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5096U - 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5096U
CN204705096U CN201520066271.7U CN201520066271U CN204705096U CN 204705096 U CN204705096 U CN 204705096U CN 201520066271 U CN201520066271 U CN 201520066271U CN 204705096 U CN204705096 U CN 204705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age
fiber assembly
vacuum heat
recess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62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高努
中津哲史
花冈祥
冈部诚
难波章弘
安孙子尚平
高井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5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50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能够抑制导致隔热性能降低。该真空隔热部件将第一纤维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纤维层上的第二纤维层收容于外包部件,第二纤维层以形成有向第一纤维层侧凹陷的凹部的方式层叠在第一纤维层上,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以及外包部件利用第一模具在第一纤维层以及第二纤维层的层叠方向上进行冲压,该第一模具具有在减压后的腔室内插入于凹部的凸部,外包部件在收容有第一纤维层以及第二纤维层的状态下,熔敷端部而被密闭。

Description

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方案:在冰箱中具备作为外轮廓的内箱和外箱,在该内箱与外箱之间配置有散热管,该散热管用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在内箱与外箱之间也配设有隔热用的真空隔热部件以及发泡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
专利文献1记载的真空隔热部件,在外包部件内收容有第一层叠体、第二层叠体以及第三层叠体等。而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抽真空后的真空腔室内对收容有第一层叠体等的外包部件进行冲压加工,之后,将该冲压加工的外包部件放置于大气压下。由此,第三层叠体进入到形成于第一层叠体与第二层叠体之间的间隔,伴随于此在第三层叠体侧形成有凹部。将该凹部作为配置散热管的空间利用,该散热管用于使冰箱所具备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进行散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2905号公报(例如,参照技术方案1、图7)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存在第三层叠体未进入第一层叠体与第二层叠体的表面的位置,凹部未被埋满的情况。于是,有可能比第一层叠体侧的表面以及第二层叠体侧的表面更陷入,从而存在在该部分形成有凹部的情况。
这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真空隔热部件中存在如下课题:在两面形成有凹部,该部分相应地减少外包部件内的芯材的厚度,从而导致隔热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抑制导致隔热性能降低的情况的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部件,将第一纤维层以及第二纤维层收容于外包部件,所述第二纤维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上,所述真空隔热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层以形成有凹部的方式层叠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上,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一纤维层侧凹入,利用第一模具沿所述第一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层叠方向,对所述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以及所述外包部件进行冲压,所述第一模具具有凸部,该凸部在减压后的腔室内插入于所述凹部,所述外包部件在收容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的状态下,端部被熔敷而密闭。
优选地,所述第二纤维层具有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多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以如下方式空出间隔地排列,即:使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形成有所述凹部的方式。
优选地,所述第二纤维层具有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多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在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以及另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的相面对的端部,形成有构成所述凹部的切缺部。
优选地,利用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所述第一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层叠方向,对所述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以及所述外包部件进行冲压,所述第二模具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模具对置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纤维层对置的面形成为平面状。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部件;压缩机,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散热管,其配设在形成于所述真空隔热部件的第二纤维层的凹部之间,用于使从所述压缩机供给的制冷剂散热;节流装置,其对经过所述散热管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冷却器,其用于使从所述节流装置供给的制冷剂蒸发。
