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8004U -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8004U
CN204578004U CN201520060318.9U CN201520060318U CN204578004U CN 204578004 U CN204578004 U CN 204578004U CN 201520060318 U CN201520060318 U CN 201520060318U CN 204578004 U CN204578004 U CN 204578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hole
engine
wire harness
wiring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03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颖
郑艳刚
张进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603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8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8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8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该支架包括凹槽结构、平面结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凹槽结构由一底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成,围成一容置空间;底面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穿扎带穿过第一通孔,固定放置于容置空间的主干线束;平面结构由第一平面构成,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捆绑分支线束或油管的卡扣插入第二通孔,卡接固定于第一平面上;第一固定部包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孔与发动机配合,固定汽车线束支架;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三平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翻边,第三平面上设置有卡接孔,发动机管卡的弹片插入卡接孔,两个翻边穿入发动机管卡的导向槽,固定汽车线束支架。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和运输工具。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且每年仍在快速增加,汽车工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作为汽车中各种信息传播的载体-汽车线束,其布置及固定也是汽车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
且由于汽车的设计趋于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设计在汽车上,为了保障汽车上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汽车线束被设计的较粗来承载更大的电流,但是现有技术中汽车线束支架的设计均针对较细的线束,其不能用来很好的固定较粗的线束;且一般较组的线束均为汽车的主干线线束,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整车的电路出现故障,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解决了发动机上较粗线束的固定问题,为较粗的发动机线束提供弯折路径及保护,为线束的固定提供保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包括:
固定发动机的主干线束的凹槽结构;
固定所述发动机的分支线束及油管的平面结构;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由一个与所述主干线束的走向配合的底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成,所述第一侧面、底面、第二侧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面、底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围成一放置所述主干线束的容置空间;所述底面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穿扎带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的主干线束;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分支线束走向的多个开口;所述平面结构由与所述凹槽结构连接的第一平面构成,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捆绑所述分支线束或油管的卡扣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卡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平面上;
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将所述汽车线束支架固定于发动机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通过一斜面连接,且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面垂直设置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发动机配合,固定所述汽车线束支架;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连接的第三平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三平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平面上设置有卡接孔,发动机管卡的弹片插入所述卡接孔,所述两个翻边穿入所述发动机管卡的导向槽,固定所述汽车线束支架。
其中,所述底面为预设角度的弯折平面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为方形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为成对设置。
其中,所述平面结构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底面的第一结构面和与所述第一结构面垂直设置的第二结构面;所述第二结构面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通孔。
较佳的,所述汽车线束支架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以及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且固定发动机线束的如上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中,通过分别设置固定发动机的主干线束和分支线束的凹槽结构和平面结构,为较粗的主干线上提供弯折路径及保护,解决了较粗线束在发动机上难以固定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将上述汽车线束支架固定于发动机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使得该汽车线束支架能够稳定的固定于发动机上,解决了发动机震动带来的支架固定不稳的问题,实现了发动机线束的稳定固定。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中第二固定部与发动机管卡的卡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凹槽结构;101-底面;102-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第一通孔;105-开口;2-平面结构;201-第一平面;202-第二通孔;3-第一固定部;301-第二平面;302-定位孔;4-第二固定部;401-第三平面;402-翻边;403-卡接孔;5-弹片;6-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发动机上较粗线束的难以固定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通过分别设置固定发动机的主干线束和分支线束的凹槽结构和平面结构,为较粗的主干线上提供弯折路径及保护,解决了较粗线束在发动机上难以固定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将上述汽车线束支架固定于发动机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使得该汽车线束支架能够稳定的固定于发动机上,解决了发动机震动带来的支架固定不稳的问题,实现了发动机线束的稳定固定。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包括:
固定发动机的主干线束的凹槽结构1;
