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3747U -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3747U
CN204713747U CN201520175863.2U CN201520175863U CN204713747U CN 204713747 U CN204713747 U CN 204713747U CN 201520175863 U CN201520175863 U CN 201520175863U CN 204713747 U CN204713747 U CN 204713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part
micro
inner receptacle
receptacl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58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谷广治
苗村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noco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3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3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4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22Boxes or like containers with side walls of substantial depth for enclosing cont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便利性高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包含:内侧容器(2),由在金属箔(25)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26、27)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且上端具有开口部;及树脂制的外侧容器(1),与内侧容器(2)的外侧重合而成一体,且上端具有开口部。在外侧容器(1)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长大凸缘部(12)。在内侧容器(2)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且与该长大凸缘部(12)顶面重合而成一体的短小凸缘部(22)。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边缘,配置于比长大凸缘部(12)的外周边缘更内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用于存放咖哩、炖煮食物及焗烤等已烹调食品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更详细而言,关于一种为了能在常温下长时间保存食品而可加热加压杀菌,并具有对于氧气及水蒸气等的阻隔性,且在用微波炉加热、烹调时可防止火花产生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在常温流通下保存期间为3个月以上的食品保存用容器,一般是可加热加压杀菌的罐头类金属容器,或是赋予气体阻隔性的塑料制托盘容器等。
前者的金属容器,在用微波炉加热、烹调时,于构成容器的金属内部蓄积电荷,故因金属部位的前端尖锐等的容器形状及容器彼此互相邻接等位置关系等而产生火花,而具有容器破坏的疑虑,最糟糕的情况下,具有发生微波炉损坏的疑虑。
此外,后者的塑料制托盘容器,即使是由高阻隔性的树脂材料所制作,但因很难如金属罐一般几乎完全阻断水蒸气及氧气,故保存期间有限。
为了因应此状况,有人提出下述专利文献1、2所示的习知例,其关于具有既定的气体阻隔性,且可适用通过微波炉的加热、烹调的微波炉用容器。
专利文献1所示的微波炉用容器,由纸制的外盒,及收纳于该外盒内的金属容器所构成,并以可取下金属容器的盖材后再放回外盒内用微波炉加热的方式所构成。
专利文献2所示的微波炉用容器,是由组合金属材料与塑料材料(树脂材料)的层叠体(复合材料)所构成,并且于底面中央设有特殊构成的防火花构件。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91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127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之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之以往的微波炉用容器,需要将从纸制外盒取出之金属容器的盖材打开后再放回纸制外盒这样繁杂的步骤,而具有操作不方便这样的问题。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2的任一种的微波炉用容器中,在以微波炉加热时,亦具有在容器彼此互相邻接的情况、及接近微波炉内的壁面的情况下等因位置关系而产生火花的疑虑。因此,为了防止火花产生,以使容器不抵接于微波炉内的内壁的方式进行配置,或以使容器不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等,需要对配置方式进行考虑及花费工夫,在此观点上,亦存在操作性不佳的问题。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2等以往的微波炉用容器,现状是重点在于防止在微波炉内产生火花,而如金属罐等金属容器一般,对于谋求提高用于长期保存食品的气体阻隔性并无充分考虑。
本实用新型系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者,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具备高气体阻隔性而可长期保存内容物,且在微波炉加热、烹调时亦可防止火花产生,更进一步,其操作简单且便利性高。
通过以下较佳实施方式,可明确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其他目的及优点。
[用于解决课题之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手段。
[1]一种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包含:
内侧容器,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且上端具有开口部;及
树脂制的外侧容器,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重合而成一体,且上端具有开口部,
在该外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长大凸缘部,
