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8133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8133U
CN204798133U CN201390000769.2U CN201390000769U CN204798133U CN 204798133 U CN204798133 U CN 204798133U CN 201390000769 U CN201390000769 U CN 201390000769U CN 204798133 U CN204798133 U CN 204798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butment face
face side
skin
skin abu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07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北典子
加藤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8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81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61F13/53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having discontinuous areas of compre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751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 A61F13/475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being located outside the perimeter of the absorbent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61F13/5110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the top sheet having corrugations or embossments having one axi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the other axis, e.g. forming channels or grooves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2013/530868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characterized by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or transport means other than wicking layer
    • A61F2013/53092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characterized by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or transport means other than wicking layer having longitudinal barriers
    • A61F2013/5309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characterized by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or transport means other than wicking layer having longitudinal barriers having a dens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1在肌肤抵接面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层(2),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防漏层(4),在正面层(2)与防漏层(4)之间具有液体吸收层(3)。液体吸收层(3)包括:包含肌肤抵接侧面且在平面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层(6);和与该连续层(6)连续形成为一体且向非肌肤抵接面侧突出的多个小吸收部(8)。小吸收部(8)分别被克重低于小吸收部(8)的间隔部(7)隔开。间隔部(7)没有贯通液体吸收层(3)的肌肤抵接面。在小吸收部(8)设置有从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侧凹陷的压缩部(10)。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理期用品、失禁用制品或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不断改良各部件的材料、构造,谋求其功能、穿着感的提升。对于吸收体也为了对其改良而不断进行开发,尤其是最近提出了各种与使用状况、吸收性物品的种类相对应的功能性吸收体。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生理用卫生巾,该生理用卫生巾具有如下吸收体:多个吸收部相互分开,经由固定部与基体片接合,该固定部在俯视时包含在上述吸收部的区域中,上述多个吸收部以液体能够相互连通的状态排列。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生理用卫生巾,该生理用卫生巾具有如下吸收体:多个吸收部相互分开,经由固定部与基体片接合,该固定部在俯视时包含在上述吸收部的区域中,且在上述吸收部之间配置吸收性材料,配置在上述吸收部之间的吸收性材料的克重(单位面积质量)低于该吸收部。专利文献1、2的任一者,均在吸收体整体灵活地变形而无间隙地适应穿着者的复杂地起伏的肌肤表面的“人体适应性”极高、且良好地追随因穿着者的动作引起的变形的“动作追随性”也极为良好的吸收体中,能够使其变形时的液体等的吸收保持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68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738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多个吸收部相互分开,固定于作为连续层的基体片,由此能够使得液体容易快速地在相互分开的吸收部与吸收部之间连通并扩散。另一方面,在与液体的接触以外,也有吸入吸收体内的体液向肌肤侧蒸发的情况。尤其是当因长时间穿着等而使吸收体的液体保持量成为饱和状态时,容易产生向肌肤侧的空间的蒸发。