固定所述发动机的分支线束及油管的平面结构2;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1由一个与所述主干线束的走向配合的底面101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构成,所述第一侧面102、底面101、第二侧面10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面102、底面101和所述第二侧面103围成一放置所述主干线束的容置空间;所述底面101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04,穿扎带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4,固定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主干线束;所述第一侧面102和/或第二侧面103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分支线束走向的多个开口105;所述平 面结构2由与所述凹槽结构1连接的第一平面201构成,所述第一平面20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02,捆绑所述分支线束或油管的卡扣插入所述第二通孔202,卡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平面201上;
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连接,将所述汽车线束支架固定于发动机上的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1通过一斜面连接,且与所述凹槽结构1的底面101垂直设置的第二平面301,所述第二平面3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302,所述定位孔302与所述发动机配合,固定所述汽车线束支架;所述第二固定部4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1连接的第三平面40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翻边402,所述翻边402与所述第三平面401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平面上设置有卡接孔403,如图3所示,发动机管卡的弹片5插入所述卡接孔403,所述两个翻边402穿入所述发动机管卡的导向槽6,固定所述汽车线束支架。
具体的,所述底面为预设角度的弯折平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固定发动机的主干线束并配合发动机主干线束的走向,底面101制作成90度转弯结构,其中该90度转弯结构为弯折部分为圆滑过渡,如图1所示。且为了保护主干线束不与汽车其他部件直接接触,造成线束的不必要磨损,在底面101的两侧弯折形成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其构成一容置空间,将主干线束固定该容置空间中;且为了防止主干线束在底面101上滑动(由于发动机的震动),在底面101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04,且所述第一通孔104为方形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104为成对设置;即利用穿扎带穿过两个第一通孔104将主干线束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保证了其主干线束的稳定性;且其第一通孔104的设置个数根据主干线束的粗细及长度决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同时由于发动机的空间限制,第一侧面102及第二侧面103的高度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15mm。第一侧面102及第二侧面103上设置多个开口105,该开口105作为主干线束的分支出口,即分支线束的出口,其具体位置根据分支线束的位置确定,其开口宽度根据分支线束的粗细确定,在此不一一限定。进一步的,从开口105出去的分支线束较多时会通过一卡扣进行捆绑,防止分支线束的布置杂乱,给检测及维修带来不便;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设置一平面结构2,该平面结构2用于固定分支线束或油管;具体的,被卡扣捆绑的分支 线束或油管,经过第一平面201附近时,将卡扣插入第一平面201上第二通孔202内,将分支线束或油管卡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平面201上。
具体的,所述平面结构2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底面101的第一结构面和与所述第一结构面垂直设置的第二结构面;所述第二结构面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202。其第二通孔的个数的设置由分支线束或油管的长度决定,第二通孔的大小有捆绑分支线束或油管的卡扣的大小决定(一般设置为直径7mm的圆孔),以卡扣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中能够达到卡接的效果为宜。
进一步的,为了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支架与汽车发动机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分别设置于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上,即从两个方向分别固定该汽车线束支架,使得该汽车线束支架与汽车发动机之间的固定更稳定,防止发动机震动带来线束支架的松动。具体的,第一固定部3与凹槽结构1通过一斜面连接,即第一侧面102上设置预设开口,该预设开口处连接上述斜面,该斜面再连接一与地面101垂直的第二平面301,第二平面301上设置有定位孔302,所述定位孔302与所述发动机配合,固定所述汽车线束支架;即发动机的对应位置也设置有定位孔,通过固定螺栓穿过第二平面301上的定位孔302后再插入发动机上的定位孔,使得汽车线束支架固定于发动机上。具体的,第二平面301上包括一个主定位孔302,该主定位孔设置为直径8mm的圆孔,以及一个辅助定位孔302,该辅助定位孔设置为直径10mm的圆孔。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部4是与发动机管卡配合固定的结构,发动机管卡的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发动机管卡的弹片5和导向槽6。第二固定部4配合发动机管卡的锁扣结构进行支架卡接的方式固定,第二固定部4包括第三平面40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翻边402,第三平面401上设置有卡接孔403,发动机管卡的弹片5卡接在第三平面401的卡接孔403内,且第三平面401的两个翻边402穿入管卡的导向槽6,起到防止管卡旋转的作用,将汽车线束支架稳定的固定于发动机上。
同时为了保证汽车线束支架的强度,故所述汽车线束支架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具体的可采用的材料为U20082/1.5。上述具体的材料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图1及图2针对一预设车型的发动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支架作具体描述:
为了固定发动机主干线束,配合发动机线束走向,地面101支架制作成90度转弯结构,并在支架两侧弯折15mm翻边102、103作为线束保护作用,翻边中间开口105,作为主干线束分支出口,平面上开方孔1044,用来穿扎带,固定主干线束;
第一平面201上有4个直径7mm的圆孔202,可用于固定油管、线束。
第二平面301是支架的固定平面,有2个定位孔302,一个直径8mm的圆孔作为主定位孔,一个直径10mm的圆孔作为辅助定位孔,固定平面与底面101垂直,并以斜面连接,第二平面301与底面101间距27mm;
第三平面401上设置卡接孔403和防旋转结构,管卡的弹片卡在支架的卡接孔403内,支架的两个翻边402穿入管卡的导向槽,起到防止管卡旋转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以及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且固定发动机线束的如上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支架,通过分别设置固定发动机的主干线束和分支线束的凹槽结构和平面结构,为较粗的主干线上提供弯折路径及保护,解决了较粗线束在发动机上难以固定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将上述汽车线束支架固定于发动机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使得该汽车线束支架能够稳定的固定于发动机上,解决了发动机震动带来的支架固定不稳的问题,实现了发动机线束的稳定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线束支架经过装配及实验验证,能够为较粗的主干线束提供很好的固定走向,并且能够固定许多其他的分支线束或油管,适用性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是包括上述汽车线束支架的汽车,则上述汽车线束支架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汽车,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发动机的主干线束的凹槽结构;
固定所述发动机的分支线束及油管的平面结构;
其中,所述凹槽结构由一个与所述主干线束的走向配合的底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成,所述第一侧面、底面、第二侧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面、底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围成一放置所述主干线束的容置空间;所述底面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穿扎带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主干线束;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分支线束走向的多个开口;所述平面结构由与所述凹槽结构连接的第一平面构成,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捆绑所述分支线束或油管的卡扣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卡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平面上;