并且在该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且重叠于该长大凸缘部顶面而成一体的短小凸缘部,
该短小凸缘部的外周边缘,配置于比该长大凸缘部的外周边缘更内侧的位置。
[2]如前项[1]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该短小凸缘部的外周边缘,配置于该长大凸缘部的外周边缘向内0.15mm以上的内侧。
[3]一种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包含:
内侧容器,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且上端具有开口部;及
树脂制的外侧容器,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重合而成一体,且上端具有开口部,
在该外侧容器的周围壁的上端部,通过向外侧扩径而形成有堆叠(stacking)用台阶部,
在该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且与该堆叠用台阶部顶面重合而成一体的短小凸缘部。
[4]如前项[3]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在该外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长大凸缘部。
[5]如前项[1]至[4]中任一项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通过深拉深成形或拉伸成形对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片状层叠体进行加工,而形成该内侧容器。
[6]如前项[1]至[5]中任一项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将树脂材料射出至设置于注塑成形模具内的该内侧容器的底面侧,以使其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密合成一体,进而形成该外侧容器。
[7]如前项[1]至[5]中任一项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通过真空成形、压力成形及真空压力成形的任一种方法,从该内侧容器的底面侧使树脂制片材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密合成一体,进而形成该外侧容器。
[8]如前项[1]至[7]中任一项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
在该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被盖材封闭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的顶面,所述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9]如前项[8]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将该盖材与该短小凸缘部的热封合部的宽度设定为0.5mm以上。
[10]如前项[8]或[9]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热封合部配置于包含该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位置,
在将该盖材从该内侧容器的该短小凸缘部剥离时,因热封合而熔融的树脂,以覆盖该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态样残留。
[11]如前项[4]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更包含:
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且在中间部具有凹陷部,
在该盖材的凹陷部与该外侧容器的该堆叠用台阶部所围住之部分嵌合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凹陷部底面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并且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缘部熔合于该外侧容器的长大凸缘部。
[实用新型之效果]
根据实用新型[1]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因内侧容器是由在金属箔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故可提高气体阻隔性,亦可适用内容物的长期保存,并且具备良好的导热性。此外,因树脂制的外侧容器与内侧容器成一体,故具备优异的保形性。更进一步,因包含金属箔的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小于树脂制的外侧容器的长大凸缘部,故无关容器的位置关系,而可充分确保内侧容器的金属箔与微波炉内壁及其他容器的金属箔等金属部位的距离,进而可防止火花的产生。
根据实用新型[2]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可更确实地防止火花的产生。
根据实用新型[3][4]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在堆叠复数微波炉用保存容器时,上侧的保存容器底部嵌入下侧的保存容器的堆叠用台阶部,藉此可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堆叠。
根据实用新型[5]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可制造其短小凸缘部无皱褶的高质量的内侧容器。
根据实用新型[6][7]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可形成与内侧容器确实密合的高质量外侧容器。
根据实用新型[8][9]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可使容器内确实地密闭,而可长期良好地保存食品等的内容物。
根据实用新型[10]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即使在开封后,亦可确实地防止内侧容器的金属箔露出,而可进一步确实地防止火花的产生。
根据实用新型[11]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可使容器内确实地密闭,而可长期良好地保存食品等的内容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的剖面图。
图2是示意显示剥离第一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盖材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显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内侧容器的层叠体的剖面图。
