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0130U - 散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0130U
CN205040130U CN201520469792.7U CN201520469792U CN205040130U CN 205040130 U CN205040130 U CN 205040130U CN 201520469792 U CN201520469792 U CN 201520469792U CN 205040130 U CN205040130 U CN 205040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air outlet
impeller
board unit
radia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697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玉冈健人
福岛和彦
畑中康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0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01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84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cooling or heating the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853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heat insulation or cond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2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selected or arranged to facilitate heating or cooling
    • H01L23/427Cooling by change of state, e.g. use of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具有风扇和热管,风扇具有叶轮、马达以及机壳,机壳具有侧壁部和下板部,下板部或覆盖叶轮的上侧的上板部具有吸气口,由上板部、侧壁部以及下板部在叶轮的侧方构成送风口,送风口包括上板部的边缘、侧壁部的开口的周向两端即一对边缘、以及下板部的边缘中的任意一个离中心轴线最近的边缘,且送风口为平行于中心轴线的平面,热管的另一端侧具有与下板部的上表面或上板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部,热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送风口具有角度。

Description

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优选搭载于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等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笔记本电脑等小型且高性能的电子设备中,壳体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等的发热量较大。因此,发热对策较重要。作为发热对策中的一个方法,将送风风扇装设于壳体内部,进行热量的排出。
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2012-018683号中公开了一种热源的冷却方法:“包括:向所述封闭的区域送风的风扇;从所述壳体的内侧覆盖所述排气口且位于所述封闭的区域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散热部件;以及热连接于所述发热体以及所述散热部件、从所述封闭的区域侧覆盖所述散热部件的一部分的热管,从所述风扇向所述封闭的区域送风的空气在所述风扇的外侧被所述热管转换方向并从所述排气口排气”。
但是,在日本公开公报2012-018683号中,空气的流动方向被热管阻挡。即,由于送风的空气被热管转换方向,因此因空气的流动被转换方向而使能量损失。并且,空气流猛烈地冲撞热管而产生噪音。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在风扇与热管之间配置有散热部件(散热器)。为了使散热模块薄型化,风扇也必须是薄型的,若使风扇薄型化,则风量降低。若配置散热器,则散热器自身使空气流变窄,空气阻力变大。因此,专利文献1的发明用于变换空气阻力和空气流的方向而损失的能量增大。即,不适应散热模块的薄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例示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风扇;以及热管,热管的一端侧与热源热接触,另一端侧与风扇热接触。风扇具有:叶轮,叶轮具有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叶片;马达,马达使叶轮旋转;以及机壳,机壳收纳叶轮以及马达。机壳具有侧壁部,侧壁部覆盖叶轮的侧方,并具有开口,开口在侧壁部周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向风扇的外部空间敞开;以及下板部。下板部与侧壁部相接,通过马达将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下板部或覆盖叶轮的上侧的上板部具有吸气口。由上板部、侧壁部以及下板部在叶轮的侧方构成送风口。送风口包括上板部的边缘、侧壁部的作为开口的周向两端的一对边缘、以及下板部的边缘中任意一个与中心轴线最近的边缘,送风口是与中心轴线平行的平面。热管的另一端侧具有与下板部的上表面或上板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部。热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送风口具有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散热模块能够在达到薄型化的同时,提高热源的冷却特性。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所述接触部位于由假想第一切线、假想第二切线以及所述送风口围成的区域,所述假想第一切线通过所述侧壁部中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端部,与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相切,从所述下游侧端部朝向送风方向上游侧,所述假想第二切线通过所述侧壁部中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端部,与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相切,从所述上游侧端部朝向送风方向下游侧。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送风口靠所述中心轴线侧的位置。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将与所述送风口平行且与所述中心轴线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一直线,将与所述送风口垂直且与所述中心轴线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二直线,所述侧壁部具有向所述送风口与所述叶轮之间突出的舌部,由所述假想第一直线与所述假想第二直线划分出了四个区域,在将配置有所述舌部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顺次作为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所述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区域。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区域。