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45603U -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45603U
CN204845603U CN201520456953.9U CN201520456953U CN204845603U CN 204845603 U CN204845603 U CN 204845603U CN 201520456953 U CN201520456953 U CN 201520456953U CN 204845603 U CN204845603 U CN 204845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ngthening part
cross
main body
front seat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569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本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569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45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45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456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其中前座椅横梁包括横梁主体和加强部件,加强部件包括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两端,内加强部件与横梁主体的上表面重叠,内加强部件与外加强部件之间的调节距离为0~55厘米。本实用新型的前座椅横梁由于不是一体成型的,因此在焊接之前,通过调节外加强部件和内加强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前座椅横梁的长度,因此针对不同车型无需重新开发相应尺寸的前座椅横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整车的竞争优势。

Description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是整车的基础,是整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等各方面性能的基础。其中,前座椅横梁是保证整车的碰撞安全、扭转刚度、座椅安装的重要部件。前座椅横梁作为整车侧面碰撞的承载结构之一,其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降低乘员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受到伤害。
现有技术中,前座椅横梁是采用模具一体成型,对于不同型号的汽车,前座椅横梁的长度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车型制作不同尺寸的模具以制作不同型号的前座椅横梁,这样一来增加的制作成本,降低了整车的竞争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座椅横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型号的汽车需要重新开发不同尺寸的前座椅横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座椅横梁,包括:横梁主体和加强部件;
其中,所述加强部件包括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所述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两端,所述内加强部件与所述横梁主体的上表面重叠,所述内加强部件与外加强部件之间的调节距离为0~55厘米。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横梁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所述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分别跨设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两端,所述内加强部件和所述外加强部件的内表面与所述横梁主体贴合。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所述横梁主体包括第一水平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连接于两个第一竖直部之间;
所述外加强部件包括第二水平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水平部连接于两个第二竖直部之间,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平行,所述两个第二竖直部分别贴设于所述两个第一竖直部的外表面。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所述横梁主体的横截面具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朝上,所述横截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垂直。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所述外加强部件的第二水平部距离所述横梁主体的上表面有预设距离。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所述外加强部件还包括第一焊接边和两个第二焊接边;
所述第一焊接边与所述第二水平部远离所述横梁主体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焊接边与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两个第二焊接边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竖直部的远离所述横梁主体的端面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焊接边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垂直并沿远离所述横梁主体的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两个第一竖直部底部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宽度。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优选地,所述内加强部件的结构与所述外加强部件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前座椅横梁由于不是一体成型的,在将加强部件固定至横梁主体之前,通过调节外加强部件和内加强部件在横梁主体上的距离,可以制造出长度不同的前座椅横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整车的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座椅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主体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横梁主体;2-加强部件;11-安装孔;
21-外加强部件;22-内加强部件;12-凹槽;
210-第二水平部;211-第二竖直部;212-第一焊接边;
213-第二焊接边;221-倾斜部;222-第三水平部;
223-第三翻边;224-座椅固定孔;122-水平部;
123-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座椅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汽车前座椅横梁包括横梁主体1和加强部件2,其中,该横梁主体1可以为实心,当然,为了减轻横梁主体1的重量,可选的,横梁主体1为中空的,若横梁主体1为中空的,则可以高强钢为材料采用辊压成型,其中,高强钢重量轻,且容易控制回弹,可提高尺寸精度。并且,采用辊压成型一般仅仅需要两套模具,模具数量少,并且只需要配置相应的成型滚轮即可。横梁主体1的两端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图1a所示,横梁主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电子线束固定安装时用的安装孔11,其中,电子线束就是车体内部用于信号传输的传输电缆。
如图1b所示,加强部件2包括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分别设置于横梁主体1的两端,内加强部件22与横梁主体1的上表面重叠。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的形状与横梁主体1的形状可以相互配合,例如,若横梁主体1为圆柱型,则内加强部件22则可以为带有预设弧度板材,该预设角度与横梁主体1的弧度相互配合,以使得内加强部件22很好的贴合至横梁主体1的上表面,当然,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也可以分别为一水平平板或其他形状,相匹配的,横梁主体1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方体或者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保证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均贴合至横梁主体1的表面即可。其中,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为标准冲压件,并且可以共用一套模具成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内加强部件22中的“内”是指靠近车体中心的方向,外加强部件21中的“外”是指靠近车门的方向。
