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3804U - 一种货运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运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3804U
CN204713804U CN201520434247.4U CN201520434247U CN204713804U CN 204713804 U CN204713804 U CN 204713804U CN 201520434247 U CN201520434247 U CN 201520434247U CN 204713804 U CN204713804 U CN 204713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gotainer
crashproof
door leaf
doo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42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绍光
王凯志
刘海鹏
罗彦平
张曙光
刘凤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Crrc Daqi Contai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342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3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3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38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能够实现有效防撞,进而提高了集装箱的锁闭可靠性。所述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其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中,至少一面的两相对侧设有防撞边梁,所述防撞边梁由上至下延伸,并突出其所在面的端面;两侧的所述防撞边梁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形成搬运过程中的支撑面。由于箱体的前面、后面、左面或右面中的至少一面设有防撞边梁,可以通过集装箱的堆码以及放置方式选择将设有防撞边梁的一面朝向搬运设备,以便在搬运过程中,通过防撞边梁与搬运设备接触,防止搬运过程中撞坏集装箱;在箱体端面的两侧均设有防撞边梁,且搬运设备的尺寸与集装箱匹配,则不管如何进行搬运均会与防撞边梁接触,不会产生防撞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货运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公路货运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为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在铁路货运以及公路货运领域,采用小型集装箱运输变得越来越普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小型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集装箱通常设置为中空箱体状,然后将货物装载在集装箱内进行运输,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通常不设置防撞装置,在装卸货的过程中,叉车或者其他装卸工具会对集装箱造成撞击;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集装箱的外壁会与车厢内壁产生接触碰撞。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集装箱存在频繁的撞击损伤,不仅降低了使用寿命,还影响了装运可靠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在集装箱箱体的局部设有简易的梯形防撞装置,在装卸货的过程中,将叉车或者其他装卸工具对准所述梯形防撞装置进行装卸,以起到防撞作用。
但是,由于叉车等装卸工具在进行装载时通常是由集装箱的前端或后端插入,很难对准一个位置进行装卸,当然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能够对准所述梯形防撞装置;当装卸货的插装位置发生偏移时,所述梯形防撞装置也就失去了其防撞功能,此时如果发生撞击,容易使得集装箱的锁闭机构损伤,以致端门启闭不灵活,锁闭机构失效。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货运集装箱,以有效实现防撞,进而提高集装箱的锁闭可靠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能够实现有效防撞,进而提高了集装箱的锁闭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中,至少一面的两相对侧设有防撞边梁,所述防撞边梁由上至下延伸,并突出其所在面的端面;两侧的所述防撞边梁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形成搬运过程中的支撑面。
本实用新型的货运集装箱,在箱体的前面、后面、左面或右面中的至少一面设有防撞边梁,则可以通过集装箱的堆码以及放置方式选择将设有防撞边梁的一面朝向搬运设备,以便在搬运过程中,通过防撞边梁与搬运设备接触,防止搬运过程中撞坏集装箱;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箱体端面的两侧均设有防撞边梁,且搬运设备的尺寸与集装箱匹配,则不管搬运设备如何进行搬运,均会与防撞边梁接触,不会产生防撞失效。
可选地,还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防撞中梁,所述防撞中梁突出其所在面的端面设置,并处于两侧的所述防撞边梁之间;所述防撞中梁的外侧面与其两侧的所述防撞边梁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共同形成所述支撑面。
