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0137U - 医疗用针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0137U
CN205360137U CN201520990034.XU CN201520990034U CN205360137U CN 205360137 U CN205360137 U CN 205360137U CN 201520990034 U CN201520990034 U CN 201520990034U CN 205360137 U CN205360137 U CN 205360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in hole
cap
base portion
needl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900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有川清贵
坂手俊文
平贺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0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0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防止针尖意外地再次突出从而在使用后安全地进行废弃等处理的医疗用针。解决课题的医疗用针(100)具有:基部(20),其具有针孔(22);针体(10),其具有尖锐的针尖(11);连结机构(50),其将针体(10)以能够相对于基部(20)提起的方式连结于基部(20);以及盖部(60),其关闭针孔(22)。初始状态的医疗用针(100)的针体(10)的针尖(11)设置为从针孔(22)突出。盖部(60)与从基部(20)提起针体(10)使针尖(11)从针孔(22)后退的动作连动地被驱动。

Description

医疗用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针。
本申请基于于2014年12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245919号以及于2015年2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036665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提供有医疗用的各种穿刺针。作为其一个例子,提供有穿刺于埋入皮下的访问端口(accessport)从而供给药液、营养剂等液体的被称为端口针的医疗用针。
在这种医疗用针中,存在有为了在手技使用之后保护针尖安全地进行废弃等处理而设置有在利用部件保护针尖的状态下锁定针体的安全装置的医疗用针。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从接触面(基部)提起针体从而将针尖收容保护于内侧轴承的医疗用针。如专利文献1的图5、图13所示那样,若提起针体将针尖收容于内侧轴承的内部的针孔,则从侧方推抵楔形部分(凸轮)使其与针尖紧贴。而且,通过楔形部分进行锁定限制内侧轴承的下降移动,从而针尖从内侧轴承以及外侧轴承向下方再次突出的情况被限制。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通过从翼部(基部)提起针体从而将针尖收容于针尖保护部的医疗用针。在专利文献2的图9中记载有如下方式:通过针体的提起动作使针尖保护部相对于翼部转动向针孔的侧方移动,若进一步提起针体,则针尖挠曲被按入针尖保护部。由于收容于针尖保护部的针尖从挠曲状态弹性地复原,所以从针尖保护部再次突出的情况被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112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126085号小册子
近年来,在寻求医疗设备的操作的进一步安全,并且寻求即便使用者进行误操作、不完全操作也能够避免针尖意外地再次突出的医疗用针。
然而,专利文献1的医疗用针存在如下情况:若从接触面(基部)提起针体的长度不足够楔形部分的锁定不完全,则针尖朝向内侧轴承的下方再次突出。这是因为若推抵于针体的侧方的楔形部分的锁定不完全,则弹性地复原从而丧失针体的限制力,内侧轴承与针体一起下降。
另外,专利文献2的医疗用针在从翼部(基部)提起针体将针尖导入针尖保护部时,需要对针尖施加弹力使其挠曲。因此,若针体的导入不完全,则存在针尖基于弹性复原力从针尖保护部飞出进而从针孔向下方再次突出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提供能够防止针尖意外地再次突出从而在使用后安全地进行废弃等处理的医疗用针。
本实用新型包含下述方式。
(1)一种医疗用针,其具有:基部,其具有针孔;针体,其具有针尖,并且上述针尖设置为从上述针孔突出;连结机构,其将上述针体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基部提起的方式连结于上述基部;以及盖部,其与从上述基部提起上述针体使上述针尖从上述针孔后退的动作连动地被驱动而关闭上述针孔。
(2)在上述(1)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通过从上述针孔拔去上述针尖,上述盖部介插于上述针尖与上述针孔之间而关闭上述针孔。
(3)在上述(2)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盖部与上述针孔的上端侧抵接而关闭上述针孔。
(4)在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连结机构具备以能够相互折叠的方式连结的多个折叠片,且能够从上述折叠片相互折叠的折叠状态转换至上述折叠片相互展开的展开状态,上述盖部与从上述基部提起上述针体使上述连结机构从上述折叠状态转换至上述展开状态连动,而介插于上述针尖与上述针孔之间。
(5)在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具有将上述连结机构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基部摆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基部的铰接部,上述盖部经由上述铰接部而一体设置于上述连结机构的相反侧并与上述连结机构一起摆动。
(6)在上述(5)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连结机构具有越过上述铰接部向上述相反侧延伸的延伸部,上述盖部以能够绕与上述铰接部的摆动轴平行的轴摆动的方式与上述延伸部连结。
(7)在上述(6)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盖部通过绕上述轴摆动,而相对于上述延伸部从直线方向朝大致正交方向屈曲,屈曲后的上述盖部关闭上述针孔。
(8)在上述(6)或者(7)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一对上述铰接部以及上述延伸部分别形成于夹着上述针体以及上述针孔的两侧,上述盖部在一对上述延伸部的范围上形成,并且通过介插于上述针尖与上述针孔之间而关闭上述针孔的整体。