其中,该汽车前座椅横梁在将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总成之前,可以根据不同的汽车型号的座椅宽度,调整内加强部件22与外加强部件21之间的距离,在调整至与相应的汽车车型的座椅相匹配的距离后,将内加强部件22与外加强部件21固定设置于横梁主体1的两端。其中,加强部件2与横梁主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在横梁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多个螺孔,螺孔与横梁主体1的两端的距离各不相同,在调整好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之间的距离之后,可以通过螺栓和螺孔将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固定。具体的,内加强部件22与外加强部件21之间的调节距离为0厘米~55厘米。可选地,横梁主体1的长度范围为45厘米~55厘米,设置在这个范围内的横梁主体1可以适用于多个车型的座椅。具体可通过调节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前座椅横梁的长度,因此针对不同车型无需重新开发相应尺寸的前座椅横梁。可选的,内加强部件22的长度为15厘米-25厘米之间,外加强部件21的长度为15厘米-25厘米之间。其中,内加强部件22的长度可以与外加强部件21的长度相等,二者也可以不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做出更改。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这里举例说明,例如,横梁主体1的长度为45厘米,外加强部件21和内加强部件22的长度均为15厘米,则可以制造出长度在45厘米-75厘米之间的前座椅横梁,这个长度的前座椅横梁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中小型汽车;若横梁主体1的长度为55厘米,外加强部件21和内加强部件22的长度均为25厘米,则可以制造出长度在55厘米-105厘米之间的前座椅横梁,这个长度的前座椅横梁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大型货车。当然,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
可以看出,当通过调节外加强部件21和内加强部件22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制造长度不同的前座椅横梁。具体的,可以只调节内加强部件22或者外加强部件21中的一个,也可以同时调节两个。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加强部件21和内加强部件22之间的距离是指外加强部件21靠近横梁主体1的端面和内加强部件22靠近横梁主体1的端面二者之间的距离。优选的,为了使得前座椅横梁更好的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可将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焊接固定。在将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固定住之后,在加强部件2上制作至少一个座椅固定孔224,可选的,可以分别在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上分别制作一个座椅固定孔224。当然也可以在制造加强部件2时直接利用模具制造好座椅固定孔224。
本实用新型由于前座椅横梁不是一体成型的,在将加强部件2固定至横梁主体1之前,通过调节外加强部件21和内加强部件22在横梁主体1上的距离,可以制造出长度不同的前座椅横梁,因而无需针对不同的车型制作不同的模具以制作不同型号的前座椅横梁,从而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整车的竞争优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对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增强前座椅横梁的受力强度,可选的,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分别跨设于横梁主体1的两端,内加强部件22和外加强部件21的内表面与横梁主体1贴合,这样可以增强整个前座椅横梁的稳定性。例如,若加强部件2焊接至横梁主体1上,则可以增大加强部件2与横梁主体1之间的焊接面积,从而在加强部件2受到外力时将力传递到横梁主体1上,进而使得横梁主体1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
若加强部件2焊接至横梁主体1上,可以适当的留出外加强部件21搭接到横梁主体1上的搭接余量,即加强部件2与横梁主体1在水平方向上贴合面的长度,依据搭接余量来对横梁主体1与外加强部件21和内加强部件22的长度进行设计。例如,外加强部件21与横梁主体1在水平方向贴合面的长度设计为2.5厘米,内加强部件22与横梁主体1贴合面的长度也设计为2.5厘米,若想要制造出长度为75厘米的前座椅横梁,则横梁主体1与外加强部件21和内加强部件22的长度总和应为70厘米。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横梁主体1包括第一水平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竖直部,第一水平部连接于两个第一竖直部之间,即横梁主体1的形状类似于汉字中的同字框儿“冂”。为了增加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之间的受力面积,如图1a和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主体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2所示,横梁主体1的横截面具有凹槽12,且凹槽12的开口方向朝上,其中,横截面与第一竖直部垂直。凹槽12包括水平部122和位于水平部122两端且位于水平部上方的两个凸起部123。具体的,如图1a所示,该凹槽12的两个凸起部123实际是横梁主体1上的两个加强筋,从加强筋的角度来说更易于理解,这里从加强筋的角度来说本实施例中凹槽12的技术效果,与仅有水平部122的横梁主体1相比,横梁主体1上增加两个加强筋之后,与水平部122的高度相比,两个凸起部123的高度要高于水平部122的高度,因此,增加了横梁主体1的侧表面的面积,其中侧表面是指在图1a中沿正视方向和后视方向能够看到的横梁主体1的表面,也就是,通过两个凸起部123增加了横梁主体1在与加强部件2总成后的接触面积。
其中,为了更好的承受来自于垂直方向的力,横梁主体1的两个第一竖直部底部的间距大于第一水平部的宽度,即两个第一竖直部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预设角度,当加强部件2承受来自于垂直方向的力时,横梁主体1的底部可以承受部分垂直力。其中,垂直方向的力是指与水平方向垂直的力。
进一步的,如图1b所示,外加强部件21包括第二水平部21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竖直部211,第二水平部210连接于两个第二竖直部211之间。在将外加强部件21安装至横梁主体1的一端时,第二水平部210与第一水平部平行,两个第二竖直部211分别贴设于两个第一竖直部的外表面,其中,可将两个第二竖直部211分别焊接至两个第一竖直部的外表面上。
为了满足加强部件2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外加强部件21还包括第一焊接边212和两个第二焊接边213,第一焊接边212和两个第二焊接边213用于与汽车前座椅的其他结构进行固定焊接,其中,第一焊接边212与第二水平部210远离横梁主体1的端面连接,第一焊接边212与第二水平部2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例如第一焊接边212与第二水平部2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直角或者锐角。两个第二焊接边213分别与两个第二竖直部211的远离横梁主体1的端面连接,两个第二焊接边213与第二竖直部211垂直并沿远离横梁主体1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二焊接边213与第二竖直部21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第一焊接边212和两个第二焊接边213可以采用翻边工艺成型。
其中,内加强部件22的结构可以是本实用新型中任一外加强部件21的结构,例如,内加强部件22与同在一个横梁主体1上的外加强部件21的结构相同,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同在一个横梁主体1上的内加强部件22与外加强部件21设计的不同。例如,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加强部件22还包括倾斜部221、第三翻边223和第三水平部222,其中,倾斜部221连接于第三翻边223和第三水平部222之间,倾斜部221可以用来与其他带有倾斜结构的部件进行连接,具体的,第三水平部222靠近外加强部件21的第二水平部210。
