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68816U - 一种车辆的侧踏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的侧踏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68816U
CN205468816U CN201620028110.3U CN201620028110U CN205468816U CN 205468816 U CN205468816 U CN 205468816U CN 201620028110 U CN201620028110 U CN 201620028110U CN 205468816 U CN205468816 U CN 205468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portion
vehicle
upper wall
face
foot pe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281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健辅
西尾信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Mitsubish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Mitsubish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Mitsubish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68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68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侧踏板,其在不需要过多间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踏板部的端部形状较佳地使具有上壁部以及侧壁部的踏板盖组装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侧踏板,其踏板部(21)具有槽部(37),其设置在该踏板部(21)的端部上面,并随着朝向底侧而向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向倾斜;配置于踏板部(21)的车辆外侧端部的踏板盖(17)具有:上壁部(25),其覆盖踏板部(21)的车辆外侧的端部上面;侧壁部(27),其从上壁部(25)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并覆盖踏板部(21)的车辆外侧的侧端面;以及插片(39),其从上壁部(25)向下方突出以使向与槽部(37)相同的方向倾斜,并在插入至槽部(37)的过程中将上壁部(25)和侧壁部(27)引导至踏板部(2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面和侧端面。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的侧踏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在车身上的车辆的侧踏板。
背景技术
在越野车等车内地板面位置较高的汽车(车辆),在车身下部即上下口的下侧设有侧踏板,便于乘客上下。
在侧踏板上,不仅具有由金属制成的向车身侧方突出的板状踏板部,并且还在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端部安装树脂等踏板盖进行防滑等,以确保上下时的安全性(参照专利文献1等)。
近年来,有一种使用该踏板盖不仅覆盖踏板部的端部来提高外观设计性而且还防止踏板部的侧端面(车宽方向的外侧)与乘客的脚部直接接触的侧踏板。例如,使用一体覆盖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端部上面和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侧端面的侧踏板。
这些踏板盖,例如,该踏板盖的上壁部通过与该上壁部设为一体的卡爪和卡夹等固定构件而固定在踏板部的端部上面。
然而,在这样的踏板盖中,为了容许上下时承受的负荷所引起的踏板部以及踏板盖的弯曲,要求在踏板部的侧端面上适当地配置侧壁部。
然而,大多数踏板盖使用与踏板部分体的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部件,因此很容易产生尺寸的变化。
因此,单纯地使用卡爪和卡夹等固定覆盖踏板部上面的上壁部,由于踏板盖本身的尺寸变化,踏板盖的侧壁部与踏板部的侧端面抵接,有可能在踏板部一侧和踏板盖一侧发生固定位置的错位,妨碍踏板盖的固定作业。
因此,即使在踏板盖上发生尺寸的变化也为使其较佳地组装到踏板部,对于大多数具有这种上壁部和侧壁部的踏板盖的组装,考虑到尺寸变化,通过预先对踏板部的侧端面将踏板盖的侧壁部设置在向车辆外侧距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使踏板部和踏板盖之间的相互固定位置合理地对齐。也就是说,通过在踏板部的端面和端壁部之间预先设置好间隙,消除了踏板盖的尺寸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实用新型登记第3003799号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这样组装到踏板部的侧踏板,根据踏板部以及踏板盖的形状,在踏板盖的侧壁部和踏板部的侧端面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隙,因此在乘客踏上侧踏板端而从脚部向侧壁部施加负荷时,踏板盖的端部发生弯曲而侧壁部碰到踏板部的侧端面,有时会发出敲击声。