(9)在上述(1)~(8)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基部具有在底面以通孔的方式形成有上述针孔的凹部,上述盖部与使上述针尖从上述针孔后退的动作连动地嵌合于上述凹部。
(10)在上述(9)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盖部具有在介插到上述针尖与上述针孔之间时与上述针尖对置的上表面以及与上述针孔对置的下表面,在上述下表面的棱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在上述上表面的棱线实施的情况相比曲率半径较大的倒角部。
(11)在上述(9)或者(10)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凹部的深度尺寸比上述盖部的厚度尺寸大,上述盖部的厚度尺寸的整体嵌合于上述凹部的内部。
(12)在上述(1)~(11)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针体是上述针尖偏心的休伯针,上述盖部朝与上述针尖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而介插于上述针尖与上述针孔之间。
(13)在上述(1)~(12)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还具备与受检者的体表抵接来使用的平板状或者弯曲板状的抵接部,上述基部与上述抵接部卡定,并且具有与上述抵接部的上表面重叠的按压片。
(14)在上述(13)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抵接部具有朝向该抵接部保持上述基部的锁定部,上述按压片一体形成于上述基部。
(15)在上述(13)或者(14)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上述按压片与上述基部经由以能够朝向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自如屈曲的方式形成的易屈曲部而连接。
(16)在上述(13)~(15)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医疗用针中,在上述按压片的至少上表面形成有凹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盖部与从基部提起针体使针尖从针孔后退的动作连动地关闭针孔,所以能够防止针尖意外地再次突出,从而能够在使用后安全地进行废弃等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的穿刺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沿针体剖切图1所示的穿刺状态的医疗用针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的拔去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沿针体剖切图3所示的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的盖部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穿刺状态的盖部以及连结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转换状态的盖部以及连结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拔去状态的盖部以及连结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的穿刺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的穿刺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的穿刺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针体;11…针尖;20…基部;202…上升限制部;204…前进限制部;206…针引导件;21a、21b…基部半体;22…针孔;23…下端开口;24…上端开口;25…凹部;251…阶梯角部;252…立壁;26…底面;27…轴承孔;28…卡合突片;282…突条部;29…底板部;30…抵接部;32…安装孔;34…锁定部件;36…切入部;40…针支承部;46…送液管;50…连结机构;51、51a、51b…延伸部;53、54…折叠片;57…铰接部;58…摆动轴;59…上端铰接部;60…盖部;61…上表面;62…下表面;63…棱线;64…边界部;68…保持部;70…通气孔;72…顶部;84…按压片;86…易屈曲部;88…凹凸部;100…医疗用针;θ…屈曲角度;D…深度尺寸;T…厚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对于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共通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的侧视图。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是指针体10穿刺于受检者的体壁等而留置医疗用针100时的状态,是指将医疗用针100用于手技(手技)的使用状态。以下,存在将穿刺状态称为初始状态的情况。图2是沿针体10剖切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的医疗用针100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的拔去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沿针体10剖切图3所示的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100的纵剖视图。医疗用针100的拔去状态是指与穿刺状态相比针体10从针孔22后退而针尖11收容于针孔22的内部、或者针尖11朝针孔22的上方被拔去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将针尖11朝从针孔22突出的方向移动称为针体10、针尖11进行前进。相反,将针尖11没入针孔22、或者针尖11朝向针孔22的上方被拔去的方向移动称为针体10、针尖11进行后退。用于手技成为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100以图3所示的形态,或者以从该形态进一步使医疗用针100变形的状态、以组合有其他部件(未图示)的状态被废弃。