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所述热管与所述多个叶片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所述热管在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之间沿所述侧壁部的内周面延伸,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热管的比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区域重叠。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具有:第一热管部,所述第一热管部沿所述送风口延伸;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位于比所述第一热管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且曲率最大;以及第二热管部,所述第二热管部位于比所述弯曲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所述第二热管部具有所述接触部。
在第八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比所述第二热管部的任一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大。
在第九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最大曲率比所述叶轮的最大曲率大。
在第八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最大曲率比所述叶轮的最大曲率大。
在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比所述上板部和下板部这两者的径向外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十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所接触的所述下板部或所述上板部由导热率高的材料构成。
在本申请的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例示的第十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截面呈扁平形状。
在本申请的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板部的上表面或所述上板部的下表面中,与所述热管的所述接触部接触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向轴向下方或轴向上方离开,所述散热模块还具有使所述接触的部位与所述其他部位相连的台阶部。
在本申请的第十五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六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下板部的上表面或所述上板部的下表面的其他部位所形成的面与所述热管的构成所述接触部的面的相反面构成于同一平面上。
在本申请的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散热模块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十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热管的具有接触部的面与所述下板部或所述上板部之间具有间隙。
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俯视图。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中的散热模块100的风扇1的与中心轴线平行的轴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上下方向。并且,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的俯视图。散热模块100包括向规定方向送风的风扇1,以及一端侧与热源6热接触、另一端侧与风扇1热接触的热管5。风扇1是离心风扇。散热模块100例如搭载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作“笔记本电脑”),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壳体内部的设备的冷却。
风扇1包括马达2、机壳3以及叶轮4。叶轮4具有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1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叶片41。马达2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J1旋转。机壳3收纳马达2以及叶轮4。
马达2是外转子型。马达2包括固定组装体即静止部21、旋转组装体即旋转部22以及轴承即套筒23。套筒23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旋转部22借助套筒23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1旋转。
静止部21包括定子210和轴承保持部24。轴承保持部24收纳套筒23。轴承保持部24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由树脂形成。轴承保持部24从后述的下板部33的大致中央向上突出。轴承保持部24固定在设置于下板部33的孔部(省略图示)中。轴承保持部24的下端部与孔部(省略图示)的周围的部位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
定子210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安装于轴承保持部24的外周面。定子210包括定子铁芯(省略图示)和多个线圈(省略图示)。
旋转部22包括轴221、轭222、转子磁铁223以及杯部224。杯部224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有盖的大致圆筒状,向下侧开口。轴22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配置,上端部固定于杯部224。转子磁铁223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固定在轭222的内周面。
轴221被插入套筒23中。套筒23由含油性的多孔质金属体形成,插入在轴承保持部24中而被固定。另外,作为轴承机构,例如也可以使用球轴承。
机壳3包括上板部31、侧壁部32以及下板部33。上板部31覆盖叶轮4的上侧。侧壁部32覆盖叶轮4的侧方。侧壁部32具有向送风口36与叶轮4之间突出的舌部320(图2所示)。下板部33与侧壁部32相接,通过马达2将叶轮4支承为能够旋转。由上板部31、侧壁部32以及下板部33构成包围叶轮4的风洞部(省略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管5所接触的下板部33由铝合金的压铸件等导热性优越的材料构成。另外,热管5也可以与上板部31接触。此时,上板部31由铝合金的压铸件等导热性优越的材料构成。通过下板部33与热管5热接触,能够从热管5将热传递至下板部33。因此,能够提高热管5的散热特性。侧壁部32通过铝合金的压铸件或树脂而成型。侧壁部32的下端部与下板部33的周缘部通过螺纹固定等而紧固。上板部31通过铆接等固定于侧壁部32的上端部。上板部31或下板部33包括吸气口35。即,吸气口35位于叶轮4的上方或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35位于上板部31和下板部33这两者。但是,上板部31和下板部3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吸气口35即可,可以只有上板部31具有吸气口35,也可以只有下板部33具有吸气口35。