另外,由于刚性感不足,上下时,容易使人产生不适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踏板,其在不需要过多间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踏板部的端部形状较佳地将具有上壁部以及侧壁部的踏板盖组装到其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车辆的侧踏板,具备:踏板部,其配置成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同时从车身向车外突出且为板状;踏板盖,其配置于所述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端部,所述踏板部具有槽部,其沿着所述踏板部的长度方向而设置于该踏板部的端部上面,并随着朝向底侧而向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向倾斜;所述踏板盖具有:上壁部,其覆盖所述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端部上面;侧壁部,其从所述上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并覆盖所述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侧端面;以及插片,其从所述上壁部向下方突出以使向与所述槽部相同的方向倾斜,并在插入至所述槽部的过程中将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引导至所述踏板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面和侧端面。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果将踏板盖的倾斜插片插入踏板部的斜向倾斜的槽部内,则踏板盖其倾斜插片和侧壁部之间的开口空间从斜向套入到槽部和踏板部的侧端面夹持的端部分,进而侧壁部通过从该斜向的套入向靠近踏板部侧端面的方向移位,同时引导上壁部使其覆盖踏板部的上面,还引导侧壁部从面方向覆盖踏板部的侧端面。通过从该踏板盖的斜向的插入,踏板盖的侧壁部始终从面方向与踏板部的侧端面对齐,因此踏板盖的变化根据在槽部规定的以单侧为基准的对齐而消除,踏板盖的变化影响被限制到最小限度。据此,踏板盖的端壁部始终对于踏板部的侧端面合理地得到定位,踏板部的侧端面和踏板盖的侧壁部之间不需要过多的间隙。
因此,具有上壁部以及侧壁部的踏板盖,即使存在踏板盖的尺寸变化,也可以根据踏板部的端部形状进行较佳的组装,还可以防止以在踏板部的侧端面和踏板盖的侧壁部之间产生的间隙为主要原因的敲击声的产生及刚性感不足。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侧踏板的车辆的斜视图;
图2是同一侧踏板的整体与侧踏板饰板共同示出的斜视图;
图3是同一侧踏板的各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扩大图3的A部中踏板部与踏板盖的组装结构的斜视图;
图5是示出在踏板部端部组装踏板盖时的斜视图;
图6是从图5中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各部与组装前的踏板盖共同示出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车身
15 侧踏板
17 侧踏板盖
21 踏板部
21x 踏板部的侧端面
25 上壁部
27 侧壁部
37 槽部
39 插片
41 固定部
45 突条部(突出部)
47 爪部
53 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显示例如越野车等高底盘的汽车(车辆)的一部分,具体地显示汽车的侧部外形,图中1表示车身,5表示位于该车身1侧部的开关前上下口(未图示)的前车门,7表示位于车身1侧部的开关后上下口(未图示)的后车门,9表示前挡泥板。在前挡泥板9上配置有前轮(未图示),在后车门7的后侧配置有后轮(未图示)。
在车身1中,在前上下口以及后上下口的下侧,与侧踏板饰板13一同设有侧踏板组件11。
在侧踏板组件11中含有侧踏板15。图2的斜视图显示了侧踏板组件11的整体,图3的斜视图分解显示了侧踏板15。
例如,在侧踏板组件11中,如图2、3所示,使用了由侧踏板15、侧踏板盖17(相当于本申请的踏板盖)、侧踏板支撑条(支撑构件:未图示)组合而成的结构。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侧踏板15呈具有乘客脚踩的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带板状踏板部21以及从踏板部21的车身一侧(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的纵壁部23的L形。为了实现廉价的结构,侧踏板15将注重刚性的踏板部21和不注重刚性的纵壁部23设为分体。注重刚性的踏板部21,使用了例如通过铝构件的挤出成型而形成的金属制部件。另外,不重视刚性的纵壁部23,为实现廉价而使用了通过合成树脂构件的注塑成型而形成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长尺寸的部件。这些由金属制成的踏板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壁部通过连接部24相连接。
侧踏板组件11是在该踏板部21的前端部即车辆外侧(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如图4~图6所示一样安装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侧踏板盖17并在踏板部21的下部安装侧踏板支撑条(未图示)而构成。此外,侧踏板支撑条(未图示)固定在车身下部所配置的车身骨架构件,例如在前上下口的下部所配置的侧梁构件(未图示)上,如图1所示,将踏板部21安装成从车身下部向车身侧方突出。侧踏板饰板13插装于该踏板部21和车身1下部之间,遮挡纵壁部23和车身1下部之间的间隙以及侧踏板盖17和车身1下部之间的间隙。