图4是显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盖材的层叠体的剖面图。
图5是放大显示图1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热封合部周边的剖面图。
图6是放大显示第二图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热封合部周边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的剖面图。
图8是示意显示将第二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盖材剥离之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放大显示图7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热封合部周边的剖面图。
图10是放大显示图8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之热封合部周边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外侧容器
2  内侧容器
3  盖材
12 长大凸缘部
15 堆叠用台阶部
22 短小凸缘部
25 金属箔
26 树脂层
27 树脂层
30 凹陷部(盖材凹部)
31 剥离用凸缘
35 金属箔
36 树脂层
37  树脂层
41  热封合部
42  热封合部
43  热封合部
251 粘接剂
252 粘接剂
351 粘接剂
352 粘接剂
411 残留树脂
421 残留树脂
F   内容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的剖面图,图2是示意显示剥离盖材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两图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是可长期保存作为内容物F存放的咖哩及炖煮食物等已烹调食品的容器;且在必要时,可用微波炉良好地进行加热、烹调的微波炉适用型容器。
本实施方式之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具备由外侧容器1及内侧容器2所构成的双层容器、及将该双层容器的上端开口部封闭的盖材3。
外侧容器1及内侧容器2皆分别在上端具有开口部,外侧容器1与内侧容器2的外侧(下侧)重合并密合成一体。
在水平方向上往外侧突出的凸缘部(长大凸缘部)12,一体成形于外侧容器1的上端开口部的整个周缘。
在水平方向上往外突出且与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顶面密合成一体的凸缘部(短小凸缘部)22,一体成形于内侧容器2的上端开口部的整个周缘。
此外,如下所详述,短小凸缘部22相对于长大凸缘部12朝向外侧的突出量较少。
盖材3以大于外侧容器1及内侧容器2的上端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的方式形成,在以盖材3封闭两容器1、2的上端开口部的状态下,盖材3的周缘部与长大凸缘部12及短小凸缘部22,通过热封合在热封合部41的一周上进行熔合成一体,以使容器1、2的内部密封(封闭)。
此外,盖材3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侧边)上延伸设置,而形成剥离用凸缘31,将盖材3从双层容器1、2剥离时,用手指将剥离用凸缘31掀起,藉此可轻易将盖材3从双层容器1、2剥离。
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容器1由树脂成形品构成,而不包含金属箔等的金属材料。
如图3所示,内侧容器2由层叠体构成,该层叠体具备:金属箔25;树脂层(树脂薄膜)26,其通过粘接剂251层叠于金属箔25顶面而成一体;及树脂层27,其通过粘接剂252层叠于金属箔25底面而成一体。
如图4所示,盖材3由层叠体构成,该层叠体具备:金属箔35;树脂层(树脂薄膜)36,其通过粘接剂351层叠于金属箔35顶面而成一体;及树脂层37,其通过粘接剂352层叠于金属箔35底面而成一体。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是由树脂制的外侧容器1、与作为金属箔25及树脂层26、27的层叠体的内侧容器2构成的双层容器,更进一步,盖材3亦由金属箔35及树脂层36、37的层叠体构成,故可耐杀菌釜(Retort)灭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一般在装入内容物F的状态下,将其密封并热压杀菌后,可在常温下具有6个月以上的保存期间而使其流通。
为了具有这种金属罐同等的保存性,接触食品(内容物F)的部分需具有气体阻隔层,故使双层容器1、2与盖材3的热封合部41,与包含金属箔25的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重叠0.5mm以上。此外,若重叠量小于0.5mm,则无法确保内侧容器2与盖材3之间充分的密合面积,根据情况,内容物F通过热封合部41侵蚀到外侧容器1,而变得难以确保金属罐同等的气体阻隔性。
此外,为了避免包含金属箔25的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突出到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的外侧,故将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边缘,配置于比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的外周边缘靠内0.15mm以上的内侧。亦即,使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形成为小于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的态样。藉此,在用微波炉加热、烹调时,不会发生“配置于微波炉内的复数个保存容器中,包含金属箔25的短小凸缘部22、22彼此互相重合”或是“短小凸缘部22接触微波炉内壁”的情况,而可确实抑制火花的产生。
作为外侧容器1的材料所使用的树脂并无特别限定,但考虑通用性及树脂的成本,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的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的聚酯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较佳。
外侧容器1的制作方法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适合采用下述方法:使用注塑成形、真空成形、压力成形或真空压力成形等,使外侧容器1与预先压制成形的内侧容器2密合成一体的方法等。例如,可采用下述方法:将预先压制成形的内侧容器2设置于注塑成形机的模具内,再将热塑性树脂熔融射出至内侧容器2的外部底面,在使外侧容器1成形的同时与内侧容器2成一体的方法;及加热树脂片材,并通过真空成形、压力成形、真空压力成形等,将其压附于预先压制成形的内侧容器2的底面侧(外侧)以使其密合成一体的方法等。
