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1171U -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1171U
CN205381171U CN201620205901.9U CN201620205901U CN205381171U CN 205381171 U CN205381171 U CN 205381171U CN 201620205901 U CN201620205901 U CN 201620205901U CN 205381171 U CN205381171 U CN 205381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suture
surface cover
car seat
seat head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059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安军
胡国梁
李文博
李洪彬
周岐斌
丁耀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dient Yantai Sea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059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1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1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1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至少包括相互缝合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的缝合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之间通过缝线相互缝合,所述缝线上缝合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缝合于所述缝线一侧的软性密封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面料与第二面料的缝线上设置软性密封部件,利用缝线的张力作用下,可以使该软性密封部件发生变形,形成“V”形结构,将缝线深深地埋藏在该软性密封部件内,增强了头枕面套缝线处针眼或针距的密封性,使头枕面套内的气体或发泡原料无法透过缝线渗出,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头枕面套内外压力不平衡造成的塌泡问题,提高了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头枕是汽车座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零部件,除了满足安全功能外,人们对外观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设计造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原有的包覆式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体内发泡(Pourinplace,简称PIP)工艺可以满足复杂造型产品的外观质量要求。
在PIP工艺中,存在开模浇注和闭模浇注两种制造工艺。
开模浇注如图1所示,首先是将骨架21通过面套22上的开口23穿入到面套22内,然后面套22倒置在模具的下模24之内,骨架21的一部分延伸出模具外。发泡原料26从面套的开口23注入到面套22内,然后将模具的上模25盖上。经过熟化反应后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闭模浇注如图2所示,首先是将骨架21通过面套22上的开口23穿入到面套22内,然后面套22倒置在模具的下模24之内,骨架21的一部分延伸出模具外。先将浇注口27从面套小孔28中穿入,然后将浇注口27固定在模具的上模25上,将模具的上模25闭合,发泡原料26从浇注口27注入到面套22内。经过熟化反应后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在面套22之内的发泡原料26在发泡过程中,会接触面套22的缝线29,因为化工原料从液态到固态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当发泡原料26接触到面套22的缝线29时,发泡原料26还没有完全转变成固态,发泡原料26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同时发泡原料26在发泡的时候会产生向外膨胀的力量,但是膨胀体积已经被面套1限定,所以会有一定的向外的压力作用在面套22上,而此时未完全凝固的发泡原料26会从面套22的缝线29部位处溢出,形成渗料的缺陷。严重的情况下,由于缝线29不能起到足够的密封作用,会导致发泡原料26内形成的发泡小孔在内外的压力差下产生破裂,形成塌泡的缺陷。最终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价值。
在常规的该类缺陷解决中,根据产品的实际缺陷情况,采用黏贴或缝制塑料薄膜,缝制化纤编织带来起到一定的密封、阻隔作用(参见中国专利CN201824910U),减少缺陷的发生。但是在这些常规的缺陷解决方案中,尤其是在黏贴塑料薄膜的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的人工支出,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材料、新工艺,来实现面套缝线的有效密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人工支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头枕面套通过对面套上的改进,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内部压力造成的发泡原料在面套缝线处的渗料和塌泡而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至少包括相互缝合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的缝合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之间通过缝线相互缝合,所述缝线上缝合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缝合于所述缝线一侧的软性密封部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面料与第二面料的缝线上设置软性密封部件,利用缝线的张力作用下,可以使该软性密封部件发生变形,形成“V”形结构,将缝线深深地埋藏在该软性密封部件内,增强了头枕面套缝线处针眼或针距的密封性,使头枕面套内的气体或发泡原料无法透过缝线渗出,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头枕面套内外压力不平衡造成的塌泡问题,提高了产品品质。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缝线的两侧分别缝合有所述软性密封部件。可增强密封效果。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软性密封部件为软质发泡条,所述软质发泡条的中部缝合于所述缝线内。软质发泡条具有较好的变形软性,发泡率高,同时具有防止渗料的作用。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软质发泡条为PE发泡条;所述PE发泡条的厚度为1mm~2mm,宽度为3mm~20mm,发泡倍率为10~30倍。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覆盖于所述第一面料的缝合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上的第一防渗料部件,所述第一防渗料部件的两侧缝合于所述缝线内。利用第一防渗料部件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面料与第二面料的缝合缝和拼合处的密封效果,从而达到防止渗料和塌泡的效果。