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1875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71875U CN204971875U CN201390001019.7U CN201390001019U CN204971875U CN 204971875 U CN204971875 U CN 204971875U CN 201390001019 U CN201390001019 U CN 201390001019U CN 204971875 U CN204971875 U CN 2049718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k
- absorber
- width
- absorbent
- f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7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7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2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29142 ex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405 prev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3178 carb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H]OC(*)=O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2-(2-methoxy-5-methylphenyl)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C)C=C1CCN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2-Prop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9087 Crescentia cujet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983 Crescentia cuje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99507 Gossypium hirsut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797 Lagenaria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31 Pulp (pap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HTMIBDQKFHUPSX-UHFFFAOYSA-N methdilazine Chemical group C1N(C)CCC1CN1C2=CC=CC=C2SC2=CC=CC=C21 HTMIBDQKFHUP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lass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3 Cellulos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VNRLNFWIYMESJ-UHFFFAOYSA-N butyr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CCCC#N KVNRLNFWIYMES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64470 polyaspartat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64 polyurethane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940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t the crotch region
- A61F13/49413—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t the crotch region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n upstanding barri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3—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adjustable by adding or removing material, e.g. umbilical cord arrang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940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t the crotch region
- A61F13/49413—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t the crotch region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n upstanding barrier
- A61F2013/494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t the crotch region the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being an upstanding barrier having multiple barri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具有:吸收体(2),其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顶片(3)、背片(4)以及配置在顶片(3)和背片(4)之间的吸收性芯(5);第1侧翼(6),其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吸收体(2)的肌肤侧面;第2侧翼(9),其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吸收体(2)的肌肤侧面,第1侧翼(6)分别设置在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C)的两侧,并以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弹性部件(7)且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形成,第2侧翼(9)分别设置在第1侧翼(6)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弹性部件(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将辅助吸收体配置在肌肤侧面以能够适合于使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配置另一吸收性物品(辅助吸收体)来使用的方法。采用这种使用方法,辅助吸收体首先承接穿戴者所排泄的尿等,因此,只需将辅助吸收体适时地更换就可连续使用被安装在其外侧的一次性尿布等,从而使降低吸收性物品的总使用成本成为可能。另外,与更换被安装在辅助吸收体的外侧的一次性尿布等的情况相比,由于仅更换辅助吸收体,因而护理者等能够简单地进行更换作业。
例如在专利文献1~6中公开有各种吸收性物品,能够作为适合于与辅助吸收体同时使用的吸收性物品。这些吸收性物品为了能够辅助吸收体同时使用而进行了各种设计,例如,专利文献2~4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以在吸收性芯设置有开口并能够在该开口配置辅助吸收体的方式形成。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在顶片设置有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突出部,在左右一对突出部之间配置有辅助吸收体来使用。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设置有前后端接合于顶片的带状弹性保持部件,在带状弹性保持部件之上配置有辅助吸收体,以使辅助吸收体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方式来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1/03971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930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236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85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24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实开平5-6222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像上述已说明那样,以往,公知有各种适合于与辅助吸收体同时使用的吸收性物品,但在使用辅助吸收体时,期望穿戴者排泄的尿等尽可能地由辅助吸收体所吸收,而使尿等不会溢出到安装在辅助吸收体外侧的一次性尿布等。从这点看来,以往的吸收性物品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与辅助吸收体同时使用时,能够使穿戴者排泄的尿等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而防止尿等的侧漏。
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顶片、背片以及配置在顶片和背片之间的吸收性芯;第1侧翼,该第1侧翼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肌肤侧面;第2侧翼,该第2侧翼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肌肤侧面,所述第1侧翼分别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并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形成,所述第1侧翼上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弹性部件,所述第2侧翼分别设置在所述第1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在第1侧翼之上载置辅助吸收体来使用,通过使第1侧翼在第1弹性部件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而立起,辅助吸收体朝向穿戴者的肌肤而抬起。此时,通过使第1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立起,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以比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方式被抬起,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能够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即从穿戴者排出的尿等在辅助吸收体的表面上难以沿着宽度方向溢出,尿等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吸收。另外,通过在第1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第2侧翼,即使尿等从载置在第1侧翼之上的辅助吸收体溢出,也能够防止从吸收性物品侧漏。
优选地,第1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外侧面接合于吸收体。通过利用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将第1侧翼的外侧面接合于吸收体,易于以使第1侧翼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2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倾倒的方式形成,并且所述第2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面接合于所述吸收体。通过第2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倾倒的方式形成,从辅助吸收体溢出的尿等难以越过第2侧翼而漏出。
优选地,所述第1侧翼和所述第2侧翼形成为在处于倒伏的状态下所述第1侧翼位于所述第2侧翼的下侧。只要这样形成第1侧翼和第2侧翼,就能够确保第1侧翼和/或第2侧翼的立起的高度,同时第2侧翼的立起不受第1侧翼妨碍。因此,尿等的侧漏被第2侧翼恰当地防止。另外,能够简单地进行将辅助吸收体配置于第2侧翼之间并载置于第1侧翼之上的操作。
