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9953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39953U CN204539953U CN201520173207.9U CN201520173207U CN204539953U CN 204539953 U CN204539953 U CN 204539953U CN 201520173207 U CN201520173207 U CN 201520173207U CN 204539953 U CN204539953 U CN 2045399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ine
- support frame
- mentioned
- driver seat
- overall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9000004464 cereal gra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3319 suppor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182 cereal ba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防止驾驶座椅与遮阳板的干涉,容易从驾驶座椅进行检查盖的开闭操作。本实用新型的课题通过如下结构来解决。遮阳板(100)具备:遮蔽向驾驶座椅(40)照射的阳光的顶板部(110);以及将该顶板部(110)支撑于谷物粒积存装置(90)的第一支撑框架(120),在比谷物粒积存装置(90)的上端部(90c)高的位置配置将第一支撑框架(120)支撑为上下自由转动的支撑轴(144e),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框架(120)绕支撑轴(144e)上下转动,从而将顶板部(110)切换为覆盖驾驶座椅(40)的上方的遮阳位置、和位于比该遮阳位置靠前侧下方的收纳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联合收割机具备行驶装置、收割装置、脱粒装置、以及谷物粒积存装置,一边行驶一边进行收割、脱粒以及筛选。另外,联合收割机具备遮阳板(遮阳篷),该遮阳板用于保护在驾驶座椅上进行驾驶操作的作业人员免受阳光照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1052号公报
然而,在具备遮阳板的联合收割机中,在将遮阳板转换到收纳位置时,存在驾驶座椅与遮阳板干涉的情况。另外,针对堵塞形成于谷物粒积存装置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的检查口的检查盖,没有考虑到从驾驶座椅进行开闭操作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驾驶座椅与遮阳板的干涉,容易从驾驶座椅进行检查盖的开闭操作的联合收割机。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如下。
方案1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在驾驶座椅的后方配置谷物粒积存装置,在上述驾驶座椅的上方配置遮阳板,
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遮阳板具备:
遮蔽向上述驾驶座椅照射的阳光的顶板部;以及
将该顶板部支撑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的第一支撑框架,
在比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的上端部高的位置配置将上述第一支撑框架支撑为上下自由转动的支撑轴,
做成如下结构:通过上述第一支撑框架绕支撑轴上下转动,从而将上述顶板部切换为覆盖上述驾驶座椅的上方的遮阳位置和位于比该遮阳位置靠前侧下方的收纳位置。
方案2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方向上隔有间隔地具备两个上述第一支撑框架,
该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的左右方向的间隔设定为,与形成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的上部的检查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或者比检查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宽。
方案3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上述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的上部间的第二支撑框架。
方案4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做成如下结构:搭乘于联合收割机的作业人员通过上述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之间,从上述驾驶座椅上到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或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的实用新型,由于做成如下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框架绕支撑轴上下转动,从而将顶板部切换为覆盖驾驶座椅的上方的遮阳位置、和位于比该遮阳位置靠前侧下方的收纳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切换到收纳位置的状态的遮阳板与驾驶座椅干涉。
根据方案2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的左右方向的间隔设定为,与形成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的上部的检查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或者比检查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宽,因此能够从驾驶座椅侧容易地进行检查口的检查。
根据方案3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具备连结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的上部间的第二支撑框架,因此能够防止第二支撑框架干涉对检查口进行检查的作业人员。
根据方案4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2或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做成如下结构:搭乘于联合收割机的作业人员通过上述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之间,从上述驾驶座椅上到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或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下来的结构,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进行检查口的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容器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检查口及其周边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遮阳板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的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遮阳板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容纳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遮阳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