可选地,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前面或后面设有端门,所述端门包括能够对开的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通过门页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防撞边梁铰接。
可选地,所述货运集装箱为密闭箱体,其前面或后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端门的门框,所述门框内设有门封,以便与所述端门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门扇与所述第二门扇的对接处也设有所述门封。
可选地,所述第一门扇搭扣在所述第二门扇的外端,以限制所述第二门扇的开启;所述第二门扇设有限制其推入所述货运集装箱内部的止挡件。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启闭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的门锁。
可选地,所述门锁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锁杆,所述锁杆处于所述防撞边梁的内侧;所述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和底面的前端或后端设有锁座,以便在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闭合时,所述锁杆能够以其上下两端插入对应的所述锁座而锁闭所述货运集装箱。
可选地,所述第一门扇上设有由上至下间隔分布的若干托架,所述锁杆通过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第一门扇上。
可选地,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底面在其各边设置至少三个堆码角柱,所述底面的外边沿具有突出设置的框梁,所述堆码角柱设置在所述框梁上;所述底面的中间具有呈井字形交叉设置的支撑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小型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后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后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后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底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仰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底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前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堆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中:
前面1、后面2、左面3、右面4、防撞边梁5、防撞中梁6、端门7、第一门扇71、所述第二门扇72、门页73、门框74、门封75、止挡件76、门锁77、锁杆771、锁座772、托架78、底面8、堆码角柱81、框梁82、支撑梁83、顶面9、突出部91、外沿部9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能够实现有效防撞,进而提高了集装箱的锁闭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和内外等方位均以货运集装箱的使用状态为参照进行定义:当货运集装箱正常放置时,在垂直于地面或者垂直于轨道面的方向,靠近地面或者轨道面的方向为下,与下相反的方向为上;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货运集装箱面向使用者的一面为前面1,与前面1相对的一面为后面2;处于前后两面左右两侧的两面分别为左面3和右面4;以货运集装箱的中心为参照,靠近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中心的方向为外,当仅涉及货运集装箱的其中一面时,靠近该面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该面中心的方向为外。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分料装置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货运集装箱,用于铁路、公路货运,下文中简称集装箱。所述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包括前面1、后面2、左面3、右面4、顶面9和底面8,即集装箱为中空六面体;其中,在前面1、后面2、左面3和右面4中,至少一面的两相对侧设有防撞边梁5,所述防撞边梁5由上至下延伸,且防撞边梁5由其所在面的端面向外突出设置(请进一步参考图4a-4c);两侧防撞边梁5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则两防撞边梁5以其外侧面共同形成支撑面,以便在搬运过程中通过防撞边梁5与叉车等搬运件接触,进行通过防撞边梁5支撑固定于叉车等搬运件上,从而通过叉车等搬运件进行装卸和搬运。
本文所述的搬运件是指叉车等能够实现集装箱搬运的设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可以在箱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中选择其中至少一个面设置防撞边梁5,由于防撞边梁5设置在端面的两侧且突出端面向外设置,集装箱以其设有防撞边梁5的一侧端面朝向叉车等搬运件的承载面,当集装箱转移至搬运件时,整个集装箱通过两侧的防撞边梁5所形成的支撑面与所述搬运件的承载面抵接,实现集装箱的支撑定位。