无论如何,使构成外侧容器1的树脂层的厚度为0.15mm~3mm较佳。亦即,若小于0.15mm,则内侧容器2所包含的金属箔25与其他金属之间的距离变近的可能性变高,而具有产生火花的疑虑。反之,在外侧容器1的树脂厚度超过3mm的情况下,成形的难度提高,成本变高,且容器形状变大,故为不佳。
内侧容器2如上所述,使用通过粘接剂251、252将作为树脂层26、27的热熔融性薄膜等贴附于金属箔25双面的层叠体(参照图3),而热熔融性薄膜的材质使用与外侧容器1相同的材料较佳。亦即,若外侧容器1为聚丙烯制,则内侧容器2的树脂层中,以无延伸聚丙烯薄膜作为热熔融性薄膜材料较佳;若外侧容器1为聚乙烯制,则以无延伸聚乙烯薄膜作为热熔融性薄膜材料较佳。
内侧容器2的金属箔25可使用铝、铜、铁等的单体或合金所构成之箔,但其中经济性及具有适合压制成形的机械强度的铝合金箔较佳。例如,使用以JISH4000分类的软质的A8079、8021、3003、3004之中任一种较佳,并使厚度为20μm~150μm较佳。亦即,若金属箔25的厚度小于20μm,则针孔的产生率变高,在形成内侧容器2时的压制成形中亦容易破裂,在超过150μm的情况下,则除了与树脂制的外侧容器1一体成形时难以导热之外,成本亦变高,故为不佳。
关于作为内侧容器2的树脂层26、27的热熔融性薄膜,亦考虑导热性及成本,设定为20μm~100μm较佳。此外,关于粘接剂251、252,使用耐加热加压杀菌的聚酯聚氨酯系或聚醚聚氨酯系的双液固化型粘接剂较佳,并使涂布量为1~3g/m2较佳。
内侧容器2是使用深拉深成形或拉伸成形进行制作。例如,通过对上述图3所示的片状层叠体进行深拉深成形或拉伸成形,制作附有凹部的层叠体(成形片材),并将该片材的外周缘部(凸缘部)修剪成适当大小,以形成短小凸缘部22,藉此制作内侧容器2。
此外,通过深拉深成形、拉伸成形等压制加工制作内侧容器2的情况下,在冲压加工时,凸缘部被模具上下束缚,故可确实地防止凸缘部产生皱褶。如此,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不产生皱褶,故不会与凸缘部22所包含的金属箔25重合,而可更确实地防止在微波炉加热、料理时产生火花。
如图4所示,假设盖材3在杀菌后进行常温流通,该盖材3为下述构成:将作为树脂层36的耐热薄膜通过粘接剂351贴附于相对金属箔35为容器外侧(上侧)的面上,并且将作为树脂层37的热融合薄膜通过粘接剂351贴附于相对金属箔35为容器内侧(下侧)的面上。金属箔35适合使用铝、铜、铁等单体或合金所构成的箔,但为经济性及具有适合压制成形的机械强度的铝箔较佳。作为金属箔35的铝箔,可为以JIS H4000或JIS H4160分类的软质的A1N30合金或1100等的1000系纯铝,亦可为3000系、8000系的合金箔,但使厚度为20μm~100μm。若厚度小于20μm,则针孔发生率变高,故为不佳。反之,金属箔的厚度超过100μm的情况下,在热封合时变得难以导热,故为不佳。
此外,作为树脂层36的耐热薄膜,为通用性高的聚酯薄膜或聚酰胺薄膜较佳,使其皆为9μm~25μm的厚度。更进一步,作为树脂层37的热熔融性薄膜使用可加热加压杀菌,且开封时易剥离的混合聚乙烯与聚丙烯树脂而成的易开封性密封剂等通用的薄膜较佳。使作为树脂层37的热熔融性薄膜的厚度为20μm~100μm较佳,若考虑通用性与成本,则为30μm~50μm更佳。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是,将盖材3相对于双层容器1、2的热封合部41,配置于包含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端面的位置,由此利用在热封合时熔融的树脂层37进行调整以将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端面覆盖。通过此构成,将盖材3从双层容器1、2剥离时,如图6所示,盖材3的树脂层37在热封合时熔融而成的树脂411,以覆盖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端面的方式残留配置。因此,可防止内侧容器2所包含的金属箔25从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端面露出,而可更确实地抑制微波炉加热、料理时产生火花。
<第二实施方式>
图7及图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的剖面图。如两图所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于外侧容器1的周围壁的上端部,形成有堆叠用台阶部15,而可在稳定状态下将复数个微波炉用保存容器进行堆叠配置。
亦即,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中,于外侧容器1的周围壁的上端部,将其上端部整圈向外侧推开的方式进行扩径,以形成堆叠用台阶部15。
更进一步,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重叠于外侧容器1的堆叠用台阶部15的水平部顶面并密合成一体。
此外,如图9所示,在盖材3中,于除了外周缘部以外的中间部,形成凹陷部30,其可与被外侧容器1的台阶部15所围住的部分嵌合。该盖材3的凹陷部30,可与被上述双层容器1、2的外侧容器1的堆叠用台阶部15所围住的部分嵌合,盖材3的凹陷部(盖材凹部)30的底面外周缘部设置于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顶面,且盖材3的外周缘部设置于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顶面。
接着,将盖材3的凹陷部30的外周缘部与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重合的区域(热封合部42)进行热封合以使其熔合,并且将盖材3的外周缘部与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重合的区域(热封合部43)进行热封合以使其熔合。
此外,盖材3系使用深拉深成形或拉伸成形进行制作。例如,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盖材3相同的片状层叠体(参照图4等),以深拉深成形或拉伸成形,形成可与被外侧容器1的堆叠用台阶部15所围住的部分嵌合的凹陷部30。接着,修剪该附有凹陷部的层叠体(成形片材)的外周缘部,形成为规定的大小,以制作附有凹陷部的盖材3。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中,在剥离盖材3时,如图8及图10所示,热封合时熔融的树脂层37以能覆盖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端面的方式,残留配置于热封合部42。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通过残留树脂421而可确实地防止内侧容器2所包含的金属箔25从短小凸缘部22的外周端面露出。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中,其他构成在实质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相同,故在同一或对应部分附上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中,亦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与外侧容器1的堆叠用台阶部15重合,故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不存在包含金属箔的内侧容器2,因此剥离盖材3后,即使将复数个双层容器1、2重叠放置于微波炉炉内,亦不会产生火花。然而,盖材3必须具有台阶且热封合至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故为了使该台阶部分密封,如上所述,使用预先压制成形的盖材3,在热封合部42、43处进行热封合较佳。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外侧容器1的堆叠用台阶部15与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的密封宽度为0.5mm以上,藉此可使其保持金属容器同等的气体阻隔性。