优选地,在所述吸收体上,在距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20mm以内的区域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3弹性部件。并且,优选地,在比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更靠外侧的位置和比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更靠内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第3弹性部件。通过这样在吸收体设置有第3弹性部件,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朝向穿戴者的肌肤被抬起,其结果,第1侧翼能够以在更靠穿戴者的肌肤的附近立起的方式形成。另外,也能够提高第2侧翼的防漏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1侧翼具有作为从所述吸收体上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和作为从所述吸收体上立起的顶端的第1自由端,从所述第1基部到所述第1自由端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第1基部到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长度长。只要这样形成第1侧翼,即使一个第1侧翼欲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倒伏,另一个第1侧翼成为妨碍而易于阻止一个第1侧翼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完全倒伏。因而,第1侧翼易于维持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了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吸收性芯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或者,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使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比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两侧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小,所述第1侧翼的作为从所述吸收体上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设置在与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凹部重叠的位置。只要这样构成吸收性物品,就在穿戴者穿戴有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吸收性芯易于形成为在开口或者凹部凹陷的形状。其结果,载置在第1侧翼上的辅助吸收体也易于使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易于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
优选地,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凹部以偏向所述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通过使开口或者凹部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能够使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的同时,使吸收体(吸收性芯)平坦地形成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能够提高穿戴感。优选地,作为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凹部的后侧端位于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只要这样形成开口或者凹部,则吸收性物品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的穿戴感就得以提高。
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所述吸收性芯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另外,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上。只要开口或者凹部设在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则吸收性芯在前后方向上的整体上易于沿着宽度方向弯折,吸收性芯易于维持开口或者凹部凹陷的形状。其结果,载置在第1侧翼上的辅助吸收体也易于使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另外,即使将各种大小的辅助吸收体载置在第1侧翼上来使用,也易于使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易于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
优选地,所述第1侧翼以偏向所述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只要第1侧翼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则吸收性物品能够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不会蓬松地形成,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特别优选地,作为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所述第1侧翼的后侧端位于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
所述第1侧翼也能够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各种大小的辅助吸收体载置在第1侧翼上,另外,即使辅助吸收体沿着前后方向稍微偏移,辅助吸收体也被第1侧翼恰当地抬起。
优选地,所述第1侧翼通过与所述吸收体属于不同部件的居中片构成。在该情况下,所述居中片具有接合于所述吸收体的第1固定部以及从所述第1固定部延伸延并形成所述第1侧翼的第1立起部。只要第1侧翼由与吸收体不同的部件即居中片构成,则易于对第1侧翼赋予所期望的性质,易于提高第1侧翼的功能。
所述居中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收体左侧的左侧居中片和设置在所述吸收体右侧的右侧居中片,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的第1侧翼由所述左侧居中片形成,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的第1侧翼由所述右侧居中片形成。只要这样构成第1侧翼,则在左侧的第1侧翼和右侧的第1侧翼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居中片的使用量。另外,在居中片为非透液性的情况下,通过使左侧居中片和右侧居中片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从辅助吸收体溢出而转移到第1侧翼之间的区域的尿等透过顶片的位于左侧居中片和右侧居中片之间的部分,能够使吸收性芯恰当地吸收。其结果,易于防止尿等从吸收性物品泄漏。
设置在吸收体的左侧和右侧的第1侧翼也能够由1个居中片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设置在吸收体的左侧和右侧的第1侧翼彼此紧密接触,易于确保第1侧翼的立起的高度。
第1侧翼也能够是顶片折叠成褶皱状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第1侧翼与顶片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在顶片的制造工序中形成第1侧翼,能够简化吸收性物品的生产设备。
优选的是,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2~450g/m2。只要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在确保吸收性物品的尿等的吸收性能的同时,吸收性物品难以在穿戴者的下裆部蓬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在将辅助吸收体载置在第1侧翼之上来使用时,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以比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方式被抬起,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能够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因此,从穿戴者排出的尿等难以在辅助吸收体的表面上沿着宽度方向溢出,尿等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吸收。另外,即使尿等从辅助吸收体溢出,能够利用第2侧翼防止尿等从吸收性物品侧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表示从肌肤侧面观察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Ⅱ-Ⅱ剖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Ⅲ-Ⅲ剖视图。
图4表示在图2中使辅助吸收体载置在吸收性物品上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使用例。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例,表示从肌肤侧面观察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6表示第1侧翼和第2侧翼处于倒伏的状态的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Ⅵ-Ⅵ剖视图。
图7表示表示第1侧翼和第2侧翼处于立起状态的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Ⅵ-Ⅵ剖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例,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剖视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表示第1侧翼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表示第2侧翼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表示第1侧翼设置工序和第2侧翼设置工序的概略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表示吸收性芯配置工序和组装工序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1A、1B、1C、44:吸收性物品
2:吸收体
3、37:顶片
4、40:背片
5、42:吸收性芯
6、33:第1侧翼、6B:第1基部、6F:第1自由端
7、32:第1弹性部件
8、8L、8R、31:居中片
9、36:第2侧翼、9B:第2基部、9F:第2自由端
10、35:第2弹性部件
11、34:侧片
12:开口
13:凹部
14、41:第3弹性部件
16、38:固定部件
21:第1侧翼制造工序
22:第2侧翼制造工序
23:第1侧翼设置工序
24:第2侧翼设置工序
25:固定部件设置工序
26:第3弹性部件配设工序
27:吸收性芯配置工序
28:组装工序
29:单个切断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吸收性芯而成的吸收体;分别设置在吸收体的肌肤侧面上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的第1侧翼;设置在第1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第2侧翼。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在肌肤侧面配置有另一吸收性物品(以下将另一吸收性物品称为“辅助吸收体”)来恰当地使用,利用设置在吸收体的肌肤侧面的第1侧翼使辅助吸收体朝向穿戴者的肌肤抬起,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能够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具体实施方式,示出有一次性尿布、尿垫等,优选的是恰当地适用于一次性尿布。