可见,采用上述集装箱,由于集装箱的至少一侧面(即除顶面9和底面8之外的其他面,处于集装箱的前后侧或者左右侧)的两侧设有防撞边梁5,两防撞边梁5能够形成突出于端面的支撑面,在集装箱转移的同时便自动通过所述支撑面进行支撑,不会与集装箱的端面产生接触,当然就不可能与集装箱产生碰撞,从而保证了防撞可靠性;更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侧防撞边梁5形成的支撑面替代了原有端面进行支撑,而非设置与搬运件相配合的防撞结构,故不存在搬运件与防撞结构是否对准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因无法保持对准而导致防撞失效;再者,防撞边梁5设置在端面的两侧,使得整个端面能够处于防撞边梁5所形成支撑面的内侧,实现了对整个端面的防护,具有更好的防撞效果,保证了集装箱的结构完整性,进行提高了货物装运的安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堆码将设有防撞边梁5的一面朝向叉车等搬运件,以便搬运件由设有防撞边梁5的一侧伸入,保证集装箱通过设有防撞边梁5的一面进行支撑。
此外,由于叉车通常由集装箱的前面1或后面2插入,故通常可以在集装箱的前面1或后面2设置所述防撞边梁5;当然,也可以根据堆码以及装卸需要,在集装箱的左面3或右面4设置防撞边梁5,甚至在前后左右四个面均设置防撞边梁5。
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设有防撞边梁5的面上设置防撞中梁6,防撞中梁6突出其所在面的端面设置,也可以由上至下延伸,并且处于两侧的防撞边梁5之间;同时,防撞中梁6的外侧面与两防撞边梁5的外侧面也处于同一平面内,以便与两侧的防撞边梁5相配合,共同形成所述支撑面,请进一步参照下文中关于图4a-4c的描述。
此时,防撞中梁6大体处于其所在端面的中间,以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后面2设置防撞边梁5为例,后面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防撞边梁5,则在后面2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可以设置所述防撞中梁6,以便突出后面2的中部设置,构成后面2中部的支撑结构,避免后面2以其中部与搬运件接触,进一步改善防撞效果。
换言之,当设有防撞中梁6时,能够与两侧的防撞边梁5相配合,在前面1或后面2的左右方向、或者在左面3或后面2的前后方向形成连续且总面积更大的支撑面,以便对整个端面进行有效防护,提高防撞可靠性,以确保集装箱的端面保持完整而不被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中部是指大体处于中间位置,具体可以为由端面的中心向两侧延伸一定较小距离形成的中间区域,并非确定地指正中间的位置;且由上至下延伸、由左至右延伸等均是指延伸趋势,并非严格地平行于上下方向或者平行于左右方向延伸。
请进一步参考图4a-4c,可以在集装箱的前面1或后面2设置端门7,以启闭所述集装箱;端门7可以为对开门,具体可以包括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并通过两门扇的开合实现端门7的启闭。其中,第一门扇71可以搭扣在第二门扇72的外端,则当第一门扇71未开启时,第二门扇72因受到第一门扇71向内的扣合力而处于闭合状态,也就是说,此时必须首先开启第一门扇71才能够开启第二门扇72,第一门扇71可以限制第二门扇72的开启;同理,当需要关闭端门7时,首先需求闭合第二门扇72,然后才能够将第一门扇71扣合在第二门扇72的外端。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端门7闭合的可靠性,避免货物遗失;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门扇71能够搭扣于第二门扇72的外端,可以提高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提高密封性。
当端门7为对开门时,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可以通过门页73与各自对应侧的防撞边梁5铰接。门页73可以采用铰接用的折页结构,或者其他铰链组件,只要能够实现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的开合即可。此时,防撞边梁5还可以作为铰接梁,以实现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的安装,那么,端门7的设置不会影响端门7所在的端面与相连端面的连接,也无需为端门7的铰接单独设置连接件,不仅简化了结构,还可以提高集装箱各端面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集装箱还可以设置为密闭箱体,可以在集装箱的前面1或后面2设置用于安装端门7的门框74,此时,端门7可以安装在所述门框74内,则可以在门框74的内边设置门封75,以便通过门封75与端门7密封连接,实现整个集装箱的密封。所述门封75可以为密封胶条等密封件。在图4a-4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端门7具体可以设置在集装箱的后面2,此时,端门7的顶端、左端、右端和下端均可以设置门封75,以分别封堵端面与顶面9、左面3、右面4以及底面8的连接处,也就是说,整个端门7的外周均通过门封75与其他端面密封连接,从而提高集装箱的密封可靠性。同理,还可以在第一门扇71与第二门扇72的对接处设置门封75,以便在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闭合时实现可靠密封。为进一步提高密封可靠性,还可以在门封75处涂抹密封胶。
以端门7设置为左右对开门为例,第一门扇71可以作为右扇门板,第二门扇72可以作为左扇门板,此时,第一门扇71的右端与右侧的防撞边梁5铰接,第二门扇72的左端与左侧的防撞边梁5铰接,如图a-c所示;第一门扇71的左端搭扣于第二门扇72的右端。