在本说明书中,虽然存在将针体10的穿刺方向称为下方并且将针体10的拔去方向称为上方的情况,但这是为了说明构成要素的相对关系而权宜地进行规定,并不一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制品的制造时、使用时的方向进行限定。另外,存在将医疗用针100中的送液管46延伸的一侧称为近位侧并且将其相反侧称为远位侧的情况。图1~4的右方相当于近位侧,左方相当于远位侧。另外,将图1~4的纸面进深方向称为医疗用针100的宽度方向。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的概要进行说明。医疗用针100具有:基部20,其具有针孔22;针体10,其具有尖锐的针尖11;连结机构50,其将针体10以能够相对于基部20提起的方式连结于基部20;以及盖部60,其关闭针孔22。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的医疗用针100中,针体10的针尖11设置为从针孔22突出。如图2以及图4所示,与从基部20提起针体10使针尖11从针孔22后退的动作连动地,驱动盖部60。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是能够将针体10穿刺于埋入受检者的皮下的访问端口(未图示)从而供给药液、营养剂等液体的端口针。除埋设于皮下的访问端口之外,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也可以将针体10穿刺于设置在受检者的体外的各种医疗设备来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具备与受检者的皮肤表面等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体表)抵接而使用的平板状或者弯曲板状的抵接部30。通过使用粘性胶带(未图示)等将抵接部30与受检者的体表接合,能够在将针体10穿刺于受检者的体壁的状态下固定医疗用针100。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抵接部30以穹顶状三维地弯曲。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30呈部分球面状,朝向图1~4的下方开口。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穿刺状态下,针体10朝向该部分球面的中心贯通抵接部30。由此,能够在将针体10穿刺到埋设有访问端口而稍微鼓出的体壁的状态下使抵接部30与体壁紧贴。抵接部30具有挠性,能够追随体壁的隆起形状而变形。抵接部30例如由硅酮橡胶、聚氨酯橡胶或者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热塑性的合成橡胶材料形成。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抵接部30形成有切入部36。切入部36从抵接部30的圆形的周边朝内延伸。虽然切入部36的位置以及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着针体10在其两侧形成有切入部36。通过在抵接部30形成切入部36,使用者能够摘下穹顶状的抵接部30容易地使表里反转。由此,在将医疗用针100的针体10穿刺于受检者的体壁、医疗设备等时,能够将抵接部30作为翼状的摘取部来使用,并且针体10的针尖11从抵接部30露出较大使可视性良好。
在穹顶状的抵接部30的头顶部设置有基部20。更具体而言,在抵接部30的头顶部开口形成有安装孔32,在该安装孔32嵌合有锁定部件34。基部20安装于锁定部件34的上表面侧并与锁定部件34以及抵接部30卡定。
基部20以沿宽度方向组合一对基部半体21a、21b的方式构成(针对基部半体21b,参照图6~8)。在配置于宽度方向的一侧(图1~4中的纸面近前侧)的基部半体21a,一体地形成有后述的卡合突片28。在配置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图1~4中的纸面进深侧)的基部半体21b,一体地形成有构成针孔22的下端开口23的底板部29(参照图4)。基部半体21a、21b分别具有使形成于连结机构50的铰接部57能够旋转地嵌合的轴承孔27。基部半体21a与基部半体21b在夹持连结机构50使铰接部57嵌合于轴承孔27的状态下相互接合被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基部20(基部半体21a、21b)通过由比抵接部30硬质的材料制成的一个或者多个部件而构成,并且具有针孔22。作为一个例子,基部20能够由聚丙烯、硬质氯乙烯等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针孔22沿针体10的进退方向即沿上下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针孔22是在基部20的内侧形成的贯通孔。在基部半体21a、21b分别以切口的方式形成有半圆柱状的凹部,通过组合这些凹部构成针孔22。但是,也可以取代本实施方式,使针孔22为形成于基部20的周围的切口部,并且遍及基部20、锁定部件34、抵接部30等其他部件之间以通孔的方式形成针孔2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基部20与抵接部30作为独立部件制成且通过锁定部件34相互连结的方式进行例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基部20与抵接部30也可以由一个部件一体地成形。换言之,也可以将基部20成形为穹顶状,在其头顶部开口形成针孔22。
如图4所示,基部20在内部具有凹部25。凹部25是具有底面26的有底形状,在底面26以通孔的方式形成有针孔22。盖部60与使针尖11从针孔22后退的动作连动地嵌合于凹部25。由此,盖部60关闭针孔22,从而防止针尖11下降再次插入针孔22。因此,针尖11不会从基部20再次突出。这里,关闭针孔22是指针孔22的开口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关闭从而针体10无法通过针孔22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在拔去状态下针孔22的开口的全部被盖部60关闭。由此,完全禁止针尖11再次进入针孔22向下方突出,换言之,能够防止医疗用针100从拔去状态转换至穿刺状态。
通过从针孔22拔去针尖11,使盖部60介插于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而关闭针孔22。由此,通过盖部60禁止从针孔22拔去的针尖11再次进入针孔22的情况。针对至盖部60与凹部25嵌合为止的一系列具体动作,参照图6~8后面进行叙述。
本实施方式的盖部60并不是如专利文献1的医疗用针的楔形部分那样从侧方推抵于针体,而是介插于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因此即便未特别地锁定拔去状态的针体10,也能够禁止针尖11从针孔22再次突出。另外,不会如专利文献2的针尖保护部那样使针尖弹性变形,而是盖部60禁止针尖11的再次突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医疗用针不同,即便使用者误操作、不完全操作,也能够防止针尖11意外地再次突出。
在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下,针体10的针尖11相比针孔22的下端开口23向下方突出(参照图2)。此时,盖部60后退至与针孔22的正上方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盖部60位于比凹部25靠上方的位置,且位于比针孔22靠前方的位置。