此外,可选的,外加强部件21的第二水平部210距离横梁主体1的上表面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在汽车行进的过程中,减小前座椅横梁的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之间的振动而带来的异响。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水平部”,例如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210等,其均与地面平行,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竖直部”,例如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211等,其均与地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不仅无需针对不同的车型制作不同的模具以制作不同型号的前座椅横梁,并且通过在横梁主体1上开设有凹槽12,增大了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之间的受力面积,使得前座椅横梁更加稳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外加强部件21的第二水平部210距离横梁主体1的上表面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在汽车行进的过程中,减小前座椅横梁的横梁主体1与加强部件2之间的振动而带来的异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座椅横梁,针对不同的车型,可以在将前座椅横梁的加强部件固定至横梁主体之前,通过调节外加强部件和内加强部件在横梁主体上的距离,可以制造出长度不同的前座椅横梁,因此无需针对不同的车型制作不同的模具以制作不同型号的前座椅横梁,从而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整车的竞争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主体和加强部件;
其中,所述加强部件包括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所述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两端,所述内加强部件与所述横梁主体的上表面重叠,所述内加强部件与外加强部件之间的调节距离为0~55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横梁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部件和外加强部件分别跨设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两端,所述内加强部件和所述外加强部件的内表面与所述横梁主体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主体包括第一水平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连接于两个第一竖直部之间;
所述外加强部件包括第二水平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水平部连接于两个第二竖直部之间,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平行,所述两个第二竖直部分别贴设于所述两个第一竖直部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主体的横截面具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朝上,所述横截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部件的第二水平部距离所述横梁主体的上表面有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部件还包括第一焊接边和两个第二焊接边;
所述第一焊接边与所述第二水平部远离所述横梁主体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焊接边与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两个第二焊接边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竖直部的远离所述横梁主体的端面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焊接边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垂直并沿远离所述横梁主体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竖直部底部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部件的结构与所述外加强部件的结构相同。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座椅横梁。
CN201520456953.9U 2015-06-29 2015-06-29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45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6953.9U CN204845603U (zh) 2015-06-29 2015-06-29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6953.9U CN204845603U (zh) 2015-06-29 2015-06-29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45603U true CN204845603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36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5695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45603U (zh) 2015-06-29 2015-06-29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456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7361A (zh) * 2016-12-23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汽车后纵梁、后排座椅安装梁、后排座椅安装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7361A (zh) * 2016-12-23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汽车后纵梁、后排座椅安装梁、后排座椅安装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4764B2 (en) Subframe for a motor vehicle ax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bframe
CN104066643B (zh) 具有凹槽的辅助框架
CN103085882B (zh)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CN102114868A (zh) 新型结构优化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CN103895535A (zh) 轿车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总成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05523514U (zh) 汽车后轮罩减震器安装座的连接结构
CN104340279A (zh)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组件
CN204845603U (zh) 汽车前座椅横梁及汽车
CN214564778U (zh) 一种前排座椅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04605553U (zh) 电动车及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箱固定组件
CN104827926A (zh) 电动车及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箱固定组件
CN201881923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固定结构
CN201665140U (zh) 汽车控制臂
CN204415516U (zh) 前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CN207274774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203681295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205273183U (zh) 一种传动轴安装结构
CN201597624U (zh)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的转向轴托架总成
CN220948218U (zh) 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1951553U (zh) 新型结构优化副车架
CN201549540U (zh) 车载蓄电池承重架
CN210941244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安装支架的加强件
CN204955970U (zh) 下推力杆支座、车辆行驶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0

Address after: 102606 Beijing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Caiyu mining and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BJEV

Address before: 101300 Beijing City Renhe Town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No. 99 Beijing automobile industry R & D base B5-015

Patentee before: BAIC MOTOR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