可以理解,由于端门7关闭时首先闭合第二门扇72,且第二门扇72会受到第一门扇71向内的压紧力,而第二门扇72的门板与门框74相匹配,并且第二门扇72能够绕其铰接轴在集装箱的内外方向上转动;如果第二门扇72受到过大的推力,很有可能会越过门框74被推入集装箱内部,占用集装箱的装货空间。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止挡件76,以限制第二门扇72推入集装箱的内部。止挡件76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为设置在第二门扇72上端的挡块,该挡块可以由第二门扇72向上延伸而能够与门框74的上边隔挡定位;也可以在第二门扇72的下端设置类似上述挡块的结构,以便与门框74的下边隔挡定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门锁77,将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锁闭,以提高装运安全性;如图4a-4c所示,门锁77可以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锁杆771,锁杆771可以处于防撞边梁5的内侧,则在搬运过程中,锁杆771不会与叉车等搬运件接触。为实现锁杆771的定位,在端门7设置在集装箱后面2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集装箱的顶面9和底面8的后端设置锁座772,当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闭合时,锁杆771的上端能够插入顶面9后端所设置的锁座772中,锁杆771的下端能够插入底面8后端所设置的锁座772中,从而将端门7封闭,进而实现整个集装箱的锁闭。
门锁77还可以包括锁闭把手,以通过锁闭把手的转动驱动锁杆771运动,实现端门7的启闭;当然,锁杆771的驱动形式不限于所述锁闭把手,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驱动锁杆771转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门锁77不限于上述锁杆771的具体形式,凡是能够实现端门7启闭的结构均可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门锁77。而且,端门7不限于设置在集装箱的前面1和后面2,根据使用需求,还可以设置在左面3和右面4。
本实用新型的锁杆771可以具体设置在第一门扇71上,详细地,可以在第一门扇71上设置若干托架78,若干托架78可以由上至下间隔分布,在图2-图4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三个托架78,三个托架78分别设置在第一门扇71的上端、中部和下端,具体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铆接、销接等连接方式;各托架78内可以设置衬套,然后可以将锁杆771套入托架78内的衬套中,以实现锁杆771在上下方向的定位。可以理解,托架78与锁杆771的定位形式不限于采用衬套进行套装定位,还可以采用卡接等其他定位形式。
请进一步参考图5a-6b以及图8,集装箱的顶面9可以包括突出部91和外沿部92,顶面9的中部向上凸起以形成所述突出部91,围绕在突出部91外沿的部分构成所述外沿部92;也就是说,集装箱的顶面9为由所述突出部91和外沿部92形成的二级台阶面,所述突出部91处于顶面9的中部,构成第一级台阶面,外沿部92围绕在突出部91的外部,构成第二级台阶面,且第一级台阶面高于第二级台阶面。同时,集装箱的底面8设有若干堆码角柱81,进行堆码时,堆码角柱81可以支撑在所述外沿部92,此时,堆码角柱81的内侧面与突出部91的外侧面相对抵接,即堆码角柱81的内侧面能够与突出部91相应侧的外侧面卡固,实现两货运集装箱的堆码,如图8所示。
所述中部是指由集装箱顶面9的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形成的中间区域,即中部是相对于外部而言的,并非确切地指顶面9的正中间。所述突出部91的底边平直地向外延伸,以形成围绕在突出部91外缘的外沿部92,整个外沿部92包围在突出部91的外缘,是一个能够连接为一体的整体结构,且外沿部92由突出部91的底边向外平直地延展而成,是一个平面。在集装箱的底面8设有若干用于堆码的堆码角柱81,若干堆码角柱81分布在底面8的各边,通常,底面8各边在其两端均设有所述堆码角柱81,即如果集装箱的底面8呈方形,在底面8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所述堆码角柱81,此时,各堆码角柱81的内侧面能够与其相应侧的突出部91的外侧面卡固,以便堆码角柱81能够支撑定位于外沿部92,实现两集装箱的堆码。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货运集装箱,顶面9包括突出部91和外沿部92,并通过突出部91和外沿部92的配合实现对堆码角柱81的定位,可以有效保证定位的可靠性;一方面,突出部91设置在顶面9的中间,不管是操作人员在集装箱的搬运过程中还是货物的装卸过程中均不会与人体或者货物产生接触,与现有技术中顶面9采用突出设置的角钢等定位件的固定形式相比,消除了对人体以及货物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突出部91与外沿部92均为平面结构,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凹槽等过渡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在顶面9设置凹槽实现定位的形式相比,不会因存在凹槽等结构而积存雨水和杂物;再者,突出部91高于外沿部92设置,则突出部91高出外沿部92的空间也可以用于承载货物,从而辅助提高了货物的装载量。
本文所述的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通常为三个以上。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集装箱的底面8可以在其各边上均设置至少三个堆码角柱81,其中,在各边的两端均设置一个堆码角柱81,各边的中间至少设置一个堆码角柱81,以提高堆码时的支撑可靠性;更为重要的是,堆码角柱81的数量增加时,能够增加与运输车辆地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对集装箱的支撑面积,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再者,当支撑面积增大时,能够增加集装箱与车辆地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集装箱在车厢内滑动,降低了对集装箱以及车辆的损伤。