1—机体框架,40—驾驶座椅,90—谷物粒积存装置,90b—检查口,90c—上端部,100—遮阳板,110—帐篷(顶板部),120—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121—支柱(第二支撑框架),144e—轴部(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人员能够置换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容器的前端部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检查口及其周边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遮阳板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6的C-C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遮阳板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容纳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遮阳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图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是相对于联合收割机1直进时的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车宽方向是图2所示的联合收割机1的车宽方向,是在水平面上相对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垂直方向是与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相对于水平面正交的方向。这些前后方向、车宽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相互正交。此外,相对于联合收割机1的直进方向,将联合收割机1左回转时成为内侧的车宽方向左侧称为左侧,将联合收割机1左回转时成为外侧的车宽方向右侧称为右侧,将直进方向前方称为前方,将直进方向后方称为后方。
图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1是通过发动机20产生的驱动力而能够一边自行一边对稻子、小麦等谷物杆进行收割、脱粒的联合收割机。如图1以及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1构成为包括机体框架10、发动机20、行驶装置30、驾驶座椅40、收割装置50、搬运装置60、脱粒装置70、排出推运器80、谷粒容器90、以及遮阳板100。
机体框架10是构成联合收割机1的车体的框状的构造部件的构件。
发动机20是联合收割机1中使用的驱动力的产生源,是通过使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来将燃料的能量变换成机械动作而作为旋转力输出的热力机。发动机20在机体框架1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搭载在形成于驾驶座椅40的垂直方向的下侧的未图示的发动机室内。发动机室的车宽方向的右侧由散热器罩21覆盖。散热器罩21用于使去除了稻草屑及尘埃等的外部空气向发动机20的未图示的散热器吸引通风。散热器罩21的垂直方向的宽度与谷粒容器90的垂直方向的宽度相同。散热器罩21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是与谷粒容器9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90c相同的高度。散热器罩21具有防尘过滤网21a和扶手21b。防尘过滤网21a从被散热器吸引通风的外部空气去除稻草屑及尘埃等。扶手21b是供相对于驾驶座椅40进行乘降的作业人员把持的构件。扶手21b安装在散热器罩21和驾驶座椅40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部位,且散热器罩21的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前低后高地倾斜的部位。
行驶装置30通过来自发动机20的驱动力使联合收割机整体1行驶。行驶装置30设置在机体框架10的垂直方向的下侧。行驶装置30具备履带31。履带31在机体框架10的垂直方向的下侧在车宽方向上隔有间隔地设有一对。也就是,行驶装置30通过利用从发动机20传递的驱动力对履带31进行驱动,从而使联合收割机1整体向前后方向行驶。
驾驶座椅40是在作业人员就座的状态下用于进行驾驶操作、收割操作等的驾驶座椅。驾驶座椅40设置在机体框架1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且设置在发动机室的垂直方向的上侧。
收割装置50是收割种植在农田中的谷物杆的装置。收割装置50设置在机体框架1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且驾驶座椅4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收割装置50通过未图示的升降缸而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升降。收割装置50通过分开谷物杆、拉起倒伏的谷物杆、并切断拉起的谷物杆,从而收割谷物杆。收割装置50利用来自发动机20的驱动力进行驱动。
搬运装置60是将收割后的谷物杆向脱粒装置70搬运的装置。如图2所示,搬运装置60设置在机体框架10的车宽方向的左侧。搬运装置60具备供给搬运装置61、脱粒搬运装置62、以及未图示的排出稻草搬运装置。供给搬运装置61将收割后的谷物杆向前后方向的后方搬运的同时,以谷物杆的秸秆侧朝向车宽方向的左侧、谷物杆的穗稍侧朝向车宽方向的右侧的方式,将谷物杆变更为放倒的姿势。另外,供给搬运装置61在谷物杆放倒的姿势下调整处理深度,并将谷物杆向脱粒搬运装置62交接。脱粒搬运装置62在谷物杆放倒的姿势下由进给链和夹持杆夹持谷物杆的秸秆侧并且向脱粒装置70搬运。另外,脱粒搬运装置62将利用脱粒装置70脱粒后的完成脱粒的排出稻草向排出稻草搬运装置交接。排出稻草搬运装置将排出稻草向前后方向的后方搬运,从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向外部搬出排出稻草。
脱粒装置70在利用脱粒搬运装置62将谷物杆向前后方向的后方搬运的过程中,从谷物杆分开谷物粒(脱粒),将稻草等夹杂物与谷物粒分离。如图2所示,脱粒装置70设置在机体框架1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且车宽方向的左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脱粒装置70与谷粒容器90在车宽方向上并排设置。脱粒装置70具有将筛选后的谷物粒向谷粒容器90移送的扬谷筒(相当于谷物粒供给装置)71。扬谷筒71是将谷物粒朝向垂直方向的上侧搬运的构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扬谷筒71从脱粒装置70的垂直方向的下侧朝向谷粒容器90的垂直方向的上侧竖立设置。扬谷筒71内插有将谷物粒朝向垂直方向的上侧搬运的螺旋搬运机构等传动机构。扬谷筒71安装在与脱粒装置70对置的谷粒容器90的端部、也就是左侧端部90e的前后方向的中间。扬谷筒71从左侧端部90e的垂直方向的上侧向谷粒容器90内供给谷物粒。