吸收体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相当于沿着穿戴有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下裆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吸收体的宽度方向是指,与吸收体在同一面上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当于穿戴有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左右方向。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是指,朝向穿戴有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肌肤一侧的面,吸收性物品的外侧面是指,朝向与穿戴有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相反一侧的面。
吸收体是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吸收性芯而构成的。吸收体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在俯视时,吸收体的外缘既能够与吸收性物品的外缘一致,也能够不一致。在前者的情况下,吸收体也能够构成吸收性物品本身。
在吸收性物品为尿垫的情况下,作为吸收体的形状,示出了大致长方形、沙漏型、葫芦型等。
在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由例如前侧部、后侧部以及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并具有吸收性芯的股间部构成。作为一次性尿布,也能够是例如在由前侧部、后侧部以及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的股间部构成的外装部件的肌肤侧面设置有吸收体,该吸收体是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有吸收性芯而成的。此时,作为吸收体的形状,示出了大致长方形等。作为一次性尿布,吸收体还能够形成前侧部、后侧部以及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的股间部。此时,作为吸收体的形状,示出了沙漏型等。
前侧部相当于穿戴一次性尿布时碰到穿戴者的腹侧的部分,后侧部相当于穿戴一次性尿布时碰到穿戴者的背侧的部分。股间部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相当于碰到穿戴者的下裆部的部分。
在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一次性尿布在后侧部的左右侧端设置有一对固定部件,该一次性尿布既能够是利用该固定部件在穿戴时形成为短裤形状的敞开型(带型)的一次性尿布,也能够是通过将前侧部和后侧部接合而形成有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的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是在例如能够形成为短裤形状的外装部件的肌肤侧面设置有吸收体而形成的。
顶片是当穿戴者穿戴有吸收性物品时位于穿戴者侧的片材,其是透液性的。作为顶片,能够使用由例如纤维素、人造纤维、棉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也能够是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疎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等,并且该无纺布的疎水性纤维的表面被界面活性剂亲水化而成。另外,作为顶片,也能够使用织布、编布、有孔塑料薄膜等。
背片是当穿戴者穿戴有吸收性物品时位于与穿戴者相反的一侧,即外侧的片材,优选的是,其是非透液性的。作为背片,能够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疎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塑料薄膜等。另外,也能够使用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的层叠体。本实用新型中,非透液性也包含拨水性的意思。
外装部件既能够是透液性的也能够是非透液性的,能够使用顶片、背片可使用的片材料。优选的是,外装部件是在内侧片层叠外侧片而形成的,更优选的是在亲水性的内侧片层叠非透液性的外侧片而形成的。
作为上述说明的各片材料,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作为无纺布,优选的是,使用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SMS无纺布等。
吸收性芯只要是含有能够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吸收性芯,例如能够使用将吸收性材料成形成预定形状而成的成形体。吸收性芯也能够由纸片(例如、薄棉纸、薄页纸)、透液性无纺布等片部件覆盖。作为吸收性芯所含有的吸收性材料,可列举出例如纤维素纤维(例如、粉碎了的纸浆纤维)等亲水性纤维、聚丙烯酸系、聚天冬氨酸系、纤维素系、淀粉·丙烯腈系等的吸水性树脂等。另外,吸收性材料也能够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纤维、PET等聚酯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纤维等热熔接性纤维。为了提高这些热熔接性纤维与尿等体液的亲和性,也能够利用界面活性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出于提高尿等的吸收速度这点考虑,优选的是,吸收性材料含有亲水性纤维。另外,出于提高吸收容量这点考虑,优选的是,吸收性材料含有吸水性树脂。因而,优选的是,吸收性芯含有亲水性纤维(特别是纸浆纤维)和吸水性树脂。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用例如在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中混合或者散布吸水性树脂而成的吸收性芯。
作为吸收性材料,也能够使用吸水性纤维。作为吸水性纤维,可列举出含有质子化或者成盐后的羧基的纤维。例如像日本特公昭52-42916号公报所公开那样,通过对丙烯纤维进行水解,将丙烯纤维所含有的丁腈基转换成羧基,从而能够获得吸水性纤维。此时,优选的是,吸水性纤维所含有的羧基形成碱性金属盐或者氨盐。另外,吸水性纤维是能够通过将亲水性纤维浸渍于丙烯酸、使丙烯酸在纤维表面析出而制造的。若吸收性芯由吸水性纤维构成,就能够将吸收性芯形成得较薄,即使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同时使用辅助吸收体,也不会使吸收性物品在穿戴者的下裆部蓬松从而提高穿戴感。
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确保尿等的吸收性能,使吸收性物品不容易在穿戴者的下裆部蓬松,只要在例如60g/m2~450g/m2的范围均可。此外,优选的是,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根据所使用的吸收性材料的种类适当地改变,例如在吸收性芯含有亲水性纤维的情况下,或者在还含有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450g/m2(更优选为120g/m2~300g/m2)。在吸收性芯由吸水性纤维构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2~150g/m2(更优选为70g/m2~120g/m2)。
吸收性芯的形状(俯视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吸收性芯的形状根据用途适当地决定即可,可列举出例如大致长方形、沙漏型、葫芦型、羽子板型等。另外,吸收性芯也能够如后述那样形成有开口,或者沿着宽度方向分割而形成。
优选的是,吸收性芯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即优选的是,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和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大致一致,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于距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20mm以内的区域内,更优选的是位于15mm以内。另外,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另外,优选为95%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只要吸收性芯这样配置于吸收体,就能够在防止尿等从吸收性芯泄漏的同时,易于确保充分的吸收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吸收体的肌肤侧面,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侧翼分别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两侧。第1侧翼是为了载置辅助吸收体而设置的。在第1侧翼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弹性部件,第1侧翼在第1弹性部件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而立起,从而使载置在第1侧翼之上的辅助吸收体朝向穿戴者的肌肤被抬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在解除了设置在吸收性物品上的弹性部件的收缩力的状态下被确定。即在吸收性物品上设置有弹性部件的情况下,从吸收性物品上除去弹性部件或者将弹性部件细细地切断等,使由弹性部件产生的收缩力未呈现,在该状态下设定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
第1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形成。即第1侧翼以在第1弹性部件的收缩力的作用下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的方式形成,但是,此时的第1侧翼形成为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而立起。通过使第1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立起,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以比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方式被抬起,穿戴者所排泄的尿等能够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即从穿戴者排出的尿等在辅助吸收体的表面上难以沿着宽度方向溢出,尿等易于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吸收。
第1侧翼具有成为从吸收体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和成为从吸收体立起了的顶端的第1自由端。第1侧翼以从第1基部到第1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从吸收体立起的方式形成。
优选的是,第1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设置在第1侧翼。优选的是,第1弹性部件设置在第1侧翼的第1自由端的附近,优选的是,例如设置在至少距第1自由端15mm以内(更优选为10mm以内)的区域。
第1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形成,因此,优选的是,第1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外侧面接合于吸收体。此时,优选的是,第1侧翼在至少第1自由端的附近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外侧面接合于吸收体,更优选的是,宽度方向上的整体接合于吸收体。另外,更优选的是,第1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侧面接合于吸收体。此外,第1侧翼的外侧面是指,在第1侧翼立起的状态下第1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面。第1侧翼利用例如粘接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方法接合于吸收体即可。在第1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外侧面接合于吸收体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1弹性部件不设置在第1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而是设置在第1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吸收体的肌肤侧面除了设置有第1侧翼之外,还设置有第2侧翼。第2侧翼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分别设置在第1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也就是说,第2侧翼分别设置在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设置的第1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因而,在吸收体的肌肤侧面,将第1侧翼和第2侧翼加起来共设置有4个侧翼。第2侧翼是为了防止尿等的侧漏而设置的。第2侧翼相当于设置在普通的吸收性物品的防漏侧翼。