【实施例】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定于该等实施例。
【表1】
容器 外侧容器的制法 内侧容器的制法 内侧容器的凸缘宽度 堆叠用段差
实施例1 注塑成形 深拉深 3mm
实施例2 注塑成形 深拉深 0.5mm
实施例3 片状成形 深拉深 3mm
比较例1 深拉深 3mm
比较例2 注塑成形 深拉深 5mm
<实施例1>
通过涂布量3g/m2的双液固化型聚酯聚氨酯系粘接剂,将厚度30μm的聚丙烯薄膜贴附于厚度100μm的以JIS H4000进行分类的A8079的已退火铝合金箔的双面,在40℃下熟成(curing)3天,并将润滑成形用的硅油极薄地涂布于其双面,藉此得到内侧容器2用的层叠体。
如表1所示,使用由公模与母模所构成的模具,以使凸缘部分不产生皱褶的方式进行深拉深成形,而使该层叠体成为口径φ120mm、凸缘宽度2mm、容量200ml的尺寸的圆型(圆筒型)容器,以制作内侧容器2。
接着,将上述内侧容器2设置于对应上述内侧容器2的内部形状的注塑成形机的公模,叠合母模并关闭模具,从母模部分(内侧容器2的底面侧),将含有1%滑石、MFR为15g/10分钟(以JIS K7210的温度230℃、载重2.16kg进行测定)的随机型聚丙烯树脂,熔融射出至模具内,以使由平均厚度为1mm的聚丙烯构成的外侧容器1与内侧容器2外侧密合的方式进行成形,以制作对应第一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的双层容器,作为实施例1的试作容器。此外,在该注塑成形中,将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的凸缘宽度形成为5mm。
<实施例2>
如表1所示,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所得的内侧容器2的短小凸缘部22使其宽度为0.5mm的方式,进行修剪。接着,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示,通过注塑成形,以使与上述内侧容器2密合的方式,形成具有堆叠用台阶部15的外侧容器1。亦即,将上述内侧容器2设置于射出成形机的公模,重合母模并关闭模具,再从母模部分(内侧容器2的底面侧),将含有1%滑石、MFR为15g/10分(以JIS K7210的温度230℃、荷重2.16kg进行测定)的随机型聚丙烯树脂熔融射出至模具内,以使由平均厚度为1mm的聚丙烯构成的外侧容器1与内侧容器2外侧密合的方式进行成形,制作对应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的双层容器,以作为实施例2的试作容器。此外,在该注塑成形中,使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的凸缘宽度为5mm,并在外侧容器1的周围壁的上端开口部的下侧5mm的位置上,沿整周形成水平部的宽度为0.5mm的堆叠用台阶部15。
<实施例3>
如表1所示,将上述内侧容器2,设置于真空成形用填充模(plugmold)(其对应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得的内侧容器2之内侧形状),一方面以活塞(plug)将加热至160℃的厚度0.3mm的随机型聚丙烯片材压入,一方面进行真空成形,使其与内侧容器2的外侧密合成一体,以形成外侧容器1。将该外侧容器1的长大凸缘部12的宽度修剪为5mm,以制作对应第一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的双层容器,作为实施例3的试作容器。
<比较例1>
如表1所示,仅准备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所得的内侧容器作为比较例1的试作容器。
<比较例2>
如表1所示,使内侧容器的凸缘部(相当于短小凸缘部)的宽度尺寸为5mm,并使其凸缘部的外周边缘与外侧容器的凸缘部(相当于长大凸缘部)的外周边缘一致,除此之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比较例2的试作容器。
<微波炉适用性的评价方法>
【表2】
如表2所示,在使输出600W的微波炉炉内容易产生火花的以下状态(1)~(4),分别对实施例1~3及比较例1、2的各试作容器照射微波10分钟。
(1)以使2个试作容器的凸缘部分互相接触的方式配置于微波炉的树脂制转盘上。
(2)将2个试作容器的凸缘部互相重叠并配置于树脂制的转盘上。
(3)将珐琅制的盘子放置于树脂制的转盘上,并将试作容器配置于其上。
(4)在树脂制转盘的整个面上铺设家庭用铝箔纸,并将试作容器配置于其上。
接着,在试作容器中填充200ml自来水,配置于树脂制的转盘中央并测定到自来水沸腾为止的时间。结果一并显示于表2。
如表2所示,实施例1~3的试作容器,即使在蓄意设置为容易产生火花的状态(1)~(4)下照射微波,亦未产生火花,而只有比较例1的内侧容器(铝加工箔)的试作容器,无论在使凸缘端部接触或是使凸缘重叠的情况下,皆立即产生火花,且无论是放置于珐琅盘或是铝箔上的状态,容器底部皆产生火花。此外,如比较例2凸缘端部露出的状态的试作容器,仅凸缘重叠并未产生火花,但若使露出的铝彼此接触,则迅速地产生火花。
<容器的保存性能>
为了评价容器的保存性能,而制作以下的密封用盖材A、B。
<盖材A>
将双液固化型聚酯聚胺酯树脂所构成的适用加热加压杀菌的粘接剂,以形成3g/m2的态样涂布于厚度60μm的以JIS H4000分类的1N30的软质铝的单面,并与厚度12μm的聚酯薄膜(东洋纺股份有限公司制)“E5100”贴合。更进一步,以同样的涂布量将同样的粘接剂涂布于铝箔的反面,并与厚度50μm的聚丙烯与聚乙烯所构成的易开封密封膜(OKAMOTO股份有限公司制「AROMA-TP6」)贴合,在40℃的恒温槽使其熟成3天,并修剪成比试作容器的凸缘部大一圈的状态,以制作可热压杀菌的盖材A。
<盖材B>
通过深拉深成形,将与上述盖材A相同的原材料,形成凹陷深度5mm的态样,而成为可与实施例2的试作容器的堆叠用台阶部嵌合的凹陷部,并且将该深拉深成形品的外周缘部,修剪成比实施例2的试作容器的凸缘部大一圈的态样,以制作可加热加压杀菌的凹陷盖状盖材(附凹陷部盖材)B。
<填充物(内容物)>
为了评价以盖材A、B密封的试作容器的气体阻隔性,选定遇氧容易变色的含大量花青素及单宁酸的水羊羹作为填充物(内容物),以下述要领进行制作。
在装入珐琅锅的400ml纯水中,加入500g市售罐装豆沙馅(加糖)与4g寒天粉末,并以慢火熬煮10分钟。
<密封条件>
【表3】