送风口36通过上板部31、侧壁部32以及下板部33构成于叶轮4的侧方。送风口36向径向外侧贯通机壳3。送风口36包括上板部31的边缘、侧壁部32的作为开口的周向两端的一对边缘以及下板部33的边缘中的任一个离中心轴线J1最近的边缘,送风口36是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平面。
叶轮4包括多个叶片41。多个叶片41在杯部224的外侧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排列成环状。各叶片4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固定在杯部224的外周面。通过给静止部21提供电流,在转子磁铁223与定子210之间产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转矩。由此,叶轮4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与旋转部22一同旋转。通过叶轮4的旋转,空气从吸气口35被吸引到机壳3内,并从送风口36被送出。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的俯视图。在图中用箭头表示风扇1的旋转方向。热管5的一端侧与热源6热接触,另一端侧与风扇1热接触。在热管5的另一端侧,热管5的下表面具有与下板部33的上表面接触的接触部50。接触部50通过焊锡固定在下板部33的上表面。但是,接触部50既可以通过导热性优越的热片或粘接剂固定在下板部33的上表面,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下板部33的上表面。另外,也可以是热管5的上表面具有接触部50,此时,接触部50与上板部31的下表面接触。
通常,热管5作为使热从热源传递到散热器的构件而被使用。即,通过将热源的热热传递至散热器,并向散热器提供冷却风,来冷却热源。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配置在风扇的送风口。此时,散热器阻碍风扇排气,即向风扇施加负荷,使风扇的风量下降。这是在散热依赖于散热器的情况下无法避免的课题。因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空气流提供给热管,能够进行强制冷却。由于热管与散热器相比表面积较小,因此需要增加空气流接触的表面积。例如,在水冷式冷却器等中,被配置在风扇的送风口附近,来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在薄型的散热模块100中,由于风扇1的风量较低,因此不能提供充足的风量。并且,由于使冷却器的散热面积增加,因此阻碍了空气流路。若是厚型的散热模块,则增加了散热片的数量,且能够确保空气流通过冷却器的区域,而若是薄型的散热模块100,则不能充分确保通过冷却器的空气流路。并且,水冷型散热模块与气冷型散热模块相比价格较高。即,按照风扇的规格,在要求便宜的气冷型散热模块的状况下,如水冷型散热模块的冷却器那样,难以在风扇的送风口附近配置较多地确保了冷媒通过的区域的冷却器。
热管5的一般结构是:具有铜以及铝等导热性较高的管和配置于管内的毛细管结构体,且在管内填充有冷媒。即,热管5自身一边进行热传递一边也进行散热。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模块100中,在送风口36附近且被提供空气流的区域中,热管5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构成送风口36的平面具有角度。由此,从送风口36观察,能够增大热管5的正投影面积。即,能够确保空气流与热管5接触的表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管5的截面呈扁平形状。使热管5的截面呈扁平形状,能够增大叶轮4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路。由此,能够减少对风扇1的负荷,能够使高风量的空气在热管5表面流动。
并且,热管5配置在下板部33之上。一般来说,空气流从风扇1的送风口36被排气之后,由于没有空气流路而扩散。即,越离开送风口36,空气的密度越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下板部33比送风口36更加延伸至径向外侧,所以从送风口36排出的空气在下板部33上移动而不易扩散。因此,能够较高地维持通过热管5附近的空气密度,能够提高冷却特性。
本实施方式是薄型的散热模块100。热管5具有内部结构(毛细管结构体、冷媒),薄型有极限。在使风扇1薄型化的情况下,与厚型的风扇比较,热管5所占的容积变大。即,由于热管5的表面积相对于风扇1的风量相对变大,因此即使没有散热器,也能够维持散热特性。并且,在薄型的散热模块100中,在将散热器配置在热管5的上部或下部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空气流通过的区域,需要确保散热片与散热片的间隔。由于与厚型的风扇相比,所述散热片与散热片的间隔相对于风扇的尺寸相对变大,因此不能充分确保散热面积。并且,在薄型的散热模块100中,散热片的轴向高度减小,每一个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变小。在不配置散热器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充分确保空气流路,因此能够不使风扇的风量下降而使空气流接触到热管5。但是,包括散热器的最优化等在内,通过将散热器配置在热管5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能够确保最优的散热特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采用散热器,也能够在薄型的散热模块100中提高热源6的冷却特性。
在送风口36的外侧,假想第一切线71与假想第二切线72之间的区域是空气直接流动的区域。因此,由于接触部50位于空气流动的区域中,因此能够使空气流接触到热管5。并且,所述区域是流速较快的区域,由于接触部50位于所述区域,而能够使流速较快的空气流接触到热管5。换言之,由于能够使整个热管5与叶轮4或送风口36接近,因此能够提高对整个热管5进行散热的散热效率。
热管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送风口36靠中心轴线J1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板部31的边缘与中心轴线J1的距离等于下板部33的边缘与中心轴线J1的距离。即,送风口36位于图2所示的位置。因此,接触部50位于比送风口36靠中心轴线J1侧的位置。
空气流在侧壁部32的内周面附近风速最快。并且,空气流在侧壁部32的内周面附近密度最高。空气随着从叶轮4的叶片41离开而在平面方向扩散,从送风口36被排出之后,按照实施方式,进一步加速向轴向或平面方向扩散。空气通过扩散的进行而使空气的密度减小。在空气的密度较小的情况下,所述空气接触到热管5所实现的散热特性下降。通过使热管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送风口36靠中心轴线J1侧的位置,能够使风速较快密度较高的空气接触到热管5。因此,能够提高热管5的散热效率。
俯视观察时,将与送风口36平行且与中心轴线J1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一直线81,将与送风口36垂直且与中心轴线J1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二直线82。在假想第一直线81与假想第二直线82划分出的四个区域内,将配置有舌部320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801,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顺次作为第二区域802、第三区域803以及第四区域804。热管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四区域804。
从叶轮4向径向外侧排出的空气集中到侧壁部32的内周面附近,成为向下游流动的空气流。所述空气从上游朝向下游,空气密度增大。之后,从送风口36被排出,空气密度减小。即,第四区域804的空气密度大,流速也最快。因此,能够使密度较大流速较快的空气接触到热管5。