在第2侧翼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弹性部件,通过使第2侧翼在第2弹性部件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而立起,即使尿等从载置在第1侧翼之上的辅助吸收体溢出,也能够防止尿等从吸收性物品侧漏。第2侧翼具有成为从吸收体立起的起点的第2基部和成为从吸收体立起了的顶端的第2自由端。第2侧翼以从第2基部到第2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从吸收体立起的方式形成。
优选的是,第2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设置在第2侧翼。优选的是,第2弹性部件设置在第2侧翼的第2自由端的附近,优选的是,例如设置在至少距第2自由端15mm以内(更优选10mm以内)的区域。
优选的是,第2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倾倒的方式形成。即第2侧翼以在第2弹性部件的收缩力的作用下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的方式形成,但此时,优选的是,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倾倒而立起的方式形成。通过使第2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倾倒的方式立起,从辅助吸收体溢出的尿等难以越过第2侧翼而漏出。
第2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倾倒的方式形成,因此,优选的是,第2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面接合于吸收体。此时,优选的是,第2侧翼在至少第2自由端的附近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面接合于吸收体,更优选的是,宽度方向上的整体接合于吸收体。另外,更优选的是,第2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侧面接合于吸收体。此外,第2侧翼的内侧面是指,在第2侧翼立起的状态下第2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第2侧翼利用例如粘接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方法接合于吸收体即可。在第2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面接合于吸收体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2弹性部件不设置在第2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而是设置在第2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
第2侧翼既能够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也能够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一部分。此外,出于利用第2侧翼防止尿等从吸收性物品侧漏这点考虑,优选的是,第2侧翼具有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的长度。
优选的是,第2侧翼以不与第1侧翼重叠的方式设置。即优选的是,第1侧翼和第2侧翼以在倒伏了的状态下彼此分开的方式形成。只要这样形成第1侧翼和第2侧翼,则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第1侧翼和第2侧翼这两者易于立起。此外,第1侧翼和第2侧翼倒伏了的状态是指,第1侧翼和第2侧翼倒伏在吸收体上的状态。
第2侧翼也能够以与第1侧翼重叠的方式设置。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1侧翼和第2侧翼以在倒伏了的状态下第1侧翼位于第2侧翼的下侧的方式形成。只要这样形成第1侧翼和第2侧翼,则在确保第1侧翼和/或第2侧翼的立起的高度的同时,第2侧翼的立起难以被第1侧翼妨碍,可利用第2侧翼恰当地防止尿等的侧漏。另外,能够简单地进行将辅助吸收体配置于第2侧翼之间并载置在第1侧翼之上的操作。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附近设置有第3弹性部件。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在吸收体上,在距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20mm以内的区域(更优选为15mm以内的区域,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内的区域)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3弹性部件。通过这样在吸收体设置第3弹性部件,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朝向穿戴者的肌肤被抬起,其结果,第1侧翼能够以在更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附近立起的方式形成。另外,也能够提高第2侧翼的防漏效果。此外,第3弹性部件至少在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包含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在内的部分)中设置在距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20mm以内的区域即可。
优选的是,第3弹性部件设置在比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靠外侧的位置,同时第3弹性部件也设置在比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靠内侧的位置。通过这样设置第3弹性部件,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易于朝向穿戴者的肌肤抬起。
第3弹性部件也能够安装于构成吸收体的任一部件,但优选的是安装于背片。通过将第3弹性部件安装于背片,易于将吸收性芯朝向穿戴者的肌肤抬起。优选的是,第3弹性部件配置在例如背片和顶片之间、背片和吸收性芯之间、背片和构成第2侧翼的片部件(后述的侧片等)之间。
作为上述说明的各弹性部件,能够使用聚氨酯丝、聚氨酯薄膜、天然橡胶等吸收性物品通常所用的弹性伸缩材料。优选的是,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利用热熔粘接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方法固定。例如、纤度100~2500dtex的聚氨酯丝伸长至倍率1.1倍~5.0倍来配设、固定。作为接合方法,优选的是橡胶系的热熔粘接剂。
进一步对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第1侧翼进行详细说明。第1侧翼分别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但为了辅助吸收体被第1侧翼恰当地抬起,优选的是,第1侧翼以成为从吸收体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位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附近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优选的是,第1基部位于距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25mm以内的区域,更优选的是位于距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20mm以内的区域,进一步优选的是位于距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15mm以内的区域。另外,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的第1侧翼的第1基部间的长度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m以下。
优选的是,第1侧翼以从成为从吸收体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到成为从吸收体立起了的顶端的第1自由端的长度比从第1基部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长度长的方式形成。只要这样形成第1侧翼,则易于维持第1侧翼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了的状态。即、即使一个第1侧翼欲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倒伏,另一个第1侧翼也能够妨碍而易于阻止一个第1侧翼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完全倒伏。另外,易于确保第1侧翼的立起的高度,容易使辅助吸收体抬起到穿戴者的肌肤的附近。更优选的是,第1侧翼以从第1基部到第1自由端的长度比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的第1侧翼的第1基部间的长度长的方式形成。
第1侧翼例如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各种大小的辅助吸收体载置于第1侧翼上,另外即使辅助吸收体沿着前后方向稍微偏移,辅助吸收体也被第1侧翼恰当地抬起。
第1侧翼也能够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1侧翼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只要第1侧翼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则吸收性物品能够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不蓬松地形成,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在将辅助吸收体配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来使用的情况下,大多情况是辅助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在该情况下,辅助吸收体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通过使第1侧翼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能够在辅助吸收体所配置的部分设置第1侧翼,在吸收体的辅助吸收体几乎没有配置的后侧部分未设置第1侧翼。其结果,能够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使第1侧翼并不存在于穿戴者的臀部附近,能够提高臀部附近的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特别是在以仰卧位的状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通过使第1侧翼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吸收性物品的臀部附近齐整地形成,难以使穿戴者在臀部附近感觉到不舒服。
在将第1侧翼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1侧翼具体而言配置于如下那样的位置。即优选的是,作为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以第1侧翼的后侧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的方式配置第1侧翼。更优选的是,第1侧翼的后侧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0%以下的区域,进一步优选的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65%以下的区域。通过这样将第1侧翼配置于吸收体,能够使第1侧翼不存在于穿戴者的臀部附近。此外,优选的是,第1侧翼的后侧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50%以上的区域。第1侧翼的前侧端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0%~25%的区域,更优选的是位于0%~20%的区域。
第1侧翼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第1侧翼既能够是将另一部件安装于吸收体而形成的,也能够是通过将构成吸收体的部件适当折回而形成的。第1侧翼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既能够是透液性的,也能够是非透液性的。
第1侧翼例如由与吸收体不同的部件即居中片构成。居中片能够使用顶片、背片可使用的片材料。在第1侧翼由居中片构成的情况下,居中片具有接合于吸收体的第1固定部、从第1固定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第1侧翼的第1立起部。居中片的第1固定部例如接合于吸收体的顶片。第1立起部未接合于吸收体。只要第1侧翼由与吸收体不同的部件即居中片构成,则易于对第1侧翼赋予所期望的性质。例如在将居中片接合于顶片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侧翼与顶片不同地形成为非透液性的。另外,通过使用单位面积重量较大的居中片,也容易使第1侧翼带有刚性。居中片例如利用粘接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方法接合于吸收体即可。