根据该蒸发的程度,有可能会使肌肤侧的湿度上升而成为对肌肤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肌肤抵接面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层,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防漏层,在该正面层与该防漏层之间具有液体吸收层。上述液体吸收层包括:包含肌肤抵接侧面且在平面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层;和与该连续层连续形成为一体且向非肌肤抵接面侧突出的多个小吸收部。上述小吸收部分别被克重低于小吸收部的间隔部隔开。上述间隔部没有贯通上述液体吸收层的肌肤抵接面。在上述小吸收部设置有从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侧凹陷的压缩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抵接面方向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图2(A)~(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构造的图,图2(A)是从配置于卫生巾时为肌肤抵接面侧的面表示的立体图,图2(B)是宽度方向的截面图,图2(C)是从其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从配置于卫生巾时的非肌肤抵接面表示的图)。
图3是图1的I-I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中的水分的吸湿、蒸发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吸收体的槽的变形例从吸收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进行表示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易使肌肤侧闷湿,能够减少对肌肤的负担等的吸收性物品。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肌肤抵接面方向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以下也称为“卫生巾”)1的局部切开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为图1所示的纵长的形状,包括:配置在肌肤抵接面侧的液体透过性片的正面层2;配置在非肌肤抵接面侧的液体难透过性的防漏层4;和配置在该两个片之间,吸收保持体液的液体吸收层3。正面层2和防漏层4从液体吸收层3的长度方向前后和宽度方向左右分别向外侧延伸,在重叠部分接合而一体化。此外,在左右方向外侧部,防漏层4比正面层2长,防漏层4的肌肤抵接面侧由拨水性的侧片5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片5的宽度方向内侧与正面层2重叠,并且在液体吸收层3的左右两侧部也重叠。利用该结构,卫生巾1的靠宽度方向中央的区域为液体透过性,但在宽度方向左右外侧区域成为拨水性,当被吸收至液体吸收层3内的体液向宽度方向左右扩散时,能够抑制体液的渗出。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面称为肌肤抵接面,将与其相反侧的面称为非肌肤抵接面,将离肌肤抵接面相对较近的一侧称为肌肤抵接面侧,将离肌肤抵接面相对较远的一侧称为非肌肤抵接面侧。此外,也将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吸收层3形成为大致矩形,如图1所示,使其长度方向与卫生巾的长度方向(Y方向)一致,以位于卫生巾1的靠宽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的方式,由接着剂等接合并配置在防漏层的肌肤抵接面侧。此外,如图2(A)~图2(C)所示,液体吸收层3是吸收芯31被包芯片32覆盖肌肤抵接面侧和非肌肤抵接面侧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层3具有:包含肌肤抵接侧面且在平面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层6;和与其连续而形成为一体且向非肌肤抵接面侧突出的多个小吸收部8。具体而言,液体吸收层3具有吸收芯31,该吸收芯31通过配置包含肌肤抵接面且在平面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层6和在非肌肤抵接面侧由具有槽71的间隔部7划分出的多个小吸收部8、8……而构成。间隔部7包括槽71和位于其肌肤抵接面侧的凹部吸收部72。因此,液体吸收层3的肌肤抵接面侧成为平坦的连续层6(图2(A)和图2(B)),其非肌肤抵接面侧利用槽71和小吸收部8形成为凹凸形状(参照图2(B)和图2(C))。连续层6和小吸收部8形成为两者物理性连续的一体构造,与利用接合手段将分开的层一体化的结构不同。
对槽71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槽71形成为从吸收芯31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侧凹陷的凹部。即,该部分成为不配置吸收芯31的构成材料的空间部分。由作为空间部分的槽71划分出的吸收芯31的部分,成为相对地向非肌肤抵接面侧突出且多个独立地排列配置的、也被称为突出吸收部81的构造。此外,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液体吸收层3,槽71的肌肤抵接面侧的上部作为吸收芯31的一部分成为凹部吸收部72。与槽71的空间的量相对应地,凹部吸收部72的厚度比小吸收部8薄,偏置于肌肤抵接面侧。因此,间隔部7的克重小于邻接的小吸收部8。此外,小吸收部8成为包括突出吸收部81和在厚度方向上与其连续的连续层6的部分的结构。因此,凹部吸收部72和小吸收部8在液体吸收层3的肌肤抵接面侧成为连续层6而形成为平坦面(参照图2(A))。
在卫生巾1中,槽71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Y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分别连续地延伸,由此四周被包围的块状的吸收芯部分即小吸收部8与连续层6成为一体,向非肌肤抵接面侧凸出的多个小吸收部8、8……成为配置成所谓栅格状的吸收芯。长度方向槽71a和宽度方向槽71b配置到俯视时存在吸收芯31的区域的前后端和左右两端。另外,在卫生巾1中,槽71沿着长度方向纵穿液体吸收层3地延伸。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连续”或“连续地”并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槽直线连接的形状,包括槽所形成的空隙不间断的各种方式。例如,可以为交错状或龟甲状等配置方式,可以为在槽连接的中途宽度改变的方式,此外,也可以为在中途配置像调整阀这样的小空间的方式。