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将所述汽车线束支架固定于发动机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通过一斜面连接,且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面垂直设置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发动机配合,固定所述汽车线束支架;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凹槽结构连接的第三平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三平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平面上设置有卡接孔,发动机管卡的弹片插入所述卡接孔,所述两个翻边穿入所述发动机管卡的导向槽,固定所述汽车线束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预设角度的弯折平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方形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为成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结构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底面的第一结构面和与所述第一结构面垂直设置的第二结构面;所述第二结构面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所述汽车线束支架的材料为金属 材料。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以及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上,且固定发动机线束的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
CN201520060318.9U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Active CN204578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0318.9U CN204578004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0318.9U CN204578004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8004U true CN204578004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7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0318.9U Active CN204578004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800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3415A (zh) * 2015-12-08 2016-03-09 天津柯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舱线束l型保护壳
CN105429072A (zh) * 2015-12-08 2016-03-23 天津柯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舱线束直角弯保护壳
CN106684779A (zh) * 2016-12-21 2017-05-17 武汉通畅汽车电子照明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灯具的转角线束定位结构
CN108370138A (zh) * 2015-12-22 2018-08-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用的保护器
CN109139446A (zh) * 2018-09-27 2019-01-0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支架过线结构及空调器
CN114928001A (zh) * 2022-05-30 2022-08-1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仪表板线束支架及仪表板线束总成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3415A (zh) * 2015-12-08 2016-03-09 天津柯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舱线束l型保护壳
CN105429072A (zh) * 2015-12-08 2016-03-23 天津柯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舱线束直角弯保护壳
CN108370138A (zh) * 2015-12-22 2018-08-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用的保护器
CN108370138B (zh) * 2015-12-22 2020-06-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用的保护器
CN106684779A (zh) * 2016-12-21 2017-05-17 武汉通畅汽车电子照明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灯具的转角线束定位结构
CN106684779B (zh) * 2016-12-21 2018-11-27 武汉通畅汽车电子照明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灯具的转角线束定位结构
CN109139446A (zh) * 2018-09-27 2019-01-0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支架过线结构及空调器
CN114928001A (zh) * 2022-05-30 2022-08-1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仪表板线束支架及仪表板线束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8004U (zh)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及汽车
CN103079894B (zh) 线束
CN102855962A (zh) 板金属部件、汇流排和具有汇流排的电气接线盒
CN104604064B (zh) 线束保护管的夹具结构
CN102893475B (zh) 缆线连接结构
CN204258190U (zh) 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
CN208101886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线束保护壳
CN103311851B (zh) 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壳
CN202799474U (zh) 快装式防水罩
CN204340926U (zh) 线束插件定位固定支架
CN204095717U (zh) 一种汽车底盘电器盒固定支架
CN105109425A (zh) 一种汽车诊断接口插件
CN107336679A (zh) 一种汽车驾驶舱线束盒及汽车
CN205022495U (zh) 线束固定支架
CN205034055U (zh)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件及汽车
CN201708493U (zh) 一种线束固定支架
CN103346511B (zh) 一种汽车线束护线盒
CN205737329U (zh) 一种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及汽车
CN205828508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池组
CN204243665U (zh)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
CN206446551U (zh) 一种支架及车辆
CN206446550U (zh) 一种汽车线束接插件的固定支架及汽车
CN101752694B (zh) 电连接器
CN202260294U (zh) 扎线支架
CN211790468U (zh) 一种线线对接线束插接件的固定支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07

Address after: 101300 Beijing city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No. 99

Patentee after: BAIC MOTOR CORPORATION 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Beijing City Renhe Town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No. 9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6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