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的第1侧翼既能够由1个居中片构成,也能够分别由不同的居中片构成。在前者的情况下,在居中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第1固定部,在中央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1立起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设置在吸收体的左侧和右侧的第1侧翼彼此紧密接触,易于确保第1侧翼的立起的高度。
在设置在吸收体的左侧和右侧的第1侧翼分别由不同的居中片构成的情况下,居中片由设置在吸收体的左侧的左侧居中片和设置在右侧的右侧居中片构成,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的第1侧翼由左侧居中片形成,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的第1侧翼由右侧居中片形成。也就是说,左侧居中片的第1立起部形成为设置在左侧的第1侧翼,右侧居中片的第1立起部形成为设置在右侧的第1侧翼。只要这样构成第1侧翼,则在左侧的第1侧翼和右侧的第1侧翼隔开有间隔进行设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居中片的使用量。另外,在居中片为非透液性的情况下,通过使左侧居中片和右侧居中片隔开有间隔而设置,从辅助吸收体溢出而转移到第1侧翼之间的区域的尿等能够透过顶片的位于左侧居中片和右侧居中片之间的部分,使吸收性芯恰当地吸收尿等。其结果,易于防止尿等从吸收性物品泄漏。
第1侧翼也能够是顶片折叠成褶皱状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第1侧翼与顶片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在顶片的制造工序中形成第1侧翼,能够简化吸收性物品的生产设备。
第2侧翼的形成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第2侧翼既能够是在吸收体安装另一部件而形成的,也能够是通过将构成吸收体的部件适当地折回而形成的。第2侧翼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非透液性的。
第2侧翼例如由与吸收体不同的部件即侧片构成。侧片能够使用背片可使用的片材料。在第2侧翼由与吸收体不同的部件即侧片构成的情况下,侧片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侧片具有接合于吸收体的第2固定部、从第2固定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第2侧翼的第2立起部,侧片的第2固定部例如接合于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第2立起部未接合于吸收体。只要使第2侧翼由与吸收体不同的部件即侧片构成,易于对第2侧翼赋予所期望的性质。侧片例如利用粘接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方法接合于吸收体即可。
第2侧翼也能够是通过使背片沿着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向吸收体的肌肤侧面折回而形成的。例如在吸收体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情况下,第2侧翼也能够这样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为了更恰当地发挥第1侧翼的功能,优选的是在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或者、优选的是,在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使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形成得比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两侧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小。而且,优选的是,第1侧翼的第1基部重叠地配置在吸收性芯的开口或者凹部。即优选的是,第1侧翼的第1基部设置在与开口或者凹部重叠的位置。只要这样构成吸收性物品,则在穿戴者穿戴有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吸收性芯易于形成为开口或者凹部凹陷的形状、即宽度方向截面易于形成为大致V字状。其结果,载置在第1侧翼上的辅助吸收体也易于使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易于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此外,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被规定为包含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在内并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长度的部分。
开口沿着厚度方向贯穿吸收性芯地设置,或者以沿着宽度方向分割吸收性芯的方式设置。凹部以使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小的方式形成。优选的是,凹部以如下方式形成:例如、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两侧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相比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此外,凹部也能够未必使吸收性芯的肌肤侧面或者外侧面凹陷地形成。
开口或者凹部沿着第1基部设置,因此,优选的是,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吸收性芯。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开口或者凹部以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方式形成。
开口或者凹部形成于例如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在开口形成于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的情况下,吸收性芯沿着宽度方向被分割。在该情况下,吸收性芯包括配置于宽度方向上的左侧的左侧吸收性芯、配置于宽度方向上的右侧的右侧吸收性芯,在左侧吸收性芯和右侧吸收性芯之间形成有并不存在吸收性芯的槽。只要开口或者凹部设置在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则吸收性芯在整个前后方向上易于沿着宽度方向弯折,吸收性芯易于维持开口或者凹部凹陷的形状。其结果,载置在第1侧翼上的辅助吸收体也易于使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另外,即使各种大小的辅助吸收体载置在第1侧翼上来使用,也易于使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同时即使辅助吸收体沿着前后方向稍微偏移,也易于使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其结果,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易于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
开口或者凹部也能够设置在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开口或者凹部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大多情况是辅助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在该情况下,辅助吸收体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通过使开口或者凹部以偏向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能够使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同时能够使吸收体(吸收性芯)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平坦地形成,提高穿戴感。通过这样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特别是在以仰卧位的状态使用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易于由辅助吸收体恰当地承接。
在将开口或者凹部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开口或者凹部具体地配置于如下位置。即优选的是,作为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以开口或者凹部的后侧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的方式设置开口或者凹部。更优选的是开口或者凹部的后侧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0%以下的区域,进一步优选的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65%以下的区域。通过这样在吸收体设置开口或者凹部,能够使吸收体(吸收性芯)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平坦地形成。此外,优选的是,开口或者凹部的后侧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50%以上的区域。开口或者凹部的前侧端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0%~25%的区域,更优选的是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3%~20%的区域。
优选的是,吸收性物品以使第1侧翼偏向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同时也使开口或者凹部以偏向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只要这样构成吸收性物品,就能够提高臀部附近的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并且,优选的是,在以前侧端为0%且以后侧端为100%而作为第1侧翼和开口或者凹部之间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时,第1侧翼的后侧端和开口或者凹部的后侧端均位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在附图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示出了敞开型(带型)的一次性尿布。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
在图1~图4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图1表示从肌肤侧面观察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敞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Ⅱ-Ⅱ剖视图,图3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Ⅲ-Ⅲ剖视图,图4表示在图2中使辅助吸收体载置在吸收性物品上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使用例。在本申请的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方向,箭头y表示前后方向,与由箭头x、y形成的面垂直的方向表示厚度方向z。此外,在图1中,图的上侧相当于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图的下侧相当于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第1侧翼和第2侧翼倒伏了的状态,但在图2中,示出了第1侧翼和第2侧翼立起了的状态。
吸收性物品1(1A)具有吸收体2,该吸收体2在顶片3和背片4之间配置有吸收性芯5,并具有前后方向y和宽度方向x。顶片3以面向穿戴者的肌肤的方式配置,尿等排泄物可透过。吸收性芯5收容透过了顶片3的排泄物。
在吸收体2的前后方向y上的后侧部,在左右侧端部安装有固定部件16。固定部件16是在基材片17设置止动件18而构成的。使吸收体2铺在穿戴者的下裆部,使止动件18接合于吸收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能够穿戴吸收性物品1A。作为止动件18,能够采用粘扣带的钩部件、粘合剂。