俯视观察时,热管5与多个叶片4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由于叶片41的旋转,在叶片41附近的空气中产生剪切应力。由于空气具有粘性,因此叶片41附近的空气通过剪切应力向叶片41的旋转方向移动。并且,从吸气口35进入的空气沿叶片41被排出至径向外侧。即,在叶片41附近,空气的移动较显著,空气的风速较快。因此,俯视观察时,由于热管5与叶片4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使热管5表面附近的空气的移动以及使空气直接接触到热管5。
俯视观察时,热管5在侧壁部32与多个叶片41的外端之间沿侧壁部32的内周面延伸,连结多个叶片41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40的至少一部分与热管5的比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区域重叠。
通过多个叶片41旋转而排出的风在侧壁部32的内周面附近速度最快。并且,在叶片41附近,叶片41旋转时的周向速度在叶片41的径向外端流速最快。因此,通过使热管5配置在侧壁部32的内周面与叶片41的外端之间,能够使流速较快的空气流接触到热管5。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管5具有第一热管部51、弯曲部52以及第二热管部53。第一热管部51沿送风口36延伸。弯曲部52位于比第一热管部51靠另一端侧的位置,是曲率最大的区域。第二热管部53位于比弯曲部52靠另一端侧的位置。第二热管部53具有接触部50。
在大致平面方向上使热管5弯曲。由此,在空气流通过的平面上,能够增大热管5的表面积。由此,由于使热管5上通过较多的空气,因此能够提高散热特性。
如图2所示,弯曲部52与中心轴线J1的最小距离比第二热管部53的任一部分与中心轴线J1的最小距离大。
在空气流从送风口36流动的方向上,在热管5配置于较远的位置的情况下,不仅空气流的流速降低,由于空气的扩散效果,接触到热管5表面的空气流量也减少。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管5的末端侧配置在比热管5的弯曲部52接近叶轮4的位置,使风速更快的空气流接触到热管5,且使空气流在扩散之前接触到热管5。因此,提高了热管5的冷却特性。
弯曲部52的最大曲率比叶轮4的最大曲率大。曲率越大,越能够增大空气流通过的平面上的热管5的表面积。
热管5的另一端也可以位于第三区域803。即,热管5至少位于第四区域804即可,从第四区域804进一步向叶轮4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延伸,连续位于第四区域804和第三区域803。
能够将热管5从第四区域804配置到送风口36。如上所述,第四区域804空气流的流速最快、空气的密度较高。将热管5延长至第三区域803,能够使热管5遍及第四区域804的整个周向,能够提高热管5的散热特性。
在下板部33的上表面或上板部31的下表面中,与热管5的接触部50接触的部位比从其他部位向轴向下方或轴向上方离开,散热模块100还具有使与热管5的接触部50接触的部位同其他部位相连的台阶部30。
流经下板部33的上表面的空气与热管5干涉而发生涡流,产生噪音。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热管5的上表面与下板部33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差通过台阶部30而缩短。因此,减少了流经下板部33的上表面的空气通过热管5时的干涉。即,能够减小噪音值。并且,通过配置有台阶部30,使空气流路变窄。由此,能够增加空气流的流速,能够增加通过热管5的空气流的流速。因此,能够提高热管5的散热性。
下板部33的上表面或上板部31的下表面的其他部位所形成的面与热管5的构成接触部50的面的相反面构成于同一平面上。
由于热管5与下板部33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因此通过下板部33的空气在通过热管5时,能够使干涉音限于最小限度。
在热管5的具有接触部50的面与下板部33或上板部31之间具有间隙。
在轴向上,通过热管5的下表面位于比下板部33的上表面靠上侧的位置,能够使空气流过热管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两者。因此,能够提高热管5的散热特性。优选在轴向上第一热管部51的下表面位于比下板部33的上表面靠上方侧的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A的俯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模块100相同。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只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上板部31A的边缘位于比下板部33A的边缘以及侧壁部32A的边缘靠中心轴线J1A侧的位置。即,送风口36A位于比热管5A的另一端靠中心轴线J1A的位置。另外,如热管5A也可以不具有弯曲部52而呈直线形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B的俯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模块100相同。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只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热管5B的另一端在舌部320B附近固定于下板部33B的上表面。即使在此情况下,通过热管5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送风口36B靠中心轴线侧(省略图示)的位置,能够使风速较快、密度较高的空气接触到热管5B。因此,能够提高热管5B的散热效率。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C的俯视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模块100相同。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只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如图5所示,热管5C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在俯视观察时,也可以位于比上板部31C和下板部33C这两者的径向外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热管5C在结构上具有内部填充有冷媒的毛细管结构体。因此,为了不使内部的冷媒流出,而压扁端部进行密封。因此,端部不发挥作为热管5C的基于冷媒的气化、冷凝的热管导热功能。即,能够只将热管5C中发挥冷媒的热传递功能的部位配置在空气流通过的平面上。由此,能够提高散热特性,能够使自热源6C起的热传递效率最优化。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D的俯视图。第五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模块100相同。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只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1D具有两个送风口。风扇1D具有第一送风口361D和第二送风口362D,所述第二送风口362D位于比第一送风口361D靠叶轮4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在第一送风口361D构成有散热器34D。散热器34D由多个散热片341D构成。多个散热片341D例如由多个并列配置的由上表面部、垂直面部以及底面部构成的大致コ字形的散热片形成。通过并列配置而形成的散热片,由上表面部、底面部、垂直面部以及相邻的垂直面部形成截面矩形的通路。由风扇1D产生的风通过上述的通路。在比第二送风口362D靠中心轴线(省略图示)的位置配置有热管5D的接触部50D。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离心风扇能够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的壳体内部的设备的冷却、其他设备的冷却以及对各种对象物的空气供给等。并且,能够作为其他用途使用。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根据上述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认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不超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变形例和变更例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由本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17)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