而且,在提起针体10使连结机构50相对于基部20立起的医疗用针100的拔去状态下,针体10的针尖11位于比针孔22的下端开口23靠上方的位置,针尖11位于针孔22的内部或者比针孔22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中,在拔去状态下,针尖11位于比针孔22的上端开口24(参照图5)靠上方的位置,即,针体10处于从针孔22后退完全被拔去的状态。此时,盖部6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凹部25嵌合而将针孔22关闭。
图5是表示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100的盖部60的附近的放大图。针体10的针尖11被提起至比针孔22靠上方的位置,盖部60介插于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而将针孔22关闭。
在该图所示的医疗用针100的拔去状态下,盖部60与针孔22的上端侧(底面26)抵接而将针孔22关闭。即,盖部60与针孔22的上端无缝隙地紧贴而将针孔22关闭。因此,即便在拔去状态下将针尖11推抵于盖部60的上表面61,下方被底面26支承的盖部60也不会容易地移动,盖部60稳定地将针孔22关闭。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凹部25的深度尺寸D比盖部60的厚度尺寸T大。在图5所示的医疗用针100的拔去状态下,盖部60的厚度尺寸T整体嵌合于凹部25的内部。由此,在医疗用针100的拔去状态下与凹部25嵌合的盖部60不会从该凹部25容易地脱离。
盖部60具有上表面61以及下表面62。上表面61是在盖部60介插到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时与针尖11对置的面。下表面62是在盖部60同样介插到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时与针孔22对置的面。如图5所示,在盖部60的下表面62的棱线的至少一部分(棱线63),形成有与在盖部60的上表面61的棱线实施的情况相比曲率半径较大的倒角部。
盖部60的上表面61的周围的棱线可以形成有曲率半径比在棱线63形成的倒角部小的倒角部,或者也可以不具有倒角部而尖锐地形成。
棱线63是盖部60的下表面62中的从铰接部57分离的前端侧的边缘,沿宽度方向(图5的纸面前后方向)延伸。通过在该棱线63形成较大的倒角部,能够防止在图2所示的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下从针孔22后退的盖部60在以图4所示的拔去状态摆动移动直至针孔22的上部时,与凹部25的阶梯角部251发生干扰。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针体10是针尖11偏心的休伯针。通过使用休伯针对体壁侵袭低,另外,即便将针体10多次反复穿刺于访问端口,端口的损伤也会被抑制。针尖11可以在针体10的针管的直径内偏心地形成为尖端细的形状,或者针尖11也可以形成为从针体10向径向的一侧屈曲从而针尖11的前端从针体10偏心。如图2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针体10的针尖11朝向近位侧(图中右方)屈曲。与医疗用针100从穿刺状态转换至拔去状态连动地驱动盖部60,使盖部60朝与针尖11的偏心方向即屈曲方向(近位侧)相同的方向摆动而介插于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此外,针体10(休伯针)的偏心方向并不特别限定。针尖11的偏心方向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相反地为远位侧(图中左方)。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针体10的基端侧在自然状态下相比90度以锐角屈曲。具体而言,针体10在针支承部40的前端部(远位部)的附近以75度以上且85度以下的屈曲角度θ屈曲。
针支承部40安装于针体10的基端部。针支承部40是使针体10与送液管46相互连通的中空筒状的部件。针体10的基端部穿过针支承部40。在针支承部40的近位侧,嵌合固定有送液管46,针体10的基端部穿过送液管46。
针支承部40经由连结机构50而与基部20连结,并且相对于基部20进行接近离开移动。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穿刺状态下,针支承部40相对于基部20接近。由此,将针体10较深地插入针孔22,针尖11整体朝比基部20的下端开口23靠下方的位置突出。
送液管46由尼龙、聚氨基甲酸乙酯、硅酮橡胶、氟树脂等挠性的树脂材料制成。在送液管46的近位侧安装有鲁尔连接器(未图示),并且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填充有药液、营养剂等液体的注射器(未图示)。由此,基于操作注射器,将液体通过送液管46以及针体10从针尖11排出供给至访问端口、医疗设备。
医疗用针100在初始状态下处于穿刺状态(参照图1、图2)。即,在医疗用针100的使用开始时,针体10设置为预先穿过针孔22。为了防止针体10的误穿刺,也可以在初始状态的针体10的针尖11安装形成为管状等的盖子(未图示)来保护针尖11。由此,能够通过取下盖子立即将医疗用针100用于手技。
如图5所示,基部20在针孔22的上方具有针引导件206。针引导件206是设置于基部20中的比针体10靠远位侧的位置、即设置于休伯针(针体10)的针尖11的偏心方向(屈曲方向)的相反侧的半圆柱状的凹部,并且是引导被提起的针体10的部位。从穿刺状态到拔去状态被提起的针体10在提起动作的至少一部分被针孔22与针引导件206两点支承。由此,能够将针体10稳定地笔直地向上方提起。通过将针引导件206形成于针尖11的偏心方向(屈曲方向)的相反侧,在被提起的针尖11通过针孔22时,能够通过针引导件206良好地支承针体10。
如图4所示,连结机构50是连结基部20与针支承部40限制基部20与针支承部40的分离距离的上限的机构。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穿刺状态下,连结机构50被折叠。而且,在穿刺状态的医疗用针100中,从基部20提起针支承部40,从而使连结机构50展开,医疗用针100转换至拔去状态。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拔去状态下,连结机构50完全展开。
在拔去状态下,针体10的针尖11至少后退至比针孔22的下端开口23靠上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中,在拔去状态下针体10的针尖11从针孔22完全被拔去而位于比盖部60靠上方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取代本实施方式,使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100的针体10的针尖11未从针孔22拔去而收容于针孔22的内部。在该情况下,盖部60在针孔22的下端或者中间部(但是比针尖11靠下方)关闭针孔22即可。