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深度尺寸为所述散热管的直径以上。
优选地,所述凹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部件,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抑制隔热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C-C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发泡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散热管以及真空隔热部件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D-D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放入真空冲压机腔室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图9的真空冲压机的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图9所示的真空冲压机的熔敷机对外包部件的端部进行密封的情况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图9的真空冲压机进行冲压加工,并使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从真空隔热部件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3是具备与图9所示的第一模具不同的第一模具的真空冲压机的说明图。
图14是利用具备与图9所示的第一模具不同的第一模具的真空冲压机制造的真空隔热部件的剖面等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的变形例1。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的变形例2。
附图标记说明:1...冰箱;2...冷藏室;3...制冰室;4...第一冷冻室;5...第二冷冻室;6...蔬菜室;7...门;8...门;9...门;10...门;11...门;12...门;14...控制基板;15...真空隔热部件;16...送风机;17...冷却器;18...压缩机;19...发泡隔热材料;20...背面板;21...外箱;21a...内箱卡止部;22...散热管;23...真空隔热部件;24a...第二纤维集合体;24b...纤维集合体;24c...纤维集合体;25...外包部件;25a...耳部;26...芯材;27a...第一模具;27b1...第一模具;27b2...第二模具;28a...门搁架;28b...门搁架;29...凹部;29b...凹部;29c...凹部;30...冰箱主体;31...内箱;31a...被卡止部;32...侧面板;33...注入口;34a...第二纤维集合体;34a1...切缺部;40...第一纤维集合体;44a...第二纤维集合体;44a1...切缺部;50...凹部;100...熔敷机;200...腔室;201...泵;202...配管;203...配管;300...真空冲压机;301...真空冲压机;A...第一纤维层;B...第二纤维层;T1...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部件23以及具备该真空隔热部件23的冰箱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并不是通过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
[关于冰箱1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示意图。另外,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冰箱1的图。冰箱1具备:对食品等储藏物进行冷藏(例如10℃以下)、冷冻(例如,-12℃以下)并收容的冰箱主体30、和对冰箱主体30的正面开口进行开闭的多个门7~12。
在冰箱主体30内,作为放置食品等的储藏室,从上依次设置有:冷藏室2、制冰室3、第一冷冻室4、第二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在这些储藏室的正面开口部分,分别设置有门7~12。即,在冷藏室2设置有门7以及门8,在制冰室3设置有门9,在第一冷冻室4设置有门10,在第二冷冻室5设置有门11,在蔬菜室6设置有门12。
与门7以及门8对应的冷藏室门是开闭冷藏室2的门,由对开式的左右两扇门构成。另外,在门7以及门8设置有用于载置储藏品的盒亦即门搁架28b以及门搁架28a(参照图3)。与门9、门10以及门11对应的冷冻室门是开闭冷冻室的门,是抽出式的独立的三扇门。与门12对应的最下层的蔬菜室门是开闭蔬菜室6的门,是抽出式的门。另外,抽出式的门是与收容有储藏物的收容盒一起抽出的门。
图2是图1所示的冰箱1的B-B剖视图。冰箱1具有:冷却器17、压缩机18、冷凝器以及节流装置等。而且,它们通过制冷剂配管等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另外,冰箱1设置有:用于将由冷却器17生成的冷气供给至冷藏室2等各储藏室的送风机16;以及对送风机16的转速、压缩机18的转速、后述的开闭调节风门等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4。
压缩机18是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部件,例如采用能够进行容量控制的变频压缩机等。压缩机18例如设置于冰箱主体30的底部侧。冷却器17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例如由多个并排配置的风扇、以及具有与多个风扇连接的管等的热交换器构成。
其中,在冰箱1设置有用于将从压缩机18供给的制冷剂散热的散热管22。该散热管22与冰箱1的冷凝器对应。散热管22安装在构成冰箱主体30的外轮廓的侧面板32以及侧面板32的内侧(发泡隔热材料19侧)(参照图3)。
另外,在冰箱1设置有省略图示的毛细管等。该毛细管与节流装置对应。另外,节流装置不限定于毛细管,也可以是膨胀阀等。
作为在冰箱1的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例如使用异丁烷(R600a)。另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制冷剂,但异丁烷具有在废弃的情况下难以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系数低等优点。