接着,将填充物装入各种容器,以下述条件1~4进行密封,以制作实施例11、12及比较例11、12的密封型试作容器。
<条件1(实施例11)>
如表3所示,将200ml填充物加入与实施例1相同的开放型试作容器,盖上盖材A,并设置于加工成可承装凸缘部之整体宽度(5mm宽度)的密封用储存桶,以加热至200℃的铝制密封模具,从上部对凸缘部分施加0.3MPa的压力,对凸缘整体进行热封合2秒钟,而形成实施例11的密封型试作容器。
<条件2(比较例11)>
如表3所示,以与条件1(实施例11)相同的要领,设置于密封用储存桶,以加工成仅外侧容器的凸缘部被密封(加工成内侧容器未密封的态样的整圈密封宽度2mm)的铝制模具,以200℃、0.3MPa、2秒钟的条件进行热封合,形成比较例11的密封型试作容器。
<条件3(实施例12)>
如表3所示,将170ml的内容物加入与实施例2相同的开放型试作容器,将盖材B设置于该试作容器的上端。此时,将盖材B的凹陷部嵌入开放型试作容器的堆叠用台阶部所包围的部分而形成嵌合状态,并且将盖材B的外周缘部载置于试作容器的凸缘部。接着,使用铝制密封模具(其加工为附有凹陷部的盖材B的形状),以200℃、0.3MPa、2秒钟的条件,在开放型试作容器的凸缘部与堆叠用台阶部的部分进行热封合,形成实施例12的密封型试作容器。
<条件4(比较例12)>
如表3所示,以与条件3相同的要领,将170ml的内容物加入与实施例2相同的开放型试作容器,并盖上盖材B,以不将堆叠台阶部密封的方式,通过铝制模具,以200℃、0.3MPa、2秒钟的条件,仅对外侧容器的长大凸缘部进行热封合,制作比较例12的密封型试作容器。
<保存试验方法>
【表4】
容器 40℃×3个月后的填充物观察结果
实施例11 无变化
比较例11 凸缘周边部变成黑褐色
实施例12 无变化
比较例12 整体变成黑褐色
将以条件1~4填充密封之实施例11、12及比较例11、12的各密封型试作容器放入40℃的恒温槽,经过3个月后,打开盖材并观察填充物的变色情况。结果显示于表4。
如表4所示,在40℃的温度环境下经过3个月的保存期间,不具备“在盖材的密封位置具有作为阻隔层的铝箔的内侧容器的凸缘部”的比较例11、12的密封容器,发现变黑的现象,其被认为是填充物中红豆的花青素及单宁酸等的氧化所引起。另一方面,具备“在密封位置具有铝箔的内侧容器的凸缘部”的实施例11、12,则并未发现变黑的现象,而可确认铝箔的气体阻隔性效果。
此外,在本试验所使用的条件1、3(实施例11、12)的密封容器,因盖材开封后,铝箔未在凸缘端部露出,故在微波炉烹调中并没有产生火花的疑虑。
本申请案主张2014年3月3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案特愿2014-73402号之优先权,其揭示内容,直接构成本申请案的一部分。
此处所使用的用语及表达方式,系用以说明而非用于限定地解释,亦并非系排除此处所示及所述之特征事项的任一均等物者,故必须了解其系允许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要求内的各种变形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是可长期保存咖哩、炖煮食物及焗烤等已烹调食品等的内容物,同时在必要时可用作以微波炉加热烹调内容物的微波炉适用型保存容器。

Claims (21)

1.一种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包含:
内侧容器,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且上端具有开口部;及
树脂制的外侧容器,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重合而成一体,且上端具有开口部,其中,
在该外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长大凸缘部,
并且在该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且与该长大凸缘部的顶面重合而成一体的短小凸缘部,
该短小凸缘部的外周边缘,配置于比该长大凸缘部的外周边缘更内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该短小凸缘部的外周边缘,配置于从该长大凸缘部的外周边缘向内0.15mm以上的内侧。
3.一种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包含:
内侧容器,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且上端具有开口部;及
树脂制的外侧容器,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重合而成一体,且上端具有开口部,
该外侧容器的周围壁的上端部,通过向外侧扩径而形成有堆叠用台阶部,
在该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且与该堆叠用台阶部的顶面重合成一体的短小凸缘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在该外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边缘,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长大凸缘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通过深拉深成形或拉伸成形对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的片状层叠体进行加工,而形成该内侧容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将树脂材料射出至设于注塑成形模具内的该内侧容器的底面侧,以使其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密合成一体,进而形成该外侧容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将树脂材料射出至设于注塑成形模具内的该内侧容器的底面侧,以使其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密合成一体,进而形成该外侧容器。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通过真空成形、压力成形及真空压力成形的任一种方法,从所述内侧容器的底面侧使树脂制片材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密合成一体,进而形成该外侧容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通过真空成形、压力成形及真空压力成形的任一种方法,从所述内侧容器的底面侧使树脂制片材与该内侧容器的外侧密合成一体,进而形成该外侧容器。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被盖材封闭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的顶面,所述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被盖材封闭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的顶面,所述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被盖材封闭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的顶面,所述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被盖材封闭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的顶面,所述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被盖材封闭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的顶面,所述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特征为:
在所述内侧容器的上端开口部被盖材封闭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该盖材的外周部熔合于该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的顶面,所述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将所述盖材与所述短小凸缘部的热封合部的宽度设定为0.5mm以上。
17.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将所述盖材与所述短小凸缘部的热封合部的宽度设定为0.5mm以上。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热封合部配置于包含所述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位置;
在将所述盖材从所述内侧容器的所述短小凸缘部剥离时,因热封合而熔融的树脂,以覆盖所述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态样残留。
19.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热封合部配置于包含所述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位置;
在将所述盖材从所述内侧容器的所述短小凸缘部剥离时,因热封合而熔融的树脂,以覆盖所述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态样残留。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
热封合部配置于包含所述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位置;
在将所述盖材从所述内侧容器的所述短小凸缘部剥离时,因热封合而熔融的树脂,以覆盖所述短小凸缘部的外周端面的态样残留。
2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用保存容器,其中还包含:
盖材,由在金属箔的双面层叠有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且在中间部具有凹陷部,
在所述盖材的凹陷部与所述外侧容器的所述堆叠用台阶部所围住的部分嵌合的状态下,通过热封合将所述盖材的凹陷部底面外周部熔合于所述内侧容器的短小凸缘部,并且通过热封合将所述盖材的外周缘部熔合于所述外侧容器的长大凸缘部。
CN201520175863.2U 2014-03-31 2015-03-26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Active CN2047137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3402A JP6324168B2 (ja) 2014-03-31 2014-03-31 電子レンジ用保存容器
JP2014-073402 2014-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3747U true CN204713747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15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8359.XA Active CN104943994B (zh) 2014-03-31 2015-03-26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CN201520175863.2U Active CN204713747U (zh) 2014-03-31 2015-03-26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8359.XA Active CN104943994B (zh) 2014-03-31 2015-03-26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24168B2 (zh)
KR (1) KR102302398B1 (zh)
CN (2) CN104943994B (zh)
TW (1) TWI6415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3994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CN114011960A (zh) * 2021-09-27 2022-02-0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形外形薄料金属壳体深拉伸冲压成形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6486B2 (ja) * 2015-11-17 2020-06-10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加熱用容器
CN108124333A (zh) * 2018-01-30 2018-06-05 浏阳市中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加热装置
CN110089949B (zh) * 2018-01-31 2024-02-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烤箱内胆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539Y2 (ja) * 1976-12-28 1983-04-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蓋材
JPH0784226B2 (ja) 1986-09-19 1995-09-13 アヲハタ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容器
JPH01164117U (zh) * 1988-05-06 1989-11-16
JPH0329780A (ja) * 1989-06-27 1991-02-07 Showa Denko Kk マイクロ波加熱可能な複合容器とその加熱方法