连结机构50具备以能够相互折叠的方式连结的多个(至少2个)折叠片53、54。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连结机构50具备2个折叠片53、54的方式进行例示,但折叠片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3个以上。从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构成为2个以上且3个以下。折叠片53、54以能够相互折叠的方式串联地连结。折叠片53、54能够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而制成。连结机构50能够从折叠片53、54相互折叠的折叠状态转换至折叠片53、54相互展开的展开状态。在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初始状态)下,连结机构50处于折叠状态(参照图1、图2)。连结机构50也可以构成为也能够与上述相反地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中,通过连结机构50转换至展开状态,使医疗用针100成为拔去状态,从而盖部60关闭针孔22禁止针体10的下降,所以限制连结机构50从展开状态再次转换至折叠状态。
折叠状态的连结机构50(折叠片53、54)相比基部20靠近位侧被折叠而被保持在针支承部40与基部20之间。通过从基部20提起针支承部40,医疗用针100成为拔去状态,折叠片53与折叠片54相互在一条直线上排列从而连结机构50转换至展开状态(参照图3、图4)。连结机构50从基部20立起,基部20、连结机构50以及针支承部40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盖部60与从基部20提起针体10使连结机构50从折叠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连动,而介插于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由此,针体10的下降被禁止,维持连结机构50的展开状态。
如上述所述,医疗用针100具有将连结机构50以能够相对于基部20摆动的方式连结于基部20的铰接部57。与基部20最接近的下侧的折叠片53通过铰接部57以能够相对于基部20摆动的方式连结于基部20。铰接部57的转动轴方向是连结机构50的宽度方向,换言之,是图1~4的纸面进深方向。盖部60经由铰接部57一体设置于连结机构50的相反侧。盖部60与连结机构50一起绕铰接部57摆动。盖部60与连结机构50绕铰接部57向相同方向旋转摆动。由此,若横倒的连结机构50向立起的方向旋转,则盖部60从横倒状态转换至下垂状态。
与针支承部40最接近的上侧的折叠片54通过上端铰接部59(参照图4)以能够相对于针支承部40的前端部(远位部)转动的方式连结于针支承部40的前端部(远位部)。上端铰接部59的转动轴方向与折叠片53相对于基部20转动的转动轴方向相同,是连结机构50的宽度方向。折叠片53与折叠片54以连结机构50的宽度方向为转动轴方向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结。
医疗用针100具有以能够解除的方式限制折叠状态的连结机构50展开的保持部68。在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下,保持部68卡定于设置在基部20的卡合突片28(参照图2)。由此,能够防止穿刺状态的医疗用针100的针体10的针尖11相对于基部20、抵接部30意外地后退,从而能够相对于受检者的体壁或者各种医疗设备稳定地穿刺针体10。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68从针支承部40朝向基部20突出,并且呈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相互对置的一对爪状。卡合突片28形成为向基部20的上方并且近位侧(图2的右方)突出。沿卡合突片28的上缘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地形成有突条部282(参照图3)。一对保持部68从宽度方向的外侧安装于折叠状态的连结机构50的卡合突片28,保持部68的爪与突条部282锁定卡合。由此,连结机构50以折叠状态锁定于基部20。
如图2所示,在连结机构50成为折叠状态保持部68与卡合突片28锁定卡合的状态下,针支承部40趋向近位侧(后端侧)朝斜下方倾斜。由此,能够抑制针支承部40相比抵接部30向上方突出的尺寸,从而能够抑制在留置有医疗用针100的状态下衣服以及其他物品与针支承部40发生干扰。
<盖部60以及连结机构50的动作>
参照图6~8,对盖部60以及连结机构5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穿刺状态的盖部60以及连结机构50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转换状态的盖部60以及连结机构50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拔去状态的盖部60以及连结机构50的立体图。在图6~8中,图示出针体10、连结机构50、盖部60以及基部20的基部半体21b,基部半体21a及其他部件省略图示。
如图6所示,在穿刺状态的医疗用针100中,针体10穿过基部半体21b(基部20)的针孔22,针尖11相比针孔22的下端开口23朝下方突出。盖部60位于比针孔22以及凹部25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与基部半体21b的上升限制部202的下表面卡合。由此,盖部60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盖部60经由铰接部57设置于连结机构50(折叠片53)的相反侧。在穿刺状态下,连结机构50的折叠片53横倒地配置。
若从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穿刺状态),相对于基部20(基部半体21b)朝针孔22的贯通方向提起针支承部40,则针尖11相对于针孔22的插入深度减少,若进一步提起针支承部40,则针体10的针尖11被导入下端开口23(参照图7)。该状态是医疗用针100的转换状态。在转换状态下,折叠片53(连结机构50)绕铰接部57旋转朝向基端侧倾斜地立起。
连结机构50具有越过铰接部57向相反侧延伸的延伸部51。盖部60以能够绕与铰接部57的摆动轴58(参照图6)平行的轴摆动的方式与延伸部51连结。具体而言,盖部60与延伸部51的边界部64形成为比盖部60以及延伸部51薄的壁。由此,边界部64能够容易屈曲,盖部60能够以边界部64为轴相对于延伸部51摆动。延伸部51存在于比铰接部57靠前端侧的位置,从而盖部60与折叠片53以铰接部57为中心绕轴旋转连动,而朝向与折叠片53相反的一侧摆动。具体而言,若折叠片53相对于基部20立起,则盖部60从上升限制部202分离而下降。此时,盖部60不仅向下方也向基端侧(图2、图4的右方)移动。由此,如图7所示,盖部60的下表面62(参照图5)的棱线63以掠过的方式通过凹部25的阶梯角部251,而盖部60进入凹部25。在转换状态下,如图7所示,边界部64屈曲,盖部60成为相对于延伸部51呈V字状折弯的状态。