利用冷却器17冷却后的冷气,在冰箱主体30内循环。即,利用冷却器17冷却后的冷气,通过送风机16的作用而供给至冷藏室2、制冰室3、第一冷冻室4、第二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并返回至冷却器17。另外,向各储藏室供给的冷气量,利用设置于各风路的省略图示的电动式开闭调节风门来控制。
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1的C-C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参照图3以及图4对冰箱主体30进行说明。在冰箱主体30,如上所述,在划分各储藏室而构成的内箱31、与构成外轮廓的外箱21之间的空间,发泡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19。
另外,外箱21具有侧面板32以及背面板20。构成外箱21的侧面板32以及背面板20,例如由0.4~0.5mm左右板厚的铁板等构成。
在侧面板32以及背面板20,以W1的间隔(间距)利用铝制的带等将散热管22固定,该散热管22发挥制冷循环的冷凝器的作用。散热管22的直径为4.0~5.0mm左右。
在冰箱主体30的正面侧的开口部侧,将内箱31卡止于外箱21的卡止部的内箱卡止部21a,形成于外箱21。外箱21的内箱卡止部21a通过弹性变形,从而保持为能够夹住内箱31的被卡止部31a的状态。由此,将外箱21与内箱31固定。
发泡隔热材料19填充到外箱21与内箱31之间形成的空间。具体而言,真空隔热部件15利用铝制的粘接带、热熔等预先粘贴于背面板20。另外,分别配置于冰箱1的两个侧面侧的真空隔热部件23,利用铝制的粘接带、热熔等预先粘贴于侧面板32。然后,将发泡隔热材料19填充到外箱21与内箱31之间形成的空间。由此,能够防止发泡隔热材料19侵入侧面板32与真空隔热部件23之间、以及背面板20与真空隔热部件15之间。
另外,与真空隔热部件15不同,真空隔热部件23配置在散热管22的对置位置。因此,在真空隔热部件23形成有例如供弯曲形成的连续的散热管22配置的凹部29(参照图6)。在真空隔热部件23形成有该凹部29,因此能够抑制将散热管22按压至侧面板32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冰箱1的两个侧面侧配置有散热管22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冰箱1的背面侧配置有散热管22。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取代真空隔热部件15而设置形成有凹部29的真空隔热部件23。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发泡方法的说明图。参照图5对冰箱 主体30内的发泡隔热材料19(聚氨酯泡沫)的发泡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朝向冰箱主体30内、即外箱21与内箱31之间的空间注入聚氨酯泡沫原液的情况下,以使冰箱主体30的背面板20位于上方的方式将冰箱主体30设置于发泡装置(图示)内。然后,从设置于背面板20的多个注入口33(33a、33b)注入聚氨酯泡沫原液。
所注入的聚氨酯泡沫原液,环绕于冰箱主体30的外箱21与内箱31之间的开口边缘侧整体,之后,朝向背面板20开始发泡,以填埋由内箱31与外箱21构成的冰箱主体30的空间的方式进行填充。
此时,后述的真空隔热部件23例如通过热熔、密封材料等预先临时固定在外箱21的内面侧。真空隔热部件23通过该发泡隔热材料19的发泡填充,而固定在冰箱主体30的外箱21的内侧(发泡隔热材料19侧)。
[真空隔热部件23以及散热管22的结构]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23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散热管22以及真空隔热部件23的关系的主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D-D剖视图。
另外,在图6中,将形成有两个凹部29的真空隔热部件23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如图8以及图9所示的那样形成有六个凹部29的真空隔热部件23,例如可以通过将图5所示部分并排设置三个而构成,也可以是具有六个凹部29的一个真空隔热部件23。另外,在图6以及图8中,相邻的凹部29的中心部的间隔用W1表示,凹部29的宽度尺寸用L1表示。参照图6~图8对真空隔热部件23以及散热管22等进行说明。
真空隔热部件23具备:具有纤维的芯材26、和收容有芯材26的外包部件25。芯材26具有:平面状的第一纤维层A、和具有凹部29的第二纤维层B。其中,第一纤维层A具有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二纤维层B具有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在第一纤维层A(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上且在一侧的面上配置有多个第二纤维层(第二纤维集合体24a),另一侧的面形成为平面状。
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例如由玻璃棉、玻璃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铝纤维或者棉等天然纤维等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纤维集合体40具有两个纤维集合体。即,第一纤维集合体40具有纤维集合体24b以及纤维集合体24c而成为双层构造。另外,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不限定于双层构造,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三层以上。
第二纤维层B以形成有凹向第一纤维层A侧的凹部29的方式,层叠在第一纤维层A上。具体而言,在图6的例中,在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上配置有三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而且,在相邻的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预先设定的大小的凹部29。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以如下方式空出间隔排列,即相邻的一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与另一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形成有凹部29的方式。在该凹部29配置有例如由铜等构成的散热管22。凹部29以沿冰箱主体30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而且,凹部29以沿冰箱主体30的进深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凹部29具有在覆盖散热管22的左右两侧具有壁部的凹下的形状(凹形状),其深度的尺寸D1例如约为5mm,宽度尺寸L1例如为40~70mm。其中,宽度尺寸L1是考虑了在冰箱1的制造工序中产生的误差等的尺寸。