在卫生巾1中,液体吸收层3由槽71划分,小吸收部8变得容易活动。由此,具有对于外力的可挠性。配置有它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贴合肌肤表面的起伏的“身体适应性”和良好地追随穿着者的活动而不易产生与肌肤的局部间隙的“动作追随性”变得极高。
在吸收芯31中,槽71、小吸收部8的大小、形状等根据吸收性物品的大小或使用目的而不同,因此不可单一化地规定。在为生理期用品或轻度失禁护垫时,小吸收部8的大小优选为0.25cm2以上,特别优选为0.5cm2以上,且优选为25cm2以下,特别优选为20c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25cm2以上25cm2以下,特别优选为0.5cm2以上20cm2以下。当为下限值以上时,能够可靠地通过压缩进行加压,能够在小吸收部内设置适当的疏密梯度,从该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当为上限值以下时,容易确保用于高效率地排出湿气的所需个数的槽,从该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另外,此处,所谓大小是俯视时的面积(不存在压缩部10的开口部时的非肌肤侧面的面积)。
关于槽71的大小,长度方向槽71a的宽度(r)优选为0.2mm以上,特别优选为0.5mm以上,且优选为5mm以下,特别优选为3mm以下。通过设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容易使滞留在肌肤与卫生巾之间的湿气逸出至外部,通过设为上限值以下,能够防止由于经血瞬间流过槽而导致发生渗漏。此外,宽度方向槽71b的宽度(s)优选为0.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5mm以上,且优选为5mm以下,特别优选为3mm以下(参照图2(A)~(C))。通过设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容易使滞留在肌肤与卫生巾之间的湿气逸出至外部,通过设为上述上限值以下,能够防止由于经血瞬间流过槽71而导致发生渗漏。另外,上述优选宽度是,只要槽71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端部的宽度处于上述范围内即可,但更优选遍及槽71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均处于上述范围内。
此外,槽71的深度(即,从槽71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端部到作为底部的肌肤抵接面侧的端部的距离)相对于吸收芯31整体的厚度的比例优选为20%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且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参照图2(B))。通过设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容易使滞留在肌肤与卫生巾之间的湿气逸出至外部,通过设为上述上限值以下,邻接的小吸收部彼此利用凹部吸收部72接合,能够防止吸收芯31因穿着者的动作而断裂。此外,能够防止由于经血瞬间流过槽而导致发生渗漏。另外,在是多层型的液体吸收层等在其一部分中具有厚度比其它部分大的部分的液体吸收层时,如果在厚度较大的部分设置有槽,则槽的深度相对于该部分的厚度的比例处于上述范围内即可。另一方面,如果在厚度较小的部分设置有槽,则槽的深度相对于该部分的厚度的比例处于上述范围内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1中,在液体吸收层3设置有从小吸收部8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侧去的压缩部10。压缩部10只要设置在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区域(以下称为排泄部对向区域)中的小吸收部8即可,优选在各小吸收部8至少设置有一个。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各小吸收部8设置有多个压缩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处于各块状的小吸收部8内的方式设置有各压缩部。图2(B)中示意性地将密度较高的区域表示得较浓,将密度较低的区域表示得较淡。在卫生巾1中,利用压缩部10在小吸收部8内,在压缩部10的周围部设置密度高于其外侧的高密度区域。即,在小吸收部8内存在密度相对较高的高密度部和密度相对较低的低密度部。在图2(B)中,在压缩部10周围和从压缩部10起在厚度方向上的肌肤抵接面侧的区域中存在高密度部。利用该密度梯度,容易将被吸收至液体吸收层3的体液导向高密度部。在高密度部的周围存在压缩部10形成的空隙11。因此,集中地聚集在高密度部的体液的一部分容易从空隙11变为蒸气而向外部释出。此外,划分出小吸收部8的槽71与高密度部成为由于压缩部10的存在而接近的构造,因此,成为体液的一部分容易变为蒸气被导向槽71的构造。因此,成为卫生巾1内的蒸气不易滞留在一处,而且容易集中在非肌肤抵接面侧的构造,因此,蒸气不易残留在穿着者与卫生巾1之间,不易感到闷湿感。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吸收层3的小吸收部8与构成肌肤抵接侧面的连续层6连续一体地构成,因此,在体液与吸收体接触之后能够顺利地进行吸收、扩散过程,从而容易获得上述效果。
此外,在图4中表示因本实用新型的卫生巾与现有的平坦吸收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表面积的差异所导致的水分的吸湿、蒸发的行为的不同。在平坦吸收体中,被吸收的体液的水分仅能够通过与外界接触的平坦面释出,相对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中,非肌肤抵接面侧的表面积较大而促进水分的吸湿、蒸发,对防止向肌肤侧的蒸发是有效的。尤其是,在卫生巾1中,在吸收芯31和包芯片32设置一体的压缩部10,因此,使包芯片32的密度高于吸收芯31,从而使液体变得容易通过。然而,即使不包含包芯片32而仅在吸收芯31设置压缩部,也能够抑制闷湿感。此外,也能够制成不包含包芯片32的液体吸收层3以代替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液体吸收层3的构造。
在卫生巾1中,利用槽71设置有在液体吸收层3的内部与空气接触的构造(长度方向中空通路和宽度方向中空通路)。更具体而言,槽71的底部能够在靠近正面层的位置与空气接触,即使在排泄初期等液体为少量时,也能够使水分积极地内部蒸发(以下,也称为内部散湿,或简称为散湿)。除此以外,槽71的侧壁部从靠近正面层的位置直至防漏层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形成,由此能够在大范围中接触空气,且能够在液体保持量较少时,从侧壁部的靠近肌肤抵接面侧的位置进行内部蒸发,并随着液体保持量的增加,在侧壁部进行内部蒸发。因此,该长度方向中空通路和宽度方向中空通路不论排泄量是多少,均能够进行水分的内部蒸发。