盖部60通过绕与摆动轴58平行的轴(边界部64)摆动,相对于延伸部51从大致直线方向朝大致正交方向屈曲。而且,屈曲后的盖部60关闭针孔22。即,在图6所示的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下,盖部60、延伸部51以及折叠片53配置为大致直线状,在图8所示的医疗用针100的拔去状态下,盖部60与延伸部51大致正交。延伸部51以及折叠片53以与针体10大致平行的方式立起,盖部60以与针孔22的深度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式横倒地配置。在该状态下,盖部60关闭针孔22。
折叠片53的与基部20连结的下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两股形状,一对铰接部57设置为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中,在夹着针体10以及针孔2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对铰接部57以及延伸部51a、51b。盖部60在一对延伸部51a、51b的范围上形成(参照图7)。由此,盖部60在宽度方向实际上不位移,在上下方向以及前端基端方向稳定地摆动。针体10插入由折叠片53与盖部60围起的矩形的开口的内部。若提起针体10将针尖11从针孔22拔去,则医疗用针100到达拔去状态(参照图8)。盖部60通过介插于针尖11与针孔22之间从而关闭针孔22的整体。
在拔去状态下,折叠片53(连结机构50)从基部20大致垂直地立起,与前进限制部204抵接。前进限制部204形成为沿基部半体21b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状,并且形成为紧贴地收容折叠片53的嵌合形状。立起的折叠片53通过前进限制部204保持,限制折叠片53再次向后方倾倒的情况。在拔去状态下,盖部60介插于针孔22与针尖11之间。因此,禁止针体10再次插入针孔22,并且针体10作为支柱发挥功能,从而防止连结机构50的折叠。由此,医疗用针100不会从拔去状态复位成穿刺状态。转换为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100被废弃。
如图8所示,若医疗用针100成为拔去状态,则盖部60通过边界部64大致以直角折弯,成为相对于延伸部51交叉的状态而收容于凹部25。而且,连结机构50(折叠片53)相对于基部20大致垂直地立起。由此,盖部60关闭针孔22。若在该状态下尝试使连结机构50再次横倒,则延伸部51以及盖部60欲以铰接部57为中心向前端侧(图8中的左下方向)摆动。然而,由于盖部60与凹部25的远位侧的立壁252碰撞,所以无法越过阶梯角部251,即,盖部60的摆动被限制。因此,无法再次使一旦立起而成为拔去状态的连结机构50横倒,换言之,禁止拔去状态的医疗用针100复位为转换状态,从而医疗用针100稳定。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的穿刺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该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主视图。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按压片84表示从用实线表示的初始状态向下方屈曲后的状态。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而言,在具备与受检者的体表抵接来使用的平板状或者弯曲板状的抵接部30并且基部20与抵接部30卡定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在基部20具有与抵接部30的上表面重叠的按压片84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适当地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抵接部30具有朝向该抵接部30保持基部20的锁定部(锁定部件34)。锁定部件34具有向上方延伸的一对爪部,基部20被该爪部保持,而限制从抵接部30向上方分离的移动。按压片84一体形成于基部20。
具体而言,在基部20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分别突出地形成有一对按压片84。按压片84是板状突片。通过使用者从上方用手指等按压按压片84,从而如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将按压片84推抵于抵接部30,由此,能够将抵接部30按于受检者的体表。因此,能够防止在提起穿刺状态(参照图1、图2以及图9~11)的医疗用针100的针体10使其转换至拔去状态(参照图3~5)时,因在针体10与针孔2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使基部20从锁定部件34脱落。即,通过使用者相对于体表牢靠地按压按压片84,从而朝下对基部20施力,因此经由针孔22从针体10施加于基部20的朝上的摩擦力被抵消。因此,能够防止在提起针体10时基部20的拉拔力作用于固定在抵接部30的锁定部件34的爪部。
按压片84与基部20经由以能够朝向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自如屈曲的方式形成的易屈曲部86而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易屈曲部86是将一对按压片84分别与基部20(基部半体21a、21b)连结的棒状部。棒状的易屈曲部86的剖面呈上下(厚度)方向的尺寸比前后(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矩形。另外,易屈曲部86的剖面的上下(厚度)方向的尺寸比按压片84的该尺寸小。因此,易屈曲部86在与针体10的进退方向平行的上下方向容易屈曲。
从在提起针体10时将按压片84推抵于抵接部30的上表面而将抵接部30固定于体壁的观点来看,优选易屈曲部86能够朝向下方自如屈曲。这里,易屈曲部86能够自如屈曲是指,在通常的手技中使用者用手指等朝向上方或者下方对按压片84施力时,在棒状的易屈曲部86产生比板状的按压片84大的变形而弯曲变形。
另外,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穿刺于受检者的体壁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将穹顶状的抵接部30朝向上方折弯摘下而使抵接部30表里反转,使针尖11充分露出来使用。优选按压片84以不会妨碍该表里反转动作的方式,与抵接部30一起朝向上方折弯。因此,优选易屈曲部86朝向上方也能够自如屈曲。