排出推运器80通过来自发动机20的驱动力来搬运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并向谷粒容器90的外部排出。如图2所示,排出推运器80设置在谷粒容器9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排出推运器80能够回转、伸缩等,能够将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向任意的位置排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谷粒容器90是将从扬谷筒71供给的谷物粒暂时积存的谷物粒积存装置。谷粒容器90设置在驾驶座椅4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且机体框架10的车宽方向的右侧。也就是,谷粒容器90并排设置在脱粒装置70的车宽方向的右侧。谷粒容器90从扬谷筒71供给由脱粒装置70筛选后的谷物粒,并积存从扬谷筒71供给的谷物粒。谷粒容器90在车宽方向的右侧以前后方向的后端侧为支点,能够从联合收割机1的车宽方向的右侧向后方转动。谷粒容器90通过从联合收割机1的车宽方向的右侧向后方转动(图2所示的箭头a),能够进行谷粒容器90的车宽方向的左侧的机体框架10内的维修等。谷粒容器9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90c形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平行的平坦面,并形成为作业人员上到谷粒容器90上能够实施谷粒容器90的检查等作业的宽度。
谷粒容器9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90c位于比驾驶座椅40靠垂直方向的上侧,位于作业人员能够从驾驶座椅40移动到谷粒容器90上的高度。另外,如图2所示,在上端部90c形成有检查口90b。
检查口90b是用于对谷粒容器90内进行检查的开口部。如图3以及图4所示,检查口90b形成为前后方向比车宽方向大的四边形状,并形成于上端部90c的比车宽方向的中央靠左侧、也就是靠扬谷筒71侧。检查口90b例如车宽方向的宽度成为作业人员的肩宽程度的宽度,以便容易进行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检查口90b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驾驶座椅4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检查口90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在车宽方向上与扬谷筒71的未图示的出口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另外,在检查口90b设有网状部件91,检查口90b由检查盖92堵塞。
网状部件91用于限制作业人员等不慎进入到谷粒容器90内。如图4所示,网状部件91是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前后方向比车宽方向大的四边形状,形成为与检查口90b对应的大小。网状部件91由钢线或铸件等构成,形成为格子状的网状。网状部件91的网格例如是不能使作业人员的手臂或脚通过的大小,成为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能够通过的大小。另外,网状部件91被支撑在谷粒容器90上所设的支撑部91a。
支撑部91a是限制从扬谷筒71向谷粒容器90内供给的谷物粒从检查口90b向外部跳起的构件,且是相对于检查口90b支承网状部件91的构件。支撑部91a相对于检查口90b配设在扬谷筒71侧、以及与扬谷筒71相反的一侧。支撑部91a以与检查口90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对应的长度形成,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观察时为台阶状。支撑部91a由例如轻Z形钢等构成。在垂直方向观察时,支撑部91a与网状部件9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重叠,遍及网状部件9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全长地支撑。也就是,如图4所示,在垂直方向观察时,支撑部91a至少与网状部件91的一部分重叠。支撑部91a利用螺栓和螺母等连结部件91b固定网状部件91。另外,支撑部91a利用连结部件91c固定于谷粒容器90。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将网状部件91固定于支撑部91a的连结部件91b位于检查口90b内。
检查盖92是堵塞检查口90b的构件。在垂直方向观察时,检查盖92形成为比检查口90b大的四边形状。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成为比检查口90b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大的宽度、也就是比作业人员的肩宽程度的宽度大的宽度。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例如为50~60cm左右的宽度。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驾驶座椅4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另外,如图5所示,检查盖92具有把持部92a、铰链92b、以及卡合机构92c。
把持部92a是由作业人员把持的构件。如图6以及图7所示,把持部92a例如在车宽方向观察时形成为U字形状。把持部92a如图3以及图4所示,配置在前后方向的前方,以便由作业人员从驾驶座椅40把持,容易由作业人员对检查口90b进行开闭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在前后方向观察时,配设在遮阳板100的后述的一对支撑框架(相当于第一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且车宽方向的左侧、也就是扬谷筒71侧。也就是,把持部92a相对于检查盖92配设在前方的左侧。
铰链92b将检查盖92支撑为相对于检查口90b能够开闭。铰链92b相对于检查盖92配设在与扬谷筒71在车宽方向的相反侧的端部。也就是,铰链92b配设在与把持部92a在车宽方向的相反侧。因此,能够以铰链92b为转动中心把持把持部92a来开闭检查盖92(图3所示的箭头b)。另外,铰链92b通过连结部件92d固定于谷粒容器90。
卡合机构92c是在检查口90b由检查盖92堵塞的状态下、使检查盖92与谷粒容器90卡合的机构。如图5所示,卡合机构92c配设在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左侧、也就是扬谷筒71侧。卡合机构92c以不易与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接触的方式,配设在支撑部91a的垂直方向的上侧、在垂直方向观察时与支撑部91a重叠的位置。卡合机构92c具有能够与销92f装卸地卡合的卡夹92e。
卡夹92e在比把持部92a靠车宽方向的左侧,从检查盖92的垂直方向的下表面92h朝向下侧伸出。卡夹92e构成为,若朝向垂直方向的下侧位移,则夹住销92f,与销92f卡合,若朝向垂直方向的上侧位移,则解除与销92f的卡合。销92f形成为例如圆棒状。销92f通过销固定部92g固定于谷粒容器90。销92f从车宽方向的左侧朝向右侧伸出。
遮阳板100是用于保护驾驶座椅40的作业人员免受阳光照射的遮阳篷。如图1所示,遮阳板100设置在驾驶座椅40的垂直方向的上侧。遮阳板100支撑于谷粒容器90,伴随谷粒容器90的转动(图2所示的箭头a)而能够移动。遮阳板10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遮阳板100构成为包含帐篷(相当于顶板部)110、一对支撑框架120、帐篷侧支撑部130、以及容器侧支撑部140。