除此以外,在卫生巾1中,如图2(B)和图4所示,能够利用配置在小吸收部8的压缩部10,在液体吸收层3内设置有效的密度差,将所吸收的体液快速地引导至卫生巾1的非肌肤抵接面侧,从而使体液远离靠近肌肤的一侧,并且能够利用湿气的内部散湿和内部循环构造抑制向肌肤侧的散湿,从而有效地降低与肌肤之间的湿度。不论排泄液的多少均能够给穿着者以较高的干爽感而不易使穿着者有闷湿感,能够有效地减轻肌肤皲裂等。而且,利用槽71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交叉的同时延伸的构造,更有效率地进行内部循环,则对抑制闷湿感是有效的。此外,小吸收部8的密度高于间隔部7的密度。由此,当体液从液体吸收层3的肌肤抵接面侧渗入时,容易从间隔部7向小吸收部8侧移动、扩散,因此,体液不易滞留在表面,容易给穿着者以干爽感。
压缩部10的非肌肤侧面的平面形状能够采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圆形的针压纹。压缩部的表面积,即液体吸收层3的非肌肤抵接侧的面中的开口部面积,相对于小吸收部8的非肌肤侧面的平面面积(不存在压缩部10的开口部时非肌肤侧面的面积)优选为1%以上,特别优选为3%以上,进而优选为10%以上,且优选为70%以下,特别优选为60%以下,进而优选为5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3%以上且60%以下,进而优选为10%以上且50%以下。当为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获得充分的导液性,并且容易获得蒸气释出所带来的闷湿感的抑制。此外,当为上限值以下时,能够确保充分的液体保持量,并且使吸收体保持适度的柔软度,不易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
如上所述,在卫生巾1中,在各小吸收部8设置有多个压缩部10(图2(C)中为2个压缩部10),但也可在各小吸收部8各设置一个压缩部10。此外,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压缩部10均可以设置在液体吸收层3整体,但只要设置在液体吸收层3的排泄相对部、或排泄相对部和其附近即可。由此,液体吸收层3在排泄相对部的刚性提高,与槽的刚性差变得显著,对穿着者的肌肤的服贴性提高,变得易于获得舒适的穿着感,并且对抑制液体渗漏也有效。
在卫生巾1中,压缩部10的肌肤侧面端部,即压缩部10的底部位于比上述连续层6的非肌肤抵接面更靠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位置。换言之,压缩部10的作为肌肤抵接面侧端部的底部位于比槽71的作为肌肤抵接面侧端部的底部更靠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位置。因此,如图2(B)所示,在小吸收部8中,不论在哪一位置,直到比槽71的底部靠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位置均存在吸收材料。因此,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有效地使用吸收芯31的液体吸收性能,并且能够确保液体吸收层3的柔软性。因此,将从槽71之上吸收的体液导向密度相对较高的压缩部10的周围部时,由于该密度较高的周围部的体积较大,因此能够有效率地保持体液。此外,此时,当液体吸收层3因穿着者的动作而以槽71为可挠轴进行变形时,由于小吸收部8柔软,因此即使对小吸收部8施加过度的力,也能够抑制吸收芯31损坏、或所吸收的液体被挤出的情况。
压缩部10的厚度方向长度(深度)优选为液体吸收层3的总厚度的20%以上,进而优选为30%以上,此外,优选为80%以下,进而优选为75%以下。当为该数值范围时,从吸收芯31的柔软性和易于在小吸收部8内设置使液体容易在低密度部与高密度部之间移动的密度梯度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此外,在吸收性芯体31中,压缩部10的底部的位置位于相比于槽71的底部的位置,以相当于吸收性芯体31的总厚度的10%以上的距离靠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位置,这从兼顾体液向密度较高的压缩部10的周围区域的迅速扩散和其后的液体保持性能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槽71的宽度或深度等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作为发挥与上述内容同样作用的槽能够任意地进行变更。例如,也优选为图5所示的方式。图5是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吸收层3的槽的变形例,从吸收体的非肌肤抵接面侧进行表示的平面图。如图5所示,槽宽也可以随着从液体吸收层的中央分别向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去而扩大。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将潮湿空气排出至外部,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湿度降低,因此优选。
进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液体吸收层3的构造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1层,只要能够发挥上述作用,也可为2层以上。此外,液体吸收层3也可以为使排泄部相对区域的厚度比其它区域厚的所谓中高构造。
作为吸收芯31的构成材料并无特别限制,能够使用纤维材料、多孔质体、它们的组合等。作为纤维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木浆、棉、麻等天然纤维、包含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类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合成树脂的单纤维、包含2种以上这些树脂的复合纤维、醋酸纤维或人造丝(rayon)等半合成纤维。在使用包含合成纤维的纤维时,该纤维可以是形状因热而变化的热收缩纤维。例如,也可以是纤度因热而变大但纤维长度变短的纤维、或纤度几乎不变但形状变化为螺旋状从而表观上纤维所占的长度变短的纤维。作为多孔质体,能够使用海绵、无纺布、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体(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纤维凝聚而形成)等。此外,作为包芯片32的材料,能够使用纸浆制成的片、无纺布制成的片等。