如图10所示,在按压片84的至少上表面形成有凹凸部88。凹凸部88的形态并不特别限定,可以将按压片84的上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来形成,或者也可以将突起或凹部形成于按压片84的上表面。本实施方式的凹凸部88是沿厚度方向贯通按压片84的多个贯通孔。通过在按压片84的上表面形成凹凸部88,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指等在按压片84的上表面滑动,能够将按压片84适当地推抵于抵接部30的上表面。另外,从使按压片84与抵接部30的接触面的摩擦阻力增大从而抑制按压片84相对于抵接部30滑动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在按压片84的下表面形成凹凸部88。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针100而言,在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抵接部30的通气孔70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通过抵接部30具有通气孔70,能够使在抵接部30与生物体组织(体表)之间产生的汗经由通气孔70良好地气化或者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多个通气孔70以包围基部20的方式呈同心状均衡地分散配置于抵接部30的周边附近的方式进行例示。但是,通气孔70的个数以及配置并不特别限定。
本实施方式的通气孔70至少具有一个顶部72。顶部72朝向抵接部30的径向内侧配置。通过通气孔70具有顶部72,能够在顶部72的附近产生毛细管现象,而将在生物体组织(体表)与抵接部30之间产生的汗从顶部72的附近向抵接部30的上表面侧引导。由此,即使在通气孔70的内部存积汗,该汗的液滴存积在穹顶状的抵接部30的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顶部72从体表持续导出汗。具体而言,通气孔70的形状为在顶部72的附近宽度较小并且朝向抵接部30的径向外侧而宽度变大的锥状。具体而言,通气孔70能够为心形、扇形或者水滴状。
一对按压片84从基部20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沿水平方向突出。虽然按压片84的形状以及大小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在图10所示的俯视观察下内含于抵接部30的形状以及大小。由此,在用手指等向下方按压按压片84时,按压按压片84的任意部位均能够将抵接部30按于体表。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片84在俯视观察下与通气孔70重复。但是,优选在使易屈曲部86屈曲从而将按压片84推抵于抵接部30的状态(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下,按压片84与通气孔70不重叠。由此,由于通气孔70不会被按压片84堵塞,所以能够防止通过通气孔70从体表导出汗的作用受损。因此,也可以在抵接部30的周向中的避开按压片84的突出位置的位置形成通气孔70。或者,也可以使从基部20突出的按压片84的突出长度为沿着从基部20至通气孔70(顶部72)的抵接部30的上表面的长度以下。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改进等方式。
例如,虽然对通过基部20的前进限制部204(参照图6~8)来保持在拔去状态下立起的折叠片53进行了例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医疗用针100也可以具备卡定立起的折叠片53的锁定部(未图示)。另外,作为抵接部30(参照图1、图2),虽然对三维的弯曲形状进行了例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抵接部30也可以为平坦的板状。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用针100的各种构成要素不必是各自独立的存在。允许多个构成要素作为一个部件形成、一个构成要素由多个部件形成、某个构成要素是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某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盖部与从基部提起针体使针尖从针孔后退的动作连动地关闭针孔,所以能够防止针尖意外地再次突出,从而能够在使用后安全地进行废弃等处理。

Claims (16)

1.一种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部,其具有针孔;
针体,其具有针尖,并且所述针尖设置为从所述针孔突出;
连结机构,其将所述针体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提起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基部;以及
盖部,其与从所述基部提起所述针体使所述针尖从所述针孔后退的动作连动地被驱动而关闭所述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通过从所述针孔拔去所述针尖,所述盖部介插于所述针尖与所述针孔之间而关闭所述针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与所述针孔的上端侧抵接而关闭所述针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具备以能够相互折叠的方式连结的多个折叠片,且能够从所述折叠片相互折叠的折叠状态转换至所述折叠片相互展开的展开状态,
所述盖部与从所述基部提起所述针体使所述连结机构从所述折叠状态转换至所述展开状态连动,而介插于所述针尖与所述针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连结机构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基部的铰接部,
所述盖部经由所述铰接部而一体设置于所述连结机构的相反侧并与所述连结机构一起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具有越过所述铰接部向所述相反侧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盖部以能够绕与所述铰接部的摆动轴平行的轴摆动的方式与所述延伸部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通过绕所述轴摆动,而相对于所述延伸部从直线方向朝正交方向屈曲,屈曲后的所述盖部关闭所述针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铰接部以及所述延伸部分别形成于夹着所述针体以及所述针孔的两侧,
所述盖部在一对所述延伸部的范围上形成,并且通过介插于所述针尖与所述针孔之间而关闭所述针孔的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在底面以通孔的方式形成有所述针孔的凹部,
所述盖部与使所述针尖从所述针孔后退的动作连动地嵌合于所述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具有在介插到所述针尖与所述针孔之间时与所述针尖对置的上表面以及与所述针孔对置的下表面,
在所述下表面的棱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在所述上表面的棱线实施的情况相比曲率半径较大的倒角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深度尺寸比所述盖部的厚度尺寸大,所述盖部的厚度尺寸的整体嵌合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体是所述针尖偏心的休伯针,