凹部29的宽度尺寸L1是考虑了以下方面而设定的,(1)散热管22的直径(例如,4.0mm),(2)在形成凹部29时的制造误差,(3)在将真空隔热部件23安装于侧面板32时的安装误差,(4)散热管22在侧面板32的平面上略微弯曲的情况,以及(5)散热管22向侧面板32安装时的安装误差等。
另外,凹部29的深度尺寸D1为散热管22的直径以上,例如设计为5.0mm,以便不产生如下情况,即借助聚氨酯泡沫的发泡而按照真空隔热部件23、散热管22、侧面板32的顺序向外侧按压,在侧面板32产生压痕的情况,或对真空隔热部件23的外包部件25产生损伤的情况。
假设在凹部29的深度尺寸D1未达到散热管22的直径的情况下,借助聚氨酯泡沫的发泡而按照真空隔热部件23、散热管22、侧面板32 的顺序施加压力,则散热管22的形状在冰箱1的侧面浮出,因此外观变差。
另外,凹部29的深度尺寸D1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厚度而能够变化。另外,凹部29的宽度尺寸L1通过适当地设定相邻的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设置间隔而能够变化。这样,真空隔热部件23容易进行深度尺寸D1以及宽度尺寸L1的调整。
外包部件25收容芯材26。在外包部件25以与芯材26的外周面紧贴的方式收容有芯材26。外包部件25例如由具有热熔敷用的塑料层的金属蒸镀层压膜等构成。
[真空隔热部件23的制造方法]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23放入真空冲压机300的腔室200的状态的图。参照图9进行用于制造真空隔热部件23的真空冲压机300的说明以及真空隔热部件23的制造工序的说明。
(真空冲压机300)
真空冲压机300具有:腔室200,其供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以及外包部件25等放入、并具有抽真空的空间;配管202,其用于从腔室200排出空气;泵201,其与配管202连通;配管203,其在使腔室200内返回到大气压时使用。
另外,真空冲压机300具有:与腔室200连通配管202以及配管203、和用于对腔室200内减压的泵201。
此外,真空冲压机300具有:第一模具27b1和第二模具27b2,它们用于对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以及外包部件25进行冲压;和熔敷机100,其用于将外包部件25的端部熔敷而使真空隔热部件23密闭。
另外,在对腔室200内进行减压(抽真空)的情况下,驱动泵201且经由配管202将腔室200内的空气排出。另外,在使腔室200内返回到大气压的情况下,经由配管203向腔室200内供给空气。
在腔室200内设置有第一模具27b1以及第二模具27b2,它们用于对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以及外包部件25进行冲压。这样,在真空冲压机300中在对腔室200内减压后的状态下,能够对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以及外包部件25进行冲压。
第一模具27b1具有凸部T1,在对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以及外包部件25冲压后的状态下,该凸部T1插入凹部29。更详细而言,第一模具27b1在同与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中的凹部29对应的面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凸部T1,在同与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中的第一模具27b1侧的面对置的部分,形成为平面状。
第二模具27b2与第一模具27b1一起对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以及外包部件25进行冲压。第二模具27b2设置于第一模具27b1的对置位置,并且与第一纤维集合体40(第一纤维层A)的对置面形成为平面状。
(制造方法)
将原棉的无机纤维进行干燥后,切断为预先设定的尺寸。由此,制作成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然后,在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上配置有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接下来,将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收容于外包部件25内。而且,将在外包部件25内收容有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部分,放入腔室200内。该放入后的状态是图9所示的状态。
其中,外包部件25具有将端部熔敷而形成的耳部25a。即,将外包部件25的端部中的一部分封闭,以便不使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从外包部件25露出。而且,外包部件25的端部中的其余部分,以能够收容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方式敞开。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图9的真空冲压机300的第一模具27b1以及第二模具27b2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的图。将在外包部件25内收容有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部分,配置于第一模具27b1以及第二模具27b2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并利用第一模具27b1以及第二模具27b2进行冲压。由此,在外包部件25内收容有第 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部分被压缩,以便成为预先设定的厚度。另外,对在外包部件25内收容有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部分进行冲压的方向,是在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上层叠有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方向。