作为正面层2,能够使用单独使用各种无纺布(例如,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等)或重合多个无纺布的结构,或使用由无纺布与膜的层叠物构成且形成有多个开孔的复合片等。此外,正面层也可以为包含具有上述突起的上层和下层、或包含具有起伏的上层和平坦的下层的结构。此时,能够在正面层形成纤维的密度梯度,从而能够使正面层2上的液体快速地向液体吸收层侧透过,因此优选。作为上层和下层的部件,能够使用通过梳棉法形成的网布、蓬松的无纺布等纤维彼此极松地缠绕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作为下层的部件,能够使用通过梳棉法形成的网布、具有热收缩性的无纺布。作为优选方式,如图3所示,为了使液体的导入性更高,使表层部位不易产生液体残留,且不易引起液体回流,优选以下正面层:在肌肤抵接面侧包含芯鞘型的热融接性复合纤维,该热融接性复合纤维包括热伸长性纤维通过热处理伸长而得的纤维,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包括含有卷缩性纤维的纤维层,它们由多个接合部接合。具体而言,作为正面层2能够使用如下的层:在肌肤抵接面侧具有第一层,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与其邻接的第二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经由多个接合部接合,被多个该接合部包围而向该第一层的肌肤抵接面侧隆起的凸部,在该第一层侧的肌肤抵接面侧形成有多个,在凸部中,第二层向第一层的肌肤抵接面侧隆起且进入该第一层内,在凸部中,第二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面平坦。
防漏层4能够单独使用透湿性膜,或使用在膜上贴合有无纺布的层、拨水性的无纺布(SMS或SMMS等)。从成本方面和与防偏移粘接剂的匹配等观点出发,最为优选将透湿膜单独用作防漏材料。作为此时的膜材料,能够列举出将对热可塑性树脂和与其无相溶性的无机填料进行熔融混练再挤出的膜延伸为特定的尺寸并开有微细孔的膜,或本质上水分的相溶性高且如渗透膜那样能够排出水蒸气的无孔性的膜。为了充分地表现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排出的性能,且实现无水分渗出的防漏层,透湿度优选为处于0.7~3.0g/100(cm2hr)的范围内,进而优选为处于1.0~2.5g/100(cm2hr)的范围内。从充分地提高干爽感的观点出发,最为优选处于1.5~2.5g/100(cm2hr)的范围内。此外,为了能够不存在膜的破损等问题地进行使用,膜克重优选为18~70g/m2,更优选为25~60g/m2。此外,关于优选的无机填料调配量,以相对于膜整体的质量的填料的质量百分比计算,优选为30~65质量%,更优选为40~60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例如能够适用于一次性尿布或吸尿垫、失禁垫、失禁衬垫等。此外,不限于经血,对于尿、白带、软便等也有效果。此外,除正面层、液体吸收层、防漏层和侧片以外,也可以根据用途或功能而适当组入部件。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正面层、液体吸收层和防漏层的材料、制法中的条件、或制品的尺寸等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在通常的生理用卫生巾等中使用的各种材料。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揭示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肌肤抵接面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层,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防漏层,在该正面层与该防漏层之间具有液体吸收层,上述液体吸收层包括:包含肌肤抵接侧面且在平面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层;和与其连续地形成为一体且向非肌肤抵接面侧突出的多个小吸收部,上述小吸收部分别被克重低于小吸收部的间隔部隔开,上述间隔部不贯通上述液体吸收层的肌肤抵接面,在上述小吸收部设置有从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侧凹陷的压缩部。
<2>如上述<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小吸收部的密度高于上述间隔部。
<3>如上述<1>或<2>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形成为在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纵长的形状,上述间隔部包括槽和凹部吸收部,作为上述槽,具有沿着物品长度方向直至前后端地纵穿上述液体吸收层的长度方向槽。
<4>如上述<3>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长度方向槽的宽度为0.2mm以上5mm以下。
<5>如上述<3>或<4>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作为上述槽,还具有沿着与上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横穿上述吸收层地延伸的宽度方向槽,并且该宽度方向槽与上述长度方向槽交叉。
<6>如上述<5>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宽度方向槽的宽度为0.25mm以上5mm以下。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压缩部的肌肤抵接面侧端部位于比上述槽的肌肤抵接面侧端部靠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位置。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压缩部的深度为液体吸收层的厚度的20%以上80%以下。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防漏层为透湿性的膜。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液体吸收层包含吸收芯,上述槽的深度为该吸收芯的厚度的20~80%。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压缩部在各个上述小吸收部配置有多个。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小吸收部的平面面积为0.25cm2以上25cm2以下。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每个上述压缩部以开口面积为小吸收部的非肌肤侧面的平面面积的1%以上70%以下的方式设置。
<14>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层在肌肤抵接面侧具有第一层,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与该第一层邻接的第二层,上述第一层和上述第二层由多个接合部接合,被多个该接合部包围而向该第1层的肌肤抵接面侧隆起的凸部在该第一层侧的肌肤抵接面侧形成有多个,在上述凸部,上述第二层向上述第一层的肌肤抵接面侧隆起而进入该第一层内,在上述凸部,上述第二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面平坦。