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堆码角柱81的个数以及布置形式,不限于上述八个的具体形式;例如,可以在底面8的各边中间设置两个堆码角柱81,或者根据需要在底面8的顶角处设置两个堆码角柱81等。
如图5a和图5b所示,还可以在集装箱底面8的外边沿设置框梁82,框梁82突出于底面8设置,此时可以将堆码角柱81设置在所述框梁82上;框梁82包围在底面8的外边沿,可以提高底面8的强度,且堆码角柱81可以采用焊接等固定方式设置在框梁82上,从而降低了堆码角柱81的设置对底面8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在底面8的中间设置支撑梁83,具体可以设置四个支撑梁83,各支撑梁83可以呈井字形交叉设置,以支撑于地面的中间。各支撑梁83的外端部可以延伸至框梁82的内侧面,以便与框梁82的内侧面焊接,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以及结构强度;如图5a所示,左右延伸的两支撑梁83可以各自左右两端分别与框梁82左侧的内端面以及右侧的内端面连接;前后延伸的两支撑梁83可以各自前后两端分别与框梁82前侧的内端面以及后侧的内端面连接。
当采用框梁82以及井字形交叉设置的支撑梁83,一方面,框梁82和支撑梁83可以起到加强梁的作用,以提高集装箱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装运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井字形交叉的支撑梁83将集装箱的底面8划分为9个区域,各区域的面积较小,具体也可以采用等分的形式进行划分,由于叉齿直接与突出于底面8的支撑梁83接触,则不管叉齿从哪个方向插入,叉齿的头端向上翘起的叉头基本上都不可能碰触到底面8的面板,也就不可能在拆装过程中插破集装箱,从而可以对集装箱进行有效防护,不仅延长了集装箱的使用寿命,还提高集装箱的使用可靠性,避免因集装箱破损影响货物的正常运输。
此外,如图7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垂直压型波纹板作为集装箱的前面1的端板,或者左面3与右面4的端板;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压型板作为集装箱的左面3和右面4的端面;或者,可以采用其他板材制成顶面9、底面8以及前面1、后面2的端板,如图6a所示,突出部91可以为具有环形压筋的板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货运集装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前面(1)、后面(2)、左面(3)和右面(4)中,至少一面的两相对侧设有防撞边梁(5),所述防撞边梁(5)由上至下延伸,并突出其所在面的端面;两侧的所述防撞边梁(5)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形成搬运过程中的支撑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防撞中梁(6),所述防撞中梁(6)突出其所在面的端面设置,并处于两侧的所述防撞边梁(5)之间;所述防撞中梁(6)的外侧面与其两侧的所述防撞边梁(5)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共同形成所述支撑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前面(1)或后面(2)设有端门(7),所述端门(7)包括能够对开的第一门扇(71)和第二门扇(72),所述第一门扇(71)和所述第二门扇(72)通过门页(73)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防撞边梁(5)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集装箱为密闭箱体,其前面(1)或后面(2)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端门(7)的门框(74),所述门框(74)内设有门封(75),以便与所述端门(7)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扇(71)与所述第二门扇(72)的对接处也设有所述门封(7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扇(71)搭扣在所述第二门扇(72)的外端,以限制所述第二门扇(72)的开启;所述第二门扇(72)设有限制其推入所述货运集装箱内部的止挡件(76)。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启闭所述第一门扇(71)和所述第二门扇(72)的门锁(7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77)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锁杆(771),所述锁杆(771)处于所述防撞边梁(5)的内侧;所述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和底面的前端或后端设有锁座(772),以便在所述第一门扇(71)和所述第二门扇(72)闭合时,所述锁杆(771)能够以其上下两端插入对应的所述锁座(772)而锁闭所述货运集装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扇(71)上设有由上至下间隔分布的若干托架(78),所述锁杆(771)通过所述托架(78)固定在所述第一门扇(71)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底面(8)在其各边设置至少三个堆码角柱(81),所述底面(8)的外边沿具有突出设置的框梁(82),所述堆码角柱(81)设置在所述框梁(82)上;所述底面(8)的中间具有呈井字形交叉设置的支撑梁(83)。