上述侧踏板盖17由反L形的本体部29和从上壁部25的车身一侧(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插片39以及设置于侧壁部27的下端且固定在踏板部21背面的固定座53形成,其中,所述反L形的本体部29包括:上壁部25,其为了踏板部21的防滑以及防止脚部与踏板部21端接触,如图1~图3所示,向车宽方向延伸以覆盖成为踏板部21的前端上面的车辆外侧(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面;侧壁部27,其同样为了覆盖成为前端侧面的车辆外侧的侧端面而与上述上壁部25连续并向上下方向延伸。上壁部25和侧壁部27均具有踏板部2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此外,在本体部2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例如,与侧踏板饰板13的两端部固接的底座部31与本体部29连续而设置成一体。顺便说一下,为了节约成本,侧踏板盖17使用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部件。
这样的本体部29(侧踏板盖17),如图4~图6所示,其被组装于踏板部21的前端部(车辆外侧的端部)。图4是图3中的A部分中组装结构的放大图,图5是组装图,图6分别显示图5中从箭头B所观察到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使用将在本体部29上所设置的插片39插入至在踏板部21上所形成的槽部37(相当于本申请的槽部)而组装的结构。
具体地说,槽部37在例如踏板部21的上面之中,在配置有本体部29的车身一侧(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即上壁部25的端部的上面21a的部位,形成于踏板部21的长度方向上。该槽部37,由随着朝向底侧(下方侧)而向靠近车体一侧(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向倾斜的槽(后倾槽)形成。当然,槽部37具有规定宽度。
插片39由例如从上壁部25的端部(车身一侧的端部)的整体一体向下方突出的法兰壁形成。该插片39形成为向与所倾斜的槽部37相同的方向倾斜并可以向槽部37内插入的形状(厚度)。据此,如果将所倾斜的插片39从踏板部21的上方插入所倾斜的槽部37内,则所倾斜的插片39和侧壁部27之间的开口空间28从斜向套入至由槽部37和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所夹持的端部分27a,进而通过从该斜向的套入,侧壁部27向靠近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的方向移位。也就是说,根据该动作,上壁部25从上方朝向踏板部21的上面21a,侧壁部27从面方向朝向踏板部27的侧端面21x。并且,踏板部21的上面由所引导的上壁部25覆盖,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由从面方向引导的侧壁部27覆盖。当然,一旦插入结束,则上壁部25重叠配置于踏板部21的上面21a,侧壁部27重叠配置于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
在这里,为了使本体部29的侧壁部27和踏板部21的端面21x相互容易从面方向贴合,如图6所示,侧壁部27在与插片39相同方向上,并且与插片39之间的间隔由随着远离上壁部25而逐渐扩大的锐角形成,具体地说,侧壁部27,为了使与插片39之间的间隔随着向下方移动而逐渐地敞开而向车身一侧(车宽方向外侧)倾斜,与其相适应地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车辆外侧的端面)由向与所倾斜的侧壁部27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
覆盖踏板部21的反L形的本体部29(侧踏板盖17),通过固定部41固定在踏板部21上。固定部41,为了使其能够从上下牢固地得到固定,使用了将本体部29的上壁部25固定在踏板部21的上部固定部42a以及将本体部29的侧壁部27固定在踏板部21的下部固定部42b。
具体地说,上部固定部42a,如图4~图6所示,由例如向槽部37的车身一侧的壁面37a突出形成的突出部,具体地沿着踏板部21的长度方向而延伸的突条部45与在插片39上形成的爪部47构成。例如,爪部47具有在插片39的前端与段差部49相连续而形成三角爪51的结构。三角爪51具有如下结构,即,向突条部45一侧突出,随着插片39的插入结束,三角爪51越过突条部45而与该突条部45端卡合,固定上壁部25。
顺便说一下,槽部37以及突条部45与踏板部21一同通过挤压成型而形成为一体。
下部固定部42b,如图4~图6所示,由在侧壁部27的下端部所设置的固定座53构成。具体地说,固定座53采用例如从侧壁部27的多个部位通过形成为可折弯部分的薄壁部55形成向踏板部21的下面侧延伸的条形片,并在条形片的前端部形成有固定孔56(图4)的结构。此外,该条形片的前端部固接于在踏板部21的下面所形成的锁扣板22上。也就是说,在将本体部29组装于踏板部21端后,将固定座53前端部即条形片前端部重合在踏板部21下面的锁扣板22,从固定孔56向形成于锁扣板22的螺孔22a螺合固定件,例如螺栓构件57,从而使本体部29的下部通过固定座53固定在踏板部21下面的结构。
在踏板部21端上组装如此构成的侧踏板盖17时,如图4以及图6所示,使踏板盖17的插片39的位置与槽部37的开口对齐,使侧壁部27的位置与所倾斜的侧端面21x对齐,从踏板部21的上方将插片39插入槽部37内。
这样,由所倾斜的插片39和上壁部25以及侧壁部27围成的开口空间28将从斜前方向套入至由槽部37和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所夹持的端部分27a。此外,随着套入,侧壁部27向靠近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的方向移位,并且上壁部25被引导至踏板部21的上面21a,侧壁部27从面方向被引导至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