<15>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液体吸收层是由包芯片覆盖吸收芯的肌肤抵接面侧和非肌肤抵接面侧的结构,上述压缩部包含非肌肤抵接面侧的包芯片而形成。
<16>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液体吸收层是排泄部相对区域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中高构造。
<17>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压缩部设置在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
<18>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压缩部设置于全部小吸收部。
<19>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压缩部的非肌肤侧面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
<20>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期用品或失禁垫。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按照常用方法来制造图1所示的结构的生理用卫生巾,将其作为实施例1的样品。作为正面层和侧片,使用克重25g/m2的聚乙烯制的热风无纺布,对正面层实施亲水化处理而使其具有液体透过性。作为防漏层,使用克重30g/m2的非透湿性的聚乙烯制成的膜。
液体吸收层按照日本专利特开2012-125270的实施例制作,从小吸收部(方块部分)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设置有直径3mm、深度0.7mm的压缩部(针压纹)。关于液体吸收层的尺寸,液体吸收层的长度为275mm,液体吸收层的宽度为80mm,液体吸收层的厚度为2mm。液体吸收层的槽的宽度为2mm,深度为1mm。
此外,液体吸收层的小吸收部的密度为0.10g/cm3。液体吸收层的凹部吸收部的密度为0.05g/cm3。液体吸收层的小吸收部的纸浆的克重为160g/m2,吸水聚合物的克重为50g/m2,液体吸收层的凹部吸收部的纸浆的克重为80g/m2,吸水聚合物的克重为25g/m2
[实施例2]
作为正面部件,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2-5701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凹凸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生理用卫生巾。
[比较例1]
作为液体吸收层,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尺寸制作在小吸收部没有设置压缩部的液体吸收层。
液体吸收层的纸浆的克重为160g/m2,吸水聚合物的克重为50g/m2
[比较例2]
作为吸收体,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尺寸制作没有槽的吸收体。将其叠层作为吸收体使用,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造得到生理用卫生巾。将其作为比较例的样品。
吸收体的纸浆的克重为160g/m2,吸水聚合物的克重为50g/m2
[性能评价]
<表面液体残留量>
以下,对表层回液量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该所谓表层回液量是表示,被吸收至液体吸收层的液体因加压而有多少返回正面层侧。该量越少,液体吸收层的液体保持性越高,越容易得到穿着时的干爽感、低闷湿感。
首先,将生理用卫生巾水平放置。在该生理用卫生巾上重叠底部有直径1cm的注入口的带圆筒的丙烯酸酯板,从注入口对样品的排泄部相对区域(距样品的长度方向前端40mm的位置)注入将粘度调整为8.0±0.1cP的3g的脱纤维马血。在注入后,将该状态保持1分钟。接着,去除带圆筒的丙烯酸酯板,在正面片的表面上放置纵6cm×横9.5cm且克重13g/m2的预先测定好质量的吸收纸(市售的棉纸)。进而,在其上以压力为4.5×102Pa的方式放置配重并加压5秒钟。在加压后,取出吸收纸,测定加压前后的吸收纸的质量变化,将被吸收纸吸收的脱纤维马血的质量作为表层液体残留量。
接着,在试验后的样品上再次重叠上述丙烯酸酯板,从第一次注入起的3分钟后再次从注入口追加注入3g的脱纤维马血。马血向生理用卫生巾的注入位置为与注入最初的3g马血时的位置相同。然后,在注入后保持该状态1分钟,之后去除丙烯酸酯板,与上次同样地测定第二次的表层液体残留量。进一步,从第二次注入起的3分钟后,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对该测定后的样品追加注入3g的脱纤维马血,以与上次同样的方式测定第三次的表面液体残留量。此外,在各次液体注入时测定从注入液体起至吸收所有液体为止的时间(液体吸收时间)。
(表1)
由表1所示的结果明确得知,实施例1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表层液体残留量较少,液体的导入性优异。此外,在使正面片为特定结构的实施例2中,表层液体残留量进一步变少。像这样,各实施例的生理用卫生巾的液体保持性优异,能够有效地降低穿着者的肌肤侧的湿度,因此,不论液量多少,均能够给穿着者以优异的干爽感,从而提供更舒适的穿着感。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设置被间隔部划分出的小吸收部,并且在设置于小吸收部的非肌肤面侧设置因压缩产生的密度高于周围的区域,由此进一步提高体液的固定性,能够对穿着者提供更高的干爽感。而且,具有将体液等导致的吸收性物品内的湿气通过间隔部的槽散出,从而使闷湿感也得以减轻的效果。

Claims (20)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肌肤抵接面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层,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防漏层,在该正面层与该防漏层之间具有液体吸收层,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吸收层包括:包含肌肤抵接侧面且在平面方向上连续的连续层;和与该连续层连续形成为一体且向非肌肤抵接面侧突出的多个小吸收部,所述小吸收部分别被克重低于小吸收部的间隔部隔开,所述间隔部不贯通所述液体吸收层的肌肤抵接面,在所述小吸收部设置有从非肌肤抵接面侧向肌肤抵接面侧凹陷的压缩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吸收部的密度高于所述间隔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形成为在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纵长的形状,所述间隔部包