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渗料部件为塑料薄膜。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为TPU薄膜;所述TPU薄膜的厚度小于0.2mm,宽度为15mm~30mm。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面料的缝合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向所述第二面料一侧翻折并通过装饰线缝合于所述第二面料上,所述软性密封部件缝合于所述第一面料上的所述缝线内。对于具有装饰线的头枕面套,只要在无装饰线一侧的面料的缝线内设置软性密封部件就能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了,无需在缝线的两侧都设置软性密封部件,节省了材料支出,也节省了人工支出。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缝合于所述装饰线内的第二防渗料部件,且所述第二防渗料部件贴合于所述第二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之间。当渗料或塌泡较严重时,利用软性密封部件与第二防渗料部件的配合,可以达到更大的密封效果。
所述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防渗料部件为软质发泡条,厚度为1mm~2mm,宽度为10mm~20mm,发泡倍率为10~30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应用开模体内发泡工艺成型汽车座椅头枕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应用闭模体内发泡工艺成型汽车座椅头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在无装饰线情况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在无装饰线情况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在有装饰线情况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在有装饰线情况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至少包括相互缝合的第一面料11和第二面料12,第一面料11的缝合面料111与第二面料12的缝合面料121之间通过缝线13相互缝合,缝线13上缝合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至少缝合于缝线13一侧的软性密封部件14,其中,该软性密封部件14为软质发泡条,优选为PE发泡条,厚度为1mm~2mm,宽度为3mm~20mm,发泡倍率为10~30倍,该软质发泡条发泡率高且具有较好的软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面料11与第二面料12的缝线13上设置软性密封部件14,利用缝线13的张力作用下,可以使该软性密封部件14发生变形,形成“V”形结构,将缝线13深深地埋藏在该软性密封部件14内,增强了头枕面套缝线13处针眼或针距的密封性,使头枕面套内的气体或发泡原料无法透过缝线渗出,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头枕面套内外压力不平衡造成的塌泡问题,提高了产品品质。
下面以不同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并阐述各种实施例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1:
参阅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为一种无装饰线风格的头枕面套,其采用了第一面料11、第二面料12和缝线13缝制而成,如果选用的第一面料11和第二面料12的材质、缝线13的材质、缝制参数不同而使头枕面套的缝线13处出现较轻的渗料或塌泡时,则在头枕面套的缝线13缝制的同时将软性密封部件14,即PE发泡条,同时缝制上去。在本实施例中,在缝线13的两侧同时缝制有PE发泡条,以增强密封性,PE发泡条的中部缝合于缝线13内。由于PE发泡条是软性的材料,在缝线13的张力作用下,PE发泡条会产生变形,形成“V”形结构,将缝线13深深地埋藏在PE发泡条内。PE发泡条的规格可选用厚度为1mm~2mm,发泡倍率为10~30倍,宽度为3mm~5mm。由于PE发泡条形成的“V”形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加头枕面套的缝线13处的密封性,从而达到防止渗料和防止塌泡的效果。
实施例2:
参阅图4中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亦为一种无装饰线风格的头枕面套,其亦采用了第一面料11、第二面料12和缝线13缝制而成,如果选用的第一面料11和第二面料12的材质、缝线13材质、缝制参数不同而使头枕面套的缝线13和拼合缝15处出现较严重的渗料或塌泡时,首先在头枕面套的缝线13两侧同样缝制上述软性密封部件14,用来密封缝线13。同时,在第一面料11的缝合面料111与第二面料12的缝合面料121上覆盖一层第一防渗料部件16,该第一防渗料部件16的两侧缝合于缝线13内,软性密封部件14缝合于该第一防渗料部件16外侧的缝线13内,由软性密封部件14与第一防渗料部件16同时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结构。其中,第一防渗料部件16为塑料薄膜,优选为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薄膜或其他不透气塑料薄膜,厚度小于0.2mm,宽度为15mm~30mm,能够增加第一面料11与第二面料12的拼合缝15的密封效果,从而达到防止渗料的效果。
实施例3:
再参阅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为一种有装饰线风格的头枕面套,采用了第一面料11、第二面料12、缝线13、装饰线17缝制而成,其中,第一面料11的缝合面料111与第二面料12的缝合面料121向第二面料12一侧翻折并通过装饰线17缝合于第二面料12上。当渗料或塌泡较轻时,只需在第一面料11上的缝线13内缝制软性密封部件14,就能达到所需的密封效果了,无需在缝线13的两侧都缝制软性密封部件14,从而节省了材料支出,也节省了人工支出,同时也避免了缝线13处出现渗料或塌泡的现象。
实施例4:
最后参阅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为一种有装饰线风格的头枕面套,同样采用了第一面料11、第二面料12、缝线13、装饰线17缝制而成,其中,第一面料11的缝合面料111与第二面料12的缝合面料121向第二面料12一侧翻折并通过装饰线17缝合于第二面料12上。当渗料或塌泡较严重时,除了在第一面料11上的缝线13内缝制软性密封部件14外,还在装饰线17缝制的同时,在装饰线17内缝制了第二防渗料部件18,并且使该第二防渗料部件18贴合于第二面料12与第二面料12的缝合面料121之间。该第二防渗料部件18为软质发泡条,优选为PE发泡条,厚度为1mm~2mm,宽度为10mm~20mm,发泡倍率为10-30倍。利用该第二防渗料部件18与软性密封部件14配合,可以达到更大的密封效果,无论是对第一面料11与第二面料12上的缝线13,还是对第一面料11与第二面料12的拼合缝15,都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可有效防止缝线13及拼合缝15处的渗料或塌泡。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后,汽车座椅头枕在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的使用,有很大提高,对比数据见下表表1。