如图1所示,在吸收体2的肌肤侧面,在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上的中央部安装有居中片8。详细而言,在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上的左侧设置有左侧居中片8L,在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上的右侧设置有右侧居中片8R。居中片8具有接合于吸收体2的第1固定部、从第1固定部延伸但未接合于吸收体2的第1立起部,由第1立起部形成第1侧翼6。
第1侧翼6沿着前后方向y延伸,分别设置在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线C的两侧。在第1侧翼6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y延伸的第1弹性部件7。第1侧翼6以如下方式形成:如图3所示那样前后方向y上的端部的外侧面接合于吸收体2,在第1弹性部件7的收缩力的作用下立起时,如图2所示那样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倾倒。吸收性物品1A通过设置第1侧翼6,当如图4所示那样将辅助吸收体20载置于第1侧翼6之上时,能够利用第1侧翼6将辅助吸收体20朝向穿戴者的肌肤抬起。此时,辅助吸收体20以宽度方向x上的外侧部比宽度方向x上的中央部更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方式被抬起,其结果,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能够由辅助吸收体20恰当地承接。
如图2所示,第1侧翼6以如下方式形成:具有成为从吸收体2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6B、成为从吸收体2立起了的顶端的第1自由端6F,从第1基部6B到第1自由端6F的长度比从第1基部6B到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线C的长度长。只要这样形成第1侧翼6,第1侧翼6易于维持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倾倒了的状态。
在吸收性物品1A中,在吸收体2的肌肤侧面上,在第1侧翼6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y延伸的第2侧翼9。如图2所示,第2侧翼9以在顶片3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安装有侧片11的方式形成。侧片11具有接合于吸收体2的第2固定部、从第2固定部延伸而形成第2侧翼9的第2立起部,由第2立起部形成第2侧翼9。如图2所示,第2侧翼9具有成为从吸收体2立起的起点的第2基部9B、成为从吸收体2立起了的顶端的第2自由端9F。
在第2侧翼9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y延伸的第2弹性部件10,在第2弹性部件10的收缩力的作用下第2侧翼9立起。即使尿等从载置在第1侧翼6之上的辅助吸收体20溢出,也能够利用第2侧翼9防止尿等从吸收性物品1A侧漏。在吸收性物品1A中,第2侧翼9以如下方式形成:如图3所示那样前后方向y的端部的内侧面接合于吸收体2,第2侧翼9在第2弹性部件10的收缩力的作用下立起时,如图2所示那样向宽度方向x的内侧倾倒。
吸收性物品1A在吸收性芯5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12,第1侧翼6的第1基部6B设置在与开口12重叠的位置。在吸收性物品1A中,开口12形成于吸收性芯5的前后方向y的全长,吸收性芯5沿着宽度方向x被分割。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A的吸收性芯5的宽度方向x截面易于形成为大致V字状,由此,载置在第1侧翼6之上的辅助吸收体20也易于使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因此,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易于由辅助吸收体20恰当地承接。
在吸收体2上,在吸收性芯5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端附近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y延伸的第3弹性部件14。第3弹性部件14设置在比吸收性芯5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端靠外侧的位置的同时,也设置在比吸收性芯5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端靠内侧的位置。通过这样在吸收体2设置第3弹性部件14,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端能够朝向穿戴者的肌肤抬起,其结果,第1侧翼6能够以在更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附近立起的方式形成。另外,也能够提高第2侧翼9的防漏效果。
吸收性物品1A在吸收体2的前后方向y的两端部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的腰部弹性部件15。利用腰部弹性部件15形成沿着穿戴者的腰围的腰部褶裥,可防止尿等从背侧、腹侧泄漏。
接着,参照图5~图7对与图1~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不同的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图5表示从肌肤侧面观察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敞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6表示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Ⅵ-Ⅵ剖视图。在图5以及图6中,示出了第1侧翼和第2侧翼倒伏了的状态。图7也表示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Ⅵ-Ⅵ剖视图,但在图7中,示出了第1侧翼和第2侧翼立起了的状态。此外,在图5~图7的说明中,与上述说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在图5~图7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1B)中,设置在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的左侧和右侧的第1侧翼6由1个居中片8构成。居中片8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固定于吸收体2的肌肤侧面,在中央部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1侧翼6。
在吸收性物品1B中,如图5所示,第1侧翼6以偏向吸收体2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另外,第1侧翼6以如下方式设置:作为吸收体2的前后方向y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2A设为0%且将后侧端2B设为100%时,第1侧翼6的后侧端6E位于吸收体2的前后方向y的75%以下的区域。通过这样配置第1侧翼6,吸收性物品1B能够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不蓬松地形成,能够提高穿戴感。
在吸收性物品1B中,在吸收性芯5设置有开口12,但开口12以偏向吸收体2的前侧的方式设置。设置在吸收性芯5的开口12以如下方式设置:作为吸收体2的前后方向y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2A设为0%且将后侧端2B设为100%时,开口12的后侧端12E位于吸收体2的前后方向y的75%以下的区域。而且,第1侧翼6的第1基部6B设置在与开口12重叠的位置(参照图6以及图7)。通过这样在吸收性芯5设置开口12,能够使辅助吸收体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凹陷地形成,同时使吸收体2(吸收性芯5)在穿戴者的臀部附近平坦地形成,能够提高穿戴感。
如图6所示,吸收性物品1B以在第1侧翼6和第2侧翼9倒伏了的状态下第1侧翼6位于第2侧翼9的下侧的方式形成。只要这样形成第1侧翼6和第2侧翼9,就能够简单地进行将辅助吸收体配置于第2侧翼9之间并载置于第1侧翼6之上的操作。另外,可利用第2侧翼9恰当地防止尿等的侧漏。
图8中示出了又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剖视图。此外,在图8的说明中,与上述说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在图8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1C)中,第1侧翼6是通过将顶片3折叠成褶皱状而形成的。并且,在吸收体2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13,第1侧翼6的第1基部6B设置在与凹部13重叠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也能够这样构成吸收性物品。
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具有如下工序的方法制造:将第1弹性部件配设在居中片而获得第1侧翼的工序(第1侧翼制造工序);将第2弹性部件配设在侧片而获得第2侧翼的工序(第2侧翼制造工序);以第1弹性部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将第1侧翼接合于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工序(第1侧翼设置工序);以第2弹性部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式将第2侧翼接合于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的工序(第2侧翼设置工序);将吸收性芯配置于背片上的工序(吸收性芯配置工序);将接合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顶片层叠于配置有吸收性芯的背片的工序(组装工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方法,在将第1侧翼和第2侧翼接合于顶片之后,层叠于配置有吸收性芯的背片,从而能够简便地制造在吸收体上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性物品。
在第1侧翼制造工序中,将第1弹性部件配设在居中片而获得第1侧翼。在连续地制造第1侧翼的情况下,将居中片作为连续体放出,一边将第1弹性部件沿着居中片的输送方向放出一边配设在居中片即可。优选的是,在第1侧翼制造工序中,将粘接剂涂布于居中片,将第1弹性部件配设在居中片的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另外,也能够是,在将第1弹性部件配设在居中片之后,将居中片沿着宽度方向折回,将第1弹性部件夹入折回后的居中片之间。
第1弹性部件设置在居中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或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在前者的情况下,可从1个居中片同时地制造两个第1侧翼、即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1侧翼。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从1个居中片制造1个第1侧翼、即设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或者右侧的第1侧翼。
在第2侧翼制造工序中,将第2弹性部件配设在侧片而获得第2侧翼。在连续地制造第2侧翼的情况下,将侧片连续地放出,一边将第2弹性部件沿着侧片的输送方向放出一边配设在侧片即可。优选的是,在第2侧翼制造工序中,将粘接剂涂布于侧片,将第2弹性部件配设在侧片的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另外,也能够是,在将第2弹性部件配设在侧片之后,将侧片沿着宽度方向折回而将第2弹性部件夹入折回了的侧片间。
在第1侧翼设置工序中,以第1弹性部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将第1侧翼接合于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被规定为包含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在内且具有预定的宽度的部分。在连续地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将顶片作为连续体放出即可。此时,既能够也将第1侧翼作为连续体放出而接合于顶片,也能够将单个切断了的第1侧翼接合于顶片。例如,在将第1侧翼设置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的情况下,在简便地制造这方面,优选利用前者的方法将第1侧翼接合于顶片。在将第1侧翼接合于顶片时,第1侧翼以第1弹性部件位于比第1侧翼向顶片接合的接合部位靠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的方式接合于顶片即可。