括槽和凹部吸收部,作为所述槽,具有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直至前后端地纵穿所述液体吸收层的长度方向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度方向槽的宽度为0.2mm以上5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槽,还具有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横穿所述液体吸收层而延伸的宽度方向槽,并且该宽度方向槽与所述长度方向槽交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方向槽的宽度为0.25mm以上5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部的肌肤抵接面侧端部位于比所述槽的肌肤抵接面侧端部靠非肌肤抵接面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部的深度为液体吸收层的厚度的20%以上80%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层为透湿性的膜。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吸收层包含吸收芯,所述槽的深度为该吸收芯的厚度的20~80%。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部在各个所述小吸收部配置有多个。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吸收部的平面面积为0.25cm2以上25cm2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压缩部以开口面积为小吸收部的非肌肤侧面的平面面积的1%以上70%以下的方式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层在肌肤抵接面侧具有第一层,在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与该第一层邻接的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由多个接合部接合,被多个该接合部包围而向该第一层的肌肤抵接面侧隆起的凸部在该第一层侧的肌肤抵接面侧形成有多个,在所述凸部,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肌肤抵接面侧隆起而进入该第一层内,在所述凸部,所述第二层的非肌肤抵接面侧的面平坦。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吸收层是由包芯片覆盖吸收芯的肌肤抵接面侧和非肌肤抵接面侧的结构,所述压缩部包含非肌肤抵接面侧的包芯片而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吸收层是排泄部相对区域的厚度大于其它区域的中高构造。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部设置在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部设置于全部小吸收部。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压缩部的非肌肤侧面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期用品或失禁垫。
CN201390000769.2U 2012-11-08 2013-10-25 吸收性物品 Expired - Lifetime CN2047981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5968 2012-11-08
JP2012-245968 2012-11-08
JP2013169446A JP6271186B2 (ja) 2012-11-08 2013-08-19 吸収性物品
JP2013-169446 2013-08-19
PCT/JP2013/078966 WO2014073396A1 (ja) 2012-11-08 2013-10-25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8133U true CN204798133U (zh) 2015-11-25

Family

ID=5068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076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798133U (zh) 2012-11-08 2013-10-25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71186B2 (zh)
CN (1) CN204798133U (zh)
TW (1) TWM481709U (zh)
WO (1) WO201407339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8051A (zh) * 2016-07-08 2019-02-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9803619A (zh) * 2016-11-30 2019-05-2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10179594A (zh) * 2019-05-31 2019-08-30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型芯体结构
CN111787894A (zh) * 2019-03-06 2020-10-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2004508A (zh) * 2018-06-01 2020-11-2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3811275A (zh) * 2019-05-10 2021-12-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67802B2 (en) 2013-03-15 2017-02-14 Hunter Douglas Inc.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opening having nested rollers
AU2014278079B2 (en) * 2013-06-12 2018-05-24 Hunter Douglas Inc. Multi-roller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opening
