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14145U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14145U
CN205514145U CN201620066575.8U CN201620066575U CN205514145U CN 205514145 U CN205514145 U CN 205514145U CN 201620066575 U CN201620066575 U CN 201620066575U CN 205514145 U CN205514145 U CN 205514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wall
layer pot
thickness
internal layer
out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665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华
高晖
梁恩松
王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665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14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14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14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容纳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其中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为0.3~5mm,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3~5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合理设置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的厚度,既能保证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又不影响内层锅壁的传热效率。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类似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均温内锅基本都构造为包括内层锅壁与外层锅壁两层锅壁,两层锅壁的封闭空腔内充填有传热介质。煮饭器利用传热介质的相变变化将均温内锅底部外层锅壁的热量传递至内层锅壁上。由于物体间存在热传递效应,即在受热过程中会存在由高温向低温传热的物理特性,因此,均温锅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但是与此同时也会造成封闭空腔内的压力迅速增大,因此通常需要给予均温锅的封闭空腔一定的真空度,用于减少由于均温锅温度升高所带来的压力影响。但实践中发现仅保证一定的真空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均温锅对压力迅速增大的造成的影响,如果内层锅壁与外层锅壁的承压设计不合理,仍然可能发生内层锅壁与外层锅壁被迅速增大的压力损坏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容纳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其中所述 内层锅壁的厚度为0.3~5mm,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3~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合理设置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的厚度,既能保证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又不影响内层锅壁的传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以这种方式设置,在满足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承压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外层锅壁所需材料,进而降低成本。
可选地,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的比值为1.1~8。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优化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所需材料,更合理地控制成本。
可选地,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等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使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具有统一的厚度,便于加工。
可选地,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小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提高外层锅壁的隔热效果,进而提高内锅的传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与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的比值为1.1~8。以这种方式设置,以这种方式设置,便于在合理厚度范围内使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的承压满足要求,又可提高内锅的传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为1.2~1.5mm。以这种方式设置,既能使内层锅壁的承压能力较大,又使其传热效率较高,并且内锅也不会因为内层锅壁过厚而重量太大,不便使用。
可选地,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8~1.2mm。以这种方式设置,既能使外层锅壁的承压能力较大,并且内锅也不会因为外层锅壁过厚而重量太大,不便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合理设置内锅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的厚度,既能保证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又不影响内层锅壁的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示意图;以及
图2为用于计算内锅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的模型图示。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内锅
110 底壁
120 侧壁
130 外层锅壁
140 内层锅壁
150 封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通常,烹饪器具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100包括底壁110和侧壁120, 底壁110为圆形,侧壁120从底壁向上延伸。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内锅100为双层锅壁,其包括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均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
内层锅壁140的上端具有向上的开口,内层锅壁140上端的边缘可向外延伸出翻边,同样地,外层锅壁130的上端也具有向上的开口,其上端的边缘同样向外延伸出翻边。内层锅壁140容纳在外层锅壁中,内层锅壁140的上端与外层锅壁130的上端在各自的翻边处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贴合。内层锅壁140和外层锅壁130叠合密封焊接后,内层锅壁140与外层锅壁130之间形成封闭空腔150。
内层锅壁140与外层锅壁130之间的封闭空腔150的间距范围可以为1-10mm,优选地为2-8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封闭空腔150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可由诸如氧化物、超氧化合物以及硅化物等的已知无机物质构成。
当内锅100放置于煲体中的内锅收纳部中时,可启动位于烹饪器具中的加热装置对内锅100进行加热,内锅100的封闭空腔150中的传热介质在受热后将发生相变变化,从而将热量快速传递到封闭空腔150中的其他区域。在煮饭过程中,热量从内锅100的整个四周向米饭的中间传递,并利用水的热量对流和直接传递,使米粒快速吸热膨胀并且糊化。
如前所述,在加热过程中,均温锅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与此同时封闭空腔内150的压力也会迅速增大,而为了避免由于压力迅速增大,需要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的厚度进行合理设计以使其既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又具备良好的传热效果。
由于图1所示内锅100的截面大致呈椭圆形,因此为便于计算,我们采用图2所示的模型来计算,在本实施例中,内层锅壁140的外径D0=219.2mm,厚度为h0=1mm,内层锅壁140的曲面高度hi=73.4mm内层锅壁140的内径为Di=222.2mm,厚度为h0=1mm,外层锅壁130的曲面高度hi=79mm,内锅100的夹层厚度为3mm,以使用S30408不锈钢作为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的材料为例,计算的得到内层锅壁的许用外压力是0.442Mpa,在该压力传热介质饱和温度159.5℃,则当壁面温度低于此温度下,均温锅内胆不会产生失稳现象;而外层锅壁的最大工作压力 是1.856MPa,远大于内层锅壁140的许用压力,因而在160℃左右不会产生变形。
类似的,通过对内锅100选取其他的材质、设计尺寸和设计温度等为例进行计算,得到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的最小厚度(或临界厚度)为0.3mm,而根据传热等设计要求,最大厚度选择为5mm。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层锅壁130为凹面承受压力,而内层锅壁140为凸面承受压力,因而在封闭空腔内150的压力增大时,外层锅壁130所受压力小于内层锅壁140所受压力,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内层锅壁140的厚度大于外层锅壁130的厚度,比如内层锅壁140的厚度与外层锅壁130的厚度的比值为1.1~8。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内层锅壁140的厚度大于外层锅壁130的厚度,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其他要求进行不同选择,比如外层锅壁130的厚度大于内层锅壁140的厚度,示例性地,比如外层锅壁130的厚度与内层锅壁140的厚度的比值为1.1~8。又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出于加工方便等因素,可以使外层锅壁130的厚度与内层锅壁140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为了平衡内锅100的承压能力和传热效率,内层锅壁140的厚度为优选为1.2~1.5mm,外层锅壁130的厚度为0.8~1.2mm,这样既能使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的承压能力较大,又使其传热效率较高,并且内锅100也不会因为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过厚而重量太大,不便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合理设置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的厚度,既能保证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又不影响内层锅壁的传热效率。
应当了解,以上仅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变形。例如,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还可以通过除了焊接之外的其它方式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 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容纳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
其中,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为0.3~5mm,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3~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的比值为1.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为1.2~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8~1.2mm。
5.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锅。
CN201620066575.8U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514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6575.8U CN205514145U (zh)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6575.8U CN205514145U (zh)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14145U true CN205514145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66575.8U Active CN205514145U (zh)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14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62612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52678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2206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51414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72902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285980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535924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0677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53591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7510353A (zh) 一种电饭煲及其内胆
CN20608022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17039637U (zh) 一种铸轧铝合金电饭煲复合内胆
CN205329137U (zh) 一种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反应器上盖
CN206586817U (zh)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209602615U (zh) 一种铝片高温退火炉
CN205514011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1996337U (zh) 一种电饭锅玻璃锅盖的防溢锅机构
CN206651692U (zh) 电炖锅
CN207323351U (zh) 一种智能米饭炊饭柜的保温设备
CN205514010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627024U (zh) 内锅及烹饪设备
JP3246106U (ja) 保温鍋
CN219920832U (zh) 一种适配电磁炉的双层保温壶
CN220024757U (zh)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隔热烧水壶体
CN210961435U (zh) 一种复底的搪瓷内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