一旦插入结束,则如图4以及图6所示,上壁部25与踏板部21的端部上面重叠,覆盖该上面。侧壁部27,从面方向与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重叠,覆盖该侧端面21x。与此同时,插片39上的爪部47与槽部37壁面上的突条部45卡合,本体部29的上壁部25一侧被固定在踏板部21上。
然后,如图4~图6所示,使在薄壁部55上弯曲的固定座53的前端部与踏板部21下面的锁扣板22重合,将该固定座53用螺栓构件57固定在锁扣板22上,从而使本体部29的侧壁部27一侧固定在踏板部21上。
这样,侧踏板盖17,通过插片39使插片39和侧壁部27之间的开口空间28从斜向套入槽部37和踏板部21的端面21x之间的端部分27a上,进而产生使侧壁部27从面方向靠近踏板部21的动作,通过上壁部25覆盖踏板部21的端部上面,通过侧壁部27覆盖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因此侧踏板盖17的侧壁部27始终从面方向与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对齐。
据此,侧踏板盖17的变化,通过在所倾斜的槽部37规定的单侧为基准的校准而被消除,因此侧踏板盖17的变化影响被控制在最小限度。
因此,侧踏板盖17的侧壁部27,始终相对于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而被适当地定位,所以能够使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和本体部29的侧壁部27之间的间隙较窄地进行组装。
因此,可以根据踏板部21的端部形状较佳地组装侧踏板盖17,所以可以防止以侧踏板盖17的侧壁部27为主要原因的侧踏板15的敲击声的发生以及刚性感的不足(均在上下时)。特别是,通过使侧踏板盖17的侧壁部27在与插片39之间倾斜为锥形,模仿该倾斜使踏板部21的端面21x倾斜,侧壁部27和踏板部21的端面21x相互很容易从面方向贴合,侧壁部27很容易与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对齐,所以能够很容易容许侧踏板盖17的变化。因此,不再需要过多地设置侧踏板盖17的插片39和侧壁部27之间的间隙,结果,可以设定为使踏板部21的侧端面21x和侧踏板盖17的侧壁部27之间的间隙更窄。
此外,侧踏板盖17的固定采用了使用突条部45(突出部)和爪部47使插片39随着规定的插入而卡合的结构,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并且可以不用卡夹等固定构件而固定在本体部29的上壁部25的表面侧。因此,可以确保较高的外观设计性。
特别是,容易成为变化的主要原因的槽部37以及突条部45,与踏板部21一同通过挤压成型而形成,所以侧踏板盖17不会受该槽部37以及突条部45的变化的影响。
另外,在侧踏板盖17,不仅本体部29的上壁部25通过插片39固定在踏板部21上,而且侧壁部27的下端通过固定座53固定在踏板部21的背面,所以能够更进一步牢固地将侧踏板盖17固定在踏板部21上。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结构以及组合等仅仅是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理所当然地可以进行结构的追加、省略、替换以及其他变更。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理所当然地仅限定于“权利要求书”。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槽部以及插片在踏板部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形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使多个槽部以及插片散在于踏板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车辆的侧踏板,具备:
踏板部,其配置成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同时从车身向车外突出且为板状;
踏板盖,其配置于所述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端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部具有槽部,其沿着所述踏板部的长度方向而设置于该踏板部的端部上面,并随着朝向底侧而向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向倾斜,
所述踏板盖具有:上壁部,其覆盖所述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端部上面;侧壁部,其从所述上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并覆盖所述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侧端面;以及插片,其从所述上壁部向下方突出以使向与所述槽部相同的方向倾斜,并在插入至所述槽部的过程中将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引导至所述踏板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面和侧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
为使与所述插片之间的间隔从所述上壁部逐渐扩大,所述踏板盖的侧壁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
所述踏板部的车辆外侧的侧端面,由向与所述倾斜的侧壁部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具有向其壁面突出形成的突出部,