帐篷110是遮蔽来自垂直方向的上侧的阳光照射的构件。如图1以及图2所示,帐篷110位于驾驶座椅40的垂直方向的上侧,在垂直方向观察时,与驾驶座椅40重叠。帐篷110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宽度比车宽方向的宽度大,并形成为覆盖驾驶座椅40的垂直方向的上侧的扁平的四边锥台形状。帐篷110定位于驾驶座椅40的垂直方向的上侧而且在垂直方向观察时与驾驶座椅40整体重叠的遮阳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和比遮阳位置靠前后方向的前方侧而且垂直方向的下侧的收纳位置(图10所示的位置)。如图6以及图7所示,帐篷110一体地具有装配部111、伞部112、以及下垂部113。此外,帐篷110的收纳位置是帐篷110下降后的位置,直到不与散热器罩21、驾驶座椅40干涉的垂直方向的高度的位置。
装配部111是供帐篷侧支撑部130的后述的支撑主体部131装配的构件。装配部111以与支撑主体部131对应的四边形状向垂直方向的上侧鼓出而形成,相对于水平面平坦地形成。
伞部112设置在装配部111的周围。伞部112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超椭圆形状,从装配部111侧朝向外侧形成为逐渐向垂直方向的下侧的倾斜面。另外,伞部112在垂直方向观察时以与驾驶座椅40整体重叠的大小形成。
下垂部113设置在伞部112的车宽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和前后方向的前方。下垂部113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形成U字形状,从伞部112侧朝向外侧形成为向垂直方向的下侧的倾斜面(也就是向下侧垂下而形成)。下垂部113位于比伞部112靠垂直方向的下侧。车宽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的下垂部113形成为在垂直方向观察时比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的下垂部113更宽。在下垂部113的车宽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侧一体地设有伸出部113a和后高部113b。
伸出部113a的下垂部113的车宽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向垂直方向的下侧伸出而形成。伸出部113a在图1所示的帐篷110的遮阳位置,在车宽方向观察时,以与支撑框架12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侧、也就是支撑框架120的帐篷侧支撑部130侧重叠的方式伸出。
后高部113b的下垂部113的车宽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的前后方向的后端侧向垂直方向的上侧倾斜地形成,在车宽方向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形成。后高部113b在图10所示的帐篷110的收纳位置,在车宽方向观察时,形成为不与散热器罩21重叠。也就是,在遮阳板100伴随谷粒容器90的转动(图2所示的箭头a)移动时,后高部113b不与散热器罩21干涉。
一对支撑框架120支承帐篷110。一对支撑框架120设置在谷粒容器90的前后方向的前端部90d,以下端部侧为转动中心能够转动地支撑于谷粒容器90。一对支撑框架120例如由机械构造用钢管等构成,横截面为四边形状,以直线状延伸为形成。一对支撑框架120在车宽方向上隔有间隔地配设。如图4所示,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相同(L1=L2)。也就是,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1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对应。一对支撑框架12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由横架于车宽方向上的支柱(相当于第二支撑框架)121连结。支柱121设置在垂直方向的上侧,以免从驾驶座椅40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时与作业人员干涉。一对支撑框架120经由帐篷侧支撑部130支撑帐篷110,经由容器侧支撑部140支撑于谷粒容器90。
另外,一对支撑框架120具有帐篷侧第一插通孔120a、帐篷侧第二插通孔120b、以及容器侧插通孔120c。帐篷侧第一插通孔120a以及帐篷侧第二插通孔120b形成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侧。帐篷侧第一插通孔120a以及帐篷侧第二插通孔120b是供帐篷侧支撑部130的后述的连结部件132a插通的插通孔。帐篷侧第一插通孔120a是用于将帐篷110定位于遮阳位置的插通孔。帐篷侧第一插通孔120a形成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帐篷侧第二插通孔120b是用于将帐篷110定位于收纳位置的插通孔。帐篷侧第二插通孔120b形成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容器侧插通孔120c是供容器侧支撑部140的后述的连结部件144a插通的插通孔,是用于将帐篷110定位于遮阳位置的插通孔。容器侧插通孔120c形成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垂直方向的下端部侧且前后方向的后方侧。
帐篷侧支撑部130用于相对于一对支撑框架120支撑帐篷110,是相对于一对支撑框架120能够转动地支撑帐篷110的构件。帐篷侧支撑部13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帐篷侧支撑部13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对应。另外,帐篷侧支撑部130具备支撑主体部131和一对转动支撑部132。
支撑主体部131装配于装配部111。支撑主体部131形成为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前后方向的宽度比车宽方向的宽度更宽的四边形状的平板状。支撑主体部131从帐篷110的垂直方向的下侧装配于装配部111。支撑主体部131通过连结部件131a固定于装配部111。
一对转动支撑部132固定在支撑主体部13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相对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一对转动支撑部132具备:例如作业人员等用手动作业能够进行拧紧松开操作的翼形螺栓等连结部件132a;与连结部件132a螺纹结合的第一螺纹孔132b以及第二螺纹孔132c;支承连结部件132a的支撑部132d;以及轴线方向与车宽方向平行且能够转动地连结一对转动支撑部132和一对支撑框架120的轴部132e。
第一螺纹孔132b是将帐篷110定位于遮阳位置的螺纹孔。如图7以及图10所示,第一螺纹孔132b形成于比轴部132e靠垂直方向的下侧、且转动支撑部132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第二螺纹孔132c是用于将帐篷110定位于收纳位置的螺纹孔。第二螺纹孔132c形成于比轴部132e靠垂直方向的下侧、且转动支撑部132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侧。
支撑部132d以能够绕轴部132e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与轴部132e相反的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连结部件132a,而且连结部件132a以能够与各螺纹孔132b、132c螺纹结合的方式支撑。
容器侧支撑部140是相对于谷粒容器9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一对支撑框架120的构件。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对应。另外,容器侧支撑部140具备上端侧安装部141、下端侧安装部142、一对支撑主体部143、以及一对转动支撑部144。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端侧安装部141通过连结部件141a固定于谷粒容器90的前端部90d侧的上端部90c。上端侧安装部141支撑一对支撑主体部143的垂直方向的上端侧。