风扇;以及
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侧与热源热接触,另一端侧与所述风扇热接触,
所述风扇具有:
叶轮,所述叶轮具有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叶片;
马达,所述马达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
机壳,所述机壳收纳所述叶轮以及所述马达,
所述机壳具有侧壁部,所述侧壁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侧方,并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侧壁部的周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向所述风扇的外部空间敞开;以及
下板部,所述下板部与所述侧壁部相接,通过所述马达将所述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下板部或覆盖所述叶轮的上侧的上板部具有吸气口,
由所述上板部、所述侧壁部以及所述下板部在所述叶轮的侧方构成送风口,
所述送风口包括所述上板部的边缘、所述侧壁部的作为所述开口的周向两端的一对边缘、以及所述下板部的边缘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中心轴线最近的边缘,所述送风口是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的平面,
在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侧具有与所述下板部的上表面或所述上板部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热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送风口具有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俯视观察时,所述接触部位于由假想第一切线、假想第二切线以及所述送风口围成的区域,
所述假想第一切线通过所述侧壁部中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端部,与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相切,从所述下游侧端部朝向送风方向上游侧,
所述假想第二切线通过所述侧壁部中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端部,与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相切,从所述上游侧端部朝向送风方向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送风口靠所述中心轴线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俯视观察时,将与所述送风口平行且与所述中心轴线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一直线,将与所述送风口垂直且与所述中心轴线相交的直线作为假想第二直线,
所述侧壁部具有向所述送风口与所述叶轮之间突出的舌部,
由所述假想第一直线与所述假想第二直线划分出了四个区域,在将配置有所述舌部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的情况下,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顺次作为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
所述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俯视观察时,所述热管与所述多个叶片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俯视观察时,所述热管在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之间沿所述侧壁部的内周面延伸,连结所述多个叶片的外端的假想包络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热管的比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区域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具有:
第一热管部,所述第一热管部沿所述送风口延伸;
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位于比所述第一热管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且曲率最大;以及
第二热管部,所述第二热管部位于比所述弯曲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热管部具有所述接触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比所述第二热管部的任一部分与所述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最大曲率比所述叶轮的最大曲率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最大曲率比所述叶轮的最大曲率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比所述上板部和下板部这两者的径向外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所接触的所述下板部或所述上板部由导热率高的材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的截面呈扁平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板部的上表面或所述上板部的下表面中,
与所述热管的所述接触部接触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向轴向下方或轴向上方离开,
所述散热模块还具有使所述接触的部位与所述其他部位相连的台阶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板部的上表面或所述上板部的下表面的其他部位所形成的面与所述热管的构成所述接触部的面的相反面构成于同一平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在具有接触部的面上与所述下板部或所述上板部之间具有间隙。
CN201520469792.7U 2014-07-04 2015-07-02 散热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01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8168 2014-07-04
JP2014138168A JP2016018217A (ja) 2014-07-04 2014-07-04 ヒート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0130U true CN205040130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01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6979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0130U (zh) 2014-07-04 2015-07-02 散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0671B2 (zh)