在第2侧翼设置工序中,以第2弹性部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式将第2侧翼接合于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被规定为位于比顶片的中央部靠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在连续地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将顶片作为连续体放出即可。此时,优选的是,将第2侧翼也作为连续体放出而接合于顶片。在将第2侧翼接合于顶片时,第2侧翼以位于比第2弹性部件向第2侧翼的顶片接合的接合部位靠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的方式接合于顶片即可。
第1侧翼设置工序和第2侧翼设置工序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既能够在第1侧翼设置工序之后进行第2侧翼设置工序,也能够在第2侧翼设置工序之后进行第1侧翼设置工序。此外,出于将第1侧翼和第2侧翼容易地设置于顶片这点考虑,优选在第1侧翼设置工序之后进行第2侧翼设置工序。即优选的是,在第2侧翼设置工序中,将第2侧翼接合于已接合有第1侧翼的顶片。另外,通过这样将第1侧翼和第2侧翼设置于顶片,第1侧翼不重叠地配置在第2侧翼的上侧。其结果,第2侧翼的立起难以被第1侧翼妨碍,可利用第2侧翼恰当地防止尿等的侧漏。
在吸收性芯配置工序中,将吸收性芯配置于背片上。在连续地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将背片作为连续体放出即可。此时,吸收性芯以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应的预定间距配置于背片上即可。
在将第3弹性部件设置在吸收体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吸收性芯配置工序之前设置有在背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配设第3弹性部件的工序(第3弹性部件配设工序)。在连续地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将背片作为连续体放出、将第3弹性部件一边沿着背片的输送方向放出一边配设在背片即可。优选的是,在第3弹性部件配设工序中,将粘接剂涂布于背片,在背片的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配设第3弹性部件。
在设置有第3弹性部件配设工序的情况下,优选在第3弹性部件配设工序之后进行吸收性芯配置工序。此时,优选的是,在吸收性芯配置工序中,以在距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20mm以内的区域配设第3弹性部件的方式将吸收性芯配置在背片上。
在吸收性芯配置工序之后进行组装工序。在组装工序中,将接合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顶片层叠于配置有吸收性芯的背片上。然后,通过将顶片与背片接合,将顶片、吸收性芯和背片形成为一体,获得吸收体。通过将接合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顶片层叠于配置有吸收性芯的背片,能够简便地制造在吸收体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性物品。
在连续地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在组装工序中,将接合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顶片的连续体层叠于配置有吸收性芯的背片的连续体,能够获得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体的连续体。在该情况下,在组装工序之后设置有单个切断工序,通过在单个切断工序中将吸收体的连续体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切断线切断,能够单个地获得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体。在单个切断工序中,在以预定间距配置的吸收性芯之间切断吸收体的连续体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也能够将在组装工序或者单个切断工序获得的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体直接作为吸收性物品而获得。另外,也能够根据所制造的吸收性物品的种类适当地添加所需的工序。例如,在组装工序中,或者在组装工序之前,也能够设置有在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背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或者接合于顶片的第2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安装固定部件的工序(固定部件设置工序)。通过设置固定部件设置工序,能够制造敞开型(带型)的一次性尿布作为吸收性物品。另外,在组装工序之后,也能够设置有在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圆弧状缺口的工序(缺口形成工序),由此,能够制造已提高了在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穿戴性的吸收性物品。
也能够在组装工序之后设置有将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体安装于外装部件的工序(吸收体配设工序)。例如,只要外装部件能够形成为短裤形状,则通过在吸收体配设工序中将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体安装于外装部件并将外装部件形成为短裤形状,能够制造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作为吸收性物品。
接着,参照图9~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9~图12中示出了连续地制造图1~图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方法的一例。图9表示第1侧翼制造工序的概略图,图10表示第2侧翼制造工序的概略图,图11表示第1侧翼设置工序和第2侧翼设置工序的概略图,图12表示吸收性芯配置工序和组装工序的概略图。
在图9中,在第1侧翼制造工序21中,将第1弹性部件32配设在居中片31而获得第1侧翼33。居中片31一边沿着输送方向w1放出并将第1弹性部件32沿着居中片31的输送方向w1放出一边配设并固定于居中片31。第1弹性部件32设置在居中片31的宽度方向(位于居中片31上并与输送方向w1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居中片31在配设了第1弹性部件32之后,以夹入第1弹性部件32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折回。在图9中,这样制造了第1侧翼33的连续体。
在图10中,在第2侧翼制造工序22中,将第2弹性部件35配设在侧片34而获得第2侧翼36。侧片34一边沿着输送方向w2放出并将第2弹性部件35沿着侧片34的输送方向w2放出一边配设并固定于侧片34。第2弹性部件35设置在侧片34的宽度方向(位于侧片34上且与输送方向w2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侧片34在配设了第2弹性部件35之后,以夹入第2弹性部件35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折回。在图10中,这样制造了第2侧翼36的连续体。
在图11中,将顶片37沿着输送方向w3放出,在第1侧翼设置工序23中,以第1弹性部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将第1侧翼33接合在顶片37的宽度方向(位于顶片37上并与输送方向w3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接着的第2侧翼设置工序24中,以第2弹性部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式将第2侧翼36接合在顶片37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由此,制造出接合有第1侧翼33和第2侧翼36的顶片37。在图11中,在顶片3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1侧翼33。并且,在第2侧翼设置工序24之后,在固定部件设置工序25中,将固定部件38安装于第2侧翼36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而获得复合片体39。
在图12中,将背片40沿着输送方向w4放出,在第3弹性部件配设工序26中,在背片40的宽度方向(位于背片40上且与输送方向w4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侧配设第3弹性部件41。第3弹性部件41一边沿着背片40的输送方向w4放出一边配设并固定于背片40。
接下来,在吸收性芯配置工序27中,在背片40上配置吸收性芯42。吸收性芯42沿着输送方向w4以预定间距配置于背片40上。并且,吸收性芯42以在吸收性芯4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第3弹性部件41配置于距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20mm以内的区域的方式配置于背片40上。
接下来,在组装工序28中,将通过将第1侧翼和第2侧翼接合于顶片而形成的复合片体39层叠于配置有吸收性芯42的背片40。由此,获得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体的连续体43。将其在单个切断工序29中切断,从而获得设置有第1侧翼和第2侧翼的吸收性物品44。吸收性物品44能够用作敞开型(带型)的一次性尿布。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12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86134号的优先权的利益。2012年12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86134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了参考而引用于本申请中。
Claims (22)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
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顶片、背片以及配置在顶片和背片之间的吸收性芯;
第1侧翼,该第1侧翼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肌肤侧面;
第2侧翼,该第2侧翼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肌肤侧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分别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两侧,并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倒的方式形成,所述第1侧翼上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弹性部件,
所述第2侧翼分别设置在所述第1侧翼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弹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外侧面接合于所述吸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侧翼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倾倒的方式形成,并且所述第2侧翼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面接合于所述吸收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和所述第2侧翼形成为在处于倒伏的状态下所述第1侧翼位于所述第2侧翼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上,在距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20mm以内的区域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3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更靠外侧的位置和比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更靠内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第3弹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具有作为从所述吸收体上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和作为从所述吸收体上立起的顶端的第1自由端,