JPH03254932A (ja) * 1990-03-05 1991-11-13 Yooken Syst:Kk 複合容器
JPH03275475A (ja) * 1990-03-16 1991-12-06 Yooken Syst:Kk 複合容器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5266763A (en) * 1991-04-16 1993-11-30 Mobil Oil Corporation Recyclable microwavable container with a removable outer shell
JPH11115966A (ja) * 1997-10-14 1999-04-27 Shuichi Komatsu 液状食品用密封式成形容器
JPH11124119A (ja) * 1997-10-17 1999-05-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トレー状容器
JP2000085853A (ja) * 1998-06-03 2000-03-28 Jienna Internatl:Kk 即席食品容器
JP2000142746A (ja) * 1998-11-04 2000-05-23 Lining Container Kk 容器の内蓋およびこの内蓋の製造方法
JP4561979B2 (ja) 2004-11-08 2010-10-1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容器
US20070084859A1 (en) * 2005-09-30 2007-04-19 Min-Ching Chen Utensil for conventional heating and microwave heating
JP2009196699A (ja) * 2008-02-21 2009-09-03 Bespack Kk 易開封性多層包装体および、易開封性多層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CN202480482U (zh) * 2012-03-15 2012-10-10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食品包装容器用层叠片及使用了该片的食品包装容器
CN202499328U (zh) * 2012-03-15 2012-10-24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食品包装用容器
CN203268649U (zh) * 2013-05-24 2013-11-06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能够目视内容物的包装容器用盖部件及包装容器
JP6324168B2 (ja) * 2014-03-31 2018-05-16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保存容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3994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CN104943994B (zh) * 2014-03-31 2019-03-29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CN114011960A (zh) * 2021-09-27 2022-02-0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形外形薄料金属壳体深拉伸冲压成形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02398B1 (ko) 2021-09-14
CN104943994B (zh) 2019-03-29
JP6324168B2 (ja) 2018-05-16
KR20150113823A (ko) 2015-10-08
TW201536645A (zh) 2015-10-01
CN104943994A (zh) 2015-09-30
JP2015193412A (ja) 2015-11-05
TWI641542B (zh) 2018-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13747U (zh) 微波炉用的保存容器
JP5467201B2 (ja) 電子レンジ用容器
KR102188903B1 (ko) 식품용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8121483A1 (zh) 覆膜食品易撕罐
CN110432784B (zh) 微波再加热容器
CN110329666A (zh) 微波炉用容器以及微波炉用包装体
CN204979776U (zh) 食品用容器
CN206358618U (zh) 覆膜食品易撕罐
JPH09216649A (ja) 蓋付容器とその成形方法
CN206350694U (zh) 一种烤鱼外送盒
JP2016064839A (ja) 再封可能な密封容器
JP2013163280A (ja) 容器入り食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容器入り食品
JP6056311B2 (ja) カップ型紙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10767A (zh) 马口铁加热罐
WO2005082742A1 (fr) Recipient pour aliments chauffes dans un four a micro-ondes
JP2012056594A (ja) 電子レンジ加熱調理用容器
JP3216626U (ja) 食品容器
CN206750569U (zh) 竹盖防滑隔热保鲜盒
JPH11222222A (ja) 密封成形容器
JP4920148B2 (ja) 易開封性合成樹脂製容器を用いた食品包装体
JP2021069536A (ja) 発熱容器
JPS5926405A (ja) 複層容器の製造方法
CN201691718U (zh)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内锅
JP2005170467A (ja) 食品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26327A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容器本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蓋付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Lesonac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Lishennoco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ga

Patentee before: Lesonac Packag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