其中,在利用第一模具27b1以及第二模具27b2进行冲压的状态下,驱动泵201,进行腔室200内的减压。即,在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驱动泵201,从而将外包部件25内的空气从腔室200内排出。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图9所示的真空冲压机300的熔敷机100,对外包部件25的端部进行密封的情况的图。腔室200内的压力比预先设定的值小,将外包部件25内的空气排出后,驱动熔敷机100。即,驱动熔敷机100,将外包部件25的敞开部分熔敷,从而将外包部件25封闭。另外,也可以在熔敷结束后停止泵201。
图12示意性地表示利用图9的真空冲压机300进行冲压加工,使第一模具27b1以及第二模具27b2从真空隔热部件23分离后的状态的图。驱动熔敷机100对外包部件25的敞开部分进行熔敷后,使第一模具27b1以及第二模具27b2、熔敷机100从真空隔热部件23分离。另外,为了使腔室200内返回到大气压,经由配管203将空气供给至腔室200内。
另外,真空隔热部件23的两端的耳部25a,以它们的根部为基点而朝向与形成有真空隔热部件23的凹部29的一侧的相反侧折弯,并利用粘接带、粘合剂等(省略图示)固定。
图13是具备与图9所示的第一模具27b1不同的第一模具27a的真空冲压机301的说明图。图14是利用具备与图9所示的第一模具27b1不同的第一模具27a的真空冲压机301制造的真空隔热部件23’的剖面等的说明图。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取代第一模具27b1,在与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接触面为平面且使用不具有凸部T1的第一模具27a的情况下,凹部29的位置不进行冲压。因此,导致在利用真空冲压机301制造的真空隔热部件23’中,在凹部29的形成位置的相反侧,形成有凹部50。
即,若使用第一模具27a以及第二模具27b2进行冲压,之后,使 腔室200内返回到大气压,则对真空隔热部件23’施加大气压,真空隔热部件23’瞬间压碎,从而形成凹部50。若形成凹部50,则导致真空隔热部件23’的厚度减小。即,凹部50的槽的深度D2的量,相应地减小真空隔热部件23’的厚度,从而导致隔热性能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形成有插入于凹部29的凸部T1的第一模具27b1,进行真空隔热部件23的制造。收容有第一纤维集合体40以及第二纤维集合体24a的外包部件25形成有凹部29的部分,被第一模具27b1的凸部T1冲压。因此,即使使腔室200返回到大气压,也能够防止在真空隔热部件23形成凹部50。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以及真空隔热部件23所具有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真空隔热部件23是在减压条件下,利用第二模具27b2以及具有凸部T1的第一模具27b1进行冲压而得到。即,在减压条件下,凹部29的形成位置也被冲压。因此,即使真空隔热部件23返回到大气压,也能够防止在凹部29的形成位置的相反侧形成凹部50(参照图13以及图14)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真空隔热部件23中形成有凹部29的部分的厚度减小。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该真空隔热部件23,因此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真空隔热部件23不使用冲压机、夹具等强制地拉伸外包部件25等来形成凹部29。由此,能够抑制发生芯材26的折断、外包部件25的拉伸等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真空隔热部件23的隔热性能降低。
[变形例1以及变形例2]
图15是实施方式的冰箱1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23的变形例1。如图15所示,也可以在第二纤维集合体34a的端部形成切缺部34a1,来形成凹部29b。切缺部34a1形成为从不与第一纤维集合体40接触的一侧的面,朝向接触的一侧的面的锥状。由两个切缺部34a1构成一个凹部29b。在该变形例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相邻的第二纤维集合体24a之间不设置间隔。
图16是实施方式的冰箱1所具备的真空隔热部件23的变形例2。 不限定为平面亦即锥状,另外,如图16所示,也可以将具有曲面的切缺部44a1的第二纤维集合体44a,配置在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上。由两个切缺部44a1构成一个凹部29c。
另外,在制造变形例1的构造的情况下,第一模具27b1的凸部T1的形状,可以根据凹部29b的形状而变更。同样,在制造变形例2的构造的情况下,第一模具27b1的凸部T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凹部29c的形状而变更。另外,与具有90度的边缘部的凸部T1相比较,变形例1以及变形例2的模具的凸部边缘变得较缓。因此,能够抑制对外包部件25进行冲压时,外包部件25破损、受伤等。
另外,在变形例1、变形例2中,对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34a或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44a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34a也可以一体形成,同样,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44a也可以一体形成。通过这样一体形成,能够抑制在第一纤维集合体40上配置第二纤维集合体34a或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44a的作业负担。
即使是变形例1以及变形例2的方式,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以及真空隔热部件23所具有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真空隔热部件,将第一纤维层以及第二纤维层收容于外包部件,所述第二纤维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上,所述真空隔热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层以形成有凹部的方式层叠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上,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一纤维层侧凹入,
利用第一模具沿所述第一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层叠方向,对所述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以及所述外包部件进行冲压,所述第一模具具有凸部,该凸部在减压后的腔室内插入于所述凹部,