CN201520434247.4U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货运集装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13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4247.4U CN204713804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货运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4247.4U CN204713804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货运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3804U true CN204713804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2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424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13804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货运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38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8746A (zh) * 2017-04-28 2017-07-11 深圳蓝色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集装箱
CN108639078A (zh) * 2018-07-10 2018-10-12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铁路货车侧门用的密封装置
CN110666024A (zh) * 2019-09-26 2020-01-10 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方管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8746A (zh) * 2017-04-28 2017-07-11 深圳蓝色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集装箱
CN108639078A (zh) * 2018-07-10 2018-10-12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铁路货车侧门用的密封装置
CN110666024A (zh) * 2019-09-26 2020-01-10 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方管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13804U (zh) 一种货运集装箱
RU2555894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на колесах
US20150225137A1 (en) Cover device for covering a built-in valve mounting channel port of ibc and container
KR101754192B1 (ko) 접이식 컨테이너
JP7162808B2 (ja) 貨物自動車の荷箱の上扉、荷室形成用構造体および貨物自動車
KR100801750B1 (ko) 윙 바디의 윙 개폐 구조
KR19980072609A (ko) 모서리 끼움쇠 주위의 파손방지 구조를 가지는 컨테이너
KR200456745Y1 (ko) 윙바디 트럭 측판의 고정구조
KR200446744Y1 (ko) 컨테이너 도어 봉인장치
CN110877780B (zh) 门楣连接组件及包括其的开顶式集装箱
CN202226283U (zh) 具有可翻转硬顶盖的集装箱
CN204802405U (zh) 一种货运集装箱
US7341305B2 (en) Customs seal for freight container door
CN215400729U (zh) 集装箱
KR100837780B1 (ko) 윙바디 차량의 윙 지지구조
KR101537003B1 (ko) 화물차 적재함 도어 개폐장치
CN106379655B (zh) 集装箱
KR101399100B1 (ko) 윙 바디 적재함용 바닥판
US20120267370A1 (en) Fuel dispensing unit with hinged door
KR20080033605A (ko) 도난방지를 위한 봉인체결장치를 갖춘 컨테이너 도어시스템
CN104060857A (zh) 具备月台调整板和门封的组装型坞房
CN205441498U (zh) 一种罐式集装箱加强型底出料保护盒
CN105000263B (zh) 一种烟草周转箱
CN210882319U (zh) 骨架半挂车
CN103183191A (zh) 45英尺侧帘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Ltd.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0

Address after: Dalian Lushun 116000 export of Liaoning Province Development Zone Guangyuan Street No. 21-2

Patentee after: DALIAN ZHONGCHE CONTAINER Co.,Ltd.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8

Address after: 116000 No. 21 Guangyuan Street, Lush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lian CRRC Daqi Container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000 no.21-2 Guangyuan street, development zone, Lushunkou District,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LIAN ZHONGCHE CONTAINER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