JP (1) JP2016018217A (zh)
CN (1) CN2050401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1482A (zh) * 2023-03-31 2023-06-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0019B2 (en) * 2014-01-14 2016-06-07 Nidec Corporation Fan
JP6331771B2 (ja) * 2014-06-28 2018-05-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ヒートモジュール
CN107476992B (zh) * 2016-06-08 2019-06-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US10485135B2 (en) * 2017-06-30 2019-11-19 Dell Products, L.P. Storage device cooling utilizing a removable heat pipe
US10584717B1 (en) 2019-04-25 2020-03-10 Dell Products, Lp Blower system with dual opposite outlets and fan diameter approaching to blower housing dimension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US11109509B2 (en) * 2019-05-03 2021-08-31 Dell Products, Lp Cooling module with blower system having dual opposite outlets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US11028857B2 (en) 2019-09-18 2021-06-08 Dell Products, Lp Cooling module with blower system having opposite, blower and impeller outlets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US11240931B1 (en) 2020-07-16 2022-02-01 Dell Products, Lp Variable height f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3326B2 (ja) 1998-10-14 2007-06-2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モジュール
US6408934B1 (en) 1998-05-28 2002-06-25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Cooling module
JP2000216575A (ja) * 1999-01-22 2000-08-04 Toshiba Corp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を内蔵した電子機器
JP2006128388A (ja) 2004-10-28 2006-05-18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冷却構造
KR101392784B1 (ko) * 2008-09-19 2014-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원심형 송풍기
CN201766803U (zh) * 2010-09-03 2011-03-1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散热装置
JP4897107B2 (ja) 2011-08-26 2012-03-1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13140501A (ja) 2012-01-05 2013-07-1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TWM434430U (en) * 2012-03-26 2012-07-21 Wistron Corp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adapted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TW201341664A (zh) * 2012-04-09 2013-10-16 Quanta Comp Inc 散熱模組
JP2014055531A (ja) * 2012-09-11 2014-03-27 Nippon Densan Corp 遠心ファン
CN103790864A (zh) * 2012-10-31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
TW201440624A (zh) * 2013-04-02 2014-10-16 Quanta Comp Inc 散熱模組及其離心式風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1482A (zh) * 2023-03-31 2023-06-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
CN116241482B (zh) * 2023-03-31 2023-12-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03261A1 (en) 2016-01-07
US10030671B2 (en) 2018-07-24
JP2016018217A (ja)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0130U (zh) 散热模块
CN204386935U (zh) 送风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CN204344491U (zh) 送风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CN204887843U (zh) 散热模块
CN101212891A (zh) 散热器风扇
JP2007234957A (ja) 遠心ファ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CN102713486A (zh) 热沉
US20020180285A1 (en) Fan assembly for a computer
JP4631867B2 (ja) 遠心ファン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107890U (ja) 冷却装置
US20090180902A1 (en) Fan
CN204695207U (zh) 散热模块
CN203614459U (zh) 离心风扇
CN204705973U (zh) 散热模块
CN207339512U (zh) 一种分体式且带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9831054A (zh) 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电机
CN110056542A (zh) 送风机
US9909813B2 (en) Heat module
CN205124219U (zh) 散热模块
JP4577397B2 (ja) 遠心ファン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1692878U (zh) 流通降温型散热风扇
TWM569794U (zh) Fan blade structure and centrifugal fan
TWI776221B (zh) 離心風扇框體結構
CN206058091U (zh) 一种计算机cpu的散热装置
TWI667416B (zh) 扇葉結構及離心風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