表1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至少包括相互缝合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的缝合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之间通过缝线相互缝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上缝合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缝合于所述缝线一侧的软性密封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的两侧分别缝合有所述软性密封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密封部件为软质发泡条,所述软质发泡条的中部缝合于所述缝线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发泡条为PE发泡条;所述PE发泡条的厚度为1mm~2mm,宽度为3mm~20mm,发泡倍率为10~30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覆盖于所述第一面料的缝合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上的第一防渗料部件,所述第一防渗料部件的两侧缝合于所述缝线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料部件为塑料薄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为TPU薄膜;所述TPU薄膜的厚度小于0.2mm,宽度为15mm~3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的缝合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向所述第二面料一侧翻折并通过装饰线缝合于所述第二面料上,所述软性密封部件缝合于所述第一面料上的所述缝线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缝合于所述装饰线内的第二防渗料部件,且所述第二防渗料部件贴合于所述第二面料与所述第二面料的缝合面料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渗料部件为软质发泡条,厚度为1mm~2mm,宽度为10mm~20mm,发泡倍率为10~30倍。
CN201620205901.9U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Active CN205381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5901.9U CN205381171U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05901.9U CN205381171U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1171U true CN205381171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5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05901.9U Active CN205381171U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1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2898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座椅面套外观的缝纫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2898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座椅面套外观的缝纫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92950U (zh) 装饰件以及大致刚性的载体
US8877317B2 (en) Foam filled panel with sealed decorative stitching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EP2337679A1 (en) Decorative trim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6064648A (zh) 自行车座垫制造方法
CN20538117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面套
CN105815868A (zh) 一种拖鞋及其制造方法
JP5398187B2 (ja)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用表皮材の縫製構造
CN201824910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JPH08243271A (ja) 縫製表皮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皮一体発泡成形方法
CN109228101B (zh) 座椅头枕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CN206714198U (zh) 一种安全帽内衬结构
CN106003526A (zh) 车辆用座椅用的发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2012228788A (ja) 発泡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86279B2 (ja) 車両シートに備える発泡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2404552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polsterten gegenstandes
CN105965902A (zh) 用于制造缓冲垫的装置
JP5931552B2 (ja) 車両内装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04429B2 (ja) 袋状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242606A (ja) 表皮材をもつ発泡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120237A (ja) 表皮一体異硬度発泡品及び表皮一体異硬度発泡品用表皮
JPH02164387A (ja)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用表皮の縫製方法
JP6147580B2 (ja) 車両用の表皮一体発泡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53534B (zh) 一种墙面软包的制备方法及墙面软包
JP6234238B2 (ja) 袋状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34212A (ja)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用表皮材並びに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5505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Fushan High-tech Zone Shangzhuang Industrial Park Peak Road No. 5

Patentee after: Yanfeng An Daotuo (Yantai) seat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5505 Shandong city of Yantai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Industrial Park, Fushan District, Yanfeng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Yant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