JP6181027B2 (ja) * 2014-10-30 2017-08-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BR112017015119B1 (pt) 2015-01-23 2022-07-1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Estrutura absorvente em ponte
JP6080909B2 (ja) * 2015-06-30 2017-02-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TWI639416B (zh) * 2015-12-07 2018-11-01 簡元正 Sanitary cotton
WO2019004369A1 (ja) * 2017-06-30 2019-01-03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567713B1 (ja) * 2018-03-05 2019-08-2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253445B2 (ja) * 2019-05-21 2023-04-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3375C2 (sv) * 1998-12-16 2000-09-04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erande alster med ett materiallaminat innefattande ett vätskegenomsläppligt ytskikt och ett vätskegenomsläppligt vätskeöverföringsskikt
JP5319262B2 (ja) * 2008-12-11 2013-10-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51179B2 (ja) * 2009-05-20 2014-03-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5782254B2 (ja) * 2010-12-17 2015-09-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8051A (zh) * 2016-07-08 2019-02-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9328051B (zh) * 2016-07-08 2020-02-2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9803619A (zh) * 2016-11-30 2019-05-2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12004508A (zh) * 2018-06-01 2020-11-2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2004508B (zh) * 2018-06-01 2022-06-1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1787894A (zh) * 2019-03-06 2020-10-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1787894B (zh) * 2019-03-06 2021-08-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3811275A (zh) * 2019-05-10 2021-12-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3811275B (zh) * 2019-05-10 2022-11-0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79594A (zh) * 2019-05-31 2019-08-30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型芯体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73396A1 (ja) 2014-05-15
TWM481709U (zh) 2014-07-11
JP2014110887A (ja) 2014-06-19
JP6271186B2 (ja) 2018-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8133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2264328B (zh) 薄型吸收性物品
EP2246017B1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2740818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2105962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3561703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180023A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478133A (zh) 吸收性物品
KR20170023015A (ko) 흡수성 물품 및 이 흡수성 물품을 구비하는 착용 물품
CN110312495A (zh) 在吸收制品中结合开孔区域
JP2012120584A (ja) 吸収性物品
CN205626288U (zh) 吸收性物品
JP693005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90743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74333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1065433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3732195A (zh) 一次性尿布
JP578225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198620A (ja) 吸収性物品
JP6756427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04951352U (zh) 一种一次性吸收物品
JP622262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944575B2 (ja) 吸収性物品
US20230165736A1 (en) Embossed absorbent systems and absorbent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9063323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