从所述第1基部到所述第1自由端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第1基部到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或者,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使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比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两侧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小,
所述第1侧翼的作为从所述吸收体上立起的起点的第1基部设置在与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凹部重叠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凹部以偏向所述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凹部的后侧端位于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所述吸收性芯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以偏向所述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所述第1侧翼的后侧端位于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以偏向所述吸收体的前侧的方式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将前侧端设为0%且将后侧端设为100%时,所述第1侧翼的后侧端位于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75%以下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通过与所述吸收体属于不同部件的居中片构成,
所述居中片具有接合于所述吸收体的第1固定部以及从所述第1固定部延伸延并形成所述第1侧翼的第1立起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居中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收体左侧的左侧居中片和设置在所述吸收体右侧的右侧居中片,
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的第1侧翼由所述左侧居中片形成,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的第1侧翼由所述右侧居中片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吸收体的左侧和右侧的所述第1侧翼由一个居中片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翼通过将所述顶片折叠成褶皱状而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单位面积重量为60g/m2~450g/m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86134A JP6126842B2 (ja) | 2012-12-27 | 2012-12-27 | 吸収性物品 |
JP2012-286134 | 2012-12-27 | ||
PCT/JP2013/079572 WO2014103504A1 (ja) | 2012-12-27 | 2013-10-31 |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71875U true CN204971875U (zh) | 2016-01-20 |
Family
ID=51020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9000101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971875U (zh) | 2012-12-27 | 2013-10-31 | 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26842B2 (zh) |
KR (1) | KR102058430B1 (zh) |
CN (1) | CN204971875U (zh) |
TW (1) | TWI600416B (zh) |
WO (1) | WO20141035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89423B2 (ja) * | 2014-11-19 | 2018-09-12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6460903B2 (ja) * | 2015-04-30 | 2019-01-30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6487766B2 (ja) * | 2015-04-30 | 2019-03-20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6603519B2 (ja) * | 2015-09-08 | 2019-11-06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6808361B2 (ja) * | 2016-06-08 | 2021-01-06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6883388B2 (ja) * | 2016-06-08 | 2021-06-09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7106795B2 (ja) * | 2017-12-22 | 2022-07-27 |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 尿取りパッドを併用するテープ止めタイプおむつ |
JP7239105B2 (ja) * | 2019-03-26 | 2023-03-14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7105331B1 (ja) | 2021-02-04 | 2022-07-22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62227U (ja) * | 1991-06-28 | 1993-08-20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着用物品 |
JPH0551326U (ja) * | 1991-12-18 | 1993-07-09 |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 使いすておむつ |
US5236428A (en) * | 1992-03-19 | 1993-08-17 | Paragon Trade Brands, Inc. |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uxillary absorbent member having standing leg gathers |
JPH08173476A (ja) * | 1994-12-26 | 1996-07-09 | New Oji Paper Co Ltd | はかせる型おむつおよび製造方法 |
JP3047219B2 (ja) * | 1997-03-10 | 2000-05-29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熱老化試験装置 |
JP3047219U (ja) * | 1997-09-18 | 1998-04-10 | トーヨー衛材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FR2810880B1 (fr) * | 2000-06-29 | 2003-09-26 | Proteco | Couche a usage unique |
JP3949393B2 (ja) * | 2001-05-24 | 2007-07-25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の装着に適したショーツ |
JP3527488B2 (ja) * | 2001-07-27 | 2004-05-17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3769545B2 (ja) * | 2003-02-10 | 2006-04-26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
JP5566594B2 (ja) * | 2008-11-11 | 2014-08-06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5528032B2 (ja) | 2009-09-01 | 2014-06-25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吸収性物品 |
JP5926498B2 (ja) * | 2011-05-31 | 2016-05-25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
-
2012
- 2012-12-27 JP JP2012286134A patent/JP61268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0-31 WO PCT/JP2013/079572 patent/WO201410350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31 KR KR1020157016784A patent/KR10205843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0-31 CN CN201390001019.7U patent/CN20497187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11-06 TW TW102140231A patent/TWI600416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03504A1 (ja) | 2014-07-03 |
KR102058430B1 (ko) | 2019-12-23 |
TW201436777A (zh) | 2014-10-01 |
KR20150100692A (ko) | 2015-09-02 |
JP6126842B2 (ja) | 2017-05-10 |
JP2014124509A (ja) | 2014-07-07 |
TWI600416B (zh) | 2017-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71875U (zh) | 吸收性物品 | |
KR100596089B1 (ko) | 팬츠형의 일회용 기저귀 | |
KR100778725B1 (ko) |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 |
CN100425219C (zh) | 体液吸收性物品 | |
CA2496022C (en) | Pull-on disposable diaper | |
KR100968899B1 (ko) | 일회용 흡수성 물품 | |
CN209187223U (zh) | 吸收性物品 | |
EP2554147A1 (en) | Disposable underwear-type worn article | |
SK37493A3 (en) | Curved, shaped absorbent article | |
WO2011040045A1 (en) | Disposable diaper | |
CN204133713U (zh) | 一次性尿布 | |
CN103813768A (zh) | 一次性穿戴产品 | |
JP2020058696A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5340696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4823956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 |
RU2654187C1 (ru) |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 частично слоистым эластич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для талии | |
US20160278998A1 (en) | Absorber, absorbent article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reof | |
JP5942764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06794091A (zh) | 一次性穿用物品 | |
JP6228794B2 (ja) | テープ式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 |
JP4897594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03957854B (zh) | 一次性穿用物品 | |
CN100531695C (zh) | 一次性尿布 | |
JP5369311B2 (ja) | 止着テープ、止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RU2725461C1 (ru) |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