所述插片具有随着所述插片按规定插入至所述槽部而与所述突出部卡合的爪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由沿着所述踏板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突条部构成,所述爪部由在所述插片的前端形成的三角爪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插片的插入结束所述三角爪越过所述突条部而与所述突条部卡合并固定上述上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座,其通过可折弯的薄壁部而设置在所述侧壁部的下端,并固接在所述踏板部的下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部通过铝构件的挤压成型而形成,所述踏板盖由合成树脂制成。
CN201620028110.3U 2015-01-27 2016-01-13 一种车辆的侧踏板 Active CN2054688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3352A JP6432736B2 (ja) 2015-01-27 2015-01-27 車両のサイドステップ
JP2015-013352 2015-0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68816U true CN205468816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55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28110.3U Active CN205468816U (zh) 2015-01-27 2016-01-13 一种车辆的侧踏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32736B2 (zh)
CN (1) CN205468816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9287Y1 (zh) * 1968-03-27 1973-03-12
JP2002257111A (ja) * 1997-01-24 2002-09-11 Tetsuaki Saito 結合具と複数部材の結合構造
JPH11310083A (ja) * 1998-04-28 1999-11-09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ステップ構造
JP2002017787A (ja) * 2000-07-05 2002-01-22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車椅子用スロープ
US8864158B1 (en) * 2012-10-29 2014-10-21 Boondock Side Steps LLC Vehicle side ste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2736B2 (ja) 2018-12-05
JP2016137793A (ja)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1651B2 (en) Vehicle front end assembly
US8297688B2 (e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JP3920257B2 (ja) サイドシル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4009153B2 (ja) フロントエンドパネル
WO2010064488A1 (ja)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H08310313A (ja) 自動車用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支持構造
JP4722611B2 (ja) フェンダカバー構造
CN104943546A (zh) 仪表板
EP2468580B1 (en) Interior material mounting structure
CN205468816U (zh) 一种车辆的侧踏板
JP2008087616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サイドガーニッシュとフェンダパネルとの取付け構造
JP4205088B2 (ja) 自動車に用いる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
JP2006248405A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10391905B2 (en) Vehicle seat
JP2010018208A (ja) ドアパネル取付用クリップ座を備えるドアトリム基材
JPH11208391A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ーサイドの取付構造
US20060255638A1 (en) Vehicle seat having supporting device
JP2011143755A (ja) テールライト構造
JP2004314873A (ja) 車両用ランプ取付構造
JPH0858498A (ja) 車両用バンパの支持構造
KR950005628Y1 (ko) 자동차의 루프모울딩 장착구조
CN219707119U (zh)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JP3230718B2 (ja) 内装トリムの結合構造
JP2009012325A (ja) 射出成形品
JP6210833B2 (ja) 車両用カバ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