所述外包部件在收容有所述第一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的状态下,端部被熔敷而密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层具有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
多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以如下方式空出间隔地排列,即:使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形成有所述凹部的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层具有多个第二纤维集合体,
多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在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以及另一个所述第二纤维集合体的相面对的端部,形成有构成所述凹部的切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部件,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所述第一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层叠方向,对所述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以及所述外包部件进行冲压,所述第二模具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模具对置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纤维层对置的面形成为平面状。
5.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部件;
压缩机,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散热管,其配设在形成于所述真空隔热部件的第二纤维层的凹部之 间,用于使从所述压缩机供给的制冷剂散热;
节流装置,其对经过所述散热管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
冷却器,其用于使从所述节流装置供给的制冷剂蒸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深度尺寸为所述散热管的直径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
CN201520066271.7U 2014-02-05 2015-01-30 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050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0484A JP6558874B2 (ja) 2014-02-05 2014-02-05 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JP2014-020484 2014-0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5096U true CN204705096U (zh) 2015-10-14

Family

ID=5389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627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05096U (zh) 2014-02-05 2015-01-30 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58874B2 (zh)
CN (1) CN20470509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1374B2 (ja) * 2016-12-21 2021-01-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JP2019168001A (ja) * 2018-03-22 2019-10-03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蔵庫
CN111412344B (zh) * 2020-04-12 2021-10-29 山东建筑大学 采用多层表面具凹凸结构薄片叠合芯材的真空绝热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58087U (zh) * 1987-10-01 1989-04-11
JP2001108187A (ja) * 1999-10-12 2001-04-2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体,真空断熱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保温容器
JP2009024922A (ja) * 2007-07-19 2009-02-0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JP2012062905A (ja) * 2010-09-14 2012-03-29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48251A (ja) 2015-08-20
JP6558874B2 (ja)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3855B2 (ja) 冷蔵庫
JP5677737B2 (ja) 冷蔵庫
CN103575039B (zh) 隔热箱体及具备该隔热箱体的冰箱
CN205119635U (zh) 冷藏库
CN204705096U (zh) 真空隔热部件和冰箱
JP2012063038A (ja) 冷蔵庫
JP5050464B2 (ja) 冷蔵庫
JP2004028349A (ja) 冷蔵庫
CN104421578B (zh) 真空隔热材料以及冰箱
JP3607280B2 (ja) 冷蔵庫
JP2008298360A (ja) 冷却庫の断熱筐体
CN106196812A (zh) 多层制冷设备用柜体、制冷设备及柜体的组装方法
CN206001789U (zh) 冰箱
CN103975212B (zh) 冰箱
CN106052251B (zh) 冰箱以及冰箱的制造方法
CN106196859B (zh) 冰箱
CN102809259B (zh) 冰箱
CN205448472U (zh) 隔热箱体、隔热门以及冰箱
CN204100686U (zh) 冷藏库
CN205641738U (zh) 冰箱
JP6113610B2 (ja) 冷蔵庫
CN203216198U (zh) 冷藏库
JP5182408B2 (ja) 冷蔵庫
WO2020134996A1 (zh) 冰箱及其制造方法
JP6113612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