02-26 2022-08-30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大容量电池的电动车车架及电动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2488A (zh) 一种车辆前副车架结构
CN206766146U (zh) 一种前围流水槽与前减塔包总成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5707063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增强结构
CN205930915U (zh) 一种客车侧围骨架
CN201694262U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202896781U (zh) 摩托车及其车架
CN210149420U (zh) 一种轻量化后扭梁
CN204871201U (zh) 一种低地板电动客车轻量化底盘结构
CN207644470U (zh) 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
CN204801979U (zh) 一种锻钢骨架与异型管结合式越野摩托车增强车架
CN207328691U (zh) 代步车双弯双大梁结构
CN205707064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06255013U (zh) 一种铁路机车车架
CN205769567U (zh) 一种用非等臂悬挂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
CN205113290U (zh) 铝合金半挂车支撑连接装置
CN207790853U (zh)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06427124U (zh) 一种新型赛车车架
CN208498619U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CN201932293U (zh) 电动三轮车车架
CN202295149U (zh) 摩托车加强型平叉
CN204250251U (zh) 摩托车车架
CN202670022U (zh) 一种人字形加强斜梁自行车架
CN205186280U (zh) 后副车架连杆
CN203005655U (zh) 一种补强型车架
CN208393470U (zh) 一种前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