下端侧安装部142通过连结部件142a固定于谷粒容器90的上端部90c侧的前端部90d。下端侧安装部142支撑一对支撑主体部143的垂直方向的下端侧。
一对支撑主体部143配置在谷粒容器90的前端部90d,与一对支撑框架120相同,在车宽方向上隔有间隔地配设。一对支撑主体部143的垂直方向的上端侧安装在上端侧安装部141,垂直方向的下端侧安装在下端侧安装部142。一对支撑主体部143在垂直方向的上端安装有一对转动支撑部144,支撑一对转动支撑部144。
一对转动支撑部144固定于一对支撑主体部143的上端,相对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垂直方向的下端部能够转动地连结。如图7以及图10所示,一对转动支撑部144具备:例如作业人员等用手动作业能够进行拧紧松开操作的翼形螺栓等连结部件144a;与连结部件144a螺纹结合的第一螺纹孔144b以及第二螺纹孔144c;支承连结部件144a的支撑部144d;轴线方向与车宽方向平行且能够转动地连结一对转动支撑部144和一对支撑框架120的轴部(相当于支撑轴)144e;以及限制一对支撑框架120向垂直方向的下侧转动的转动限制部144f(参照图10)。
第一螺纹孔144b是用于将帐篷110定位于遮阳位置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孔144b形成于比轴部144e靠垂直方向的上侧、且转动支撑部144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第二螺纹孔144c是用于将帐篷110定位于收纳位置的螺纹孔。第二螺纹孔144c形成于比轴部144e靠垂直方向的上侧、且转动支撑部144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
支撑部144d以能够绕轴部144e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与轴部144e相反的一侧能够转动地支撑连结部件144a,而且连结部件144a以能够与各螺纹孔144b、144c螺纹结合的方式支撑。此外,轴部144e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比散热器罩21靠上侧,以免绕轴部144e转动的一对支撑框架120与散热器罩21干涉。
如图10所示,当绕轴部144e转动的一对支撑框架120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时,则转动限制部144f与一对支撑框架120抵接,从而限制一对支撑框架120向垂直方向的下侧转动。
接着,对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联合收割机1在农田中一边通过来自发动机20的驱动力驱动行驶装置30来行驶一边通过收割装置50来收割谷物杆。在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帐篷110定位于驾驶座椅40的垂直方向的上侧的遮阳位置,相对于在驾驶座椅40上进行驾驶操作、收割操作的作业人员,遮蔽阳光的照射。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帐篷110形成为与驾驶座椅40整体重叠的大小,因此提高帐篷110的遮阳功能。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帐篷侧支撑部130的连结部件132a与第一螺纹孔132b螺纹结合,连结部件132a插通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帐篷侧第一插通孔120a。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帐篷110的装配部111相对于前后方向平行的状态(水平状态)下,限制帐篷110相对于一对支撑框架120转动。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连结部件144a与第一螺纹孔144b螺纹结合,连结部件144a插通于一对支撑框架120的容器侧插通孔120c。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一对支撑框架120竖立设置于垂直方向的上侧的状态下,限制一对支撑框架120相对于谷粒容器90转动。也就是,在联合收割机1中,通过帐篷侧支撑部130的连结部件132a、和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连结部件144a,将帐篷110定位于遮阳位置。
另外,联合收割机1在农田中一边反复前进和回转一边利用搬运装置60向脱粒装置70搬运由收割装置50收割的谷物杆,利用脱粒装置70对由搬运装置60搬运的谷物杆进行脱粒,并将脱粒后的谷物粒暂时积存在谷粒容器90内。在次,在联合收割机1中,通过脱粒装置70筛选出脱粒后的谷物粒和夹杂物。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筛选后的谷物粒从扬谷筒71向谷粒容器90内供给。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谷粒容器90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90c侧从车宽方向的左侧端部90e侧供给谷物粒。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支撑部91a设置在车宽方向的左侧、也就是扬谷筒71侧,因此从扬谷筒71供给的谷物粒不易进入到支撑部91a上。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检查盖92的关闭稳定。
另外,若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的积存量达到上限,则联合收割机1根据驾驶座椅40的作业人员的排出操作,利用来自发动机20的驱动力驱动排出推运器80,将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向外部排出。
其次,对在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即使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的积存量达到上限,也由收割装置50继续收割谷物杆的情况进行说明。
联合收割机1利用收割装置50对谷物杆进行收割,并从扬谷筒71向谷粒容器90内供给谷物粒,直到驾驶座椅40的作业人员停止收割操作。在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若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杆的积存量超过上限,则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与检查盖92的下表面92h的车宽方向的右侧接触。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检查盖92被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朝向垂直方向的上侧推压,卡夹92e与销92f的卡合被解除。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若超过积存量的上限还向谷粒容器90内供给谷物粒,则检查盖92被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上推,谷物粒从检查口90b向外部排出。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卡夹92e和销92f构成的卡合机构92c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在比支撑部91a靠垂直方向的上侧与支撑部91a重叠,因此限制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上推卡合机构92c,从而可抑制卡合机构92c破损。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比支撑部91a靠垂直方向的上侧、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卡合机构92c与支撑部91a重叠,因此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不易进入卡合机构92c与支撑部91a之间。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检查盖92的关闭稳定。