所述盖部朝与所述针尖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而介插于所述针尖与所述针孔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受检者的体表抵接来使用的平板状或者弯曲板状的抵接部,
所述基部与所述抵接部卡定,并且具有与所述抵接部的上表面重叠的按压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具有朝向该抵接部保持所述基部的锁定部,所述按压片一体形成于所述基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片与所述基部经由以能够朝向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自如屈曲的方式形成的易屈曲部而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用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片的至少上表面形成有凹凸部。
CN201520990034.XU 2014-12-04 2015-12-03 医疗用针 Active CN2053601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5919 2014-12-04
JP2014245919 2014-12-04
JP2015036665A JP6540092B2 (ja) 2014-12-04 2015-02-26 医療用針
JP2015-036665 2015-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0137U true CN205360137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122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90034.XU Active CN205360137U (zh) 2014-12-04 2015-12-03 医疗用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40092B2 (zh)
CN (1) CN2053601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5738A (zh) * 2019-04-12 2019-06-11 吉林大学 一种注射针头废弃物回收处理装置
WO2024021614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普昂(杭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针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21012467A2 (pt) * 2018-12-25 2021-09-08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Dispositivo de administração de medicamento e sistema de administração de medicamento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8618B2 (en) * 1999-11-04 2007-04-03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Safety shield for medical needles
JP2013138853A (ja) * 2011-12-28 2013-07-18 Kawasumi Lab Inc 医療用針安全装置
JP5891123B2 (ja) * 2012-06-27 2016-03-22 川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医療用針安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5738A (zh) * 2019-04-12 2019-06-11 吉林大学 一种注射针头废弃物回收处理装置
CN109865738B (zh) * 2019-04-12 2021-07-23 吉林大学 一种注射针头废弃物回收处理装置
WO2024021614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普昂(杭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针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07044A (ja) 2016-06-20
JP6540092B2 (ja) 2019-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8892B2 (ja) 安全注射器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5263558B (zh) 导管组装体
JP6592142B2 (ja) 注入セット組立体
EP2259816B1 (en) Insertion device with horizontally moving part
JP6138921B2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US7740614B2 (en)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CN102946937B (zh) 注射点接口和用于注射点接口的插入装置
JP4252799B2 (ja)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留置針組立体
JP5693461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253385B2 (ja) 留置針組立体
CN205360137U (zh) 医疗用针
JP6128121B2 (ja) 医療用容器
JP5025166B2 (ja) 針カバー付医療用針
JP4116770B2 (ja) プロテクタ
JP6129825B2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JP6941292B2 (ja) 針組立体
JP2005152282A (ja) 穿刺具
WO2014196243A1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113164671A (zh) 具有对包装的针组件改进接入的特征的笔和笔式针适配器
JP2010051701A (ja) 皮下注入器
JP2001346875A (ja) 留置針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