接着,对收藏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业人员使联合收割机1在收藏场所停止后,一边在驾驶座椅40上支承帐篷110一边从第一螺纹孔132b拆下帐篷侧支撑部130的连结部件132a,使第二螺纹孔132c和帐篷侧第二插通孔120b处于在车宽方向上插通的状态,并将连结部件132a紧固于第二螺纹孔132c。在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帐篷侧支撑部130的连结部件132a与第二螺纹孔132c螺纹结合,且连结部件132a插通于支撑框架120的帐篷侧第二插通孔120b。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帐篷110的车宽方向的前方侧向垂直方向的上侧上升的状态(跳起的状态)下,限制帐篷110相对于一对支撑框架120转动。
在连结部件132a被紧固于第二螺纹孔132c后,作业人员一边在驾驶座椅40上支承一对支撑框架120一边从第一螺纹孔144b拆下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连结部件144a,直到在车宽方向观察时第二螺纹孔144c与一对支撑框架120不重叠,一对支撑框架120倒向前方侧直到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将连结部件144a紧固于第二螺纹孔144c。在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通过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连结部件144a与第二螺纹孔144c螺纹结合,连结部件144a与一对支撑框架120抵接,从而限制一对支撑框架120向垂直方向的上侧的转动。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通过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转动限制部144f与一对支撑框架120抵接,从而限制一对支撑框架120向垂直方向的下侧的转动。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通过帐篷侧支撑部130的连结部件132a、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连结部件144a、以及转动限制部144f,帐篷110定位于收纳位置。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帐篷110定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帐篷110以及一对支撑框架120不与散热器罩21及驾驶座椅40干涉。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若帐篷110定位于收纳位置,则帐篷110的垂直方向的高度处于比遮阳位置靠垂直方向的下侧,帐篷110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向垂直方向的下侧下降,因此遮阳板100小型化。
接着,对进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业人员在使行驶装置30进行的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停止后,从驾驶座椅40打开检查盖92,实施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在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相同(L1=L2),检查盖92的宽度L2比作业人员的肩宽程度的宽度更宽,因此一对支撑框架120不会与作业人员干涉。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作业人员从驾驶座椅40在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通过其身体,从而由作业人员把持检查盖92的把持部92a。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若由作业人员把持把持部92a并朝向垂直方向的上侧拉动,则卡夹92e与销92f的卡合被解除,检查盖92向垂直方向的上侧。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检查口90b设有网状部件91,限制作业人员不慎进入。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支承网状部件91的支撑部91a配设在扬谷筒71侧,在垂直方向观察时,网状部件91与支撑部91a重叠,因此在打开检查盖92的状态下,可抑制从扬谷筒71向谷粒容器90内供给的谷物粒从检查口90b向外部跳起。
另外,作业人员根据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的需要,拆下检查口90b的网状部件91,实施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在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作业人员从驾驶座椅40穿过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在作业人员登上谷粒容器90的上端部90c之后,打开检查盖92。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垂直方向观察时,将网状部件91固定于支撑部91a的连结部件91b位于检查口90b内,因此在打开检查盖92的状态下,通过谷粒容器90上的作业人员拆下连结部件91b,从检查口90b拆下网状部件91,维修性良好。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也能够从拆下了网状部件91后的检查口90b实施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
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一对支撑框架120以及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对应,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以及容器侧支撑部14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对应。也就是,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垂直方向观察时,一对支撑框架120、容器侧支撑部140以及检查盖92配置在相对于前后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宽度幅L2的线配置一对支撑框架120以及容器侧支撑部140。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作业人员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时,不会被一对支撑框架120阻碍。另外,在联合收割机1中,在作业人员上到谷粒容器90上时,可确保穿过的空间。
在实施了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之后,作业人员关闭检查盖92而结束谷粒容器90内的检查。在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卡夹92e和销92f卡合,检查口90b由检查盖92堵塞。另外,在从驾驶座椅40实施检查的情况下,在联合收割机1中,检查盖92由驾驶座椅40上的作业人员关闭。另外,在从谷粒容器90上实施了检查的情况下,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谷粒容器90上的作业人员安装了网状部件91之后,关闭检查盖92,作业人员通过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从谷粒容器90上下到驾驶座椅40。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由于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大致相同(L1=L2),检查盖92的宽度L2是比作业人员的肩宽程度的宽度大的宽度,因此在作业人员从驾驶座椅40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时,一对支撑框架120与作业人员不易干涉。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作业人员能够从驾驶座椅40穿过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上到谷粒容器90上。也就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在从驾驶座椅40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时,一对支撑框架120与作业人员不会干涉。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容易从驾驶座椅40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由于在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右侧(与扬谷筒71相反侧)设有铰链92b,在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左侧(扬谷筒71侧)设有卡合机构92c,在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左侧、且在车宽方向观察时在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设有把持部92a,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由于在检查口90b设有网状部件91,因此能够限制作业人员等不慎进入谷粒容器90内。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由于支撑网状部件91的支撑部91a配设在扬谷筒71侧,在垂直方向观察时,网状部件91与支撑部91a重叠,因此从扬谷筒71侧朝向检查口90b侧跳起的谷物粒与支撑部91a抵接,在关闭了检查盖92的状态下,能够抑制谷物粒从检查口90b向外部弹跳。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若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的积存量超过上限,则检查盖92被谷粒容器90内的谷物粒向垂直方向的上侧上推,卡夹92e与销92f的卡合被解除,因此能够抑制施加于向谷粒容器90内供给谷物粒的扬谷筒71的传动机构的负载上升。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能够防止扬谷筒71的传动机构的破损。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与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相同(L1=L2),但也可以比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更宽(L1>L2)。在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比检查盖9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L2更宽的(L1>L2)情况下,与相同(L1=L2)情况相比,一对支撑框架120与作业人员不易干涉,容易从驾驶座椅40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谷物粒积存装置是谷粒容器9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料斗装置。在谷物粒积存装置是料斗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构成为使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与料斗装置的检查盖的车宽方向的宽度相同、或者使一对支撑框架120彼此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L1比检查盖的车宽方向的宽度更宽,从而容易从驾驶座椅40进行检查盖的开闭操作。此外,在料斗装置的车宽方向的宽度比谷粒容器9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窄的情况下,若在容易从驾驶座椅40进行检查盖92的开闭操作的范围,使遮阳板100与料斗装置对应,则能够使具备谷粒容器90的联合收割机1和具备料斗装置的联合收割机通用遮阳板10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网状部件91由钢线、铸件等形成为格子状的网状,但只要谷粒容器90内的超过积存量的上限的谷物粒能够穿过、并能够限制作业人员不慎向谷粒容器90内的进入即可,例如既可以是六边形状等多边形状的网状、也可以是所谓的冲孔金属件。
Claims (4)
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驾驶座椅(40)的后方配置谷物粒积存装置(90),在上述驾驶座椅(40)的上方配置遮阳板(100),
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遮阳板(100)具备:
遮蔽向上述驾驶座椅(40)照射的阳光的顶板部(110);以及
将该顶板部(110)支撑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90)的第一支撑框架(120),
在比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90)的上端部(90c)高的位置配置将上述第一支撑框架(120)支撑为上下自由转动的支撑轴(144e),
做成如下结构:通过上述第一支撑框架(120)绕支撑轴(144e)上下转动,从而将上述顶板部(110)切换为覆盖上述驾驶座椅(40)的上方的遮阳位置和位于比该遮阳位置靠前侧下方的收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方向上隔有间隔地具备两个上述第一支撑框架(120),
该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120)的左右方向的间隔设定为,与形成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90)的上部的检查口(90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或者比检查口(90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上述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120)的上部间的第二支撑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做成如下结构:搭乘于联合收割机的作业人员通过上述左右的第一支撑框架(120)之间,从上述驾驶座椅(40)上到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90)或从上述谷物粒积存装置(90)下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64619A JP2015186452A (ja) | 2014-03-26 | 2014-03-26 | コンバイン |
JP2014-064619 | 2014-03-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39953U true CN204539953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151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72143.0U Active CN204653067U (zh) | 2014-03-26 | 2015-03-25 | 联合收割机 |
CN201520173207.9U Active CN204539953U (zh) | 2014-03-26 | 2015-03-25 | 联合收割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72143.0U Active CN204653067U (zh) | 2014-03-26 | 2015-03-25 | 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5186452A (zh) |
CN (2) | CN204653067U (zh) |
MY (1) | MY18159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2678A (zh) * | 2022-07-22 | 2022-09-23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 一种推倒夹取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37447B2 (ja) * | 2015-12-17 | 2019-07-03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機 |
WO2019003831A1 (ja) * | 2017-06-26 | 2019-01-03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収穫機 |
JP6861107B2 (ja) * | 2017-06-26 | 2021-04-21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 |
JP7050652B2 (ja) * | 2018-11-22 | 2022-04-08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車 |
-
2014
- 2014-03-26 JP JP2014064619A patent/JP2015186452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3-25 MY MYUI2015700932A patent/MY181590A/en unknown
- 2015-03-25 CN CN201520172143.0U patent/CN204653067U/zh active Active
- 2015-03-25 CN CN201520173207.9U patent/CN2045399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2678A (zh) * | 2022-07-22 | 2022-09-23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 一种推倒夹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186452A (ja) | 2015-10-29 |
CN204653067U (zh) | 2015-09-23 |
MY181590A (en) | 2020-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39953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3301997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5025699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5746093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4206105A (zh) |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高度检测装置 | |
CN102291979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3851490U (zh) | 玉米收割机 | |
CN108174679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4509338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6793754B (zh) | 收割机 | |
CN109964622A (zh) |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 |
CN102598952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5865086U (zh) | 一种全自动履带式大葱收获机的纵向输送装置 | |
CN203661661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4938139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5451540B (zh) | 收获机及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 | |
JP2016178868A (ja) |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 |
CN203675628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3354713B (zh) |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 |
CN107920469A (zh) | 收割机以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 |
JP6265880B2 (ja) |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 |
CN101686639B (zh) | 脱谷装置 | |
CN110214522A (zh) | 一种马铃薯收获机 | |
CN205196359U (zh) | 后链耙式回送装置 | |
JP2014158449A (ja) | 移植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06 Address after: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Xiang Dong Guan Gua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DONGFENG ISEK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Ehime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Iseki & Co., Ltd. |